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的名词解释

中国传统服饰的名词解释
中国传统服饰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内涵的服饰文化,其服饰配件、穿着方式、颜色、款式等特点都受到历史、地理、文化、宗教、民族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传统服饰主要包括上衣、下衣、裙裤、鞋子、头饰、腰带等部分,其中上衣包括汉服、领带、袍服、襦裙等;下衣包括裳、裤、裙、鞋等;裙裤包括襦裙、裤裙、袍裤等;鞋子包括履、靴、鞋等。
中国传统服饰的上衣一般搭配不同的腰带,腰带的佩戴也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腰带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如铜、银、铁等,也有使用皮革或绸缎等材料制成的。
在佩戴腰带时,讲究搭配不同颜色、材质和花纹,以显示出穿着者的品位和身份。
中国传统服饰的头饰包括头花、帽、冠等,头花通常是用花布、毛线等材料制成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身份选择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帽和冠则是根据不
同的季节和场合选择不同的款式和材质。
在佩戴头饰时,也讲究搭配不同颜色、材质和花纹,以显示出穿着者的品位和身份。
中国传统服饰的腰带、头饰和鞋子等部分,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用于穿着,这些部分还可以用于装饰、祭祀、庆典等活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符号和标志。
扩展: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文化交流,传统服饰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汉代以后,中国传统服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代的汉服。
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服饰,其上衣下裳的设计、颜色搭配和腰带佩戴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中国传统服饰

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 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服饰分类
1
汉族男子服饰
2
汉族女子服饰
3
汉族传统鞋履
4
清代服饰
5
民国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周制上衣下裳华夏冠服之中,以帝王衮冕最为华丽。先秦衮冕之制,分上衣与下裳。衣多黑色 (玄衣),以象天;裳多黄色(黄裳),以象地。也有浅绛色的。玄衣广袖,上面用朱(赤红)、白、苍(青)、 黄、玄(黑)五彩丝绘(绣或织)出日、月、星辰、山、龙、花虫等图画。裳画也用五彩丝绣出宗彝(礼器)、 藻(水草)、火等图案。这些图画和图案的花样合称为12章纹。裳前有皮制的芾,朱色。上面绘龙、火、山三章, 系于腰间革带,蔽之于裳面膝前,裳旁佩玉,裳后系组绶(宽丝带做成的花样垂饰),腰间还用大带系束。
谢谢观看
基本形式
传统服装汉服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上衣下裳的服制,据《释名·释衣服》载: “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 下裳类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这种服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服饰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社会地位、身份和文化传承的象征。
本文将从服饰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服饰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最早的服饰是由兽皮、树皮和植物叶子等天然材料制成的,用来保护人们免受自然环境的伤害。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服饰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反映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
在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
最早的时期是原始社会,人们主要穿着兽皮或树皮制成的衣物。
随着农业的兴起,人们开始使用植物纤维制作服装,如麻、蚕丝等。
到了商代和周代,服饰开始出现了丰富多样的变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封建社会时期,服饰成为了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贵族阶层穿着华丽、富丽堂皇的服饰,以彰显自己的高贵身份。
而平民百姓则穿着朴素、简单的服饰,以示与贵族的区别。
到了明清时期,服饰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款式,如汉服、唐装、襦裙等。
二、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中国古代服饰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色彩:中国古代服饰注重色彩的运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
例如,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白色代表纯洁和庄重,黄色代表皇家的尊贵。
2.讲究细节:中国古代服饰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特别是在图案、刺绣和纽扣等方面。
这些细节的处理不仅增加了服饰的美观度,还彰显了制作工艺的精湛。
3.强调礼仪:中国古代服饰强调礼仪和仪式感,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穿着不同的服饰。
例如,在婚礼、葬礼、宴会等重要场合,人们会选择合适的服饰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4.倡导和谐:中国古代服饰追求和谐的美感,注重服饰的整体搭配和协调。
服饰的款式、颜色和配饰等都需要相互搭配,以达到整体的和谐效果。
