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疾病功能锻炼方法

合集下载

骨科功能锻炼ppt

骨科功能锻炼ppt

骨科功能锻炼ppt骨科功能锻炼一、引言:骨科功能锻炼是一种特殊的锻炼方式,主要目的是提高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功能性,增强身体的力量和稳定性,预防和治疗骨科相关疾病。

本次ppt将介绍骨科功能锻炼的基本原理、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1. 强化肌肉:通过特定的锻炼动作和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减轻关节的负担。

2. 提高关节灵活性:通过各种伸展运动,增加关节灵活性,减少关节僵硬和疼痛。

3. 增强骨密度:骨科功能锻炼可以刺激骨骼的新陈代谢,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4. 改善平衡与协调:骨科功能锻炼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降低跌倒的风险。

三、锻炼方法:1. 静力练习:使用器械或自身重力进行力量练习,如深蹲、平板支撑等。

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2. 动力练习: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跑步等,锻炼心肺功能,增强肌肉的耐力。

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3. 伸展运动:进行各种伸展运动,如瑜伽、普拉提等,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每周2-3次,每次15-30分钟。

4. 平衡训练:进行各种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后踢腿等,提高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每周2-3次,每次10-15分钟。

四、注意事项:1. 技术指导:初学者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锻炼,避免受伤和不当运动。

2. 逐渐增加强度:在锻炼过程中要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时间,不要一开始就过量运动。

3. 注意保护关节:在锻炼时要注意保护关节,避免造成关节的过度磨损和损伤。

4. 加强饮食和休息:锻炼后要合理调整饮食,增加营养摄入,同时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促进身体的恢复和生长。

五、结语:骨科功能锻炼是一项重要的保健措施,可以预防和治疗骨科相关疾病,提高身体的功能性和生活质量。

通过准确的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我们可以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和健康收益。

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持身体的健康!。

骨科常见疾病的功能锻炼方法

骨科常见疾病的功能锻炼方法

骨科常见疾病的功能锻炼方法骨科常见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的骨骼和关节功能受到影响,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在接受医生治疗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骨骼和关节的功能,促进康复进程。

下面将介绍一些骨科常见疾病的功能锻炼方法。

一、骨折的功能锻炼方法1. 活动受伤部位: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当的活动受伤部位的运动,如扭转、屈伸等。

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2. 进行肌肉锻炼:骨折后,肌肉会因为长时间的不活动而萎缩,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锻炼可以帮助肌肉恢复力量,减少萎缩。

3. 平衡练习:进行平衡练习可以帮助恢复骨折后的平衡感,减少摔倒的风险。

二、关节炎的功能锻炼方法1. 低冲击运动:选择低冲击的运动方式,如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减少关节的压力,同时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2. 强化肌肉:通过进行一些针对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可以增强肌肉的支撑力,减少关节的负担。

3. 保持适当体重:减轻体重可以减少关节的负担,降低关节炎的症状。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能锻炼方法1. 腰部伸展运动:进行一些腰部伸展运动,如俯卧撑、桥式运动等,可以帮助腰椎间盘恢复正常位置,减轻压力。

2. 加强腹肌锻炼:通过加强腹肌的锻炼,可以增加腹部的支撑力,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

3. 保持正确姿势: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可以减少腰椎间盘的损伤。

以上是针对骨科常见疾病的功能锻炼方法的介绍。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注意锻炼时的姿势和动作要正确,避免过度用力或者不当的运动方式导致损伤。

功能锻炼是骨科疾病康复的重要环节,坚持适量的锻炼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骨科术后功能锻炼

骨科术后功能锻炼

骨科术后功能锻炼骨科术后功能锻炼骨科手术后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手术前的身体功能,并且减少康复期间的疼痛和不适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骨科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首先,对于膝盖手术的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

比如,可以平卧在床上,将大腿抬起伸直,然后再慢慢放下。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加强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另外,还可以进行一些伸髋肌的锻炼,比如俯卧屈膝向臀部靠近,然后再慢慢放下。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活动关节和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

