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房颤患者的病例分析
房颤

房颤一、病历资料1.现病史患者,方xx,男,42岁,因“心悸2小时”于2015-8-5日收入院。
患者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悸,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无黑朦晕厥,无意识丧失,无肢体抽搐,无腹痛腹泻,无气促,查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心率147次/分,T波改变(低平V4-V6)。
2.既往史有持续性房颤病史两月余,曾使用可达龙成功复律2次。
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最高血压160/100mmHg,平时服用倍他乐克等药物,血压控制可。
既往活动后否认有气急胸闷表现,平时生活自理。
否认脑卒中病史。
否认糖尿病病史。
否认高脂血症。
否认药物过敏史。
有吸烟史,每日约10支。
3.体格检查T 36.5℃,P 86 次/分,R 19 次/分,BP 146/93 mmHg。
神志清醒,营养良好,体型适中,步入病房,自主体位,对答切题,查体合作。
颈无抵抗,气管居中,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无充盈,甲状腺无肿大。
胸廓无畸形,触觉语颤对称,无胸膜摩擦音,叩诊呈清音,双肺听诊呼吸音低,肺底未及干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无震颤,无抬举性搏动,心尖搏动正常,心浊音界大致正常,心音有力。
心率147次/分,律绝对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无水冲脉,无奇脉,无股动脉枪击音,无毛细血管搏动征。
腹壁柔软,无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双下肢无水肿。
4.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4.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6.3 *10^9/L ,红细胞 4.95 X10^12/L ,血红蛋白 147 g/L ,中性细胞百分比 51.4 % 。
血生化:谷丙转氨酶 30 U/L ,谷草转氨酶 26 U/L ,尿素 8.5 mmol/L ↑,肌酐 85 μmol/L ,总胆固醇 3.53 mmol/L ,甘油三脂 1.65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 0.75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2.03 mmol/L ↓,载脂蛋白A-1 0.99 g/L ↓,脂蛋白(a) 43.50 mg/dL ↑,APOA/APOB 1.24 ↓,钙 2.27 mmol/L ,镁 0.90 mmol/L 。
一例房颤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房颤患者的病例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姓名:张性别:男年龄:65岁现居地:北京市通州区主诉:心悸、气短、乏力既往病史: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无病史回顾:患者张,男性,65岁,因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到我院就诊。
患者平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史,未曾患有其他重大疾病,家族史无心血管病相关疾病。
患者此次症状开始于两个月前,上述症状逐渐加重。
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较好,面色微黄,体重70kg,身高170cm。
血压140/92mmHg,脉搏130次/分钟,不规则,肢体暖和,皮肤湿润。
心率听诊显示心律不齐,而且其中很大部分是无规则波群,心音低弱。
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
辅助检查发现血红蛋白11.5 g/dL,白细胞计数7,600 /mm³,PT-INR为1.2(正常范围0.8-1.2),高敏肌钙蛋白T (hs-cTnT) < 10ng/L,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扩大。
诊断:根据上述病史和体格检查,经过进一步检查与评估,患者被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诊断情况,治疗方案如下:1.药物治疗:患者处于房颤,需要恢复窦性心律。
对于较新诊断的房颤患者,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是华法林,可预防血栓栓塞并减少脑卒中的风险。
此外,还进行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此外,还配合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用以加强心肌收缩力。
2.非药物治疗: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控制的房颤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电复律治疗,即心脏电击复律术。
电复律是通过电击心脏使其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选择适当的电能给予患者电击,进行电复律术。
3.防治并发症:房颤患者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导致脑卒中等并发症。
因此,需要采取抗凝治疗措施,以预防血栓形成。
此外,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体育运动和良好的饮食,以控制血压和心脏病。
随访及效果评估:患者定期进行随访,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房颤情况。
经过治疗和调整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率稳定在70-80次/分钟,心律更加有规律。
心房颤动病历书写范文

