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之文化整合失败案例-上汽收购韩国双龙
案例3:上汽海外并购陷入双龙陷阱

案例3:上汽海外并购陷入双龙陷阱2004年10月28日,上汽以5亿美元的价格高调收购了韩国双龙48.92%的股权。
上汽借此巩固了其世界500强地位。
这是国内车企第一次以控股方身份兼并国外龙头汽车公司。
这一汽车业最大的海外并购事件,被看作是中国汽车业跨国经营的标志性事件。
根据双方协议,上汽将保留和改善双龙现有的设备,引进技术,并在未来对双龙进行必要的投资。
上汽将帮助双龙拓展其在韩国的业务,还将帮助双龙汽车拓展中国和其他海外市场。
当时看来,上汽与双龙达到了一种双赢的跨国经营的局面。
上汽并购双龙的时候,双龙刚刚扭亏为盈,以生产SUV型汽车为主,还算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
2007年之后,随着国际油价的走高,SUV由于耗油量大,被称为“油老虎”,开始不被消费者看好,双龙在韩国的销售业绩一直在走下坡路。
上汽帮助双龙将多款汽车进口到了中国,并帮助建立了中国的销售渠道,然而中国消费者并不认可双龙品牌,没有打开销路。
随后爆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更是雪上加霜,到2008年底韩国汽车行业也遭受重创,包括双龙在内的现代、起亚、通用大宇和雷诺三星等韩国主要汽车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席卷之下均面临危机,纷纷减产、裁员。
此时,双龙现金流几近枯竭,已经到了发不出员工薪酬的境地。
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上汽与双龙管理层一起提出了减员增效、收缩战线的方案,却遭到了双龙工会的反对。
由于工会成员担心取消新车推出计划将直接影响到职工收入,2008年12月17日,双龙工会成员在平泽工厂,以外泄核心技术为由,扣留了中方的管理人员。
最终双龙汽车公司不得不放弃整改方案,同时宣布,已无力支付原定于当月24日发放的韩国工厂全体员工的月薪,并且停止招聘,暂停员工福利,以度过当前的经济危机。
虽然2009年1月5日,上汽紧急调拨4500万美元注入双龙,用于支付员工工资,上汽提出援助条件是双龙公司要从生产一线裁员2000人,但工会坚持不裁员使得上汽无法接受,其2亿美元的救济性资金援助也暂时搁浅。
上汽集团与韩国双龙的并购案例分析 PPT

4.政府在鼓励走出去的同时适当 加以全面调控很重要
为确保海外并购的成功,政府 在支持中国企业的同时也要进行科 学的论证。
5 . 中国企业要加大在海外的宣传力 度,提升自身形象,为中国企业正 名
03
1.跨国并购复 杂的劳资关系 2.上汽对双龙 工重视程度不 足 3.上汽的承诺 超出呈现能力
04
05
1.并购双方 目标不同 2.韩国的 “外资厌恶” 和“警戒技 术流失”
1.金融危机
第三部分 总结与启示 CONTENTS 经验教训
01
02 建议
恋爱经验
1.经验教训
1. 海外并购要慎重,没 有足够的实力不要盲目 为了并购而并购
上汽与双龙合并将获得双龙汽车制 造的核心技术----发动机和变速器研发能 力,以及双龙在其强项SUV车型的整车 宝贵技术;上汽的自主研发能力也将拥 有双龙的技术平台规模
化 通过合并,上汽提升了自己在国 际市场的知名度,有利于今后自有品 牌的推广,也可以整合利用双龙分布 全球的经销网络,特别是在欧洲市场 的渠道资源,增加上汽在国外市场的 销量。
微观背景
上汽集团 1.上汽集团的软肋:大 而不强 2.上汽确立了新的三大 目标:改制重组、整 体上市、发展自主品 牌
双龙汽车 1.独自经营的双龙汽 车公司在陷入债务泥 潭后也面临被出售的 命运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01
并购过程
02
并购动因
03
并购后的整合
04
整合结果分析
05
失败原因分析
恋爱过程 1.并购过程
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失败案例分析

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失败案例分析毛健(会计1107, 20111702733)1 背景资料上汽集团是中国三大汽车工业集团之一,2003年生产整车78.2万辆,并以合并销售收入117亿美元跻身于全球500强企业行列。
双龙汽车公司起始于1954年初创的东亚汽车公司,是韩国第4大汽车企业,主要生产越野车和高级轿车。
l997年,双龙汽车公司因资不抵债而被大宇集团收购。
l999年大宇集团解散时,双龙汽车公司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
由于经营不善,双龙汽车公司的债权债务出现严重倒置,企业濒于破产。
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便尝试向海外出售股权,以便收回其投入的资金。
2004年10月28日,中国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在汉城签署了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买卖协议。
根据协议,上汽集团以5 900亿韩元收购双龙汽车公司48.92%的股份;次年,通过证券市场交易,上汽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上汽拥有资金和市场的优势;双龙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
