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水库养鲢鳙鱼种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
大水面鲢鳙鱼生态养殖放养量及鱼产力探讨

2020.4冯家山水库位于陕西省渭河支流千河的下游,总库容4.2亿米3,平均水深24米,有效养殖水面2万亩,年平均进水流量15.2米3/秒,年平均水温11.8℃,属温带半湿润气候。
水库水体无污染,水质达到国家Ⅰ类饮用水标准,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养殖、发电、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就渔业养殖而言,浮游动植物资源丰富,环境条件适宜鱼类生长。
2000年以前以网箱养鱼为主,2000年以后水库作为宝鸡市饮用水源地,转型以鲢、鳙鱼生态养殖为主。
近年来,为了保障水库水质达到Ⅰ类饮用水标准,充分发挥大型水库综合效益,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生态渔业在利用净水鱼类稳定调控水库生态系统和净化水质中的独特作用。
在保证水质全面达标的前提下,怎样充分利用好冯家山水库丰富的无公害水资源,提高水库渔业效益,是各级领导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为水库管理和水产工作者,根据20多年来管理水库渔业的技术经验,总结提出了保护水质和发展水库渔业净水性鱼类——鲢鳙鱼合理放养量和捕捞量,以期为既是水源地、又能合理发展水库渔业提供参考。
一、近4年鲢鳙鱼生态养殖情况2016-2019年,共向水库投放鲢鳙鱼种24.5万千克,鲢、鳙鱼比例5∶5,平均规格0.15千克/尾,总数量163.3万尾。
2016-2019年,利用“赶、拦、刺、张”联合渔法实施水库捕捞4次,共捕获花白鲢商品鱼78.75万千克,起捕规格1.5千克/尾以上(其中鲢鱼33.05万千克/尾,平均规格2千克;鳙鱼45.7万千克,平均规格3千克/尾)。
4年累计向水库投放鲢鳙鱼种163.3万尾,按4年生长周期30%计算损耗为49万尾(偷捕、自然死亡、鱼鹰水鸟、敌害生物损害、泄水放流等),4年捕捞数量31.8万尾,回捕率为31.8÷(163.3-49)=27.8%,实际库存鱼种数量应为163.3-49-31.8=82.5万尾。
通过测量,水库正常水位时有效养殖水面为2万亩,平均每亩现存鱼种数量为41.25尾(表1)。
鲢鳙一年能长多大 鲢鳙养殖比例及养殖技术要点

鲢鳙一年能长多大鲢鳙养殖比例及养殖技术要点鲢鳙是鲢鱼和鳙鱼的统称,属于中上层鱼类,体型较大,且易于饲养,因此被广泛养殖。
本文介绍鲢鳙一年能长多大,鲢鳙的养殖比例及其养殖技术要点,供参考。
一、鲢鳙一年能长多大在良好的摄食条件下,鲢鳙一般一年可增重1公斤左右。
鲢鳙的生长速度很快,两三年就能长到5斤左右,盛夏时节是鲢鳙鱼生长速度最快的时候。
鲢鳙的增重速度与养殖技术、养殖密度、养殖环境、养殖户的养殖经验以及管理方式都有很大的关系。
养殖鲢鳙,日常要做好鱼种放养密度、水质管理、投喂、消毒、捕获、人工管理等各项工作。
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从经济效益上考虑,养殖周期不会太长,常见的鲢鱼十几斤属于正常,二三十斤的就比较少见了。
可以说,超过百斤的鲢鳙都属于体型超级大的了。
二、鲢鳙的养殖比例一般养殖鲢鳙会其它鱼一起混养,比如草鱼、鲤鱼、鲴鱼、鳊鱼、罗非鱼等,每年鱼种的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如下:(1)富营养型水体:鱼产力30~40公斤/亩,放养密度110~140尾/亩,鲢鱼的搭配比例为35~40%,鳙鱼的搭配比例为50~55%,草、鲤、鳊、鲴等的搭配比例为5~15%。
(2)中营养型水体:鱼产力20~30公斤/亩,放养密度80~110尾/亩,鲢鱼的搭配比例为30~35%,鳙鱼的搭配比例为55~60%,草、鲤、鳊、鲴等的搭配比例为5~15%。
(3)贫营养型水体:鱼产力15~20公斤/亩,放养密度50~80尾/亩,鲢鱼的搭配比例为25~30%,鳙鱼的搭配比例为60~65%,草、鲤、鳊、鲴等的搭配比例为5~15%。
三、鲢鳙鱼养殖技术要点1、池塘规格养殖鲢、鳙鱼要求面积较大,最好在2亩以上,水深1.5米以上,在放养前先利用干旱的冬天爆晒裂塘底。
也可以撒入生石灰粉消毒原病菌,在春季前每亩投入腐熟发酵过的动物粪便,每亩500斤左右,然后将塘里排灌满塘水,却可放养鱼苗养殖。
2、放鱼苗时间鲢鳙鱼放鱼苗养时间,一般在清明前后放养,也可以放过冬鱼,这两种鱼不怕冷,在南方可以安全越冬。
怎样合理搭配和放养鱼苗?

