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试题答案
地质学考试题含答案

地质学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 )A、阿拉斯加B、日本C、台湾D、广州正确答案:D2、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 )A、西藏B、赤道C、北回归线D、南极正确答案:D3、竹叶状灰岩指示沉积岩作用发生在( )的环境中A、暴露B、介质动荡C、寒冷正确答案:B4、下列( )属于火成岩构造。
A、流纹构造B、千枚构造C、层理构造D、干裂构造正确答案:A5、岩石或矿物在大气中受到了温度的变化,大气、水溶液及生物作用,使岩石或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叫做 ( )A、堆积作用;B、剥蚀作用;C、风化作用D、风蚀作用;正确答案:C6、下列不是矿物的是( )A、冰B、自然金C、石英D、煤正确答案:A7、不属于变质作用的因素的是A、结晶B、化学因素C、压力D、温度正确答案:A8、下列不是矿物的是( )A、自然金。
B、冰C、煤D、石英正确答案:C9、下列属于深源地震学说的是A、蠕动说B、弹性回跳说C、相变说D、粘滑说正确答案:C10、根据成因岩石分类中没有:A、矿物B、火成岩C、沉积岩D、变质岩正确答案:A11、下列不属于成岩作用的是A、压固作用B、风化作用C、重结晶作用D、胶结作用正确答案:B12、由下面的哪组数据可求出轴面的产状( )A、脊线与翼角B、枢纽和轴线C、轴线和脊线D、轴迹与脊线正确答案:B13、界,系,统,阶是( )A、年代地层单位B、生物分类单位C、岩石地层单位D、时间单位正确答案:A14、沉积岩岩层的接触关系有( )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A、沉积接触B、完整接触C、整合接触D、侵入接触正确答案:C15、岩相分析的原则( )A、现实类比法B、完整性C、时效性D、野外调查正确答案:A16、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震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和下列哪项( )A、搬运作用B、风化作用C、变质作用D、剥蚀作用正确答案:C17、由两种以上的单形组成的晶体是( )A、双晶B、多形C、晶质体D、聚形正确答案:D18、土壤层与风化壳有什么关系( )A、风化壳上层为土壤层B、土壤层上层为风化壳C、没有关系D、两者相互包含正确答案:A19、下列地点,地球重力最大的是( )A、北京B、赤道C、北回归线D、南极正确答案:D20、变质作用的因素包括( )A、温度B、压力C、化学因素D、AB和C正确答案:D21、岩浆的化学成分若以氧化物表示,其中( )的含量最大。
环境地质学试题库

环境地质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1、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地质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2、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外界自然因素的总和。
3、原生自然环境:又称第一环境,其最基本的要素组成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浅部表层,是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已客观存在着的空间和物质环境。
现在一般是指未经人类活动影响,仍保持自然状态,环绕于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4、次生自然环境:又称第二环境,是受人类活动因素的冲击、影响而改变了原来面貌的自然环境。
5、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6、环境背景(本底)值:原生值.是环境不受或未受污染影响的“纯自然”情况下,各环境要素的化学元素正常含量和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7、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变质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8、地质环境的容量:一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工程发展的最大潜能。
9、自净作用:环境自身能逐步清除一定数量的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目的,这种作用称环境的自净作用10、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一般是指在一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某些要素或总体对人类或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1、环境效应:是指在环境要素作用下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及其后果。
环境效应可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及人为环境效应,一般所称的环境效应多数是指人为环境效应12、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概括为环境问题。
目前所指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利用环境不当和人类社会发展中与环境不协调所致。
13、原生环境问题: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由自然界原来的环境给人类造成的,如许多自然灾害,是大自然活动的必然结果;又如疾病的流行或某些地方病的发生等。
14、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地质学考试题(附答案)

地质学考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地质学的研究范畴?A. 地球的内部结构B. 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C.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D. 地球的气候变化答案:D2. 以下哪种岩石属于火成岩?A. 页岩B. 砂岩C. 花岗岩D. 碳酸盐岩答案:C3. 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A. 生物演化B. 岩石类型C. 地层顺序D. 地质构造答案:C4. 以下哪个地质事件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灭绝事件?A.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B.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C.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D. 新生代灭绝事件答案:B5. 地球上最厚的地壳出现在哪个地区?A. 大洋中脊B. 大陆边缘C. 大陆地盾D. 活火山地区答案:C6. 以下哪个地质作用与地震无关?A. 断层活动B. 热液活动C. 地壳运动D. 河流侵蚀答案:D7. 以下哪个地质现象是沉积岩的特征?A. 晶体结构B. 片理构造C. 砂粒结构D. 气孔构造答案:C8. 以下哪个地质构造是地球内部热流上升的表现?A. 地幔对流B. 地壳运动C. 断层活动D. 火山活动答案:D9. 以下哪个地质事件是地质学家用来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A.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B. 生物地层法C. 地层对比法D. 古地磁法答案:A10. 以下哪个地质作用与沙漠形成有关?A. 风化作用B. 沉积作用C. 流水侵蚀D. 风力侵蚀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地质学研究的三大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野外观察、室内研究、理论分析12. 地球的内部结构自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地壳、地幔、外核、内核13. 地质年代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等级。
