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弹力面料褶皱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针织弹力面料褶皱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面料褶皱主要成因

01针织面料的基础结构是由无数个线圈相互套圈而成,在织造过程中经历织造张力起伏、拉伸变形或生产过程中人为的牵拉,导致部分线圈变形。

02在松布、前处理或者预定型过程中,因设备、工艺及人为因素导致的褶皱。

03织物在染缸内的折叠、挤压、或者升降温速率过快,不同纤维在短时间内收缩差异,导致线圈的移位、变形导致的褶皱。

04织物出定型机时的布面冷却不够、布面温度过高而导致针织织物在布车内热压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05因弹力丝的弹性回复率比其他纤维高,经牵拉连带其它纤维一起收缩,在剧烈收缩时引起织物组织结构的变化,再经折叠挤压而形成的褶皱。

06一些特殊的弹力丝,在遇120℃以上高温时会发生“弹力丝-弹力丝”、“弹力丝-主纤维”之间的相互粘连效果,如果在发生粘连的瞬间布面不平、褶皱等,粘连以后发生的“固化效应”,而导致的针织织物布面褶皱。

二、织布折痕

1、织造褶皱

织造褶皱是指织布时所形成的褶皱。主要包括压边线褶皱、布头布尾褶皱和两侧边褶皱。这类褶皱现象应该在织造时及时发现、及时调整,或者在坯布初检时重点关注,及时发现、调整织造工艺、及时处理解决。

2、压边线褶皱

针织胚布在织造时,若采用方型撑布架卷取时,会在对折处形成两条从头到尾的褶皱。产生的原因是针织胚布圆筒对折,被卷布罗拉挤压的结果,其中一条会在剖幅机剖开后消失,另一条则残留在坯布中间,称之为压边线褶皱。

解决压边线褶皱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自动开幅平幅卷取的方式,现在新型的大圆机大都有自动开幅平幅卷取装置;如果没有条件采用自动平幅卷取的方式,应将织造的卷布张力在合理范围内适当调低、卷布压力尽可能降低,并且在织造落布后及时用剖幅机剖开后平幅成卷,尽量降低压边线褶皱的程度。

3、布头布尾褶皱

自动开幅平幅卷取虽然很好地克服了压边线问题,但操作不当也容易造成布头布尾的褶皱。布头卷取时一定要平整,最好是两人一起将布头充分理平后再开机,因为一旦布头褶皱或扭曲打卷,松布后会在布头十几码处可见明显的褶皱。若胚布落布后堆时间较久还会造成布面压痕,甚至压伤。

部分工厂为了减少布头褶皱,在卷起纸管或胶管上使用双面黏胶布,尽量让布头平整卷取。布尾落布后还应将两侧边布尾与下层充分展开打结,可以避免布尾松弛状态下形成褶皱现象。

另外,胚布卷取时最好使用胶管,可以确保卷取质量又能重复利用,符合环保要求。因为纸管硬度差,受压后易变形或断裂使布面形成新的褶皱、压痕或压伤,且受潮后的纸管还会造成胚布沾污。

4、两侧边褶皱

弹力丝含量高的产品,象双面纯棉、厚色丁布等,还会因弹力丝的回弹力太大,在胚布的两边形成褶皱现象。一般这类产品不用水洗,需要先松布再预定型。应注意尽量减少松开胚布在布车内的停放时间,及时预定型,防止胚布布边卷曲堆放时间过长而加重褶皱情况。有些织厂在胚布初卷时因布头没有充分展开,向内卷曲两侧边已经形成褶皱,应及时反馈解决。

三、松布褶皱

对于一些不用水洗(前处理),只需要预定型后直接染色的胚布,要求先安排松布。为预定型或染色进缸做准备,如果松布的设备或工艺操作方法不当,易在松布阶段带来布面的褶皱。

1、松布设备

传统的松布设备是先将坯布放入布斗内,然后由上下两个相向运行的橡胶辊牵拉送入摆布架后,落入装布车内。织物完全是被动强拉松开的,坯布表面的褶皱清晰可见;新型的松布设备,装有调速电机,采取主动退绕取替了被动牵拉的方式;另外,松布架也安装了导布辊,通过调速电机控制运行,织物完全在松式的状态下松布,解决了因设备带来的布面褶皱。

2、松布操作

除了设备问题,更关键是如何规范操作,即松布调速电机的运行速度与松布架导布辊速度的协调问题。要求操作工注意观察松布后的布面情况,尽量保持松式状态,避免出现布面有张力拉伸现象,车间管理水平是这一问题的核心。

四、前处理褶皱

大部分的弹力针织物预定型前都要进行前处理(水洗),大多采用平幅前处理工艺。

一方面可以消除胚布在织造过程中形成的残余应力、去除织布和整经时的油渍、污脏,防止油污在预定型时固着到织物上,染色后形成色斑、色差而影响成品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织物的手感、光泽、渗透性、柔软性等。采用平幅水洗设备进行前处理,其中进布方式、展布罗拉运转状态、处理后布面温度及堆布量大小是造成前处理褶皱的主要因素。

1、进布方式

加工弹力针织物不能有机器或人为的张力拉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水洗机松布装置与导布辊不同步,牵拉挤压后造成布面褶皱。新型设备在增加调速装置后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2、展布罗拉运转状态

平幅水洗(前处理)机的展布辊(展布罗拉),如果因为故障或皮带打滑,影响展布或扩幅效果,在水洗落布时可见明显折痕现象。

3、处理后布面温度

平幅水洗二槽精练温度在98℃以上,后进入80℃左右温洗一次,酸洗中和一次,最后是冷洗。要严守工艺纪律,不要随意将车速调快,防止布面带液温度过高热压后产生的折痕。

4、水洗后的堆布

水洗后的胚布应尽快安排预定型,不要在布车内堆放过多、过高、过久,因为:

A.避免因水洗不净造成流色;

B.此时布面的可塑性依然较大,有些布两边还呈卷曲状,会因压力的增加在布车内形成新的褶皱。

五、预定型折痕

预定型是生产弹力针织物的关键工序,其主要目的除了消除和改善弹力丝的内应力、织造产生的拉伸形变、稳定线圈的结构、使织物表面平整无褶皱;还可以减轻和防止在染色过程中形成新的褶皱现象。织物在预定型过程中形成褶皱的主要因素有:设备的运转状态、预定型温度和时间(车速)、布面门幅的控制。

1、设备的运转状态

实际上,织物表面的褶皱现象都是加工过程中的设备或人为操作不当引起。预定型的设备故障也会造成布面折痕现象。比如,进布前的分布档开口位置应适当放大一些,开口太小坯布受到挤压,布面很容易形成褶皱;胚布进入轧辊前的展布罗拉是否运行正常,皮带若日久打滑不能将坯布充分展开,因折叠而经过轧辊碾压也会产生折痕现象。

在拉幅定型机超喂区间中空位置,传统设备是固定两条不锈钢架托住织物,胚布在表面动拖过进入烘箱,常常发现预定型后经染色成品定型时可见两条明显拖印,影响了布面效果。新型定型设备改进为由电机带动输送导带,变被动为主动的积极输送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2、预定型温度和时间(车速)

前已述及,预定型的目的主要是消除织造和前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褶皱,改善(弹力)纤维非结晶区分子结构的均匀度,改善面料的尺寸稳定性,防止染色缸内湿热作用后布面褶皱或卷边引起的边浅现象。

生产实践显示,预定型效果决定成品面料的平整度和稳定性,而预定型的温度和作用时间(车速)是影响布面褶皱和尺寸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只要控制好预定型工艺,打好基础,成品定型就能有好的效果。

预定型(作用)的时间与温度成反比,而车速与温度成正比,温度高车速相应调快一些;反之,则慢。

预定型温度和时间(车速),应当按照弹力丝和主纤维的种类及其特性,选择合适的预定型温度及时间(车速)。

含有氨纶的针织面料,因为氨纶对定型温度的限制,预定型温度只能框定在190~205℃之间,而无法照顾主纤维的“感受”(即使对主纤维有损伤,主纤维也只能“忍着”),预定型的车速控制在20~30m/min左右;而采用某些聚烯烃弹力丝的针织弹力面料的预定型温度,可以根据主纤维的特性,在120-210℃之间任意选择,针对不同纤维种类的最佳的预定型温度、车速(定型时间)等。

3、布面平整度的控制

预定型布面平整度的控制,就是胚布预定型的平方米克重(质量)和幅宽,实际上就是织物超喂量的控制。

针对不同的弹力丝,预定型面料的门幅、克重及超喂量不同。含氨纶弹力丝的弹力针织面料,预定型门幅比成品门幅略宽5~10 cm,克重略大5~10g/m2为宜;如果超喂过量,一旦布面形成缩码褶皱,就是经染色后整理定型后也不能去除。

预定型(干定型)门幅适当控制超喂量为宜。超喂量不能过多,一旦超喂过量,布面形成缩码褶皱,就是经染色后整理定型后也不能去除。

六、染色缸内的褶皱

染色缸内造成弹力针织物褶皱的主要因素有:喷嘴压力大小、转辊运转速度、缠车、压缸、堵布以及染色升温降温速率。

1、喷嘴压力大小和辊运转速度

染色过程中染色机喷嘴压力的大小和转辊的运转速度快慢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是染色操作工根据工艺实践、针对不同布种进行控制和掌握的。

对于厚重织物染色机的喷嘴压力应适当调大一点,提升辊速度则放慢一点,这样才能顺利推动织物正常运行;而轻薄织物则相反,需要将喷嘴压力适当调小,提升辊速度增加一些,减小水流量与提升辊和织物之间受到的张力,从而减小染缸内织物表面拉伸而造成的褶皱情况。

2、缠车、压缸、堵布

染色缸内的缠车、压缸、堵布引起的布面褶皱一般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①投染量过大,浴比小,织物在缸内循环周期长,相互折叠、挤压,布面很容易生成鸡爪痕类褶皱。染色排缸一定要注意缸量大小,一般按缸容布量的60%~70%安排生产,避免缸内织物运行不畅造成的褶皱现象。

②胚布疵点或接头不牢引起的断布堵在缸内,长时间在高温条件下、加上水冲形成的堵布褶皱。

③湿强度比较差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如莫代尔、粘胶纤维、竹纤维织物,或者极薄织物,在染缸内加色、修色时间过长引起断布,造成的压缸褶皱;这类产品剪样对色,发现颜色相差较大时,应先水洗出缸,套色接近后再进缸染色;色花严重的协商客户改为深色,尽量不要采取剥色后回修,以避免纤维湿强度差而在缸内断布现象。

3、染色升温降温速率

染色过程的升温降温速率,不仅影响面料的匀染性,而且也影响染色后织物的手感和布面褶皱程度。

热加工温度若控制不当,造成织物表面温度聚热或聚冷,会因纤维热收缩而导致布面褶皱。生产实践中曾经出现过,因操作工违反工艺规定将升温降温由计算机自动控制改为手动后,尤其是降温速率太快而出现的布面褶皱现象,有时甚至是严重的褶皱。所以,染色过程严格按计算机程序,采取缓慢升温降温不但有利于匀染,而且有利于减少布面褶皱。

七、成品定型的褶皱

经过预定型后的弹力针织物,成品定型严格的说只是烘干的过程。目的是消除染色缸内因热收缩带来的布面少量褶皱,重新赋予织物表面光洁

度和平整度,以达成要求的幅宽和克重。但也要注意成品定型温度、定型机运行状态、尤其是成品定型后布面冷却效果以及成品在布车内叠放堆码,控制不当,也会造成布面新的褶皱出现。