怎样合理搭配和放养鱼苗?
在鱼种阶段,为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提高池塘鱼产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养殖鱼类的食性和生活习性,合理搭配投放鱼种。
一般的搭配原则是:
1.肥水养鱼塘,以投放鲢鳙鱼为主,其混合搭配比例为:鲢鱼占55%-60%,鳙鱼15%、草鱼10%、鲤鱼、鲫鱼、鲂鱼等占20%-25%。
2.水瘦而且饲料充足的,如果青饲料充足,应以草鱼为主,其搭配比例为:草鱼占45%-50%,鲢鱼占20%,鳙鱼占5%~10%、鲤鱼、鲫鱼、鲂鱼等占5%-10%。
3.如果全价饲料供应充足,应以鲤鲫鱼等吃食性鱼类养殖为主,其搭配比例为:鲤鱼或鲫鱼占80%,鲢鱼鳙鱼占20%,这样整个水体都能被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各种饵料也能循环利用,以提高养殖效果。
鱼种投放密度一般每亩放300-500尾较好,养殖条件好和管理技术高的,可放养800-1000尾。
在乌仔以前的鱼苗阶段,各种养殖鱼类生活习性差别不大,吃的食物和活动的水层基本相同,但摄食能力有强有弱,所以一般不进行混养,大多数是单养。
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水面放养20-30万尾比较合适。
管理技术好的,多的可以每亩水面放养70-80万尾以上。
因为鱼苗阶段消耗的饵料和溶氧不多,活动的范围也不大,所以合理密养可
以充分利用池塘,节约饵料、肥料和人力。
鳙鱼的正确养殖方法

鳙鱼的正确养殖方法鳙鱼的正确养殖方法鳙鱼也叫做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等等鳙鱼是淡水鱼的一种,鳙鱼也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
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鳙鱼要怎么养。
以下就是小编做的鳙鱼的饲养方法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鳙鱼的养殖技术苗种放养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
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水温5~10℃的冬季或初春时进行。
此时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和凶猛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凶猛鱼类对放养鱼种的危害也相对减轻。
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风、向阳的肥沃库湾处。
这样,远离水库下游的溢洪道、泄洪洞,放养鱼种的逃逸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得到提高。
放养天气:应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风、下雪、结冰的日子放养。
检疫与消毒:鱼种放养入库前必须进行鱼病检疫和鱼种消毒。
严禁放养带有传染病的鱼种入库。
精心操作:经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装鱼容器中,待容器内水温与库水温差不大时,再将鱼种慢慢地投放入库。
鱼种放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搅动库水,缓缓地驱赶鱼种游向大水面。
养殖模式传统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别是75%和25%。
根据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鲢鱼的比例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
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应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水质调控调节水质有三大功能:一是改良水质。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进入水体后,发挥其氧化、氨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固氮等作用,迅速分解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动物残骸等有机物,有效降低了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二是有机物分解后的盐类为单细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单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而单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了溶解氧,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维持和营造了良好的水质条件,能够长期保持水质的稳定,达到水肥、稳定从而有利于养殖对象健康生长。
