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循证护理对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合集下载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护理的效果观察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护理的效果观察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护理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及患者满意度情况。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愈率达到88.87%,对照组仅为6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护理后观察组死亡率仅为11.13%,对照组为37.7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5%,对照组为24.44%,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达到95.56%,对照组为71.11%,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护理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神经内科重症护理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severe nursing of Neurology.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180 casesof ICU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9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he cure rate,complications and patients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after. Results after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cure rate reached88.87%,only 62.22%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1);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mortality was 11.13%,37.78%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1);observation group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5.55% after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24.44%,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1);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ached 95.56%,71.11%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1). 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is effective in the intensive care of Neurology,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evidence-based nursing;neurology intensive care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一般病情严重,多伴有严重神经功能、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术后往往需要留置吸氧管、气管套管、鼻饲管、导尿管等,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置管的情况下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护理不当往往会造成感染、出血、窒息等各种并发症,昏迷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往往高达50%左右[1]。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12-13T14:25:46.38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4期作者:马君华[导读]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就是重症肌无力,其主要是指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

(广元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四川广元 628000)【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6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询证护理干预)与常规组(常规护理)各32例,两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HAMA与HAMD)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HAMA与HAMD评分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P<0.05。

结论: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开展询证护理干预措施能改善护患关系,纾解其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改善临床症状,使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危象;循证护理干预;并发症;预后;影响【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4-0287-02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就是重症肌无力,其主要是指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主要诱导因素为药物、环境及感染等,患者往往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无力及易疲劳等临床症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该疾病患者加以治疗,则对其生活质量极易造成直接影响。

有研究显示,该疾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询证护理措施能提高临床疗效,以询证医学为基点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改善预后,从而促进其病情早期康复。

为分析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本院展开研究,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64例,随机分组各32例。

实验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为(35.37±9.56)岁;常规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为(35.46±9.73)岁。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重症肌无力病人病情恢复的影响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重症肌无力病人病情恢复的影响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重症肌无力病人病情恢复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护理过程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院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确诊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1例,实验组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患者。

经过两个护理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过程满意程度的不同以及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进而比较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区别。

结果: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重症肌无力患者心理状况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患者的满意度。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重症肌无力水平效果较常规护理路径好。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重症肌无力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措施[1],针对住院病人,以时间为依托,结合入院指导合并医嘱,联合接诊时病史体征、体格检查、诊断治疗、护理措施、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制定出理想的护理手段[2]。

使得现代护理工作不再是以前常规遵循医嘱的盲目措施;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预见性的进行针对性护理,是个体化医疗的全面发展[3]。

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和了解自己的护理措施,可以使病人积极参与到自己的康复进程,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为研究临床护理路径比传统常规护理措施的优越性,我们科室进行了此次研究,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分发随机数字的方法选取我院62例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的住院患者,将该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31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9例,该组患者平均(39.15±5.11)岁,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手术治疗患者。

实验组患者31例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1例,该组患者平均(37.33±6.59)岁,实验组患者中2例手术后患者。

两组患者其他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此次研究目的,经家属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分析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分析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探讨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患者应用循环护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5例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患者行循证护理,对照组15例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出现1例肌无力危象,1例胆碱能危象,并发症发生率为6.7%,经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治疗后康复出院;对照组出现2例肌无力危象,3例胆碱能危象,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3.3%,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患者术后护理中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效果极佳,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循证护理;护理效果循证护理(EBN)是一种新型医学护理模式,其临床应用方法是基于临床护理问题搜寻护理证据,后基于科学实证制定科学、完善的护理方案[1],进而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应用机制十分科学。

近年来,循证护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科室疾病护理工作中,被公认为是一种实用性强、科学性高的护理模式[2]。

我院针对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患者病情特点与治疗现状,为了充分提升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将循证护理模式引入到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本文以45例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总结了循环护理于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5例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重症肌无力临床诊断标准[3],住院后择期行胸腺切除术,排除肝肾等脏器功能损伤患者、意识障碍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等。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摘要:重症肌无力危象与多种因素有关,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核心模式的转变和MD早期综合干预的研究不断深入,制订相应的早期综合干预相关策略,以提高护理水平,改善患者的护理结局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因素;护理1重症肌无力概述重症肌无力属于慢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障碍所致,患者受累骨骼肌肉非常容易发生疲劳,临床表现为呼吸、吞咽困难。

据统计,重症肌无力在肌无力患者中占比达9.7%~25.8%。

临床上,患者需要借助呼吸机治疗,还要摄入大量激素、丙球蛋白,将病死率降到最低。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症状特点决定了其对护理工作提出了相对比较高的要求。

2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危险因素2.1焦虑有学者曾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发现焦虑也是危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全因致病率为33.1%。

皮质类固醇作为重症肌无力的一线治疗方案,长期使用可能会诱发器质性情感综合征、焦虑、抑郁等,加重重症肌无力病情,甚至诱发MC。

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实施心理评估,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十分必要。

