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理论

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理论

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理论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广泛,包括艺术史、设计原理、材料科学、人体工学等多个学科。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逐一介绍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理论。

首先是艺术史。

艺术史是工艺美术专业最基础、最重要的理论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艺术史,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及其演变过程,从而对各类艺术形式有全面的了解。

对于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艺术史是培养审美意识、了解传统工艺的起源和发展、拓展设计思路的重要学科。

其次是设计原理。

设计原理是工艺美术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它包括了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的表现手法等,对于掌握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非常重要。

设计原理的学习主要包括学习形状、色彩、线条、比例、构图等基本元素的运用,以及了解不同艺术风格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通过学习设计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设计创作,使作品更加具有美感和表现力。

材料科学也是工艺美术专业的重要理论学科之一。

材料科学涉及到各种不同材料的特性、性能、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在工艺美术专业中,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各种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便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

同时,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和特性,可以提升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创作水平。

此外,人体工学也是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理论之一。

人体工学是对人体的结构、功能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学科,对于我们设计和制作人体使用的工艺美术品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人体工学,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尺寸、比例、姿势等,从而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考虑到使用者的舒适性和人体工程学原理,提高作品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包括了艺术史、设计原理、材料科学、人体工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掌握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传统工艺技艺,创造出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创新性的工艺美术作品。

小学美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小学美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小学美术基础知识点整理一、基础美术知识:1.色彩基础:了解基本的色彩理论,如主色、次要色、互补色等。

学习色彩搭配原理,如冷暖色调、对比色搭配等。

2.线条基础:了解线条的种类和表现方式,如实线、虚线、曲线等。

学习线条在构图和表达中的重要性。

3.形态基础:学习不同物体的形态特点,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了解不同形态在作品中的运用方式。

4.明暗基础:掌握明暗关系,学习如何使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质感。

5.透视基础:了解透视原理,学习如何通过透视来正确表现远近和空间感。

6.构图基础:学习作品的构图原则,如黄金分割、对称、倾斜等。

了解如何安排元素以达到平衡、和谐和重点突出。

7.素描基础:学习素描的技巧,如线条的运用、明暗的表现等。

了解素描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8.色彩基础:掌握调色技巧,学习如何调配不同色彩。

了解色彩在作品中的表现力。

9.人体结构基础:学习人体的基本结构和比例,了解人体各部分的构造和特点。

10.静物表现基础:学习如何用绘画手法表现不同材质的静物,如金属、玻璃、布料等。

二、艺术家和艺术作品:1.了解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如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等,学习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2.欣赏一些著名的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星夜》等,了解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创作背景。

3.学习分析艺术作品的要素,如主题、构图、色彩运用等,培养独立的艺术品鉴能力。

4.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如印象派、现代主义、抽象艺术等,了解各个流派的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

5.学习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了解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三、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1.掌握各种绘画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如铅笔、水彩、油画等。

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学习绘画技巧,如遮罩、描边、涂抹等,提高绘画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3.练习速写和写生,锻炼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学习创作思维,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美术基础知识理论试题

美术基础知识理论试题
以下是与学习方式有关的三个案例,请根据所提供的分析结果进行单项选择。
案例一:部分同学请美术课代表代为完成美术作业,因为他们想得高分却又怕画不好,还怕耽误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案例二:在临摹图案时,老师提示学生可以“创造性地临摹”——临摹书上的纹样再自己配色,或者自创纹样,并借鉴书上的色彩,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美术理论知识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中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是___魚紋____。
2.商代青铜器上的主要纹样是__兽面纹_____。
3.《伯远帖》的作者是___王珣___。
4.“秀骨清像”样式的创造者是南朝画家__陆探微____。
5.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___吕彦直___。
6.古希腊古风时期的瓶画先后出现了三种风格:___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
D.学生整体水平较低,学习工具未带齐的情况下可以适用
3、教师在美术教学行为中的角色是
A、学生学习的参与者B、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C、学生学习的合作者D、学生学习的欣赏者
4、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非常重要,你认为合适的有哪些
A、“不错,你的作品很有特色!”
B、“这幅作品的毛病太多了,赶紧改!”
C、“画得很不错,如果再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将会更加出色!”
D、“你的这件作品太缺乏想象力了!”
5、某教师在执教《给同桌画张像》一课中提出作业要求为,“试着给同桌画张肖像画,可以用写生方法或凭印象去画,绘画工具不限”,这样的作业要求设置
A、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本课的自主性
B、给学生创造性、探索性学习留有很大空间
4、美术包括_______、_______、建筑、工艺美术、

