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汉语》第四课-爸爸妈妈-教案

合集下载

《爸爸妈妈》教案

《爸爸妈妈》教案

《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教学设计之一佚名教学目标:1、会“爸、妈、好、我、爱”5个生字,认识“父字头”和“女字旁”两个偏旁和笔画“”(斜钩),知道“妈、好”是左右结构的字;掌握“爸爸”“妈妈”等词语;初步认识句子和句号。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词语连读,句子之间有停顿。

会用“我爱……”说话。

3、懂得要爱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看图,初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第一、二句话,学习3个生字、2个词语及新偏旁。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笔画:2、指名认读熟字:父、女、子、马。

二、看图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叫“课文”。

课文是由一句一句的话组成的。

三、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朗读,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齐读课文,学习课题中的字词。

“爸”教学新偏旁“父”,书空“巴”的笔顺。

“爸爸”也叫“父亲”,所以“爸”要用父字头。

“爸爸”是一个词,后一个“爸”读轻声。

“妈”是由哪两个字合起来的?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马”合成,这叫左右结构的字。

“女”字做偏旁有什么变化?(最后一笔横改提)教学新偏旁。

想一想,“妈”为什么用女字旁?注意:“妈妈”也是一个词,后一个“妈”念轻声。

4、齐读。

四、看图说话,学习课文第一、二句话。

1、看图说说爸爸妈妈在干什么?2、指导读句:爸爸妈妈白天上班,回家忙完了家务还给我们小朋友讲故事,织毛衣,爸爸妈妈多好啊!出示句子领读“爸爸好。

”“妈妈好。

” 你能说说你的爸爸妈妈有多好吗?教学生字“好”。

这字什么结构?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认识句子。

“爸爸好。

”这儿写谁呢?怎么样?像这样告诉了我们谁怎么样,我们就叫它句子,一句话写完了,后面还有个小圆圈,叫句号。

同样道理,“妈妈好。

”也是一个句子。

(2)朗读训练。

读句子时要词儿连读,词与词之间要稍做停顿。

快乐汉语 第1册第4课爸爸、妈妈 教案

快乐汉语 第1册第4课爸爸、妈妈 教案

教案设计爸爸、妈妈(第四课)教学对象:泰语为母语的11-16岁中学生。

所用教材:《快乐汉语》(李晓琪等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教学目的:能在一定的场景下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学会“这/那”两个指示代词,能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1掌握生词“这那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能够听读。

2学生能够掌握“这/那+是+爸爸/妈妈”,了解“这/那+是/不是+宾语”的用法。

3学会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4 熟练掌握“这那爸妈”的笔顺,能够书写。

5 掌握“d t n l“四个声母的发音。

教学方式: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学时安排:2学时第一学时教学步骤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带一张自己家的全家福照片,如果学生中有单亲或孤儿的,教师提前与其照一张合影,并且提前与全班同学照一张合照。

一导入教师与学生简单谈谈家庭成员,教师准备好一张实物家庭照片,可以是自己的,或者是其他家庭的照片,里面要有与本课生词相关的人物,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把学生引导到本课的特定情境中,并熟悉本课的话题,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生词和句型学习(一)教学过程设计:展示并领读生词中的亲属词。

步骤一:教师出示本课首页的主图(ppt)附图媒体展示:生词“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及其拼音,如下:bà bɑ爸爸mā mɑ妈妈ɡēɡe哥哥jiě jie姐姐步骤二:教师领读生词(逐个闪现人物形象,展示某个词时突出显示)步骤三:随机制定学生读并纠正发音(可按行列快速读)步骤四:做练习1和2,进一步熟悉课文人物,并能辨别生词发音。

媒体展示:练习中的音频材料(二)学习生词“这”和“那”和句型“这/那+是+爸爸/妈妈”教学过程设计:用生词卡片导入“这”和“那”。

zhè这nà那步骤一:教师请一个学生协助。

教师手持“爸爸“的头像,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站立,学生手持“妈妈”头像。

步骤二:教师读出“这是爸爸”。

“那是妈妈”步骤三:与学生交换头像。

《爸爸妈妈》教案份

《爸爸妈妈》教案份

《爸爸妈妈》教案(五)份《爸爸妈妈》教案 1【活动目标】1、学*清楚连贯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专心倾听同伴的讲话。

2、在迁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说出喜欢爸爸妈妈的理由。

3、主动关心自己的父母,逐步养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幼儿全家合影一张,实物展示仪。

【活动过程】一、幼儿人手一张全家福照片,介绍家庭成员。

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的照片,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引导幼儿讲述父母的.主要特征。

