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坯料(釉料)初步配方实验

合集下载

陶瓷制备实验报告

陶瓷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习目的掌握陶瓷主要工艺实验的原理、方法与一定的操作技能,通过陶瓷工艺综合实验了解陶瓷产品的设计程序与工艺过程,培养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

二.实习时间2013年11月22日三.实习地点南信大尚贤实验室及江都金刚机械厂四实习过程 1.陶瓷材料a概念: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

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

可用作结构材料、刀具材料,由于陶瓷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材料。

b 分类:普通材料:采用天然原料如长石、粘土和石英等烧结而成,是典型的硅酸盐材料,主要组成元素是硅、铝、氧,这三种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90%,普通陶瓷来源丰富、成本低、工艺成熟。

这类陶瓷按性能特征和用途又可分为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绝缘陶瓷、化工陶瓷等。

特种材料:采用高纯度人工合成的原料,利用精密控制工艺成形烧结制成,一般具有某些特殊性能,以适应各种需要。

根据其主要成分,有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金属陶瓷等;特种陶瓷具有特殊的力学、光、声、电、磁、热等性能。

c性能:(1)力学特性:陶瓷材料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其硬度大多在1500hv 以上。

陶瓷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很差。

(2)热特性:陶瓷材料一般具有高的熔点(大多在2000℃以上),且在高温下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陶瓷的导热性低于金属材料,陶瓷还是良好的隔热材料。

同时陶瓷的线膨胀系数比金属低,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陶瓷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3)电特性:大多数陶瓷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因此大量用于制作各种电压(1kv~110kv)的绝缘器件。

铁电陶瓷(钛酸钡batio3)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可用于制作电容器,铁电陶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还能改变形状,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具有压电材料的特性),可用作扩音机、电唱机、超声波仪、声纳、医疗用声谱仪等。

陶瓷釉料配方实训实验报告

陶瓷釉料配方实训实验报告

陶瓷釉料配方实训实验报告背景陶瓷釉料在陶瓷制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赋予陶瓷作品色彩和光泽,增加观赏性和装饰效果。

釉料的配方对于陶瓷制作的成败至关重要,不同的釉料配方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我们进行了陶瓷釉料配方的实训实验,以探索不同配方对釉料性能的影响。

分析1.选取不同类型的原料进行配方:我们选取了氧化物作为釉料的主要原料,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钠等。

这些氧化物可以提供釉料的基本性能,如透明度、稳定性等。

2.考虑不同元素的浓度与配比:通过调整不同元素的浓度和配比,我们可以改变釉料的化学成分,从而实现目标颜色和效果。

3.考虑熔烧温度和时间:熔烧温度和时间对釉料的成型和质量有很大影响。

高温熔烧可以使釉料更加均匀,提高质量,但也可能引起一些问题,如烧结过度或失控的熔化。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的原料和设备。

2.按照配方比例准确称取所需的原料。

3.将原料粉末放入研钵中,并用研钵和研杵进行混合和研磨,使其充分均匀混合。

4.将研磨后的混合粉末倒入容器中。

5.将容器放入热处理设备中,进行烧结和熔化。

6.根据需要设置烧结的温度和时间。

7.将烧结后的样品取出,进行冷却。

8.对不同配方的釉料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配方的陶瓷釉料样品,并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1.釉料样品A:配方中添加了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铝,温度为1200°C烧结1小时。

