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编辑)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一期

合集下载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引言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传授科学的健康知识和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形式。

本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旨在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健康知识,匡助大家增强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二、主题一:饮食健康1. 饮食均衡:合理搭配五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摄入适量的膳食纤维,避免偏食和暴饮暴食。

2. 减少盐摄入:过量的盐分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风险,建议每天控制在5克以下。

3. 多吃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慢性病,建议每天摄入五份。

4. 饮食清淡:减少油腻、糖分和加工食品的摄入,选择清淡、健康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三、主题二:心理健康1. 压力管理:学会正确应对压力,如通过运动、音乐、读书等方式放松自己,避免长期紧张和焦虑。

2. 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睡眠不足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3. 情绪管理:学会识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通过交流和表达情感来缓解负面情绪。

4. 社交活动:积极参预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增加社交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主题三:运动健康1. 适度运动:每天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和预防慢性病。

2. 动态和静态运动结合:结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既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又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骨密度。

3. 避免长期久坐:长期久坐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建议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一下。

4. 个人体质和兴趣匹配:根据个人体质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保持长期坚持。

五、主题四:疾病预防1.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疾病。

2. 预防传染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接种疫苗等,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健康素养知识讲座

健康素养知识讲座

健康素养知识讲座第一篇:健康素养知识讲座(上)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健康素养知识。

健康素养是指在生命历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并降低疾病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

健康素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智慧和信仰等方面。

首先,健康素养的核心是个人行为习惯的塑造。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生活习惯不好,不健康的饮食、不规律的作息等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个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适度的运动、饮食健康、规律作息等,以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

其次,卫生保健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时,我们应当在家庭和个人间加强卫生保健,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等,特别是在传染病高发期时,要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另外,健康素养还需要考虑心理健康的问题。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具备抗压能力、自信心等。

在生活中,很多人缺乏健康心理,表现为抑郁、焦虑、情绪不稳等,对身体健康和社会人际关系都有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心理健康,寻求心理治疗和咨询,以改善自身状态。

最后,健康素养还包括预防疾病的知识,譬如对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要及时咨询医师,了解预防知识,积极预防和治疗疾病。

总之,健康素养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能力,预防疾病,都是健康素养的核心。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和宣传,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健康素养知识讲座,谢谢大家的聆听!(本文字数:307字)第二篇:健康素养知识讲座(下)尊敬的各位听众,前面我为大家讲解了健康素养知识,下面我将继续介绍这一话题。

首先讲一下健康传播的重要意义。

健康传播是促进人们健康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角色模型、社会公共场所、网络等媒介形式向公众传递有关健康知识和信息。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
生理上:疲劳乏力,气短出汗,腰酸腿疼,心律不 齐、食欲不振、性功能减退等。
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表现为: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 权威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亚健康达70%以上,健
康者为15%,患病者达15%。
(3)心理亚健康
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心理现象,为“正常 的异常心理”,由于时间短、程度轻,不能称之为心理 疾病,故称为“心理亚健康状态”。表现为:疲劳感、焦 虑反应、类似歇斯底里现象、强迫现象、恐怖和对立、 疑病现象、偏执和自我牵挂、错觉、幻觉、自笑、自 言自语。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
前言
微信上的几句话:人生“三件事不能硬 撑”:花钱、喝酒、看病。人生“三件事不 能硬等”:孝老、行善、健身。
◆ 健康值多少钱?看看周立波这张刀子嘴! 救护车一 响,一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 十年 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 小病——拖;大 病——杠;病危等着见阎王! 健康投资总没钱,有 也说没有; 等到病时花万千,没有也得有! 若要 与人谈健康,有空也说忙; 阎王召见命归天,没空 也得去!
联合国提出个口号:“千万不要死于无
知”。
前几年,联合国表扬我们的邻国日本。为什么表扬 日本?因为他的寿命是世界冠军。他们女性的平均 寿命在87.6岁。我们国家50年代是35岁,现在是 67.88岁,距日本整整差20岁,这是没法原谅的。 日本的先进经验是以社区为单位,每一个月讲一次 保健课,如果没有听就必须补课。我们没这个制度, 谁爱听就听,不听拉倒。这一点,近几年我国南方 做的比北方好,醒悟的早。我们大部分人根本不知 道保健,凑合活着,问题很严重。我来的目的很明 确,传授健康知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每 个人都重视保健工作。
3、心理因素: 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健康是每个人都十分关注的话题,而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和预防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大众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本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将为大家带来一系列关于健康的重要知识和实用技巧。

