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下半年湖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2010年下半年湖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2010年下半年湖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

一、名词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

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

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

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

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

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

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

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

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

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

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

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

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

人”的整合判断。

5.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

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

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

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

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

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

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

习和机械学习)7.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

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接受学习

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

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

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

探索得出结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

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

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

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

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行方

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9.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

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即当前的

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

构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包

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10.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

学习材料的意义,新知识不能与原有

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起来,只

能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根据学

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机械械学

习和有意义学习)

11.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反射的基

本原理是: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

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

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

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

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

重要的不是反应之前的刺激,而是跟

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行为主义传统,

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说,提出了对心

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

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心

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动物实

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原理)。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

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

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

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

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

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

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

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

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

质,如考试分数、好的评语、社会接

纳、微笑、奖品等。

12.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

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

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类似

的行为方式。

(四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

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13.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

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

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②

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

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14.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完

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

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

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它是在人的成就

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

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

习动机。

15.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耶克斯和多

得森的研究表明,动机不足或动机过

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

的动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对于简

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求

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

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

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

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这

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克斯—多得森

定律”。

16.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

早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

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

断。

1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

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

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出现

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分为正

迁移和负迁移;根据作用范围不同一

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18.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

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它包括

一种学习为另一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

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提高了另一

种学习的活动效率等。负迁移指的是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

作用。多指一种学习降低了另一种学

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或一种学习阻碍

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

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也

叫非特殊的迁移,指的是一般概念、

原理或态度的迁移。一种学习中获得

的一般概念、原理和态度会对相关的

许多具体知识的学习都产生重要影

响,使后续学习效率更高。特殊迁移

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

识与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发生时,

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

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

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

种学习之中,是习惯或联想的延伸。

20.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又叫共同

成分说,它是在以实证研究检验形式

训练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同要

素说后来被伍德沃斯修改为共同成分说,意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

21.陈述性知识:这是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它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包括关于事实是什么的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22.程序性知识:这是关于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它是个体不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不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与否。它表现在活动中,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又称为步骤性知识或操作性知识,它回答“怎么办”“怎么做”的问题。

23.认知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指个体头脑中全部的观念及其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个体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认知结构是按抽象概括程度依层次组织的,处在结构上层的叫上位概念,处在结构下层的叫下位概念,不同层次的观念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

24.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自我意识。此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他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与控制。元认知分类: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25.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6.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

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

维的高级形式,是创造活动的核心过

程。

27.发散思维:是指人们从一个目标出

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

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

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

维。它的主要特点是求异,因此发散

思维也叫求异思维。

28.聚合思维:即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

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

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主要特点是求

同,因此也叫求同思维。

29.算法式策略:算法性策略是一种按

逻辑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它是一套

解题的规则,它能精确地指明解题的

步骤,是一定能使人得正确答案的特

定程序。

30.启发式策略:是人根据一定经验,

采用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候往往依靠启发式

策略。它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

功,但它省时省力。

31.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

时,只考虑到事物的通常功能,忽视

了其可变通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现象。

因此,功能固着易使问题的解决受阻。

要克服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的消极影

响,需要我们不断丰富知识,完善知

识结构,加强思维灵活性的训练,这

样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候才能灵活机智

的变通事物的各种功能,发挥其相关

功能的作用。

32.动作技能:又称心因性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是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

调任务的能力。也就是说动作技能是

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它是一种表现

出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自动化

特点的身体活动方式。

33.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又

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它是个

人的道德面貌,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

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

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品德的心理结构

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和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

34.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与

环境中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在

本我之外增加自我成分。(弗洛伊德认

为)

35.本我:本我是个性结构中最原始

的部分,包括一些生物性或本能性的

冲动,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在

力比多的冲动之下,个体寻求即时的

满足,没有任何自制力。

36.超我:个体经过幼儿期,进入了

社会化的历程,个体的需求和满足需

求的方式,要受周围其他人的批评和

纠正,必须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支

配个体是非善恶的内在动力就是超

我。

37.群体:人们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

标,以一定的方式紧密相连,彼此之

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

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38.从众:从众行为是指人们在群体的

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

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

从众行为的原因:①不愿意被视为不

合群者而被加以非议或排斥;②地位

低;③不自信

39.社会助长:是指对别人的意识,包

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时所带

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40.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指

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

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一件事时偏少的

现象。减少社会堕化的最有效的途径:

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或努力

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工作成果也可以

划分给每个学生,这样就不会有人袖

手旁观只等着其他人做事情了。

41.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

义为:“不仅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还

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

应能力。”

42.心理咨询:就是在特定的咨询环境

中,通过咨询双方建立良好信赖的关

系,咨询人员运用有关心理学理论和

技术与来访者进行交流、探讨、磋商、

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分

析自己,订立目标,以便改善心理状

态,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形成健全人

格,提高生活质量,开发个人潜能。

43.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

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

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

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

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

“程序”,而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

习者的学习。

44.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是一个

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

方面。

45.心理过程:这一概念强调了这一

类心理现象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包括

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46.心理特征:指个人在心理过程中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经常性的

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7.自变量:是指呈献给被试的刺激

变量,一种假定的原因变量,试验者

支配、操纵的变量。

48.因变量:指被试对刺激的反应,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

49.无关变量:指影响因变量的值,与实验目的无关的变量。

50.测验法:是指测量人的行为样本的一种系统的程序,是要通过对人的行为样本进行测量进而了解人的心理特质。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运用测验法,可以帮助我们对被试进行分组、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检验某种教育措施的成效,检验某种学习变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51.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可靠性程度。

52.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于它想要测量的东西所能测量的程度。

53.智商量表:比内量表以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来反映智商,公式是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韦氏量表以个人智商得分在该年龄组中离开平均数的距离来判定智力的高低,公式是IQ=[(测验分数-100)/15]*100.