你喜欢你的爸爸妈妈吗?为什么?二、与同伴自由交谈。

向朋友介绍一下你的爸爸妈妈。

你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爸爸、妈妈哪里?你为什么喜欢他们?鼓励幼儿清楚连贯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专心倾听同伴的谈话。

三、启发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谈。

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我喜欢的爸爸妈妈”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谈论“我喜欢的爸爸妈妈”鼓励幼儿按照教师提出的思路,大胆地讲述自己的爸爸妈妈四、引导幼儿想象如何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师:爸爸妈妈很爱你们,那你们爱他们吗?你们有没有告诉爸爸妈妈很爱他们?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除了用语言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你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爱?引导幼儿说一说想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什么事?你想怎么关心爸爸妈妈?五、师生演唱歌曲《画妈妈》。

引导幼儿替换歌词仿编歌曲唱一唱歌曲《画爸爸》。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大胆地将自己的甜蜜与他人分享。

【活动反思】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表层和单薄,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

因此在活动中,我以幼儿身边的爸爸妈妈为切口,试图通过欣赏照片、制作和讲述记录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爸爸妈妈》教案 2[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了解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付出了许多辛苦,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2.通过为父母过生日活动,加深幼儿对父母的热爱,引导幼儿学会关心父母.[活动准备]1.<生日歌><世上只有妈妈好>录音带,录音机,电视机,VCD,"云云成长过程光盘.2.事先联系好,请云云的妈妈来参加活动.3.生日蛋糕,小碟,小叉,生日快乐四个大字,彩色气球若干.[活动过程]1.教师放<生日歌>录音,引出生日话题.提问:1,经常在什么时候听到这首歌?2,你的生日是哪一天?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过生日的?3,那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教师对知道父母生日的小朋友给予表扬,对不知道的表示遗憾,引导幼儿要注意关心父母,记住父母的生日。

14班-002-吴霜-第四课教案

14班-002-吴霜-第四课教案

《快乐汉语》第四课教案
一、课程名称
《快乐汉语》第一册第四课爸爸、妈妈综合课
二、教材
《快乐汉语》第一册
三、教学对象
澳大利亚11-16岁中小学生
四、主讲人
吴霜
五、教学内容
1. 生词学习:本课共七个生词——这、那、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不
学习这七个生词的拼音和音调
学习认读这七个生词
2. 句型学习:1.学习用“这”“那”介绍家庭成员组成
2.学习“不”的否定句型
3.学习“吗”的疑问句型
3.语法学习:(1)轻音的学习
(2)学习d t n l四个声母的发音,并会认读
(3)学习“不”的否定句型和“吗”的疑问句型
(4)学会“这”“那”的表达
4. 汉字学习:学习如何正确书写本课四个生词——这、那、爸、妈
六、教学目标。

10班-096-张楠-第四课

10班-096-张楠-第四课
教学重点
1、声母“d、t、n、l”的发音;
2、句式“这/那(不)是……”,“这/那是……吗?”;
3、生词“这、那、不”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方法
直接法,引导式发现法、听说法
教学用具
字卡,拼音卡,绳子,全家福照片
教学步骤
课时一
一、导入和复习(12分钟)
1、组织教学,教师问好;
2、闪现法复习生词和拼音,教师用字卡闪现前一单元学过的生词,学快速抢答并正音;
2、答疑,留作业:“这、那”各写10遍;做课后练习;朗读课后第6、7题的句子;预习新课。
三、作业(3分钟)
“爸、妈”每个各写十遍;复习以前学过的词。
课时二
一、复习(8分钟)
1、组织教学,教师问好;
2、听写学过的词,其中包含“你,吗,北京,爸爸,妈妈”;
3、让学生思考我们学过的拼音都可以拼出什么字,请说出的同学把字写到黑板上,并注音。
二、导入与语法点讲练(33分钟)
1、强调学生拼出的“那”字,教师板书并标音,领读;
4、用PPT展示照片,直接法讲解“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的意思(PPT第8-12页);
5、看图说出生词,加深对生词的认读能力(PPT第13页);
6、将图片与生词连线(PPT第14页);
7、请学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全家福照片,教师说生词,学生指出,边指边重复生词。全班一起进行一遍之后,再请两人一组练习并提问。
2、讲解“那”的笔顺,教师带领书空;
3、写出“这”字,标音并领读,讲解笔顺,教师带领书空;
4、直接法,指着第一排的某个学生,“这是XX”,指着后排的某个学生,“那是XX”。如此用此方法多说几个句子,让学生理解“这、那”的意思,并熟悉“这/那是……”的句子;

