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自动打印机
自动打印机机构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课程名称:自动打印机机构设计学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年级:任课教师:日期:摘要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又是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设计实践,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及创新意识与能力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 可使学生将课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更全面、系统的巩固和加深对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
同时学会确定机构的运动方案,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以及开发创新能力。
,从几何的观点来研究机构各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求法,以及按已知条件来设计新的机构的方法。
明确课程设计目的、步骤,根据自己的设计题目对设计内容进行分析,确定输入,输出构件的运动型式。
关键字: 机构运动分析机构结构设计曲柄滑块凸轮轮廓设计目录1.课程设计任务书 (4)2.原动机的选择 (7)3.机构方案分析与优化比较 (8)3.1 送料机构方案 (8)3.2夹紧机构方案 (10)3.3打印机构方案 (12)3.4输出机构方案 (16)4. 最终选择方案 (18)4.1机构的选择 (18)4.2传动的选择 (19)5. 机械系统的运动循环 (22)5.1运动循环表 (22)5.2运动循环图 (22)7. 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尺寸设计 (23)7.1 送料机构的参数 (23)7.2 夹紧机构的参数 (23)7.3 打印机构的参数 (23)7.4输出机构的参数 (24)6.5齿轮机构的参数 (25)8.设计总结 (26)一、课程设计任务书题号10自动打印机设计1、功能要求及工艺动作分解提示1)总功能要求在产品上打印记号。
它的主要动作有三个:送料到达打印工位夹紧,然后打印记号,最后将产品输出。
2)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提示自动打印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电机驱动主轴上的三个执行机构,完成送料、夹紧和打印、输出的任务。
机械课程设计自动打标机

自动打标机一.功能要求及其工作原理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产品自动打标机能实现在产品表面自动打制钢印的要求。
产品由输送带运送到推送头1的前端(如图1所示),然后由推送机构将产品3推送到打印头2的下部,此后打印头2向下运动,与产品上表面接触,完成打印操作。
在打印头退还原位时,推送机构再推送另一产品,并把已打印好的产品推走。
图1 自动打标机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产品尺寸为:长⨯宽⨯高mm⨯=,生产率为10件/min,200⨯mmmm100200要求打印头在与产品接触时,有1秒的停歇时间,以保证在产品上形成清晰的印字。
设打印头在打印过程中对产品的压力为500N。
3.设计任务(1)画出打标机的工作循环图。
(2)拟定打标机机构和推送机构的运动方案,并进行分析评价。
(3)进行打标机机构和推送机构的尺寸综合,并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4)完成打标机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各运动副处的摩擦系数f=0.1,不计各机构件的重力及惯性力)。
二.运动方案设计2.1运动工艺动作分解及分析该机构由推杆的对工件的推送功能和冲头对工件的冲压功能组成。
推送功能机构:方案一图2-2凸轮机构,凸轮以等角速度回转,它的轮廓驱使从动件,可使推杆实现任意的运动规律,但行程较小。
方案二图2-4凸轮-连杆组合机构,可以实现行程放大功能,但效率较低。
方案三图2-5 固定凸轮-连杆组合机构固定凸轮-连杆组合机构,可实现预期的运动规律。
冲压机构:方案一六连杆机构图2-3所示的连杆机构由曲柄摇杆机构ABCD与曲柄滑块机构GHK通过连杆EF相联组合而成。
能实现一段时间实现近似停歇。
图2-3 连杆机构方案二图1凸轮-齿轮组合机构,可以将摆动从动件的摆动转化为齿轮齿条机构的齿条直线往复运动。
2.2 根据工艺动作拟定工作循环图工作行程冲压停歇回程冲压机构冲头停止不动回程推送机构推送产品2.3机构的构型方案一图一方案二图二方案三图三2.4 方案的选择和评定方案三为所选最优方案。
自动打印机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