一、讲座内容1. 健康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将首先介绍健康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个人的健康意识。

健康意识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健康意识,才能采取相应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健康。

2. 饮食与营养:我们将深入探讨饮食与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介绍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推荐摄入量,我们将帮助大家了解如何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营养,从而预防和控制疾病。

3. 锻炼与运动:我们将介绍锻炼和运动对健康的益处,以及如何制定和坚持一个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

锻炼和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4. 心理健康:我们将讨论心理健康对整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通过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和建立积极的心态,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5. 疾病预防与常见疾病知识: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和早期识别的标志。

通过了解疾病的早期症状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身体的健康。

二、讲座形式1. 专家讲解:我们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案例分析,为大家深入解读健康教育知识。

专家将结合实际情况,为大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2. 互动交流:我们将安排互动环节,让听众有机会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经验。

通过互动交流,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健康教育知识,增强学习的效果。

3. 资料分享:我们将提供相关的资料和参考书目,方便听众深入学习和探索健康教育知识。

这些资料包括健康饮食指南、运动计划、心理健康手册等,帮助听众更好地进行实践和应用。

三、讲座时间和地点1. 时间:本次讲座预计在下个月的第三个周末举行,具体时间将在后续通知中公布。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引言: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通过向公众传授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的内容,包括预防疾病、饮食健康、心理健康、运动锻炼和生活习惯等方面。

一、预防疾病1.1 预防感染病:讲座将介绍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如流感、肺炎等。

重点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等。

1.2 预防慢性病:通过讲解慢性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教育听众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1.3 预防传染病:向听众传授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措施,如艾滋病、肝炎等。

强调正确使用避孕措施、避免共用针具等行为。

二、饮食健康2.1 膳食搭配:介绍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包括合理摄入五大营养素、多样化食物选择等。

同时,指导听众如何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膳食搭配。

2.2 食品安全:教育听众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包括正确储存食物、避免食物中毒的方法。

重点强调购买食品时的选择标准和食品加工的注意事项。

2.3 饮食习惯:指导听众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进餐、咀嚼慢慢吃等。

同时,提醒听众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三、心理健康3.1 压力管理:讲座将教育听众如何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包括积极应对、寻求支持和合理调整心态等方法。

同时,提供一些缓解压力的技巧,如运动、放松训练等。

3.2 情绪管理:介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教育听众如何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如通过表达、调节和转移情绪等。

同时,提醒听众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匡助。

3.3 心理健康教育:向听众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常见心理问题的认知和处理方法,如焦虑、抑郁等。

同时,提供一些改善心理健康的建议,如培养兴趣爱好、保持社交活动等。

四、运动锻炼4.1 锻炼的好处:讲座将介绍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包括增强心肺功能、改善体态等。

同时,强调运动与减肥、预防疾病的关系。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谁都想活得潇洒、健康,度过幸福而美满的一生。

但疾病往往悄悄缠身,使人感到生、老、病、死的痛苦和人生旅途的艰难,有的人因此而英年早逝,有的成了长期"专职"病患者,给家庭、社会增加负担。

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也越来越宽,新病、奇病、时代病、富贵病不断袭来,经常困惑着现代人。

人们在与疾病不断抗争中,慢慢地认识到健康不单纯是肉体无痛无病,还与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健康的含义: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

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健康概念不断发展,由过去单一的生理健康(一维)发展到生理、心理健康(二维)又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三维),再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道德完善(四维),这个四维健康新概念是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概括的。

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更多的人们却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个新名词,但却是21世纪出现的新名词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甚至可能是划时代的概念。

亚健康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表现为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焦虑不安、易激怒、头痛、失眠、胸痛。

胃纳不佳,懒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理解判断能力降低、社交障碍等。

亚健康人普遍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罹患各种疾病。

亚健康状态既是疾病的先导,也是早衰的先兆。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亚健康是21世纪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

二、中学生与健康:第一方面:青春期的生理卫生。

(这方面的知识在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已经学过,就不多说了。

健康素养66条知识讲座课件(一)

健康素养66条知识讲座课件(一)

