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可靠性的实验室分析结果和有实行可能的程序

合集下载

质量控制操作规程

质量控制操作规程

质量控制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是任何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确保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我们需要制定和执行一套清晰、精确的操作规程。

本文将详细阐述质量控制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和执行。

确保产品质量:通过质量控制操作规程,我们可以确保每个生产批次的产品都符合既定的标准,从而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

提升生产效率:通过规范化的质量控制流程,我们可以减少不合格产品的产生,从而避免了由此带来的生产中断和浪费。

增强消费者信心:持续稳定的产品质量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从而提高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明确质量标准:首先需要明确产品的质量标准,这包括了对产品的性能、外观、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确定关键控制点:在生产过程中,有些环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尤为关键,需要特别。

确定关键控制点是质量控制操作规程的核心。

制定操作规程:根据关键控制点,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应该如何操作、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何记录等。

培训员工:让员工了解并掌握质量控制操作规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一环。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制定的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更改。

持续监控:质量控制人员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持续监控,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

问题反馈与纠正:当发现质量问题时,应及时反馈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记录与分析: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质量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产品质量状况,持续改进。

质量控制操作规程是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

通过明确的质量标准和关键控制点的确定,我们可以有效地制定出相应的操作规程,并严格地执行。

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也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满意度。

持续的监控和记录分析也是提高质量控制操作规程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从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在未来的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质量控制操作规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化学分析方法的标准化与认证

化学分析方法的标准化与认证

化学分析方法的标准化与认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化学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标准化与认证成为化学分析方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化学分析方法的标准化与认证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标准化与认证机构和程序。

一、标准化的重要性标准化是指将特定的测试方法和程序确定为可接受的行业标准,以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可比性和结果的一致性。

化学分析作为科学研究和生产中重要的手段,如若没有标准化,其结果将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影响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和实际应用的有效性。

综合考虑,标准化化学分析方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方法的可复制性。

标准化的分析方法具有明确的步骤和操作流程,使不同实验室能够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实验,从而确保结果的可复制性。

2. 提高结果的可比性。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分析方法,不同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和验证,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标准化的分析方法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统一的参考和基准,促进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4. 保障质量控制和产品安全。

标准化的分析方法可用于质量监控和产品安全评估,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二、认证的作用和机构除了标准化化学分析方法,认证也是确保化学分析结果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认证是指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评估和验证,对实验室的操作流程、设备、技术能力等进行评估,以证明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

以下介绍几个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认证机构和程序。

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标准化组织之一,其开展的ISO/IEC 17025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的认证和评估。

该标准为实验室提供了测试和校准的一般要求,包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设备的校准和验证、人员资质要求等。

2.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部分,负责标准和技术发展的研究和推广。

实验室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一、引言实验室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和可重复的关键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标准和程序等。

二、目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实验室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可以识别和纠正分析过程中的误差,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方法1. 样品准备在进行实验室分析之前,需要进行样品准备工作。

样品准备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2. 仪器校准和验证实验室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和验证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并记录校准和验证结果。

3. 质控样品质控样品是用于验证实验室分析结果准确性的样品。

质控样品应具有已知的分析结果,并与待测样品类似。

质控样品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制备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4. 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图是用于监控实验室分析结果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工具。

通过绘制质量控制图,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分析过程中的误差。

质量控制图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绘制和分析,并记录分析结果。

5. 校核和复核实验室分析结果应进行校核和复核。

校核是指将分析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对,以确定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复核是指将分析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对,以确定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校核和复核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并记录校核和复核结果。

四、标准实验室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标准:1. ISO/IEC 17025标准:该标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包括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求和指南。

2. 实验室内部标准: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

五、程序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程序包括以下步骤:1.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质控样品的选择和制备、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和分析等内容。

2.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根据质量控制计划,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样品准备、仪器校准和验证、质控样品测试等。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2篇)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2篇)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检验、试验秩序和行为,实现生产分析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准确提供质量数据,达到质量体系符合性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化验室一切检验和试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

三、管理要求1、检验程序1.1按规定要求采取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

1.2采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

然后,按要求备好保留样品,并做好标识。

1.3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度、振动、噪声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

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

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4检测过程中,要按方法规定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

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

1.5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查记录、查计算、查操作、查试剂、查方法、查样品,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管理制度《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1.6要认真及时填写好质量记录。

