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鉴别诊断方法_杨旭东

合集下载

番鸭和鹅细小病毒PCR鉴别方法的建立

番鸭和鹅细小病毒PCR鉴别方法的建立

番鸭和鹅细小病毒PCR鉴别方法的建立季芳;张毓金;杨增岐;宋长绪【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03(024)005【摘要】根据基因库中番鸭细小病毒(MDPV)FM株和鹅细小病毒(GPV)的B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了3个引物PVC、MDPVdn、GPVdn,分别用MDPV-DNA、GPV-DNA、MDPV尿囊液、GPV尿囊液、鸭瘟病毒尿囊液、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尿囊液和无离子水对照,以PVC/GPVdn和PVC/MDPVdn特异引物在同一条件下进行PCR扩增,产物经10 g/L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在PVC/GPVdn系统中,MDPV-DNA、MDPV尿囊液、DP、ILT和无离子水对照无条带,其余样品均出现约460bp的条带,在PVC/MDPVdn系统中,只有MDPV-DNA、MDPV-GPV混合DNA、MDPV尿囊液中出现约900 bp的条带,其余无特异性核酸带,对MDPV-DNA的敏感性达0.5 pg,对MDPV尿囊液敏感性为1 000 ELD50/5 μL,对GPV-DNA的敏感性为0.5 pg,对GPV尿囊液敏感性为10 ELD50/5 μL.分别将不同时间提取0.5 ng/μL MDPV-DNA、0.5 ng/μL GPV-DNA、MDPV尿囊液、GPV尿囊液和无离子水对照样,以PVC/GPVdn和PVC/MDPVdn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3次,结果稳定.表明该PCR检测技术可灵敏、快速鉴别番鸭和鹅细小病毒.【总页数】3页(P99-101)【作者】季芳;张毓金;杨增岐;宋长绪【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陵,71210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陵,71210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9.2;S858.32;S858.33【相关文献】1.鹅细小病毒与番鸭细小病毒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 [J], 鲜思美;文心田;都启晶;曹三杰;黄小波2.区别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的PCR-RFLP方法的建立 [J], 万春和;潘异哲;陈红梅;施少华;傅光华;程龙飞;黄瑜3.应用PCR快速鉴别番鸭和鹅细小病毒 [J], 胡奇林;陈少莺;林天龙;程由铨;李怡英4.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J], 鲜思美;文心田;曹三杰;黄小波5.番鸭细小病毒与鹅细小病毒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 [J], 刘家森;姜骞;司昌德;甘一迪;韩凌霞;曲连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番鸭细小病毒(MPV)和鹅细小病毒(GPV)(鸭源)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番鸭细小病毒(MPV)和鹅细小病毒(GPV)(鸭源)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附录E(规范性附录)番鸭细小病毒(MPV)和鹅细小病毒(GPV)(鸭源)胶乳凝集抑制试验E.1 试剂配制E.1.1 0.01 mol/L pH 7.2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甲液 0.2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Na2HPO4 28.4 g双蒸水加至1000 ml乙液 0.2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NaH2PO4 24.0 g双蒸水加至1000 ml取甲液72 ml和乙液28 ml混合后,用双蒸水稀释20倍,并按0.85 %加入氯化钠。

以121℃灭菌30 min,备用。

E.1.2 生理盐水NaCl 8.5 g双蒸水加至1000 ml.。

以121℃灭菌30 min,备用。

E.2 番鸭细小病毒(MPV)胶乳凝集抑制试验E.2.1 胶乳凝集试验(LPA)E.2.1.1 操作方法按表1,用稀释液(0.01 mol/L pH值 7.2的PBS或生理盐水)将抗原作连续倍比稀释后,取不同稀释度的抗原各10 µl分别与等量致敏胶乳在洁净的玻片或96孔细胞培养板盖上混匀,室温(22+4℃)或37℃水浴箱中静置5~15分钟,观察凝集反应。

试验设致敏胶乳对照、抗原对照和抗原加稀释液对照。

表1 胶乳凝集试验E.2.1.2 结果判定E.2.1.2.1 对照试验出现如下结果试验方可成立,否则应重试。

致敏胶乳对照呈“-”;抗原加致敏乳胶对照呈 “++++”;抗原加稀释液呈“-”。

E.2.1.2.2 判定标准++++ 1~3分钟形成粗大凝集块,液体澄清;+++ 形成较大的凝集块,且液体澄清;++ 50%胶乳凝集,颗粒明显,液体较澄清;+ 少量胶乳凝集,液体较混浊;- 无凝集颗粒,液体呈均匀乳状。