《爸爸妈妈》教案

《爸爸妈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爸爸妈妈》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与自己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尊敬父母、热爱父母的情感。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父母,理解父母与自己的关系。

难点:培养幼儿尊敬父母、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家长配合:请家长提前录制一段给孩子的祝福视频,内容可以包括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期望等。

2. 教学课件:包含父母与孩子互动的图片、视频等。

3. 亲子游戏道具:如亲子装、父母与孩子互动的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主题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家长录制的祝福视频,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 认识父母(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父母与孩子互动的图片、视频,让孩子们认识父母,理解父母与自己的关系。

3. 亲子游戏(15分钟)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亲子游戏,如亲子装走秀、父母与孩子互动的玩具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与父母相处的快乐。

4.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尊敬父母、热爱父母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主题复习(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孩子们对父母认识的程度。

2. 情感教育(10分钟)教师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父母辛勤付出的不易,培养尊敬父母、热爱父母的情感。

3. 亲子手工(15分钟)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亲子手工制作,如制作感恩卡片、绘制家庭树等,让孩子们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4.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父母,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父母表达感谢之情,告诉他们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

2. 观察父母一天的辛勤付出,记录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与父母互动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孩子们回家后向父母表达感谢之情的情况,以及观察父母辛勤付出的记录。

《爸爸妈妈》教案

《爸爸妈妈》教案

《爸爸妈妈》教案《爸爸妈妈》教案《爸爸妈妈》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在孩子来园时,了解到孩子不知道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

不是让家长抱,就是非缠着家长买东西。

活动目标1,体验父母养育自己长大的辛苦。

2,萌发保护脆弱生命的责任感。

3,知道做事要有是有终。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体验长辈养育自己的辛苦。

活动准备1,每个幼儿从家里带两个鸡蛋。

2,每个幼儿带几张自己成长过程的照片。

活动过程1。

讨论“我们是怎样长大的”,让孩子相互介绍交换欣赏自己刚出生是的照片,来让小朋友知道自己刚出生时的是什么样子的,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

引导孩子知道每个人刚出生时只会吃奶,睡觉。

其他的事情都需要别人的照顾。

为了让我们健康的成长,我们的家长经常吃不好,睡不好,非常辛苦。

2。

老师拿出鸡蛋告诉孩子,这是鸡妈妈的孩子,鸡妈妈可以用它来付出蛋宝宝。

老师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让孩子知道蛋宝宝非常的'脆弱,小宝贝小的时候也像蛋宝宝一样很脆弱,所以家长非常小心的把你们抱在怀里,呵护你们。

活动反思通过这一次的学习,感觉到我的这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我让孩子带了鸡蛋来,可是我却没有好好的利用这一点,如果我在活动的最后让孩子当鸡妈妈把蛋宝宝放在怀里,以游戏的方法来让孩子,体验妈妈的辛苦相信效果会更好的。

《爸爸妈妈》教案2活动目标:1.能大胆地用语言进行简单的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2.了解自己爸爸妈妈的一些特征。

3.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全家福”照片每人一张。

2.父母与孩子交谈过及了解。

4.生肖图片。

5.大相框一个活动过程:一、情感激发。

1.儿歌《爸爸妈妈瞧》。

2.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爸爸妈妈?(想)今天,许老师都把你们的爸爸妈妈都请来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让孩子把照片都拿出)二、介绍交流。

《爸爸妈妈》教学设计(通用5篇)

《爸爸妈妈》教学设计(通用5篇)

《爸爸妈妈》教学设计(通用5篇)《爸爸妈妈》篇1教学目标:1、会“爸、妈、好、我、爱”5个生字,认识“父字头”和“女字旁”两个偏旁和笔画(斜钩),知道“妈、好”是左右结构的字;掌握“爸爸”“妈妈”等词语;初步认识句子和句号。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词语连读,句子之间有停顿。

会用“我爱……”说话。

3、懂得要爱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看图,初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第一、二句话,学习3个生字、2个词语及新偏旁。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笔画:2、指名认读熟字:父、女、子、马。

二、看图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叫“课文”。

课文是由一句一句的话组成的。

三、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朗读,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齐读课文,学习课题中的字词。

“爸”教学新偏旁“父”,书空“巴”的笔顺。

“爸爸”也叫“父亲”,所以“爸”要用父字头。

“爸爸”是一个词,后一个“爸”读轻声。

“妈”是由哪两个字合起来的?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马”合成,这叫左右结构的字。