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专用表格,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

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

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

对未发生的少量空白项画斜杠,整项未发生时,应在此项栏内情况印上"作废"、"检修"、"停运"等印章。

1.7质量记录分为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分析检验报告单、分析检验日报表、质量监督日报表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五种。

化验室涉及到原始记录和报告单两种。

____分析数据应即时填入原始记录,需计算的分析结果应在确认无误后填写,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由分析者本人填写,在岗其他分析人员复核(两检制),确认无误后,报告给组长。

实验室建设中的实验室认证与认可

实验室建设中的实验室认证与认可

实验室建设中的实验室认证与认可实验室认证与认可在实验室建设中的重要性随着科技发展的迅猛,实验室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一个合格的实验室并不仅仅需要有高端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还需要经过实验室认证与认可的程序,以确保实验室能够达到国际水平并提供可靠的测试和分析结果。

本文将探讨实验室认证与认可在实验室建设中的重要性,并介绍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情况。

一、实验室认证与认可的定义与目的实验室认证是指通过认证机构对实验室的设备、人员和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查,以确保实验室符合特定的国际标准和技术要求。

认证的目的在于验证实验室能否提供准确、可靠和可信赖的测试和分析服务。

实验室认可是指通过认可机构对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认可,以确保实验室能够满足特定行业或领域的要求。

认可的目的在于证明实验室能够胜任特定的测试和分析工作,且其测试结果具有国际公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室认证与认可的重要性1. 提供可靠的测试和分析结果实验室认证与认可能够确保实验室具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并且能够按照国际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测试和分析。

这样可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得实验室成为其他机构和企业信赖的合作伙伴。

2. 提高实验室的竞争力认证与认可能够提高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使其在同行业中具备竞争优势。

经过认证与认可的实验室能够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从而获得更多合作机会,提升自身的声誉和地位。

3. 推动实验室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认证与认可的过程需要实验室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备采购、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体系的建立。

这一过程可以促使实验室建设更规范、更标准化,从而提高整个实验室行业的水平和质量。

三、实验室认证与认可的全球实施情况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实验室认证与认可的体系和机构。

例如,ISO/IEC 17025是国际上公认的实验室认可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实验室认证和认可。

POCT管理制度定义范文

POCT管理制度定义范文

POCT管理制度定义范文POCT管理制度定义范文第一章总则为加强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管理,保证检验质量和安全性,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POCT管理机构POCT管理机构是负责组织和实施POCT管理工作的机构。

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和修订POCT管理规定和相关操作规程;制定、实施并不断完善质量保证计划,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维护、样本质控、评价和改进等;制定、实施并不断完善与POCT相关的记录和文档管理,包括质量记录、设备台账、样本流程记录等;组织和协调POCT的监督和评估工作,定期对POCT进行检查和复查;开展质量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POCT设备管理POCT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合格的验收和使用前检测。

POCT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实验室需求和技术要求进行,同时应当充分评估供应商的信誉和售后服务。

POCT设备的维护保养应按照设备的使用手册进行,实行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功能稳定。

POCT设备的报废和更换应当进行合理的计划,设备报废前应进行认证和销毁处理,销毁记录应保存。

第四章 POCT试剂管理POCT试剂的选择应合理,确保试剂质量稳定。

试剂的采购应依据供应商的信誉和质量保证能力,采购前进行评估。

试剂的保管和使用应按照试剂手册和POCT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试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试剂的使用记录应做到真实、准确和及时,并确保试剂使用过程中的同步记录和问题反馈。

第五章 POCT人员管理POCT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POCT人员应遵守规章制度,按照工作要求进行操作。

POCT人员的考核和评定应定期进行,确保其能力符合岗位需要。

POCT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应明确,任何人不得擅自超越职责范围进行操作。

第六章 POCT标准和质量控制POCT标准是指针对POCT工作的各种要求和规定,包括操作标准、质量控制标准、报告标准等。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分析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它涵盖了实验室的操作流程、设备维护、人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流程及其重要性。

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1. 样品接收和登记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的第一步是样品接收和登记。

在接收样品时,应仔细检查样品的标识、采样日期、采样位置等信息是否完整和准确,并进行登记。

此外,还需要记录样品的保存条件和样品数量等信息。

2. 样品处理和准备样品处理和准备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的重要环节。

在处理样品时,需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样品的保存条件和样品处理过程中可能引入的污染。