鲢鳙健康养殖技术

鲢鳙健康养殖技术28?水产导刊养殖与饲料2011年第9期鲢鳙健康养殖技术刘远豪,徐金传(湖北省水产良种试验站,武汉430070)摘要从生物学特征,人工繁育,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鱼病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鲢鳙鱼健康养殖技术.关键词鲢;鳙;健康养殖鱼类健康养殖是生产无公害,高质量渔产品的养殖,以满足人们对健康水产品的需求.其内涵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对特定的养殖系统进行有效控制,保持系统内外物质,能量流动的良性循环和养殖对象的健康生长,从而谋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这样不但产品是无公害的,安全的,而且对养殖水体内外环境不会造成公害,因此鱼类健康养殖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物质循环型的养殖方式.养殖场地须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的污染,产地环境符合GB/Tl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水源充足,清洁,不带病原体及无人为污染,水质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和淡水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水深2.0~2.5m为宜,保水性好,不渗漏,池底平坦,淤泥厚小于10cm,具备完善的水系和排灌系统,注,排水渠道分开,单排单灌,避免互相污染,并且机电设施齐全.1生物学特征1.1形态特征鲢鱼又名白鲢,水鲢,跳鲢,鲢子.体侧扁,稍高,呈纺锤形,头大吻短,口宽,眼小,鳞很细,体呈银白色,腹部有肉棱.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成本低,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鳙鱼,也称花鲢,胖头鱼.鳙鱼从外形看和鲢鱼相似,头大,体色较黑并带黑色花斑,腹部半棱.1.2生活习性和食性鲢鱼属中上层鱼.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属于滤食性鱼类.主要食物:鲢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鲢鱼的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食欲与水温成正比.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性情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但行动不是很敏捷,比较笨拙.鲢鱼喜肥水,个体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作者简介:刘远豪,男,湖北省水产良种试验站法人代表,电话:138****4652.大,带给水体的压力很大,存在一定风险,应该降低密度,根据行情转成鱼类为主或虾类为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混养,水体中的生物量较大,应该增加增氧机的密度和开机时间,防止缺氧.3.2饲喂策略饲喂时应该针对养殖模式,分别投喂.以对虾为主,鱼类很少的情况不用单独投喂鱼类饲料,鱼类只是滤食或拣食其它饵料或弱虾,病虾.这种模式不求鱼类的产量,只是用来调节养殖环境.鱼类为主的模式应该首先喂鱼,在投喂鱼饲料接近尾声时再沿池边投喂虾料.应该使用优质饲料,而不能因为是混养而使用低档料.因为这种模式下的池塘中生物密度较高,因此应该投喂消化利用率高的饲料,这样一方面鱼虾生长快,另一方面减少排放在水中的氮磷,减轻水体压力.4结论鱼虾混养是经过广大养殖业者验证的成功的养殖模式,应该加以推广.但应该结合养殖条件和水产品行隋,选择混养的种类.另外需强化管理,注意放养密度和放苗时间的配合,使用优质鱼饲料和对虾饲料.养殖与饲料2011年第9期水产导刊?29?水域的中上层,特别是水质较肥的明水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每年4—5月产卵,当年鱼可长到500800g,三龄鱼体重可达3N4kg,最大个体可达到30kg.