“女”字做偏旁有什么变化?(最后一笔横改提)教学新偏旁。

想一想,“妈”为什么用女字旁?注意:“妈妈”也是一个词,后一个“妈”念轻声。

4、齐读。

四、看图说话,学习课文第一、二句话。

1、看图说说爸爸妈妈在干什么?2、指导读句:爸爸妈妈白天上班,回家忙完了家务还给我们小朋友讲故事,织毛衣,爸爸妈妈多好啊!出示句子领读“爸爸好。

”“妈妈好。

”你能说说你的爸爸妈妈有多好吗?教学生字“好”。

这字什么结构?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认识句子。

“爸爸好。

”这儿写谁呢?怎么样?像这样告诉了我们谁怎么样,我们就叫它句子,一句话写完了,后面还有个小圆圈,叫句号。

同样道理,“妈妈好。

”也是一个句子。

(2)朗读训练。

读句子时要词儿连读,词与词之间要稍做停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汉语》教案
课文题目:第四课爸爸、妈妈
教学对象:非洲某国附中一年级学生,初级水平
教学课时:2课时
使用教材:《快乐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教具:某国地图、中国地图、生字卡片、家庭照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表达家庭成员称呼等日常交际语言

2、使学生掌握介绍和否定功能项目
3、使学生对中国的家庭有个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新词,并能够正确运用“这、那、爸爸、
妈妈、哥哥、姐姐、不”等词语。

2、使学生掌握以下语言点:
(1)否定词“不是”
(2)“这不是某人”和“那不是某人”
(3)“吗?”作为疑问句的用法
3、语音训练:d t n l
第一课时
一、复习(10分钟)
(一)、师:我们上节课(第三课)学习了《你家在
哪儿》。

现在请你们说说,你家在哪?(挂一幅塞拉
利昂地图,标明弗里敦、博城、马肯尼)
师:XXX,请问你家在哪?
生:……(注意说完整的句子“我家在……”)
生1:我家在弗里敦。

生2:我家在博城。

生3:我家在马肯尼。

展示弗里敦的地图,熟悉每个街区。

每四人一个小组,
用“你家在哪?”问,用句子“我家在……”回答,
反复训练。

(二)、温习第三课生词并根据拼音汉字连线它们的
意思:
①家 jiā①
in, at, on
②在 zài ②
Hong Kong
③哪儿 nǎr ③
Beijing
④北京Běijīng
④ home
⑤上海 Shànghǎi ⑤he, him
⑥香港 Xiānggǎng ⑥Shanghai
⑦他 tā⑦where
(三)、朗读复习拼音: b p m f。

二、导入(3分钟)
师:你们都知道,我是中国人,我家在赣州(GAN ZHOU)。

我这里有一张照片,这是我的家(展示我的家庭照片,里面有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指着照片中的爸爸)这是我爸爸。

(指着照片中的妈妈)这是我妈妈。

(指着照片中的哥哥)这是我哥哥。

(指着照片中的我)这是我。

师:爸爸、妈妈、哥哥、我,(指着照片)这是我的家。

师:(指着照片中的爸爸、妈妈、哥哥、我)XXX,这是我……?
生:爸爸/妈妈/哥哥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生词“爸爸”,“妈妈”,“哥哥”,“这”,“那”等)
三、生词相关(30分钟)
(一)读生词:老师教读,每个两遍(可设计成游戏:老师读一遍,学生读两遍;老师读两遍,学生读三遍;老师读三遍,学生不读。

违规者要起来替老师领学生读);师生齐读;接力读,一个人读两词;抽点接力读。

(二)讲生词(尽量用前三课所学过的词)
1、这:(拿出中国地图)
例如:这是北京。

这是上海。

这是香港。

(拿出塞拉利昂地图)
例如:这是弗里敦。

这是博城。

这是马肯尼。

老师与学生讨论家庭。

“你家在哪?你家有几个人?他们都是谁? 2、那:(利用两幅地图,中国地图放在教师远处)
例如:这是塞拉利昂地图。

那是中国地图。

(利用教室里的学生座位远近)
例如:这是Victoria。

那是 Bangura。

3、爸爸:
(利用准备的家庭照片、以及课文13页图片)
例如:这是我爸爸。

那是Mike(的)爸爸。

4、妈妈:
(利用准备的家庭照片、以及课文13页图片)
例如:这是Mike(的)妈妈。

那是我妈妈。

5、哥哥:
(利用准备的家庭照片、以及课文13页图片)
例如:这是我哥哥。

那是Mike(的)哥哥。

6、姐姐
(利用准备的家庭照片、以及课文13页图片)
例如:这是Mike(的)姐姐。

7、不
(利用准备的家庭照片、以及课文13页图片)
例如:(故意指着家庭照片中的哥哥)这是我姐姐。

生:(NO)……那是(你)哥哥。

引出“不”的用法。

师:(引出“不”的用法。


这是我哥哥。

这不是我姐姐。

(三)练生词
1、再出示课文第一页的主情景图,教师朗读课文的生词,学生听,掌握每个生词与课文人物的对应,熟悉每个生词的发音。

2、出示词语卡片“爸爸”,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
跟着老师读,
同时点两名同学进行朗读,纠正他们的读音,再全班齐读两遍。