结果显示,该釉料呈现出乳白色的透明质感,表面光滑而细腻。

2.釉料样品B:配方中添加了较高浓度的氧化钠,温度为1100°C烧结2小时。

结果显示,该釉料呈现出明亮的蓝色,颜色饱和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光泽。

3.釉料样品C:配方中添加了适量的氧化铁,温度为1300°C烧结3小时。

结果显示,该釉料呈现出深红色,具有一定的质感和层次感。

建议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各种原料的浓度和配比,以获得不同的颜色和效果。

陶瓷坯釉料配方设计

陶瓷坯釉料配方设计

高性能陶瓷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高性能陶瓷材料如氮化硅、碳化硅等 在陶瓷坯釉料配方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陶瓷产品的强度 、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
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为陶瓷坯釉料配方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纳米级的添 加剂可以显著改善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如提高韧性、降低 热膨胀系数等。
环保要求对配方设计的影响
详细描述
在骨质瓷坯釉料配方设计中,通常选用优质粘土、高岭土、长石等原料,并添加适量的动物骨粉或植 物纤维以增强坯体的韧性。通过精细的配料和加工,使坯体具有细腻的质地和良好的透光性。同时, 在釉料配方中,选用高光泽度的釉料成分,以提升产品的外观效果。
强化瓷坯釉料配方设计
总结词
强化瓷坯釉料配方设计注重原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以达到高强度、低热膨胀系 数和优良的使用性能。
现代陶瓷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陶 瓷在工业、航空航天、医 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陶瓷坯釉料的重要性
坯料的选择
配方设计的重要性
坯料是陶瓷的基础材料,其成分和结 构决定了陶瓷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合理的坯釉料配方设计能够降低生产成 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拓展应用领域,对 陶瓷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釉料的作用
釉料能够增强陶瓷的机械性能、提高 耐腐蚀性和美观度,使陶瓷更具市场 竞争力。
通过收集大量实验数据,利用人工智能 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实现陶瓷坯釉料配方的优化设计,提高 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VS
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进行配方设计的 模拟和预测,减少实验次数,降低研发成 本,提高研发效率。
感谢观看
THANKS
长石
长石是一种熔剂性原料,能够降 低烧成温度、减少收缩和增加透 明度,常用于陶瓷釉料配方中。

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

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

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
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是指将原始材料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艺加工,制成用于陶瓷生产的壁厚均匀、强度合适、吸水率适中的坯体和用于装饰、保护的釉料。

首先,制备陶瓷坯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料,如粘土、砂、长石等,根据所需的工艺特点和成品要求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坯料。

接着,采用压力成型或流动成型等工艺,将坯料制成坯体并进行初次烧结,形成较为坚硬的基础体。

然后,制备陶瓷釉料所需原料数量相对较少,常采用分别称量的方式混合原料,然后加水制成釉浆,并进行过筛、研磨等处理,以确保釉料的细度和均匀性。

最后,将制备好的陶瓷坯体放入釉浆中浸泡,晾晒后进行烧结,使釉料与坯体融合成为整体,表面呈现出具有装饰性和保护性的漂亮釉彩。

陶瓷坯釉料的制备需要多次摸索和实践,才能使用科学的技术加工原料,制成优质的釉料和坯体,生产出质量稳定、外观亮丽的陶瓷产品。

陶瓷坯、釉料配方逐步寻优用的简化模型及其应用

陶瓷坯、釉料配方逐步寻优用的简化模型及其应用
作 预 报 时 , 是一 种 “ 只 区间估计 ” 即给 出的预报 值 是一 种 , 概率 分 布 ( 致 有 9 . 的概 率落 在估 计 中心值 的 ±2 大 54 S
的范 围 之 内) 。可 以想 象 , 果 2 如 S的值 已 经 与 我 们 对 性

我们 首 先对材 料 系统 中的性 能一 结 构一 组成 之 间的 关 系作 了探 究 , 出 可 以 用 “ 径 模 型 ” 行 模 拟 和 诠 提 通 进 释 _ 。作 为 陶瓷坯 、 料配 方 的 规 范 化 研 究 与 制 定 方 】 q] 釉 法, 我们 又引 入 了“ 配 料 ” 元 的概 念 [ ] 继 而 采 用 “ 验 4 , 试 设 计 与实施一 建 立性 能 与组成 之 间的数 学模 型一 利 用该 模 型来 预报 t 、 I B 寻优 和调 整 ” ,- = 士F  ̄ 的所 谓 回归 的试验 设计 之 程 式化 “ 三部 曲 ” 术 路 线 加 以 实 现 [ 。 多 年 来 , 过 技 6 卅] 经
科技篇( 研究与开发)0 年0 ,( 21 7l上) 2 E
陶 瓷 Cr i emc a s
陶 瓷 坯 料 配 方 逐 步 釉 寻优 用 的简 化模 型 及 其应 用
高力 明 洪 日辉 。 李 朝 有 刘蓓 瑛
( 西科 技大 学 1陕
摘 要
西安
70 2 )2广 西三 环企 业集 团股 份 有 限公 司 广西 北 流 10 1 (
刖 昌
1 欲 建 立 的模型 是 针 对 整 个 试验 的 因子 空 间 的 , ) 为
了提 高 拟合 与预 报 的精度 , 往需 要 采 用二次 , 至三 次 往 甚
在 材料科 学 与 工程领 域 中 , 照 “ 依 系统 论 ” 的观 点 , 通