三、中国古代服饰对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与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与礼仪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传统服饰与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服饰和礼仪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与礼仪的特点和意义。
一、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古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服饰风格和特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
首先,中国传统服饰注重色彩的运用。
古人有云:“白者为至雅。
”在中国古代,白色有着尊贵与纯洁的象征,因此白色成为贵族喜爱的颜色。
另外,中国传统服饰中还广泛运用了红色、黄色等明亮鲜艳的颜色,这些颜色代表着吉祥、喜庆和祝福。
其次,中国传统服饰注重细节的处理。
从衣襟的纽扣到袖口的褶皱,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具。
丝绸、绣花和金银线的运用,使得服饰更加华丽而富有质感。
再次,中国传统服饰强调的是整体的和谐美。
襟、袖、裤、帽等各个部分的搭配和衣裳的整体形象都要求和谐统一。
通过服饰的组合,体现着个人和社会的品位和身份。
最后,中国传统服饰还有着丰富的寓意。
例如,褶皱的形状寓意着福气连连;刺绣中的花纹代表着吉祥如意等等。
通过服饰的设计,人们可以不言自明地展示自己的身份和愿望。
二、传统礼仪传统礼仪在中国社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文明素养的展示。
中国传统礼仪以“礼”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传统礼仪讲究举止仪态。
在古代,人们注重的不仅是言谈举止是否得体,更重要的是展示出高雅、从容和自持的风貌。
包括行走姿势、目光、动作等方面都要符合一定的规范。
其次,中国传统礼仪注重尊卑有序。
尊卑有序是中国古代礼仪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传统礼仪中,人们根据社会地位的高低,分别采用不同的称呼、礼仪和待遇。
这种尊卑有序的体现形式既能维护社会秩序,也能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再次,中国传统礼仪强调与他人的交往。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汉服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汉服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汉服作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汉服文化再次回归人们的视野,成为了当下热门话题之一。
汉服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一种具有时尚与文化内涵的选择。
本文将就汉服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现代发展进行探讨,力求全面展现汉服的魅力与价值。
一、汉服的历史渊源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代表,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自商周时期开始,汉族逐渐形成了传统服饰体系,而汉服便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代表之一。
在中国古代,汉服是一种以丝绸为主要面料,色彩鲜艳、图案繁复的服饰,无论是宫廷还是百姓,都离不开汉服的影子。
在汉朝时期,汉服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标准。
汉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影响了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服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汉服的设计、图案和色彩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与价值观念,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二、汉服的文化内涵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涵十分丰富。
汉服传承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通过对纹样、颜色、剪裁等因素的处理,展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
汉服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对服饰的精心设计与制作,展现出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
汉服还承载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热情,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勤劳朴实、注重礼仪的传统价值观念。
汉服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服饰本身,更体现在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之中。
汉服所传承的传统美学理念和审美情趣,对于当代社会的审美追求和文化认同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推进现代社会的审美教育和文化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三、汉服的现代发展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汉服正在迎来一次新的发展热潮。
中国的传统服饰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服饰有哪些?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服饰。
下面将介绍几种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服饰。
1. 旗袍(qí páo):旗袍是中国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之一。
它起源于清朝,是一种修身合体的长袍,通常配有高领和全长袖,展现了女性的曲线美。