初中美术知识

初中美术知识

初一美术基础理论1、美术的主要种类有哪些?答: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雕塑、艺术设计等。

2、雕塑是美术的主要种类之一,一般分为:______ 和______答:圆雕浮雕3.艺术设计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是指把某种计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美术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根据设计所占据的空间状态,可分为: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空间设计,根据设计的目的,又可以分为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和环境设计。

4.徒手画概念:徒手画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的绘画形式。

在什么场合用到徒手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答:产品包装设计手稿、旅行笔记徒手画的形式:线、形、空间5.表现空间深度的最简明的方法是透视透视的一个基本规律:近大远小6.美观的板报,就应对文字、图形等要素进行设计,编排。

字体的设计: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楷书。

刊头与标题在板报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7.中国画最大的艺术特点在于它的“笔墨”,“笔”是指用笔,依据用笔时的走向,可分为:中锋和侧锋。

8.墨分五色:是指的哪五色?焦、浓、重、淡、清9.破墨法:是指先画好一种墨色,再用另一种不同的墨色覆盖、渗化。

10.竹子的画法:先画竹干、竹节、再画竹枝和竹叶。

11.竹叶的画法:以中锋为主,落笔稳、提笔快。

12.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之,号白石,别号寄萍老人,湖北湘潭人。

自幼家境贫困,二十多岁开始绘画生涯,习诗文,刻印章,曾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并获得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

13.毕加索(1881-1973),是现代西方最著名的美术家之一。

他自幼热爱美术,后在美术学院接受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的美术创作极其丰富,早期以写实为主,以后逐渐转向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探索,在现代西方美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14.《格尔尼卡》,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突然遭到德军空袭,共有1654人死于这次轰炸,全世界为之震惊。

美术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美术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美术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美术基础理论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艺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技巧和历史。

以下是一份美术基础理论的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习者检验和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艺术家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 A. 达芬奇- B. 米开朗基罗- C. 毕加索- D. 梵高答案:A2. 色彩的三原色是什么?- A. 红、黄、蓝- B. 红、绿、蓝- C. 橙、黄、绿- D. 黑、白、灰答案:A3. 透视法中,一点透视也被称为什么?- A. 线性透视- B. 大气透视- C. 色彩透视- D. 焦点透视答案:D二、填空题4. 在绘画中,________是指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所呈现的色彩。

答案:明暗5. 速写是一种快速捕捉对象形态的绘画方式,它强调的是________和表现力。

答案:线条6. 雕塑艺术中的“浮雕”是指在平面上雕刻出凸起的形象,根据凸起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中浮雕和高浮雕。

答案:低浮雕三、简答题7. 简述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答案:印象派绘画强调光线和色彩的表现,画家们通常在户外直接作画,捕捉自然光线下的色彩变化。

他们使用短而分散的笔触,避免混合色彩,而是将色彩以斑点的形式直接涂在画布上,让观众在一定距离上感受到色彩的混合效果。

此外,印象派画家还倾向于表现日常生活场景和瞬间感受,而非传统的历史或神话题材。

8. 描述一下构图在绘画中的作用。

答案:构图是绘画中安排视觉元素的艺术,它决定了作品的整体感觉和观众的视线流动。

良好的构图可以增强作品的平衡感、节奏感和重点突出。

构图的技巧包括使用不同的形状、线条、质感和色彩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创造深度感,以及通过对比和重复来强化主题。

四、论述题9. 论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中世纪艺术的主要区别。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中世纪艺术相比,有几个显著的区别。