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花鲢栖息在水的中上层,具有河湖洄游习性,平时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性情温和, 不大跳跃,行动较迟缓.鳙鱼的食性与鲢鱼不同,它以水中的浮游动物,如轮虫,枝有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为主要食物,兼食多种浮游藻类,一般2龄鱼能长至lkg,3龄鱼能达到2kg以上,是大水体养殖的优良品种.2人工繁育2.1前期准备(1)亲鱼来源:一是从长江直接捕捞四大家鱼的亲鱼,从中择优使用;二是从长江捕捞天然鱼苗,鱼种进行系统培育和选择,不许与人工繁殖后代杂交;三是取自长江水系的四大家鱼选育原种场或科研单位.选择亲鱼一定要体质健壮,无伤病.(2)亲鱼年龄,体重:雌鲢鱼4冬龄以上,体重不低于4kg,雄鲢鱼3冬龄以上,体重3kg以上;雌鳙鱼6冬龄以上,体重不低于10kg,雄鳙鱼5冬龄以上,体重大于8kg.(3)亲鱼池条件:面积2000~3000m为宜,长方形最好,北方鱼池在2.5m以上,南方鱼池不低于1.8m;要求水源较好,排灌和交通相对便利,最好靠近产卵池.(4)运输:选择水温较低(1Oo【=以下)的时候进行运输,运鱼前停食2d,采用帆布捆箱,尼龙袋充氧,活水车等办法进行运输,尽量减少运输时间,严格消毒后下塘.2.2亲鱼培育亲鱼培育的好坏是人工繁殖的关键,花白鲢亲鱼下塘前应施足基肥,以人,畜禽粪为主,一般每667m施有机肥150~250kg,亲鱼下塘后,根据季节, 天气,池塘水色等情况及时追肥,一般每月2—3次,每次有机肥70~100kg或无机肥5~7kg.产卵后,秋季培育及开春后应足量投喂精饲料,保证亲鱼有较好的性腺发育基础和足够的营养物质储备;开春后注意冲水,特别是春季产卵前,3~5d冲水一次.2.3人工繁殖(1)雌雄鉴别:花白鲢雄鱼胸鳍前几根鳍条有明显的小栉齿,腹部小,轻压有精液.雌鱼鳍条上无栉齿,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红润突出.(2)催产时问:长江流域从4月底开始,5月最合适.水温达到18~(2以上催产效果最佳.(3)催产药物和剂量:鲢鱼,鳙鱼为垂体lmg+HCG800~1200国际单位/kg体重.雄鱼为雌鱼的一半.用6~7号针在亲鱼胸鳍基部无鳞处朝头前方刺入0.5~1.0cm(鳙鱼稍深),缓缓推人药剂.效应时间随亲鱼成熟程度,水温,药剂的不同而有差异, 通常为6~12h.(4)产卵和受精:在产卵池中自行产卵,排精完成受精过程为自然受精.采取人工采卵,采精,授精和收卵的过程叫人工授精.通常有干法授精,湿法授精和半干法授精,生产中较多采用湿法授精,在一个盆子先放一些水,同时滴几滴精液于水中,均匀摇动或搅动盆子里的水,同时挤卵人盆,使之充分接触授精.人工授精对亲鱼伤害较大,产后需特别护理,可以注射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并对外伤处消毒处理后及时下塘.(5)人工孵化:采用孵化环道,孵化桶,孵化箱等方式对受精卵进行孵化,要求水质良好,溶氧量不低于5metE.3苗种培育3.1苗种培育池通常2000mz左右,池底平坦,淤泥适中,进排水方便.下塘前用生石灰或其他消毒药物清塘,生石灰667m.用量为75kg.通常有"清水下塘""肥水下塘" 两种办法,"清水下塘"就是在下塘前注入新水,不施肥料,下塘后再泼豆浆;"肥水下塘"是在鱼苗下塘一周前施有机肥培育浮游生物,使鱼下塘后有充足的天然饵料.饵料生物发生的顺序为:藻类一轮虫一小型枝角类一大型枝角类一桡足类."肥水下塘"需特别注意水体溶氧,避免因缺氧导致死苗事故.3.2夏花培育夏花塘通常2000~2500m,夏花下塘前的程序和鱼苗类似,清塘施肥,下塘时注意调节温度,待袋内外水温平衡后将鱼苗倒人育苗箱中,投喂蛋黄水(每10万尾用鸭蛋一羽)待鱼饱食后下塘,每667m 放养鱼苗l0l5万尾.下塘当天泼洒豆浆.每10万尾鱼苗需黄豆3kg,分3次均匀泼洒,2—3d补水一次;第二周每10万尾鱼苗所需黄豆增加至4kg;到第三周后逐渐增加精饲料,可用熟豆粕添加30%鱼粉磨成糊状,投于池塘浅滩处,每1O万尾用豆粕4kg左右,同时减少黄豆使用量,期间3—5d补水15cm;第四周精饲料日投饲量增加到5N9kg,黄豆减30?水产导刊养殖与饲料2011年第9期至lkg.鱼苗培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溶氧和饲料,前期肥水有充足的轮虫和枝角类,后期有充足的精饲料, 同时注意溶氧,严防缺氧泛塘(幼苗阶段浮头,泛塘不易察觉需特别注意增加溶氧).四周后可以进行拉网锻炼出塘.3.3鱼种培育鱼种池3000m为宜,鱼种培育混养效果较好,主养白鲢的鱼池可搭配15%的鳙鱼或草鱼.放养密度为每667m23万尾,如果追求出塘规格可降至每667m1万尾.下塘前也需培肥水质,使鱼苗下塘后有充足的天然饵料,下塘后必须投喂精饲料.应该选择蛋白质丰富如豆粕,花生粕,菜籽饼等高植物蛋白饲料,特别要注意培肥.坚持每日投食1~2次,每667m日投食量为3-5kg.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直至水温低于10cC,进行并塘越冬.4成鱼养殖4.1池塘养殖放养前池塘处理:冬季池鱼起捕后排干池水,清整池塘,挖出过多塘泥,平整池底,加固池埂,冰冻,暴晒池塘.