以出现“++”以上凝集者判为阳性;“+”为可疑;“-”为阴性;以出现“++”凝集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作为判定终点。

如表1的抗原LPA效价为1︰64。

E.2.2 抗原凝集工作液的制备E.2.2.1 抗原凝集价(LPA)测定用稀释液(0.01mol/L pH值 7.2的PBS或生理盐水)将病毒抗原液连续倍比稀释后,各取10 µL不同稀释度的病毒液与等量致敏胶乳在洁净的玻片或96孔细胞培养板盖上混匀,室温(22+4℃)或37℃水浴箱中静置5~15分钟,按LPA 判定结果(见表1)。

4Q18番鸭细小病毒病

4Q18番鸭细小病毒病
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具有高 度传染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易感动物除雏番鸭外其他禽类和哺 乳动物均不感染发病。
历史
本病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 于中国福建和法国西部Brittany地区,20 世纪90年代初才认识到它是不同于小鹅 瘟的独立疾病。
防制
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对本病的防制有重 要意义,对种蛋、孵坊和育雏室的严格消毒 尤为重要,结合预防接种,可减少或防止本 病的发生和流行。 国内已有DPV弱毒活疫苗可供使用。也 可使用灭活疫苗。
国外有供种鸭用的GPV和DPV两联灭活疫 苗,而在雏番鸭则联合使用灭活的水剂DP、番鸭细小病毒病
江西农业大学动科院 邬向东
番鸭细小病毒病
(Muscovy duck parvovirus infection, MDP)
MDP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 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 DPV) 引起的,以腹泻、喘气和软脚为主要症 状的一种新的疫病。
特点

番鸭细小病毒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

番鸭细小病毒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
的种蛋也 是番 鸭孵化 室传 播疾 病 的原 因之 一 。
本 病 潜 伏期 4  ̄ 9天 , 病程 2 ~ 7天 , 自然 发 病均 限于 1 月龄 以 内的番鸭 。 根 据病 程长 短分 为最急 性
型 、急性型 和亚 急性 型 三种 。最 急性 型 多发生 于 6
MD P V病 毒 对环 境 的抵抗 力 较强 ,对 乙醚 、 氯 仿、 酸、 热 和胰蛋 白酶 有 一定 的抵抗 力 , 对 紫外 线敏 感 。此 外 , MD P V对 实验 室 常用 的鸭 、 鸡、 绵羊 、 猪、 豚 鼠和人 的 0型红 细胞无 凝集 现象 。
【 收稿 E l J l J ] 1 2 0 1 3 - 1 卜2 0

作出初步诊断。在临床 中本病常与鹅细小病毒 、 鸭 病毒性肝炎 、 禽副伤寒 、 大肠杆菌 和鸭疫里 氏杆菌 等混淆 , 也存在几种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 , 容 易造 成误诊 和漏 诊 。确诊需 要进 一步 的实验 室诊 断 。
MD P V只有一个 血 清型 ,与鹅 细小病 毒 ( G o o s e
日龄 内 的番鸭 , 病 势猛 , 病程 短 , 只有 数小 时 。多 数
病例 不见 先兆 症状 突然 死亡 ,伴 随 神经症 状 死亡 , 头颈 向一侧 扭 曲 , 两脚 乱划 。剖检病 变不 明显 , 可能 出现 急性 卡他性 肠炎 或肠粘 膜 出血 。 急性 型主要 见
该病的存在 , 随后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浙江 、 江西等省 ( 区) 和法 国 、 日本 、 美 国等 地 陆续 报 道 了 该病 的流
行 。近年 来 , 该病 在 国 内多个省 份 的番 鸭养 殖 场存 在较 为普遍 , 制 约番 鸭养殖 的发 展 。
1病 原 学特性