其次,对于脊椎手术的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背部和核心肌群的锻炼。

比如,可以仰卧在床上,将双腿弯曲并抬起离开床面,然后再慢慢放下。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加强腰背肌的力量和稳定性。

另外,还可以进行一些腹肌的锻炼,比如平卧并将上半身抬起离开床面,然后再慢慢放下。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增强腹肌的力量和核心稳定性。

再次,对于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和关节活动。

比如,可以进行一些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这些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肌肉的力量。

另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关节的活动,比如握拳、屈伸手腕或者转动肩膀。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

此外,对于骨科手术后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比如,坐立时保持腰背挺直,行走时保持身体平衡。

这些正确的姿势和体位可以帮助减少手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感,同时也有助于手术恢复的顺利进行。

总之,骨科术后的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合适的锻炼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手术前的身体功能,并且减少康复期间的疼痛和不适感。

然而,在进行锻炼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的建议,并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案。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锻炼,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康复效果。

中医骨伤科的练功疗法(功能锻炼)

中医骨伤科的练功疗法(功能锻炼)

中医骨伤科的练功疗法(功能锻炼)练功疗法又称功能锻炼,古称导引,是指通过肢体运动防治疾病、促使肢体功能恢复、增进健康的一种有效方法。

张介宾在《类经》注解中说:“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以行气血也。

”“病在肢节,故用此法。

”练功疗法对骨与关节以及软组织损伤后康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是中医骨伤科的重要疗法之一,在世界医疗体育史上也有相当的地位。

近代医家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充实提高,而将导引发展成为强身保健、防治疾病的方法。

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少林拳、太极拳等。

一、练功疗法的作用练功疗法治疗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对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对损伤的防治作用可归纳为: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濡养患肢关节筋络;促进骨折愈合;防治筋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提高整体机能,促进恢复。

二、应用原则以及注意事项1.内容和运动强度练功的内容和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并制定严格、合理的锻炼计划。

2.动作要领正确指导患者练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一个关键。

上肢和下肢由于分工的不同,故在锻炼中侧重有所不同:(1)上肢:上肢练功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手的功能,凡上肢各部位的损伤,注意手部各关节的早期练功活动。

特别要保护其灵活性,以防关节发生功能障碍。

(2)下肢:下肢练功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负重和行走,保持各关节的稳定性。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练功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患者能承受的范围内,逐渐增强,次数由少到多,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锻炼时间由短到长。

只要不出现异常反应和意外,就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锻炼计划进行。

4.沟通和随访锻炼前将锻炼的目的意义向患者说明,并告知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处理方法,取得患者信任。

锻炼过程中定期复查可了解患者恢复的情况,并及时调整练功内容和运动量,修订锻炼计划,从而获得满意的疗效。

三、各部位主要功能锻炼方法1.颈项部功能锻炼[预备姿势]两脚叉开,与肩同宽,头颈端正,两手叉腰,配合呼吸。

骨科常见疾病术后功能锻炼指导

骨科常见疾病术后功能锻炼指导

骨科常见疾病术后功能锻炼指导一、骨折术后功能锻炼1. 肱骨骨折术后(1)术后早期(02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被动活动,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但避免剧烈运动。

(2)术后中期(36周):逐渐增加主动运动,如肩关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

同时,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如耸肩、扩胸等。

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3)术后晚期(712周):加强肩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训练,可进行爬墙、拉力器等运动。

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2. 股骨骨折术后(1)术后早期(02周):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同时,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

(2)术后中期(36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膝关节被动活动,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逐渐增加主动运动,如膝关节伸直、屈曲等。

(3)术后晚期(712周):加强膝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训练,可进行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

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二、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1. 膝关节置换术后(1)术后早期(02周):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同时,进行膝关节被动活动,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2)术后中期(36周):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进行主动运动,如膝关节伸直、屈曲等。

同时,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如股四头肌训练、小腿三头肌训练等。

(3)术后晚期(712周):加强膝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训练,可进行骑自行车、游泳、慢跑等运动。

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2. 髋关节置换术后(1)术后早期(02周):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同时,进行髋关节被动活动,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2)术后中期(36周):逐渐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进行主动运动,如髋关节屈曲、伸直、外展、内收等。

