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范文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范文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一、舆情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舆情分析是对网络上产生的各种舆情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以便了解和掌握舆情动态,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防范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次舆情分析主要围绕网络热点事件展开,通过对相关事件的分析,总结舆情发展趋势,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意见。
二、事件概述。
本次舆情分析的焦点事件为某知名企业发布的一则广告。
该广告内容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在广告发布后不久,网络上涌现出大量讨论该广告的帖子、评论和新闻报道,舆情发展迅猛。
三、舆情分析。
1. 舆情发展趋势。
从舆情发展的角度来看,该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关于该广告的负面评论和批评。
同时也有部分人士对该广告表示支持和认可。
随着舆情的发酵,相关话题的讨论逐渐扩大,甚至影响到了该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商业利益。
2. 舆情热点分析。
该事件的舆情热点主要集中在广告内容的敏感性和社会影响上。
广告内容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和讨论。
一些人认为该广告涉及到了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等问题,对企业形象和社会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广告并没有恶意,只是表达了一种特定的观点,不应该过分解读和批评。
3. 舆情影响分析。
该事件的舆情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形象和社会影响上。
由于广告内容涉及到了一些敏感话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和讨论,导致了该企业的品牌形象受损。
同时,该事件的舆情发展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舆情应对建议。
针对该事件的舆情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危机公关意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企业应该及时回应社会的质疑和批评,积极采取措施化解舆情风险,避免舆情进一步发酵。
2. 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避免敏感话题。
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应该更加谨慎,避免触碰敏感话题,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舆情总结报告范文模板(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一、1. 报告背景(在此简要描述报告产生的背景,包括报告产生的缘由、目的等。
)一、2. 报告范围(在此明确报告所涉及的时间范围、地域范围、事件范围等。
)一、3. 报告目的(在此阐述撰写本报告的目的,例如: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等。
)二、舆情监测与分析二、1. 舆情监测情况(在此详细介绍舆情监测的方法、渠道、工具等,以及监测过程中的关键数据。
)二、2. 舆情热点事件(在此列举报告期间内的热点事件,并简要介绍事件背景、发展过程、影响等。
)二、3. 舆情发展趋势(在此分析舆情发展趋势,包括正向、负向、中性舆情的变化趋势,以及可能的原因。
)三、舆情应对措施三、1. 应对策略(在此阐述针对不同舆情事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包括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危机公关等。
)三、2. 应对效果(在此分析应对措施的效果,包括对舆情事件控制、舆论引导、形象修复等方面的影响。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四、1. 存在问题(在此列举舆情应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信息发布不及时、舆论引导不到位、应对措施不力等。
)四、2. 不足之处(在此分析舆情应对工作中的不足,例如:人员配备不足、培训不够、应急预案不完善等。
)五、改进措施与建议五、1. 改进措施(在此提出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改进措施,例如:加强人员培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舆情监测能力等。
)五、2. 建议(在此提出对今后舆情工作的建议,例如:加强舆情监测、提高舆情应对效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等。
)六、总结(在此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并提出对未来舆情工作的展望。
)七、附件(在此附上相关资料,如:舆情监测数据、舆情应对案例等。
)---以下为报告的详细内容示例:一、报告概述一、1. 报告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本报告对2023年第三季度网络舆情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分析。
一、2. 报告范围本报告涵盖2023年7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全国范围内的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调研报告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调研报告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调研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逐渐成为公共舆论研究的重要手段。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通过对网络上涌现的舆情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能够帮助政府、企业和组织更好地把握社会舆论动态,及时应对公共事件和媒体危机,提升公众形象和信任度。
