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

合集下载

例说创设情境进行小学习作教学的技巧

例说创设情境进行小学习作教学的技巧

例说创设情境进行小学习作教学的技巧小学生是教育的重点对象,他们的学习作业是教师进行教学和指导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进行小学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创设情境进行小学习作教学的技巧。

1. 融入故事情境小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和角色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学习作业设置在一个故事情境中。

教师可以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作业中感受到情感的投入,更加主动地学习。

2. 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于实际生活情境更为感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实际生活情境来创设学习作业的情境。

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实际场景,比如家庭、学校、社区等,将学习作业设置在这些实际情境中,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从而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3. 设计角色扮演情境通过设计角色扮演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学习作业。

教师可以设定不同的角色,如医生、农民、商人等,让学生扮演这些角色来完成学习作业。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业的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4. 创设竞赛情境小学生喜欢竞赛和比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创设竞赛情境进行学习作业。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竞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学习作业,通过比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效果。

5. 运用多媒体情境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情境来创设学习作业的情境。

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方式,可以更生动地呈现学习作业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吸引力和效果。

创设情境进行小学习作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也需要教师有创新的思维和灵活的应对能力。

通过以上介绍的技巧,希望能够为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成果。

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 ( 课题研究方案)

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 ( 课题研究方案)

“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离不开课程的改革,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

从一定意义上说,怎样的课程设置就培养出怎样的人。

而从大量的现实和有关的调查中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

究其问题的根本,在于语文教学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

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新课程倡导我们进行语文生活化的教学。

要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

我们希望通过多渠道的研究,能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

通过老师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掌握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一)研究的主要目标1、教师方面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并要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与阅读精品中吸取生活素材,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增加生活积累,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

2、学生方面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语文学习中能将已有生活经验化为文字、感受、理解来吸收知识,获取知识。

创设真实学习情境的课堂教学策略-精品文档

创设真实学习情境的课堂教学策略-精品文档

创设真实学习情境的课堂教学策略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是指将书本中的那些抽象、间接的概念及原理还原到真实的情境中,还知识的本来面目,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会知识,获得能力,学会在感受、体验中认识世界,丰富人生的经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是落实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的一条重要途径。

试以高中生物新课程为例,探讨新课程实施中创设真实学习情境的课堂教学策略。

1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

教学中,教师若从学生熟悉的经验出发,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联系起来,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使他们体会到科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并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学习细胞中的糖类时,教师提供几种糖果让学生看配料说明,进行品尝;学习细胞中的无机物时,让学生拿出自带的饮料瓶看成分说明;学习细胞呼吸时,为学生提供市场上购买的酿制食醋、味精、啤酒及自制的果酒;学习免疫调节时,联系接种疫苗、艾滋病、器官移植内容等。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也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于真实生活中的情境。

比如,让学生为加酶洗衣粉作广告,为色盲患者提供优生的方案,解释鸡蛋为什么煮熟了吃更好消化⋯⋯2 提供观察、实验、考察等实践机会教学中,教师将学习任务设置在与之相对应的真实情境中,为学生提供观察、实验、考察等实践机会,会使课本中抽象、间接的知识感性化、具体化,实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并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能力和体验。

例如,学习细胞中的无机盐时,教师点燃花生种子、向日葵种子,让学生观察它们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和最终得到的灰烬;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让学生用盐拌韭菜馅、黄瓜丝,观察现象;学习细胞呼吸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来理解抽象的细胞呼吸概念和方式;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实验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操作和观察的机会;针对有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如草履虫的分裂过程、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录像或图片,以便其进行观察。

教案模板中的情景创设设计

教案模板中的情景创设设计

教案模板中的情景创设设计一、引言教案模板是教师备课和教学设计的重要工具。

在编写教案时,情景创设设计是一个关键步骤,它可以帮助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本文将介绍教案模板中情景创设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用的设计方法。

二、情景创设的重要性情景创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设计方法,它通过营造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以下是情景创设的几个重要优点:1.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情景创设,教师可以设计出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场景,如购物、旅行等,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增加参与度情景创设能够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他们可以亲身感受、实践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这种参与度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应用能力通过情景创设,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和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使他们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技能。

三、情景创设的设计方法1.确定学习目标在进行情景创设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具体而清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择适当的情景根据学习目标,教师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情景来进行创设。

情景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3.设计情景活动在情景创设中,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学习。

活动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生活的复杂性。

4.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在情景创设中,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这包括教学材料、参考资料、实物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5.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6.整理和归纳总结在情景创设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

教师如何进行情景教学

教师如何进行情景教学

教师如何进行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情景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精心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供反馈和评价。

本文将介绍教师如何进行情景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了解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在进行情景教学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背景和需求。

这包括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了解学生的背景和需求,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情境,使其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二、选择适当的情境教师在进行情景教学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情境。

情境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生活经验相符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授英语口语时,可以选择模拟餐厅对话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练习口语表达。

三、创设真实的情境在情景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

这可以通过使用真实的物品、场景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实现。

例如,在教授数学几何时,可以使用实际的几何模型和测量工具,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学习的真实性和参与度。

四、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情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情景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在情景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提供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改进学习。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等方式提供反馈和评价。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学习。

六、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情景教学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教师在情景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七、反思和改进教学情景教学是一种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教学方法。

创设适合中学生的情景教学

创设适合中学生的情景教学

创设适合中学生的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一种通过创造逼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促进学习的教学方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于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更有兴趣,因此,创设适合中学生的情景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适合中学生的情景教学创设思路。

一、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情景教学方式。

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工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

比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可以带领学生去自然保护区观察生态环境、动植物种群;在学习历史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历史遗迹、纪念馆等。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情景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将学习的内容拟人化,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和记忆知识。