3、“妈妈”“姐姐”“哥哥”同上。

展示词语卡片的人物图,对学生进行点读,要求学生快速说出家庭成员的称呼,检查学习效果。

4、游戏: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老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分成两组。

举手抢答老师手中卡片的词,抢答成功并读音正确得1分,抢答成功读音错误扣1分。

获胜的一组给予表扬,发一面小红旗。

5、板书汉字“爸爸”,“妈妈”。

请学生翻到课本17页,引导学生观察“爸”、“妈”两个字的结构、笔顺,数一数他们的笔画数。

词汇扩展:“弟弟”“妹妹”。

第二课时
一、课文及句型练习(30分钟)
(一)这是我爸爸。

那是我妈妈。

1、这那
请离老师最远的同学举起卡片“爸爸”,同时老师用手指向黑板上的卡片“妈妈”,说“这是妈妈,那是爸爸。

”让学生了解“这”与“那”的区别。

领读,各三遍(15页,练习3):
2、这----这是----这是爸爸---这是我爸爸。

那----那是----那是妈妈---那是我妈妈。

替换练习:
妈妈、哥哥、姐姐、弟弟、Victoria、Bangura、李老师
3、游戏巩固:
准备:一张家庭照片;每个家庭成员标注中英文名称(或者有学生带来的大家庭照片更好)。

爸爸Dad: age 40 妈妈Mom:36
哥哥Green:18 姐姐Jane: 16 弟弟David:12 妹妹May:8
过程:由6个学生在写有爸爸Dad、妈妈Mom、哥哥Green、姐姐Jane、弟弟David、妹妹May的纸条中抽一张,抽中的哥哥Green、姐姐Jane、弟弟David、妹妹May的4位学生分别根据自己选择的身份上讲台介绍家庭成员,使用汉语介绍家庭成员“这\那是。


时间允许,可以把班级分为3-4组来进行游戏,完成
介绍家庭成员最快的组获胜。

(二)那不是我爸爸
否定副词“不”
展示图片“妈妈”,问同学们“这是你爸爸吗(Is this your father)?”
待学生回答后,板书:
这(不)是我爸爸。

这是我妈妈
展示图片“哥哥”,问同学们“这是你姐姐吗(Is this your elder-sister)?”
待学生回答后,板书:
这(不)是我姐姐。

这是我哥哥。

用所学名词反复练习
语言点:表示否定意思时,使用“不是+N”。

例如:
我不是中国人。

我是塞拉利昂人。

那不是北京。

那是上海。

完成练习(课本15-16页,练习5、6)。

(三)这是你哥哥吗?
再展示图片“爸爸”,问同学们“这是你爸爸吗(Is this your father)?”
待学生回答后,板书:
这是你爸爸吗?(问句)这是我爸爸。

(肯定)
再问同学们“这是你妈妈吗(Is this your father)?”
待学生回答后,板书:
这是你爸爸吗?(问句)这不是我爸爸。

(否定)
语言点:表示问句时,在肯定句加上“……吗?”(注意,肯定句的“我”在问句中的要变成“你”)。

例如:肯定句问句
这是北京。

----这是北京吗?
那是上海。

----那是上海吗?
他是英国人。

----他是英国人吗?
我是塞拉利昂人。

----你是塞拉利昂人吗?
我是中国人。

----你是中国人吗?
二、拼音学习和练习(15分钟)
拼音学习:d t n l ,操练顺序:
领读 d t n l,点读并纠正读音。

拼读练习:示范da,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出ta na la。

与i e u 的拼读如下。

ti ni li
te ne le
tu nu lu
四声练习:
1、分别用四声朗读上述音节。

2、教会学生打拍子读四声:dā (一拍) dá(一拍)
dǎ(一拍) dà(一拍)
3、点读并纠正读音。

三、布置作业(1分钟)
1、朗读背诵生词“这、那、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不”
2、用中文称呼向家庭成员打招呼。

3、句型背诵“你是英国人吗?”和“他不是我哥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