陶瓷釉料配方实训实验报告

陶瓷釉料配方实训实验报告

陶瓷釉料配方实训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制备不同配方的陶瓷釉料,掌握釉料配方设计原理和制备方法,了解不同原材料对釉料性能的影响,提高学生对陶瓷釉料制备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陶瓷釉料是一种涂在器物表面的玻璃质涂层,它可以防止器物表面污染和氧化,并且使器物表面呈现出漂亮、光滑、色彩鲜艳等特点。

陶瓷釉料的配方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釉料成分比例、颜色调配、物理性能等。

常用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硅酸盐、氧化物、碳酸盐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原材料:白云石、长石粉、硼酸钠、碳酸钙等;2.按比例称取各种原材料;3.将粉末加入球磨机中,并添加适量水进行混合;4.球磨机进行搅拌混合30分钟左右;5.将混合好的浆体倒入容器中,放置静置;6.将釉料涂在陶瓷器物表面上;7.将陶瓷器物放入烧窑中进行烧制。

四、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制备了不同配方的陶瓷釉料,分别为A、B、C三种。

经过实验测试和观察,得出以下结果:1.配方A:白云石60%、长石粉20%、碳酸钙10%、硼酸钠10%。

该釉料呈现出类似米黄色的颜色,表面光滑度较好。

2.配方B:白云石50%、长石粉30%、碳酸钙10%、硼酸钠10%。

该釉料呈现出类似粉红色的颜色,表面光滑度较好。

3.配方C:白云石40%、长石粉40%、碳酸钙10%、硼酸钠10%。

该釉料呈现出类似灰蓝色的颜色,表面光滑度较好。

五、实验分析通过对不同配方的陶瓷釉料制备和测试观察,可以发现不同原材料比例对釉料颜色和表面光滑度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白云石是一种常用的主要原材料,它可以提高釉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长石粉则可以增加釉料的透明度和亮度。

碳酸钙可以减少釉料收缩率,增加釉料的化学稳定性。

硼酸钠则可以提高釉料的抗污染性和耐腐蚀性。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制备不同配方的陶瓷釉料,掌握了釉料配方设计原理和制备方法,并了解了不同原材料对釉料性能的影响。

同时,通过观察测试得出结论:不同原材料比例对釉料颜色和表面光滑度有一定影响,白云石、长石粉、碳酸钙、硼酸钠是制备陶瓷釉料中常用的主要原材料。

范文陶瓷釉料调配方法与步骤

范文陶瓷釉料调配方法与步骤

范文陶瓷釉料调配方法与步骤在陶瓷制作过程中,釉料的调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适的釉料可以使得陶瓷制品具备更好的质感和美观度。

本文将介绍范文陶瓷的釉料调配方法和步骤,以帮助陶瓷制作爱好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一、准备工作釉料调配前需要准备一些基本材料,包括粉料、稀释剂、着色剂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称量工具、搅拌器等器材,以确保调配的准确性和效果。

二、计算配方在调配釉料之前,我们需要根据需要制作的陶瓷器物的种类和要求,计算出适合的配方。

釉料的配方一般由清熔配方和着色剂配方组成。

清熔配方是基础配方,它决定了釉料的基本特性,而着色剂配方则决定了釉料的颜色和效果。

三、称量粉料根据配方中的比例,将所需的粉料按照重量称量出来。

注意在称量过程中要使用准确的称量工具,并精确记录下来以备后用。

四、稀释与过筛将称量好的粉料倒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稀释剂,用搅拌器将其搅拌均匀。

搅拌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稀释剂的用量和添加的时间,以控制釉料的流动性和粘度。