地质学知识题库+参考答案

地质学知识题库+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形成和演化历史的科学,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地质学的研究范畴?A. 地球的内部结构B. 地球表面的地质作用C. 生命起源与进化D. 地球的资源与环境保护答案:C2. 下列哪种岩石属于沉积岩?A. 花岗岩B. 片麻岩C. 砂岩D. 大理石答案:C3. 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A. 岩层的厚度B. 岩层的顺序C. 生物化石D. 地貌特征答案:C4. 下列哪个地质时代属于中生代?A. 三叠纪B. 侏罗纪C. 白垩纪D. 新生代答案:C5. 下列哪种地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A. 地壳运动B. 岩浆活动C. 风化作用D. 地震答案:C二、填空题6. 地质学中的三大基本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质时期7. 地球上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类。
答案: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8. 地质年代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类。
答案: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地质时代9. 地震的震级是根据______来划分的。
答案:地震波的能量10.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______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一学科。
答案:李四光三、判断题11. 地质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答案:正确12. 岩石是地球表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矿物组成的。
()答案:正确13.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与人类活动无关。
()答案:错误14. 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形成的具体时间,可以用年代表示。
()答案:错误15. 地质作用是指地球表层及内部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包括地震、火山、地壳运动等。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6. 简述地质学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答案:地质学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学可以预测和评价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含量,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环境水文地质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环境水文地学:是以水文地质学为基础,研究水文地质环境与环境质量关系的一门学科。
也就是说,环境水文地质学是研究与地下水有关的在天然条件或认为因数的影响下,与人体健康或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相关的各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而防护、改善和治理的一门科学。
分为两大类、六个方面的内容。
两大类(一)天然(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第一类环境问题。
有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如地球的运动场,地方病。
(二)人为(次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
包括: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及水质恶化;开发(疏干)地下水引起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废物排放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六个方面1、资源环境水文地质2、污染环境水文地质3、病理(医学)环境水文地质4、工程环境水文地质5、生态环境水文地质6、区域环境水文地质2、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控制问题的科学。
3、自然环境问题:是自然环境本身发展演变而引起的,主要是: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区域自然环境质量恶劣所引起的地方病等。
4、人为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环境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与自然环境引起的。
5、地质环境:地壳上部包括岩石、地下水、微生物、天色气体在内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系统,它应具有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这三个基本要素。
6、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中的物质组成、性质、状态和地质结构变化及有关的地质现象的问题。
7、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指人为开采、疏干、充水、污染等因素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导致地下水组分,性质,状态和水动力特征等变换的环境问题。