心房颤动病历书写范文英文回答:Heart atrial fibrillation is a common cardiac arrhythmia that I have encountered in my medical practic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rregular and rapid electrical impulses in the atria, leading to an irregular and often rapid heartbeat. This condition can have various causes, including hypertension, heart valve problems, thyroid disorders, and excessive alcohol consumption.In terms of symptoms,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may experience palpitations, shortness of breath, fatigue, dizziness, and chest discomfort. Some patients may not have any noticeable symptoms and the condition is only detected during routine medical examinations.To diagnose atrial fibrillation, a medical professional will typically take a detailed medical history, perform a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order diagnostic tests such as anelectrocardiogram (ECG) or Holter monitor. These tests help to identify the irregular electrical activity in the atria and confirm the diagnosis.Once diagnosed, the treatment approach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depends on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the patient's overall health, the severity of symptoms, and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the condition. Treatment options may include medication to control heart rate and rhythm, anticoagulant therapy to prevent blood clots, and procedures such as cardioversion or catheter ablation to restore normal heart rhythm.It is important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to make certain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to manage their condition effectively. This may include avoiding excessive alcohol consumption, managing stress levels, maintaining a healthy weight, and following a heart-healthy diet. Regular exercise is also beneficial, but it is important to consult with a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before starting or modifying an exercise regimen.In additio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should be aware of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such as stroke. The irregular heart rhythm increases the risk of blood clots forming in the atria, which can then travel to the brain and cause a stroke. Therefore, anticoagulant therapy is often prescribed to reduce this risk.Overall, atrial fibrillation is a manageable condition with appropriate medical care and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It is important for patients to work closely with their healthcare team to develop a personalized treatment plan that addresses their specific needs and goals.中文回答:心房颤动是我在医疗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常见心律失常。
临床药师参与老年房颤患者难治性痛风药物治疗病例分析与干预

c e u t i c l a c a r e , a n d t h e n a n ly a z e d a n d i n t e r v e n e d t h e c a s e . Re s u l t s Wh e n a c u t e g o u t a t t a c k s h a p p e n e d, t r a d i t i o n l a h i 【 g h—d o s e c o l c h i c i n e t h e r a p y w a s n o t s u i t a b l e f o r p a t i e n t s o v e r 7 0 y e a r s o l d . A s ma ll d o s e t h e r a p y o r t h e d o s e r e c o mme n d e d b y t h e F DA c a n b e u s e d . I n a d d i —
Ca s e a n a l y s i s a nd i nt e r v e n t i o n 0 f c l i l l i c a l p h a r ma c i s t s f o r a n e l d e r l y a t r i a l ib f r i l l a t i o n pa t i e n t wi t h r e f r a c t o r y g o u t
, H e f e i , A n h u i 2 3 0 0 0 1 , C h i n a ;
2 . D e p a t r m e t n fP o h a r ma c y , N a n f a n g H o s p i t a l A il f i a t e d t o T h e S o u t h e r n Me d i c a l U n i v e m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 G u a n g d o n g 5 1 0 5 1 5 , hi C a) n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r o l e o f t h e c l i n i c a l p h a r ma c i s t s i n t h e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e l d e r l y a t i r a l i f b i r l l a t i o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1例心房颤动栓塞性并发症患者拟行支气管镜抗凝药调整的病例分析

3 讨论腰痛属于椎管内麻醉后常见并发症,引发腰痛因素较多,例如手术中穿刺针粗细、穿刺力度、方向等因素都与患者椎管内麻醉后腰痛症状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椎管内麻醉方法、穿刺针虽有了巨大改善,但仍有22%左右患者因椎管内麻醉后出现腰痛现象〔3〕。
有研究显示,多数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患者未加以重视,使其无法获得及时治疗,导致疼痛现象长期未得到缓解,还对术后疗效造成严重影响〔4〕。
因此,在椎管内麻醉后腰痛患者治疗中,如何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正清风痛宁、三氧治疗联合应用于椎管内麻醉后腰痛患者治疗中,将两组疗效进行比对,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表明正清风痛宁联合三氧治疗椎管内麻醉后腰痛效果优于单用三氧治疗。
三氧又被称为“臭氧”,主要由氧原子构成,具有消炎、抗病毒、杀菌及镇痛的效果〔5〕。
通过对细胞因子的生成或炎性反应因子加以抑制,使血管内皮细胞形成一氧化氮,并对血管进行扩张,从而改善血运、供氧环境,最终起到抑制炎症、缓解疼痛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进而发挥镇痛功效〔6〕。
正清风痛宁属于中药青风藤提取物,具有通经络、祛风湿、利尿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学认为该药具有镇痛、抗炎、调节免疫反应效果,可有效解除肌痉挛、使局部炎性反应得到缓解,改善局部微循环,进而实现止痛的效果〔7〕。
有研究显示,青藤碱可对酸敏感离子、L型钙通道进行阻滞,减少疼痛相关神经元的激活,进而使疼痛得到缓解〔8〕。
本研究将正清风痛宁、三氧治疗联合应用于椎管内麻醉后腰痛患者的治疗中,并将两组治疗后VAS、ADL以及PSQI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VAS、ADL及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正清风痛宁联合三氧治疗椎管内麻醉后腰痛,不仅能够快速缓解疼痛,还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质量。
究其原因,可能两者因作用机制不同,经不同途径作用于病灶,相互作用将疼痛传导信号的通道彻底阻断,是神经病理疼痛的到治疗,从而起到增强效果,缓解疼痛的效果。
房颤患者的病例分析