放养前10~15d进行药物清塘,以杀灭池塘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方法:池底分几处开挖小坑,坑内注水深10cm,每667m用生石灰75~100kg,用坑中水将生石灰熟化成石灰浆,趁热均匀泼洒于池底和池坡,第二天或第三天翻动底泥,并暴晒7d左右,以增强效果.当水温上升至8oC以上时施人基肥,一般每667m施人畜粪300500kg,然后注入新水,培育浮游生物.鱼种放养:鱼种最好在2月份以前放养结束,要求体质健壮,体型匀称,体色鲜亮,反应敏捷,鳍条鳞片完整,放养时用3%~5%食盐水浸洗鱼体5~10min. "四大家鱼"食用鱼池塘养殖的放养方式:①以鲢鱼为主养的放养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肥料来源丰富和水质易肥的水体,一般滤食性鱼类的放养量和预计产量约占60%一70%,增长倍数为5左右.每667mz 鱼种放养搭配:鲢鱼,体重250400g的50尾,50~100g的350尾;鳙鱼,体重250—500g的30尾, 50~100g的50尾;草鱼,体重250~750g的20尾.鲢鳙的养殖关键在于培肥,鱼塘施肥分为施基肥和追肥.基肥应该在干塘消毒后进行,办法是将有机肥施于池底或积水区的边缘,经日光暴晒数天后翻动分解矿化,再暴晒数Et注水,通常每667m用猪,牛,禽粪400kg左右,也可将粪肥分为几份堆于塘边浅水区,几天翻动一次,使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追肥的办法有三种,一是堆积法:将肥料堆积一处,一周搅动一次;泼洒法:把发酵好的有机肥或无机肥加水稀释,搅拌,然后全池泼洒;灌注法:把肥料置于入水口附近,利用定期加水使肥料入池.有机肥的用量:每667m尿素1.5~2.5kg,硫酸铵1.0~2.5kg,过磷酸钙3~5kg,根据放养密度,生长季节,水温,水色等因素确定,可lOd左右一次.养殖过程中也可以使用豆粕,花生粕,菜籽粕,大麦,麸皮等天然饵料,酒糟,酱糟也是价格低廉效果不错的饲料.水质调控:养鱼先养水,鱼类池塘健康养殖中的水质管理尤为重要.水质调控措施主要为.(1)保持充足溶氧.合理施肥培养水质,利用生物增氧,使池水溶氧量一昼夜有16h大于45mg/L, 其余时间不低于3mg/L.适时加注新水,补充池塘溶氧,一般6-9月每7~10d注水1次,早春和晚秋每10~15d注水1次,每次加水深20~30cm.当池水恶化时大量换水,先排出池水的1/3~1/2,然后注入新水,注换水时应将注入的新水沿着水的上层水平线注入.科学使用增氧机增氧,使池水产生垂直和水平流转,开机原则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或水肥鱼多可能造成浮头时在鱼浮头前开,每次开机时间1~5h.(2)改良池塘水质.每15~20d,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25g化水全池泼洒1次,调节pH值在7.0~8.5之间.每20d施用1次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E]VI菌等),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2~3g,控制非离子氨浓度0.02mg/L,亚硝酸盐浓度O.2mg/L,硫化氢浓度1mg/L以下.(3)把握池水透明度.早春天气寒冷,水温相对较低,池水透明度可控制在30cm左右,以增强水体光照强度,有利于池塘水温提升,促进鱼类生长.5—9 月,随着季节的推移,温度逐渐升高,池水也逐渐加深,施肥及投饲量加大,应根据不同主养鱼的要求将池水透明度相应控制在2540cm,保持水质肥,活, 嫩,爽状态.4.2大水面养殖内陆大水面养殖主要包括河道,水库和湖泊养殖,有秋季放养和春季放养两种方式,提倡进行秋季放养,一是减轻池塘越冬的压力,二是有较长的时间恢复体能.放养时尽量选择避风向阳的浅水区,远离溢洪道和泵站,避免损失,操作过程中周密细致,减少或避免鱼体损伤,做好消毒工作,大水体养殖特别注意防范凶猛鱼类,严防大型凶猛鱼类侵害是提高养殖鱼类成活率的关键.鱼种下塘后做好日常管理养殖与饲料2011年第9期水产导刊?31?和越冬管理工作.(1)水库养殖.水库养殖特点:一是库区广阔,水质肥沃,天然饵料丰富,一般不投料和施肥;二是水体宽广,阳光充足,适宜不同栖息习性的鱼类生活, 有利于多种鱼类的混养;三是水位变化大,有湿地培育青饲料,也可用来发展畜牧业,促进水产养殖.水库放养以鲢鱼,鳙鱼为主,草鱼,青鱼等其它鱼类为搭配品种,富营养型水库每667m放养鱼类200尾左右,鲢鱼占50%,鳙鱼占30%,草鱼占15%,其它鱼类占15%;一般营养型水库若有充足的青饲料,可主养草鱼,搭配少量花白鲢,其中草鱼占70%,花鲢占15%,白鲢占10%再搭配其它鱼类.放养规格在4寸(250g)以上成活率较高,花白鲢当年可达lkg左右,草鱼可达800g左右.小型水库可以采用放干的办法捕捞,大型水库捕捞通常用三层刺网,拦网,张网等工具,或采取"赶,拦,刺,张"联合作业法,可起捕总体养殖鱼类50%~90%,不建议使用电作业捕鱼. (2)湖泊养鱼.