首先,文艺复兴艺术强调人文主义,关注人的理性和情感,而中世纪艺术则更侧重于宗教主题和神性的表现。

美术色彩理论基础知识

美术色彩理论基础知识

美术色彩理论基础知识美术色彩理论是绘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颜色的运用、组合和表达。

掌握色彩理论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运用色彩,创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美术色彩理论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

一、色彩基本概念在美术色彩理论中,有三个基本的色彩概念:色相、亮度和饱和度。

1. 色相:色相指的是颜色的种类,如红色、蓝色、黄色等。

色相是决定一个颜色在色谱上的位置,不同的色相给人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2. 亮度:亮度指的是颜色的明暗程度。

亮度高的颜色被称为明亮的颜色,而亮度低的颜色则被称为暗淡的颜色。

亮度对于创造光感和立体感非常重要。

3. 饱和度:饱和度指的是颜色的纯度或强度。

高饱和度的颜色非常鲜艳和醒目,而低饱和度的颜色则显得柔和和平静。

二、色彩表达方式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表达方式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色彩表达方式:1. 对比色:对比色是指处于色相环上相互对立的两种颜色。

当对比色被放置在一起时,会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吸引观众的眼球。

2. 冷暖色调:冷色调通常包括蓝色和绿色,给人一种冷静和平和的感觉;暖色调通常包括红色和黄色,给人一种活跃和温暖的感觉。

通过运用冷暖色调,艺术家可以在作品中创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3. 色彩韵律:色彩韵律是指在作品中重复使用某种颜色或颜色的变化。

通过色彩韵律,艺术家可以在作品中营造出一个有序和和谐的感觉。

三、色彩组合色彩组合是指不同颜色之间的搭配与运用。

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色彩组合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1. 色彩三原色:色彩三原色是指红、蓝和黄三种颜色,它们是所有其他颜色的基础。

通过混合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可以得到各种中间和次生的颜色。

2. 色彩互补:色彩互补是指相互补充的颜色搭配。

在色彩圆环上,互补色处于彼此的对立位置。

色彩互补色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和视觉冲击。

3. 色彩类比:色彩类比是指相邻颜色的搭配。

小学美术《理论知识基础》教案

小学美术《理论知识基础》教案
-美术作品鉴赏:分析经典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如,挑选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鉴赏。
2.教学难点
-色彩的情感表达:理解色彩如何影响人的情感和心理。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情感力量,如通过对比不同色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色彩带来的心理变化。
-线条与形状的创意运用:将线条与形状应用于实际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跳出传统思维,创造出有个性的作品。
-美术作品的深入鉴赏:对于经典美术作品,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去分析和解读作品,如从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思考。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策略:
-运用生动的实例和实物,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美术基本概念和色彩知识。
-通过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于线条、形状创意运用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创造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PPT等,展示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鉴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核心知识,突破难点,全面提升美术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基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和形状?”比如,红色的热情、蓝色的宁静,或者是圆形的圆满、方形的稳定。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美术理论知识的奥秘。

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色彩三原色是()A. 红、黄、绿B. 红、黄、蓝C. 橙、绿、紫D. 黑、白、灰答案:B解析:色彩三原色是红、黄、蓝。

2. 以下属于冷色调的是()A. 红色B. 橙色C. 蓝色D. 黄色答案:C解析:蓝色属于冷色调,红色、橙色、黄色属于暖色调。

3. 素描中,表现物体明暗交界线的线条应该()A. 粗而实B. 细而虚C. 粗而虚D. 细而实答案:A解析:明暗交界线是物体上明暗对比最强烈的地方,线条应粗而实。

4. 中国画中“墨分五色”指的是()A. 红、黄、蓝、白、黑B. 焦、浓、重、淡、清C. 干、湿、浓、淡、黑D. 黑、白、灰、褐、青答案:B解析:“墨分五色”指的是焦、浓、重、淡、清。