2. 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其在公共舆论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为政府、企业和组织提供参考和借鉴。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和实际案例,对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综合分析。
4. 调研结果4.1 现状分析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在政府、企业和组织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政府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舆论引导和宣传营销;企业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提升品牌形象;组织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研判,了解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4.2 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不断进步,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将朝着更智能化、更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自动化算法和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测和情感分析,提供更准确的舆情预测和决策支持。
5. 案例分析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建立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系统,实时监测社交媒体上涉及企业品牌的言论和评论。
通过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情感分析和关键词提取,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回应消费者的问题和需求,提升品牌形象和用户满意度。
6. 结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在公共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政府、企业和组织了解社会舆论动态,及时应对公共事件和媒体危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将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准确和精细的舆情预测和决策支持。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应逐渐成为政府、企业和组织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工具。
总结: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调研报告通过对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及对实际案例进行研究,提出了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在公共舆论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2023网络舆情报告

2023网络舆情报告概述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影响较大的舆论事件和话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本报告将分析并总结2023年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影响。
1. 2023年网络舆情总体趋势2023年,网络舆情呈现以下几个总体趋势:1.1 公众关注度的增长随着社交媒体用户数量的增加,公众对于各类事件和话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和名人事务等成为网民们热议的焦点。
1.2 知识传播和信息爆炸网络舆情不再局限于具体事件的讨论,更多地包括了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爆炸。
知识分享平台、科普博主和专业媒体成为网络舆论的重要参与者,推动着社会知识的普及和科技进步。
1.3 个体表达和多元声音网络舆情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个体通过自媒体平台、博客和论坛等渠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声音,引发了各类群体的讨论和争论。
1.4 媒体影响力下降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下降,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舆论传播的主要渠道。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对传统媒体的报道进行评论和质疑。
2. 2023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2023年网络舆情出现了多个热点事件,以下列举了其中的几个代表性事件:2.1 社交媒体平台安全漏洞曝光2023年,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的安全漏洞被曝光,引发了公众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和讨论。
用户开始关注个人信息的保护和隐私权的维护,社交媒体平台也加强了安全管理措施。
2.2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引发争议人工智能技术在2023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也引发了各种争议。
公众对于人工智能在就业、隐私保护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和担忧。
2.3 疫情期间的网络谣言传播2023年,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爆发,网络上涌现出大量的谣言和不实信息。
这些谣言对公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反映了公众对于疫情的关注和担忧。
2.4 名人事件引发大量争议名人事件在2023年持续发酵,其中包括艺人涉黑、明星劣迹等事件。
【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报告范文例文【优秀范文】