自动打印机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1电动机的选择电动机是机械系统中的驱动部分,它为系统提供能量或动力,并将能量转换为系统需要的运动形式——转动,是机械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在机械系统方案中必须根据系统的特点、考虑和选择合适的电动机。
对于驱动自动打印机工作的电动机的参数和性能的选择,我们应考虑到以下因素:①考虑到现场能源的供应情况,有电源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电力驱动,因为它的成本低,控制操作方便,机械活动范围广;②考虑到原动件的机械特性和工作制度与工作机相匹配,电动机根据打印机在工作的频繁程度选取相应的工作制度(FC=15%~60%);③打印机对电动机提出启动、过载、运转平稳性、调速和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需要保证打印头和加紧机构运转平稳;④考虑到工作环境的因素,应防爆、防尘、防腐蚀;⑤电动机应工作可靠、操作简单、维修方便;⑥为了提高机械系统的经济效益,选择电动机应考虑经济成本,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必须满足负载需要,但也不能过大。
对电动机来说所选电动机功率过大造成功率因素过低也是不经济的。
常用电动机的结构特性、优缺点及应用范围见表1.1表1.1根据各种电动机特点和应用范围,以及设计的自动打印机的结构特点,工作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我们选择的电动机及其参数如下表1.2表1.22功能原理设计自动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图如图2.1所示:图2.1此系统有送料机构1、定位机构、打印机构3-4-5-6、纸盒输出机构和减速传动机构等组成,由电动机驱动主轴上的几个执行机构,完成送料、定位、打印和送出的任务。
电动机输出的转速经过减速机型号功率/kw电流/A转速/(r/min) 满载 效率/% 功率因数/(cos/) Y2-132S-637.4 96081.00.76堵转电流/实际电流堵转转矩/额定转矩 最大转矩/额定转矩6.52.12.1构将轴的转速减到主轴上执行机构需要的转速,再将轴的旋转运动通过不同的机构转换成各个执行构件所需的运动。
自动打印机设计课程设计

自动打印机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自动打印机的设计原理与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打印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电子技术和机械设计知识。
在技能方面,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并培养其遵守知识产权、追求卓越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动打印机的原理、设计、制作和测试。
具体包括:1.打印机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2.打印机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3.打印头的工作原理与驱动技术4.纸张传输系统的设计与控制5.打印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打印机的接口技术及其与计算机的通信7.打印机的测试与维护方法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打印机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以及设计方法等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打印机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设计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设计并制作打印机,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打印机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自动打印机设计与实践》2.参考书:包括打印机技术手册、电子电路设计手册等3.多媒体资料:包括打印机工作原理动画、设计案例视频等4.实验设备:包括打印机实验套件、电子电路实验板等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实验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作业方面,将布置设计报告、实验报告等,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环节,将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期末考试将涵盖课程的所有知识点,以检验学生的综合理解与应用能力。
自动打印机课程设计