54.智力理论: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并非一元,而是多元,传统智力只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过于狭窄。因此,加德纳认为,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即:言语能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

56.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与对客体的意识一样,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57.程序教学:源于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

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58.先行组织者:指在学习新材料之

前给学生呈现的一种导引性材料,它

在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上高于新学习

材料,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

的观念和新的学习材料相关联。它在

学生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

间架设了一道认知桥梁,使学生更有

效地学习新材料。包括:“陈述性组织

者”,用于较不熟悉的学习材料中和

“比较性组织者”,用于比较熟悉的学

习材料中。

59.定势: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

响或决定着同类后续心理活动的趋

势。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次思维操作程

序或方法去解决同类问题,逐步形成

了习惯性思维,遇到类似新问题,仍

旧用这一思路去解决。

60.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记忆

过程中受到其他信息材料的干扰所

致。按起干扰作用的材料的位置不同,

可以分为:(心理学家詹金斯的实验证

明这点)前摄抑制:指先前记忆的材

料对后继材料的干扰。后摄抑制:指

后继材料对先前材料的干扰。

61.变式:就是用不同的事例或直观

材料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

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本质

特征,也就是指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

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62.习得性无助:由于一系列的失败

经验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

心理学家通常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63.知识同化可以有三种模式:下位

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64.高原曲线:在复杂的动作技能形

成过程中,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

常称之为高原期或者高原曲线

二、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答:①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

景中教与学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学生学的规律,也研究教师

教的规律,但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

学规律为主。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

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研究、揭示

学生学的心理规律,以逐步建立和不

断完善学习理论,使学生能运用这些

规律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包括研究

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学习

结果的性质与结构;研究学生学习的

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学

生学习的条件;其次是研究、揭示教

的心理规律,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原则

和建立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

据,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各个

阶段,提供适当的教学事件,提高教

学效率。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概况

答:①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

相结合的产物。19世纪教育与心理学

的结合,为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

独立的科学做好了准备。19世纪西方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

改善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

的成效,同时还因为19世纪心理学本

身的长足发展,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

末和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在对学习心理学问题进行

多年研究的基础上,1903年桑代克的

《教育心理学》问世,世人将该事件

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的标志。1913-1914年,桑代克

又将其扩充为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

大纲》,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内容

体系,至此基本确立。此后,西方教

育心理学一百年来走过了一条曲折的

道路,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1)教育

科学取向的教育心理学;2)心理科学

取向的教育心理学;3)教育心理取向

的教育心理学。

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显示出如下

趋势:1)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

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

和情境性。2)人们对学习活动中的复

杂的认知过程极其机制的研究日益深

入。3)更加关注学校教育及教育改革

中的现实问题,以及校外教育中的学

习问题。4)作为学习原理在教学中的

应用,基于科学心理学的教学设计和

课堂管理的研究受到重视,成为教育

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势。5)研究方

法呈多元化趋向,强调量的研究与质

的研究的结合,同时注重研究方法的

本土化。

3.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答:皮亚杰认为,一个人道德上的成

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

感这两个方面。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

是能按社会规定的准则公平地对待别

人的人。其中有几个基本观点:①

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②

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③从服从的

公正到公平和公道的公正;④从抵罪

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⑤从他律到自

律。三个阶段:1)认知发展指个体认

识事物的活动与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

展变化的过程。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

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家对个体认

知发展进行了许多研究,提出了许多

观点和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皮亚

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斯机的

心理发展理论。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

理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皮

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一般经过四个

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0-11、12岁)和形成运算阶段(11、12岁后)。由以上认知发展阶段可见,个体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从最初的反射性活动发展到有高度抽象逻辑能力的个体,从而具备了现实生活各方面的认知能力。

4.教学中如何理解运用维果斯基认知发展观。

答:①前苏联心理学家果维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对个体心理发张的重要作用,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到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个体的认知能力是在活动中,在于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和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他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②该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教学工作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设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这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其二,加血工作要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而不能只是一味地被动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5.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答:①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统一、创造性想像与抽象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聚合思维的特征:求同,也称为求同思维。

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1)发现法

(程序:掌握学习课题→假设→确定假

设→验证假设→发展、补充、修改和

总结);2)问题教育法(程序:暗示→

问题→假说→推理→验证);3)大脑风

暴法(集思广益,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

迅速的联想作用,大量产生多种主

意)。③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及其培

养: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肯定

其积极价值。

6.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答:与中小学学生相比,大学生的学

习具有以下特点:①学习内容的专业

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②学

习具有更大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

1)大学生与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更

多自习时间;2)大学生对学习内容有

较大的选择性;3)大学生的学习具有

一定的研究和探索性质;③自学方式

日益占有重要地位,课余学习的比重

加大;④学习途径多样化。

7.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①爱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1)运

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3)进行理想注意和人生观,

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明确的学习

目的。②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目标,

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和自我价值感:1)

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2)指导学

生进行正确归因,避免学生产生习得

性无助感;3)适当开展竞赛,培养学

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③利用学习结

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8.桑代克的学习规律:

答:桑代克是现代心理学之父,他在

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的三大

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率。效

果律是指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在学习

者对刺激情景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

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强;

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

弱。练习律是指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

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

会增大。准备率是指在学习过程中,

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处于准

备状态时,学习就会更有效。桑代克

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行为的后果是影响

学习最关键的因素。桑代克的联结论

事教育心理学上第一个系统的学习理

论,它以实验和事实为依据,揭示了

学习的实质、过程和规律,为以后教

育心理学的学习问题的研究奠定了理

论基础,但他用动物学习推及到人类

学习,而且仅仅研究机械学习,有其

局限性。

9.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可分

为几个阶段。

答: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四

个阶段:

①注意过程,是指个体注意和知觉榜

样情景的各个方面。它是观察学习的

首要阶段。②保持过程,榜样行为引

起人们的注意后,虽然榜样行为不再

出现,但它仍能影响观察者,这是由

于观察者对注意到得榜样行为保持的

结果。③动作复现过程,是个人对榜

样行为的再现过程。④动机过程,是

指个体因表现所学到的行为而受到激

励的过程。包括直接强化、替代强化

和自我强化。

10.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

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

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他认为学校中学

生的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而有意义

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学习材料

本身必须是有逻辑意义的;②学习者

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

识基础;③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

习的心向。

1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主要内容

和教育意义

答:加德纳认为,人类有七种不同的

智力,即言语能力、逻辑数理智力、

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

社交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多元智力

理论为学校教育培养人才拓宽了理论

思路。

12.强化与惩罚的比较

①强化:使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

的过程。②惩罚:使行为反应发生的

概率减少的过程。

③强化的程式:是强化的时间和频率

安排,或在什么时候以何种频率对一

种反应施加强化。

刺激呈现刺激消除

反应

增加

正强化

(呈现不愉

快刺激)

负强化

(消除不愉

快刺激)

反应

降低

惩罚

(呈现不

愉快)

惩罚

(消除愉

快刺激)

13.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

答:1985年出版的“学习条件与教学

论”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分类:

①言语信息。言语信息是用语言文字

表达的信息。这是关于“是什么”的

知识。②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与环

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这是关于“怎么

办”的能力,能运用语言和数字这良

种基本的事物符号处理外界的信息。

③认知策略。指运用符号对内调控的

能力。即个体用来指导自己的注意、

知觉、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认知

过程的能力。它是学习如何学习。既是学习的条件,自身又是学习的结果。

④动作技能。指习得的,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操作动作能力。

⑤态度。指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性。解决“愿不愿”选择什么样的行为的问题。

14.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动机的成分有

哪些?