【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报告范文例文【优秀范文】【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报告范文例文【优秀范文】网络舆情分析报告模板范文舆情报告主要是针对某起重大舆情事件,或一段时间内在某个行业、某个话题下滋生的相关舆情进行整合,最后以报告的形式呈现。
它的时效性可能不是十分快速,可能报告出来时事情已经发生,甚至舆论已经平息。
但是它对于舆情工作的总结汇报,以及舆情危机事件的防范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舆情报告,有助于了解舆情滋生的来源、舆情传播的路径、分析舆情情感、了解舆情传播过程中的媒体转载类型、影响地域以及关键传播节点等等。
舆情报告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一般情况下,一篇完整的舆情报告包括舆情概述、传播概况分析(平台分布、传播趋势、社会情绪)、话题分析(热词图、话题分布)、舆论聚焦、关注人群(人群构成、发文习惯、地域分布)、舆情点评与研判。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模板范文(精简版)下面以“厦门国际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事件为例,撰写了以下网络舆情分析报告模板范文,可供参考。
近日,一张厦门国际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的截图在网上传播。
截图显示,在“2023年校园招聘新员工”的微信聊天群中,杨某称自己在告知了相关人员不喝酒的情况下,在新员工聚餐会上,因为没喝“A角”敬的酒,被领导扇耳光并用粗口辱骂。
事件曝光后,引发众多媒体和网民关注。
以该事件为导火索,全网掀起了一场关于“酒桌文化”“职场霸凌”的大讨论。
一、传播情况1.平台分布通过互联网舆情分析系统识微商情显示,全网有关“厦门国际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事件的信息传播量共23万余条。
其中社交平台占比为93.96%,APP及新闻平台占比分别为4.24%和1.25%。
2.传播趋势通过互联网舆情分析系统识微商情显示,该事件于24日9时达到传播最高峰。
此时段内,“酒桌文化”及“厦门国际银行回应”成为舆论关注与讨论的重点。
3.社会情绪从互联网舆情分析系统识微商情发现,全网关于“厦门国际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的社会情绪以负面为主,占比82.7%,中性言论占比14.7%,正面情绪言论占比2.6%。
舆情反转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社会舆论环境日益复杂,舆情反转现象频繁发生,对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深入分析舆情反转现象,本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网络数据,对舆情反转的特点、原因及影响进行探讨,旨在为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方法1. 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了国内主流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平台以及搜索引擎等渠道,收集了2019年至2021年间具有代表性的舆情反转案例。
2.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舆情反转案例的时间分布、涉及领域、反转原因等。
3.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舆情反转的特点和规律。
三、舆情反转特点1. 时间分布不均:舆情反转案例在一年四季中均有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冬季,尤其在节假日和重大事件发生后。
2. 涉及领域广泛:舆情反转案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其中政治领域案例占比最高。
3. 反转原因多样:舆情反转原因主要包括虚假信息、恶意攻击、误读误解、情绪化表达等。
4. 舆情反转周期较短:从舆情发酵到反转,通常在1-3天内完成。
5. 反转力度大:舆情反转往往导致舆论风向发生180度大转弯,对当事人和社会造成较大影响。
四、舆情反转原因分析1. 虚假信息:虚假信息是导致舆情反转的主要原因之一。
部分媒体和网民为了追求点击率,散布不实信息,误导公众。
2. 恶意攻击:部分网民出于个人恩怨或政治目的,恶意攻击他人,导致舆情反转。
3. 误读误解:由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断章取义、误解误读,导致舆情反转。
4. 情绪化表达:部分网民在表达观点时过于情绪化,忽视事实真相,导致舆情反转。
5. 舆论引导不足:在舆情发酵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媒体引导不足,导致舆情失控。
五、舆情反转影响分析1. 社会影响:舆情反转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2. 政府形象:舆情反转可能导致政府形象受损,影响政府公信力。
关于网络舆情处置情况报告【八篇】

关于网络舆情处置情况报告【八篇】舆情处置是指对于网络事件引发的舆论危机,通过利用一些舆情监测手段,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网络舆情处置情况报告【八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网络舆情处置情况报告1为切实加强我区镇级党委换届工作中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理与换届信息发布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舆情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掌握引导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及时、有效的处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营造良好的换届舆论环境,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
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
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区委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
坚持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宣传同步启动、同时落实,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
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组织机构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实行联席会议制度。