自动打印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自动打印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2. 学生能掌握自动打印机的安装、调试和基本操作流程。
3. 学生了解自动打印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完成自动打印机的组装和调试。
2. 学生能运用自动打印机进行文档、图片等的打印操作。
3. 学生能针对自动打印机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与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打印机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动打印机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作用的认知,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自动打印机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动打印机,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为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自动打印机基础知识:- 自动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自动打印机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自动打印机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 自动打印机安装与调试:- 打印机硬件安装步骤- 驱动程序安装与设置- 打印机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3. 自动打印机操作与使用:- 打印机的基本操作流程- 文档、图片等打印方法- 打印质量调整与优化4. 自动打印机维护与故障排除:- 打印机日常保养与维护- 常见故障现象与原因分析- 故障排除方法与技巧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第一课时:自动打印机基础知识第二课时:自动打印机安装与调试第三课时:自动打印机操作与使用第四课时:自动打印机维护与故障排除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涵盖自动打印机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自动打印机机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自动打印机机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自动打印机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掌握机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实验学习机构装配和调试技术。
二、实验原理
自动打印机主要由控制模块、传动系统和打印组成,其中传动系统主要由减速机构、传动链条、滑块机构和驱动电机组成。
打印机工作时,电机通过减速机构驱动链条运转,带动滑块机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打印头在打印介质上的运动,从而完成打印工作。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自动打印机机构的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自动打印机的机构,包括传动系统的减速机构、传动链条、滑块机构和驱动电机等。
2、机构零部件的制造:根据机构设计图纸,制作机构相应的零部件。
3、机构的装配:按照装配图纸和装配顺序,将机构各部件组
装在一起。
4、机构的调试:将安装好的机构与电路板连接,对自动打印
机进行调试和试运行,查找机构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
四、安全注意事项
1、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和周围人员的安全;
2、注意实验室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3、在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并保持实验器材设备的
整洁。
五、实验结果分析
1、完成自动打印机机构设计,制造出相应的零部件,并成功
地将各部件组装在一起。
2、对机构进行了调试和试运行,检查并调整了机构中可能存
在的问题,机构运行效果良好。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机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了自动打印机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掌握了机构装配和调试技术,提高了对机械原理及机构设计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机械原理自动打印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题目自动打印机的设汁1.题目简介此自动打印机是当产品包装好后,为了商品的某种需要而用来在包装好的纸盒上,打印一种记号的专用设备。
它的主要动作有三个:纸盒送到打印工位:打印记号;然后将打印好的纸盒输出。
2.设计参数(1)纸盒尺寸:长100〜150mm,宽70〜100mm,髙30〜50mm;(2)自动打印机的生产效率:80次/min。
3.设计容(1)打印机构①动作要求:将减速器输送来的匀速圆周运动转化为打印头的往复运动:②运动要求:动力特性好,并有急回特性。
(2)送料机构要求与打印机构动作协调。
(3)减速机构计算总传动比,分配%级传动比和确龙传动方案组合方式。
例如带传动和定轴轮系串连或采用行星轮系等;有自锁要求而功率又不大时,可采用蜗杆机构。
对左轴轮系要合理分配各对齿轮的传动比,这是传动装置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机器的外娜尺寸、重量、润滑和整个机器的工作能力,根据抵=%乜/n执行,确定传动机构。
二.方案构思及分析1.方案构思根据设汁要求,打印机构和送料机构有多种实现方式,现列表如下2. 方案分析实现上述要求的机构组合方案可以有许多种,下面仅介绍英中的几例以供参考。
(1)直动凸轮一摇杆滑块机构为打印机构和间歇机构为送料机构如图1所示.打印机构选择为凸轮和摇杆滑块的组合机构,适当的设汁凸轮邮线可以 满足工作要求,打印瞬间无冲击,机构有急回特性,摇杆滑块机构为放大机构,可以减小凸 轮的尺寸。
送料机构采用盘式的传动,由间歇机构控制,使其能在预泄时间将工件推送到待 打印位置。
采用这种方式,优点是机构紧凑,使传动效率增大。
由于机构的紧凑性,减少了占地面 积。
圆盘式的传动使送料更为平稳匚I图1(2)六杆机构为打印机构和凸轮(摆动)一连杆机构为送料机构图2所示打印机构选为六杆机构,送料机构选择为凸轮和连杆机构。
这种传动方案的优点是用凸轮和平而四杆机构传动,易实现运动规律,能达到所要的运动方式,对于经济方而也较便宜。
自动打印机课程设计

自动打印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自动打印机的原理与结构,掌握其工作流程中的关键环节。
2. 学生能够描述自动打印机与计算机通信的基本方式,了解不同类型打印命令的功能。
3. 学生掌握自动打印机常见故障的识别及基本的故障排除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自动打印机,包括安装打印纸、更换墨盒等维护工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计算机软件发送打印任务并调整打印设置。
3. 学生能够分析简单的打印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认识到自动化设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培养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自动打印机的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在现代办公中的应用。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为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预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获得成长。
二、教学内容1. 自动打印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打印机的关键部件介绍:打印头、墨盒、滚筒、走纸机构等2. 打印机与计算机的连接与通信- 打印机与计算机的连接方式- 常用打印命令的认识和使用:打印、复印、扫描等- 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安装与设置3. 自动打印机的操作与维护- 打印纸的安装与更换- 墨盒的安装与更换- 打印机日常清洁与保养4. 打印故障分析与排除- 常见打印问题的识别:卡纸、打印模糊、颜色偏差等- 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调整打印设置、清理打印头、检查连接线等5. 打印机操作的实践练习- 发送打印任务并进行打印设置- 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