同时,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如股四头肌训练、臀大肌训练等。

(3)术后晚期(712周):加强髋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训练,可进行骑自行车、游泳、慢跑等运动。

骨科常见疾病的功能锻炼方法

骨科常见疾病的功能锻炼方法

骨科常见疾病的功能锻炼方法骨科疾病是指影响骨骼和关节的疾病,包括骨折、骨质疏松、关节炎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痛苦,但通过适当的功能锻炼,患者可以改善症状,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稳定性,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骨科疾病的功能锻炼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1. 骨折骨折是骨头的完全或部分断裂,常见于运动损伤、意外事故等。

骨折后,功能锻炼对于恢复骨骼的稳定性和肌肉力量至关重要。

一般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下锻炼:- 轻柔的活动:骨折初期,可以进行轻柔的活动,如手指的灵活性练习、踝部的旋转运动等,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

- 肌肉锻炼:骨折固定后,可以进行肌肉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稳定性。

可以通过进行抗阻力训练、平衡训练和骨盆底肌肉训练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 步行训练:骨折恢复后,逐渐开始进行步行训练,以恢复正常步态和步行能力。

2.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骨骼变薄、弱化和易碎的疾病,容易导致骨折。

功能锻炼可以帮助增加骨密度和骨强度,预防骨质疏松症的进一步发展。

以下是一些适合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功能锻炼方法:- 负重训练:进行负重训练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

可以选择进行重量训练、爬楼梯、慢跑等活动,但要注意逐渐增加负荷,避免过度应力引起骨折。

- 平衡和柔韧性训练:骨质疏松症患者容易摔倒导致骨折,因此进行平衡和柔韧性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可以选择进行瑜伽、太极拳、平衡训练等活动。

- 骨盆底肌肉锻炼:骨盆底肌肉的强化可以提高骨盆的稳定性,预防骨盆骨折的发生。

可以进行骨盆底肌肉收缩和松弛的训练,如Kegel运动等。

3. 关节炎关节炎是指关节的炎症和退行性变化,常见于老年人。

功能锻炼可以帮助减轻关节炎的症状,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以下是一些适合关节炎患者的功能锻炼方法:- 有氧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减轻关节炎的症状,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同时减轻对关节的冲击。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1)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1)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1)一、概述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功能锻炼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以下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骨科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关节活动度训练1. 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意义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预防关节僵硬、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提高关节功能。

2. 训练方法(1)主动关节活动:术后第一天开始,患者可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进行主动关节活动,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2)被动关节活动:术后第二天开始,家属或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3)关节活动器:术后第三天开始,使用关节活动器进行关节活动,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3. 注意事项(1)活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

(2)活动过程中如出现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

(3)保持关节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避免突然大幅度活动。

三、肌肉力量训练1. 肌肉力量训练的意义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预防关节损伤。

2. 训练方法(1)等长收缩: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等长收缩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2)等张收缩: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等张收缩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3)抗阻训练:术后第三天开始,进行抗阻训练,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3. 注意事项(1)训练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正确的训练姿势,避免关节损伤。

(3)训练过程中如出现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

四、平衡训练1. 平衡训练的意义平衡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预防跌倒,降低骨折风险。

2. 训练方法(1)静态平衡训练: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静态平衡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2)动态平衡训练: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动态平衡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3)功能性平衡训练:术后第三天开始,进行功能性平衡训练,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骨科常见病的功能锻炼PPT课件