3. 仪器设备校准和维护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中,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定期维护仪器设备,检查其运行状态,及时修复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4.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的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规范实验室的操作流程,明确各项质量控制的责任和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5. 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在样品分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分析方法进行操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和评价,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6.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质量控制样品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样品分析过程中,需要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质量控制,并记录质量控制样品的分析结果。

通过与质量控制样品的对比,可以评估实验室的分析准确性和稳定性。

7. 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评价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的最后一步是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实验室的分析准确性和稳定性,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水平。

化验室质量控制方法

化验室质量控制方法

化验室质量控制方法一、引言化验室质量控制是保证化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对于各种化学、生物、医学等实验室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验室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步骤,以确保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达到最高标准。

二、质量控制方法1. 样品准备在进行化验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准备。

样品准备的关键是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稳定性。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样品采集方法,并遵循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样品处理。

确保样品的标识和记录准确无误,以便后续的质量控制分析。

2. 标准品制备标准品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它们用于校准仪器、验证方法和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标准品的制备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标准品的浓度和纯度符合要求。

同时,标准品的储存和保存也需要遵循相应的规范,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仪器校准和验证化验室的仪器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和验证的频率应根据仪器的使用情况和要求进行调整。

校准应包括仪器的零点校准、线性校准和重复性校准等。

验证应包括仪器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等方面的评估。

4.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质量控制样品是用于评估实验室分析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工具。

质量控制样品应具有与实际样品相似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并且应有可追溯性。

在每次实验中,都应使用适当数量的质量控制样品,并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应与质量控制样品的预期值进行比较,以评估实验的准确性。

5. 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是判断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质量控制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西格玛指数的计算和质控图的绘制等。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

6. 质量控制记录和文件管理对于化验室质量控制来说,记录和文件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记录和文件管理系统,确保质量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2具可靠性的实验室分析结果和有实行可能的程序姓名:徐郁雯92232003 有效的分析结果和价值决定于分析过程之可靠性及可实行性。

根据定义1(1980,IFCC),分析的可靠性决定于方法的正确、精密、专一性和可探测性。

这些标准的大纲及细节被列在table 1。

一个方法是否可行决定于它的速度、花费、专业技术的需求及可靠性(亦即机械和电子的可靠性是由它们的技能所决定)。

分析家考虑以下这些方面:他一定会从好的定义程序获得讯息,而这段章节的目的是指引读者养成从一般已知的程序中,培养选择研究方法的判断力。

分析化学得判定结果是由分析结果的价值及考虑其应用结果来判定(例如:在工业上,程序的控制必须执行对质量的要求;在临床科学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由诊断结果来决定;在食品化学方面,评定食品给人体的营养是利用分析的方法;在法律科学,法官的结论及其他的调查都必须采用许多分析结果的报告)。

同样地,它们在化学分析的花费都是不可被忽略的。

在不考虑花费的情况下,可靠性及可实行性也有可能会冲突,一般而言,许多可靠的实验都会从事这种复杂的分析过程。

从实验获得的结果可能会把实验和程序处理分开,实验的部分可以进一步细分成预先分析程序(亦即实验步骤和准备样品)以及分析步骤。

而分析的部分是由描述方法、试剂和媒介所组成,而每一个形式都是分析的重要部分。

而数据处理就是计算从仪器输出的最终结果,只要能够在国际认同的质量级单位下标准化即可,亦即SI units。

1.2.1 有效方法的专有名词像是正确和精确这些术语已经在实验中流传很久,有些常使用的字,它们在不同的环境或写法下会有不同的意思。

于是产生新的需要,成为国际允许的定义(for reference cf.)。

在这本书里我们用table1来做简要的说明。

Table 1. 名词的定义标准定义精确与重复测度大小一致,它没有数字值。

不精确标准偏差或是一组重复测度近似标准偏差。

这是用来说明这些重复测度的量和其目的的描述(在一天之内、在一天之间、在实验室之间)可再生性精确值是连续性的专一性需要用特定一种分析技术才能测量出其特殊的组成正确指符合最好的估计量以及它的”真实值”。

