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课件:第15课 散文二篇(共10张PPT)
合集下载
优质课件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5 散文二篇 (共29张PPT)

(11)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 fǔ kàn( 俯瞰 )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 shēn yuān( 深渊 )。
(12)我希望知道xīng chén( 星辰 )为什么闪闪
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虽然他英勇牺牲了,但他的光辉形象永远 屹立在我的心中。 B.站在树下看这棵挺拔高大的梧桐树,必须 俯瞰才能看到它那像把大伞似的树冠。 C.回到物是人非的故园,他每每触目伤怀。 D.他是个爱整齐、爱干净的男孩,书架上的 书总是摆得井然有致。 B(“俯瞰”是指从高处往下看,此处应 用“仰视”。)
4.下面是在“说‘勤’”主题班会上某同学 发言的片断。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 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 比。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的确,勤读 可以使人渊博;勤写可以使人睿智; ; ;只要你肯勤 下功夫,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示例:(1)勤练可以使人灵敏;勤问可以 使人清醒。(2)勤学可以使人聪慧;勤劳可以 使人富裕
第十五课
散文二则
学 习 导 航
课 前 自 学 达 标 自 测 Nhomakorabea课 内 精 读
课 外 拓 展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鉴赏这两篇散文精巧别 致的构思,含蓄隽永的语 言。2.理解严文井对生命 本质的认识;感受罗素博 大而崇高的胸怀。 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
考点链接
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 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 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 物特点;拟人能使事物生 动形象;对比给人印象鲜 明;反语能显示语言幽默 风趣。
慧、力量贡献给人类;这一切都缘于他心中
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散文两篇 (共29张PPT)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
人,作家。他的作品以童话和寓言的影响为大。他的童话
描写生动、构思巧妙,具有很浓的哲理与诗意,被誉为 “一种献给儿童的特殊的诗体”。代表作有《南南和胡子 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 文学家”。主要著作有《哲学原理》《哲学问题》《心的
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即为了寻求爱情、寻
求知识和富有同情心而活着。
学习了《永久的生命》这篇文章后,请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过去的岁月固然令人怀念,但不必惋惜。因为生命是没有
终点的,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它能 够创造新的生命,并快乐地生长着。生命是易逝的,消逝的 成为过去,永不再来;生命又是长久的,它会以新的姿态, 迎接新的生命的来临。所以我们要更加勇敢、更富热情地去 工作、生活,用我们的满腔热血唱出对生命的赞歌。
2.(吉林中考,T23)如何理解第5段“凋谢和不朽混为
一体,这就是奇迹”这句话的含意? 在这里,“凋谢”是“不朽”的生命的一个过程,一 个节点,生命正是通过不断凋谢、不断衰败的过程来达到 自身的“不朽”的。“凋谢”不只是一个生命的终止,更 是一个生命的开始,生命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条件下做到了 “自身”永不休止的繁殖、蔓延。“凋谢”与“不朽”,
生难字
臼齿(jiù )
牛犊(dú )
洗涤(dí )
茸毛(ró ng)
疲倦(juà n)
凋谢(diāo) 遏制(è ) 肆意(sì ) 俯瞰(kà n)
消逝(shì )
毁灭(huǐ) 飓风(jù ) 濒临(bīn)
多音字 钻 (zuān)钻出 (màn)蔓延 (wàn)藤蔓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18张PPT)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茅盾是笔名, 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担任《小说月报》 主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 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 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 《追求》。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 《残冬》,散文《白杨礼赞》。
然而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 不能直接抒情,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 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由此可见,作者写本文的真正目的,是借赞美白杨树 表达了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 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
恹 恹 yān
虬枝
旁 逸 yì
楠木
晕 圈 yùn
秀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倔 强 juéjiàng 参 天
婆 娑 pósuō 主 宰
qiú 刹 那
chà
nán 毡 子
zhān
qí 开 垦
kěn
cān 无 边 无 垠 yín
zǎi 坦 荡 如 砥 dǐ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 树!
15. 白杨礼赞
茅盾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chóu)。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把握白杨的形象特点。 2.学习象征手法,认识托物言志。 3.感受中华儿女正直、朴质、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 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21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写作特色
2.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文章开头用“我赞美白杨树”直抒赞颂之情, 结尾用“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结,首尾呼应, 赞美白杨树的感情线索一脉相承,贯串始终。
③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 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 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 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 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 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 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 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神
③精神品格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 温和,坚强不屈,挺拔
伟丈夫
本文作者运用了多种写作方法与技巧来表达自己对白杨树、对抗日 军民的赞美之情,请举例来说一说。
(1)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 如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形象,笔直的干,靠拢向上的枝枝叶叶以及 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 团结、进取的性格及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 用白杨树来象征,贴切自然。
15 白杨礼赞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情感。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
作中学习运用。 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 人。现代著名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处女作有《蚀》三部曲 (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代表作有长篇小 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 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散文二篇》课件 (共54张PPT)

8
课堂·小结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的生命是卑微脆弱 的,但就整体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 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同时要我们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 部热情回报生命。
9
10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 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究竟为什 么而活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有 的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 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搜故寻今,苦思冥 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今 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方的一位伟人是 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他就是本文的作 者罗素。
18
伯特兰·罗素(1872—1970)
“为思想的自由和人道主义的理 想而写作”,《我为什么而活》
一文是他为晚年自传作的前言, 以其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 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
感情: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 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 心。
19
既然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而活着的 三个理由,就一定要问为什么。请同学 们从第二三段分别概括作者追寻爱情、 寻求知识的原因。
45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 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 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46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实际上 表明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 原动力,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激情 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寻 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人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 甚至绝望。然而,因为这三种激情,使作者永远不 会放弃希望。
6
写法·指导
《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 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 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 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 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7
课堂·小结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同步课件:第15课 散文两篇(共10张PPT)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出的人谈话。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3:00:50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52021/9/152021/9/15Sep-2115-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5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2021/9/152021/9/152021/9/1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52021/9/15September 1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2021/9/152021/9/152021/9/1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52021/9/15September 1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