2.2感染重症肌无力患者在自身免疫调节受损、肌无力进展性恶化(如咳嗽咳痰无力、吞咽障碍),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多重影响下,常合并感染。

我国一项长达十年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高达80.6%的危象事件由感染诱发,其中最主要的为吸入性肺炎。

多项研究亦证实感染与危象的直接相关性,其中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2.3胸腺切除术目前认为胸腺切除术是改善肌无力症状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胸腺切除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却是MC。

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30.1%患者因接受胸腺切除术而发生了MC。

有学者对MC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6.4%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在胸腺切除术后出现危象。

2.4药物治疗皮质类固醇和乙酰胆碱酶抑制剂作为重症肌无力的一线用药,可有效缓解肌无力症状,但早期大剂量激素冲击和乙酰胆碱酶抑制剂不足或过量,均可诱发危象。

重症肌无力及其危象的观察和护理

重症肌无力及其危象的观察和护理

重症肌无力及其危象的观察和护理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处乙酰胆碱传递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表现为晨轻晚重,疲劳后加重,经休息后有所恢复。

相当数量的MG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病程中可急骤发生呼吸无力,以致不能维持换气功能时,即称危象。

治疗抗胆碱酯酶药物是治疗MG的基本药物,常用新斯的明60mg,每8小时1次或4次/日,此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唾液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腹痛、腹泻等,可使用阿托品0.3mg,1~3次/日对抗。

对全身型肌无力,年龄40岁以上或眼球麻痹,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不满意以及眼肌型患者,病程2年以上未能缓解,均可应用激素治疗,可用地塞米松5~10mg静滴,有效后逐渐减量或改用强的松10~20mg口服,此法适用于肌无力危象和已经气管切开而进行人工辅助呼吸的患者。

护理一般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尤其应鼓励患者家属关心爱护患者,共同协助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患者生活自理,使其感到自身的价值。

经常评估患者的饮食及营养状况,包括每天的进食量,以保证正氮平衡,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

心理护理:MG患者住院时间较长,症状时轻时重,使患者心理产生落空感,情绪消沉。

护理人员要以同情、理解的态度,采取解释、指导、鼓励相结合,使患者认识到只要遵照医嘱,坚持治疗,仍可以达到临床愈合,避免精神刺激,消除精神压力,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

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其心理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安慰。

患者因病后而影响面部表情、视力、吞咽、发育等而产生自卑情绪,常为自己的病情担忧、焦虑。

故应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因此护理工作中必须经常巡视患者,做好思想工作,开导患者,使其保持最佳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医护人员应从身心两方面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多花些时间与患者沟通,了解躯体和心理的反应,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早日康复。

探讨循证护理对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探讨循证护理对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探讨循证护理对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组织开会,对临床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会发生情况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将其结构化。

(3)根据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寻找临床外的研究证据。

(4)组织开会,对所获取的研究证据的有效性及推广性进行审慎的评审。

(5)通过获得的研究证据与临床经验结合,达到研究证据与临床证据的一种转化,进而再根据患者的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

护理的主要内容为:(1)由于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同时长时间治疗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及疾病出现的一些症状会加重患者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心理指导,指导患者倾述内心感受,宣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并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2)对患者饮食进行控制,指导患者以高热量、高蛋白及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因机械通气需要长期卧床,护理人员需定时为患者变换体位,保持床单干燥整洁,以防止压疮发生;(3)密切观察患者各项体征变化,检测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在发现异常时立即报告医生;(4)护理人员应对呼吸机性能、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定时对管路密闭性进行检查,检测呼吸机各项参数,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对其参数进行调整;(5)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吸痰处理,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连续吸痰不超过2次,吸痰时对痰液情况进行观察;(6)给予患者并发症护理,每天定时为患者翻身,使用气垫床,保持患者床单干燥整洁,定期进行吸痰,同时给予泌尿系感染预防护理,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情感障碍及压疮。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能力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能力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能力刘晓梅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226300【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能力。

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9年3月治疗的4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随机均分参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循证护理干预。

分析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P<0.05。

护理后研究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均明显优于或高于参照组,且P<0.05。

结论: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 R-03; R4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249(2019)22-0150-02重症肌无力属于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全身骨骼无力、乏力、易疲劳为主要表现,病程漫长,反复发作,在活动以后症状加重,严重者则发生危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有关研究数据指出[1],我国重症肌无力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其有效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当前,临床在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时常采用药物治疗、气管插管治疗、人工辅助呼吸治疗等,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 复[2]。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伴随焦躁、紧张等负性情绪,在护理时不仅应当重视生理护理,还应当重视心理护理,通过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指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预防并发症,促进疾病的治疗。

本文以我院治疗的4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为对象,来研究探讨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能力。