区委办、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等单位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区委组织部为联席会议牵头单位。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
联席会议职责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处置。
舆情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对公共事件和社会热点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本实验以“西湖捞手机被要1500元”事件为例,进行舆情分析实验。
二、实验目的1. 分析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2. 探讨网络舆情对公共事件和社会热点的影响;3. 为相关部门提供舆情监测和应对策略的建议。
三、实验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渠道,收集“西湖捞手机被要1500元”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新闻报道、网民评论、视频等。
2.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分类和整理,提取出事件的关键信息。
3. 舆情分析:运用文本挖掘、情感分析等方法,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了解事件的传播态势、舆论关注点和公众态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事件传播态势(1)传播速度:事件发生后,仅在5月2日的小范围内引起关注。
但随着5月3日的报道增多,事件热度迅速上升,并在短时间内冲上热搜榜。
(2)传播渠道:事件主要通过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新闻平台等社交媒体渠道传播,短视频平台和社交网络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3)传播地域:事件主要在杭州本地传播,但随着网络传播,事件影响力逐渐扩大。
2. 舆论关注点(1)打捞费用过高:网民普遍认为1500元的打捞费用过高,涉嫌敲诈勒索。
(2)潜水打捞成本:部分网民认为潜水打捞需要一定的成本,但1500元的费用仍然过高。
(3)景区监管漏洞:网民质疑西湖景区在应急救援方面的监管是否存在漏洞。
3. 公众态度(1)负面态度:大部分网民对事件持负面态度,认为打捞费用过高,对打捞人员的行为表示不满。
(2)中立态度:部分网民认为潜水打捞需要一定的成本,但对1500元的费用仍表示质疑。
(3)正面态度:极少数网民认为打捞人员的行为可以理解,但费用过高需要进一步调查。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1)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广泛,对公共事件和社会热点具有显著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学号:6100114004 姓名:陈文鑫专业:电子商务
新闻背景:南昌大学14年9月1日开始全校实行自主保洁,寝室保洁阿姨全部被请辞,学生们要轮流打扫公共卫生,寝室楼道加公厕,然而在短短时间内,引起了在校学生的强烈反弹和社会网络的激烈讨论。
据钱江晚报记者赶赴南昌采访发现:南昌大学宿舍的卫生情况已经有了好转,事情该怎样发展?这是52岁的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度过的第27个教师节。
面庞黝黑、显得有些疲惫的他在自己整洁的办公室里踱步,头也不抬的回绝记者的采访要求说赶着开会。
这位被“上头条”的校长,正与他履新一年的南昌大学共同深陷舆论漩涡——南昌大学“自主保洁”制度,激起校内学生的强烈反弹。
有学生在微博上直言,“我交了学费,不是来掏粪的”.更有学生调侃到,“学校有条韬奋路,我们都是掏粪男孩”,此事迅速成为微博热门话题。
还有学生质疑,学校执意推广,破坏了校园民主,相关费用流向也未及时公开。
而众多网友则批评,这些90后太娇生惯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并声称“招人不招昌大生”、、、、“自主保洁”为何酿成轩然大波?南昌大学是否存在强行推广?相关费用流向是否公开透明?
学生爆料:目前存在反雇清洁工现象
学校有规定,不分男女,一个学院的学生负责“承包”指定楼栋的卫生,包括厕所》同时,由于同一学院的学生分在不同的宿舍楼居住,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学生们可能被分配去打扫非自己居住的宿舍楼卫生。
学生反应,因为高楼层水压太低,秽物冲不下去,感觉恶心,连午饭都吃不下。
多名学生证实,在目前的“自主保洁”中,存在某些班级摊派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做清洁,以及反雇清洁工和学生工的现象。
校方回应:之前和学生沟通存在误会
舆论的发酵,已然席卷巨大风暴》面对来访的钱江晚报记者,南昌大学单位宣传部部长刘继荣表示,校方感受到巨大的舆论压力:“这几天,学校针对自主保洁开了不少专题会议。
“自主保洁”的提出,源起校长周创兵到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的一次调研。
刘继荣介绍,抚州医学院的保洁改革很成功,“全宿舍楼除了两个保安,其他都是学生自主管理。
”这让周创兵很受触动。
所以才实行这一制度改革。
刘继荣解释说,之前和学生们国沟通存在误会,其实学校从未强制实行轮流打扫,或者强行摊派清洁任务。
他出示一份署名为“学生组织联合会”的倡议书,倡议书里表明,学校决定自9月1日开始在全校推行学生公寓自主保洁服务工作,倡议积极参与班级(楼层)值日,认真完成日常保洁任务,积极争当志愿者,努力完成特殊保洁任务,积极参加大扫除。
一位校方知情人士分析,自主保洁走样,学校上下各级都有责任——从学院一级来说,“自主保洁”只是徒增他们的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好处。
制度去向:不会取消,将推广行政人员“自主保洁”
在短短几天时间里,472名学生联盟上书反对,校方却称这些学生只占到了全校的百分之一。
外界质疑,学校省下了保洁人员费用支出,是不是太抠门,省下来的钱哪去了。
南昌大学学生宿舍与教室管理中心主任李永坚说:“不是学校抠门,实际上,学校
还另外贴了4万余元,用于购买垃圾桶、废纸篓、劳动工具等。
”
他介绍说,目前前湖校区实行自主保洁的共有34栋宿舍,涉及4万名左右的学生,按相关标准,这些保洁人员将会产生152万余元的保洁费支出。
届时,学校将向4万名学生共返还152万余元,直接打到每位学生的银行卡里。
4名学生给校长寄拖把
如果校长能拿起扫把,我们将集体鼓掌
在社会和网络舆论的压力下,学校拟微调保洁政策,现如今校内学生表示赞同,这种做法的效应让双方都取得了想要的结果,所以说政策的实施成功与否,在于民意如何?学校应时时为学生考虑,布置工作要落到实处,多和学生沟通。
学生陈文鑫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