答: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①认知内驱力:即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后天获得的。它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内驱力。②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日益显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外部动机。③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赢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的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外部学习动机。具有三个条件:

1)学生与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

2)学生从长者方面所博得的认可中将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3)享受这种派生地位乐趣的人会有意识的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长者的赞许,会使一个人的地位更确定更巩固。它是很重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及其产生

答:动机的产生:动机的产生一般是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基础和根本原因。外在环境中的刺激成为行为的刺激。①动机和需要。个人行为的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个体有了某种需要时,体内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

产生活动的动机。当需要推动着人们

去进行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特定

目标,需要就成为人们活动的动机了。

②动机的产生出了有机体的某种需要

这一内部条件外,还常常需要一定得

外部条件,即诱因。即满足有机体某

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外部刺激。

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1)发动

学习行为;2)确定学习目标;3)维

持和调整学习行为

15.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的主要变

量?

答:①可利用性;即在认知结构中是

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

用。②可辨别性;即新的潜在的有意

义学习任务与同化它的原有的观念系

统的可以辨别的程度。③稳定性和清

晰性;即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是

否稳定和清晰。利用及时纠正,反馈

和过度学习等方法来增强原有的起固

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

16.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

移,认知结构的同化作用必然导致有

意义学习的迁移。原有的认知结构能

否有效地同化新知识,促进新的学习

与迁移,取决于:①可利用性。认知

结构中处于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起

固定作用的观念,对于新的学习能提

供最佳关系和固定点。②可辨别性。

即新的潜在的有意义学习任务与同化

它的原宥的观念系统的可以辨别的程

度。③稳定性和清晰性。原有知识的

稳定性和清晰性有助于新的学习与保

持。

17.产生式迁移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产生式迁移理论是由信息加工心

理学家安德森提出的,用于解释基本

技能的迁移。它是桑代克共同要素说

的发展。安德森通过三组学习编辑程

序的实验对迁移问题得出如下结论:

①迁移量的多寡(大量、中等、少量

或负数),取决于实验情境及两种材料

之间的相关。从一种技能到另一种技

能的迁移量主要依赖于两项技能之间

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

越大;②表征和练习程度是迁移产生

的主要决定因素。不同领域的迁移各

不相同,按其共有的符号成分的数量

而不同;③迁移量也依赖于学习或迁

移时注意的指向所在;

1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

答:①内部条件。1)原有的知识储备。

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要有同化

点,以同化新知识。新知识必须是学

生已有的命题网络能够同化的。2)学

生要有主动学习加工的心向。学生必

须积极主动地将新材料同化到原有的

认知结构中,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

用,才能建立新的认知结构。②外部

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联系,

新知识和旧知识有逻辑联系,才能组

成新的完整精确的认知结构。2)新知

识要以一定方式呈现。要引起学生注

意,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命题网络,

激活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命题,就

易于同化新知识。

19.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条件

答:程序性知识学习除了必须具备相

应陈述性知识学习条件外,还要求更

高的条件:①内部条件,学生必须具

备相应的陈述性知识,即相应的规则。

②外部条件,大量的变式练习,正反

例联系,多次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应

用规则解决问题。

20.陈述性知识学习过程(此题目包括

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记忆过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前摄抑制与倒摄

抑制)

答:三个阶段。(一)陈述性知识学习

习得阶段。(陈述性知识的习得就是在

学生头脑中建立命题网络(认知结构)

的过程。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用“同化”理论解释了新知识习得的

机制,即认知建立和重组的过程,这

一理论解释了陈述性知识的心理机

制。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①下

位学习(类属学习),新知识处于原有

的观念的下位,新知识与旧知识构成

类属关系,学习时将新知识归属到认

知结构中远有上位观念或命题之下,

从而获得新的意义。按新观念对原有

的观念影响大小,又可以把下位学习

的新知识是原有观念的一个下位例

证,同化后上位观念本质属性不变。

相关下位学习指新知识是原有观念下

位,但同化后上位观念的本质得到扩

展或修订。②上位学习(包括学习),

新知识是原有的上位概念或命题,具

有较高的概括水平。上位学习是一个

去掉下位概念或命题中的非本质特

征,抽出其本质特征的概括过程。③

并列结合学习(组合学习),新知识和

原有观念有共同的上位概念,呈现并

列关系,但彼此不能替代。)

(二)陈述性知识保持巩固阶段。①记

忆及其加工阶段。陈述性知识习得以

后,即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改组与

重建、新的认知结构建立之后,必须

巩固下来,保持下来,这一心理过程

就是记忆过程。记忆是对记忆的材料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过程,是

人脑对外界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

取的过程。根据编码的不同及信息在

头脑保持时间长短,把记忆过程分三

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

记忆。②知识的遗忘及其主要理论。当记忆内容不能回忆或回忆错误就是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以往的进程做了经典的实验研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结果表明遗忘进程先快后慢,根据此绘图,呈现出遗忘曲线。关于遗忘的原因,有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其中影响较大的遗忘理论是:A.衰退论。认为识记时大脑会留下痕迹,痕迹如不加深就会消退,记忆痕迹随时间推移而消退,表现为遗忘。B.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记忆中受到其他信息材料的干扰所致。按干扰作用的材料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指先前记忆的材料对后继材料干扰;倒摄抑制指后继材料对先前材料的干扰。在记忆一段较长的材料时,中间部分由于同时受两种抑制的影响,最易遗忘。,这就是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C.检索困难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没有组织好,缺乏线索,提取困难所致。D.同化说。奥苏伯尔的同化论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新的完整的认知结构建立,认知结构中上位概念或命题可以替代下位概念,而记忆中经常是记住上位概念而忘记下位概念,这在认知结构简化过程中是自然产生的,由于记忆的空间有限,因而这是有利于学习的积极性遗忘;但如果认知结构建立的混乱不完整时,则可能以下位概念代替上位概念,以旧观念代替新观念,造成知识的损失,是应该避免的消极性遗忘。从积极性遗忘的角度看,同化论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三)陈述性知识提取运用阶段。(陈述性知识在获得与保持之后,要测评学习效果,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或进行新的学习,这就需要把该知识

从大脑的中提取出来。在提取信息时

候要注意:①根据需要提取信息。②

利用线索,提取知识。)

(补充: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是对机械学习,无意义的音

节为识记材料进行研究。有意义学习

材料的遗忘曲线虽然其进程也是先快

后慢,但保持量不同。记忆材料的性

质不同,有不同的以往特点,机械的

材料因为无法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所以会迅速遗忘;而有意义材料能够

有认知同化,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所以不易遗忘.)