1、成品定型温度

弹力针织物在预定型阶段就采用了比较高的定型温度,对后工序染色湿热加工可能形成的褶皱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所以,成品定型温度的选择比预定型可以偏低5~l0℃,棉类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类可以更低一些,约低10~30℃。根据经验,成品定型后的布面效果是随定型温度提高,褶皱而减轻,少数出染缸后有少量褶皱的,可以适当提高成品定型温度而有所改善,但是不能完全解决。

2、定型机运行状态

成品定型时应注意观察机器的运行状态,防止织物跑偏、脱针或展布罗拉异常造成的纬斜甚至褶皱现象。

3、成品定型的布面冷却

织物经过热定型后,在定型机的后段,应以适当的速率冷却布面,如果冷却不够、车速过快或达不到冷却效果都可能引起织物产生新的褶皱。

目前,拉幅定型机冷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吹冷风;二是经过冷风区后进入冷水辊筒,织物通过接触冷水辊筒表面降温。从实际运用来看,如果落布时的布面温度降至50℃以下,对改善布面的褶皱现象明显。

4、成品的堆放

成品定型后的堆放方式也很重要。成品织物落在布车内应始终保持平幅状态,杜绝随意扔、甩、乱放现象,避免人为造成的布面褶皱。

八、包装褶皱

成品包装是弹力针织物染整加工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包装质量控制不好,同样也会造成布面新的褶皱,使得前道的所有努力前功尽弃。影响包装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纸管的硬度、卷布的操作方法。

1、纸管硬度

卷取纸管的选用很有讲究,纸管要求饱满、圆挺,垂直度要好且要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饱满、圆挺可以确保卷取时布面平滑无褶皱;一定的

硬度和强度才能抵抗在运输过程中的搬、扛、压,防止里面的纸管变形或折断后布面形成压痕褶皱。

2、卷布操作

卷布最重要的是初卷,织物卷取在纸管上时两手一定要充分将布理平,不要随意折皱或扭曲。先将布头切齐,叠放不要过多、过松,卷布机车速起步要慢,在确保布面平、匀,布边整齐后才能缓慢提速并要一直保持匀速运行。

九、总结

要减少和克服弹力针织物的褶皱问题,必须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念好“松、查、严”三字经:

1、“松”,就是要在本工序加工的机器上尽量减少张力,保持松式的处理过程,这是确保所生产成品无褶皱的需要。

2、“查”,就是要检查前一道工序的情况,是否有不当褶皱;检查本工序加工过程是否有因设备故障或违规操作造成的布面褶皱,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严”字当头,严把品质关,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办事。

只要各生产环节都来重视“松、查、严”,预防和克服布面褶皱的基础工作就有了保证。

针织弹力面料褶皱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针织弹力面料褶皱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面料褶皱主要成因 01针织面料的基础结构是由无数个线圈相互套圈而成,在织造过程中经历织造张力起伏、拉伸变形或生产过程中人为的牵拉,导致部分线圈变形。 02在松布、前处理或者预定型过程中,因设备、工艺及人为因素导致的褶皱。 03织物在染缸内的折叠、挤压、或者升降温速率过快,不同纤维在短时间内收缩差异,导致线圈的移位、变形导致的褶皱。 04织物出定型机时的布面冷却不够、布面温度过高而导致针织织物在布车内热压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05因弹力丝的弹性回复率比其他纤维高,经牵拉连带其它纤维一起收缩,在剧烈收缩时引起织物组织结构的变化,再经折叠挤压而形成的褶皱。 06一些特殊的弹力丝,在遇120℃以上高温时会发生“弹力丝-弹力丝”、“弹力丝-主纤维”之间的相互粘连效果,如果在发生粘连的瞬间布面不平、褶皱等,粘连以后发生的“固化效应”,而导致的针织织物布面褶皱。 二、织布折痕 1、织造褶皱 织造褶皱是指织布时所形成的褶皱。主要包括压边线褶皱、布头布尾褶皱和两侧边褶皱。这类褶皱现象应该在织造时及时发现、及时调整,或者在坯布初检时重点关注,及时发现、调整织造工艺、及时处理解决。 2、压边线褶皱 针织胚布在织造时,若采用方型撑布架卷取时,会在对折处形成两条从头到尾的褶皱。产生的原因是针织胚布圆筒对折,被卷布罗拉挤压的结果,其中一条会在剖幅机剖开后消失,另一条则残留在坯布中间,称之为压边线褶皱。

解决压边线褶皱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自动开幅平幅卷取的方式,现在新型的大圆机大都有自动开幅平幅卷取装置;如果没有条件采用自动平幅卷取的方式,应将织造的卷布张力在合理范围内适当调低、卷布压力尽可能降低,并且在织造落布后及时用剖幅机剖开后平幅成卷,尽量降低压边线褶皱的程度。 3、布头布尾褶皱 自动开幅平幅卷取虽然很好地克服了压边线问题,但操作不当也容易造成布头布尾的褶皱。布头卷取时一定要平整,最好是两人一起将布头充分理平后再开机,因为一旦布头褶皱或扭曲打卷,松布后会在布头十几码处可见明显的褶皱。若胚布落布后堆时间较久还会造成布面压痕,甚至压伤。 部分工厂为了减少布头褶皱,在卷起纸管或胶管上使用双面黏胶布,尽量让布头平整卷取。布尾落布后还应将两侧边布尾与下层充分展开打结,可以避免布尾松弛状态下形成褶皱现象。 另外,胚布卷取时最好使用胶管,可以确保卷取质量又能重复利用,符合环保要求。因为纸管硬度差,受压后易变形或断裂使布面形成新的褶皱、压痕或压伤,且受潮后的纸管还会造成胚布沾污。 4、两侧边褶皱 弹力丝含量高的产品,象双面纯棉、厚色丁布等,还会因弹力丝的回弹力太大,在胚布的两边形成褶皱现象。一般这类产品不用水洗,需要先松布再预定型。应注意尽量减少松开胚布在布车内的停放时间,及时预定型,防止胚布布边卷曲堆放时间过长而加重褶皱情况。有些织厂在胚布初卷时因布头没有充分展开,向内卷曲两侧边已经形成褶皱,应及时反馈解决。 三、松布褶皱 对于一些不用水洗(前处理),只需要预定型后直接染色的胚布,要求先安排松布。为预定型或染色进缸做准备,如果松布的设备或工艺操作方法不当,易在松布阶段带来布面的褶皱。 1、松布设备