健康素养66条知识讲座课件(一)健康素养66条知识讲座教学内容•健康素养的定义和意义•健康饮食和营养知识•锻炼和运动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养成•社交关系和沟通技巧•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预防常见疾病和健康检查•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个人卫生和预防疾病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工具•PPT模板•打印讲义和资料•班级名单和签到册•讲台准备及投影仪教学目标1.了解健康素养的含义、重要性和各个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知识。

3.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

5.教授学生良好的社交关系和沟通技巧,提升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

6.培养学生应对压力和管理情绪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

7.引导学生预防常见疾病和进行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8.介绍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9.教导学生个人卫生和预防疾病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设计说明本课程将采用讲座的形式,配合PPT演示,通过知识点的阐述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1.介绍健康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分步骤教授健康饮食和营养知识。

3.讲解运动和锻炼的好处,并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

4.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养成和心理调节的方法。

5.讲解社交关系和沟通技巧,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6.教授应对压力和管理情绪的方法,进行小组讨论。

7.引导学生认识预防常见疾病和进行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8.介绍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互动问答。

9.教导学生个人卫生和预防疾病的方法,进行小结和总结。

课后反思本讲座通过讲解健康素养的重要性和各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态度和行为习惯。

通过课堂互动和案例分析,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

需要进一步加强反思与巩固。

健康素养66条知识讲座教学内容•健康素养的定义和意义•健康饮食和营养知识–食物的分类与搭配–常见营养素的作用和摄入途径–饮食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锻炼和运动的重要性–健康身体的标准和运动锻炼的目标–不同类型的锻炼和适合人群–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和常见误区•心理健康的养成–健康心理的特征–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应对压力和处理情绪•社交关系和沟通技巧–构建良好的社交关系的重要性–提升沟通技巧的方法和技巧–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挑战•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压力的来源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压力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情绪管理的技巧和实践•预防常见疾病和健康检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定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和常见项目–提升身体免疫力的建议和方法•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分类方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具体行动–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个人卫生和预防疾病–日常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公共场所卫生的注意事项和行为规范教学准备•讲稿和讲义•PPT演示文稿•投影仪和音响设备•实例和案例分析资料•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活动准备教学目标1.了解健康素养的内涵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020年村卫生室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2020年村卫生室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2020年村卫生室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健康教育是村卫生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旨在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健康素养,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2020年,村卫生室在健康教育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讲座活动,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内容和成果。

一、健康饮食在讲座中,我们向居民介绍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我们强调了合理膳食的必要性,包括均衡摄入五大营养素、适量摄入食物纤维、减少盐和糖的摄入量等。

通过讲解不同食物对健康的影响,我们帮助居民认识到了不健康饮食对身体的危害,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常见疾病防治针对村民普遍关心的疾病问题,我们开展了关于常见疾病的防治讲座。

通过详细介绍疾病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我们帮助居民了解了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疾病。

例如,我们强调了预防感冒的重要性,提醒居民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等措施。

同时,我们还介绍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治方法,鼓励居民定期体检,积极控制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妇女健康为了关注妇女的健康问题,我们特别开设了妇女健康讲座。

在讲座中,我们向女性居民介绍了妇科常见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

我们详细讲解了乳腺癌、子宫颈癌等妇科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检查方法,并强调了定期妇科检查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教授了一些日常的保健方法,如正确穿戴内衣、保持私处清洁等,帮助妇女保持健康。

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们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也特别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在讲座中,我们向居民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一些缓解压力、预防心理疾病的方法。

我们鼓励居民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及时寻求帮助,并介绍了一些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技巧,如适当运动、与他人交流等。

五、健康管理为了帮助居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我们还开展了健康管理知识讲座。

我们向居民介绍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方法,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掌握自己的身体数据。

同时,我们还教授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自我监测方法,如血压测量、血糖监测等,帮助居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一期2013年1月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填表时间:2013-1-10通知各乡村医生: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健康意识,通过治流感不如防流感讲座,让医务人员正确认识流感。

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达到防治一体化。

地点:讲座内容:治流感不如防流感树立健康的理念授课人:参加人员:云城区人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2013-1-8治流感不如防流感主讲人:一、教学目的:让医务人员正确认识流感。

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达到防治一体。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正确认识流感2、流感的预防原则3、生活预防流感小知识4、流感的中医预防方法三、教学过程:(一)概述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其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以传播。

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上呼吸卡他症状相对较轻。

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二)正确认识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属正粘病毒科,系RNA病毒,直径80~120nm,呈球形或丝状。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其特点是容易发生变异,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爆发或小流行。

