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专题讲解+课后训练:第13讲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3讲:相互作用综合(学生版)辅导讲义

第13讲相互作用之综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应用2.分析物体受力方法,学会用正交分解法解决问题,3学会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动态问题相互作用基本概念归纳一.重力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等于mg,①在地球表面 g=___________②随着纬度升高,g值增大,赤道上g值__________。
③随高度升高,g值_________3、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__(与水平面垂直并向下)。
(说明:不可说成“指向地心”)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为了研究问题简单,我们认为一个物体的重力集中作用在物体的一点上,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说明】⑴实际上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
⑵“认为”重力集中在一点,是一种等效模型。
⑶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如木工尺。
⑷质量分布均匀且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才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否则用“悬挂法”确定位置。
二、弹力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力产生的条件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3、弹力的方向:跟物体恢复形状的方向相同.4、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F=______,还可以表示成ΔF=kΔx,【说明】①x 是形变量,是“x = 现长-原长 ”②k 跟弹簧的长和粗细有关,弹簧串、并联后的整体的k 值会变化。
5、弹力的有、无的判定:方法一:移除法——移除其中一个物体,看另一物体是否会改变运动状态。
2020年高中物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13 牛顿第三定律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课时13牛顿第三定律(30分钟100分)基础达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反映出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素养突破1.能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本质,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3.通过现实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实例,体会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把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的一个叫作作用力(或反作用力),另一个就叫作反作用力(或作用力)。
习惯上,常把研究对象受到的力称为作用力,而把研究对象对其他施力物体所施加的力称为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是同一性质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题组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1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一物体所受到的力越大,它的速度越大B.马拉车能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C.吊扇工作时向下压迫空气,空气对吊扇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减轻了吊杆对电扇的拉力D.两个小球A和B之间用弹簧连接,并用细线将其悬于天花板上,则弹簧对A的弹力和弹簧对B的弹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10分)“以卵击石”的结果是鸡蛋破碎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B.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C.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D.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就是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3.(10分)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地球对重物的作用力大于重物对地球的作用力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4.(10分)关于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不一定为零B.一对平衡力中,它们的性质可以不同C.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一定为零D.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可以不同5.(10分)如图所示,人走路时人和地球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有()A.一对B.二对C.三对D.四对6.(10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汽车与行人相撞,结果行人受重伤,而汽车几乎没有任何损伤,对此现象,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因为汽车的质量比行人的质量大,所以汽车对行人的作用力大于行人对汽车的作用力B.因为汽车的速度比行人的速度大,所以汽车对行人的作用力大于行人对汽车的作用力C.汽车的表面坚硬,所以汽车对行人的作用力大于行人对汽车的作用力D.汽车对行人的作用力与行人对汽车的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此作用力足以使行人受伤题组二受力分析7.(10分)某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运转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限时训练13 力的分解