弹力针织面料的相关知识

1.涤纶色织针织面料:涤纶色织针织面料是以染色低弹涤纶丝为原料,按设计要求配置好不同颜色,采用提花组织,织制成3~6色甚至更多色的花型图案。常见花型有条形、格形、花卉、人物、动物、山水、几何图案等。织物色泽鲜艳、美观、配色调和,质地紧密厚实,织纹清晰,毛型感强,有类似毛织物花呢的风格。主要用作男女上装、套装、风衣、背心、裙子、棉袄面料、童装等。 2.涤纶针织劳动面料:涤纶针织劳动面料,又称涤纶针织牛仔布,是以低弹涤纶丝为原料,其中一根较粗的染成藏青色,一根较细的为本白丝,采用提花组织织制,织物表面在藏青色中夹有均匀细小的本色色点。这种织物紧密厚实,坚牢耐磨,挺括而有弹性。若原料用含有氨纶的包芯纱,则可织成弹力针织牛仔布,弹性更好。主要用作男女上装和长裤。 3.涤纶针织灯芯条面料:涤纶针织灯芯条面料是以低弹涤纶丝作原料,采用变化双罗纹组织织制的。在编织时,每隔若干纵行线圈抽去1~2针,从而使布面呈现阔狭不等、凹凸不平的直向条纹。条纹的粗细可按要求而定。这种织物凹凸分明,手感厚实丰满,弹性和保暖性良好。主要用作男女上装、套装、风衣、童装等面料。 4.涤盖棉针织面料:涤盖棉针织面料是一种双罗纹复合涤棉交织物。它采用涤纶纱织制织物正面,棉纱织制织物反面,通过集圈将正反面加以连结。织物经

染色后作衬衣、茄克衫、运动服面料。这种面料挺括抗皱,坚牢耐磨,贴身一面吸湿透气,柔软舒适。 5.人造毛皮针织物:人造毛皮针织物常以棉纱、粘胶纱或丙纶纱作底布用纱,以腈纶或变性腈纶作绒毛,编织时将纤维束与地纱一起成圈,并使纤维两端露在织物的表面,在编织后于织物反面涂布粘合剂,使织物定形,以免掉毛,然后经梳毛、印花、剪毛等一系列后整理加工,得到具有多种外观效应的人造毛皮。这种织物手感厚实、柔软、保暖性好。根据品种不同,主要用作大衣面料、服装衬里、衣领、帽子等。人造毛皮也用经编方法织制的。 6.天鹅绒针织物:天鹅绒针织物是用棉纱、涤纶长丝、锦纶长丝、涤棉混纺纱等原料作地纱,以棉纱、涤纶长丝或涤纶变形丝、涤棉混纺纱作起绒纱,采用毛圈组织在长毛绒针织机上织制的地纱形成地组织,绒纱形成毛圈,再经割圈而形成织物表面的绒毛,再经剪、烫毛后整理而成。也可将起绒纱按衬垫纱编入地组织,经割圈而成。这种织物的手感柔软,织物厚实,坚牢耐磨,绒毛浓密耸立,色光柔和。主要用作外衣面料、衣领或帽子用料等。天鹅针织物是长毛绒针织物的一种。长毛绒针织物除用纬编方法织造外,也可用经编方法织造,例如,经编毛圈剪绒织物。 7.港型针织呢绒:港型针织呢绒是用高级羊绒与涤纶丝而成的纬编针织呢绒。它即有羊绒织物的滑糯、柔软、膨松的手感,又有丝织物的光泽柔和、悬垂性好、不缩水、透气性强的特点。主要用作春、秋、冬时装的面料。

纺织病疵分析大全

纺织病疵分析大全 纺织病疵分析大全--集三十七年病疵分析之经验纺织病疵分析大全--集三十七年病疵分析之经验改贴进行中........ 2楼.一、经纱断头原因。 (不包含纱原纱品质及准备工用原因) 3.二、细纱断头的原因 4.色差的成因与预防 5整理产品常见疵病分析 一、通常外观疵病 6. 二、通常内在疵病 7. 三、特殊内在疵病 8. 织物疵点专用术语 9. 涤纶织物产生风印的症状 10. 常见烧毛疵病及克服方法 11. 防止真丝绸泛黄有什么较好的方法 12. 滚筒印花疵病及其预防措施 13. 如何减少腈纶筒子纱染色大小样色差 14. 如何减少卷染机染色头尾(梢) 与左中右色差 15. 毛织物染色后表面出现深浅斑渍、斑点、渍印问题 16. 普通涤纶织物高温高压染色色花的防止 17. 羊绒衫掉绒起球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18. 印染布疵点产生的原因及检测方法 19. bjckxj MM留位 20. xiaoke MM留位! 织物病疵分析鉴定报告 21. 锦纶HOY长丝,已出现丝筒严重变形 22. 计算坯布到成品的经向缩率 23. 布面经柳原因分析 24. 布面经柳原因分析 25. 布面白斑原因分析 26. 布面纬档原因分析 27. 布面经柳原因分析 28. 布面横条原因分析 29. 布面经条原因分析

