压力容器设计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5.外压圆筒与封头的设计

2)钢制短圆筒
临界压力公式:
( p 2.59 E
' cr t
e
L为计算长度 从公式看,短圆筒临界压力大小 与何因素有关? 除了与材料物理性质有关外, 与圆筒的厚径比和长径比均有关。 试验结果证明:短圆筒失稳时 的波数为大于2的整数。
Do L Do
)
2.5
3)刚性圆筒
刚性圆筒——不会因失稳而破坏。 破坏形式是强度破坏,即压缩应力 许用外压力计算公式为:
第五章 外压圆筒与封头的设计
教学重点:
临界压力及外压圆筒的工程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临界压力
本章主要内容
临界压力★ ★ ★ 外压圆筒的工程设计★ ★ ★
外压球壳与凸形封头的设计★
外压圆筒加强圈的设计★ ★
5.1 概述 5.1.1.外压容器的失稳 失效的方式
对干外压容器来说,失效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因压缩 强度不足 而破坏; 另一种是 失稳 破坏。 所以外压容器的设计包括强度计算和稳定性校 核两个方面。
压力与应力关系
pc Do 2 e
pcr Do t e cr 1.1E 2 e D o
2
长圆筒临界应力:
短圆筒临界应力: 'cr
p 'cr Do 1.3E t 2 e L / D0
e / D0
1.5
结论:影响临界应力的因素:几何尺寸、Et
(2) 在图5-5的左方
找出L/D0 =5.7的 点,将其水平右移, 与D0 / δe =152的 点交于一点,再将 点下移,在图的下 方得到系数A= 0.00011;
(3)在图5-6的下方找到系数A=0.00011所对应的点,此点落 在材料温度线的左方,故 [p]:
压力容器设计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本节重点
外压容器设计参数的规定; 设置加强圈的目的及结构要求 。
本 节 完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谢谢大家!
由该式建立B与A的关系图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工程设计方法
外压圆筒 (Do/te)
薄壁圆筒(Do/te≥20)
失稳
Do/te=20
厚壁圆筒(Do/te<20)
失稳
强度失效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Do/te≥20薄壁筒体,稳定性校核:
c. 由材料选——厚度计算图(图4-12~图4-15)
(b)
A在材料线左方时, ,按(b)式计算许用外压[p]:
系 数 A
设计温度
根据
(a)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图算法求解过程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pc>[p]——假设tn不合理 ——重设tn,直到满足
pc≤[p]且较接近—— 假设的名义厚度tn合理
容器外部:焊接的总长不小于 筒体外圆周长的1/2
3、加强圈的结构设计
工字钢
其它型钢
常用 型钢
扁钢
角钢
材料:多为碳素钢。 筒体为贵重金属,在筒体外部设置碳素钢加强圈, 节省贵重金属。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第四章 外压容器设计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特点:反复试算,比较繁琐。
图算法
解析法
外压圆筒设计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图算法原理:(标准规范采用)
03
为避开材料的弹性模量E(塑性状态为变量),采用应变表征失稳时的特征: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试验压力
pT 1.25 p
带夹套外压容器
夹套容器是由内筒和夹套组成的多腔压力容器,各腔的 设计压力通常是不同的,应在图样上分别注明内筒和夹 套的试验压力值。
内筒试验压力
pT 1.25 p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夹套: 按内压容器确定试验压力。
注意:
在确定了夹套试验压力后,还必须校核内 筒在该试验压力下的稳定性。 如不能满足外压稳定性要求,则在作夹套 的液压试验时,必须同时在内筒保持一定 的压力,以确保夹套试压时内筒的稳定性。
不论长圆筒或短圆筒,失 稳时周向应变(按单向应 力时的虎克定律)为:
cr
cr
E
pcr Do 2Ete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将长、短圆筒的 pcr公式分别代入应变式中,得
长圆筒
cr
cr
E
1.1 ( Do )2
te
短圆筒
cr
cr
E
1.30 t Do L Do
pi
)max
的规定
无安全装置时:p=0.1Mpa
2、带夹套的真空容器 p取真空容器的设计压力加上夹套压力
3、其它外压容器(包括带夹套的外压容器)
p应不小于容器正常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内
外压力差
即:p≥(po-pi)max
注意:最大内外压差的取值
压力试验
不带夹套的外压容器和真空容器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计算长度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计算长度:筒体外部或内部两相邻刚性构件之间的最大距 离,通常封头、法兰、加强圈等均可视为刚性构件。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外压圆筒计算