小型湖泊可参照池塘养殖进行投饵施肥,大型湖泊风浪大,溶氧高,可依据水体饵料资源合理放养,富营养型湖泊主养鲢鳙70%左右(鲢和鳙的比例为8:2)也有的养殖户为增加养殖效益加大鳙鱼的投放比例,套养草鱼,青鱼等其它鱼类;草型湖泊可主养草鱼,套养花白鲢;水生动物较为丰富的湖泊可适当多放青鱼,采取轮捕轮放的办法,开发利用湖泊资源发展渔业.(3)河道,库叉围栏养殖.可利用河道,库叉进行围栏或网箱养殖四大家鱼,因为水体大,不易培肥,通常放养规格较大,采取投饵养殖的方式,同时必须加强围栏或网箱的放逃管理.5鱼病防治养殖过程中必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提前预防,及时治疗.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类动态,天气和池水变化情况等,勤清除池边杂草,及时捞出残饵和死鱼,为鱼类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加强病害防疫,每15d左右,用生石灰20~30kg化水后泼洒到食场及其附近水体;或定期对食台进行药物挂袋,一般每袋挂漂白粉150g或敌百虫100g,35d换1次.4-9月鱼病流行季节,每半月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O.3g)等清毒剂对水全池泼洒1次,同时用大蒜头(捣烂)或大蒜素拌饲料投喂,连喂3~5d,以预防细菌I生疾病.每20d每立方米水体用杀虫灵或90%晶体敌百虫(0.4~0.5g)等杀虫剂对水全池泼洒1次,以预防寄生虫病.发现池鱼患病,应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及早控制.防治鱼病使用药物应严格按照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并自觉遵守休药期制度,确保养殖鱼类质量安全.我国连续多年淡水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但是水产食品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日益提高,推行健康养殖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无公害水产品是渔业发展的方向.虽然鱼类养殖优质化是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四大家鱼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会在我国淡水水产养殖中占据主导地位.发展四大家鱼健康养殖就是选育优良水产养殖品种,繁育无疫病苗种,在可控养殖环境下,可循环利用资源的一种科学养殖模式,包括养殖水域环境影响的评估,养殖系统水质调控,优质饲料研制,病害的生物防治,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技术关键.加大养殖系统内部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和对水环境进行保护.在取得良好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最佳环境生态效益,为人类提供优质安全的水产品,促进我国水产业真正的迈向水产强国. 兴化打造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兴化河蟹主产于兴化自然水体,经过优胜劣汰,提纯复壮繁育增殖而成,是兴化最具特色的水产品种.2008年6月,兴化市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市)"荣誉称号,安丰,永丰,中堡,临城4乡镇被授予"中国河蟹之乡"称号.同年,"兴化大闸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和集体商标使用权.目前,兴化市河蟹养殖规模在6.667hm2(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7个,133hm2(21300亩)以上养殖规模的企业,合作社,大户有36家.已培育6个国家级河蟹品牌,"泓膏","天宝湖","膏满堂"大闸蟹荣获"中国十大名蟹"称号.(来源:江苏农业网)。
大水面库区养殖鲢鳙鱼高产高效技术

设施农业2024-01116大水面库区养殖鲢鳙鱼高产高效技术摘要:鲢鳙鱼属淡水养殖鱼类,在淡水库区养殖极为常见,其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
淡水库区鲢鳙鱼养殖养殖技术直接影响着鲢鳙鱼的产量与效益。
