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微专题8 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同位素标记问题

合集下载

细胞分裂中的同位素标记习题讲解

细胞分裂中的同位素标记习题讲解

1.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

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2.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

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A. 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B. 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C. 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D. 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1.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2.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人不含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1.(2010深圳二模)BrdU能替代T与A配对,而渗入新合成的DNA链中。

同位素标记

同位素标记

例谈“细胞分裂、DNA分子复制和同位素标记技术”综合题的解题思路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保证遗传信息由亲代细胞遗传给子代细胞。

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在半保留复制方式的阐明过程中,同位素标记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述三个方面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但又分散在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中,教学中也是单独进行学习的,学生难以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网络。

因此,一旦遇到整合了上述知识点的综合题,多数学生便会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本文通过代表性的例题,对该类综合题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

1例题分析例题1(2006年高考北京市理综卷生物试题)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解析:本题对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和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综合考查。

因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平均分配,为了简化问题,以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进行图示解析(在图中32P用32代表,●代表着丝粒)。

用放射性的32P标记了DNA分子的双链。

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每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

每个DNA分子都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放射性32P,结果形成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被32P标记,但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32P。

在第二次有丝分裂中,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姐妹染色单体的DNA只有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染色单体的DNA两条链都不含32P。

但就整个染色体来说,仍然具有放射性。

细胞分裂中的同位素标记习题

细胞分裂中的同位素标记习题

细胞分裂中的同位素标记习题1.为确定细胞分裂中DNA复制周期的长短,要加入以氚标记的R化合物。

下列化合物中最合适作为R的是:A.腺嘌呤B.胞嘧啶C.鸟嘌呤D.胸腺嘧啶2、某细胞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标记,在31P环境中一次分裂后,产生的后代的DNA全部是一条标记一条不标记。

两次分裂后是有3.(1)假定体细胞染色体数是10,将细胞放如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请问其中一个细胞进行一次DNA复制后,该细胞在细胞分裂后期将有条染色体被复制.(2)用磷32标记的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 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4、有人试图用15N标记的T2噬菌体做“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你赞成的是:A、为了快速获得大量15N标记的噬菌体,可用15N的培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B、他能在子病毒的DNA和蛋白质中均检测到15NC、预期结果会不理想,因为15N能同时标记DNA和蛋白质D、他能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5、将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置于玻璃钟罩内并向其提供充足18O2(如图)。

在适宜条件下光照1小时。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空气中的18O2在植物细胞内最先在线粒体中[H]结合生成水B、一段时间后玻璃罩壁上出现许多含18O的水珠,这些水珠是经植物体的蒸腾作用散失的C、一段时间后叶肉细胞有可能释放出了含18O的CO2D、一段时间后,绝不可能在植物细胞内检测到含18O的氨基酸6、为验证药物X能抑制瘤细胞的增殖,将小鼠的瘤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乙组中加入。

在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

若出现,则说明药物X有效。

7、假定某生物细胞内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将200个用15N同位素标记了DNA分子的体细胞加入含14N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同步培养(细胞分裂同步进行)。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细胞分裂中的同位素标记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细胞分裂中的同位素标记

2次有丝分裂
例题: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玉米体细胞(2N=20)若干代后,再将这
些细胞转入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细胞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
期时,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10、20
B.20、20
C.20、40
D.20、10
2次有丝分裂
例题: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
例题:(2021年6月·浙江选)在DNA复制时,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可作 为原料,与腺嘌呤配对,掺入新合成的子链。用Giemsa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 行染色,DNA分子的双链都含有BrdU的染色单体呈浅蓝色,只有一条链含有 BrdU的染色单体呈深蓝色。现将植物根尖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取根 尖用Giemsa染料染色后,观察分生区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色情况。下列推测 错误的是( ) A.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呈深蓝色 B.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着色都不同 C.第三个细胞周期的细胞中染色单体着色不同的染色体均为1/4 D.根尖分生区细胞经过若干个细胞周期后,还能观察到深蓝色 Nhomakorabea染色单体
减数分裂中的同位素标记
例题:假设某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的全部染色体DNA分子均用15N标记,然
后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则该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
含15N标记的精子数目为( )
A.0
B.2
C.4
D.8
1次减数分裂
用3H标记细胞的DNA分子,然后将其放到含1H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
T-T 深蓝 B-B 浅蓝 T-B 深蓝
例题:(2019年4月·浙江)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 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 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 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 制(无明亮荧光)。若将一个细胞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到第三个 细胞周期的中期进行染色并观察。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1/2的染色体荧光被抑制 B. 1/4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 C. 全部DNA分子被BrdU标记 D. 3/4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