旗袍不仅流行于中国,还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成为中国的文化象征之一。
2. 唐装(táng zhuāng):唐装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经典之作。
它起源于唐朝,是一种宽松舒适的长袍,通常配有宽袖和腰带。
唐装注重对称和简洁的设计,体现出大气磅礴的古代帝国的风范。
3. 资中锦(zī zhōng jǐn):资中锦是中国锦织工艺品的代表作之一。
它起源于四川省资中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工艺技术。
资中锦的服饰通常采用花纹绣制,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
4. 蓝色布料的长衫(lán sè bù liào de cháng shān):蓝色布料的长衫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男性服饰的典型代表。
它通常由蓝色棉布制成,流畅宽大的袖口使人感到舒适,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5. 茶衫(chá shān):茶衫是传统的中国衣着,适合炎热天气下的穿着。
茶衫采用轻薄的面料和宽松的设计,带有中国传统元素的装饰,展现了自然舒适的风格。
这些传统服饰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特色,展现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全貌。
通过了解和传承传统服饰,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国风服饰知识点总结图

国风服饰知识点总结图一、服饰概述中国历史悠久,服饰文化也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服饰文化不断演变,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国风服饰。
国风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的总称,包括了汉服、唐装、宋服、明装等各个朝代的服饰风格。
这些古代服饰非常注重细节和造型,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国风服饰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剪裁合身,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因此备受现代人的喜爱。
二、汉服1、起源:汉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起源于西汉时期,后经过多次演变和改良,形成了不同的款式和风格。
2、特点:汉服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精美、面料华丽。
男女汉服的剪裁和款式有所不同,但都以体现传统的尊重和礼仪为宗旨。
3、款式:汉服包括上衣、下裳、腰带、饰品等,每种款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比如女性汉服的裙摆宽大、色彩明艳,男性汉服的袍袖宽大、图案简洁。
三、唐装1、历史:唐朝是中国服饰发展的辉煌时期,唐装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
唐装以宽袖、大襟、宽袍为特点,款式多样,色彩丰富,体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2、特色:唐装注重宽松舒适,以表现出尊贵、典雅的气质。
同时,唐装还注重细节的装饰,如刺绣、宝石、珠花等,体现了唐代人的奢华与时尚。
四、宋服1、特点:宋代服饰的特点是简约、朴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
宋服注重体现文化内涵,不追求繁琐的装饰,更注重对身形的体现。
2、剪裁:宋服的剪裁讲究线条流畅、简洁利落,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的身材和气质。
整体风格淡雅而静谧,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风雅之气。
五、明装1、特色:明代服饰以腰带、大袖、流苏为特色,注重对古典诗意和传统文化的体现。
明装的款式多样,有貂蝉袄、马褂、龙袍等。
2、色彩:明代服饰的色彩鲜艳而大胆,以红、黄、金等颜色为主,富有浓厚的宫廷气息和壮丽的气质。
六、国风服饰的发展国风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在现代社会,国风服饰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受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国风服饰逐渐被淡化和遗忘;另一方面,年轻人对传统服饰失去了兴趣,更倾向于时尚、潮流的服饰。
中国传统文化服饰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服饰介绍1. 嘿,你知道汉服吗?那可是中国传统文化服饰里超级美的存在呀!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样耀眼。
想想看,当你穿上汉服,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哇,那感觉简直绝了!就像穿越回了古代一样。
2. 旗袍呀,那绝对是能展现女性魅力的神奇服饰!它把女性的曲线勾勒得那么完美,难道不是吗?就如同盛开的花朵般娇艳欲滴。
你看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摇曳生姿,多迷人呀!3. 唐装啊,那可是有着浓厚中国味的服饰呢!穿上它,就好像披上了一层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
你瞧,在一些重要场合,唐装一出现,那气场,多强大呀!4.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多么有特色呀!那华丽的装饰,就像草原上盛开的五彩斑斓的花。
当蒙古族同胞们穿上它们,在草原上奔跑的时候,不就像一群自由的精灵吗?5. 苗族的银饰服饰,简直太精美啦!那些银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星星坠落凡间。
看着苗族姑娘们穿戴整齐,跳着舞,你不觉得那画面美极了吗?6. 藏族的传统服饰,那可是充满了豪放与热情呀!那大大的袖子,飘动起来像风一样。
当藏族人民穿着它们在草原上欢歌笑语,多让人向往呀!7. 傣族的筒裙,多么有特色呀!那轻盈的材质,就像流水一样柔和。
傣族姑娘们穿着筒裙在竹林里穿梭,不就像仙女下凡吗?8. 瑶族的服饰,色彩斑斓得让人惊叹!就像一幅绚丽的画卷。
看到瑶族同胞们身着盛装,你难道不会被他们的美丽所打动吗?9. 维吾尔族的艾德莱斯绸服饰,那独特的图案和色彩,就像沙漠中的绿洲一样吸引人。
