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混凝土模板质量控制要点

合集下载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清水混凝土是指不添加任何外加剂、添加剂或者掺合料的混凝土,其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要点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以及质量控制要点。

一、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1. 抗压强度标准:清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评估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工程要求,抗压强度标准可以根据设计强度等级进行确定。

例如,常见的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为C15、C20、C25等,代表着混凝土的设计抗压强度。

2. 凝结时间标准:清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也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凝结时间标准可以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进行确定,普通要求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凝结强度。

3. 坍落度标准:坍落度是指混凝土在抗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也是衡量混凝土流动性和可塑性的指标。

不同工程要求的坍落度标准也不同,普通常见的坍落度要求为10cm至15cm。

4. 骨料含量标准:清水混凝土的骨料含量也是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工程要求,可以确定骨料含量的上下限范围,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5. 混凝土配合比标准: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的比例关系。

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强度等级,可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标准,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

二、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 原材料控制: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首先要从原材料入手。

对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配合比控制: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强度等级,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搅拌控制:搅拌是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均匀度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要确保搅拌时间充分,搅拌速度适宜,搅拌均匀度达到要求。

4. 浇筑控制: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

坍落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同时,要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避免产生太多的空隙和孔洞。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一、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1. 强度等级标准:根据工程需要,清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中的规定。

2. 抗渗等级标准:清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符合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抗渗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中的规定。

3. 抗冻融等级标准:清水混凝土的抗冻融等级应符合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抗冻融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3)中的规定。

4. 粒径等级标准:清水混凝土中骨料的粒径应符合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骨料粒径等级和骨料混合比试验方法标准》(GB/T 14685)中的规定。

5. 骨料含量标准:清水混凝土中骨料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骨料含量试验方法标准》(GB/T 14686)中的规定。

二、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 骨料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环境,选择符合标准的骨料。

骨料应具有适当的粒径分布、坚固的质地和良好的抗压强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水灰比控制:根据设计要求和强度等级标准,严格控制水灰比。

水灰比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水灰比过低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施工性能。

3. 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应确保骨料、水和水泥充分混合,搅拌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时间,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4. 施工温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高温会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过快,低温则会延缓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因此应根据气温和季节选择适当的施工时间和控制措施。

5. 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以促进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抗渗性能的提高。

6. 抗渗性能检测:对浇筑好的混凝土进行抗渗性能检测,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7. 强度检测:对浇筑好的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以验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8. 抗冻融性能检测:对浇筑好的混凝土进行抗冻融性能检测,以确保混凝土在寒冷地区或冬季施工中能够抵御冻融损害。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一、引言清水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混凝土类型,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清水混凝土的质量,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要点是非常重要的。

二、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1. 强度标准:清水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例如GB/T 50081-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要求。

2. 抗渗透性标准:清水混凝土的抗渗透性应符合GB/T 50082-200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中的要求。

3. 施工性标准: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应符合GB 50164-2011《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规定,包括坍落度、初凝时间等指标。

三、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 原材料控制:a. 水泥: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水泥,其品种和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b. 骨料:骨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其粒径分布应满足设计要求。

c. 水:水质应符合《建筑工程用水质量》(GB 50453-2008)中的要求,不能含有有害物质。

d. 外加剂:外加剂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实验室试验验证。

2. 配合比控制:a. 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b. 配合比应经过实验室试验验证,包括水灰比、骨料用量等指标。

3. 搅拌与浇筑控制:a. 搅拌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搅拌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b. 搅拌过程中应逐渐加入水泥、骨料和外加剂,确保均匀混合。

c. 浇筑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浇筑方法,避免产生分层、堆积和孔洞等缺陷。

4. 养护控制:a. 清水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以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b. 养护期间应避免外界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如雨水、阳光等。

5. 质量检测控制:a. 对清水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强度、抗渗透性等指标。

b. 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测结果应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

四、结论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引言概述:清水混凝土是建造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混凝土,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制定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标准要求、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养护管理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一、标准要求1.1 标准依据: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GB/T 50080-2002《通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175-2022《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标号》等。

1.2 强度等级:清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根据工程需求确定,普通应符合设计要求,常见的有C15、C20、C25、C30等。

1.3 抗渗性能:清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可通过添加适量的外加剂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二、原材料控制2.1 水泥:选用优质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控制其用量和品质。