上汽通过此次并购,既可以获取技术,又可以增强自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而双龙的研发实力也对上汽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2并购动因2. 1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可以摆脱目前上汽在自主研发方面有所束缚的困扰,上汽的。
上汽不仅可以完善其产品类型,还将获得双龙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一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研发能力,以及双龙在其强项SUV车型的整车宝贵技术。
于是,上汽自主开发能力将因有了双龙的技术乎台而得以站得更高。
12.2占领市场双龙汽车当时是韩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商,年生产能力为l8万辆豪华轿车和SUV,在韩国的市场占有率为11%。
收购双龙,使上汽集团可以拥有双龙品牌汽车的生产权和销售权,为上汽打入韩国乃至欧美市场提供了跳板。
2..3规模经济通过并购扩大了企业规模,初步达到了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最小水平,并有望通过整合中韩双方的管理和组织上优势资源,实现成本的降低,摆脱国产车高价低质的问题。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中国与外国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一、上汽收购双龙:1、这次合作,堪称近三十年来汽车界最失败的一次。
2、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源于文化差异,尤其是全球金融海啸的不可抗力。
在并购时机选择、自身管理、团队实力、危机处理能力方面尚有欠缺。
3、2004年底,上汽斥资约5亿美元,收购了经营状况岌岌可危的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次年,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收购时间:2004年10月收购金额:5亿美元收购资产:双龙汽车48.9%的股权现状:在合资的几年里,上汽入股双龙时达成的技术转让协议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上汽被迫决定停止继续注资、听任双龙汽车破产重组时,反倒落了个“窃取韩国汽车技术、违背当初投资协议”的罪名。
去年,双龙汽车宣告破产,上海汽车为此付出近20亿元学费。
教训:失败源于文化差异,韩国工会、自己的技术问题、境外资本运作和管理问题。
其体验值得借鉴:宁可高价收购技术、设备,也不要低价并购工厂。
(一)企业概况1、背景资料: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历史双龙公司创办于1954年1月,之初主要生产重型商务车和特殊用途车辆。
在1975年5月,双龙公司股票正式上市.自1983年接收东亚(DONG-A)汽车公司后,双龙迅速崛起,成为最可靠的专业四轮驱动运动型多用途车的制造商。
双龙集团在兼并了东亚公司后,改名为双龙汽车。
1988年,双龙推出SUV型KorandoFamily,其对本土消费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1991年双龙与奔驰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合作范围涉及汽油/柴油发动机技术转让和共同开发轻型商务车等方面。
其合作在韩国也被称为短期内实现技术转让最成功的案例。
1993年双龙推出MUSSO系列四轮驱动越野车,成为韩国四轮驱动越野车的代表。
同年,双龙公司看好韩国高级轿车市场(当时韩国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公司举债10亿美元进军高级轿车领域,引进德国奔驰轿车制造技术,生产双龙豪华运动轿车。
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_上汽双龙并购案例跨文化剖析

297《商场现代化》2007年8月(上旬刊)总第511期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间的跨国企业并购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国际上众多知名的跨国公司不断地利用并购这种手段来实现企业迅速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目标。
与此同时,一批知名的中国企业如海尔、TCL、联想等也开始顺应国际潮流,纷纷走出国门,以收购兼并的形式到海外经营。
虽然1+1>2的期望值如此诱人,但从西方国家大量并购交易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跨国兼并并没有产生预期的协同效应,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