《外压圆筒计算》原始数据及计算结果表~~~~~~~~~~~~~~设计单位:武汉纽威制药机械有限公司日期:2011.8 共2页第1页━━━━━━━━━━━━━━━━━━━━━━━━━━━━━━━━━━━━━━━序号名称单位符号数值━━━━━━━━━━━━━━━━━━━━━━━━━━━━━━━━━━━━━━━1 设计外压力(输入正值)....................................................... MPa P 0.1 *2 圆筒内直径.............................................................................. mm Di 1400 *3 设计温度................................................................................... ℃t 120 *4 计算外压力见3.4.4说明(同设计外压力输入0).............. MPa Pc 0 *5 名义厚度(自动计算输入0)............................................... mm δn 0 *6 筒体厚度腐蚀裕量.................................................................. mm C 0 *7 筒体长度(不计封头).............................................................. mm L1 1800 *8 凸形封头曲面深度(标准椭圆形输入0)............................ mm hi 0 *9 凸形封头直边高度(自动计算输入0)................................ mm H0 0 *10 筒体上有无加强圈代号:1..无加强圈;2..有加强圈;选择1~2,A12,1(无加强圈) *11 筒体厚度负偏差(自动查询输入0)..................................... mm C 0 *12 筒体计算长度(图6-1的L 两端封头相同输入0).............. mm L 1297 *13 请选择筒体查系数B 的曲线图代号1~~8 (代码).... CH 8(图6-10) *14 筒体材料................................................................... *(钢板)00Cr17Ni14Mo2 GB 423715 设计温度下筒体材料的许用应力(60mm;120℃)................. MPa 117.6416 设计温度下筒体材料的屈 限(60mm;120℃)..................... MPa σ 139.617 筒体材料类型代号(1为钢板;2为钢管) ................................. LX1 . 118 确定的计算压力........................................................................ MPa Pc .119 采用的封头曲面深度 ................................................................ mm hi 35020 采用的封头直边高度JB/T 4746-2002 ..................................... mm H0 2521 无加强圈时筒体的计算长度(输入的) .................................... mm L 129722 自动计算的初始厚度 ................................................................ mm δo 3.523 重算时的筒体厚度.................................................................... mm δo 524 设计温度下筒体材料的许用应力(5mm;120℃)...................... MPa 117.6425 设计温度下筒体材料的屈 限(5mm;120℃).......................... MPa σ 139.626 查询负偏差按GB 709-88 ......................................................... mm FP .427 采用的筒体厚度负偏差............................................................. mm C .428 筒体厚度附加量C=C +C ................................................ mm C .429 筒体外径.................................................................................... mm Do 141030 筒体的有效厚度...................................................................... mm δe 4.631 GB 150-1998 P30图6-2纵轴值L/Do ..................................... MM .919858232 GB 150-1998 P30图6-2曲线值Do/δe ................................... NN 306.521733 依MM、NN查GB 150-1998 P30图6-2求得的系数A ........ . A 2.737663E-0434 设计温度下筒体材料的弹性模量(按图6-3~6-10) ................... MPa E 187468.635 查GB 150-1998 曲线图6-10 计算的系数B .......................... MPa B 34.1892736 许用外压力(Do/δe>=20)GB 150-1998 P29式6-1 ................... MPa P .111539537 自动计算的设计厚度含附加量............................................... mm δn2 4.875设计单位:武汉纽威制药机械有限公司日期:2011.8 共2页第2页━━━━━━━━━━━━━━━━━━━━━━━━━━━━━━━━━━━━━━━序号名称单位符号数值━━━━━━━━━━━━━━━━━━━━━━━━━━━━━━━━━━━━━━38 筒体厚度附加量C=C +C ............................................. mm C .439 输入圆整的筒体的名义厚度................................................... mm δn 540 自动计算圆整的筒体名义厚度............................................ mm δn 541 许用外压力与计算外压力之比 P /Pc ............................. 倍ΔP1 1.11539542 外压圆筒计算通过通过43 圆筒质量(不含封头) ............................................................... kg Tz 311.844744 外压圆筒计算结束。
第四章第4节外压容器设计

9
钢制长圆筒,在 图上是垂直于横 坐标的直线部分。
钢制短圆筒:对 应不同参数,ε不 同。反映出米赛 斯或拉默公式的 适用范围,是一 条斜线。
本图与材料的E 值无关。钢材取μ =0.3,普遍使用。
2021/4/13
第四章第4节外压容器设计
10
求解出临界应变后,可以通过材料的拉伸曲线求解临界应力。
公式(16)可以表示为:
I
1.1LD02 r
12
A
D02 L 10.9
( e
As L
)
A
(18)
2021/4/13
第四章第4节外压容器设计
30
由于引入了A,则可以根据B-A曲线求 取A,而B可以根据计算压力,圆筒外径 和预先假设的型钢尺寸求取。
B
PD0
e
As L
2021/4/13
第四章第4节外压容器设计
第四章第4节外压容器设计
17
(2)外压凸形封头
外压凸形封头的稳定性计算与球壳相同, 所考虑的仅是如何确定计算中涉及到的 球壳半径R。 ●碟形封头,仅球冠部分为压应力,因此 以球冠的内半径作为计算半径Ri; ●椭圆形封头,取当量计算半径Ri=KDi, 其中标准椭圆形封头为K=0.9。
2021/4/13
Pcr
2.59Ee / Do L Do
2.5
增加临界压力的途径主要有:提高 E 值、增加壁厚与降低 L 值。 ➢ 提高 E 值是指选择高质量的高 E 值材质,但钢材的 E 差别不大; ➢ 增加壁厚则增加了设备重量; ➢ 降低 L 才是比较经济的方法。降低 L 最好的办法是增设加强圈。 ➢ 当外压一定时,通过设置加强圈也可以达到减少筒体壁厚的目的。
(19)
外压容器的图算法(精)

[ p] 0.0833 E(
e
Ro
)
2
(5)比较:若[p]≥Pc,则以上假设的壁厚满足要 求,否则重新假设,重复以上步骤,直至[P]大于并接 近Pc为止。
【例题】
确定一外压圆筒的壁厚,如图所示。已 知:设计压力 p 0.2MPa , Di 1800mm ,设 t 250 C ,取壁厚附加量C=2mm, 计温度 材料Q345R。取 pc p 0.2MPa
hi
hi / 3 L
L 10350
hi / 3 L
【例题】
解:(1)假设名义厚度
n 14mm
e n C 12mm
D0 Di 2 n 1800 2 14 1828 mm
L 10350 / 3 3450 mm
L / D0 3450/ 1828 1.9
p B
e
D0
若A值落在设计温度下材料线的左方,则直接用 下式计算许用外压力[p],即
e 2 p EA 3 D0
n
一、外压圆筒的图算法
(5)比较:若[P]≥Pc,则以上假设的满足要求, 否则须重新假设名义厚度,重复上述步骤,直至[P] 大于并接近Pc为止。
二、外压封头的图算法
D0 / e 1828/ 12 152
【例题】
解: (2)由图1-134查得A=0.00035; (3)由图1-136可知A=0.00035,落在 250 C 线(插值)直线段,所以
1.86 1.69 E 10 5 1.775 10 5 MPa 2
【例题】
2 2 B EA 1.775 10 5 0.00035 41.42 MPa 3 3 (或从图中直接查取B值)
外压圆筒计算中的系数b的含义

外压圆筒计算中的系数b的含义摘要:一、coefficient b 的定义与作用二、外压圆筒计算中的coefficient b 的重要性三、如何正确使用coefficient b 进行外压圆筒计算四、总结正文:一、coefficient b 的定义与作用在工程领域,尤其是压力容器设计中,外压圆筒的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这个计算过程中,coefficient b 是一个关键的参数,它表示了圆筒壁在受到外部压力时的变形能力。
换句话说,coefficient b 描述了圆筒壁在压力作用下的弯曲程度,这个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
二、外压圆筒计算中的coefficient b 的重要性在压力容器设计中,coefficient b 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数。
它是根据材料的弹性模量、厚度等因素计算得出的,能够反映圆筒壁在受到外部压力时的应力分布情况。