2.2 骨料:选用优质骨料,应符合国家标准,控制其粒径和含泥量。

2.3 水:选用清洁饮用水,应符合国家标准,控制其用量和水质。

三、配合比设计3.1 水灰比:合理确定水灰比,控制水灰比的大小可以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3.2 骨料用量:合理确定骨料用量,控制骨料用量的多少可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3 外加剂掺量: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适量添加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四、施工工艺4.1 搅拌:搅拌过程应均匀充分,控制搅拌时间和速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4.2 浇筑:浇筑过程应连续均匀,控制浇筑速度和高度,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脱水。

4.3 养护:养护过程应及时有效,控制养护时间和湿度,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养护管理5.1 养护期限: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养护条件,确定养护期限,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发挥。

5.2 养护环境:控制养护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养护条件,避免混凝土的龟裂和强度降低。

5.3 养护措施: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如覆盖湿布、喷水养护等,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清水混凝土是指不添加任何外加剂的普通混凝土,是建造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材料。

为了确保清水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控制要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一、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1. 抗压强度: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进行检测,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常见的抗压强度等级有C15、C20、C25、C30、C35、C40等。

2. 堆积密度: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密度、孔隙率测定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进行检测,堆积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普通要求的堆积密度为2400-2500kg/m³。

3. 含水率: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含水率测定方法标准》(GB/T 50082-2022)进行检测,含水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普通要求的含水率为5%以下。

4. 抗渗性能: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抗渗性能检验方法标准》(GB/T 50083-2022)进行检测,抗渗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普通要求的抗渗性能等级有P6、P8、P10等。

5. 凝结时间: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方法标准》(GB/T 50084-2002)进行检测,凝结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普通要求的凝结时间为4-12小时。

二、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 原材料控制:严格控制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水泥应具有合格证书,砂、石应符合规定的粒径要求。

2. 配合比控制: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工程要求,合理确定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3. 搅拌均匀性控制:搅拌时间应符合要求,搅拌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搅拌机的正常运转,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避免浮现团聚、分层等现象。

4. 浇筑工艺控制: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均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浮现堆积、漏浆、振捣不足等问题。

5. 养护控制: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防止过早干燥和裂缝的发生。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一、引言清水混凝土是建造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混凝土类型,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要点。

二、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压强度:按照国家标准,清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普通不低于C20标号。

2. 凝结时间:清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普通在24小时内达到设计强度。

3. 泌水性:清水混凝土的泌水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即在浇注过程中不得浮现过多的泌水现象。

4. 含气量:清水混凝土的含气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普通不超过3%。

5. 粘结性:清水混凝土的粘结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即能够与钢筋良好地粘结。

6. 抗渗性:清水混凝土的抗渗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即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分渗透。

7. 硫酸盐腐蚀性:清水混凝土的硫酸盐腐蚀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即能够反抗硫酸盐的侵蚀。

三、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为了保证清水混凝土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质量控制要点:1. 原材料选择:选择优质的水泥、砂、骨料等原材料,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2. 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特性,合理设计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3. 搅拌过程控制:在搅拌过程中,要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均匀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 浇筑过程控制:在浇筑过程中,要控制浇筑速度、浇筑高度和浇筑温度,避免浮现泌水和分层现象。

5. 养护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进行养护,包括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促进混凝土的凝结和强度发展。

6. 质量检测:对于每批次的清水混凝土,要进行抗压强度、凝结时间、泌水性等指标的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7. 质量记录:对于每批次的清水混凝土,要做好质量记录,包括原材料检测报告、配合比设计、搅拌过程记录、浇筑过程记录等,以备查验。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清水混凝土是指不添加任何掺合料和外加剂的普通混凝土。

它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混凝土类型,用于制作基础、柱子、梁、板等结构构件。

为了确保清水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并进行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一、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1. 抗压强度:清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清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在XXMPa以上。

2. 凝结时间:清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

凝结时间过长会影响工程进度,凝结时间过短则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一般来说,清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应在XX小时内。

3. 堆积度:堆积度是指清水混凝土在自由状态下的流动性能。

堆积度过低会导致混凝土难以浇筑和振捣,堆积度过高则会导致混凝土流失和分层。

根据国家标准,清水混凝土的堆积度应在XX%~XX%之间。

4. 含气量:清水混凝土中的气孔会影响其强度和耐久性。

国家标准规定,清水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控制在XX%以内。

5. 抗渗性能:清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指其抵抗水分渗透的能力。

抗渗性能好的混凝土能够有效防止水分对结构构件的侵蚀。

根据设计要求,清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应达到XX级别。

二、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 原材料控制:清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和水。

