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地铁轨道交通一号线综合监控系统施工组织设计
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I-TS12标盾构隧道掘进施工方案.doc

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I-TS12标盾构隧道掘进施工方案编制说明“地质及环境是基础、设备是关键、人是根本”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盾构隧道施工的特点,也概括盾构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盾构穿越范围内的地质环境和土层特性,以及上部建(构)筑物、管线,前方是否有障碍物等隧道所处的环境是盾构隧道施工的基础。
必须经过调查、分析、理解这些环境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必要的辅助施工措施,选择适宜施工机械。
方可进行盾构掘进施工。
盾构施工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一个施工行业,项目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设备的完好和正常运行,因此必须保证盾构机及配套设备的正常运行,这就要求对设备的管理水平高,要保证机械、电气、液压、控制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力量。
要做好管、用、养、修等各个方面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盾构施工有别于一般的工程建设“片、面开花”的施工活动,也有别于一般的工厂流水化生产。
是介于两者之间高度流水化的施工活动。
它从材料进场、垂直运输、水平运输、管片拼装到渣土外运,就是一条流水线。
但这条流水线不确定因素很多,因为是“串联”的,只要一个点出现问题,整条线瘫痪,导致工期延误、质量及安全环境事故。
这体现了人的管理得重要性,管理主要就是保证这条流水线不要“断链”,从人、机、料、环、法各个方面保证。
另外盾构施工是一项高风险的行业,更加强调的管理的重要性。
鉴于盾构施工项目的上述特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工程实施将以优质、高效、安全、文明为施工宗旨,从施工方案、人员配置、机械配备、材料供应和工程服务等方面全力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配,使施工忙而不乱、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质量最好,达到优质标准。
并制定以下工程管理目标:质量目标——一次性验收100%合格,争创优质工程,工期目标——570个日历天完成施工任务。
安全、文明目标——创文明工地。
确保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实现安全事故为零。
严格按照省、市及轨道公司文明施工要求施工。
综合监控系统施工方案(地铁工程)

1)综合监控系统专业概况
ISCS采用以BAS、PSCADA为核心的设计方案,BAS、PSCADA系统车站级、中心级设备及功能由综合监控系统统一实现,实现系统间联动及信息共享。
综合监控系统由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和其它辅助功能子系统(例如维护管理系统和网管系统等)等多个部分组成,通过数据传输主干网将以上各部分联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总体安排的要求,本系统总体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2。
图12 综合监控系统施工流程图
3)施工要点及方法
综合监控系统施工要点及方法详见表9。
2024年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2024年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一、综合监控系统的概述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是指对地铁车站、车辆以及隧道等区域进行实时监控、视频录像、报警与控制等功能的综合系统。
该系统通过高清摄像机、传感器、网络传输设备、服务器以及各类控制设备等组成,可以实时监控和管理地铁运营情况,保障地铁安全运营和乘客出行的舒适性。
二、系统设计方案1. 摄像监控系统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摄像监控系统,该系统由高清摄像机、图像传输设备、图像处理与存储设备等组成。
摄像监控系统将安装在车站、车辆和隧道等关键区域,通过网络传输方式将实时视频信号传输至中央监控中心,以提供远程监控和视频回放功能。
2. 传感器技术应用除了摄像监控系统外,综合监控系统还应用传感器技术进行综合监测。
例如,通过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可以实时监测车站、车辆和隧道内的环境情况,发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中央监控中心中央监控中心是综合监控系统的核心控制中心,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各个摄像监控点和传感器的数据。
中央监控中心应配备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和掌握地铁运营情况,并及时做出反应。
4. 视频数据存储及备份综合监控系统需要大量存储和备份视频数据,以便后期调取和分析。
为了满足持续运营的需求,应考虑采用高容量、高可靠性的存储设备,并实施定期的数据备份策略,以避免数据丢失和系统故障。
5. 车站和车辆的报警系统为了提高地铁安全运营的能力,综合监控系统应配备车站和车辆的报警系统。
该系统通过紧急按钮和语音通信设备等,使乘客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及时与中央监控中心联系,寻求帮助和指导。
6.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综合监控系统还应具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
通过对大量的历史和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帮助地铁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运营状况,优化运营调度,提高地铁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技术保障1. 网络通信技术综合监控系统需要一个快速稳定的网络通信环境,以确保实时监控和数据传输的需求。
.【精选施工方案】苏州综合监控施工组织设计终(第八章)