5. 油画颜料的特点是()A. 干燥快B. 覆盖力强C. 透明度高D. 不易修改答案:B解析:油画颜料覆盖力强,干燥较慢,透明度相对较低,且易于修改。

6. 透视学中,成角透视有()个消失点。

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7. 美术作品《蒙娜丽莎》的作者是()A. 达芬奇B. 拉斐尔C. 米开朗基罗D. 梵高答案:A解析:《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作品。

8. 以下哪种构图方式给人稳定、平衡的感觉?()A. 三角形构图B. 圆形构图C. 对角线构图D. S 形构图答案:A解析:三角形构图具有稳定性和平衡感。

9. 雕塑《大卫》的作者是()A. 罗丹B. 米开朗基罗C. 贝尼尼D. 多纳泰罗答案:B解析:《大卫》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

10. 图案的基本构成要素是()A. 点、线、面B. 色彩、形状、材质C. 对称、均衡、节奏D. 具象、抽象、意象答案:A解析:点、线、面是图案的基本构成要素。

11. 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有()A. 塞尚B. 高更C. 莫奈D. 毕加索答案:C解析: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画家。

12.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不包括()A. 对称与均衡B. 对比与和谐C. 节奏与韵律D. 写实与夸张答案:D解析:写实与夸张不属于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是常见的形式美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基础理论素描基础“素描”就是“素色描绘”和“朴素的描写”的意思。

一般是指用木炭条、炭精条、铅笔、木炭笔、钢笔、毛笔等较为单纯的工具和单一的色彩在纸面上所作的绘画。

它是造型艺术的形式之一,可以用来进行美术创作,绘制创作草图和进行造型基本功训练。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

作为造型艺术形式之一的素描,它是通过形体结构、比例、位置、运动、线条、明暗调子等造型因素体现的。

由于它使用的工具材料简单,色彩单一,通过严格的素描训练,便于学习者掌握造型艺术基本规律,研究和反握造型艺术诸因素,训练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提高审美情操,打下牢固的造型基础。

因而学习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工艺美术的同志,常从学习素描入手,世界各国均把素描作为重要基础课列入造型艺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对学习者进行基础造型本领的培养和训练。

素描基础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造型能力,准确而又概括、生动而以深刻地表现对象。

要达到此目的,必须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深刻的表现方法,坚实的造型能力,以及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要正确的科学的观察、认识和思维的方法。

素描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它要求眼、脑、手同时得到锻炼,认识和技能同时得到提高。

为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造型的分析和综合,深入形容和艺术的概括,都要以唯物辩证法作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局部与整体等关系,整个作画过程都要在“整体的关系”中去观察,认识和表现对象。

这是掌握形体塑造技巧的前提,健康而以符合审美原则的表现方法的基础。

要运用多种训练手段。

提高造型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长期的素描写生训练对培养写实能力,深入准确的描绘能力是有效的,应作为造型能力训练的重要手段予以重视。

但单有这方面的能力是不够的,也是不全面的。

速写对敏锐的观察和艺术的概括能力的培养;默写对形象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的训练;摹写对借鉴优秀技法的作用;以及构图练习对创作能力的提高和技能的全面锻炼都是十分有益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把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结合起来;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结合起来;写生和速写、默写、摹写、构图练习结合起来。

这样穿插进行,合理安排,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就能使造型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

要采取多种表现方法。

一般人认为“素描”就是长期的全调子素描,这种理解是不够全面的。

应该说这是素描的一种形式和方法,也是一般人目前常用的方法,但并非是唯一的表现方法。

素描在平面上塑造形象、表现空间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通过它们的单个运用和综合运用,均会产生不同的素描样式,并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线条对形体的概括和情感的表现,块面对立体空间和真实感的表现,各有所长,我们要充分研究和发挥它们的表现功能,取各法之所长以适应专业学习和艺术表现的需要。

我们还要向历代名家学习,得各家之所长为我所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素描技法。

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素描基础训练的技术性很强,它需要艰苦的劳动,刻苦的磨练,通过大量的实践去掌握它,这是无疑的。