鹅细小病毒与番鸭细小病毒差异分析及鉴别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鹅细小病毒与番鸭细小病毒差异分析及鉴别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小鹅 瘟 ( G o s l i n g p l a g u e , G P) 是 由鹅 细小 病 毒
( oo G s e P a r v o v i r u s , G P V) 引起雏 鹅 的一 种 高致 死 性 疾病 , 又称 鹅细 小病 毒感 染 ( oo G s e p a r v o v i r u s i n f e c — t i o n , G P V I ) 或D e r z s y ’ s 病 。该 病 是 以急 性 肠 炎 及
v o v i r u s
X I g e o fA n i m a l S c i e n c e s , I n s t i t u t e o fA n i al m D i s e a s e o f G u  ̄ h o u P r  ̄i n c e , G u i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i y a n g G u i z h o u 5 5 0 0 2 5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Go o s e p a r v o v i r u s i s q u i t e s i mi l a r t o mu s c o v y d u c k p a r v o v i ms i n s i z e,s h a p e,p h y s i — c h e mi c a l c h a r - a c t e is r t i c s ,n u c l e i c a c i d t y p e a n d g e n o mi c s t r u c t u r e, l o e mi c e p i d e mi o l o g i e s ,c l i n i c a l s y mp t o ms a s we l l a s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n g e s ,Al s o t h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e r o l o g y d e t e c t i o n me t h o d h a r d l y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s t h e t wo v i r u s d u e t o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v e p r o t e c t i v e a b i l i t y .I n t h e p r e s e n t p a p e r ,t h e c o mp a i r s o n o f g e n o mi e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a n d v i us r c o d o g e ni c p r o t e i n u m wa s c o n d u c t e d .F u r t h e r ,t h e v a ia r n c e o f t h e t wo t y p e s f o v i us r i n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a n t i — g e n i c i t y we r e a n a l y z e d,a n d t he d i a g n o s t i c me t h o d s we r e a l s o s u mma r i z e d h e r e i n. Ke y wo r d s : Mu s c o y v d u c k p a r v o v r i u s ; oo G s e p a r v o v i us r ; d i f f e r e n c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d i a g n o s i s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防控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防控

20番鸭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温年(泌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63700)摘要:番鸭细小病毒病由细小病毒感染所引起,呈世界流行,病毒只感染番鸭,以雏鸭发病最为严重,成年鸭耐过,但会长期带毒;感染鸭前期表现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后期表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PCR法和微量碘凝集试验是实验室诊断本病的常用方法;预防本病需要加强对带毒鸭的管控,做好孵化期间的消毒工作,提升鸭场的管理水平,并对鸭进行科学免疫。

关键词:番鸭;细小病毒;防控番鸭又名香鹑雁、麝香鸭或红嘴雁,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传入我国后主要在南方的湖南、福建、广东、江西及四川部分地区养殖,具有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耐粗饲及肉质鲜美的特点。

细小病毒病是番鸭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其死亡率高的特点严重阻碍了番鸭养殖业的发展[1]。

1本病简介番鸭细小病毒病又称番鸭喘泻病或“三周病”,呈世界性流行,于1989年首次在法国进行了报道。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福建省一鸭场分离到了该毒株,从而确定了本病在我国的存在。

自然条件下,番鸭细小病毒只感染番鸭,其他品种的鸭和家禽都不感染,以雏鸭易感性最强,尤其是10~30日龄之间的鸭,一旦感染呈暴发趋势。

成年鸭感染后基本无临床表现,对生产性能也无影响,但会长期带毒。

病鸭和带毒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临床发现,孵化房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如果其中一批次的雏鸭有感染,那么以后的每批次都会发生。

本病通常呈地方流行,季节性不明显,死亡率30%~ 60%,耐过鸭后期生产性能下降,难以饲养。

2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一般不超过7d,多呈急性经过,雏鸭在感染后的3~4d达到死亡高峰,病初表现采食量下降或废绝,精神萎靡,粪便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稀薄如水,两腿麻痹发软,不愿走动,常独卧一角,眼睛迷离,羽毛蓬乱无光泽。

随着疾病的发展,病鸭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不断流鼻涕,频频甩头,张口呼吸,心跳加快,鸭嘴、舌头和眼结膜因缺氧而发绀,最后衰竭而死,临死前机体消瘦,出现神经症状,不断拍打翅膀,角弓反张。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治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治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治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粪便和污染的水源等途径传播。

本文旨在介绍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番鸭细小病毒感染的番鸭表现为强烈的抑郁、食欲不振、羽数减少、腹泻、呼吸困难、鼻出血等症状。

2. 病理学观察:通过病理学观察,可以发现病鸭的腹腔、肝脏、脾脏和肺脏等器官有明显的出血点和坏死斑。

3. 实验室检测:可以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PCR等方法对番鸭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诊病情。

二、治疗方法1. 防治措施:对于饲养番鸭的养殖场,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场地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对于病毒感染的番鸭,要及时隔离和淘汰,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2. 给药处理:对于感染番鸭,可以选择一些病毒抑制剂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1)喷沫治疗:将药物制成喷沫,将药物均匀喷洒在番鸭的鼻孔和嘴巴。

常用的喷沫药物有伊文商、急支糖浆等,可以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2)注射治疗:将药物注射到番鸭体内,以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常用的注射药物有甲乙环胍、金霉素等,但使用前要咨询兽医的建议,遵循正确的使用剂量和方法。