它并没有数字值不正确指一组重复测度与它的”真实值”有数字上的不同,这些不同(正值或负值)可能会用已测量质量的单位来表现,或当成一个”真实值”的百分比。

偏差组织的错误可探测性(常用来指敏感度,但在不同的范围会有不同的组成)可以利用特定一种方法能够去探测其小质量的组成。

它没有数字值。

探测界线清楚地发现一个最小且不同于背景的结果;像是三个特定的标准偏差在空白的价值中被定义敏感度(特殊的可能性)一个特定的方法能够去分别浓度和容量的些微差异。

1.2.1.1 精确/不精确精确的测量是指与重复测度的大小一致,它没有数字值。

虽然这个定义看似清楚,但仍然有些许的混乱在不精确(随机的错误)的实验数据的获取方法上。

测量的数据分散的程度可以被计算出来;相对标准偏差(关于主要的值)sx/x指出字面上的不精确。

不精确粗略地符合形式上表达的多样性及分析的多变性。

特别是在临床化学上,不精确就是指变化系数(C.V.),它的单位是百分率。

当然这是误用”coefficient”这个名词,正确的意思是暗示一个因子其基础的单位增加:例如:反应速率的温度系数是一个增加反应速率的因素,也可以用来得到其他测量温度的值。

例如一个反应速率在20℃是100/S 且在21℃是102/S,所以这个温度的系数是1.02/K,而不是2﹪,来代替变化系数。

相对标准偏差(RSD)是从想要的值所获得。

在”精确”的概念中,我们必须区分在连续范围内的精确值,以及连续或逐日(reproducibility)的精确值,还有实验室与实验室间(长时间的精确值);可参考Vol.II ,chapter 3.2.1.1。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试剂的和样品的体积大小是导致不精确的主要原因。

吸量的错误是由于没有测量吸量管的口径或是配药者对实验室配备的影响(table2)。

这是明显的错误但大部分的人都会忽略,样品的精确测量将左右样品的分析结果,反而吸量管中小体积的误差是可以被忽略的。

减少使用吸量管可因此降低它的不精确,一个预先混合好的药剂应该更符合使用。

其他的错误来源是在催化酵素的时候使用不适当的装置或温度控制,还有不精确的试管,对偶的实验,指示器的不正确率和辅酵素对主酵素影响的测量(c.f chapter2.3.3.4)。

不精确的食物酵素分析数据可根据E.Gombocz et al.(3)Buffer 1.00 1.09 +9﹪+3﹪Coenzyme 0.10 0.15 +15﹪+0.05﹪Sample 0.10 0.12 +20﹪+20﹪Water 1.60 1.45 -10﹪-5﹪Enzyme 0.20 0.40 +100﹪* +6.7﹪Gross errors(wrong pipette)1.2.1.2 正确/不正确正确的大小定义为符合最好的估计量和它的”真实值”,它并没有数字值。

围绕在真实值附近的测量数据和位置可以被描述出来;而相对标准偏差对真实值而言是不正确的(组织的错误,歪斜)。

不正确的实验室数据会导致实验方法在与参考文献还有真实值的比较下产生偏差结果。

不正确的方法决定于它的专一性,还有样品的其他组成之干扰(例如:生理地和病理的代谢,以及血浆中的药剂)。

因此,正确的酵素使用方法决定于酵素使用时的活性及专一性,还有它的纯度。

这三个可变因子是不能被分开的,因为它们会互相影响(see Vol. II,chapter2.1.2)。

某部分的活性会带领反应完成因此应避免因缺乏酵素而恢复。

一个酵素的专一性是指酵素只能靠一特定的基质来转换,其他相似的化合物则不行(像是同质体)。

在代谢的分析中,专一性的需求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虽然某些酵素显示出”族群专一性”,例如:某些特定的物质可以利用与其他非专一性的酵素结合来完成其专一性(例子:决定葡萄糖和非专一性hexokinase 会变成专一性是由于指示酵素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杂质是指准备的酵素中包含污染的酵素或是其他的副产物,(参考Vol. II,chapter2.1.2)非专一性和杂质会导致样品中某些化合物同时转换,使用高质量的酵素,可以在相同的试管中利用恢复大小来探测错误的结果。