2024年人教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精研课8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标记问题

2024年人教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精研课8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标记问题

解析 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Y染色体,一条含3H, 一条不含3H,随后它们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所以最终形成的精子中可能有1 条含3H的Y染色体,也可能有一条不含3H的Y染色体,A项正确;经过有丝分 裂产生的精原细胞中,每个DNA均为一条链被标记,另一条链未被标记。 精原细胞经过间期DNA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 色体共有40条,B项正确;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但由于 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的DNA只有一条链含3H,所以即便在减数分裂Ⅱ后期, 某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情况下,该细胞也只有一条X染色 体含3H,C项错误;减数分裂Ⅰ完成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细胞均含 20条含3H的染色体,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形成40条染色体, 其中有20条含3H的染色体,20条含3H的染色体,随机分向细胞两极,一个精 细胞可能获得0~20条含3H的染色体,D项正确。
解析 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在第1次分裂结束后,全部染色 体均含32P,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16,A项正确。在第2次分裂 结束后,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第1次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都含 有32P标记;当细胞处于第2次分裂后期时,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随机分 开,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 后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32P的子细胞可能有2个或3个或4个,B项错误。在 第1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上含有 一个DNA分子,每一个DNA分子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含有31P,因此全部染 色体均含32P,每条染色体中含有32P的脱氧核苷酸链有2条,C项正确。在第2 次分裂中期,全部染色体均含32P,每条染色体中的四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含有 32P的脱氧核苷酸链只有1条,D项正确。

用超轻黏土模型解决细胞分裂中的同位素标记问题

用超轻黏土模型解决细胞分裂中的同位素标记问题

用超轻黏土模型解决细胞分裂中的同位素标记问题作者:糜洛施来源:《中学生物学》2018年第05期摘要利用超轻黏土制作细胞分裂模型,体验细胞分裂动态过程,突破细胞分裂与DNA复制相关的难点,解决细胞分裂中的同位素标记问题。

关键词模型细胞分裂同位素标记《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

科学思维是生物学科素养内容之一,学生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

模型可将知识可视化,将抽象的事物或过程转变成图形、图像等展示出来,但部分学生对符号语言理解、运用、推理能力较为薄弱。

因此,细胞分裂专题复习中,通过制作超轻黏土细胞分裂模型,实现生生、师生互动,突破教学重难点,简化试题分析,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1简易模型,突破核心概念学生经常在关于细胞分裂中的同位素标记的题目中失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掌握核心概念,这里涉及的是“基因”和“染色体”两个核心概念中的下位概念:半保留复制、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

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利用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制作简易模型(图1)。

白色表示未标记的DNA分子,绿色表示标记的DNA分子,红色和蓝色表示染色体。

通过学生的自我展示、学生互评和教师指导,学生基本掌握在染色体未复制或在己复制条件时,分辨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学会分析未标记的DNA在有标记的培养基中、标记的DNA在未标记培养基中复制一次的基本过程。

2互动模型,体验动态过程因课时紧张,超轻黏土干燥的时间约为3 h。

课前,兴趣小组学生完成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涉及的一定数量的相关模型。

课堂上,学生分别在三块展示板上完善模型,请其他同学点评,纠出错误并及时更正。

有丝分裂、精卯细胞形成动态过程、细胞分裂中DNA复制相关情况全部呈现于展示板上后,教师带领学生对3个细胞分裂图像进行比较分析。

同位素标记法高中生物总结

同位素标记法高中生物总结

同位素标记法高中生物总结同位素标记法,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是一种研究生物分子和化学反应的好工具。