目录苏州地铁综合监控系统1施工组织设计1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12 编制说明 1第二章施工部署 4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42 主要人员配置 53 项目经理部及主要人员岗位职责 5第三章施工速度计划111 工程计划总体安排112 工程进度横道图13第四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151 施工准备152 资源配置20第五章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23 第六章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241 施工总体流程242 施工组织安排253 施工工艺和方法33第七章进度管理491 保证工期组织措施492 保证工期技术措施493 人员保证措施504 监督保证措施505 交叉作业工期保证措施506 保证工期物资供应保障措施51第八章质量管理521 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522 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措施523 质量保证体系61第九章安全管理631 施工现场主要安全隐患与预防632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633 施工安全管理措施674 设备安全保证措施695 人身安全保证措施706 行车安全保证措施717 安全保护体系71第十章环境管理731 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732 贯彻环保国策743 增强职工环保意识744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745 主动承担环保责任746 坚决杜绝施工污染747 自觉维护地形地貌748 水土保持措施74 第十一章成本管理751 完善定额管理752 建立物流管理制度753 建立和健全各项原始记录754 实施对施工成本跟踪考核,进行动态控制755 加强工程变更的成本核算75 第十二章应急预案771 应急预案的方针与目标772 应急策划77编制人复核人审定人苏州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1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轨道交通一号线总体呈东西走向,起点位于吴中区木渎镇北侧天平山东麓的木渎,沿竹园路向东进入苏州新区后,往北转入长江路,经苏州乐园,往东沿邓尉路穿过京杭运河,进入金阊区,经干将西路、穿西外城河、沿干将东路进入平江区,之后线路穿过东外城河进入苏州工业园区,线路沿中新路、苏华路布设,途经园区CBD后穿金鸡湖,沿玲珑街东行,经过园区会展中心、文化中心,沿翠园路东行经行政中心后线路向东止于锦溪街,全线总长25739.2m,均为地下线。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是为了提高地铁安全运营和乘客出行体验而设计的系统。
该系统需要具备实时监控、安全预警、运营统计等功能,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
下面是一个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架构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基础设施层和系统管理层。
1.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主要负责采集和传输各种信息,包括视频监控、环境感知、安全设备等。
该层包括以下模块:- 视频监控模块:安装摄像头在地铁车站、车厢和隧道等关键位置,监控行人、车辆等。
- 环境感知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感知地铁站内的环境数据。
- 安全设备模块:包括火灾报警器、烟雾传感器等,用于监测火灾和烟雾等安全事件。
- 数据传输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给系统管理层。
2. 系统管理层系统管理层主要负责数据处理和决策分析,包括实时监控、安全预警、运营统计等功能。
该层包括以下模块:- 实时监控模块:对基础设施层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包括视频图像、环境数据等。
- 安全预警模块: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实时监测地铁安全风险,如人群聚集、异常行为等。
- 运营统计模块:对地铁的运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客流量、车辆运行状态等。
- 决策分析模块:根据实时监控和运营统计的数据,进行决策分析,如调度车辆、调整运营计划等。
二、功能设计1. 实时监控功能实时监控功能主要是对地铁车站、车厢和隧道等关键位置的视频监控进行实时监控,并将视频图像传输到系统管理层。
同时,实时监控还可以对环境感知信息进行监控,例如温度、湿度等。
2. 安全预警功能安全预警功能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实时监测地铁安全风险,并发出预警信息。
例如,当人群聚集过多、有异常行为或发生火灾等情况时,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消息,提醒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3. 运营统计功能运营统计功能对地铁的运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客流量、车辆运行状态等。
通过运营统计功能,地铁运营方可以了解客流量分布和高峰时段,以及车辆的准点率和可用率等,以便进行运营计划的调整和改进。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测试流程及测试方案设计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测试流程及测试方案设计李潇潇【摘要】Integrated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ISCS) had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 integrated subsystems and multi supervised objects.So, it made ISCS have many complex testing bining with the ISCS of Shuzhou Line 1,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testing flow of ISCS.%综合监控系统具有互联子系统多,监控对象多等特点,使得系统测试工作量大且繁杂.结合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综合监控系统实际情况,对综合监控系统的测试流程进行了介绍.【期刊名称】《铁路计算机应用》【年(卷),期】2011(020)004【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测试流程;测试方案【作者】李潇潇【作者单位】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轨道交通技术分公司,南京,2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是实现轨道交通自动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互联子系统多,监控对象多,数据处理量大,通信复杂等特点。
综合监控系统不但要与各互联子系统进行单独测试,还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集成测试,工作量大且繁杂。
因此,制定好完整的测试流程及测试方案很有必要。
本文以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综合监控系统测试为例,进行了总体设计。
1 综合监控系统总体结构综合监控系统(ISCS)采用2级管理(中央级和车站级)、3级控制(中央级、车站级和现场级)的分层分布式结构。
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位于控制中心(OCC),由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通信前置器(FEP)、打印机、综合显示屏(OPS)等组成。
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位于各车站、车辆段及停车场,由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通信前置器(FEP)、打印机、综合后备盘(IBP)等组成。
地铁的综合监控施工方案

