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合集下载

青铜器鉴赏ppt

青铜器鉴赏ppt
在商周奴隶制社会,鼎被奴 隶主贵族用来“别上下,明贵 贱”,作为标志统治权力和等级 的一种器物。进人封建社会以后, 鼎就失去了这种性质。
司母戊大方鼎
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重 875公斤。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说为 商王文丁为其母而作;此鼎形制雄伟, 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 青铜器。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 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在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的冶铸业作为生产 力发展的标帜而达到高峰。
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
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
器)鼎、鬲、豆、爵、角、觚、 尊、壶等。
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
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 酒器为主。
炊煮器有鼎、鬲; 食器有簋、盂、豆; 酒器有觚、觯、爵壶; 水器有盘、鉴。
中国古代青铜器 类别及作用
青铜饪食器 青铜酒器 青铜兵器 青铜盥水器 青铜乐器 青铜杂器
这件周康王时的大盂鼎,是现存 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 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 宝。大盂鼎属於瑰丽凝重这一类,铭 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现藏 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盂鼎铭文
内壁有铭文 291字,内容为周王 告盂,殷代因酗酒 而亡国,周代忌酒 而兴,要盂一定要 很好地辅助他,敬 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同时记载给盂的赏 赐。
大克鼎
大克鼎气魄雄浑,威严沉 重,重201.5公斤,底部三足已 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 显得沉稳坚实。内壁铸刻的长 篇铭文共计290字,记载了周王 对克的册命辞,重申对其官职 的任命,并赏赐礼服、土地和 奴隶,于是克叩拜谢恩,称颂 天子的美德,并铸造大鼎来祭 祀师华父。

青铜器的制作与古代艺术鉴赏

青铜器的制作与古代艺术鉴赏

青铜器的制作与古代艺术鉴赏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之一。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独特,艺术鉴赏价值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青铜来制作各种器物,如鼎、觚、爵等。

青铜器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需要选取优质的铜矿石,并将其熔炼成铜液。

然后,将铜液倒入模具中,待其凝固后,再进行后续的打磨、雕刻等工艺。

最后,通过上色和抛光等处理,使青铜器呈现出美丽的外观。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所需要的技术和工具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

铸造青铜器需要高温熔炉和精密的模具,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因此,制作一件青铜器需要经过大量的劳动和时间,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

这也使得青铜器成为了古代贵族和统治者的象征,只有他们才能拥有并欣赏这些珍贵的艺术品。

青铜器不仅在制作工艺上独具特色,其艺术鉴赏价值也非常高。

青铜器的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雕刻精细。

其所呈现的图案和纹饰也非常丰富多样,有的是动物形象,有的是人物故事,有的是神话传说。

这些图案和纹饰不仅是装饰,更是对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反映。

通过欣赏青铜器,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受到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青铜器的鉴赏还需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例如,商代的青铜器多以祭祀和宗教为主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重要性。

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则更加注重装饰和华丽,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富裕和奢华。

通过对青铜器的鉴赏,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差异和变迁。

青铜器的制作与古代艺术鉴赏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我们对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有较深的了解。

通过学习与欣赏青铜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同时,青铜器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

只有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青铜器,才能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第一课 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课件ppt)

第一课  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课件ppt)