正确地确定coefficient b,可以确保压力容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度变形、破裂等安全隐患。
此外,coefficient b 还可以用于评估压力容器的稳定性。
在压力作用下,如果coefficient b 过大,说明圆筒壁的弯曲程度过大,可能导致结构的失稳;反之,如果coefficient b 过小,圆筒壁的变形能力不足,也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三、如何正确使用coefficient b 进行外压圆筒计算在使用coefficient b 进行外压圆筒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厚度:这是计算coefficient b 的基本参数,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根据压力容器的使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如弹性理论、塑性理论等。
3.分析计算结果:仔细分析计算结果,判断coefficient b 是否在合理范围内,以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
4.与其他设计参数相结合:coefficient b 只是外压圆筒计算中的一个参数,还需要与其他设计参数(如厚度、强度等)相结合,进行全面的设计分析。
外压容器计算

钢板负偏差 C1 腐蚀裕量 C2 焊接接头系数 ф=
过程设备强度设计书
计算单位
MPa ºC
mm mm
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椭圆封头简图
MPa MPa
MPa
mm mm
厚度及重量计算
计算厚度
有效厚度 最小厚度 名义厚度 结论
e n C1 C2 min n 满足最小厚度要求
2 e
校核条件
T T
校核结果
许用外压力 结论:
p B
D0 e 合格
压力及应力计算
合格
mm mm mm
kg
MPa MPa MPa
外压碟形封头计算 计算条件
计算压力 pc 设计温度 t 内径 Di 曲面高度 hi 材料
试验温度许用应力
设计温度许用应力 t
外压内圆筒计算 计算条件
计算压力 pc
设计温度 t= 内径 D i= 材料
试验温度许用应力
过程设备强度设计书
计算单位
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筒体简图
MPa
ºC mm
MPa
设计温度许用应力 t
MPa
试验温度下屈服点 s
MPa
钢板负偏差 C1
mm
腐蚀裕量 C2
mm
焊接接头系数 ф=
厚度及重量计算
计算厚度
有效厚度 名义厚度 结论
e n C1 C2 δn = 满足最小厚度要求
重量
压力试验时应力校核
压力试验类型
液压试验
试验压力值
pT 1.25pc
压力试验允许通过的应力水平 T T 0.90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r Do 2te
为避开材料的弹性模量E(塑性状态为变量),采用 应变表征失稳时的特征:
不论长圆筒或短圆筒,失 稳时周向应变(按单向应 力时的虎克定律)为:
? cr
? ? cr
E
?
pcr Do 2 Et e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将长、短圆筒的 pcr公式分别代入应变式中,得
长圆筒
? cr
?
? cr
工程设计方法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外压圆筒 (Do/te)
薄壁圆筒(Do/te≥20) Do/te=20
厚壁圆筒(Do/te<20)
失稳 失稳 强度失效
Do/te≥20薄壁筒体,稳定性校核: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a. 假设名义厚度tn,令te=tn-C,算出L/Do和Do/te;
b. 以L/Do、Do/te值由图4-11查取A值(遇中间插值),若 L/Do值大于50,则用L/Do=50查图;若L/Do值小于0.05, 则用L/Do=0.05查图
3、加强圈的结构设计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扁钢
常用 角钢 型钢
工字钢 其它型钢
设置 位置
容器内部:焊接总长不小于 筒体内圆周长的1/3
容器外部:焊接的总长不小于 筒体外圆周长的1/2
材料:多为碳素钢。 筒体为贵重金属,在筒体外部设置碳素钢加强圈, 节省贵重金属。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加强圈的形式及连接结构
四、设计参数 的规定
试验压力
pT ? 1.25p
带夹套外压容器
夹套容器是由内筒和夹套组成的多腔压力容器,各腔的 设计压力通常是不同的,应在图样上分别注明内筒和夹 套的试验压力值。
内筒试验压力
pT ? 1.25 p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夹套: 按内压容器确定试验压力。
注意: 在确定了夹套试验压力后,还必须校核内 筒在该试验压力下的稳定性。 如不能满足外压稳定性要求,则在作夹套 的液压试验时,必须同时在内筒保持一定 的压力,以确保夹套试压时内筒的稳定性。
临界压力pcr,稳定性安全系数m,许用外压力[p],
故
pcr=m[ p]
?cr
? ? cr
E
?
pcr Do 2Ete
?cr
?
m[ p]Do 2Ete
即
Do[ p] ? te
2 m
E?
cr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令 B= [ p]Do ,GB150取m=3,代入上式得: te
B?