30. 布面纬档原因分析 31. 成品阳离子格子布布面经向强力过度损伤原因分析 32. 大有光染色成品布布面产生经柳的原因 33. 一块TTR染色成品布布面产生鸡爪印的原因。 34.一块涤纶染色成品布布面产生经柳的原因 35. 四面弹染色成品布布面产生纬档原因分析 36. 150D醋酯纤维绞状色丝及筒装本色丝色丝产生色差的原因 37. 平板四面弹染色成品布布面产生钩毛的原因 38. 成品牛仔裤及部分装饰镀件裤面出现斑点状色点的原因 39. 染色成品布布面出现白条的原因 40. T恤衫布面出现黑点的原因 41.. 针织布布面产生横条的原因 42. T/R平纹四面弹印染成品布布面产生纬档的原因 43. 全棉布布面出现色差的原因 44. 针织布布面产生直条的原因 45.. 牛仔色织布布面产生门幅不一的原因 46. 裤子袋口破裂产生 47. 涤纶针织氨纶布布面产生横条的原因 48. 棉氨汗布布面产生横条的原因 49. 长丝四面弹染色成品布布面产生经柳的原因 50. TTR染色成品布布面纬向产生黑点的原因. 51.裤片产生纬档的原因 52.植绒印花布(印花布、坯布各一)布面出现脱毛及色差的原因 53.四面弹染色成品布布面经向产生色差的原因 54.圆机布染色成品布布面产生横路的原因 55. 涤纶弹力染色成品布布面产生纬档的原因 56.人丝乔其染色成品布布面产生白条的原因 57.纬弹染色成品布料布面产生经柳的原因 58.针织布布面横路的原因 59.54565115留位 60.染色成品布布面产生纬档的原因 61. 条子涤毛布布面经向产生断丝的原因 62. 灯芯绒成品裤裤面产生横条的原因 63. 二块染色涤纶弹力布及一块坯布分析布面产生经条的原因 64. 二条色织牛仔裤裤面产生条纹病疵的原因 65. 针织成品布布面产生横路的原因

解决包缝机出活不平整【北京凌宇缝纫机技术】

如何解决包缝机出活不平整 包缝机出活不平整是指两片缝料行走速度不等,造成的缝料褶皱。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线环紧、包缝宽度的调整、两片缝料质地不同、送布牙过高或过低、压脚压力过大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如下: (1)包缝机线环紧的调整 包缝机缝线过紧,造成线环过紧,使得物料缝完后出现物料不平整,把面料勒出皱,适当调松各路导线板、夹线器的线量就能解决。 (2)包缝机宽度的调整 包缝机在工作中,有一个清理布边的切刀装置,当缝制时,上下刀剪去多余的布边,使包出的面料干净整齐。如果包边时面料被切刀切得少,造成留下的布边比较宽,而包缝机包缝的线迹相对比较窄,就会使缝线把宽的布边勒皱了。此时要调整上下切刀刀座的宽窄,把切布边调窄到与线迹包边宽度一致。 (3)上切刀的拆卸与安装 转动手轮将上切刀落到最低点,松开切刀座定位螺丝,调整下切刀座位置,下刀根据缝线宽度向左移动,使下刀与包缝线迹宽度一致,把下刀定位螺丝轻微拧紧。将上刀定位螺丝松开,根据缝线宽度向左移动,保证与线迹一样宽度的位置,拧紧定位螺丝。此时再将下刀刀座的定位螺丝松开,使刀座反弹。在刀座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下刀贴紧上刀。找废布料放在上下刀中间,转动手轮看是否能将面料切开,目的是保证上下刀的配合正确,最后将各定位螺丝拧紧。

上切刀处于下界限位置时,上下切刀重含量0.5~1.0mm,上切刀处于上界限位置时刀刃根部高出针板平面0.5~1.0mm。 (4)两片缝料波纹现象的调整 包缝机的送布牙结构与其他缝纫机不一样,其送布结构是由前后两套送布牙组成的。当缝制时不作差动运动时,两套送布牙运转送布距离相等;当由于缝料性质造成缝制时上下片缝料产生波纹,此时需要对送布牙进行调整使用。造成两套送布牙虽然一起运动,但送布距离不一样,根据面料性质进行前快后慢调节或前慢后快调节。 可以根据不同的针织面料或弹力面料在缝制时出现不平展的量,调整包缝机的差动比。 差动调节是根据面料的弹性大小调整差动标尺定位的,弹性大的面料差动比要大些。缝制时是压脚压住面料,面料压送布牙,送布牙前后移动,实现向前送料。压脚产生的压力,送布牙产生的阻力,面料本身的伸张力,会产生缝料不平展。通过差动调节,解决压力、拉力、阻力产生的面料不平问题。由于两套送布牙是不同偏心套控制的,包缝机每走一针,前送布牙行走2mm,后送布牙根据面料弹力的大小行走,大于前送布牙行走的2mm距离。这样后送布牙通过加快行走量,就可以把缝线波纹现象解决。差动调节通过调节差动器差动标尺定位装置实现。

棉针织物缩水及布面褶皱折痕产生的原因

棉针织物缩水及布面褶皱折痕产生的原因 导语: 如何提高棉针织物的尺寸稳定性以及获得良好的布面效果(无褶皱折痕、无摩擦毛羽等),长期以来是针织行业关注的课题,为此也研究和确立了许多工艺技术以及研制了相关设备,但始终没有得到很理想的效果,依然存在着尺寸不够稳定和布面褶皱折痕严重等现象。 棉针织物缩水、布面褶皱折痕产生的原因 1.棉针织物缩水原因 衡量织物缩水程度的缩水率,是用滚筒式洗衣机洗涤即织物在水中以完全松弛状态自由收缩的结果,不仅是经过染整加工后的光坯布和成衣在松式洗涤时会缩水,刚编织完的针织坯,在完全松弛状态下用水浸渍时,也会出现尺寸收缩现象,即缩水。针织物用水洗涤或在水中进行松弛处理的收缩过程,是由纤维收缩、纱线收缩和织物结构收缩共同完成的。