骨科常见病的功能锻炼PPT课件

行走锻炼指导
• 术后6~8周,当踝关节背伸保持患肢抬高 5min,且足尖不发颤时,指导患者扶双拐下床 活动。行走幅度一般为20~30米,移动速度 小于每分钟20步,初始每日2~3次,每次5~ 10min,以后视情况逐步增加行走次数和延 长行走 时间,锻炼后以肢体不感疲劳为标准。
• 手术2周后开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 腿三头肌的锻炼。 • 锻炼方式:双肘与健足撑床做抬臀运动,持续 10~15s,每日2次,每次30~40min; • 膝关节下压窝贴床,做股四头肌的收缩和舒 张运动,每日2次,收缩5秒,舒张5秒,每次30~ 40min; • 做踝关节背伸、跖曲活动,每日2次,背伸5s, 跖曲5s,每次30~40min。
骨科常见病的功能锻炼
• 骨科患者手术以后的康复训练工作十分重 要,它直接关系着病情的恢复和患者今后 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骨科常见病
• • • •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上肢骨折 下肢骨折
颈椎病的功能锻炼
• 术后严禁突然转动头颈部,积极进行四肢 功能锻炼,预防四肢肌肉废用性萎缩。术 后第一天即开始做上肢、下肢关节的屈伸 活动和肌肉收缩锻炼。
床边腰肌锻炼
• 手术4周后进行锻炼。 • 坐起动作:侧卧位,屈膝屈髋,使小腿置 于床边,他人协助坐起,两小腿垂于床边。 • 蹲-站动作:闭上眼睛坐起数分钟无其他不 适后,慢慢睁开眼睛,由他人协助渐渐由 床边下滑,双足着地并分开与肩同宽站立 位,然后慢慢下蹲,保持腰部伸直位,再 慢慢恢复站立位。重复20次。 • 双腋扙行走:起床活动后第二天在腰围保 护下,在他人协助下双腋扙保护下缓步行 走,3~4次/d,每次20-30分钟。
• 腋扙行走适应后可在室内由他人陪护独立 缓步行走,患者挺胸直腰,双手叉腰扶住 两侧髂部,以增加腰部的稳定性。 • 室内行走两天后可到室外缓步行走,行走 方式逐渐改为自然行走,倒步行走与快步 行走,行走距离逐渐加长,坚持每天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疾病功能锻炼一、上肢功能锻炼的方法(一)肱骨骨折小夹板固定者1、屈肘关节时,用腱侧手握住患侧腕部,使患肢向前伸展,然后再屈肘关节,同时上臂后抻。

2、旋转肩关节,身躯向患倾斜,肘关节屈曲90度,上臂向下垂直,健侧手握住患肢腕部,作肩关节旋转运动。

3、手臂上举,双手置于胸前,10 指交扣,肘伸直约135 度,使健肢带患肢,并使肘关节屈曲60 度,双肩同时向上举,然后再逐渐放回原处。

(二)桡骨骨折小夹板加压固定者,做肘关节腕关节及手指的伸屈活动,4-6 周内避免前臂旋转活动。

(三)肢骨折石膏固定者,在固定期间,鼓励活动固定范围以外的关节及固定范围以内的肌肉。

例如,前臂骨折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除去手部的功能锻炼外,还需要注意肩部的活动,这对老人其重要。

二下肢功能锻炼的方法(一)持续性牵引的病人1、股骨干骨折上牵引后既开始指导病人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两周后疼痛减轻,可做膝关节的伸直活动(屈膝锻炼遵医嘱)同时每天用双手向两侧推动髌骨,防止关节的粘连。

2、练习踝关节跖屈背伸及足趾的活动。

3、股骨干骨折后6-8 周或愈合后,可用关节活动器在他人协助下做膝关节的连习。

(二)局部小夹板固定者:用于胫腓骨骨折时,在固定期间可随时做踝关节活动。

分论:一、肩关节功能锻炼原则及锻炼方法功能锻炼前先做蜡疗或其他热疗,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体疗后的痛苦,有助于关节活动。

蜡疗具有较强而持久的热作用,治疗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并使细胞的通透性加强,有利于血肿吸收,在蜡疗后再进行体疗,病人感到舒适并且疼痛减轻,这样比较有利于关节活动,增强功能锻炼的效果。

功能锻炼方法如下:(1)肩关节环转活动(即化圆圈的动作):病人向前弯腰,使上臂自然下垂与地面相垂直,然后活动上肢,使肩关节做顺时针及逆时针的环转运动(划圈),或做钟摆样前后左右运动。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每次活动50-100 次即可。