维吾尔族姑娘们穿上它们跳舞,那场面,多热闹呀!10. 中国传统文化服饰真的是丰富多彩呀!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它们不只是衣服,更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呀,难道不是吗?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和珍惜它们呀!我的观点结论:中国传统文化服饰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我们要大力弘扬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服介绍
“汉服”是我们的民族服饰。 她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以其高超的 美学工艺屹立于世界服饰艺术之巅。 她是汉民族一脉相承的传统服饰,将中华文明 的精神理念谱入古国生活点滴之间。 从质朴的秦汉风格到超然的魏晋神韵,都渗透着 华 夏民族的理想追求。 从开放的大唐情怀到含蓄的宋明格律,无不流 露出汉族文化的哲学信念。 汉族服饰,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进程里,已成为 华夏民族的肤发与汉族儿女血脉相连。
唐Hale Waihona Puke 的男服胡服胡服是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 人所穿的的服装的总称,即塞外民族西戎 和东胡的服装,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博带 式的汉族汉服,有较大差异。后亦泛称汉 服以外的外族服装。胡服一般多穿贴身短 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活动便利。
《梦溪笔谈》中胡服的介绍
•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 长靿靴,有蹀 • 蹀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 涉草。胡人乐茂草,常 • 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予 至胡庭日,新雨过,涉 • 草,衣袴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所垂蹀躞,盖 欲佩带弓剑、蹀躞、算 • 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 衔蹀躞,如马之秋根, • 即今之带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正观 时犹尔。开元之后,虽 • 仍旧俗,而稍褒博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 顺折,茂人文也。
译文
• 中原一带的衣帽服饰,自从北齐以来,就全部采用胡人的 服装。窄衣袖、红绿相配的短衣、长 • 筒皮靴、有挂环的皮带,都是胡人的服饰。窄衣袖有 利于骑马射箭,短衣、长筒靴都便于在草地走路。 • 胡人喜欢茂盛的草,经常躺卧其中,我出使北方时都 见到过这种情形,即使君主居住也在深草之中。 • 我到胡人朝廷时,刚下过雨,走过草丛衣裤都浸湿了, 只有胡人一点都没有沾湿。皮带上所垂下的小 • 挂环,大概是用来佩带刀剑、手巾、算袋、磨刀石一 类的东西。以后虽然去掉了挂环的饰品,但还保 • 存着那个环,环是用来穿挂附属物的,像牛马股上的 皮带,也就是现在皮带上的装饰物。天子必定以 • 13 个环为度,唐代武德、贞观年间还是这样。从开 元以后,虽然还沿用旧习俗,但规矩渐渐宽松了, • 然而皮带上的钩还是穿过皮带上的孔。当今朝代又在 腰带上加了顺折,是用来显示主人的纹饰的。
汉服的起源
神话及传说起源 --- 中华始祖,传说中的上古 帝王轩辕氏 黄帝 统一华夏部落。在他治下,政治 安定,文化进步,国势强盛,有很多的发明和创 作,如文字,农业,音乐,历法等。黄帝的正妃 嫘祖,传说中就是她首创养蚕制丝织绢,从而发 明了汉服。嫘祖衣被天下,丝美中华,西周以来, 奉为中华母祖,尊为先蚕。 实际起源 --- 远古时期,生产力极端低下,对 人类来说,服饰的起源是出于实用。石器时代后, 人们掌握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发明了 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服装。约五千年前,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的生活 日趋稳定,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 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 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服饰
原始时代的服装形式,虽有个别考古资料的发 现,但由于材料太少,还不能对该时期的服饰作 详细的说明。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 上衣下裳,束发右衽,阳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 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 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这大体反映了商代 服饰的情况。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 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 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深衣和冕服始于 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式,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上衣 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易〃系辞下》载:“黄 帝、尧、舜(shùn)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一传 说可以在甘肃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绘中,得到印证。这可以说是 我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上衣下裳的服制,据《释 名〃释衣服》载:“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 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 下裳类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这种服制对后世影响很 大。 衣裳连属制,古称深衣,始创于周代。《礼记〃深衣》注称: “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深衣同当代的连衣裙 结构类似,上衣下裳在腰处缝合为一体,领、袖、裾用其它面料 或刺绣缘边。深衣这一形制,影响于后世服饰,汉代命妇以它为 礼服,古代的袍衫也都采用这种衣裳连属的形式,甚至现今的连 衣裙也是深衣制的沿革。