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限时训练13力的分解1.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1和F2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B.F1和F2两个分力在效果上可以取代力FC.物体受到F1、F2和F三个力的作用D.F是F1和F2的合力解析:对力进行分解时,已知力为物体实际受到的力,分力是用来代替合力的,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合力和分力是不能同时考虑的.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是B、D.答案:BD2.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F2,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A.F1或F2垂直于FB.F1、F2都与F在同一直线上C.F1或F2的大小等于FD.F1、F2的大小和方向都与F相同解析:一个力F可以分解成无数对分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确定的,F1和F2可以与F在同一直线上,但是不可能同时大小也都与F相同,因为两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两力之和.故应选D.答案:D3.将已知力F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力,下列情况具有唯一解的是()A.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并且不在同一直线上B.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C.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D.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力F分解为不共线的唯一一对分力的条件为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或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A、D正确.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或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力F一般可分解为两对分力,B、C错误.答案:AD4.如图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一固定的斜面上,已知动摩擦因素为μ,斜面倾角为θ,木块所受摩擦力为()A.μmg cos θB.μmg sin θC.mg cos θD.mg sin θ解析:木块的重力有两个效果,一是压紧斜面,二是沿斜面方向使木块有下滑的趋势,沿斜面方向,由二力平衡知,F f=mg sin θ,故D正确.答案:D5.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M上,水平恒力F1作用于物体,现要使物体沿着OO′方向做直线运动(F1和OO′都在M平面内).那么必须同时再加一个力F2,则F2的最小值是() A.F1cos θB.F1sin θC.F1tan θD.F1cot θ解析:由于物体沿OO′方向做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合力F沿OO′方向,如图,由三角形定则知,当F2方向垂直OO′时,F2有最小值,为F2=F1sin θ.故B正确.答案:B6.将质量为m的长方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斜向右上方的力F拉木块,如图所示,则()A.力F的水平分力为F cos αB.力F的竖直分力为F sin α,它使物体m对桌面的压力比mg小C.力F的竖直分力为F sin α,它不影响物体对桌面的压力D.力F与木块重力mg的合力方向可以竖直向上解析:如图所示,将F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力F1=F cos α,F2=F sin α,F2有竖直方向提拉作用,故物体对平面的压力减小了.故正确答案为A、B.答案:AB7.如图所示,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重力的过程中(绳OC不会断)()A.ON绳先被拉断B.OM绳先被拉断C.ON绳和OM绳同时被拉断D.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判断哪条绳先被拉断解析:细绳MO与NO所受的拉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G沿两细绳方向的分力.如右图,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F ON>F OM,又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重力的过程中,一定是ON绳先被拉断.答案:A8.小明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推不动,他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被推动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小明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B.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如何小明的力气也没那么大C.这有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有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D.这有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解析:小明对人字架的中间产生了一个压力,设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并且有沿A、B两木板向外推动的效果,由力的分解知,该分力有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从而推动衣橱,故C正确.答案:C9.如图所示是用来粉刷墙壁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竿推着涂料滚沿墙壁上下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壁上.撑竿的重量和墙壁的摩擦均不计,而且撑竿足够长.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某一距离处缓缓上推涂料滚,假设推力大小不变,人走近墙壁使撑竿与墙壁间的夹角越来越小的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竖直向上推力为F1,挤压墙壁的力为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均减小B.F1、F2均增大C.F1减小,F2增大D.F1增大,F2减小解析:将撑竿的推力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如图所示,F1=F cos θ,θ减小,F1变大,F2=F sin θ,θ减小,F2减小,D对.答案:D10.如图所示,重物G=200 N,搁放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受一个与水平面成37°角斜向上的拉力作用,沿水平面运动,若这一外力F=100 N,求物体受到的合力.(g=10 m/s2,sin 37°=0.6,cos 37°=0.8)解析: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正交分解得,竖直方向F N+F sin 37°-G=0水平方向F合=F cos 37°-F f,且F f=μF N联立得F合=F cos 37°-μ(G-F sin 37°)代入数据得F合=52 N方向水平向右.答案:52 N,方向水平向右111.如图是压榨机的原理示意图,B为固定铰链,A为活动铰链,在A处作用一水平力F,滑块C就以比F大得多的力压物体D,已知图中l=0.5 m,b=0.05 m,F=200 N,C与左壁接触面光滑,求D受到压力多大?(滑块和杆的重力不计)解析:力F 的作用效果对AB 、AC 两杆沿杆方向产生挤压作用,因此可将F 沿AB 、AC 方向分解为F 1、F 2如图甲,则F 2=F2cos α.