Jack Prouty在总结当今并购的“70/70现象”时指出:当今世界上70%的并购后企业未能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 70%的失败源于并购后的整合过程,其中企业文化的冲突与整合失败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独有偶,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对2000年~2004年间并购失败的案例研究发现,所有失败的并购有50%跟人有关,包括沟通不良和文化差异。
由此可见,文化是企业管理模式变化的巨大障碍,也是企业并购失败的罪魁祸首,处理好文化整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作为“中国汽车业海外收购的第一案”, 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以来的罢工风潮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笔者以独特的跨文化视角对上汽收购双龙后频发的罢工风潮作了深入的剖析,阐述了上汽双龙罢工风潮的症结所在,并由此提出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建议,对于加深理解跨国并购或跨国公司管理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紧密关系和中国企业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上汽双龙罢工症结的跨文化剖析2005年1月27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股权交割手续,获得双龙汽车48.92%的股份,正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此后,来自双龙工会的反对浪潮始终没有平息,在并购以来一年半的时间内,上汽先后经历了三次双龙工会罢工,缺乏国际化经验的上汽正饱受双龙罢工事件的困扰。
双龙工会几次罢工是否与收购案有直接的关联,与文化冲突是否也有直接的关系,通过跨文化视角分析,我们可以将上汽双龙工会频频组织罢工症结归纳为以下五种理由。
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案例

3、员工担心,双龙目前薪酬不具竞争力,难 以吸引优秀的年轻工程师,希望上汽能考虑 让关键人才参与利润分享 。 4、上汽希望,除了发动机从双龙进口,其他 零部件尽量实现国产化 。而工会则认为这样 双龙可能面临核心技术和人才的流失,地方 供应商和地区经济利益受损 ,在此形成分歧, 双方矛盾有增无减。
总之,市场突变、劳资纠纷、跨国企业文化冲突、 技术之争是导致上汽收购双龙后出现的危机的主要 原因 同时,全球金融海啸的不可抗力进一步加深了上汽 的危机;同时也必须看到,上汽在并购时机选择、 自身管理、团队实力、危机处理能力方面尚有欠缺 。 所以,上汽收购双龙,四年风风雨雨,起起落落, 终于双龙一年间只造出了8.1万 台车,仅占韩国汽车总产量的2%。双龙汽车未能 偿还2009年1月到期的票据920亿韩元(现价约合 4.55亿元人民币),目前持有的现金低于400亿韩 元(约合1.98亿元人民币),亦无力偿还2009年4 月将到期的公司债1500亿韩元(约合7.43亿元人民 币)。据双龙最大债权人韩国产业银行预计,双龙 需要至少6000亿韩元(约合29.70亿元人民币), 才能维持2009年的运行。
启示:总体上看,我国汽车企业在跨国资本运营、 国际企业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经验不足,特 别是如何处理和国外工会的关系方面。如果没有做 好准备、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收购,很可能没有 收购到有效资产,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且将背上 沉重的负担。因此我国汽车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之 前,应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收购对象的详细情况以及 其所在国政治、经济及人文地理等情况,以便于更 好的把控收购发展态势;对并购对象的定位和发展 战略进行长期的规划,并将收购后可能发生的影响 因素进行全盘的考虑,才能达到完美结局。
仅隔数年,2009年2月6日,韩国法庭接受了 双龙汽车株式会社(Ssangyong Motor)的 “回生”请求。“回生”,即韩国法律中的 破产重组程序。法庭任命双龙韩籍常务朴永 泰、现代汽车前总经理李裕一担任双龙的法 定接管人。
跨国并购 文化先行——基于上汽并购双龙案的案例分析

交 易 ,上 汽增 持 双 龙 股 份 至 5 .3 , 1 % 成 3 为 绝 对 控 股 的 大 股 东 。上 汽 拥 有 资 金 和
市 场 的优 势 ; 龙 拥 有 较 强 的 自主 研 发 双
( ) 业文化。 1企 关 于 企 业 文 化 的 研 究 ,起 源 于 2 0
关 键 词 : 汽 ; 龙 ; 国 并 购 ; 化 整 合 上 双 跨 丈
1 引言 .