21.程序性知识学习过程

(包括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基本特点)

答:三阶段。⑴陈述性知识学习,即

学习规则法则的阶段,也可理解为认

阶段。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表征是产生

式系统,是“如果/则”的形式,“如

果”部分是行动的条件,“则”部分是

应进行的活动。⑵通过变式练习,促

使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规则转化产生式

系统,也可理解为转化阶段。变式联

系是陈述性知识学习向程序性知识学

习转化的关键。变式就是用不同的事

例或直观材料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

出本质特征,也就是指概念或规则的

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⑶

经过大量的变式练习,达到规则应用

的相对自动化程度,又称自动化阶段。

经过变式练习,正反例练习,命题规

则转化为产生式系统。由此可见程序

性知识学习的基本特点是:①以陈述

性知识学习为基础。②变式联系是陈

述性知识学习向程序性知识学习转化

的关键。③能运用规则解决新问题才

是程序性知识学习获得的标志,即获

得了按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影响问题的解决因素

答:①有关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

能力受知识经验的影响,任何问题的

解决是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前提的,知

识经验不足常常是问题得不到有效解

决的重要原因。)②问题的呈现方式。

(每个问题总是以一定的方式呈现出

来的,问题的空间位置、距离、时间、

顺序以及物体当时表现出的特定功能

等不同的方式都会影响到问题解决者

对问题的理解和表征。)③定势(定势

对问题的解决的影响有双重作用。研

究表明,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条件下,

如果遇到的问题是同类问题,则定势

可以使人驾轻就熟,应用已掌握的方

法迅速地解决问题,这是定势的积极

影响。但如果遇到新耳闻体不是同类

问题,仍旧固守习惯思路,就会阻碍

新问题的解决,这是定势的消极的影

响。定势消极的影响的明显边县就是

功能固着现象。)④酝酿效应。⑤动机

与情绪。(一方面,动机的性质影响问

题解决。另一方面,动机的强度也与

问题解决的效率有关。动机太弱或动

机太强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果,而

中等强度的动机则最有利于问题解

决。情绪对问题解决也有明显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

极的。除此之外,个体的智力水平,

性格特征,认知风格等因素都会影响

问题的解决。)

23.创造性和人格的关系

答:创造性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是非常

密切的。高创造性的人具有些有利于

其创造力发展和创造地完成任务的人

格特点。富于创造性的学生的十种人

格特征:想象力丰富、审美观强、能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环境感受力

强;能观察别人忽视的事实;思维流

畅敏捷;以特异方法解决问题;坚持

不懈,不怕挫折;独立性强;自信心

强;兴趣广泛专一;有强烈的好奇心。

24.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答:智力和创造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

一般认为,智力是偏于认知方面的综

合能力,而创造力是偏重发现和创新

的能力。创新发现离不开正确认知,

但正确认知却未必导致创新发现。创

造力和智力有着密切关系。整体上,

智力和创造力呈正相关趋势,高创造

力者都有中等以上的智力;智力较高

者,其创造力状态则极为分散。具体

说来,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可归纳为

四点:①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高的创

造性(它说明,中等以上的智力是创

造的基础)。②高智力的人即可能有高

的创造性,又可能有低的创造力。③

低创造性的人其智力水平可能高,可

能低。④高创造性的人必须具有高于

一般水平的智力。从这种关系表明,

高智力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

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智力和创造

力的发展不同步。一,智力发展的总

趋势是先快后慢,而创造力的发展是

波浪型、有起伏,不是直线的;二,

智力的颠峰年龄一般在17-25之间,

而创造力的颠峰年龄虽因学科不同而

不同,但一般晚于智力的颠峰年龄,

三,智力和创造力在发展过程中的稳

定性不同。

25.动作技能的特征

答:动作特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

动作技能是后天习得的。2、动作技能

在时空结构上具有不变性。3、动作技

能的运用主要由任务所始动。4、熟练

程度越高,动作技能越自动化、越完

善。

26.动作技能的分类和形成阶段

答:动作技能主要有两种分类法:可以划分为封闭式动作技能和开放式动作技能;连续的动作技能和不连续的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形成的标志①立即反应代替了笨拙的尝试②利用微弱的线索③动觉反馈加强④局部动作综合成大的连锁,受内部程序控制⑤在不利的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27.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行为

答:培养的途径:①创设道德行为冲突情境;②创设道德行为信赖情境;

③创设道德行为受挫情境;④创设道德行为实践锻炼情境。

28.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答:柯尔伯格的理论认为:(一)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①道德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②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能力的发展有关,他认为,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是道德判断能力发展不可少的条件,但也是不充分条件;

③社会环境对道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人的道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的支配。(二)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模式中,三个水平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个阶段为:惩罚和服从的取向,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好男孩-好女孩的取向,法律和次序取向,社会契约的取向,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取向。29.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答:①区别:第一,品德与道德的源泉不同。第二,品德与道德反映的内容不同。第三,品德与道德的表现方式不同。第四,品德与道德属于不同

的研究范畴。品德是教育学与心理学

研究的对象,而道德则是伦理学和社

会研究的对象。②品德与道德也是相

互联系,互动发展的。社会道德的发

展不但受社会需要驱动,而且受个体

原有品德基础制约。品德是社会道德

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品德的形成与发

展都以一定的社会道德为基础,没有

道德作基础,就不会有实在的品德。

30.高凝聚力的群体的特征和影响因

答:大学生群体中,高凝聚力的群体

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成

员愿意积极参加群体的活动,群体活

动能够顺利进行;②成员之间有良好

的交往,彼此感知他人的存在,相互

支持,彼此之间有强烈影响;③成员

对群体的满意程度高,愿意为群体付

出更多的努力;④群体精神面貌积极

向上,人心振奋。

影响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下列

几个:①领导者的领导方式;②群体

的大小;③外界的威胁与竞争。

3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也称为传

统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总结出以教为

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组成,主要

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

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教学内容的选

择与组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

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及教学设计成果

的评价等诸要素。在行为主义或信息

加工理论的统领下,设计的焦点在教

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循

序渐进,按部就班,精细严密的运用

系统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综合。

32.在教学中如何对学习者进行分

析?