例如,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商店销售员和顾客,进行购物对话;在学习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对话或者模拟历史事件。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情景教学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可以给学生一个数学问题,让他们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寻找规律,最终解决问题;在学习科学时,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推理分析,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通过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情景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例如,在学习地理时,可以设计一个地理竞赛游戏,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获取分数;在学习语文时,可以设计一个语文拼字游戏,让学生通过拼写单词获得奖励。

通过游戏化教学,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创设适合中学生的情景教学,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角色扮演、问题解决和游戏化教学等方式实现。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一、选择合适的情境在进行情境创设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情境。

这个情境应该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能够感同身受,同时也需要能够涵盖到课程中的要点内容。

在教学如何使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时,可以选择一个实际的情境,比如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一名小记者,需要编写一篇新闻报道,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Word的排版和编辑功能。

在教学Excel时,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一名小商家,需要记录销售数据和利润,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Excel的表格和公式功能。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在情境创设中,利用多媒体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可以为情境创设增添更多的真实感和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如何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时,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在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幻灯片的排版和动画效果。

三、开展实地考察在情境创设中,开展实地考察是非常有帮助的一种策略。

通过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运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在教学如何使用互联网进行搜索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互联网搜索实践,让他们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到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搜索技巧。

四、组织角色扮演在情境创设中,组织角色扮演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策略。

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在教学如何使用电子邮件进行沟通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电子邮件的写作和发送,让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电子邮件的格式和发送流程。

五、设计任务驱动在情境创设中,设计任务驱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设计任务驱动,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如何使用图形处理软件进行设计时,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根据要求设计一个海报或者名片,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图形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

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

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传统教学也注重情境创设,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

这也就是说,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

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活”起来,从而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

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

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

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

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
——谈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吴忠市郭桥乡中心学校马晓燕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如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呢?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下面结合这一年多来的课改教学,谈谈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

一、创设生活情景增添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教学中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例如:教学“3”的认识时,我先用三支铅笔、三个文具盒、三本数学书等到学生熟悉的东西,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实物数数,接着用三盏灯、三只小兔、三辆自行车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再数数,并说出第三盏灯,第三只小兔,第三辆自行车各是什么颜色,再让学生听三下掌声,敲三下桌子,数数等活动,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直接到抽象逐步领悟了“3”的实际意义,形成“3”的基数概念和序数概念。

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3”说一句话。

这样教学,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的力量,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由于一年级学生具有喜新、好奇等特点,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和注意力稳定性较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因此为了学生的注意力,需要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情节,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我先通过童话故事导入。

师:“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小胖猪八戒过生日了,它特意安排了一个庆祝会,它的朋友都来了。

它们有的送来了蛋糕,有的送来了鲜花……小兔把自己家里所有的牛奶都拿来了(师出示装
在盒子里的9瓶牛奶),小松鼠看到其它小动物都拿来了礼物,而自己却两手空空,觉得不好意思,也赶紧跑回家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拿来了(师出示装有5瓶牛奶的盒子)。

不好意思地说:“小胖猪,我没有准备礼物,这几瓶牛奶送给你。

”小胖猪高兴地笑了:“谢谢你!”看见小兔和小松鼠送的牛奶,小胖猪想:“现在我有几瓶牛奶呢?”教师利用童话故事逐一展示问题情景,让学生逐一回答。

师:“根据小白兔送来的9瓶牛奶,小松鼠送来的5瓶牛奶。

算算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呢?”生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9+5=14(瓶)”由于这样的问题有情节、有意境,切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尝到探索奥妙的乐趣,从而萌发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三、创设游戏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做游戏,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效果是有益的。

教学时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爱玩、好动等思维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例如:教学“认识左右”时,我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身上的左右器官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为真正理解左右奠定基础。

如: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用左手做哪些事?(生自由回答)‘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能做好多好多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好朋友吗?”(生说:“左耳、右耳;左眼、右眼……”)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跺跺左脚,跺跺右脚……”学生很开心地做这样的游戏,这种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化静景为动景,化陌生为熟悉,发展兴趣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是通过观察、感知、操作、思维等心理活动形成认知结构。

要使学生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感到有兴趣,就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把陌生的数学熟悉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叫了20名学生,让他们分别戴上不同的小动物头饰,把他们分成两行,一行10人,另外再叫一名学生当大象校长。

于是,我便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森林里的小动物开运动会,踊跃报名的小动物可多了,大象
校长给它们排队,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动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左往右数,第11只小动物是谁?说到第11只小动物时,这位同学就在原位跳三次或学小动物叫声叫三次,接着依次进行。

这样的教学,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进一步加深了对“11~20”各数的认识。

五、创设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升华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做科学的安排,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升华学习的兴趣。

(一)、游戏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

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找朋友”、“邮递员送信”、“摘苹果”、“拍手对口令”、“小动物找家”等形式的游戏活动。

例如:教学“6的组成”时,我设计了拍手游戏:让同桌两人互相说数的组成,一位同学说:“我拍1”,同时两手拍一下,另一位学生说:“我拍5”,同时两手也拍一下,共同说出:“1加5等于6,5加1等于6;6减1等于5,6减5等于1”等四道算式来。

通过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处于一种积极活动状态,加深对“10以内各数”组成的理解,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开放
开放性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题。

例如:教学“2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开放题:
“=15”,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学生开始写算式,据我调查,有一位学生竞写了一百六十多道,最少的也写了四十多道。

汇报算式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把学生的兴趣推向了高潮,从而渗透了学生对数学思维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
创新意识。

(三)、竞争
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好胜、好奇、好强特点,开展“夺红旗比赛”、“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等竞赛活动。

从小训练学生参与竞争、学会竞争,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错综复杂的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们广大小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选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情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