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目前发现猪也可被感染。

发病机制:带有流感病毒颗粒的飞沫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粘蛋白水解,糖蛋白受体暴露。

甲、乙型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HA)结合上皮细胞含有唾液酸受体的细胞表面启动感染。

嗜人类流感病毒的2,6受体存在于上、下呼吸道,主要是在支气管上皮组织和肺泡Ⅰ型细胞,而嗜禽流感病毒的2,3受体存在于远端细支气管,肺泡Ⅱ型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

丙型流感的受体为9-O-乙酰基-乙酰神经氨酸。

流感病毒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

在病毒包膜上含有M2多肽的离子通道在胞内体中被酸性pH值激活,使核衣壳蛋白释放到胞浆(脱壳)。

核衣壳蛋白被转运到宿主细胞核,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和复制。

病毒核蛋白在胞浆合成后,进入胞核和病毒RNA结合形成核壳体,并输出到细胞质。

病毒膜蛋白经完整加工修饰后,嵌入细胞膜内。

核壳体与嵌有病毒特异性膜蛋白的细胞膜紧密结合,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颗粒(芽生)。

神经氨酸酶(NA)清除病毒与细胞膜之间以及呼吸道黏液中的唾液酸,以便于病毒颗粒能到达其他的上皮细胞。

最后,宿主的蛋白酶将HA水解为HA1和HA2,使病毒颗粒获得感染性。

流感病毒成功感染少数细胞后,复制出大量新的子代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通过呼吸道粘膜扩散并感染其他细胞。

季节性流感病例中只有极少数有病毒血症或肺外组织感染的情况。

在人H5N1禽流感感染病例中,下呼吸道的病毒载量要比上呼吸道高,咽喉部的比鼻腔的高,有时会出现病毒血症、胃肠感染、肺外传播,偶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可在心、肝、脾、肾、肾上腺、肌肉、脑膜中检出病毒,也可从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的脑脊液中检出病毒。

流感病毒感染后支气管的炎症反应和肺功能的异常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肺功能研究也可发现有限制性和阻塞性换气功能障碍、伴有肺泡气体交换异常、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流感临床症状可能与促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有关。

流感病毒体外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可导致IL-6、IL-8、IL-11、TNF-、RANTES和其他介质的产生。

临床人体感染试验中,鼻腔灌洗液中的一系列细胞因子都会升高,包括:IFN-、IFN-γ、IL-6、TNF-、IL-8、IL-1β、IL-10、MCP-10和MIP-1/MIP-1β,血液中的IL-6和TNF-也会升高。

人H5N1禽流感死亡病例中MCP-1、IP-10及MIG等细胞因子往往过度表达,这可能是造成人禽流感患者重症肺炎和多器官损伤的部分原因。

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即流感患者在讲话、咳嗽或打喷嚏的过程中,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被周围人群吸入而引起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

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认。

流感的临床表现:潜伏期1~2天,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

临床上可分为四型。

1、单纯型:起病急,有畏寒、高热、剧烈头痛、腰痛,全身酸痛。

头痛、头昏、眼球后痛,食欲减退,有时发生鼻衄,咽喉部疼痛,出现干咳。

体温持续2~3天后渐降,少有长达4~5天者,此型最为常见,预后良好。

2、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型:病人常有气管炎(胸骨下有痛感,痰带血丝),支气管炎(咳嗽伴有大量粘液、脓样痰液,有时有咯血),及细支气管炎(常伴有气急、紫绀及心力衰竭)。

3、肺炎型:肺部出现病灶,高热不退,患者有气急、紫绀、阵咳、咯血、盗汗,极度疲乏等症状,大多数因心血管衰竭及肺水肿死亡。

4、其他类型较少见:(1)胃肠型,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及腹痛,较少发现。

(2)脑炎或中毒型:有严重中毒症状,如高热及明显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受损现象,晚期可出现中毒性心肌损害,病死率甚高,预后不良。

(三)流感的预防原则:(1)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健康行为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

倡导生活中保持健康行为,如睡眠充足、营养充分、注意锻炼身体等。

(2)勤洗手勤洗手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3)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

经常打扫居室,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4)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在冬春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

(5)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6)发病后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病有关症状,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7)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个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最重要手段。