纤维缩水 在纺纱、纺丝(化学纤维)、织布和拉伸力较大的染整工序中,纤维会因外力拉伸而伸长并在纤维内形成内应力,而在拉伸状态下的干燥作用和纤维间的抱合力、纱线间的交织阻力作用,会使该伸长状态和内应力暂时固定;在用水或水蒸汽处理时,水分子会削弱纤维大分子链段之间的作用力,降低大分子链段的回缩位垒,在内应力的作用下,纤维将发生收缩。 长丝织物、捻度较小的纱织物和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在染整湿加工(如练漂和染色)中,纤维容易受到外力拉伸而伸长,会产生较大的缩水率;棉针织物,其练漂、染色过程如果采用的是松式加工方式,纤维将不会受到拉伸,因纤维原因造成的缩水率很小,但如果采用的是拉伸张力较大的加工方式,将会产生较大的纤维缩水率。必须要重视的是,被外力拉伸而产生的纤维形变,会因纤维间的抱合力和纱线间的交织(线圈套结点)阻力而难以恢复,因此要注重对棉针织物练漂和染色过程中拉伸外力的控制。

梭.针织面料疵点描述

梭,针织面料疵点描述 横裆疵(Barre) - 对针织织物而言,这种缺陷的特点是在织物横列或在织物横向上通常会出现一些不均匀的花纹图案。纱线不均匀、纱线张力不均匀以及纱线具有不同的染料亲和力等都可能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坏地(Bad Place) - 对于那些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织物缺陷而言,这是一个十分方便的术语。这个术语通常用来描述那些织物织造受到严重破坏的地方。 斜纹疵(Bias) (参考纬斜) - 对梭织织物而言,这种缺陷指的是纬纱与经纱发生尺寸偏斜的地方;对针织织物而言,这种情况指的是织物横列与织物纵行发生尺寸偏斜的地方。 鸟眼花纹疵(Birdseye Defect) - 对针织织物而言,这种情况指的是偶尔无规律出现的与织物设计相反的集圈组织。 弓弧(Bow)- 对梭织织物而言,这种情况指的是纬纱以弧线方式位于织物的宽度方向上;对针织织物而言,这种情况指的是线圈横列以弧线方式位于织物的宽度方向上。 断头疵(Broken End) - 这种缺陷指的是经纱断裂后并经过修补的地方,它的常见特点是可以看见织到织物当中的断头。 花纹错色疵(Broken Color Pattern) -对梭织织物而言,这种情况指的是花纹的不连续性,在用织布机通丝描绘彩色图案时产生错误或者在纬纱断裂时对织布机进行维修以后对图像填充链的重新设置不正确都可能会导致这种缺陷的产生;对针织织物而言,这种情况是由梭换筒错误而产生的。 断纬疵(Broken pick) - 这种情况指的是,由于纬纱断裂而导致在织物的部分宽度上缺少纬纱。擦伤疵(Bruise) - (参考边撑疵) - 这种情况指的是:由于正在进行编织的纱线或者已经编织完毕的织物受到磨损,从而导致纤维失去方向感并导致织物外观失真。 斑点疵(Burl mark) - 这是一种由于某些物质过量而导致的变形,这些物质包括粗纺线,废物以及正在用修补工具来去除的飘头纱。 吊边疵(Buttonhole selvage) - 这是一种织物织边缺陷,更换纬纱之前在织布机梭子上累积起来的过度张力是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这种张力往往会限制织边纬纱的正确脱落以及交错,从而产生一种类似于扣眼的瑕疵。 擦伤纱(Chafed Yarn) - 这种缺陷指的是受到磨损的纱线,纱线受到磨损以后会使纤维失去方向感并令纱线失真。这种缺陷将会影响到纱线的可着色性,并常常会导致径向条花或纬向条痕的产生。 碎裂纬纱(Chopped Filling)- 这种缺陷是指纬纱方向上产生的不均衡现象,其特点是存在一个明显的或整齐的图案,而该图案是由绘图辊的偏心行为所造成的。 破洞疵(Clip mark) - 这种缺陷是指织物上未被染上色的地方,这种缺陷的产生是由于夹在织物边缘上的金属小夹子所造成的,这些小夹子是为了避免或修正织物织边在染色时翻折而使用的。

卷布出现褶皱分析及处理

【会议报告】 卷布出现褶皱分析及处理 节选自《第四届全国塑编新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王永仁 中国塑编》杂志社撰稿 报告人:塑编专家王永仁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塑编企业常见的编织布松紧边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分析和正确的调节方法。 关键词:圆织机扩幅器安装调节 一、上牵引出后褶皱的部位和处理 (1)上牵引辊出褶皱的部位 我在某企业现场观看了编织布通过上牵引辊后出褶皱情况如图7所示,编织布通过第一个牵引辊后,中间部位就出现了如图“出弧部位”所示的松弛凸包,松弛凸包通过第二个牵引辊后就形成了“压出死折”。 (2)上牵引辊出褶皱的原因 编织布在括幅器的括幅调节杆的作用下,如图8所示,圆筒布被折叠成扁平状编织布,而扁平状编织布的两边和四周是和括幅调节杆摩擦通过的。如果括幅调节杆的一侧没有和编织布贴紧,在上牵引辊提升力的作用下,两端和另一边由于有摩擦阻力,使得两端和另一面的编织布在弹性范围内被拉长,而没有和括幅调节杆接触的一面,中间部位没有摩擦阻力或摩擦阻力很小,因而中间的编织布没有被拉长或拉长很小。这样,看起来牵引辊提升的编织布是相等的,但是两端和另一面提升的编织布是拉长较多的编织布,而没有和括幅调节杆接触的一面,中间拉长较少。过了牵引辊后,没有了牵引力,收卷力矩的拉力比牵引力小得多,两端和另一面弹性拉长的编织布收缩较多,而没有和括幅调节杆接触的一面中间编织布收缩较少,这样,两端和另一面成为紧边,没有和括幅调节杆接触的一面中间松弛。松弛量通过上牵引辊时形成图示凸包,当松弛量累计达到一定值后,就被压出死折。