同时,还需要将稀释后的釉料过筛,去除其中可能存在的颗粒和杂质。

五、添加着色剂根据配方中的比例,将所需的着色剂加入到稀释好的釉料中。

注意在添加着色剂时要逐渐加入,并反复搅拌均匀,以确保颜色的均匀分布。

六、调整粘度和浓度调配好的釉料需要经过适当的调整,以符合实际使用的需要。

在这一步骤中,可以根据需要适量调整釉料的粘度和浓度,以便更好地涂刷和运用在陶瓷制品上。

七、测试与修正调配好的釉料需要进行测试和修正,以确认其质量和效果是否符合预期。

可以在陶瓷坯体上进行釉料测试,观察其颜色、亮度和流动性等方面的表现。

如果不符合要求,可以通过调整配方或进行再次调配来修正。

八、存放与使用调配好的釉料应储存在密封容器中,防止其受到空气中的湿气和污染。

使用时,需要搅拌均匀,并进行适当稀释后方可使用。

同时,也需要注意安全使用釉料,避免对身体造成危害。

这就是范文陶瓷釉料调配的方法与步骤。

通过准确的计算和调配,以及适当的测试和修正,可以得到质量稳定、颜色华丽的釉料,使陶瓷制品呈现出更好的品质和艺术效果。

陶瓷坯釉料配方设计

陶瓷坯釉料配方设计
灰等。
4
炻 质 坯 方体 的 典 型 配
陶质坯体 的组成和 配方
一.陶质坯体的特点
1. 主要制品是釉面砖(内墙砖); 2. 烧结程度差,是多孔质坯体,有较高的吸水率,国标规定为
≤20%; 3. 烧成收缩小,不易变形,尺寸公差小‘ 4. 制品厚度小,多为二次烧成(目前正要发展一次烧成) 5. 表面施低温釉,常用图案进行装饰; 6. 铺贴方便,使用一般的水泥砂浆即可贴牢。
13.4%、氧化锌4.7%、煅烧滑石9.4%、石灰石905%、碱石5.5%。
(二)矿物组成(又称示性组成)表示
软质瓷含纯粘土物质20%~40%,长石30%~60%、石英 20%~40%。
硬质瓷含纯粘土物质40%~60%,长石20%~30%,石英 20%~30%。
矿物组成:把生产所用的各种天然原料中的同类矿物含量合并在 一起,换算成粘土、长石、石英三种纯矿物的质量百分比表示。
三.根据灼烧减量判断,若原料中有酸根存在,则MgO可认为是由菱 镁矿MgCO3引入,
○ CaO可认为是由石灰石CaCO3引入的。但若不存在碳酸根,则认为灼减量是水,此时MgO可认 为由滑石3MgO·4SiO2·H2O或蛇纹石3MgO·2SiO2·2H2O引入。
四.若灼烧减量主要是结晶水,且在扣除高岭土及滑石等矿物中的结 晶水后还有一定数量,可认为化学组成中Fe2O3是由褐铁矿 Fe2O3·3H2O引入;若灼烧减量已扣完,则Fe2O3可作赤铁矿计 算。
1 炻质坯体的特点
(1)炻质坯体的制品通常是彩袖砖、外墙砖和部分地 砖;
(2)烧成收缩不大,尺寸公差易于保证,吸水率3% 一8%(国标规定<10%);
(3)烧成后的制品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国标规定 ≥24.5MPa),较好的热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制备与合成
陶瓷坯料(釉料)初步配方实验开放性实验
姓名:
学号:
专业:材料化学
院系:化学与化工系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
陶瓷坯料(釉料)初步配方实验
摘要:本实验以陶瓷厂用的抛光砖原料作为坯料,通过不同成型方法制作坯体,可塑成型法制造陶瓷的吸水率比注浆成型法制造坯体的少,而抗折强度比其强。

釉料采用陶瓷厂广泛使用的普通原料,以Cr2O3作为变量,烧出样品所测定釉层光泽度以色差和釉层的平整光滑度有密切的关系,随着釉料中Cr2O3用量的增加,呈绿色越来越深。

关键词:成型方法;光泽度;色度;配方;釉料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社会对陶瓷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陶瓷坯料的选用以及釉料的选取越来越引起重视。

选择原料确定配方时既要考虑产品性能,还要考虑工艺性能及经济指标。

陶瓷釉料作为陶瓷生产的基本原料,对其质量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一、实验部分
1、实验原理
制定坯料配方,尚缺乏完善方法,主要原因是原料成分多变,而且工艺制作不稳,影响因素太多,以致对预期效果的预测没有把握。