该文介绍了大水面淡水库区鲢鳙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旨在为当地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水面;淡水库区;鲢鳙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要点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资料显示,近年来鲢鳙鱼已成为全国淡水鱼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其养殖产量仅次于草鱼。
不仅如此,近年来鲢鳙鱼市场价格一路走高,为鲢鳙鱼养殖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为满足市场及消费者对鲢鳙鱼的高产量和高品质要求,提高鲢鳙鱼养殖经济效益,推广应用鲢鳙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势在必行。
1 库区选址大水面淡水库区养殖鲢鳙鱼对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做好库区选址工作非常重要。
选址时,应当优先选择安静、开阔的淡水库区,要远离污染源,如化工厂、煤矿厂等,确保环境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避免对鲢鳙鱼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要确保所选择的库区交通便利,电力资源充足,满足增氧机等各类设备使用需求。
养殖鲢鳙鱼的淡水库区,要求水质无污染,水深应超过4 m,水质要干净肥沃,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要有丰富的浮游生物。
要留意水位落差,防止旱季水位下降对鲢鳙鱼养殖造成不利影响[1]。
2 鱼种放养2.1 鱼种选择鱼种放养前,应当从正规鱼种场购买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色鲜亮、体表无伤、活动有力的鱼种,并且要严格做好检疫工作,确保无病无虫,保证鱼种放养成活率。
要结合淡水库区面积、规模等因素合理请确定鱼种放养规格,小淡水库区内以放养小规模鱼种为宜,大水面淡水库区建议投放的鱼种规格在10 cm 以上,同时避免被其他凶猛鱼类威胁。
2.2 放养准备鱼种投放前,应当做好放养准备工作,将库区达到上市销售规格的鲢鳙鱼及凶猛鱼类清除,然后清理干净库区杂物,然后对谭文忠(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渔业工作站,云南 丘北663200)水体消毒,常用消毒剂为生石灰,按照90 kg/667 m 2的用量使用,让库区水质保持“肥、活、嫩、爽”的标准[2]。
鲢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鲢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在鲢鱼的养殖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技术和密度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鲢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养殖技术1. 池塘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池塘进行养殖。
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以2-5亩为宜,水深1.5-2.5米为宜。
2. 池塘清理:在养殖前,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清理,清除塘底杂草、垃圾等杂物,保持水质清洁。
3. 鱼种放养:选择健康无病的鲢鱼鱼种进行放养,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4. 饲料管理:鲢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因此要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根据鱼种大小、水质、天气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5. 水质管理:鲢鱼对水质要求较高,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定期更换水,并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6. 疾病防治:鲢鱼易患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要定期进行疾病防治,使用安全、高效的渔药进行防治。
二、密度控制鲢鱼的养殖密度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密度过大会导致水质恶化、疾病增多等问题,密度过小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合理控制鲢鱼的养殖密度非常重要。