包括(1)与天然水成分变化有关的地方病和公害病(2)由于水质变坏、水量减少而限制了水资源的使用问题(3)由农田灌溉、水库和渠道渗漏、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业废水地下储存等充水工程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4)疏干工程环境水文地质问题(5)水的物理性质变化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6)由水体中生物性质变化而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7)大型工程对整个区域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第二章: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生存环境之间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综合体就是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1.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2.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3.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来评定。 4.人地复合系统 人地复合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两大系统耦合而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而有序的开放系统。人地复合系统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智慧圈。 2.当前世界环境地质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向 1着眼于地球是个复杂系统,是个多层次结构,以及通过各圈层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来研究全球性环境变化。 不仅是研究现代的,而且研究过去地质历史时期,同时对今后21世纪内全球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全球性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全球性气候(包括古气候)、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全球物质和能量循环等等,并且对这些全球性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后果进行预测。 2.以动态观点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地质环境演化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灾变预报的可能性。 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双重的作用。这些因素的变化在许多情况下是无序的,是一个非线性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热点问题。 3我国主要环境地质学问题 我国四大生态脆弱带:黄土高原与北部毗邻的沙漠、岩溶石山区、南方贫瘠的红壤区以及西部高寒地区。 因此,当前和今后我国的环境地质问题将会日益突出。 1.淡水资源危机正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开展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新的一轮区域性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综合分析水资源问题的基础性地质工作。同时迅速建立多种水资源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研究制图、预报网。全国统一环境水文地质监测信息系统,作为研究各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前景分析的科学依据。加强研究制定节水的法规,研究节水工艺和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在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下陆地水资源演化规律及水资源演化过程的生态系统和地质环境效应等, 将水资源—环境—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考虑 。 2.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城市人类活动与之所依存的物质基础—地质环境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复杂的城市地质环境系统。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环境的依赖性强,人类活动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或影响;另一方面,地质环境承受着人类活动的强烈改造,发生着重大变化,并反馈作用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都市区和城市连绵带的形成,使城市-地质环境相互影响的区域更加广大,矛盾更趋复杂。 第三章 1.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2.土壤侵蚀模数单位面积土壤及土壤母质在单位时间内侵蚀量的大小,是表征土壤侵蚀强度的指标,用以反映某区域单位时间内侵蚀强度的大小。 水土流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土地盐渍化 土地次生盐渍化 :土壤中积聚盐、碱且其含量越过正常耕作土壤水平,导致作物生长受到伤害的现象。盐渍化是一种渐变性地质灾害,它是盐分在地表土层中逐渐富集的结果。 由于人类不合理灌溉造成的盐渍化过程,称为次生盐渍化 3.简述荒漠化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是造成土地沙质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1气候变化: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都分布在降雨少、气候干燥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2人类经济活动:其中因草原过度农垦造成的沙漠化面积占25.4%,过度放牧造成的占28.3%,过度樵柴造成的占31.8%,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城市建设破坏植被造成的占9%,因自然风力作用造成的只占5.5%。 人口的增加,大大加重了对土地环境的压力,导致土地质量退化和沙化。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土地破坏的重要因素,为了生存,贫穷的人们不得不对自然资源进行盲目开发,对土地进行超负荷利用,导致生态平衡玻坏,形成恶性循环。 防治途径:在于保护天然植被、建立人工植被,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加强人工草场生态系统的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采取农业、林草、水利和工程等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3简述土地盐渍化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中国西北地区: ①含盐分的地表水以地面蒸发消耗为主; ②盐分被水带入湖泊和洼地,渗入地下,随毛细作用上升地表; 沿海地带:海水入侵或海岸的退移 平原地区:河床淤积抬高或修建水库,使沿岸地下水位升高 影响因素:干旱气候是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外界因子; 地形地貌也影 响盐渍化程度。 人为因素:灌溉用水管理不善 防治对策 1、水利改良 采取水利措施与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技术途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渠道防渗、防漏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止地下水抬升; 2、生物改良 3、化学改良 4. 改良盐碱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空气、水分状况,增强有益微生物活动,提高肥力 第四章 1.水体污染源的种类和特性。 