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试题答案word精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1.地质环境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2•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3•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

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的

条件来评定。

4•人地复合系统

人地复合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两大系统耦合而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而有序的

开放系统。人地复合系统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智慧圈。

2.当前世界环境地质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向

1着眼于地球是个复杂系统,是个多层次结构,以及通过各圈层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来研究全球性环境变化。

不仅是研究现代的,而且研究过去地质历史时期,同时对今后21世纪内全球变化趋势进行

预测。全球性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全球性气候(包括古气候)、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全球物质和能量循环等等,并且对这些全球性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后果进行预测。

2.以动态观点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地质环境演化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灾变预报的可能性。

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双重的作用。这些因素的变化在许多情况下是

无序的,是一个非线性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热点问题。

3我国主要环境地质学问题

我国四大生态脆弱带:黄土高原与北部毗邻的沙漠、岩溶石山区、南方贫瘠的红壤区以及西部高寒地区。

因此,当前和今后我国的环境地质问题将会日益突出。

1.淡水资源危机正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开展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新的一轮区域性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综合分析水资源问题的基础性地质工作。同时迅速建立多种水资源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研究制图、预报网。全国统一环境水文地质监测信息系统,作为研究各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前景分析的科学依据。加强研究制定节水的法规,研究节水工艺和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在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下陆地水资源演化规律及水资源演化过程的生态系统和地质环境效应等,将水资源一环境一生态一社会经济发展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考虑。

2.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城市人类活动与之所依存的物质基础一地质环境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复杂的城市地质环境系统。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环境的依赖性强,人类活动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或影响;另一方面,地质环境承受着人类活动的强烈改造,发生着重大变化,并反馈作用于人类活动。

特别是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都市区和城市连绵带的形成,使城市-地质环境相互影

响的区域更加广大,矛盾更趋复杂。

第三章

1•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2•土壤侵蚀模数单位面积土壤及土壤母质在单位时间内侵蚀量的大小,是表征土壤侵蚀强度

的指标,用以反映某区域单位时间内侵蚀强度的大小。

水土流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水土流失可分

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 )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土地盐渍化

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壤中积聚盐、碱且其含量越过正常耕作土壤水平,导致作物生长受到伤害的现象。盐渍化是一种渐变性地质灾害,它是盐分在地表土层中逐渐富集的结果。

由于人类不合理灌溉造成的盐渍化过程,称为次生盐渍化

3.简述荒漠化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是造成土地沙质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1气候变化: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都分布在降雨少、气候干燥的干旱和半

干旱地区。

2人类经济活动:其中因草原过度农垦造成的沙漠化面积占25.4%,过度放牧造成的占28.3 %,过度樵柴造成的占31.8 %,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城市建设破坏植被造成的占9%,因自然风力作用造成的只占 5.5%。

人口的增加,大大加重了对土地环境的压力,导致土地质量退化和沙化。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土地破坏的重要因素,为了生存,贫穷的人们不得不对自然资源进行盲目开发,对土地进行超负荷利用,导致生态平衡玻坏,形成恶性循环。

防治途径:在于保护天然植被、建立人工植被,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加强人工

草场生态系统的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采取农业、林草、水利和工程等有效措施进行

综合治理

3简述土地盐渍化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中国西北地区:

①含盐分的地表水以地面蒸发消耗为主;

②盐分被水带入湖泊和洼地,渗入地下,随毛细作用上升地表;

沿海地带:海水入侵或海岸的退移

平原地区:河床淤积抬高或修建水库,使沿岸地下水位升高

影响因素:干旱气候是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外界因子;

地形地貌也影响盐渍化程度。

人为因素:灌溉用水管理不善

防治对策

1、水利改良

采取水利措施与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技术途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渠道防渗、防漏技术,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止地下水抬升;

2、生物改良

3、化学改良

4、改良盐碱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空气、水分状况,增强有益微生物活动,提高肥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