答:①学习者起始能力的诊断。将学

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

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五类。②学

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学习者原有的

认知结构内容具有三种情况:1)学生

在学习前已从不同的途径获得了与教

师头脑中和教科书中观念完全不同的

观念。2)有些学生还存有着与科学概

念不相一致的概念。3)有些概念虽然

通过教学有所改变,但并未全部改变,

没有达到教师的计划要就。

分析:在认知策略上,学生是否具备

了与教师相同水平的认识策略。大学

生之间的知识、能力背景有很大差异,

教师应结合本专业的知识为学生建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充分调动他们的专

业兴趣,开发他们创造的潜力,保证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

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三、论述题(答案要点)

1.结合实际,说明大学生自我意思发

展的特点,高校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有

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答:①特点:1)在自我认识方面,大

学生的自我认识更加主动自觉,也开

始全力地探索自我,关注自我,确立

自我。社会和校园多元文化环境氛围,

多种价值观并存,为大学生自我认识

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在

自我体验方面,大学生情感内容日益

丰富深刻,社会性情感迅速发展,有

高尚的情操,他们爱国爱民,见义勇

为,但情感上有两级性与文饰性,表

现形式常有波动,时而情绪高涨,自

豪、自满、自负,时而情绪低落,自

怜、自责、自怨,其中,自尊心是自

我体验的核心,当他们遭遇挫折后极

易产生自卑感,他们常常处于自尊与

自卑交织,亲密与孤独交织中。3)在

自我调空方面:大学生自我设计愿望

强烈,基本倾向是奋发向上,独立意

识和反抗意识上升,但毅力要加强。

②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实现

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1)引导大学生

正确认识自我;2)引导大学生不断开

发自我;所谓开发就是开阔对自我认

识的视野,发现和发觉自己的潜能。

3)引导大学生积极接纳自我;4)引导

大学生能力完善自我。

2.维纳的归因理论及对教学的意义

(三维度,四因素理论)

答:①维纳的归因理论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认为,人们在对自

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常常将

其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

难度和运气好坏,维纳将这四种主要

的原因按控制点(内部原因和外部原

因)、稳定性(在性质上讲稳定还是不

稳定)、可控性(是否自己能控制)进

行归类,(看表)

三维

内部外部

稳定

不稳

稳定

不稳

不可

可控

不可

不可

四因

能力努力任务运气

维纳认为,个体的归因倾向会影响未

来活动的选择、坚持性和动机强度。

如果一个人把失败归结为不稳定的和

可控制的原因,那么他就有可能在失

败的情况下坚持努力,并相信将来一

定能取得成功,显然这是一种积极的

归因,反之,如果一个人把失败归结

为稳定的和不可控制的原因,那么他

就不会相信自己能改变现状,再也不

会努力学习了,显然这是一种消极的

归因。由于努力的程度可以受到个人意志的控制,因此学生把学习的是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时就会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研究还发现,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后,人的行为积极性降低,消极被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认知出现障碍,学习困难,情绪失调,冷淡,悲观,抑郁。

②在教学中的意义:

维纳的归因理论明确的阐述了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成败的认知和归因对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正确的认识失败,应对失败,不屈服于环境的影响并形成自我意识系统,对于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和优良的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3.结合实际谈谈在高校教学中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答:①精选教材内容,加强基本概念与原理的教学。②合理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1)按照从一般到个别、逐渐分化的原则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2)按照综合贯通的原则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以增强知识的横向联系;3)按照程序化的原则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确保从已知到未知。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最佳结构的教材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③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迁移能力,提高学习和教案的效率。④引导学生加强练习。促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实现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作用:①迁移是有效学习之保证。由于知识,技能,态度总是存在着各种联系,因此任何学习都不是孤立,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②迁移是教学目的之所在。是检验学校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最可靠指

标,是衡量学习任务完成程度最重要

指标。③迁移是培养能力之前提。迁

移是由知识技能掌握过渡到能力形成

的重要环节,对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加

以概括,不断整合和类化,能实现能

力的形成和发展。

4.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主要内容、形

式和目标

答:①内容:

1)以教育发展为中心的资讯内容

大学生处于边缘人的状态,既想挣脱

父母的管制,又没有独立的经济实力;

随着性发育成熟而希望发生同异性之

间的关系,但与异性交往时又有困难。

帮助大学生妥善处理青春期的各种矛

盾,处理与家人、老师、同学、朋友

之间的关系,完成发展任务,使人格

日渐走向成熟。2)以适应学校生活为

中心的咨询内容。大学老师教学的风

格和方式与熟悉、适应了中学方式不

同,学生感到不适应,帮助学生适应

大学生活是高校心理辅导的重要内

容。3)以为卫生为中心的心理咨询内

容。处理学生因经济压力、学习压力、

人际关系困难,特别是与异性交往和

恋爱导致的心理问题;不良性格对心

里健康的影响。4)以心里治疗为中心

的咨询内容。涉及大学生心理疾病的

诊断、治疗和护理方面的问题

②形式:1)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

2)根据咨询过程中的交流方式,可分

为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

③目标:1)学生要学会调整和适

应,主要包括帮助来访者调节情绪和

适应所处的环境;2)为寻求发展,就

是要求学生树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

想担负起生活的责任,扩展生活方式,

充分利用自己的潜能和机遇,发挥主

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良

好的社会功能。

5.论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以学为

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

答:①理论基础: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设计观以建构注意作为理论基础,建

构筑主意强调人的知识不是纯客观

的,不是他人传授而是自己构建的,

不是独自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

交互作用中形成的。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

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

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

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

实现由知识的转手这、灌输者向学生

主动构建主意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

导者转变。该教学理论的研究重点要

放在对建构主意学习环境的分析和构

造方面,主要任务是涉及以学生为中

心的学习环境。

②要素:1)教学目标的分析,即基本

概念、原理、方法或过程的基本方法

2)情景创设,创设与当前主题有关的、

真实的情景。3)信息资源的设计,确

立学习本主题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种

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主题过程中的作

用。4)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协作教学

设计策略。5)教学结构设计,根据当

前教学的知识内容设计出既能符合基

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结

构,又能满足对当前教学内容进行意

义构建需要的子结构。

③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首创

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

以说是体现以学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2)强调情景对意义构建的重要作用,

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

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

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从而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3)强调协

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在教

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

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

成为其中的一员。4)强调学习环境的

设计,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

进行自由的探索和自主的学习。5)强

调利用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为了支持

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

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

息资源。6)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最终目

的是完成意义构建,在教学实践中教

学设计过程要围绕意义建构中心展

开。

6.

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论述如

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我实

现理论)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

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基本观点:①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

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

现。(后来又增加两种:求知的需要和

审美的需要。②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

顺序逐级上升。由低到高。③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动力。④高一级需要产生时,低级需要并不消失。同一时期内,人就有多种需要并存,但有的需要占主导地位。

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①爱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1)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进行理想主义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②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和自我价值感。1)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和与批评。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避免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3)适当开展竞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7.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答:①生理因素;②心理因素(包括自我意识:外界和生活事件,都要通过个人的自我意识的中介和调节才能对个人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认知方式: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其情绪状况有关,而个体的情况与取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又有紧密联系;情绪发展;性格特征和心理发展的内在矛盾);③家庭因素;④学校因素;⑤社会因素。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应该注重哥们学科的基本机构;③提倡发现学习;④简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的观点是学习过程是个人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以独特的信息加工方式建构个人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作为学习的结果,学