简单来说,科学家用这种方法在分子中加入一些特别的“标签”,这些标签就像是给分子穿上了个显眼的衣服,让它们在复杂的生物反应中脱颖而出,嘿,这可是帮助我们了解生命奥秘的绝佳法宝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度了解一下这个有趣的概念吧。

1. 同位素是什么?1.1 同位素的定义好,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啥是同位素。

它们就是元素的一种变体,核子数不同但化学性质一样的“兄弟”。

想象一下,氢有三种:普通氢、重氢(氘)和超重氢(氚),就像家里的三兄弟,各有各的特点,但长得差不多。

重氢比普通氢多了一个中子,分子量也就稍微重一些。

通过这些“重兄弟”,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追踪化学反应的路径,真是让人眼前一亮!1.2 为什么使用同位素?那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非要用同位素呢?这就要提到它们的独特性了。

同位素在化学反应中会表现得和普通元素一模一样,但在实验室里,我们却可以用一些特殊仪器轻松分辨它们的不同,像侦探一样找出反应的细节,简直酷炫无比!2. 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2.1 追踪营养物质首先,同位素标记法在追踪营养物质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

举个例子吧,植物需要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科学家们可以用标记的二氧化碳进行实验,这样就能看见植物究竟如何吸收和转化这些营养,像是在给植物做个“体检”,清楚明白它们的“饮食习惯”。

这不光能帮我们理解植物的生活,更能推动农业的进步,让农民种地更轻松。

2.2 研究代谢过程再来谈谈代谢过程的研究。

同位素标记法也能用来观察动物体内的代谢情况。

比如,科学家给实验小鼠喂食标记的营养物质,通过追踪这些标记物的流动,能发现它们在小鼠体内的代谢路径,就像解开一场生物界的“逃脱游戏”。

这对药物开发和疾病治疗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毕竟谁不想早点找到治病的“良方”呢?3. 同位素标记法的未来3.1 新技术的崛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同位素标记法也在不断发展。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同位素标记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同位素标记问题

把握两种方法、明确三种动态变化、巧借模型、严把四关、强力突破同位素示踪1.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图像及解读12.有丝分裂中DNA和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如图为连续分裂2次的过程图(以一条染色体为例)。

由图可以看出,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所有核DNA分子均由一条亲代DNA链和一条子链组成;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含亲代2DNA链的染色体条数是0~2n(以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为例)。

3.减数分裂中DNA和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如图是一次减数分裂的结果(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由图可以看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虽然连续分裂两次,但DNA只复制一次,所以四个子细胞中所有核DNA分子均由一条亲代DNA链和一条利用原料合成的子链组成。

(2019·黄冈调研)某性原细胞(2n=16)的DNA全部被32P标记,其在含31P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继续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能正确表示有丝分裂前期(白色柱状图)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灰色柱状图)每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单体和核3DNA分子数目的是( )解析绘制染色体和核DNA分子被标记情况,并只以一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标记情况为例,绘制如图(图中线条代表核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该性原细胞在含31P的培养基中进行有丝分裂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有丝分裂前期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且DNA分子双链均为一条含31P,4另一条含32P,故有丝分裂前期含32P的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目分别为32和32;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个核DNA分子双链均为一条含31P,另一条含32P,子细胞在含31P的培养基中继续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每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目分别为16和16。