在选用原材料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注意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

水泥的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砂和石子的颗粒大小应均匀,水的含盐量应符合要求。

2. 配合比控制: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在配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投料,并注意控制水灰比和砂石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性。

3. 搅拌过程控制:清水混凝土的搅拌过程应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充实性。

搅拌时间一般应在XX分钟以上,搅拌机的转速应适中,以避免混凝土分层或过度搅拌。

4. 浇筑与振捣控制:在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避免出现空鼓、漏浆等质量问题。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清水混凝土是指不添加任何外加剂的普通混凝土,其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要点是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一、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1. 强度标准:清水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常见的强度等级有C15、C20、C25、C30、C35等。

具体标准可参考《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控制标准》。

2. 施工性能标准: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标准包括坍落度、凝结时间和泵送性能等。

坍落度普通应控制在10-15cm,凝结时间应符合施工进度要求,泵送性能应满足工程需要。

3. 耐久性标准:清水混凝土的耐久性标准包括抗渗性、抗冻性和抗碱性等。

抗渗性应满足工程要求,抗冻性应符合当地气候条件,抗碱性应符合混凝土使用环境。

4. 外观质量标准: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标准包括表面平整度、色泽一致性和无裂缝等。

表面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色泽一致性应满足工程要求,无裂缝是基本要求。

二、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 原材料控制:(1)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按照配合比控制用量。

(2)骨料:应选择质量良好的骨料,控制含泥量和含水率。

(3)砂:应选择合适的砂,控制砂的粒径和含水率。

(4)水:应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控制水的用量和质量。

2. 配合比控制:根据设计要求和强度等级选择合适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搅拌控制:(1)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搅拌设备的性能确定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2)搅拌速度: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搅拌设备的性能确定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4. 浇筑控制:(1)浇筑方式: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浇筑方式,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2)浇筑温度: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温和温确定浇筑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

5. 养护控制:(1)湿养护:应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湿养护,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避免早期干燥引起的开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水混凝土模板质量控制要点一、施工程序:搭架支梁底板→关梁侧模板、板底板→支柱模板、吊模、外围模板二、施工管理:1、施工放线:1)施工放线时,必须弹出主梁轴线或边线,以便工人用线锤吊托上去摆梁底板。

2)柱子放线时,应弹出断面控制线并且在支模前,应弹出借线,以便控制拄模板进出情况。

3)突出外墙的拄、雨蓬、挑梁等线条应在外墙柱或其粱侧面弹出控制线,以便凸出构件左右移位,采用托线法从基层(首层)托至顶层以控制挑出或凸出部分进出一致。

2、质量控制要点(检查)(一)、柱模板1)所有凸出外墙的柱、墙,模板必须从首层托至顶层,不允许错台且每三层用经纬仪测量垂直度。

2)为确保柱子垂直、支模时应在模板上弹出控制墨线。

在已拆除的柱砼弹出模板量尺寸一致的主控制线,检查时以之为准。

3)柱子模在柱根部位应按要求处理。

,4)支柱模前,柱根部位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锯木灰、焊渣等;5)室内柱模上口以梁底模齐,补其下口,模板在配置使为室内净空尺寸减30。

且保证梁柱节点平整,不显台阶。

6)支柱模板时,柱模木背方应距地50,以便用砂浆或层板不烂;7)柱子根部补烂:缝宽大于20者,柱下部用层板补,但层板不得插入柱模内;缝宽小于20者,柱下部用高标号砂浆补(应提前一天补);8)对拉丝杆(穿套管),第一道距地不大于200,(纵横均按以400-600间距进行加固,并且第一道水平钢管锁管距地不大于200,最下四至五道水平锁管必须用双扣件锁。