图7 上牵引辊出褶皱部位图8 上牵引出褶皱调节示意图在图8中,如果取牵引前一段两边的编织布A,它的受力如图9所示,在上牵引力T的作用下,产生反作用力F,反作用力F主要来源于尺码环(环规)的阻力和括幅器的阻力。一般情况下,尺码环(环规)的阻力对筒布的四周是均等的,而括幅器在括幅调节杆的作用下,对两边的阻力较大,并且是个变量,它与括幅调节杆的张力N成正比,即摩擦阻力矩正比于正压力N,正压力N的反作用力Q等于N。在牵引力T和反作用力F的作用下,两边的编织布弹性伸长,如果每100mm伸长0.5mm,即伸长0.5%,那么从尺码环到上牵引辊约1500mm,总伸长约7.5mm。因此,可能每几米就产生一个褶皱。 图9 编织布两边受力分析图图10 调节括幅杆(3)上牵引辊的处理方法 从上面分析可见,处理出褶皱的方法之一是调松括幅调节杆的张力。其实,括幅调节杆没有必要调节得太紧,只要能把编织布折平即可。切勿企图通过括幅调节杆把编织布的幅宽涨大,因为即使在括幅调节杆处涨大,过了括幅调节杆还要弹性回缩到原来的尺寸。处理两边出褶皱方法之二是使括幅杆从尺码环出来就和筒状编织布四周贴紧并有一定的涨力,如图10所示。这样,对于筒布圆周每处都有一个阻力f,使筒布四周受力尽量均衡,使编织布四周产生尽量相等的弹性伸长。 我们在现场对一台圆织机进行调松了括幅调节杆,并且把调节杆从尺码环出来就和筒状编织布四周贴紧并有一定的涨力,这样就立即消出了褶皱。 二、卷布辊出褶皱的部位和处理 (1)卷布辊出褶皱的部位 我在某企业现场观看了编织布在卷布辊上出褶皱情况如图11所示。编织布通过第一个卷布辊后,在卷成布卷前,出现了如图“出弧部位”所示的松弛凸包,松弛凸包越来越大,累计到一定量便压出一个褶皱并卷入布卷。 图11 卷布辊出褶皱部位

纬编针织物常见疵点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胚布)

纬编针织物常见疵点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1.针织圆机的结构 要解决问题,那就先对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下面就先介绍一下针织大圆机的结构: 纬编针织是将纱线由纬向喂入到针织机的工作针上,使纱线顺序地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织物的一种方法。 针织大圆机主要由给纱机构、编织机构、牵拉卷取机构、传动机构和辅助机构组成。 (一)给纱机构 其作用是将纱线从筒子上退解下来,不断地输送到编织区域,以使编织能连续进行。针织大圆机的给纱机构有积极式、半积极式和消极式3种类型。目前生产中常采用积极式给纱机构,以固定的速度进行喂纱,控制针织物的线圈长度,使其保持恒定,以改善针织物的质量。 (二)成圈机构 其作用是将喂入的纱线通过成圈机件的运动编织成针织物。成圈机构由织针等多种成圈机件组成,能独自把喂入的纱线形成线圈而编织成针织物的编织机构单元称为成圈系统。纬编机一般都装有较多的成圈系统,成圈系统数越多,机器一转多编织的横列数越多,生产效率就越高。 (三)牵拉卷取机构 其作用是将已形成的针织物从成圈区域引出,并卷成一定形式的卷装,以使编织过程能顺利进行。牵拉卷取量的调节对成圈过程和产品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织物密度均匀、门幅一致,牵拉卷取必须连续进行,而且张力稳定。此外,卷取坯布时还要求卷装成形良好。 (四)传动机构 其作用是将动力传送给上述各个机构,使它们协调工作而完成各自的任务。传动机构要求传动平稳、动力消耗小、便于调节、操作安全方便。 (五)辅助装置 其作用是扩大机器的工艺可能性或使机器便于调节和看管,保证编织正常进行,如机器上的花型机构、自动加油装置、清洁除尘装置、各种自停装置等。 2.常见疵点 针织大圆机在编织时出现的机械故障和织物疵点的原因较多且比较复杂。 为了利于检修,根据实践经验,大致可以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1)机械零件质量差,各零部件的安装配合不良,以及保全保养工作欠佳,在长期 运转过程中造成零件的严重磨损。 (2)由于原料品质所引起的。例如:原料和纱线细度选用不当,在纺织过程中成纱不良,有粗节、细节、杂质、毛快、弱捻等,或者在漂染加工过程中,水洗不清,柔软剂用量过少,纱线回潮率高等。 (3)在织前的准备过程中,清纱器隔距太大,粗纱、结头等未被清除,润滑剂用量不当。 (4)络纱工和挡车工操作部熟练。 (5)编织机件(织针、纱嘴等)质量不佳,调节不当。