力F 2的作用效果是使滑块C 对左壁有水平向左的挤压作用,对物体D 有竖直向下的挤压作用,因此,可将F 2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为力F 3、F 4如图乙,则物体D 所受的压力为F N =F 4=F 2sin α=F 2cos α·sin α=F 2 tan α.由题图可知tan α=l b =0.50.05=10,且F =200 N ,故F N =1 000 N.答案:1 000 N12.甲、乙两人在两岸用绳拉小船在河流中行驶,如图所示,已知甲的拉力是200 N ,拉力方向与航向夹角为60°,乙的拉力大小为2003N ,且两绳在同一水平面内,(1)若要使小船能在河流正中间沿直线行驶,乙用力的方向如何?小船受到两拉力的合力为多大? (2)若F 乙大小未知,要使小船沿直线行驶,乙在什么方向时用力最小,此时小船所受甲乙合力多大? (3)当θ=60°时,要使小船沿直线行驶,F 乙多大?解析:(1)取船航向为x 轴,与船航向垂直为y 轴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将F 甲、F 乙沿两坐标轴正交分解,有F 甲x =F 甲cos 60°=200×12N =100 N ,F 甲y =F 甲sin 60°=200×32 N =1003 N .F 乙x =F 乙cosθ.F 乙y =F 乙sin θ.若使小船在河流正中间行驶,则必须满足|F 乙y |=|F 甲y |=100 3 N ,即F 乙sin θ=100 3N ,sin θ=12,故θ=30°,F 乙x =F 乙cos θ=300 N ,小船所受甲乙的合力F 合=F 甲x +F 乙x =100 N +300 N=400 N.(2)当θ=90°时,F 乙有最小值为F 乙min =100 3 N ,方向为垂直于船的航向,此时两拉力的合力F 合′=F 甲x =100 N.(3)当θ=60°时,则有F 乙sin 60°=F 甲sin 60°,则F 乙=F 甲=200 N. 答案:(1)与航向夹角为30° 400 N (2)与航向垂直100 N (3)200 N。
2019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分层训练训练13力的分解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合格基础练]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为了行车的方便与安全,上山的公路都是很长的“之”字形盘山公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减小上山车辆受到的摩擦力B.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C.减小上山车辆对路面的压力D.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平行于路面向下的分力D[如图所示,重力G产生的效果是使物体下滑的分力F1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F2,则F1=G sin θ,F2=G cos θ,倾角θ减小,F1减小,F2增大,同一座山,高度一定,把公路修成盘山公路时,使长度增加,则路面的倾角减小,即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平行于路面向下的分力,可使行车安全,故D正确,A、B、C 错误.]2.如图所示,圆弧形货架摆着四个完全相同的光滑小球,O为圆心.则对圆弧面的压力最小的是()A.a球B.b球C.c球D.d球A[小球对圆弧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球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mg sin θ,显然a球对圆弧面的压力最小,A正确.]3.(多选)如图所示,在斜面上静止着一个物块,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别为F N和F f.如果增大斜面的倾角θ,而物块仍能在斜面上保持静止,则这一过程中()A.F N增大B.F N减小C.F f增大D.F f减小BC[根据平衡条件和重力的作用效果,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F N=mg cos θ,摩擦力F f=mg sin θ,由于倾角θ增大,故F N减小,F f增大.]4.(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当它们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A.甲、乙、丙所受摩擦力相同B.甲受到的摩擦力最小C.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D.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BC[图中三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 N甲=mg-F sin θ,F N乙=mg+F sin θ,F N丙=mg,因它们均相对地面滑动,由摩擦力F f=μF N知,F f乙>F f丙>F f甲,B、C正确.]5.如图所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0 kg的物体.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测力计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9 N.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g=9.8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B.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 N,方向沿斜面向上C.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 3 N,方向竖直向上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A[因物体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大小为mg sin 30°=1×9.8×0.5 N=4.9N,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故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0,选项A正确,B错误;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mg cos 30°=1×9.8×32N=4.9 3 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故选项C、D错误.]6.如图所示,把光滑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mg分解为F1、F2两个力.图中F N为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B.物体受到mg、F N、F1、F2共四个力的作用C.F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D.力F N、F1、F2这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与mg、F N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D[F1是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沿斜面下滑,但施力物体不是斜面,故选项A错误;物体受到重力mg和支持力F N两个力的作用,F1、F2是重力的分力,故选项B错误;F2是重力沿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压紧斜面,F2的大小等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但两者的受力物体不同,F2的受力物体是物体,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斜面,故选项C错误;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故选项D正确.]