根据理论计算或凭经验摸索,经过多次试验,在既定的各种条件下,均能找到成功配方,但条件一变则配方的性能也随之而变。

根据产品性能要求,选用原料,确定配方及成形方法是常用配料方法之一。

而坯料的化学性质和烧成温度、对釉料的性能要求和釉料所用原料的化学成分工艺性能等是釉料配方的依据。

釉层是附着在坯体上的,釉层的酸碱性质、膨胀系数和成熟温度必须与坯体的酸碱性质、膨胀系数和烧成温度相适应。

2.实验仪器和原料
2.1仪器:干燥箱;WT-2216C高温箱式电炉;光泽度计;色差检测仪器。

2.2原料:抛光砖坯料;黑泥;长石;滑石;磷酸钙;石灰石;石英;氧化锌;氧化铬。

3.实验步骤
3.1坯料的制备
坯料的示性组成为:长石20-30%,高岭40-50%,石英25-35%(自已确定配方)。

按配方表原料百分比称取投料量150克左右,并确定料球水比1:2:0.6,称取料球水重量投入球磨滚筒中进行球磨;或用碾钵用人工碾磨。

符合细度要求后出球磨、搅拌、除铁、脱水;过筛。

坯体原料采用可塑成型法,注浆成型法,每组共制备两块坯体。

原料磨好后,首先注浆成型。

多余原料的到在石膏板上,吸部分水后,进行可塑成型。

在干燥箱中干燥,烘干后,修饰坯体即磨平,坯体上做每组的记号。

称重。

第二周烧成后用排水法测密度,吸水率,抗折强度及断面情况,讨论成型方法对坯体质量的影响即哪种成型对陶瓷质量好。

3.2釉料的制备与烧成
按照下列釉式配制本实验所用的釉料:
232210~6|0.1~7.07.03.0SiO O Al CaO O K ⎭
⎬⎫
根据配方表配三种釉料,分别在另外三个压制成型坯体上上釉,烘干,烧成得出样品。

烧成后讨论加入的氧化铬对颜色变化的影响。

二、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坯体原料的成形:
利用可塑成型法制造的坯体,烧成后的陶瓷的吸水率为6.52%,抗折强度为4.4。

利用注浆成型法制造的坯体,烧成后的陶瓷的吸水率为7.47%,抗折强度为3.8。

2.釉料的釉面情况:
表2 釉面颜色情况
3.釉料色差:
色差是指批量与批量之间、同一批量不同产品之间、同一块砖表面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均匀、深浅不一的现象。

如果制品呈现不同于本身正常色调的异色,也视为色差。

色差缺陷会影响装饰效果。

表3 釉料色差数据
氧化铬/g 0.02 0.10 1.0 a* -42.66 -69.48 -89.3 b* 29.69 28.04 123.2 L*
130.70
125.00
138.3
将试样的色品坐标值a*、b*标在色品图1上,这个点称为试样色品点。

图1 L* a* b*色度系统中色品图
4.釉料光泽度:
表4 氧化铬用量与釉料光泽度关系
氧化铬 0.02 0.1 1 光泽度 3.6 9.1 19.8
图2 光泽度-氧化铬用量
051015
20250
0.2
0.4
0.6
0.8
1
1.2
氧化铬/g
光泽度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1.可塑成型法制造的坯体,烧成后的陶瓷的吸水率为6.52%,抗折强度为4.4,而注浆
成型法制造的坯体,烧成后的陶瓷的吸水率为7.47%,抗折强度为3.8。

由于可塑成型是利用不同外力对具有可塑性的坯料进行加工,使坯体颗粒收缩,颗粒之间接触较为紧密,坯中空气得以驱出,坯体高温烧制后气泡少;而注浆成型是利用石膏毛细管力的作用吸收泥浆中的水、溶于水中的溶质及小于微米级坯体颗粒,泥浆中的坯体颗粒相互靠近,颗粒之间接触较为不紧密,在高温烧制时水蒸气在坯体中形成气泡多。

所以可塑成型法制造坯体的吸水率比注浆成型法制造坯体的少,而抗折强度比其强。

2.由图1可知:釉料中氧化铬的用量分别为0.02g、0.1g、1g的颜色依次为绿色、绿色、黄绿色。

3.由图2可知:随着氧化铬的用量的增加,釉面的光泽度逐渐增加。

瓷器的光泽度与釉面表面的平整光滑程度和折射率有关,它取决于光线在釉面产生镜面反射的程度,是成瓷产品的重要表观质量指标之一,如果釉层表面光滑,反射效应强烈,则光泽度就好。

本次实验釉层表面不光滑,所测出来的光泽度不好。

四、实验结论
1. 可塑成型法制造陶瓷的吸水率比注浆成型法制造坯体的少,而抗折强度比其强。

2.根据孤立变量法加入不同量的氧化铬的到的釉料配方,釉面呈现不同的颜色。

加入量越多,颜色越深。

3.随着氧化铬的用量的增加,釉面的光泽度逐渐增加。

釉层表面的平整光滑程度越好,其光泽度越好。

五、体会及建议
通过本实验的操作,本人学会了坯料成型中注浆成型和可塑成型,懂得测釉层的光泽度和色度,更加理解了做实验有序性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陆强. 陶瓷坯釉料配方设计及其优化方法研究[J]. 中国陶瓷工业,2007,01:23-26.
[2]马志远. 优选法在陶瓷釉料配方中的应用[J]. 佛山陶瓷,2005,02:18-20.
[3]《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结构与性能测试》课程实验指导书:胡晓洪.陶瓷坯料釉料初步配方实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5.2:4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