新知讲解
四 羊 方 尊 ( 商 )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 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 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 34.5公斤。
尊的肩部以四个圆雕的羊 的上半身作为装饰,突出于器 表,羊的形象写实,羊角弯转 富于变化,使尊的庄严造型变 得生动活泼起来。羊在古代寓 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 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 的至尊气象。
新知讲解
•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饰在器物的腹、 颈、圈足或盖上。
•春秋战国时,由于奴隶制度开始瓦解,纹饰便开始描绘现实生 活,如狩猎、宴乐、攻战等,从神秘、威严的气氛中脱离出来。
•在西汉后期或东汉时,铜器表面往往不用纹饰,称之为素面。
•动物纹是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它们在青铜艺术中占有大约 一千五百多年的统治地位。可以说中国青铜器的纹饰,一开始就 是以动物纹为主要内容的。
•提梁装饰:作成龙形、蛇形、鸟形等……
•耳、鋬的装饰:作成龙形、蛇形、鸟形、 或装饰龙头、羊头、牛头、鸟首……
•盖的装饰:在盖上塑以各种动物、人物、 或将盖与器体制作成完整的动物……
新知讲解
•2、几何形体与动物形体单用、并用及复合使用。
• 圆球体、圆柱体、圆椎体、椭球体、立方体 等作为青铜器形体的基本形状被广泛使用,为避免 形式上的过于简洁和呆板,古人熟练地将这些基本 几何体复合使用,构成繁复精美的各种造型体,显 示出我们祖先惊人的智慧。
新知讲解 青铜器的造型美 •我们祖先在青铜器造型艺术中充分考虑了如下因素:
•1、在实用基础上注重装饰,将实用与审美完美地统 一起来。
• 实用是第一因素,但同时为了满足对审美的要 求,施以各种外形装饰。
新知讲解
•足部的装饰:柱状足、锥形足、圆足、扁 足、方足、兽蹄足……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青铜器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青铜器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青铜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兽面纹觥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兽面纹觥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兽面纹觥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兽面纹觥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兽面纹觥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兽面纹觥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兽面纹觥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先方彝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先方彝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先方彝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先方彝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先方彝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先方彝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先方彝先方彝——方彝是仿照宫室外形制造的屋形礼器,平面呈长方形,上有四阿顶盖,中为斗形器身,下接方形圈足。

此件方彝通高18.2厘米,体量不大,但工艺极精。

器盖和器身均以兽面纹为主纹,下衬云雷纹地,器身兽面纹上下还装饰有龙纹、蝉纹等纹样青铜方彝自商代晚期出现,至西周中期时便逐渐消失,存世数量极少。

这件方彝直壁,外无扉棱装饰,如此造型存世仅三四件而已,更属罕见。

器盖与器身内壁有一字铭文“先”,标明它是商代“先族”的遗物。

先族为商代大族,活跃在以山西浮山为中心的晋西南地区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兽面纹三牛首尊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兽面纹三牛首尊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兽面纹三牛首尊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兽面纹三牛首尊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商代兽面纹三牛首尊尊是一种盛酒的容器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到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渐渐消失了。

按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尊是祭祀时接待宾客所用的礼器用于表达主人的敬意。

所以尊又有敬重、高贵的意思。

尊重、尊敬等也就变成了对人的一种敬重之词。

中国古代帝王则被称为九五之尊这件商代晚期铜尊大口外侈中部圆鼓下接喇叭形圈足肩部和腹部装饰有兽面纹等花纹肩部等距离排列三个浮雕牛首。

它虽然体型较大但造型十分规整展现出很高的铸造工艺水平。

这件铜尊据称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某地不久即被销往欧洲一直被欧洲的青铜器学者视作公元前14世纪前后中国青铜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2000年保利艺术博物馆将其抢救回国。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 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越来越少。秦 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 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1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 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制 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 作。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 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千克 ,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 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司母戊 ”三个字而得名司母戊鼎。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 贡献,虽然从考古资料来看,中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 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 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 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 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 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 化。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 称“铜器”,包括炊器、食器、酒器、乐器、工具和度 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 器物最为精美。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1. 司母戊大方鼎 2. 四羊方尊 3. 曾侯乙编钟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1 司母戊大方鼎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 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 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 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 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 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 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20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课件)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共37张PPT)

20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课件)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共37张PPT)

课堂讲授
青铜纹样
兽面纹
龙纹
课堂讲授
青铜纹样
几何纹
课堂讲授
青铜器纹样有哪些特点?
眼睛很大,很有神也很严厉。 高贵,华丽。 线条很有力度。 多采用对称构图。
课堂讲授
以上是青铜器的纹样,青铜器上还有 一些文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堂讲授
青铜器上常铸或刻有文字,这些文字通常称为“铜器铭文”, 又称“金文”或“钟鼎文”。
谢谢观看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 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青铜器的使用流行 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以商周时期的器物最为精美。 在中国仰韶文化早期和马家窑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
课堂讲授
青铜器给你的第一视觉感受是什么?
庄重、威严、 华丽、神秘
课堂讲授
你知道精美的青铜器是为谁做的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教学课件
目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新课导入 2 新课讲授 3 作品欣赏 4 尝试探究 5 交流展示 6 拓展延伸
1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青铜器?
后母戊鼎
四羊方尊
新课导入
你们知道这些青铜器有什么用处吗?
新课导入
今天让我们了解一下青铜
2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青铜器
课堂讲授
这些青铜器有什么用途呢?
课堂讲授
青铜器的用途
鼎:炊煮器,同于煮肉。 是等级和政权的象征。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青铜器的用途
爵:酒器,相当于现在 的酒杯。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青铜器的用途