生的认知结构是围绕关键概念而建构

起来的网络结构。

②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简评

自我价值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

芬顿提出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试图

探讨“为有些学生不肯努力学习”这

一问题,即主要讨论学生缺乏学习积

极性的原因。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逐渐

认识到,学业成功可以使人感到满足

感,是人自尊心提高,产生自我价值

感。而成功又是以能力为基础,这样,

能力,成功和自我价值感三者之间就

形成了前因后果的连锁关系:有能力

的人容易成功,成功又给人以自我价

值感。

成就动机的心理因素构成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由两种方

向彼此相对的心理因素构成:追求成

功的倾向和害怕失败的倾向。追求成

功的倾向使人趋近目标以追求成功,

害怕失败的倾向使人回避目标以避免

失败。

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在强化时要注意:

①遵循普雷马克原理,用高品的活动

作为低频的活动的强化物,即用户学

生喜爱的活动强化学生去参加不喜爱

的活动;②要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

强化物,强化物的选用要因人而异,

因年龄特征而异。③教师在进行新知

识教学时,要即时强化,因为后果紧

跟行为比后果延缓要有效得多而随着

学习的深入,可转为间隔强化。最佳

训练组合可能是:最初用连续强化,

然后用定时强化,最后用变化强化。

认知理论的前驱是格式塔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苛勒提出了学习顿悟说,他

认为学习不是S-R的链接,而是在头

脑中对知觉的重组,构成了一种完形,

其过程不是试误,而是突然顿悟。这

一派理论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奠定就寄

出,但是把完形作用归于脑的先验本

能,缺乏说服力。

怎样爱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培养

学习兴趣和需要?

①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

的学习兴趣;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③进行理想和足以和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明

确的学习目的。

怎样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目标

①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

②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避免学士

长生习得性无助感;③适当开展竞赛,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概括说对教学有什么意义?

概括说强调原理,概括化的经验在迁

移中的作用,认为迁移更多的是依赖

于对一般原理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在

新旧情境的相互关系中的作用。因此,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核心的基本概

念进行抽象或概括,实现最大程度的

迁移。概括说是加强‘双基’教学的

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记忆的三个阶段:

①瞬时记忆:

保持时间0.25-2秒,具有鲜明的形象

②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操作记忆),

保持时间只有1分钟,信息容量有限,

只有7+/—2个信息单元,信息编码方

式:形象编码和语义编码。

③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容量无限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心理健康包

括自我认知态度和能力;自我成长、

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人格的统

合;自律、自立、自我判断和自我确

定;正确地把握现状、感知现实的能

力;调整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结合我

国大学生所处的特定社会环境、所扮

演的特定社会角色、所具有的特定心

理特征,概括为如下七点评判标准。

①能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②具有健

全成熟的人格。③具有正常的认知能

力。④有适度的情绪反应。⑤学习与

工作效率高、热爱生活。⑥具备较强

的环境适应能力。⑦可以建立和谐的

人际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类

习惯上人们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按其严重程度不同,分别称作心理困

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困扰

主要表现为大在学习、生活中自我概

念消极、情绪发展不稳定、人生抉择

艰难、社会适应不良。心理障碍主要

体现为自我意识障碍、情绪障碍、学

习心理障碍、人际交往障碍、恋爱心

理障碍、性心理障碍等。心理疾病则

主要表现为神经症,其主要症状为焦

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

精神衰弱症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重点)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使其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价值,建立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强烈意识,培养应对生活压力的技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提高预防和抵抗心理疾病的能力。帮助大学生选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增进社会适应能力,改善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方位的健康发展,顺利成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①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指导,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在大学生群体中广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掌握保障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梳理保障心理健康的强烈意识,防患于未然,将危机的发生扼杀在萌芽状态,可以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提供保障。②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进其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是搞笑素质教育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3、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必要补充,思想教育工作高屋建瓴,心理咨询以小见大、防微杜渐,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加涅、安德森、梅耶三位学者的知识分类

知识的分类(见表格)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命题网络、图式为表征形式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产生式系统为表征形式。

知识类型

代表人物 1 2 3 4 5

加涅言语

信息

智慧

技能

认知

策略

运动

技能

态度

安德森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梅耶语义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新)高校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模板

贵州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1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学校: 专业:教育学 姓名: 完成时间:2014年1月5 日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什么是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和特征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2、本节课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大一学生刚进入校园不久,上一学期主要是学习基础课程,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这一门作为主要专业课程,对引导学生踏入专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第一章的学习是专业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应该注重从基础入手,循序渐进。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学前教育学这门课这学期才开始,学生之前也没有学习过相关专业知识,只是从自己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看法,因此,在初步学习此门课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了解走向专业化。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自学能力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能力之一,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的自觉性强,主动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现代媒体来获取知识,能够系统的学习知识。此外,操作能力也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专业训练所必备的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的大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大学生不再像中小学生,思维更加成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较强,同时自己的想法也是较多,自我表现欲望增强,因此,在本课程学习中,灌输式的教学难以适应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也不符合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应该在课堂中尽量多的调动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并通过一定的实践,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反思。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了解教育、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的定义 了解学前教育实施形式和特征 了解学前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理论 2、能力方面 掌握什么是学前教育,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树立全面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并通过教学相长的过程,用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自信,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对待学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学前教育的定义 ⑵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以及理论流派的观点 2、难点: 各个时期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五、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案例和知识,进行整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电子数据交换的内容 六、课时安排 6个课时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八、教学内容: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 D.注重实践教学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5、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7、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8、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A.教学目的; B.重点难点; C.导入新课; D.讲授新课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郝钦斯; B.阿德勒; C.布鲁纳; D.贝格尔 10、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A.蒋梦麟; B.竺可桢; C.蔡元培; D.胡适 14、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5、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考试; D.毕业论文(设计) 16、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A.课堂讲授; B.习题课; C.军事训练; D.实验课 1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A.质的研究; B.院校研究; C.行动研究; D.叙事研究 18、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D A.柏林大学; B.哥廷根大学; C.哈勒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1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是"流"与“源”的关系; C.是教师的职责要求; D.是有机的统一体 20、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C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 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湖北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例——鄂职改办[2013]119号文件

关于印发《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修订试 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3-09-16 稿件来源: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处 鄂职改办[2013]119号 各市、州、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改办),省直有关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人事处(人力资源部): 现将《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修订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原评审条件即停止执行。 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8月30日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修订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原有条件试行实践多年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及国家和省里职称改革工作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修订制定本条件。 第二条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分为三级,高级职务名称为教授、副教授,中级职务名称为讲师,初级职务名称为助教。 第三条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的申报和评审,按照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划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4种类型。 第四条本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类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在岗在职教师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第二章分则