背方间距不大于200,梁下200高拄范围必须穿对拉丝杆,距板底不大于300。

9)室外柱模在支模时,应落到楼面下150,木背方落到板面下250—400,然后穿对拉丝杆固定,不允许柱模落到旧混凝土表面为止,不准在柱模根下口塞木条子、层板。

柱模(板面下)200处穿对拉丝杆固定,伸入室内部分,板下口200-300处穿对拉丝杆固定,模板中间对拉丝杆间距400-600。

从下至上,至少四道抱箍(钢管)接头阴角,阳角处加双扣件锁。

10)柱模板根部及柱顶部加固架管应与整体大架连为一体,以防浇灌混凝土时柱模移位;边柱、边墙模板(外围)加固,应采取加设剪刀撑与大架连为一体,边柱支撑架应相互连接对撑。

11)所有墙及柱支撑前设置混凝土内撑,间距一般不大于600(混凝土内撑应设置在两模板拼缝处,且内撑尺寸不得大于构件的断面尺寸);12)柱模根部(一方)锱一道高为50-100的模板口,以便清洗垃圾;13)柱模板拼缝长方向宜水平设置,同时,两层板拼缝宽度不得大于1㎜,缝大于1㎜者,拼缝处必须粘双面胶,柱阳角模板拼缝必须粘双面胶,双面胶严禁伸入柱断面内;14)两层板拼缝处应先用短层板(宽为50-100)将拼缝处压平整,以免出现错台和表面不平整;同时,旧模板有对拉丝杆孔的全部用短层板堵孔。

(如图一)短层板模板拼缝隙(图一)15)穿对拉丝杆孔应上下对齐,丝杆应穿套管,同时,支柱模板工人的名字应上柱模,凡出现爆模、漏浆、错台等,必须给予经济处罚。

16)模板加固后应检查钢管背杆与木方是否紧密相贴,如有空隙,应采取加木楔进行加固。

(二)、梁模板1)梁底模边线或中线采用托线法将墨线钢管上(包括梁模板端头位置点),然后引通线效直,利用扣件夹紧,以便梁柱节点平整、不位移。

2)排架时,楼面混凝土在未达到100﹪强度时,站杆下应加垫木,满设扫地杆。

(距地300);3)在混凝土面上搭架支模时,梁跨在4m以内的,可以不起拱。

4)标高控制,严格按抄测标高为准,控制梁底高度。

5)梁底模在配置时,必须确保其平整度,接缝处顺直拼缝宽度不得大于1mm,同时拼缝处应粘双面胶。

6)支梁模(侧)同一轴线上的梁侧模、底模必须拉通线效直、效正,待侧模加固后,方可铺设板底模。

7)房屋外围模板,在支设时,应引通线效直、效正。

8)底模站杆间距不大于800,梁侧模抱杆间距不大于800。

梁侧模抱杆不得为铰链,必须加两道水平杆固定,保证梁不爆模。

梁侧模下口用压条押者,钉子间距不得大于300,梁上口与现浇板连接时,钉子间距不得大于250mm,梁高大于400(腹板)应加设置木通方进行加固,木方间距不得大于300。

(如图二)(图二)9)梁高大于600应采用对拉丝杆,并且背至少三道木方不得大于250,。

板底模站杆间距不得大于1000.不允许将板底水平管与梁侧模(抱杆)加固钢管连成一体,必须分开固定牢固。

站杆与梁底水平钢管连接应加双扣件。

10)梁高度为600以上必须加设对拉丝杆,丝杆间距为800-1000.11)、挑梁、悬挑板及窗台板必须起拱,即端头抬高10-15,避免有下挠现象。

12)梁柱节点处(外模)拼缝处用木方加固时,梁侧模木方压柱帽模板或柱模用通木方同时压柱模和梁侧模的拼缝,以免出现爆模。

(如图三)(图三)13)室内柱梁节点模板加固:梁底版木背方不宜靠抵另一方梁侧模板,以保证柱模背方通至板底模(如图四)(图四)14)使用旧层板支模板时,模板有空洞者,应单独用短层板(宽为50-100)补孔,以免影响混凝土观感质量;15)梁柱节点支模板梁模端部不得伸入柱模内,可以突出2-3mm严禁伸入柱,同时,柱帽模板与梁下柱模接缝应平整,上下应垂直、方正;16)梁外模及吊模加固时,严禁出现用铁丝拉结加固。