世 纪 8 代 。 18 — 9 2年 , 国管 理 0年 9 1 18 美 学 界 连 续 推 出 了 4本 有 关 企 业 文 化 的 经 典 著 作 , z理 论 — — 美 国 企业 如 何 即《
本 文 认 为企 业 文 化 作 为 一 种组 织 文 化, 是企业长期形 成的稳定 的文化 观念和历
球汽车业也深受影响。正在各大汽车制
造 商通 过 各 种途 径 寻求 出 路 时 , 日 , 前 由 上海 汽车集 团股 份有 限公 司 ( 以下简 称 “ 上 汽 ”控股 的韩 国双 龙 汽车 公 司 ( 下简 称 ) 以 “ ”为 免 破 产 已 申请 法 院接 管 , 意 味 龙 ) 这 着 双 龙 汽 车 可 能成 为 全球 首 家在 金 融 危 机 中倒 下 的 汽 车企 业 。本 文认 为 , 汽并 上 购 双 龙 的 失败 ,主 要 源 于 中韩 两 国 的文 化 差 异 。 为此 本 文 将 从 企 业 并 购 中 文化 整 合 的 角 度对 上 汽 并 购 双 龙 案 的 失败 原
。
从 通 用 、 特 和克 莱 斯 勒 等美 国本 土 福
汽 车 巨 头 濒 临破 产 , “ 砖 四 国 ” 市 到 金 车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中国与外国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一、上汽收购双龙:1、这次合作,堪称近三十年来汽车界最失败的一次。
2、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源于文化差异,尤其是全球金融海啸的不可抗力。
在并购时机选择、自身管理、团队实力、危机处理能力方面尚有欠缺。
3、2004年底,上汽斥资约5亿美元,收购了经营状况岌岌可危的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次年,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收购时间:2004年10月收购金额:5亿美元收购资产:双龙汽车48.9%的股权现状:在合资的几年里,上汽入股双龙时达成的技术转让协议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上汽被迫决定停止继续注资、听任双龙汽车破产重组时,反倒落了个“窃取韩国汽车技术、违背当初投资协议”的罪名。
去年,双龙汽车宣告破产,上海汽车为此付出近20亿元学费。
教训:失败源于文化差异,韩国工会、自己的技术问题、境外资本运作和管理问题。
其体验值得借鉴:宁可高价收购技术、设备,也不要低价并购工厂。
(一)企业概况1、背景资料: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历史双龙公司创办于1954年1月,之初主要生产重型商务车和特殊用途车辆。
在1975年5月,双龙公司股票正式上市.自1983年接收东亚(DONG-A)汽车公司后,双龙迅速崛起,成为最可靠的专业四轮驱动运动型多用途车的制造商。
双龙集团在兼并了东亚公司后,改名为双龙汽车。
1988年,双龙推出SUV型KorandoFamily,其对本土消费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1991年双龙与奔驰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合作范围涉及汽油/柴油发动机技术转让和共同开发轻型商务车等方面。
其合作在韩国也被称为短期内实现技术转让最成功的案例。
1993年双龙推出MUSSO系列四轮驱动越野车,成为韩国四轮驱动越野车的代表。
同年,双龙公司看好韩国高级轿车市场(当时韩国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公司举债10亿美元进军高级轿车领域,引进德国奔驰轿车制造技术,生产双龙豪华运动轿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巨额债券即将到期
员2000人 上汽要求双龙裁员 2000人才予救援
上汽失去双龙过程
a.2007年之后,国际油价走高 ,而SUV耗油量大,双龙在韩 国的销售业绩下滑。
$
b.而且双龙汽车品牌 在我国并不被消费者 认可,在我国也没有 打开销路。
d.最终,在2009 年2月6日,韩国 法院宣布双龙汽 车进入破产重组 程序。上汽集团 失去了对双龙制 权。 LOGO
中长期投资 计划
协同发展 计划
新产品开发计划
整合中的难点:工会——磨合与妥协
$
当上汽股份入主双龙后,双龙汽车的工会便急于发挥自己应有的角色, 利用双龙的技术泄漏给中国等各种理由,表达自己的声音,维持自身的 利益。其所发动的一系列罢工严重的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
2004年7月,面对来自中国的资本, 双龙工会掀起罢工风潮,造成的 直接损失超过5000万美元。 2006年7月14日,以担心技 2005年11月,因上汽股份调 术外泄和反对企业结构调整 整双龙管理层,工会不仅罢 为由,双龙数百名工会会员 工,同时要求蒋志伟自动辞 以三步一拜的激进方式游行 职。 抗议,8月11日进入全面总 罢工,该罢工持续到8月30 日。 2005年12月,上汽双龙汽车的管理层未能完 成年终目标,计划停产一个星期,削减库存, 缓解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压力,同时调整产品 结构。但遭到来自工会的威胁,这一计划被 迫流产。
(2)管理上 在上汽成功收购双龙后,为保证双龙汽车的正常 运转,其主要高管仍由先前的代表理事、社长苏镇琯为首的团 队营运。一方面,老的管理层在安抚双龙工会以及并购后的平 稳过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对上汽的进一步结 构性调整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计 划
解决管理层冲突之后,上汽双龙才真正得以贯 彻双龙新的价值观——“新MSC(一条心,新起 点,新挑战)”,并将这一理念全面贯彻到所有 运营环节。上汽集团作为控股大股东加强了对 双龙的控制,并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了上汽双龙 的整合和与日常运营中。上汽和双龙也经过充 分的酝酿于2006年1月25日在韩国发布了中长期 战略规划。中长期战略规划的完成,标志着双 龙已经融入上汽股份的整体规划。
$
上汽集团海外投资: 韩国双龙并购案例分析
陈 洁
目录
1
$
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
2
3
案例启示
一、案例介绍
1.简介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 总公司
5900亿韩元
$
1
双龙汽车
48.9%股权
2004年10月28日,汉城,部分股权买卖协议。 2 2005年,上汽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增持双 龙股份至51.33%,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3
2001年创造出12 6万辆的新车销售佳绩。2004年初,双龙汽车推出了一款四排坐 椅、 11座的 MPV “ Rodous ”,震惊全球车坛
3.案例背景
$
1
现代汽车
起亚汽车 大宇汽车 三星汽车
并 美国通用 购 汽车
法国雷诺 汽车
?