并且也不受客观条件及地点的限制(2)利用滑轮练习器,做肩关节的上举、外展、内旋等活动:病人两手握着滑轮练习器的把柄,用健肢帮助患侧的肩关节做上举、外展、内旋等运动。

(3)利用体操棒做肩关节的功能锻炼:病人双手握体操棒,以健肢帮助患肢做上举、外展、前屈、后伸活动。

(4)内旋活动练习法:病人用患侧的手放在背后,然后用健侧的手握患侧的手去触摸对侧的肩胛骨,以练习肩关节的内旋活动。

肩关节内旋活动也可以在滑轮练习器上进行。

其方法是病人的患肢放在背后,手握滑轮练习器上的把柄,用健肢向上拉。

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病人,内旋活动最难恢复,锻炼时难度最大,所以要鼓励病人克服困难,坚持锻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外旋活动练习法:利用病人的手横过面部去触摸对侧的耳朵,以练习肩关节的内收、外旋活动。

(6)联合动作练习肩关节的活动:病人两臂做划船动作或游泳动作,可以把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前屈、后伸及上举等方面的动作联合起来练习肩关节的活动。

(7)用手指爬墙法练习肩关节活动:病人以患侧的手扶墙,用手指在墙从低处向高处爬动,以练习肩关节的前屈及上举活动。

以上几种肩关节功能锻炼方法,运用于骨折晚期,此时骨折愈合已较坚固,可以去除外固定,进行全面肌肉和关节的锻炼。

活动顺序:一般先让病人做上肢划圈练习,此种方法即简单又好掌握而且效果好,然后再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需要,选择其他锻炼方法,例如,上举活动受限的就选择练习上举的活动方法,内旋活动受限的就选择内旋活动练习方法,外展活动受限的就选择外展的活动方法等。

二、肘关节的功能锻炼方法:(1)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前先做蜡疗或其他热疗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2)以主动活动为主,不作强力的被动活动,可以器械辅助练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以及前臂的旋转活动。

(3)练习方法1)主动屈伸活动:病人坐在桌前,上臂平放在桌子上,做主动的屈曲与伸直练习。

2)健手辅助患肢练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病人坐在桌前,上臂平放在桌子上,以健手握着患肢的腕部,辅助完成肘关节的屈伸活动。

3)利用器械练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病人站在肘关节练习器前做练习。

患肢手握哑铃,练习屈伸活动:病人坐在桌前,上臂平放在桌子上,患肢手握5~8kg 重的哑铃,练习屈伸活动。

前臂旋转功能受限者,可利用器械做旋转活动练习。

方法是使病人曲肘90 度,手拿火炬棒做前臂的旋前及旋后练习。

屈肘90 度用前臂旋转器练习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

4)屈肘牵引法的活动,经主动及辅助活动锻炼后,肘关节屈曲功能进展不打的,可行屈肘牵引法练习,既被动屈曲肘关节,此种方法所给予的外力也是比较缓和的,不属于强力被动活动,不会引起骨化性肌炎。

牵引方法:病人平躺在床上,用沙袋压住受牵引的上臂(起固定作用)屈肘牵引。

牵引重量是5~15kg(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时间每次15~20 分钟,10 次为1 疗程。