1. 根据池塘条件确定养殖密度:池塘面积、水深、水质等因素都会影响鲢鱼的养殖密度。
一般来说,池塘面积越大、水深越深、水质越好,可以适当提高养殖密度。
2. 根据鱼种质量确定养殖密度:鱼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要选择健康无病的鱼种进行养殖,并根据鱼种大小、体质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
3. 根据饲料条件确定养殖密度:鲢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因此要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根据鱼种大小、水质、天气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如果饲料条件有限,可以适当降低养殖密度。
4. 根据管理水平确定养殖密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鲢鱼的养殖效益。
如果管理水平较高,可以适当提高养殖密度;如果管理水平较低,则应适当降低养殖密度。
总之,在鲢鱼的养殖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技术和密度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根据渔获物评价鲢、鳙放养比例的方法及应用

尾 、鳙 1 7 1 6尾 。对 样 本 鱼 分 别 取 其 背 鳍 前 下 方 侧 线 鳞 上 方 的 鳞 片 ( 重 鲢 超 过 3k 、 体 g
鳙 超 过 5k g的 分别 取 胸 鳍 第 一 鳍 条 作 为鉴 定 年 龄 的辅 助 材 料 ) ,并 随 机 取 出一 部 分 鱼 称 重 。 春季 观测 的 鳞 片 中如 最 外一 个 年 轮 与鳞 片 边 缘 的距 离 ,接 近 该 年 轮 与 相 邻 年 轮 的距 离 ,则其 实 际 年 龄 =年 轮数 +1 。 2 1 鲢 、鳙 的 生 长 速 度 比较 . 在满 足 恒 定 参 数 系统 的假 设 条 件 下 ,可 以 根 据 1年 的 渔 获 物 组 成 分 析 鱼 类 的
地 提 取 出水 中 的氮 、磷 ,抑 制水 体 氮 、磷 的积 累 ;其 次 考 虑 经 济 效 益 。 放 养 效 益 的计 算
公式 为
放 效 = 养益号
1 5 经 济 效 益 比较 . 二 者 经 济 效 益之 比等 于放 养效 益 与单 位 商 品 鱼 价 格 和 鱼种 价 格 的 商 的乘 积 之 比 。上 述 过 程 概 括 为 图 1 。
i0 0 1 1 生 长 速 度 比较 .
大
连
水
产
学
院
学
报
第 1 6卷
首先 进 行 鲢 、鳙 之间 的生 长 速 度 比较 ,然 后 与 历 史数 据 或 相 同 种质 来 源 、相 近 初始
规格 的粗 放 养 殖 水 域 的 同种 鱼 类 生 长速 度 相 比较 ,如果 比较 结 果都 正 常或 稍 快 ,则 进行
养效益 ) ,两 种 鱼对 鱼 类 群落 的影 响 程 度 ,从 水 中提 取 氮 和 磷 的速 度 ,以 及 对 浮 游生 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中型水库鲢鳙鱼种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
大、中型水库具有是面大、水深、库容大的特点,生态条件复杂且难控制。
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利用库内的天然饵料进行较为合理的粗养。
在鱼种规格13.2厘米,放养鱼种回捕率约40%,商品鱼的起捕率达到70%左右,成鱼起捕标准1千克/尾的情况下,不同营养类型的大、中型水库每年鱼
在水库渔业生产中,如放库鱼种的规格不到13.2厘米或回捕率达不到40%,或2~3龄的鳙个体生长已超过1千克,则鱼类的放养量应适当增加,反之,则应适当减少。
同理,若当年起捕率达不到70%,则下一年度的鱼种放养量亦应适当减少,反之,则应适当增加。
养殖鱼类搭配比例的调整亦需因库制宜。
有的水库,水土保持较差,库水经常混浊,则鳙的搭养比例可适当减少,草鱼、鲤、鲫的搭养比例可适当增加。
至于作为主养鱼类的鲢和鳙之间的混养比例须根据同龄鱼的生长速度调整。
若同龄鳙的个体生长显著快于鲢,则鳙搭养比例适当增加;反之,鲢的放养比例应适当增加。
许多高产水库的渔业生产实践表明,大型水库鳙的放养比例一般以大于鲢为佳。
对于新建成的大、中型水库,由于大水初淹库区,水质较肥,青草、有机碎屑等饵料也较丰富,开始1~2年的鱼种放养量可高于该库正常放养量(根据营养类型的特征而定)的2~3倍。
草鱼、鲤、鳊等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的搭养比例也可提高到20%左右。
新建水库由于鱼类区系尚未形成,没有或很少有凶猛鱼类,鱼种的放养规格也可适当降低,甚至放养夏花鱼种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