第五条申报 一、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教育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年度考核和任职考核均为称职以上,其中破格人员近两年内考核必须有一次为优秀; (三)遵纪守法、作风正派,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四)按规定取得高校教师职业资格; (五)外语、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力测试和继续教育符合国家和省里的有关规定; (六)身心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工作。 二、学历资历条件 (一)教授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评审教授职务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或取得博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7年以上,取得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副教授工作5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3年以上,取得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副教授工作5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5年以上,取得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副教授工作5年以上; 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或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累计达到上述规定的年限,并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从事副教授工作5年以上。 (二)副教授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评审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博士学位后,取得讲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讲师工作2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8年以上,取得讲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讲师工作5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0年以上,取得讲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讲师工作5年以上; 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或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累计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并取得讲师任职资格,从事讲师工作5年以上。 (三)讲师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认定或申报评审讲师职务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博士学位,当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6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6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6篇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1 通过参加这次短期培训,让我开了眼界,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自己的任务及肩负的使命,更加坚定了我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信心。并利用此次培训所学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素质,处理好与同事以及学生们的关系,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授课教师的精彩讲解、闪光的个人魅力,使我受益匪浅。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这似乎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话题,但细细体会、琢磨他们的话语,觉得很有分量。这也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

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一、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 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

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真题(2015年第二期)

致同行: 本人参加了2015年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第二期),为了更多的后来者可以更有效的通过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考试,特整理了下述资料,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下面提到的2015年第二期岗前培训考试《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职业道德修养》真题是本人考试后根据回忆整理出来的,上面的答案是本人整理的,不是标准答案,仅供参考,有些没有答案,希望同行自己看书进行整理。除了选择题不记得外,其它题目内容是不会错的。 第一部分:2015年岗前培训(第二期)考试的四套真题2015年第二期岗前培训考试真题《高等教育学》(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该部分内容考后记得不太清楚,在此省略。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30分) 1、通识教育 答:通识教育又称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是指高等教育中“非专业性教育”,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强调完全摆脱功利和实用,注重陶冶情操和道德,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P20,P149】。 2、培养方案 答:培养方案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的分学期分配等内容。【P159】 3、高等教育大众化 答: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马丁.特罗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描述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相统一的概念,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入学人数/适龄入学人口)达到15-50%。这时,与精英教育相比,大众化高等教育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P255】 三、材料分析(每小题20分,共40分) 材料一:大致内容是:耶鲁大学等高校对于通识教育的看法。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 唐艺萌 人类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个性心理系统具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学校因素有哪些? 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发展,尤其是人格的形成和定型有着深远的影响。具体因素包括校园环境与班风、学校中的人际因素、对大学生智能开发的影响、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 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矛盾性、心理发展的可塑性 学习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家们对学习的分类有四种代表性的分类方式,分别 是布罗姆的学习分类、加涅的学习分类、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以及我国教育心理学界的分类 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信号;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布罗姆的学习分类(认知领域的学习;情感领域的学习;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学习材料的性质及其与学习者知识经验的关系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分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学习的专业性、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探索性、学习的实践性、学习的合作性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有哪些,对教学有何作用? 准备律:学习者有准备来学习,而又给以学习活动,学习者就感到满意。学习者有准备,而没有学习的活动,学习者就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被强制学习,学习者也会感到烦恼。 练习律:学习要经过反复的练习。 练习律又分为应用律和失用律 . 应用律是指一个联结的使用(练习),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反之亦然。 效果律:如果动作,跟随情境中满意的变化,在类似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否则减少。效果律建议用具体奖励,如奖金、口头表扬等对学员进行重复练习。桑代克认为,喜悦的结果加强联结,而厌烦的结果则减弱联结。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他提出的学习规律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主要的三条学习规律一直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争论和研究的主要课题,还激起了后来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并作了大量实验,也是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重要的源泉。他的学习理论不仅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贡献,而且广泛地被运用于中外学校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桑代克强调神经的联结,也承认观念的结合,但他轻视顿悟和理解。他的理论基本上是行为主义的、机械的。他援引动物实验的资料来说明人的学习,认为人的学习只是量的复杂化,与动物的学习没有根本的区别,从而抹杀了人的学习的特点。 高校教师角色的形成表现为哪几个阶段? 弗勒的生涯关注理论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角色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主要是年轻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生存适应性,特别是“我能上好课吗?学生喜欢我吗?领导和同事如何看待我?”等问题。由于这种生存忧虑,一些教师会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上,而不是如何教他们;有些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让学生听话。在这一阶段的教师将学生看作被动的接受者,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 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生存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学生的学业成就,即进入关注情境阶段。这时教师关注的焦点转变为班级大小、是否充分备课、能否上好每堂课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尽管此时教师关注的重心发生了变化,仍然视学生为被动的接受者,而非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教与学还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只是学生与学科内容之间的媒介。 3. 关注学生阶段。此阶段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已充满自信,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发生转变,视学生为主动学习者,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由上述可见,教师角色发展的每

☆2010年下半年湖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 一、名词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 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 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 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 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 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 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 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 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 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 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 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 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 人”的整合判断。 5.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 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 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 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 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 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 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 习和机械学习)7.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 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接受学习 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 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 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 探索得出结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 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 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 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 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行方 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9.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 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即当前的 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 构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包 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10.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 学习材料的意义,新知识不能与原有 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起来,只 能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根据学 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机械械学 习和有意义学习) 11.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反射的基 本原理是: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 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 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 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 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 重要的不是反应之前的刺激,而是跟 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行为主义传统, 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说,提出了对心 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 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心 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动物实 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原理)。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 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 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 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 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 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 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 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 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 质,如考试分数、好的评语、社会接 纳、微笑、奖品等。 12.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 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 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类似 的行为方式。 (四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 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13.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 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 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② 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 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14.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完 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 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 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它是在人的成就 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 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 习动机。 15.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耶克斯和多 得森的研究表明,动机不足或动机过 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 的动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对于简 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求 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 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 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 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这 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克斯—多得森 定律”。 16.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 早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 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 断。 1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 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 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出现 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分为正 迁移和负迁移;根据作用范围不同一 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18.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 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它包括 一种学习为另一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 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提高了另一 种学习的活动效率等。负迁移指的是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 作用。多指一种学习降低了另一种学 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或一种学习阻碍 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 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也 叫非特殊的迁移,指的是一般概念、 原理或态度的迁移。一种学习中获得 的一般概念、原理和态度会对相关的 许多具体知识的学习都产生重要影 响,使后续学习效率更高。特殊迁移 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 识与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发生时, 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 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 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 种学习之中,是习惯或联想的延伸。 20.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又叫共同 成分说,它是在以实证研究检验形式 训练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同要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岗前培训试卷