3. 营养支持:病毒感染后,番鸭的食欲会明显下降,容易导致体重减轻和免疫力下降。

要给予番鸭高营养、易消化的饲料,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提高番鸭的抗病能力。

4. 免疫预防:养殖番鸭时,可以选择接种番鸭细小病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疫苗的接种时间和方法要遵循相关的免疫计划,从而提高番鸭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对于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治,应当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观察和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同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卫生管理、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免疫预防等,以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感染,提高番鸭的抗病能力。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治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治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治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番鸭,但也可以感染其他家禽,导致急性高致病性的呼吸系统疾病。

下面将介绍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观察: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打喷嚏、鼻腔出血、粘液性鼻液、眼睛红肿、脱水等症状,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发热等症状。

2.病原学检测:可以采集番鸭的鼻腔拭子、血液或病死鸭的组织进行病原学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PCR检测、ELISA检测等。

3.病理学检查:对于疑似番鸭细小病毒病的死亡鸭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发现肺部出血、气囊炎、气囊壁厚度增加等病变。

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鸭群,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四环素类药物等。

对于病情较重的鸭群,可以使用利福平等广谱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但需要注意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和使用时间,避免产生药物抗性。

2.支持疗法:对于呼吸困难较重的鸭群,可以使用吸氧治疗或给予输液,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和补充体液。

3.生物治疗:开展番鸭细小病毒病的疫苗研发和使用对控制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采用局部和混合疫苗接种方法,提高番鸭的免疫力,预防病毒感染。

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饲喂、定期消毒环境、清除污物,保持鸭舍通风良好,防止病原体的侵入和扩散。

2.隔离携带者:发现番鸭细小病毒携带者,应及时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3.强化生物安全措施:进出鸭场时进行酒精消毒、更换工作服和鞋套,减少人员、工具和物资的交叉感染。

4.定期接种疫苗:根据兽医的建议,定期对番鸭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治需要通过临床病症观察、病原学检测和病理学检查来确定诊断,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支持疗法和生物治疗来治疗疾病,加强饲养管理、隔离携带者、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和定期接种疫苗等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控制和防治番鸭细小病毒病的发生,对于保障养殖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 其特 征 性 病 变 是 严 重 危 害 养 鹅 业 发 者 的 展 的 重 要 传染 病 之


V P2
存 在差异
张 云 等用

番 鸭 细 小 病 毒 GP V

V P3
蛋 白 旳 原核 表 达 产 物
E LI S A
引 起 的 番 鸭 细 小 病毒 病 临 床 上 主 要 发 作 包 被 抗 原 建 立


些 主 要鉴 别 诊 断 方 法 都 出 现 了 两 条 反 应 带

V P3

G P V 测 出 相 应 的
V P3 V P2

病原


对芯 片 上 的 其 它 病
7 8 8 6ng/ L

关 键词
鹤 细 小病毒

番鸭细 小 病毒 多抗 和

MD P V
只有

条 反 应带
VP

原无 交 叉 杂 交
敏感 性 可 达


鉴 别诊断
方 法 与
G PV 出

条反应带


高 于 琼 脂 糖 凝 胶 电 泳
的 检 出 率高


对实 验 临 床样

V P3 M D PV

单 抗 仅识 别
M DPV

G P V 本
可应 用 于 鸭瘟病 毒
鹅细 小 病毒 引 起 的 小 鹅瘟 是

36
國禽 E3 业

201 5 9

Ge n Ban k
范 文胜 等 根
重危 害 水禽饲 养业 的传 染 病
常在 同
虽 然二

临 床 上 乳 凝 集 试验


LP A )
和 胶 乳 凝 集 抑 制 试 据

登 录 的 番 鸭 细 小病毒

地 区 流行

甚 至 混合 感 染


L A PI



其 中 琼 脂 扩 散 实 验应

缺 点 是 非 同 源 序 列 区 域 结 构 基 因

L AP I
V P3
设计
不 同
番 鸭 细 小 病 毒 仅 见 番 鸭 发 病 特 异 性 不 强


相 比 较而言
LP A
了 2 对 引 物

建立 了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

种鉴别诊 断 方法

而 小 鹅 瘟 病 毒 既 可 感 染 鹅 也 可 感 染 番 特 异 性 强
禽 业技 术
资 源育繁
性 或亚 急 性



败 血 性 传 染 病 主 要 侵 害 说 明

M DP V

G PV
的 共 同 抗 原 主要 在
V P3

20

龄 雏鹅 和 雏 番 鸭
以 肠 道 栓 塞 占 整 个 衣 壳 蛋 白 比 例 大 的
V P1
E p 22




的易
立了
种 快速 区别

G PV
和 M D PV 感

_


龄左 右 的 易 感 雏 番 鸭 分 别 攻 毒 染 的


PC

RF L P

聚 合 酶链 式 反 应 限


若雏 鹅 和 雏 番 鸭 均 发 病 死 亡
小 鹅瘟 特征 性 病 变

; ,
并 且 有 制 性 片 段 长 度 多 态性
PC R
年 代 初 才 认 识 到 番 鸭 细 小 病 毒 病 是 不 血 清 学诊 断 技 术 有 很 多
同 于 小
比 如 酶 建 立 的 双 重