汇报者:李瑞飞 带教药师:张岩 带教医生:金志清
心房颤动
1.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心房快速而又不规律的收 缩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频率可达300-600次/分。
2.病因:包括心血管疾病、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 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
3.
➢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160/110mmHg、未系统监测血压及治疗;否 认“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史。否认输血史、胃肠道疾病史,胺碘酮过 敏史,否认食物过敏史。
➢ 入院诊断:持续性心房颤动
初始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作用 药物名称
剂量
给药方式 给药时间
抗血小板 达比加群酯胶囊(15 150 mg,2/
血流动力学紊乱
堵塞血管
血栓形成 华法林
抗凝药物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控制心率药物选择?
伴有心酒室石收酸缩功美能托减洛退尔的中富度马至酸比索洛尔
重度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
肌力效应 生物利用度
负性
无明显的负性肌
CYP2D6的作用底物,抑力制作C用YP2D6
的药物低可影响普美罗托帕洛酮尔。的血高浆浓度,
代谢途径
阵发性房颤:7天内能转律,通常48小时
分 类
持续性房颤: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 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
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 4小时内复发者。
临床表现
1.心悸 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
累 2.眩晕
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3.胸部不适 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患者19:00时自述头晕不适,心电监测示:血压75/55 mmHg,给予: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 射液快速静脉滴注,2分钟后血压升至85/60mmHg左右, 患者仍自觉头晕,伴出汗,遂给予多巴胺注射液静脉泵入 ,约5分钟后患者自诉上述症状缓解,血压上升至100/70m mHg,继续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房颤患者个案分析

• 注意鉴别轻 微出血和严 重出血,以 及如何应对
• 服用抗凝药 物期间需要
监测的指标
• 抗凝期间, 如若面临其 他手术或者 增加药物治 疗时,应该 如何应对
病人INR 值达标率 : 跟踪记录每次INR 检测情况,目标值1.8~3.0定义为达标,达标后 INR<1.8定义为抗凝不足,INR>3.0定义为抗凝过度。 华法林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 华法林不良反应事件是指服用华法林时的出血、不服用华法林时的血栓性卒 中。记录病人抗凝治疗过程中与药物相关的缺血性卒中、皮肤黏膜出血、牙 龈出血、鼻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的发生例数及死亡人数。
对医生来说,对出血的过于担忧;与患者沟通时间较短,担心医患沟通不充 分;患者在复诊过程中的可能有种种抱怨。
这些均影响 患 者 和 医 生 实 施 华 法 林 抗 凝 治 疗 的 意愿。
120
100
80
63.22 60
40
36.78
20
0
房颤危害
95.4 67.82
32.18
抗凝意义
4.6
饮食注意事项
② 加强信息化沟通,建立病人微信群、QQ 群和发放热线电话卡片,在微信群、 QQ 群发送华法林与食物、药物禁忌等知识;利用短信提醒INR复查时间, 无回应时打电话通知。提 高 病 人 及 家 属 对 华法林治疗重要性和药物禁忌 知识的认识,并通过微信或电话跟踪 的 形 式 提 醒 与 督 促 病 人 及 时 到 医 院 进 行INR 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从而提高其抗 凝达标率,从而降低房颤病人的卒中率。
我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房颤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率仅为2%,在服用 华法林的病人中,多数无系统监测INR或INR 保持在无效的低水平。 对患者来说,华 法 林 抗 凝 效 果 容 易受饮食、药物及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INR 容易波动;心衰患者多活动不便,且多数患者每次随诊都需要家属陪 同;对华法林出 血 风 险 的 担 心;在候诊、化验、等待化验结果的时间过 长,凝血功 能 结 果 不 能 及 时 解 读;华法林剂量的调节较为繁琐且漫长, 不能及时得到医生的专业指导或感觉指导不够详尽;心衰患者可同时有焦 虑、抑郁、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
ESC 2024心律失常病例分析(全文)