201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教育法通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下列哪种不是我国现行的对学生的处分种 类?() A扣缴毕业证书 B 记过 C 留校察看 D 开除学籍 2.一名学生进入高等学校以后,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完所有的课程,其他课程都合 格,只有毕业论文答辩不合格。对于该学生,学校应当采取哪种做法? A 不发任何学业证书 B 颁发结业证书 C 颁发肄业证书 D 颁发毕业证书 3.下列哪种权利救济方式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教育权法律救济方式?() A 教师和学生申诉 B 权利诉讼 C 司法调解 D 集体上访 4. 下列不是我国教育行政诉讼管辖形式的一种。 A 选择管辖 B 级别管辖 C 移动管辖 D 指定管辖 5. 按照我国职业教育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不属于职业培训形式的是() A 学徒培训 B 转岗培训 C 适岗培训 D 待岗培训 6. 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是() A 与公办教育相比、属于从属地位B与公办教育具有平等法律地位 C 公办教育属于行政部门、民办教育属于企业单位 D 目前还不能确定 7. 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从年开始的。 A 1961 B 1976 C 1989 D 1995 8.按照我国教育申述制度的规定,下列不是我国教育申述的管辖形式。() A 选择管辖 B 级别管辖 C 隶属管辖 D 移送管辖 9. 根据衣物教育法,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最恰当的表述是一种() A 强制国家教育 B 强制基础教育 C 强制国民教育 D 强制免费教育 10. 下列哪一个程序属于行政复议程序的一种? A 复核 B 裁判 C 备案 D 受理 二、名词解释 1.法律责任 2.教师申诉制度 3.教育法治化 4.教育法律救济、 5.学业证书 三、简答题 1.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权利。 2.简述我国教育申诉制度及其基本特点。 3.简述我国行政复议的管辖及其方式。 4.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基本原则。 5.简述建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 试述行政诉讼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五、案例题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附答案)

目录 大学心理学 (1) 高等教育法规 (226) 教师伦理学 (483) 高等教育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大学心理学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A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作者:————————————————————————————————日期: 2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鄂职改办〔2000〕192号 各市、州、省直管市、县(市)、林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直各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 现将《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原评审条件即停止执行。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高校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使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件》和我省职称改革经常化以来有关政策,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本条件适用于高等学校从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晋升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第三条高等学校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教授、副教授。 第二章任职资格条件 第四条申报条件 一、申报评审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完成本职工作,成绩显著;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能坚持正常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学历、资历条件 (一)教授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评审教授职务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取得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副教授工作五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十三年以上,取得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副教授工作五年以上;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校岗前培训论文-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论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浅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论文题目)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培训地点:华中师范大学 论文评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

浅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提出了当前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道德修养;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道德是在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由一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道德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等因索构成的。我想每个上过师范的同学都曾经听过这样句话:“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才是师范的真正含义。这都说明了老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1]。 高等教育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必须的,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高校中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萃萃学子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这项工作决定我们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涉及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 当前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中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 1、敬业精神不足,把教育工作作为一种谋生手段 部分教师没有把自己看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没有把教育工作看做是传承文化知识、传播科学真理、塑造美好心灵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是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作为一种谋生手段[2]。正因为如此,有的教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无意对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存在着墨守成规、满足现状等现象;有的教师工作敷衍塞责,备课不充分,上课照本宣科,作业批改不认真,课后辅导应付了事,只注重课时数量,不注重教学质量有的教师思想不稳定,热衷于出国、跳槽或搞兼职,将个人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之外,而将本职工作看成了“第二职业”。 2、功利思想严重,团结协作精神差 少数教师不能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道德准则淡漠了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减退了,甚至以狭隘的功利原则来对待自己的事业和工作。有的教师经不住经济利益的诱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完整版)

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研训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制定了个人校本培训计划,具体如下: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 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 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 认真阅读每月的《教学月刊》专刊,及时积累第一手资料。 (2) 通过有计划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 4、加强师德师风的学习 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关于师德师风方面的文件,学习有关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切实提高自身师德师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断与同事交流讨论,切实从思想上对师德师风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对校本培训的意义和目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5、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相当重要。我将不断发挥个人优势,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材的研磨上和专业的发展规划上,紧紧围绕学校的“课堂教学研究”这个主题,上优质有效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学和所教学科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实际化的课堂教学风格。 (3)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4)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下,能独立制作电子教案和一系列教学课件。 总之,在校本培训中,我将会努力学习参与,使自己能力尽快适应学校工作,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D ) A.教师教学 B.教师教育 C.学生学习 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闻名代表是( C ) A.弗洛伊德 B.布鲁纳 C.马斯洛 D.布卢姆 3.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舞,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C ) A.预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4.发觉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D ) A.苛勒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刚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被称( 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 ) A.变式 B.比较 C.概括 D.抽象 7.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据此,能够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A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多血质 8.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

式的心理特征叫( C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适应 9.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由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所属学派为( C )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认知派10.个体由于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样的现象称( B ) A.凝聚性 B.从众 C.社会助长作用 D.士气 l1.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现为( D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相关 D.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率最高 12.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B ) A.规范 B.舆论 C.群体气氛 D.凝聚性 13.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进展时期的心理学家是( A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4.有如此一列数字:149162536496481100,假如孤立地经历,则有18个经历单位,难度专门大,但如将它们看成1,2,3,4,5,6,7,8,9,10的平方,则有10个有规律的经历单位,提高了经历的成效,这是利用了经历编码中的哪种策略( D ) A.系统化 B.联想 C.替换 D.组块化 15.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阻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B ) A.定势作用 B.功能固着 C.变式 D.迁移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2011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教师岗前培训,学习内容丰富,授课的老师都是各大高校学院资深教授,他们都好不吝啬地展示出自己优秀的成果,令我们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启发,通过学习深刻的感受到他们的知识和人格的魅力。 一、高等教育学的学习认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传道授业的老师,解惑的学者。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要时时为学生着想,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关怀。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8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题目和答案

1-1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对科学知识作了() A、主观性分类 B、客观性分类 C、“解剖分类” D、理论性分类 标准答案:C 2.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写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高等教育 B、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 C、教育科学 D、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标准答案: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30分) 3.培根按照人类理性的哪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做出了主观性分类() A、记忆 B、想象 C、判断 D、分析 标准答案:A,B,C 2-1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是()

A、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弗吉尼亚大学 标准答案:D 2.1904年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的范海斯,他主张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C、由社区公共财政资助,以社区为服务重点 D、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 标准答案:C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修辞学校,由智者派创办,教学内容主要是“三艺”,包括:() A、文法 B、修辞 C、辩证法 D、经济法 标准答案:A,B,C 2-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 A、江南水师学堂 B、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广州同文馆 标准答案:C 2.“癸卯学制”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 A、高等学堂 B、是大学堂 C、通儒院 D、研究生院 标准答案: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下列书院哪些属于宋代四大书院() A、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B、湖南衡阳石鼓书院 C、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 D、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标准答案:A,B,C,D 3-1高等教育理念的构成要素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哪个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 A、学生自治理念 B、教授治校理念 C、学术自由理念 D、大学自治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