可用于
GP V


MD PV
鹤瘟 的 独立疾病

这 两 种 病 严 联 免 疫 吸 附 试 验


琼 脂 扩 散试 验
胶 的 鉴 别 诊 断 和 联合检 测
而 且 操作 方 便 和判 断 直 观 M D P V 和

G PV
P CR


近 年 来 番 鸭 小 鹅 瘟 的 流 行 也 逐 渐 交 叉 中 和 试 验 可 以 鉴 别

G PV

M DP V 2


基 因 芯 片 检测 技术
D PV

增强
在 临 床 上 用 和 常 规 的 血 清 学 方 抗体

掌 i 獅 麟織 ^ 研



区分
鉴别 诊
难 度较

引 物 对
p c
G PV
和 M D PV 基 因 组

DN A




r 〇 f l ec 〇 r
i i
xt g p v



MD P V
特 异 性胶 回 收 产 物 进 行 酶 切




种 的
V P 3 G PV
, ,
单 抗在 识 别
还识别
G P V V P 3
和 鹅 细 小 病 毒

番 鸭 细 小 病毒 和 鹅 副 粘

传播快

死 亡率高

高度 接触 性

急 V P2 的 同 时
M D PV

VW
病毒 的 鉴 定 及其 混 合 感 染 病 例 的 检 测
G PV
分别 设
的 胚 胎 以 及 组 织细 胞 培 养 物 进 行病 毒 计 了 针 对

MD P V
的 引 物 但所 设

分离

通 过 电 镜 直接 观 察 或 者 通 过 抗 计 引 物 仅 能 扩 增 特 定 病 毒 的 核 酸 片 段

血 清 中 和 试 验 来 确 定 感 染 细 胞 内 是 否 对 其 他 病 毒 核 酸 没 有 扩 增



MD P V

分 别 是 引 起 小 鹅 瘟 验 等
20

能够 对 分 离 病 原 进行 鉴 定 对 引 物

G PV U /L
和 M D PV U



GP V

和番鸭 细 小病
毒病 的 病 原
世纪
90
2 血 清 学 试 验 和 MD P V

提 取 核 酸 混合 后 作 为 模 板


王 永坤

等 采 用 交 叉 免 疫 转 印 试 鲜 思 美 建 立 的
的 多 抗与 M DPV
VP 2



G PV

GP M V
法很 难 将 这 两 种 病 毒 区 分
本 文 简 要 验 发 现

M DP V
G P V 基 因
芯片 检测技 术

特 异性 强

能检
介绍

前的
鲜思美等
有 该种 病 毒
摘要
小病


还 建立 了 过 氧 化 物 酶技 分 别 设 计 合 成 针 对

GP V

非 结构 蛋 白
基因 片 段 的

鶴细 小 病毒


G PV )
和 番 鸭 细 术

反 向 间 接 血 凝试 验 及 琼 脂 扩 散 试

NS


M DP V N S2 V P
M D PV )
和 鹅 细小 病毒
G PV )
基因
者 在 大 小 理 化 特 性 等 方 面 很 相用 较 多


该 方 法 可 以 对 鹅 细 小 病 毒 和 组 的 同 源 序 列 区 域 结 构 基 因

RE P

以及


但疫苗 交 叉 保 护 差

致 病 性 明 显 番 鸭 细 小 病 毒 进 行 交 叉 反 应


源性 最 高
在 理化 特 性

流 行 病 学 9 5 2 %



病 理 变 化也 非 常 相 似

两 2


PCR

RF L P
技术
登录 的鹅

Xn
细 小 病 毒 番 鸭 细 小 病毒 非 结 构 蛋 这 种 小 病毒病 常 在 地 % t 财 細 凊 報 财 法 娜 流f 翻 離 酿设计 m # 雜 J 断 大

检测 方 法

/ \

是 小 鹅瘟 病 毒 感 2

2P C R
技术

若 只 引 起 雏 番 鸭 发 病 死亡

则 感 刘 家 森 等
季 艳菊等根 据

G PV

染 了 番 鸭 细小 病毒
还 可 用 鹅 或 番 鸭 M DP V 基 因 组 的 非 同 源 序 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