可连续1~3 个疗程。

此种方法适合于肘关节损伤的晚期病人,骨愈合的较牢固,且已去了外固定者。

肘关节松解术的病人也可用次法。

三、腕关节锻炼方法:(1)两手相握用健手帮助患手做腕部的背伸、掌曲、内收、外展等活动。

(2)两手手掌相对练背伸,两手背相对练掌曲。

(3)用健手帮助患手使腕向尺偏,桡偏活动。

(4)手持哑铃作腕屈伸练习。

(5)往地上拍小皮球。

(6)腕关节做绕还运动。

(7)手掌平放于桌面上,上肢垂直于桌面,练背伸。

(8)前臂平放于桌面上,手腕下垂于桌边,以健手往下压患手,练掌屈。

四、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锻炼方法:(1)用手握拳,然后用力伸手指。

(2)用力握各种形状物体。

如火棒、小皮球、杯子等,以锻炼肌力。

(3)用患手弹球,弹棋子,以练习手指的屈曲活动和肌力。

(4)拇指对指练习:方法是用拇指于各指指腹相对,或用拇指与各指捏持各种物体。

(5)可用分指扳练习手指外展活动,或用手指夹持笔、纸等物练习手指内收、外展。

(6)用一宽度适当的木板握于手掌内,练习指间关节屈伸。

(7)揉转石球或核桃。

练手指及拇指的屈、伸、内收,手、外展及协调动作。

五、髋关节功能锻炼练习;(一)、屈和伸(以屈为主):(1)仰卧起坐,坐起后,上身尽量前屈。

(2)四肢着地位,身体向前后挪动,使髋、膝关节被动屈伸。

(3)四肢着地:爬行,步幅尽量大。

(4)跪地位:从跪立位转为俯身跪坐位,(5)扶持立位:跪坐起立(尽量深蹲)。

(6)侧手扶持立位:直腿前后踢动。

(7)立位:前弓箭步,上身前倾。

(8)坐位:踏固定自行车。

二)、外展、内旋和旋转:(1)曲腿卧位:两腿分和并隆7.(2)仰卧位:两腿模仿蛙泳动作。

(3)扶持位:患腿伸直向左右摆动。

(4)扶持蹲位:以足趾支撑作蹲坐起立,足跟相靠,但两腿分开。

(5)插腰立位:侧箭步(躯干保持正直)。

(6)依足印做转步运动。

六、膝关节功能锻炼练习方法:(1)练股四头肌的方法: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半月板切除术后的病人均应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以防止股四头肌的粘连。

因为受了伤的肢体肌肉常常不会主动的收缩。

所以医护人员要主动的指导病人做,检查病人股四头肌锻炼的方法是否正确,可以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方,感觉到髌骨向上方移动肌肉也绷起来就对了;也可以用手推动髌骨,如推不动也就说明对了。

(2)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病人平卧床上,做膝关节的屈伸与伸直活动。

(3)膝关节被动屈曲练习1)病人坐在床边,患肢下垂。

在踝部上压沙袋(3~10kg), 每次压10~15 分钟。

2)屈膝牵引:病人仰卧在床上,大腿上压沙袋(起固定作用),然后行屈膝牵引牵引重量为10~25 磅,牵引时间每次是20 分钟。

3)病人双手扶床边或肋木,做下蹲动作,练习膝关节的屈伸运动。

4)在膝关节练习器上练习膝关节的屈伸运动。

七、足关节功能锻炼足关节包括踝关节和跟距,距舟与跟股关节。

足关节的活动包括背伸20度,跖屈45度,外展25度,内收25度,绕环。

操练方法如下。

(1)椅坐位:足关节各方向的主动运动。

(2)扶持立位:蹲坐起立(深蹲,足跟不离地)。

(3)足尖步(用足尖支撑步行,足跟提起)。

(4)足跟步(用足跟支撑步行,足尖提起)。

(5)交叉步(足尖向内步行)。

(6)用足外侧缘着地步行。

骨科病人搬运方法:如果您在受伤后出现背痛、腰痛、或虽然意思清楚,但肢体却没有感觉或感觉麻木等情况,就要警惕是否有脊柱骨折,此时千万不能动,也不能仅让一人或两人将你屈曲状抱起、抬起或背起,更不能坐出租车前往。

正确地做法是将伤者平躺,卧在硬板床上送往医院,搬运时最好有3—4 人在场,则一人托住肩胛部及臀部,另一人托住下肢(见图1-3-5),如果只有两人在场,则一人托住肩胛部及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及双下肢(见图1-3-6)。

怀疑颈椎骨折时,一人双手抱头,另两人分别托住上半身和下半身(见图1-3-7)。

抬起病人时要同时行动,由一个大喊口令,一起将病人抬起,一起放到硬板床或硬挡架,则应采取俯卧位。

翻身时要轴线翻身,即翻身时身体要保持一条直线。

人托住肩胛部,1 人托住腰背部,另1 人托住双下肢同时推动患者,使患者翻过身去(见图1-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