2 3
E ? cr
E
?Hale Waihona Puke 1.1 ( Do )2te
短圆筒
? ? ?cr
? ? cr
E
? 1.30 t Do L Do
1.5
?cr ? f (L / Do , Do / te )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1)几何参数计算图:L/Do-Do/te-A关系曲线
令A=εcr,以A作为横坐标,L/Do作为纵坐标,
Do /te作为参量绘成曲线;见图4-11 长圆筒——与纵坐标平行的直线簇,失稳时
c. 由材料选——厚度计算图(图4-12~图4-15)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根 系 数A 据 设计温度
B 按(a)式计算许用外压[p]
温度对应的曲线在 图上没有时,插值
?p?? B
(a)
Do te
A在材料线左方时,B ? 2 AE ,按(b)式计算许用外压
[p]:
3
?p??
2 AE
3?Do te ?
加强圈的间距
加强圈设计
截面尺寸 结构设计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1、加强圈的间距 设置加强圈,必须使其属于短圆筒才有实际作用。 加强圈数量增多,Lmax值减小,筒体厚度减薄;反 之,筒体厚度须增加。
2、加强圈截面尺寸的确定 目 的: 增强筒壁截面的抗弯曲能力
方法思路: 通过增加截面惯性矩 J 来提高筒壁截面的抗 弯曲能力,满足 J s大于并接近J
四、设计参数 的规定
无安全装置时: p=0.1Mpa
2、带夹套的真空容器 p取真空容器的设计压力加上夹套压力
3、其它外压容器(包括带夹套的外压容器)
p应不小于容器正常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内
外压力差
即:p≥(po-pi)max
注意:最大内外压差的取值
压力试验
不带夹套的外压容器和真空容器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周向应变A与L/Do无关; 短圆筒——斜平行线簇,失稳时A与
L/Do、Do/te都有关。 与材料弹性模量E无关,对任何钢材的筒体都适用。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2)厚度计算图(不同材料): B-A关系曲线
由L/Do,Do/te—查—图4-11——周向应变A——找出A与 pcr的关系——判定筒体在操作外压力下是否安全。
第四章 外压容器设计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特点:反复试算,比较 繁琐。
解析法
外压圆筒设计 图算法
图算法原理:(标准规范采用)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p cr
?
2
.2
E
????
t D
o
????3
(4-8)
pcr
?
2.59Et 2 LDo Do
t
(4-15)
? cr
?
加强圈两侧的间断焊缝可错开或并排,但焊缝之间 的最大间隙对外加强圈为8δn,对内加强圈12δn(δn为 筒体的名义厚度)。
3、加强圈的结构设计(续)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要求:
# 加强圈应整圈围绕在筒体的圆周上,不许任意 削弱或割断。
(b)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图算法求解过程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pc≤[ p]且较接近—— 假设的名义厚度tn合理 d. pc>[p]——假设tn不合理 ——重设tn,直到满足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设计压力
1、真空容器 有安全装置时:
p
?
?1.25( min?
po
?
pi )max
?0.1MPa
计算长度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计算长度:筒体外部或内部两相邻刚性构件之间的最大距 离,通常封头、法兰、加强圈等均可视为刚性构件。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加强圈的设计计算
目的
将度长、圆提筒高转筒pcr化体?为稳L短定2D.圆性o59筒。DE,to2t可以有效地减小筒体厚
?
2 3
?
cr
由该式建立B与A的关系图
#以A和B为坐标轴的厚度计算图,以σ-ε为基础,图4-
12~图4-15为几种常用钢材的厚度计算图。温度不同,
曲线不同;
#直线部分表示材料处于弹性,属于弹性失稳, B与A成
正比,由A查B时,若与曲线不相交,则属于弹性失稳,
可由
B ? 2 EA ,求取B。 3
B ? [ p]Do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