为保护个人健康,适龄人群应按国家扩大免疫程序,接种麻疹、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卡介苗等国家计划免疫疫苗,也可自愿接种流感、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水痘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四)生活预防流感小知识:热水泡脚,常泡常好在抵御感冒病毒的战斗中,我们还可以选择一种非常舒服的方法,那就是泡脚。

脚部上有着连接身体里各个部位的经络,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因此,脚暖和了身体自然也就暖和了。

在泡脚的时候,应选择较热水,泡15-20分钟即可。

在泡的时候如果可以,最好再对脚部加以按摩,就更加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感冒。

按摩按摩,才不得病预防感冒,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外部疗法,如按摩就是不错的选择。

这里说的按摩不是专业的按摩,而是用我们的两只手手掌对搓,待掌心热后按摩身体的一些易感部位。

比如鼻梁两侧、脸颊、耳朵等等。

通过一段时间的按摩就能够充分的预防感冒了。

护好口鼻,利人利己感冒流感病菌主要还是通过飞沫传播的,也就是通过口鼻进入的。

因此,戴上口罩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不被病毒侵袭,同时,对于已经染上感冒的人群,戴上口罩既是防止寒流进一步对自己的刺激,还可以防止病毒的外传,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盐水漱口,护身法宝感冒病菌是通过口鼻进入人体的。

因此,我们可以在每天回家之后,用淡盐水来漱口,用以清除口腔里的大量病菌,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方法。

当然,如果没有淡盐水,用清水漱口同样可以保护我们不受到侵袭。

如果仰着头,在口里含着漱口水,使盐水充分冲洗咽部,这样的效果最佳。

控制病源,及早治疗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流感呼吸道传染性比较强,发现病源应及早隔离,积极治疗。

一般隔离时间为1周,至使主要症状消失就可以了。

切断传播途径1.、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应少去公共场所,住房、办公室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2、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止交叉感染;3;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综合预防:洗鼻+洗手洗鼻法:以清洁温水兑不含碘的优质食盐,浓度为0.9%。

通常以4.5克盐兑500毫升温水。

灌入专门的洗鼻用具,如洗鼻壶中,分别对两边的鼻孔进行冲洗,直到鼻腔无异物为止。

此法可重复数次,以保持鼻腔无过多分泌物为度。

洗手法:涂抹普通肥皂或杀菌皂,搓洗双手各个部位。

然后以流动不循环使用的水将手清洗干净。

(五)流感的中医预防方法:中医流感的概念:时行感冒,以憎寒、发热(39-40℃)周身酸痛、疲乏无力,全身症状重。

伴鼻塞、流涕、咽痛等呼吸症状。

较一般感冒重。

少数病人可有腹泻,水样便。

流行性,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

病因病机:1.2.外感风邪疫毒:外感邪气或疫毒,从皮毛或口鼻侵犯人体,使肺卫失和而发病。

2. 正气虚弱,肺卫功能失常:起居不慎、寒温不调、过度疲劳皆使肌腠不密,肺卫失调。

关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非其时而有其气”(《诸病源候论》)。

生活起居预防:(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

(2)“食饮有节,不过不失”,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食刺激之品。

(3)“起居有常,行止适度”,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

(4)“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衡,祛除对流感恐惧心理。

饮食预防:1.茶饮系列鸭梨(去核)、绿豆适量煮水代茶饮;莲藕、白萝卜、罗汉果各适量煮水代茶饮;葱白、白萝卜、香菜适量加水,煮沸热饮。

3.4.保健粥系列薄荷、带皮鸭梨、大枣(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

用小米或大米煮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百合、薏米、绿豆和小米或大米共同煮粥。

药物预防措施:1.补气解表方。

组成:党参10克苏叶10克荆芥10克适用人群:用于平时体弱易感人群。

服用方法:将上3味药放入杯中,加500mL开水,加盖闷泡30分,代茶饮。

2.温中散寒方。

组成:生姜10克大枣15克防风10克适用人群:用于普通人群。

服用方法:将上3味药放入杯中,加500mL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

代茶饮。

儿童酌情减量。

3.中药香囊或熏香。

根据中医和民间传统,多用具有芳香化浊类中药,制成香囊或熏香,具有除瘴避秽的作用,如苍术、艾叶、藿香、当归、白芷等。

中医的养生穴位、推拿按摩预防流感:1.点压迎香穴。

先用两手中指擦鼻的两侧数十次。

然后用中指尖点按此养生穴位,即鼻翼两旁的凹陷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