ESC 2024心律失常病例分析(全文)1. 引言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影响着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口。
心律失常的种类繁多,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等。
心律失常会对心脏功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绞痛、晕厥等症状。
在本次报告中,我们将分析一些典型的ESC 2024心律失常病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疾病。
2. 病例分析2.1 病例一: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为一名52岁的男性,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症状表现为突发的心悸、胸闷,伴有大汗淋漓。
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心动过速,心率为180次/分。
经过药物治疗和电复律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2.2 病例二:房颤患者为一名70岁的女性,有冠心病史。
症状表现为心悸、乏力、晕厥。
心电图检查发现房颤,心率为110次/分。
通过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术,患者病情得到缓解。
2.3 病例三: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一名28岁的女性,无明显病史。
症状表现为突发的心悸、胸痛,伴有不适感。
心电图检查发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为220次/分。
经过药物治疗和电复律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3. 讨论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通过分析心电图,可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严重程度和病理性变化。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对于难治性心律失常,如室速、房颤等,射频消融术等介入治疗手段已成为临床常规。
4. 结论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ESC 2024心律失常病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加强心电图诊断技术,优化治疗方案,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上是关于ESC 2024心律失常病例分析的文档内容,如有需要进一步讨论或修改,请随时告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
肝、肾
半衰期
3-4h;7.55h
10-12h
入院第2-4天
➢患者病情平稳,各项检查汇报无明显异常,考虑明日进行 手术。检验:BNP 753.7pg/ml
➢加用药物: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碘普罗胺注射液 肝素钙注射液。。。
入院第五天 术后用药调整
用药改变: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300mg 静滴(13:47) 多潘立酮片 口服 2/日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12.5mg 2/日改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25mg 2/日 普罗帕酮片 口服 150mg 3/日(19:34)
一例房颤患者的病例分析
心房颤动
1.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心房快速而又不规律的收 缩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频率可达300-600次/分。
2.病因:包括心血管疾病、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 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
3.
阵发性房颤:7天内能转律,通常48小时
分 类
持续性房颤: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 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
聚集
0mg)
日
口服
抑酸、保 胃
控制心室 率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改善循环 棓丙酯注射液
10mg,2/日 口服
12.5mg,2/ 日
口服
180mg,1/日 静脉输液
入院第一 天
营养心肌 左卡尼汀口服液
1g,3/日 口服
改善供氧 果糖胶囊
0.3g,3/日 口服
心房颤动抗凝药物使用的必要性
心房收缩不规律
➢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160/110mmHg、未系统监测血压及治疗;否 认“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史。否认输血史、胃肠道疾病史,胺碘酮过 敏史,否认食物过敏史。
➢ 入院诊断:持续性心房颤动
初始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作用 药物名称
剂量
给药方式 给药时间
抗血小板 达比加群酯胶囊(15 150 mg,2/
血流动力学紊乱
堵塞血管
血栓形成 华法林
抗凝药物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控制心率药物选择?
伴有心酒室石收酸缩功美能托减洛退尔的中富度马至酸比索洛尔
重度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
肌力效应 生物利用度
负性
无明显的负性肌
CYP2D6的作用底物,抑力制作C用YP2D6
的药物低可影响普美罗托帕洛酮尔。的血高浆浓度,
代谢途径
➢ 主诉 发作性心悸2年,加重近半个月
➢ 现病史 患者2年前始感冒后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不适,最快心率140次/分 左右,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房扑、酒精性心肌病、心衰,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一周左右上症逐渐缓解,此后每次心电图检查示:心房颤动,未予重视。共发 作7-8次。5月前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华法林3-4.5mg抗凝至今。近半个月后患者 自觉活动耐量下降,但夜间尚可平卧,无憋醒,双下肢无水肿。现为行射频消 融术入我院。
给予利尿补钾对症治,密切观察患者病 情。
入院的第12天 出院
出院带药:抗凝达比加群酯胶囊 控制心率普罗帕酮、比索洛尔 保护胃粘膜雷贝拉唑
小结
• 1.房颤疾病的一些内容 • 2.美托洛尔与比索洛尔的比较分析 • 3.利尿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THANK YOU
用药分析
1.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常见心血管不良反 应中:中度的和一过性的血压下降。报告 了重度低血压或循环衰竭的病例,尤其是 过量用药或过度快速给药后。
2.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用药剂量改变
入院第7-11天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25mg 2/日 改 比索洛尔片 2.5mg 2/日 呋塞米注射液 40mg 静脉注射 呋塞米片 20mg 口服 1/日 螺内酯片 20mg 口服 1/日
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 4小时内复发者。
临床表现
1.心悸 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
累 2.眩晕
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3.胸部不适 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4.气短
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 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房颤心电图
病例分析
➢ 基本信息 患者杜某,男,51岁,2014年08月18日因“阵发性心悸2年”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