1.2.1.3 探测的界线与敏感性在程序中的分析界线是被单一个最小的结果在可能性的状态下所指示,它能从一个适当的空白中被区分出来。

分析的界线为一浓度或数量和界线点是合理的(4),也可以讨论文献(5)、(6)。

一般而言,大多数判定酵素的方法和酵素活性的测量有足够地探测界线,请看Table3.Table 3. 酵素的探测界线测量方法样品中的探测限制(大约地)mol/l 测光法终点法10-6~10-5动力法10-7~10-6催化法10-9~10-8测荧光法终点法10-9~10-8酵素循环10-15~10-14测照度法10-13~10-8酵素免疫分析异质10-12~10-10同质10-5~10-10敏感度这个名词大部分使用在不正确的方法上,它并不是指测量最低可能的界线;而是被探测界线所覆盖。

敏感性最好用来指一个分析方法中的特殊可能性「7」,它能够使一个方法在低浓度的层面下去区分某些小浓度不同的重要性。

然而,还没有国际允许的定义被创造出来。

测量工具的质量可以决定好的敏感度,’当获得敏感度的数据时,我们应该提到仪器的大小还有其他情况。

1.2.1.4 可实行性,方便假如一个具可靠性的方法被确信,好的可行性,单一性和方便性是由以下这两个理由来寻找:在例行的工作上节省时间,降低步骤的次数以尽可能减少来源的错误。

程序的机械化是单一化的一种。

1.2.2获得高质量实验数据的概念当我们在做数量分析的时候,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实验数据,我们一定要注意分析过程的四个部分:1.在进行分析的时候,要清楚的书写所有的步骤。

2.选择可以应用的仪器和技术。

3.注意分析的药剂。

4.人员训练的执行。

而在方法步骤中,我们必须区别出以下的6个过程:1.取样。

2.准备样品时要注意输送的过程中保持其生理和化学的活性。

3.测量想要的样品成分。

4.输出测量的结果。

5.测试结果是否可取。

确认结果。

这6个步骤可能会影响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所以我们必须控制整个性统的质量,并尽可能减少程序上的错误。

1.2.3方法的选择、设计及仪器的使用我们必须在方法取得之前确保分析结果的价值,为了确定分析方法能的到有价值的结果,所以必须考虑不同的步骤(table4)Table 4.获得有价值的分析结果之步骤StepA 定出分析的问题产生数据的必要条件-分析的质量-反应速度-有效率地完成分析-产生数据的花费StepB 选择方法和使用仪器B1 -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仪器-可能的分析原理-在StepA下,以需求来分析原理-反应情况的产生-药剂的规定和程序的可实行性、计算等…B2 方法的评估-评估分析的可靠性(正确、精确、专一和探测性)-评估方法的可行性B3 写出流程B4 选择仪器-与选择的方法一致-与实验室的需求一致]StepC 方法的开始和保持C1 开始的必要条件-人员的训练-技术和药剂的获得C2 持续-过程及产物的控制(要控制系统在最适宜的情况下)-每逢系统发出讯号时要做正确的测量1.2.3.2 选择方法选择或产生一个方法:测量酵素活性(Fig 1)选择或产生一个方法:药剂的标准化,研究方法的细节之定义(Fig 2)选择或产生一个方法:有效的方法(Fig 3)选择测量基质浓度的方法在决定代谢物明确的途径及酵素活性之后才能描述出所有的流程,然而决定性的方法或是参考用的方法则是尤其可获得的价值来决定,其定义如下:决定性的方法:在排除不适当或不正确的方法后所得的结果。

参考的方法:与不正确的方法比较过后可使用的方法。

真实值:不用定义就能清楚表达的名词。

决定值:用最后决定的方法所获得的值称之。

参考方法值:由参考方法所获得的可能结果之数值。

分配值:由事先的数据或个别的集合所获得之值。

以下是由不同的方法得到的值方法值-真实值决定的方法决定值参考的方法参考值方法有已知的偏差分配值方法有未知的偏差分配值举胆固醇氧化的例子来说:cholesterol+O2->Δ4-cholesten-3-one+H2O2不管cholesterol esters的皂化作用,我们可以使用(A.)直接照射UV 法,或寻找一个特定的指示反应。

B.催化方法:H2O2氧化甲醇会形成甲醛,这个反应和醋酸酮会形成3,5-diacetyl-1,4-dihydrolutidine,可从405nm~415nm的波长探测出来。

C.一次过氧酵素法:H2O2被酚过氧化酵素和4-amino phenazone(PAP)过氧化酵素氧化,可由测量515nm得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