双 龙
2
3
3.案例背景
$
双龙汽车鼎盛时期曾占韩国汽车市场份额近10%。 进入新世纪以来,却一直处于危机状态。
双龙申请进入企业回生程序
$
2005年1月上汽收购双龙股份时股价为 上汽姿态 四大原因让双龙陷困境 每股1万韩元总价值为5900亿韩元,而 现在的股价仅为不足900韩元,仅股价 救不救双龙,上汽两难 下跌一项使上汽蒙受5000亿韩元的损失。 09年1月5日晚间,双龙汽车宣布, 09/1/8 ,双龙汽车董事会做出决议,同意该 金融危机导致股价暴跌 上汽称为挽救双龙 大股东上汽已紧急调拨 4500万美元 08年1 至11月销量较上年同期下 公司按照韩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向韩国当地法 正在做最后努力 注入双龙。这是 2008年12月爆发双 降27%,至87125 辆,因高耗油 龙经营危机以来,上汽首次向双龙 型SUV和大型轿车需求疲软。 院申请进入企业回生程序, 1月9日,双龙汽 双龙汽车公司宣布,已无力 注入现金施救。 双龙销量大幅下滑 车向法院提交了相关申请。上汽集团表示, 支付原定于09年1月24日发放 上汽4500万美元救 双龙汽车向韩国当地法院提出回生申请是为 的韩国工厂全体员工的月薪。 助双龙 上汽集团提出可以为双龙公司 无力支付员工工资 了重整企业,也是上汽在尽最后努力挽救这 双龙拥有价值 1500亿韩元的可转 提供2亿美元的救济性资金援助, 债2009个企业。 年4月将到期。 条件是双龙公司从生产一线裁
3.并购后的整合与管理
$
2005年1月27日上汽集团股份终于完成了收购双龙的全部交割 工作,成为双龙的第一大股东。并购完成,上汽集团股份随后 启动了收购后的“百日整合”计划。
2005/11-2006/06 2006/07-2006/08 并购后的的整合和管理 双龙工人罢工 双方陷入信任未危急中 具有国际化管理经验的墨 斐的和上汽一道终于化解 了危机 双方充分利用营销网络发 展自我 矛盾潜伏,暂时妥协 双方矛盾激化 上汽双龙两败俱伤
03年9月28日,上汽决定正 式参与收购双龙汽车公司
$
12月11日,递交投标书
05年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 东,股份 51.33%
04年3月12日,蓝星集团撤 出
10月28日,签订正式的买 卖合同,以五亿美元购 48.92%股份
7月28日,正式签署收购备 忘录
2.并购动因
上汽集团方面: 获得核心技术,增加自主研发能力
3
$
被并购方:韩国双龙汽车公司
是韩国第四大汽车制造企业,以韩国高端 汽车生产商著称。公司前身为创立于1954 年的河东涣汽车制造厂。
1988年,双龙汽车推出SUV型汽车,在韩国消费者中引进了极大的震动 1991年,与奔驰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取得动力系统、生产组装技术百分之百 的转移,在短时间内便获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汽车制造企业。 1997年发表的极致造车工艺的高级房车代表作CHAIRMAN,成为韩国史上最畅 销的高级房车。 1999年,率先投身于柴油发动机研发,自主研发新一代的柴油引擎技术,具有世界 级水平的柴油发动机技术,在后来的柴油发动机技术领域奠定了世界级的领先地位。
$
上汽股价图(单位:元)
从上汽股份的走势在来看,并购对上汽的影响还是正面的, 虽然双龙屡次罢工,并连续三年亏损,但这些负面新闻并 未导致上汽股份的大幅下跌,而上汽成功解决7.14罢工, 上汽股份一路大涨,由此来看,此次并购在初期对于上汽 来说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