“夏铸九鼎”——青铜器艺术

“夏铸九鼎”——青铜器艺术
《立鹤方壶》春秋中期
No Image
宴乐攻战铜壶 《宴乐攻战铜壶》战国
No Image
❖ 随着商品经济和货币的流通,用以馈赠和装饰的 中小型青铜工艺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如青铜镜、 带钩、灯、度量衡器等出现于市场。尤其有代表
性的是适应封建贵族享乐的成套编钟非常盛行 。
No Image
No
Image
豕 shǐ 尊
❖ 其次,装饰富有层次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奏感。
❖ 如在圈足、有耳的簋上, 往往以两耳为准,纵分 为前后两个大装饰面;
❖ 在三足器上,则以三足 向上延伸线作为装饰面 的对称轴或分界线;
伯矩鬲
❖ 在方形的器物上, 则以四角为界限, 划分为四个装饰面。
❖ 最后,装饰多采用 对称的格式,给人 以端庄沉稳的心理 感受,增加了青铜 礼器的威严感。
❖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有两种基本的方法, 即块范法和失蜡法。
❖ 块范法(或称土范法)是商周时代最先采 用的,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法。
❖ 失蜡法是熔模铸造青铜器的一种方法。所 谓“失蜡”法,是制作一个略小制成品的 粘士模型,在它上面涂上一层蜡,在蜡上 雕刻花纹后,再加上一层粘士,然后进行 整个加热,蜡熔化后留下空隙,然后将青 铜注入空隙。
云纹与雷纹
❖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 饕餮纹。
❖ 夔龙、夔凤也是想象中的奇异动物。
❖ 春秋以后,青铜器装饰纹样出现了以写实 手法表现现实生活的纹饰。
❖ 首先,纹饰依形而饰,形状与器形完美统一。同时, 在动物尊及一些附件造型上往往作成雕塑,使整个器 形具有雕塑的装饰性,再配以适当的细节纹饰使器物 显得更为精美。
“夏铸九鼎”
——青铜器艺术
白蒲中学 李爱平
第一节 概 述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饰艺术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饰艺术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饰艺术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以其雍容华贵、气势雄浑著称于世。

然而更让人们惊叹不绝的,还是青铜器上那些多姿多彩的纹饰。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纹饰,让中国古代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流传于世,才使得中国的青铜文化大放异彩。

远在文字语言出现之前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装饰有人面、鱼类、歌舞、植物等样式。

进入青铜时代以后,青铜纹饰便应运而生,并且逐渐细密复杂。

青铜纹饰来源于古人的生产和生活,因而其风格和特征也带上了时代的印记,分为了兽面纹、龙纹、凤鸟纹、火纹、变形动物纹、几何纹等。

1.兽面纹兽面纹也叫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

在兽面纹盛行时,常作为主题花纹装饰在器物的腹部和颈下。

而在衰落后,一般作为辅助的纹饰出现在器物的耳、足上。

兽面纹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进行对称的排列,由眼睛、兽角、眉毛、耳朵、鼻子组成一张完整的脸。

兽面纹鼎正是因为这些鲜明的特征和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使得兽面纹图案庄严、凝重而又具有神秘的艺术特色。

2.龙纹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中,龙纹是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花纹,基本贯穿了整个商周时期。