地铁的综合监控施工方案1. 引言地铁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乘客的安全和运行的顺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地铁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运行,综合监控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综合监控系统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摄像头和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管理地铁系统的运行状态,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故障并迅速响应,保障地铁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地铁综合监控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包括系统的架构设计、监控设备的选型和布置、监控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及预警和故障处理流程等内容。
2. 系统架构设计综合监控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整个施工方案的基础。
在设计系统架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2.1 系统硬件架构系统硬件架构包括监控设备、传感器和数据处理设备等的组织方式。
在地铁中,可以设置多个监控节点,每个节点包含若干个监控设备和传感器,通过网络连接到数据处理中心。
监控设备可以包括摄像头、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用于捕捉地铁系统运行状态的各个方面。
2.2 网络架构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可靠的网络架构来传输监控数据和控制指令。
可以采用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相结合的方式,局域网用于连接各个监控节点和数据处理中心,而广域网则用于远程监控和管理。
2.3 数据处理架构数据处理架构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展示等环节。
监控设备通过网络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中心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同时,通过数据展示界面,用户可以实时查看各个地铁系统的运行状态。
3. 监控设备的选型和布置3.1 监控设备选型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需要选择适合的监控设备来满足各种监测需求。
在选择监控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摄像头:应选择高清晰度、广角、低照度的摄像头,能够提供清晰的监控画面,并适应地铁车站和隧道等环境条件。
•传感器: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等,用于监测地铁系统的各种参数。
•数据传输设备:选择可靠稳定的网络设备,如以太网交换机、无线路由器等。
苏州一号线行车组织 规则

目录目录 (I)前言 (II)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4 总则 (2)5 技术设备 (3)6 行车组织基本要求 (14)7 列车运行 (21)8 设备检修施工 (24)9 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 (25)10 调车作业 (28)11 信号显示 (30)12 记录 (33)附录A (资料性附录)术语和定义 (34)附录B (资料性附录)区间直线地段隧道及车辆限界 (36)附录C (资料性附录)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信号布置平面示意图 (38)附录D (资料性附录)双活塞通风模式和单活塞模式示意图 (40)附录E (资料性附录)目的地码 (41)附录 F (规范性附录)路票、调度命令 (43)附录G (资料性附录)停车标 (44)附录H (资料性附录)预告标 (45)附录I (资料性附录)其它 (46)2012-04-05发布2012-04-05实施前言本标准是根据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标准化工作的需要,为规范运营分公司一号线行车组织工作而制定。
本标准由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部门: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技术调度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小俊审核:凌松涛批准:陆文学本标准委托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技术调度部负责解释。
一号线行车组织规则1 范围1.1 本规则描述了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运营阶段的技术设备、行车组织原则、列车运行、设备检修施工等有关规定和安全措施,是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运营管理、行车组织的指导性文件。
1.2 本规则适用于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所有与行车组织和运营管理有关的部门和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苏州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组织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编制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施工部署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主要人员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3 项目经理部及主要人员岗位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施工速度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工程计划总体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程进度横道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施工准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资源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施工总体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施工组织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施工工艺和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进度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保证工期组织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保证工期技术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人员保证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监督保证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交叉作业工期保证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6 保证工期物资供应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质量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质量保证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安全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施工现场主要安全隐患与预防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施工安全管理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设备安全保证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人身安全保证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行车安全保证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安全保护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环境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贯彻环保国策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增强职工环保意识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主动承担环保责任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坚决杜绝施工污染错误!未定义书签。
7 自觉维护地形地貌错误!未定义书签。
8 水土保持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成本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完善定额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建立物流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建立和健全各项原始记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实施对施工成本跟踪考核,进行动态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加强工程变更的成本核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应急预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应急预案的方针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应急策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人
复核人
审定人
苏州地铁综合监控系统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轨道交通一号线总体呈东西走向,起点位于吴中区木渎镇北侧天平山东麓的木渎,沿竹园路向东进入苏州新区后,往北转入长江路,经苏州乐园,往东沿邓尉路穿过京杭运河,进入金阊区,经干将西路、穿西外城河、沿干将东路进入平江区,之后线路穿过东外城河进入苏州工业园区,线路沿中新路、苏华路布设,途经园区CBD后穿金鸡湖,沿玲珑街东行,经过园区会展中心、文化中心,沿翠园路东行经行政中心后线路向东止于锦溪街,全线总长25739.2m,均为地下线。
全线设正线车站24座,均为地下站。
全线设置天平车辆段1座。
在车辆段设综合维修中心、培训中心。
1号线设控制中心1座,位于广济路站西北侧,为线网四条线共享。
初期配置24列列车,近期配置列车45列,远期配置列车55列。
1.2 施工安装范围
本工程安装范围包括综合监控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广播系统、车辆段安防系统的施工安装。
2 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二〇〇九年三月发布的“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综合监控集成、采购及安装项目SRT1-5-1.1(招标编号:JITC-0802EL0911)招标文件”;
(2)招标补遗书”;
(3)施工招标图纸;
(4)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等;
(5)国家、地方政府、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有关工程管理、安全质量等有关文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