缝制弹性机织服装面料过程中的问题及措施

缝制弹性机织服装面料过程中的问题及措施 顾朝晖;秦萌 【摘要】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wist, wrinkle, not smooth which easier occur in the sewing process of elastic fabric woven garment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by using orthogonal test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ests, the key factors are concluded. They are sewing thread and seam type which impact qualities of the garments focusing on seam strength.%为了解决弹性机织面料服装在制作成型后易出现拧、皱及不平服的问题,运用正交实验方法,得到影响弹性服装面料缝制工艺的因素以及优化后的工艺组合.影响弹性机织服装面料的接缝强力、质量优劣的主要因素是缝纫线和缝型.【期刊名称】《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27)001 【总页数】5页(P50-54) 【关键词】弹性机织面料;拧;皱;缝制 【作者】顾朝晖;秦萌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1.63 通常服装是在人体静态时设置基本数据的,所以当人体运动时,尤其是做向上和向

后方向运动,会导致服装大幅度牵拉,运动幅度越大,服装带给人体的压迫感也越大[1].因此,弹性服装以其穿着舒适性、合体性、伸展性,便于活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随着人们对这种休闲、舒适、灵活的服装需求量的增加,弹 性服装的需求也在增加.带有弹力的服装虽然穿着舒适,但是弹性服装面料在缝制 过程中出现很多缝制问题,例如缝口形态拧,皱,不平服等问题,一直影响着服装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 国内关于服装工艺的研究主要有缝纫皱缩的评价、织物平整度的评价、线迹外观质量的评价、缝纫线可缝性的研究及质量评价,以及缝口评价方法等.织物外观平整 度的评价方法可以用模糊聚类方法评价服装加工性能,这是服装缝纫加工质量的客观综合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学者继续研究了缝迹外观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2],在4种织物和16种缝纫线形成的28种线迹的主观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 评判的数学手段,对评定结果排列优劣秩序排位.分析了包缝缝迹对针织物拉伸性 能的影响,找出了在缝线预加张力不变时,缝迹密度对针织物上包缝缝迹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梭式缝迹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缝迹密度对两种针织物三种缝迹的强力、延伸性及耐疲劳性能的影响[3-4];并且研究了服装材料的强伸度、 织物厚薄、纱线密度及纱线工艺等因素对线缝强度、线缝起拱、针伤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服装材料的缝制加工特性[5].本文分析弹性面料服装成型后易出现的问题.弹性服装面料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出现拧,皱,侧缝不直,不平服,容易开线等问题,返修率高,客户退换货率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效益,也影响着人们着装美观性、以及人们购物的选择性,是企业迫切要解决需的问题. 1 拧 1.1 拧现象 拧主要是指缝合处,尤其是指侧缝不直,向内侧缝偏移,如图1所示.这种现象不 仅给穿着者不舒服,另外也会影响品牌的理念.对于穿着者来说不仅影响穿着效果,

针织面料服装的设计技巧

针织面料服装的设计技巧 针织面料服装的设计技巧 一.利用针织物的伸缩性 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在样板设计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为造型而设计的接缝、收褶、拼接等。其次,针织面料一般也不宜 运用推归、拔烫的技巧造型,而是利用面料本身的弹性或适当运用 褶皱手法的处理来适合人体曲线。那么面料伸缩性的大小就成为在 样板设计制作时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梭织服装的样板最终与包裹人体所需要的面积相比一般都大一些,即相对于人体有一定的松量;而针织服装根据采用的面料结构的不同,若弹性特别大的面料(与采用的纱线和组织结构有关)设计样板时不 但不留松量,它的样板尺寸既可以和人的围度尺寸相同,也可以考 虑弹性系数而缩小其尺寸。 二、利用针织物的卷边性 针织物的卷边性是由于织物边缘线圈内应力的消失而造成的边缘织物包卷现象。卷边性是针织物的不足之处。它可以造成衣片的接 缝处不平整或服装边缘的`尺寸变化,最终影响到服装的整体造型效 果和服装的规格尺寸。但并不是所有的针织物都具有卷边性,而是 如纬平针织物等个别组织结构的织物才有,对于这种织物,在样板 设计时可以通过加放尺寸进行挽边、镶接罗纹或滚边及在服装边缘 部位镶嵌粘合衬条的办法解决。有些针织物的卷边性在织物进行后 整理的过程中已经消除,避免了样板设计时的麻烦。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设计师在了解面料性能的基础上可以反弊为利,利用织物的卷边性,将其设计在样板的领口、袖口处,从而使服装 得到特殊的外观风格,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在成型服装的编织中 还可以利用其卷边性形成独特的花纹或分割线。 三、注意针织物的脱散性

针织面料在风格和特性上与梭织面料不同,其服装的风格不但要强调发挥面料的优点更要克服其缺点。由于个别针织面料具有脱散性,样板设计与制作时要注意有些针织面料不要运用太多的夸张手法,尽可能不设计省道、切割线,拼接缝也不宜过多,以防止发生针织线圈的脱散而影响服装的服用性,应运用简洁柔和的线条与针织品的柔软适体风格协调一致。

纺织专业毕业论文(针织面料分析及性能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 选题:针织面料分析及性能研究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第一章内容提要--------------------------------------------------------2 第二章针织织物的组织--------------------------------6 1.1 原组织--------------------------------------------6 1.2 纬平针组织---------------------------------------------------6 1.3 罗纹组织-----------------------------------------------------6 1.4 双反面组织---------------------------------------------------7 1.5 经平组织-----------------------------------------------------7 1.6 经缎组织-----------------------------------------------------7 1.7 衬垫组织-----------------------------------------------------8 1.8 衬纬组织-----------------------------------------------------8 1.9 提花组织-----------------------------------------------------8 2.1 移圈组织-----------------------------------------------------9第三章针织面料介绍--------------------------------9 1.1 圆机织物-----------------------------------------------------9 1.1 平机织物----------------------------------------------------1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