二、非选择题(14分)7.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有两个相同的小球1、2,分别用光滑挡板A、B挡住.挡板A沿竖直方向,挡板B垂直斜面.试求:(1)分别将小球所受的重力按作用效果进行分解;(2)球1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大小;(3)球2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大小.[解析]球1所受重力按效果分解如图甲所示,甲乙F1=G tan θ,F2=Gcos θ,球2所受重力按效果分解如图乙所示,F3=G sin θ,F4=G cos θ.[答案](1)见解析图(2)G tan θG cos θ(3)G sin θG cos θ[等级过关练]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多选)如图所示,F1、F2合力方向竖直向下,若保持F1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保持F2的大小不变,而将F2的方向在竖直平面内转过60°角,合力的方向仍竖直向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一定大于F2B.F1可能小于F2C.F2的方向与水平面成30°角D.F1的方向与F2的方向成60°角AC[由于合力始终向下,可知F2与F′2的水平分力相同,故F2与F′2关于水平方向对称,所以F2与水平方向成30°角,设F1与竖直方向成α.对各力进行分解可得:F1sin α=F2cos 30°,F1cos α>F2sin 30°,解得F1>F2.选项A、C正确.] 2.(多选)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绳AO与BO的A端、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是水平的,BO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AO的拉力F1和BO的拉力F2的大小是()A.F1=mg cos θB.F1=mg cot θC.F2=mg sin θD.F2=mg sin θBD[对结点O受力分析并建坐标系如图所示,将F2分解到x、y轴上.因O 点静止,故:x方向:F1=F2cos θ,y方向:F2sin θ=F3,F3=mg解得:F1=mg cot θ,F2=mgsin θ,B、D正确.]3.(多选)如图所示,重20 N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F=8 N的力斜向下推物体.F与水平面成30°角,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则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为28 NB.所受的摩擦力为4 3 NC.所受的合力为5 ND.所受的合力为0BD[将力F分解如图,对地的压力为F N=F2+G=F sin 30°+G=24 N,又因F1=F cos 30°<μF N,故受到的静摩擦力为F f=F cos 30°=4 3 N,故物体合力为零,所以B、D项正确.]4.如图所示,一个重力为10 N的物体,用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物体,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用拉力F的最小值为()A.5 N B 2.5 NC.8.65 N D.4.3 NA[如图所示,将重力沿细线及拉力方向分解,分析图形可知,只有当拉力与细线垂直时,重力沿拉力方向的分力最小,根据平衡条件,F=G sin 30°=5 N,故选项A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5.(12分)如图所示,ABC为一直角劈形物体,将其卡于孔中,劈的斜边AB 与直角边AC的夹角θ=60°.当用F=100 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劈形物体时,求劈形物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产生的推力大小.[解析]加在劈面上的力F产生两个效果,即使劈形物体的两个侧面产生垂直向外的推力.由此可断定两个分力F1、F2的方向分别是垂直水平面BC向下和垂直斜面AB斜向上.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可得F2=Fcos 60°=100×2 N=200 NF1=F·tan 60°=100× 3 N≈173 N故劈对上侧面和下侧面产生的推力大小分别为200 N和173 N.[答案]200 N173 N6.(14分)如图甲所示,细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ACB=30°;图乙中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通过细绳EG拉住,EG与水平方向也成30°,轻杆的G点用细绳GF拉住一个质量为M2的物体,求:甲乙(1)细绳AC段的张力T AC与细绳EG的张力T EG之比;(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3)轻杆HG对G端的支持力.[解析](1)图甲中细绳AD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M1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绳AC段的拉力T AC=T CD=M1g;图乙中由T EG sin 30°=M2g得T EG=2M2g,所以得T ACT EG=M12M2.(2)图甲中,根据平衡规律,由拉密定理可得T ACsin 120°=T CDsin 120°=N Csin 120°,N C=T AC=M1g,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指向右上方.甲乙(3)图乙中,根据平衡方程有T EG sin 30°=M2g、T EG cos 30°=N G,所以N G=M2g cot 30°=3M2g,方向水平向右.[答案](1)M12M2(2)M1g,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指向右上方(3)3M2g,方向水平向右。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力的合成和分解(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力的合成和分解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2021陕西宝鸡高一期末)在力的合成中,关于两个分力与它们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大小一定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B.合力的方向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C.合力大小一定比任何一个分力都大D.两个分力不变且两个分力的夹角在0~180°之间变化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合力大小不一定是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A错误;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的方向不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B错误;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等于两分力之和,合力大于每一个分力;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合力等于两个分力之差,合力可能小于分力,由此可见:合力可能大于分力也有可能小于分力,C错误;当夹角在0~180°之间变化时,由公式F=√F12+F22+2F1F2cosθ,知夹角越大合力越小,D正确。