但如没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作指导,路子未必对头,收效未必显著。

在素描实践过程中,除了必须有正确的科学和观察、认识思维的方法橡皮,还要有解剖结构、透视变形、明暗调子、线条运用和构图处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要结合技能训练学习解剖、透视、素描、构图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这样在理论指导下实践中提高认识,素描技能就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平面构成基础平面构成的概念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

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

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

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

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

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

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

平面构成入门点的构成形式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线的构成形式线是点移动的轨迹(1) 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5)立体化的线(6)不规则的线面的构成形式它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1) 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3)徒手的面(4)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5)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6)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单形的构成(1) 几何单形的相互构成(以圆形、方形、三角形为基本形体,将它们分别以连接、重合、重叠、透叠等形式,构成不同形象特点的造型)(2)分割所构成的形体(训练设计者灵活的造型能力)(3)重合所构成的形体,(形体间相互重合、添加派生出各种形态各异的造型)(4)自然形单形的构成(把自然物的基本形以真实、自然、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用到构成设计中去)平面构成的形式(一) 1.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2.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简单重复构成-多元重复 3.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4.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形的大小、方向渐变-形状的渐变-疏密的渐变-虚实的渐变-色彩的渐变平面构成的形式(二)5.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一点式发射构成形态-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旋转式发射格 6.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重叠而形成的空间-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7.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8.分割构成形式-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统一-自由分割(特点灵活、自由)9.肌理形态构成(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性质表面特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滴色法水色法水墨法吹色法蜡色法撕贴法压印法干笔法木纹法叶脉法拓印法盐与水色法绘画工具及使用 1 、用笔的要求画素描用铅笔、钢笔、毛笔、炭笔都可以。

但初学者还是用铅笔更好些。

由于铅笔的笔心有软硬深浅之分,又能削的很尖,便于深入细致的刻画。

“B” 代表铅笔芯的软硬度,“B” 前面的数字越大表示铅笔越软,色越浓;“H” 表示铅笔芯的硬度,“H” 前面的数字越大,表示铅笔越硬、越淡。

画铅笔素描的铅笔可选用HB 至4B 之间。

4B-3B 常常用来画暗部和画面上最暗的地方;2B-B 一般用来画灰调子;HB 画亮部。

不过有很多人画素描就用2B 铅笔,通过施力的大小变化来改变深浅。

2 、用纸的要求画素描通常在专用的素描纸上进行,选用素描纸时,要注意纸质坚实、平整、耐磨、纹理细腻、不毛不皱、易于修改(好麻烦啊,不过为了能画出好的作品,也没办法,呵呵),如素描纸、铅画纸,如太粗、太薄、太光滑的纸都不适合铅笔画素描。

初学者使用的纸张大小以8 开或 4 开为宜,16 开大小的铜版纸和复印纸,则适合用钢笔、圆珠笔画素描。

3 、其他用具的要求橡皮是修改绘画的辅助工具,使用得当能擦出一些特殊效果(电脑里画可就用不上喽5555 ),它可以成为铅笔表现对象的补充材料。

购买时应尽量选择厚的和柔软的橡皮,现在,市场上还有一种叫橡皮泥的,它的吸附力很强,便于修改画的太弄的暗部。

刀可以选择美工刀,削铅笔时注意不要将铅笔削的太尖。

除了纸、笔、橡皮、美工刀外,学习素描还要准备夹纸用的夹子、画板、画架等工具。

(算算,这得多少钱啊,为了我们的理想,就少吃几块肉吧)学习素描的注意事项 1 、位置的选择和作画姿势正确的写生姿势、有助于整体观察和表现方法的运用。

在绘画时身体应与画板相距一臂左右。

如有条件,画板放在画架上最好(见图 2 )没有画架,画板放在大腿上也可以(见图 3 )。

画架一般放置在绘画者的右前方。

画者与写生对象之间的最佳距离,通常是对象高度或宽度的 3 倍到5 倍之间,良好的习惯有助于绘画技能的提高。

图 2 画板放在画架上图3 画板放在大腿上 2 、握笔方法握笔的手要内空而松,方法有两种(见图 3 ),上面那种方法手腕动起来画的范围会很大,以利于最大限度的调动指、腕、肘、肩的活动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