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以来直至现在的160多年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鸦片战争,泱泱大国开始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从此,中国开始了苦难的历史。
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签订了第一份不平等条约,领土、领海,税收等主权遭到侵犯。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把皇帝-国家的象征赶出皇宫,在京城内烧杀抢掠,洗劫万圆之圆,蒙受了巨大的耻辱。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历来学习中国文化、科技的日本却回过头给了中国一致命的打击。
旅顺大屠杀日军攻陷旅顺,对城内进行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死难者约2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留下“万忠墓”。
伪满洲国日本利用清废帝溥仪建立傀儡政权,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了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
,南京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
九一八事变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
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中国近现代史

方法
武昌起义
宣传“民主”“科学” 宣传马克思主义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工业 企业类型 军事企业 企业名称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创办人 李鸿章 左宗棠 李鸿章
民用工业
开平矿务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李鸿章 湖北织布官局
汉阳铁厂
张之洞 张之洞
洋务运动的评价 1、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积极:
(1)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 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万里长征
井冈山会师 陈毅、朱德率 领的部队
1928年4月
毛泽东 的部队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历史意义
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 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 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道路,
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 火”,终会形成“燎原之势”。
遵义会议
内容
4、地区 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
5、意义影响
5影响 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 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 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 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代表人物
主要事迹
创作《黄河大合唱》,对 冼星海 抗战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徐悲鸿
创作反映爱国抗战精神的画 作,举办画展,资助抗战
侯德榜
半 开始沦为 《南京条约》 殖 1842 民 地 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 半 1895 封 建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 社 1901 会
项目
内 容
影 响
南 1、割地:香港岛 京 2、赔款:2100万元 近代第一个不平 条 等条约 3 、五口通商: 约
4、协定关税
项目
内 容
影 响
马 关 族的危机 条 2赔款:白银2亿两 约 3、增辟通商口岸
中国近现代史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年6月,林则徐主持的鸦片战争,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光辉篇章的第一页。
结果:《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割让了香港,赔款2100万银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并且因果获得了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
2、中日甲午战争第一阶段: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本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
第二阶段: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并在花园口登陆。
第三阶段:清军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两个战场全面溃败。
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的影响:日本既割占台湾及其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
资本主义以此为契机加速发展起来,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总计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谷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被禁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旧存在,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由于中国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和地域的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社会的双重也颇下,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以至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5、洋务运动开展主要集中在: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创办民用工业;3)筹划海防;4)创办新式学堂。
中国近现代史 概念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
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2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可分为以下3个发展阶段: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初)。
此时期的历史大事有2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前者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非正义的侵华战争,即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而后者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
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此时期的主要史实有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资本主义产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戊戌变法及义和团运动等。
中国近现代史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2.世界近代史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3.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
利弊: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政治: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制。
利弊: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社会: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宗法:古时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确定在家族中的嫡系远近的法则。
文化:文化的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5.思考题: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答:特点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矛盾]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简述清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答: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强转向衰落,主要表现为: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消弱了清政府的统治能力。
2)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加。
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益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兵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也是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19世纪初,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西贸易长期有利于中国的局面发生逆转。
这就破坏了清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导致了银两兑铜钱的比价上升。
3.外国列强是如何对近代中国进行政治控制的?答:1)控制中国内政;2)操纵中国外交;3)享有领事裁判权;4)把持中国海关;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6)扶植、收买代理人。
4.外国列强是如何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答:1)在中国开办工厂,形成了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使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2)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3)在中国设立银行,使之成为对华输出资本的枢纽;4)控制中国近代的交通运输业;5)给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中国近现代史

3、结果
1)1858年《天津条约》
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 内容: 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军舰 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2)1860《北京条约》
内容: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 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 白银,准许华工出国
D
(二)鸦片战争过程
1、爆发: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 海面,鸦片战争开始。
2、路线
第一阶段 1840年广东——厦门——浙江 定海——天津白河口——和谈 (道光、琦善) 第二阶段 1841年初强占香港——威逼广 东——攻占东南沿海——驶抵 南京下关
(三)结果
⒈时间:1842年
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 上海
模拟题
•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清政府的屈服求和 B、军事指挥的失误 C、战争准备不充分 D、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
D
模拟题
•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中 国的危害?
模拟题
• 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 不对?为什么? • A:(1)根本原因: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 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为了打开中 国市场) • (2)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 • B: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 • C:不对。没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1894.11
旅顺
黄海海战 平壤
1894.9.17 1894.9.15
1895.2.2
威海卫
1894.7.25
丰岛
3.甲午战争的结果:
中国近现代史资料

第一单元晚清前期(1840—1895)一、鸦片战争1.鸦片贸易和禁烟运动(1) 鸦片贸易鸦片战争前.清王朝闭关自守,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中国出口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欧洲各国欢迎.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扭转逆差.以英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从此,烟毒肆虐,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2) 禁烟运动在禁娴的呼声中.道光皇帝下决心禁烟。
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赴广州查禁鸦片。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对华发动战争。
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道光皇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在侵略者的武力要挟下,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同;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此外,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同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美法两国也相继强迫清政府签|丁《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自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3.开眼看世界(1) “开一看世界的第一人”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
一批满怀爱国热忱和经世之志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跟光审视世界。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在广州主持禁烟斗争时,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各国律例》《四洲志》等资料。
《四洲志》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2)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魏源也是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他受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编辑出《海国罔志》一书.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一、主题及历史分期:
㈠轰出中世纪的彷徨(两次鸦片战争:1840—19C60、70S)㈡民族危机的加剧(19世纪中期)
㈢世纪之交的震荡(19C末—20C初)㈣近代化的新曙光(五四与中共成立之初:1919—1923)
㈤兄弟联手“打倒列强,除军阀”(大革命时期:1924—1927)㈥兄弟反目,外族侵入(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㈦“筑成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抗日战争:1937—1945)㈧“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解放战争:1945—1949)
中国现代史(共和国史)
一、历史分期:
㈠共和国初期(1949新中国成立—1956社会主义制度确立)㈡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㈢文革十年(1966—1976)*徘徊时期(1977—1978)㈣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