(三)、板模1)板模与梁侧模拼缝应齐平,或退出梁侧模2-3mm,不得超过5mm,杜绝出现板底模伸入梁内。

2)模板接缝必须平整,两层接缝处必须钉在同一木方上,接缝宽度与高度不得大于2mm。

同时,模板模板拼缝处应粘双面胶条,胶条不得平贴;3)相邻板模(梁隔断的)必须平整(同板厚,同标高),采用水平塔尺平行检查,高差不大于5cm.4)板底摸标高应准确,不允许出现一高一底,或“泥鳅背”5)同一间房间,阴阳角必须方正、顺直、平整.不允许有斜向低洼不平,线角应方正、顺直。

洞口(竖向高度的洞口)应方正、竖向应通顺;6)下沉板吊模的支撑应加内撑,保证吊模不移位,另外要加混凝土方凳或钢筋铁马,保证模板不陷入混凝土内和板厚度。

(钢筋内撑绑扎在梁箍筋上,间距不大于600,并且用木方斜向定牢)。

7)阳台、雨篷外围吊模应加立杆和水平锁牢固,并加斜撑,确保吊模平整、顺直、垂直不内倒外斜。

8)板跨度大于4m者,应起拱(3‰不得小于10mm),同时,板模下的站柱间距不得大于1000,站柱与板底模的水平管连接处应设双扣件加固。

9)支现浇板前,梁侧模必须拉通线效直加固,在保证梁断面尺寸后方可支板模。

10)支柱帽模板时,切锯层板应方正,不得歪斜不正。

柱帽与柱子下部模板拼结应密实,上下应垂直方正。

11)所有材料使用时要做到:“长材不短用、大材不小用、优材不劣用”,下料时必须统筹下料;若出现大锯小,长切短者,一次罚款50-100元。

12)板再重新利用时,边缘粗糙或破损者必须锯边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缺棱掉角的模板。

13)用旧层板支模时,原有的钉子必须取掉,严禁钉子陷入混凝土内拆模时损环混凝土观感质量。

14)现浇板模支完应立即叫人清理掉入粱模内的层板、胶条、扣件等垃圾,并用水将剧木灰冲洗干净。

15)板吊模支模时,应待板底筋扎完后、板面筋绑扎前进行支模,粱边模应待粱扎后立即进行,防止边扎板面筋边支模而损坏钢筋的绑扎质量。

三、拆模:1、拆模时,未经施工管理人员同意严禁拆模(即要有拆模通知书方可拆模);2、拆模前应注意: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严禁先拆下后拆上;拆出的材料必须由2-3人配合传递,严禁从上乱丢乱人乱扔;若出现从高处乱丢模板而损坏者一次罚款100元。

3、高空作业时,必须佩带安全带和安全帽;4、所有拆除的架模严禁堆放在外架上;5、吊料钢丝绳用后必须各自收放,同时,严禁向外架外抛物等;6、“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架(栏)必须随楼层搭设规范,严禁出现乱拆乱搭或搭设不规范现象。

7、严禁在楼层上大小便。

8、拆模后,所有的材料必须分类堆放,并及时吊出,严禁集中堆放。

9、浇灌混凝土前,楼层下的架管及扣件、双面胶、对拉丝杆、丝杆套管、托顶、木方及层板应即时清理干净。

10、拆模后,应即时将楼层清理干净(楼层拆下的短方或层板、扣件、丝杆、顶托等),同时粘贴在墙板柱的双面胶、烂层板及其不平整等质量缺陷必须即时处理打磨完毕。

11、搭设外架时,应一并将装卸料平台位置设置好,避免出现装平台时拆网拆外架;12、外防护架上严禁堆放任何建筑材料,若发现堆放一次罚款50-100元;模板工程施工注意事项一、挡墙模板加固时,应采用止水对拉丝杆,(如图五)B(图五)二、挡墙模板支撑前,应在其墙体纵向钢筋上焊接定位卡(限位卡)。

距基顶面高度控制在150。

三、挡墙模在支撑系统上,应加强:1、内模支撑架必须与室内大架连接成一体。

2、外模采用水平加固后(与内模用丝杆连接),应另用100×100×100的方木进行水平拉通用顶托进行加固。

3、丝杆间距:墙下三道水平杆间距不得大于500mm,其上间距不得大于600mm。

4、所有丝杆加固必须加双(三)扇形卡。

5、墙板浇注混凝土时,其挡墙模板拆除应板混凝土浇灌后方口拆。

6、采用一般对拉丝杆对拉时,其中应加设内撑,间距不得大于600,且应放在两模板拼缝处,混凝土内撑尺寸应为构件尺寸小3-5mm。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