1 研究对象及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涉及对象为4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4月~2019年3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0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循证护理对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情感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患者死亡情况,而对照组出现2例(5.26%)患者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进行护理时可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标签:重症肌无力危象;循证护理;并发症;预后;影响重症肌无力主要是指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其病因目前尚未阐明,普遍认为与药物、环境、感染等密切相关,临床常有全身骨骼肌无力、易疲劳等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而重症肌无力危象指肌无力症状突然性加重,出现呼吸肌、吞咽肌进行性无力或麻痹,而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重症肌无力危象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循证护理是由循证医学而衍生的一种护理理念,通过以科学、合理有效的研究结果作为证据,对其提出问题并寻找和利用当前最佳的证据,制定更有效的护理措施[3]。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循证护理对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采用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23~48岁,平均(35.5±12.5)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9例;年龄24~46岁,平均(35±11)岁;将恶性肿瘤患者、重要脏器严重病变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严重营养不良患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及本次研究需求;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病情情况,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及一些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给予患者循证护理干预。

进行护理前先制定护理方案:(1)成立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对各个小组进行人员分配,选出组长并由护士长、组长及护士组成三级分阶管理,各个阶层分配相应的任务。

(2)组织开会,对临床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会发生情况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将其结构化。

(3)根据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寻找临床外的研究证据。

(4)组织开会,对所获取的研究证据的有效性及推广性进行审慎的评审。

(5)通过获得的研究证据与临床经验结合,达到研究证据与临床证据的一种转化,进而再根据患者的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

护理的主要内容为:(1)由于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同时长时间治疗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及疾病出现的一些症状会加重患者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心理指导,指导患者倾述内心感受,宣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并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2)对患者饮食进行控制,指导患者以高热量、高蛋白及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因机械通气需要长期卧床,护理人员需定时为患者变换体位,保持床单干燥整洁,以防止压疮发生;(3)密切观察患者各项体征变化,检测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在发现异常时立即报告医生;(4)护理人员应对呼吸机性能、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定时对管路密闭性进行检查,检测呼吸机各项参数,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对其参数进行调整;(5)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吸痰处理,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连续吸痰不超过2次,吸痰时对痰液情况进行观察;(6)给予患者并发症护理,每天定时为患者翻身,使用气垫床,保持患者床单干燥整洁,定期进行吸痰,同时给予泌尿系感染预防护理,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情感障碍及压疮。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通過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可发现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情感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同时,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患者死亡情况,而对照组出现4例(10.53%)患者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组别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情感障碍压疮观察组(n=38)2(5.26)2(5.26)6(15.79)0对照组(n=38)8(21.05)7(18.42)15(39.47)1(2.63)字2值10.9119 8.2958 14.0215 2.6650P值0.0009 0.0039 0.0001 0.10253 讨论重癥肌无力危象指肌无力症状突然性加重,出现呼吸肌、吞咽肌进行性无力或麻痹,而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该类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其护理要求也高,若在护理中出现问题不仅会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起患者死亡[4]。

临床上常规的护理方式所带来的效果并不是非常好,随着医学的发展,近年来又新兴了一种护理方式,被称为循证护理,这是护理模式核心的转变,从以经验为主向以遵循科学依据为主的一种转变[5]。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明智地、明确地、审慎地将科研结论与护理经验及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6]。

循证护理主要指通过成立循证小组,提出护理问题并查阅资料,审慎评价研究资料的科学性、可行性,获得可靠的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患者情况及患者实际需求,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该护理方案[7]。

本次研究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循证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体征监测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呼吸机管理和气道护理。

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医疗费用较高,同时加上疾病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有效的心理护理利于疾病的治疗及康复[8]。

体征的监测是患者病情异常时能够及时给予患者相应治疗的保障,合理的饮食安排是促进患者恢复的有效方法[9]。

机械通气是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实施抢救的重要手段,给予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能够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及肺不张情况发生[10]。

在吸痰时应注意对时机的把握,在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情况时再吸痰,吸痰操作使感染的风险增加,因此还需注意严格无菌操作[11]。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并发症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较多,同时可进行交叉感染、传播,因此在吸痰等操作时需严格按照操作标准流程进行操作,严格无菌操作、消毒处理,对患者气道护理进行加强,以降低肺部感染几率[12]。

本研究通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组对比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的干预效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情感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预后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循证护理干预更为全面,通过针对性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全方位的进行防治,使整体护理效果得到提高,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维持呼吸道通畅。

综上所述,临床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进行护理时可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2,19(6):401-408.[2]陈斌,侯江涛,杨晓军,等.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多因素分析(附252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7):390-392.[3]Alan Pearsorl,胡雁.循证护理的实践模式[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251-1254.[4]李欣,杨丽,张璘洁,等.重症肌无力患者嗅觉功能与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5):1127-1130.[5]李佩竹,陶曙.循证护理概况及临床应用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92-93.[6]徐惠霞,李娜,申延清,等.循证护理在实证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43(6):562,564.[7]王莉梅,母美菊.循证护理在ICU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07-108.[8]陈虹.重症肌无力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426-427.[9]侯桂英,万雁雁,刘敏,等.重症肌无力危象82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9):31-32.[10]易萍.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4457-4458.[11]张娟,肖静静,刘冰,等.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早期呼吸道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7):785-786.[12]冯春梅,费益君.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诱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0,17(12):29-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