2.如图所示,轻绳OA、OB和OP将一只元宵花灯悬挂在P点,花灯保持静止。
已知绳OA和OB的夹角为120°,对O点拉力的大小皆为F,轻绳OP对O点拉力的大小为()A.FB.√2FC.√3FD.2FOP对O点拉力的大小等于绳OA和OB的拉力的合力,根据几何知识可知,应为F。
3.(2021山西长治高一月考)三个共点力F1、F2、F3可用如图所示的有向线段表示,它们围成封闭的三角形。
则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中F1和F2的合力为-F3,合力等于0;B中F1和F3的合力为F2,合力等于2F2;C中F1和F2的合力为F3,合力等于2F3;D中F2和F3的合力为F1,合力等于2F1;由上可知2F1最大,故选D。
4.如图甲为射箭比赛时的场景。
已知弓的顶部跨度为l,且拉弓过程中l保持不变;弦均匀且弹性良好,其自由长度也为l,劲度系数为k;射箭时弦和箭可等效为图乙情景:箭在弦的正中间,弦夹在类似动滑轮的附加装置上,将箭发射出去。
发射箭时弦的最大长度为2l,设弦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则箭被发射瞬间所受的弹力为()kl B.kl C.√3kl D.2klA.√32,两侧弦和虚线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则弦伸长的长度为x=2l-l=l,由胡克定律知,弦上的拉力为F=kx=kl,两侧弦之间的夹角为60°,则箭受到的弹力,即两侧弦的拉力的合力为F'=2F cos 30°=√3kl。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一物理同步讲练测专题3.3牛顿第三定律(讲)(原卷版+解析)

专题3.3 牛顿第三定律【讲】一.讲核心素养物理观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及其关系。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了解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
(重点)3.会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4.会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科学思维:受力分析的转换法。
科学探究:探究生活中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从生活中走向物理,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产生亲近的情感。
二.讲考点与题型【考点一】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表达式:F=-F′,负号表示作用力F与反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四同”“三异”A.两物体间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等于零【素养提升】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物理观念,要求学生理解能将物体看成质点的基本条件。
【规律方法】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中“总是”的含义“总是”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都成立.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不管物体的大小、形状如何,例如,大物体与大物体之间,大物体与小物体之间,任何形状的物体之间,其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2)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例如,静止的物体之间,运动的物体之间,静止与运动的物体之间,其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是同时的.两者中若有一个产生或消失,则另一个必然同时产生或消失.【变式训练1】1.(2019·丰台月考)《荀子·议兵》中写道:“经桀作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绕沸.”,其中“以卵击石”意思为拿鸡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鸡蛋与石头相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B.石头对鸡蛋的力小于鸡蛋对石头的力C.石头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石头的力大小相等D.石头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石头的力方向相同【变式训练2】.(2021·北京学业考试)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2022年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办.越野滑雪是比赛项目之一,如图为中国运动员在训练中的照片,运动员在赛道上滑行时,关于滑雪板与赛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雪板对赛道的作用力大于赛道对滑雪板的作用力B.滑雪板对赛道的作用力小于赛道对滑雪板的作用力C.滑雪板对赛道的作用力与赛道对滑雪板的作用力大小相等D.滑雪板对赛道的作用力与赛道对滑雪板的作用力方向相同【考点二】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区分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最简单的方法是看涉及的物体个数.(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涉及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是甲物体对乙物体的关系.(2)平衡的一对力涉及三个物体,即两个施力物体同时作用在一个受力物体上.【例2】引体向上是同学们经常做的一项健身运动。
北京市高中物理 专题讲解 第13讲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

第13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主要考点梳理1、知识点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重点与难点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123(2)讨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处于何种状态无关。