其实上汽早在 2002年就收购了双龙的一条 中国企业并购的对象多为经营陷入困境的国外 上汽并购双龙,本以为可以借此迅速提升技术,利 企业,需要更强的管理和整合能力。并购首先 生产线,但两年之后仍没有看清楚双龙的 用双龙的品牌和研发实力,加快实现自主品牌汽车 要解决企业文化差距和相互认同的障碍,双龙 真实价值,这就很难用准备不足作为失败 生产的步伐。实际上,双龙并非是值得上汽如此期 尽管是韩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同属于亚洲文化 的理由了。 待的强势品牌,上汽过高估计了收购后的收益,比
圈,但双龙和上汽之间的认同感仍然不高。并 如,双龙汽车只是韩国第四大汽车厂商,虽然拥有 购后的双方确实存在何方企业文化为主的选择 自己的研发队伍,在技术和研发上比中国企业要好, 但缺少市场。另一方面低估了收购后整合的难度, 比如,韩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来自中国并购方心 理上的优越感,韩国工会的强势力量等。
上图是上汽和双龙从2003年到2008年的销量图。双龙的销量一 直徘徊不前,而且2008年由于罢工及市场等原因,更是达到了 9.22万辆的新低。上汽虽然每年销量都有一定的增长,但其增 长速度趋缓。
$
双龙汽车股价图(单位:韩元)
2004年10月28日上汽以每股1万韩元收购双龙汽车48.92%股权,并购双方都表 示对未来充满信心,但并购后双龙股价持续下跌。进入2005年后第一季度双 龙的上佳表现让投资者刮目相看,股价开始不断上涨。但由于各种原因双龙 股价在2006年开始下跌,到“玉碎罢工”左右,股价跌倒低谷。罢工的顺利 解决虽然使股价开始上涨,但在其后的半年内,股价一直徘徊不前,未出现 大的增长。虽然2007年上半年双龙实现盈利,但双龙的股价距上海收购出价 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c.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双龙的现金流几近枯 竭。为此,上汽与双龙管理层决定实行“精兵简政”政 策,缩减公司结构,由9个减到4个本部,同时裁减员工、 收缩战线。但是,遭到了双龙工会的强烈反对。以至于 后来双龙工会成员以外泄核心技术为由,扣留中方管理 人员,并在驻韩国大使馆门前举行游行示威活动。
4.整合结果分析
$
双龙销售收入与利润图(单位:亿美元)
上图上汽和双龙并购后,双龙的盈利情况。双龙被收购后,只有2007年实现了 0.13亿美元的微利,2005、2006、2008三年的亏损达到了4.01亿美元,双龙不仅 没有成为上汽“现金牛”,其自身的运营都会有一定的困难。
$
上汽和双龙销售量(单位:万辆)
5.上汽如何失去对双龙的控制权
$
2008年12月双龙爆发经营危机,资金缺口巨大。上汽提出的重 组谈判遭到了工会的拒绝。此时,面对现金流短缺、工会反抗 、市场需求下滑和管理失控等问题,上汽不得不同意双龙申请 从销量下滑、经营困难,到破产危机,再到申请法院托管,下一步双龙可能就 破产保护。 2009年1月9日。双龙汽车公司正式向韩国法院申请 是破产。 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4年前,一个价值5亿美元的企业,4年后可能 破产回生程序。据了解,韩国的“回生”程序类似于西方的申 分文不值,上汽用40亿买了个教训。教训告诉我们,并购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请破产保护。换句话说,如果双龙的棘手问题依然得不到各方 协商后妥善解决。公司将由此进入破产清算阶段,上汽也为此 交出昂贵学费。至此,轰动一时的上汽收购双龙也以失败画上 了句号。
发动机和变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