主要是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不能完全控制 人为污染源分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 1工业废水特性: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大 、废水成分复杂且不易净化、带有颜色或异味废水、水量和水质变化大、净化处理困难 2生活污水特性:主要来自家庭、商业、学校、旅游服务业及其他城市公用设施,包括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沐浴排水及其他排水等。 生活污水中99.9%是水,固体物不到0.1% 含氮、磷、硫高,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淀粉、糖、蛋白、脂肪、尿素 3农业退水特性:农业污染面广、分散、治理难 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 化肥和农药含量高 2.水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效应。 地下水源枯竭、水体污染、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土壤盐渍化、沼泽化、沙漠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都是地质环境中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结果。水在原生和次生环境中,不仅以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变化影响环境,而且还可由其水量、水位、水力坡度和水压力等动力学特征影响环境。 3.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措施。 水体污染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综合防治,充分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在采取技术措施的同时,还应结合行政措施和法律措施和经济措施。 ⑴ 改进生产工艺技术,减少三废排放; ⑵ 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安排工业布局; (3)重视区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加强水资源管理。
第五章 1 矿产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 指所有理藏于地壳中或出露于地表.可被人们开采利用的矿物质聚集体。 广义的矿产资源指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元素、化合物、矿物和岩石相对富集,人类开采
后能得到有用商品的物质形态和数量。 狭义的矿产资源是指自然界产出的物质在地壳中富集成具有开采价值或潜在经济价值的
形态和数量 特征:不均匀性、有限性、相对性、生态性 2 露天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泉水枯竭、河水改道、边坡失稳发生崩塌、滑坡;矿山剥离堆土及矿渣堆积占用土地;淤塞河道、导致水患和矿山泥石流;污染水体和土壤.破坏地表植被,形成矿山荒漠化,加速水土流失等。 3 地下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矿井热害、地面变形、破坏地下水循环、诱发地震、海水入侵、尾矿堆放污染 4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 以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和改善矿区地质环境质量。 六大原则:1.立法原则 2.生态风险评价原则 3.最少量化原则 4.资源化原则 5.无害化原则6.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原则 5 外排土露天采空区的修复和利用方式 答:1如果矿坑与地表或地下水相通,永久被水淹没,面积够大,可将其辟为水库、鱼塘、人工湖泊2对于间歇性被水淹没的矿坑,即可用来储水,灌溉农业,调节小气候,也可回填复垦为农业用地3对于无水采空区,其底板往往是平坦,只要通过实验研究,采取适当措施,改善采空区植物生长条件,可以再种植4对于覆盖物少的深露天矿坑,通常难找到或需耗资才能找到大量回填材料。若矿坑处于潜水面以下,给水充足,宜作水库,灌溉农田。 第六章 1.温室效应: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表温度上升,发出长波辐射,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短波吸收很弱,而对长波辐射吸收很强。因此地表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对多,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地球表面的温度得以维持,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 2酸雨: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 雹等大气降水。 3臭氧层空洞: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被其吸收,从而避免紫外线过多对地球生物带来的伤害。人类活动产生的一些痕量气体如NO。和氯氟烃等进入平流层,使臭氧层遭到破坏,以致于在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 4雾霾:是雾和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 2.煤炭开采利用过程对地质环境产生那些影响? 煤炭开采影响包括:矿区地面塌陷、占用土地、酸性矿井水造成的污染、煤矸石堆放以及煤炭焦化造成的污染、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污染水体和土壤.破坏地表植被,形成矿山荒漠化,加速水土流失等。 最终归结成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烟雾和热污染等危害人类健康 3.简述你熟悉的一种新能源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3选1) 1太阳能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太阳能直接利用的能源系统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但是若集中大量地开发利用太阳能,会造成太阳能回流减少,并影响局部环境的气候变化,还可造成雨量减少和生态变迁。 2风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 风能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噪声,当风车布置不当时,也会影响景观。如果受飓风袭击,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此外,风能集中利用,还会造成风向下游风流减速,影响局部气候 3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①生物质采伐不当,通常会导致生物质能源枯竭,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减退,破坏生态平衡等;②木材、秸秆等在燃烧时会排放大量的颗粒物、有机化合物、一氧化碳和多换有机物等废气。 第七章 掌握: 1.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地形地貌的改变、影响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及其环境影响、水库岸坡失稳、水库淤积、水库渗漏与浸没、水库诱发地震、大坝下游引水灌溉区土壤盐渍化 2.南水北调工程产生那些环境地质问题? 膨胀土土体胀缩,引起地基变形、边坡滑塌等;部分渠线通过砂砾石和岩溶发育的可溶岩地段发生渗漏、渗透变形、浸没,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