金题精讲题一:当物体静止于水平面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 物体的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题二: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力总是同时成对出现的B. 当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时,地球并没有同时向上升起,这表明地球对苹果有力的作用,而苹果对地球没有力的作用C. 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合力为零D.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之所以静止,是因为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等大反向题三: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悬挂一个重G=10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部分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流出),若弹簧秤的示数变为T' =6N,则台秤的示数()A.保持不变 B.增加10NC.增加6N D.增加4N题四:如图所示,杆的上端用细绳吊在天花板上的O点,下端放在水平面上,且杆都处于静止状态,则杆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的是 ( )题五:弹簧下端挂重为100N的粗细均匀的直棒A,棒上套有重为20N的套环B,当B下滑时,弹簧的示数为110N。
此时B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
第13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题一:B 题二:A 题三:D 题四:D 题五:5m/s2。
2021年高中物理 初升高课程衔接 第13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课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物理初升高课程衔接第13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课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针对训练1.将一个大小为7N的力分解为两个力,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为4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不可能是()A.4NB.7NC.11N D12N2.重力为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将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分力,那么()A.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方向和相同,大小等于C.就是物体受的静摩擦力D.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和相同,大小等于课后练习1.关于合力与其两个分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B.合力的大小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D.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2.两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为a,反向时合力为b,当两个力垂直时,合力大小为()A.a2+b2 B.a2+b2 2C.a-b D.a+b 23.力F1和F2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的合力大小为30N,方向向左,已知F1的大小为40N,关于F2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2的大小一定是70NB.F2的大小一定是10NC.F2的方向一定向右D.F2的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4.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力,下列分解方法中不可能的是()A.分力之一垂直于FB.两个分力与F都在同一直线上C.一个分力的大小与F的大小相同D.一个分力与F相同★5.在研究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合力F与两个分力的夹角的关系图象,问:(1)两个分力的大小各是多少?(2)合力的变化范围是多少?★6. 如图所示,用两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已知AO和BO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60°和30°,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对小球所受到的重力进行分解,并求出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36203 8D6B 赫36288 8DC0 跀 F r30483 7713 眓22361 5759 坙26018 65A2 斢28166 6E06 渆21107 5273 剳.r25849 64F9 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
主要考点梳理
1、知识点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重点与难点分析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
1
2
3
(2)讨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处于何种状态无关。
金题精讲
题一:当物体静止于水平面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物体的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题二: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力总是同时成对出现的
B. 当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时,地球并没有同时向上升起,这表明地球对苹果有力的作用,而苹果对地球没有力的作用
C. 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合力为零
D.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之所以静止,是因为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等大反向
题三: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悬挂一个重G=10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部分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流出),若弹簧秤的示数变为T' =6N,则台秤的示数()
A.保持不变B.增加10N
C.增加6N D.增加4N
题四:如图所示,杆的上端用细绳吊在天花板上的O点,下端放在水平面上,且杆都处于静止状态,则杆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的是( )
题五:弹簧下端挂重为100N的粗细均匀的直棒A,棒上套有重为20N的套环B,当B下滑时,弹簧的示数为110N。
此时B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
第13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
题一:B 题二:A 题三:D 题四:D 题五:5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