答案 A解答本类问题必严把四关51.(2012·山东高考)蚕豆根尖细胞(2N=12)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解析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H-T)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每一个DNA分子都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6含3H-T,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至中期,每个DNA分子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存在于同一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3H-T,如下图:答案 B2.(2019·北京通州模拟)将全部DNA分子的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设计》
微专题8 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同位素标记问题
1
[知识必备] 1.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图像及解读
2
@《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
2.有丝分裂中核DNA和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如图为连续分裂两次的过程图(以一条 染色体为例)。
3
@《创新设计》
由图可以看出,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所有核DNA分子均由一条亲代 DNA链和一条子链组成;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含亲代DNA链的染色 体条数是0~2n(以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为例)。
4
@《创新设计》
3.减数分裂中核DNA和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分析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如图是一次减数分裂的结 果(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5
@《创新设计》
由图可以看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虽然连续分裂两次,但DNA只复制一次,所以四 个子细胞中所有核DNA分子均由一条亲代DNA链和一条利用原料合成的子链组成。
答案 B
10
[突破方法] 四步法解决细胞分裂中核DNA和染色体标记问题
@《创新设计》
11
@《创新设计》
[对点小练] 1.(2020·吉林实验中学模拟)(1)某卵原细胞(2N=4)中仅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
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标记,该卵原细胞在被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那 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________条;减 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________条;其产生含 有15N标记的卵细胞的概率为________。 (2)某卵原细胞(2N=4)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仅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 15N标记,该卵原细胞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那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 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________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 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________条;其产生含有15N标记的卵细胞的概率 为________。
@《创新设计》
解析 绘制染色体和核DNA分子被标记情况,并只以一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标记情 况为例,绘制如图(图中线条代表核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该性原细胞在含31P的培养基中进行有丝分裂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有丝分裂前 期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且DNA分子双链均为一条含31P,另一条含32P, 故有丝分裂前期含32P的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目分别为32和32;有丝分裂产生的子 细胞中每个核DNA分子双链均为一条含31P,另一条含32P,子细胞在含31P的培养基中 继续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每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 数目分别为16和16。 答案 A
12
@《创新设计》
解析 (1)某卵原细胞(2N=4)中仅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 链均被15N标记,该卵原细胞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该过程中DNA只复制了一 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 共4条染色单体被15N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被标记的这一对同源染色体进入 不同配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细胞两极,故次 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2条,形成的卵细胞带15N标记的概率为100%。 (2)某卵原细胞(2N=4)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仅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 标记,该卵原细胞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该过程中DNA只复制了一次,根据 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共4条染色
9
@《创新设计》
解析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H -T)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每一个DNA分子都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T, 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至中期,每个DNA分子复制的两个DNA分子 存在于同一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3H-T,如 下图:
16
@《创新设计》
3.(2019·皖西教育联盟模拟)将全部DNA分子的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 数为2N)置于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 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C.若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若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典例赏析]
@《创新设计》
1.(2020·辽宁大连调研)某性原细胞(2n=16)的DNA全部被32P标记,其在含31P的培养基
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继续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能正确表示有丝分裂前期(白色柱状
图)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灰色柱状图)每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
目的是( )
7
18
本讲内容结束
19
8
@《创新设计》
2.(2020·成都市调研)蚕豆根尖细胞(2N=12)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 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 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13
@《创新设计》
单体被15N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且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的过程是随机的,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所形成的次级卵 母细胞中所含有的被15N标记的染色体数是0或1或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 分裂,1条染色体形成2条子染色体,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 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0或2或4条,其产生含有15N标记的卵细胞的概率为3/4。 答案 (1)4 2 100% (2)4 0或2或4 3/4
17
@《创新设计》
解析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后产生4个子细胞,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细胞进行 减数分裂,产生4个生殖细胞,此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 制,因此产生的每个生殖细胞中含32P染色体数为N,B正确;第二种情况是细胞进行 了两次有丝分裂,DNA复制了两次,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所有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均 有一条链被32P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随机分开进入两个细胞,因此含 有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最少为1/2,但不一定为1/2,A错误;若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 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若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 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答案 B
14
@《创新设计》
2.(2020·昆明模拟)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
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
染色体条数是( )
A.0条
B.20条
C.大于0条小于20条
D.以上都有可能
15
@《创新设计》
解析 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细胞中,DNA双链均是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 链不含32P,第二次细胞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都是一条染色单体 含32P,一条染色单体不含32P,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如果含32P的20条染 色体同时移向细胞的一极,不含32P的20条染色体同时移向细胞的另一极,则产生的 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20条和0条;如果移向细胞两极的20条染色体 中既有含32P的,也有不含32P的,则形成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大于0条小 于20条。 答案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