按照龙的形态来分,大致可以分为:夔龙纹、顾龙纹、蟠龙纹、交龙纹等。

凡是躯体弯曲如蛇,张口嘴唇外翻,带角的动物基本都可以归为龙纹。

其中,夔龙纹是一种爬行状的龙形侧面图像,通常是对称式出现,装饰在器物口沿下方,或圈足上。

而顾龙纹顾名思义,是作回首状的龙形图像,常装饰于器物的口沿和颈部。

还有一种交龙纹,又称蟠螭纹,是龙的身体互相缠绕在一起的图像,常密布于器物表面。

3.凤鸟纹凤鸟纹是各种鸟禽的特点组成的图案,下弯钩形的鸟喙和脑袋上的角是凤鸟纹最明显的特征。

传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因此这种花纹经常出现在商人的各种青铜器上。

孟簋4.火纹火纹是太阳的标志,它以中间微微突起的圆形曲面,以及周边三至八道旋转的弧线来表现光焰的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现
发展
繁荣
原始社 会末期
2021/2/4
夏朝
商 、西 周
5
青铜器的分期
青铜器的育成期:商代盘庚迁殷以前
青铜器的鼎盛期:殷墟期至西周昭王(商代后期-西周中
期 ),青铜艺术的第一次高潮
青铜的的转变期:西周中期以后至春秋早期,青铜艺术的转
变抽象时期
青铜器的更新期:春秋中期至战国、秦,青铜艺术的更新时
期,即又一次高潮
青铜器的衰退期:两汉时期青铜器在发明之初,是为人所用
的,而后,经历了从神化、礼化再到人化的功能演变。青铜器功
能内容的演变,制约并推动着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以及工艺
技术的发展。
2021/2/4
6
青 铜 器 分 类 列 表
2021/2/4
礼器 兵器
炊煮器 食器 酒器 水器
鼎、鬲 盂、豆 觚、爵、觯、卣、彝、壶
2021/2/4
2
1、目前给你印象最深刻的青铜器 有哪些?
2、说说青铜器的用途?
2021/2/4
3
目录
一、青铜器的出现与发展过 程 二、夏,商,西周的青铜艺术欣赏
1、青铜器类别划分 2、各个时期艺术风格及代表性作品欣赏 3、青铜器纹样
三、青铜器的应用
2021/2/4
4
(一)我国青铜器的出现与发展过程
盘、鉴
乐器
铙、钟、鎛、鼓、錞
工具
车马器
杂器
灯、炉、熏炉、杖首、梳、笄、线盒、 带钩、金铫、熏器、滤斗、建筑饰件
7
各时期代表性作品欣赏
妇好觚(商代) 觚:饮酒器
2021/2/4
兽面纹鬲 商代中期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龙虎铜尊(商代) (尊:盛酒器)
2021/2/4
龙纹扁足鼎 商
9
司母戊鼎(商后期) 高133厘米 口长110厘米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青铜的特点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青铜器特 点与服装应用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青铜器文明辉煌灿烂,源远 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口宽79厘米 重832.84千克
2021/2/4
10
四羊方尊 (商代晚期)
高58.6厘米 重近34.5公 斤 上边长 52.4厘米
2021/2/4
11
尊盘
2021/2/4
尊盘
铜敦
12
青铜方尊 西周早期
2021/2/4
伯盂 西周中期
13
鱼龙纹盘 西周晚期
2021/2/4
龙耳尊 春秋早期
14
鸟兽龙纹壶 春秋晚期
2021/2/4
17
青铜器装饰纹样
兽面纹 龙纹 凤鸟纹 动物纹 人物画像 几何纹
兽面纹(饕餮纹)
2021/2/4
18
龙纹
2021/2/4
19
凤鸟纹
2021/2/4
20
几何纹样
2021/2/4
21
动物纹样
2021/2/4
22
青铜器艺术形式的应用
2021/2/4
23
2021/2/4
24
2021/2/4
25
2021/2/4
26
谢谢观赏!
2020/11/5
27
2021/2/4
15
错金博山炉 (西汉)
2021/2/4
马踏飞燕(东汉)
16
各个时期艺术风格及代表性作品欣赏
各时期艺术风格
商代早期:简洁规整
商代中晚期:凝重华丽、神秘狞厉(高峰期)
西周早期:凝重反复、承袭商代
西周中晚期:纹饰简朴、活泼舒展 战国时期:工艺复杂、面向生活(第二次高峰) 秦汉时期:朴素风采、含蓄魅力、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