春秋时期胡服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在服装方面最重要的变 化,是深衣的广泛流行和胡服的出现。春 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促进了汉族宽衣博带、 长裙长袍服装的改革。赵武灵王为了军队 的战斗力,冲破阻力,下令全国穿游牧民 族的短衣长裤,学习骑射,终于使赵国强 盛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装改革, 胡服从此盛行。伴随胡服也传来了带钩, 它是用于结束革带的,由于它比革带的扎 结方式更加便捷,因而很快就流行起来。
明清
明代的服装继承前代,清代服装 对近代影响较大? 明代的服饰,大体上沿袭唐制,但 宋元服装形式中的某些式样也有保留。 清代的服饰对近现代服装形式影响较 大,清代男子服饰可分为三种:汉族 传统服装;满族民族服装;外来西洋 服装。清代袍的式样,是在汉族传统 基础上加以变化,并吸取满族服装特 点。一般袖子比较窄瘦,礼服是箭袖, 又称马蹄袖。袍身用钮扣系结。右衽 大襟,圆领口。皇室的袍有前后左右 四开气,而士庶男子只能在左右开气。 马挂是清朝特有的服装。它式样多为 圆领,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样, 有长袖、短袖、大袖、窄袖之分,但 均为平袖口。直到清末西洋服装传入 和辛亥革命后,我国的服装才起了重 大变化,进入了近现代服装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的流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服装史上 又一个大转变的时期。由于大量少数民族 进入中原地区,胡服成为社会上司空见惯 的装束,一般平民百姓的服装,受胡服的 影响最为强烈。他们将胡服中窄袖紧身、 圆领、开衩等因素吸收到原有的服饰中来。 汉族贵族也在胡服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方 法是将其长度加长,加大袖口和裤口,改 左衽为右衽。但礼服仍然是传统的汉族礼 服形式。
• 唐代男子服饰,在延续传统的交领、对襟汉服的基础上,多 了新的款式。其一是幞头,其二是圆领窄袖袍衫。 • 圆袍翻领后 • 唐时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 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 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 不同。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 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 • 唐代官吏的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另在袍下施一道 横襕,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 从众多传世图画看来,这种圆领袍衫在非正式场合下流 行一种“潇洒穿法”:不合颈下胸上的一段,让袍子前面的 一层襟自然松开垂下,形成一个翻领的样子。这也算向胡服 中的翻领靠近,也确实达到了与胡服相仿的效果。用今天的 话说,大概就叫显得洋气。 • 不过,圆领袍并不是田间日头的老百姓们的通用服装, 更不是重大祭祀与重大政事活动时的服装。
襦裙介绍
• 襦裙起源于战国,终于满清,其间2000 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 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襦裙是汉服女 装的最基本形式。 • 襦裙分解介绍: • 襦 短上衣 • 袖子 襦的袖子一般较长,窄 • 交领右衽 汉服标准的领口式样,外观如 英文y。右衽指领子系向身体右边。方向 不可以相反,左衽为异族或死者的样式。 • 腰带 用丝或革制成,起固定作用 • 宫绦 如图,以丝带编成,一般在中间打 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有的还在中间 串上一块玉佩,借以压裙幅,使其不至散 开影响美观。 • 裙 从六幅到十二幅,有各种颜色及繁多 的式样。
唐朝服饰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 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 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 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 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 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 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 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 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隋唐时期服装的转变时期
隋唐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和繁 荣,使其能上承历史服饰之源头,下启后 世服饰制度之经道,所以,这一时期成为 我国古代服饰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男子的常服为幞头、袍衫、穿长靿靴。但 此时的袍衫与前朝略有不同,式样为圆领、 右衽、窄袖、领袖裾无缘边。此外,还有 襕袍衫和缺胯袍衫等式样。这种袍衫主要 是受胡服影响,并且与汉族的生活习惯和 礼仪特点相结合,形成了这时期袍衫的风 格。
辽、金、元时期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既沿袭汉人的礼服制度, 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沿 袭汉唐和宋代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辽金男子的服饰多为圆领、袖的缺胯袍,着长统靴 或尖头靴,下穿裤,腰间束带。元代男子的服饰有 汉族的圆领、交领袍,也有本民族的质孙服,其形 制与深衣类似,衣袖窄瘦,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 在腰间有无数褶裥,形如现今的百褶裙,在腰部还 加有横襕。领型有右衽交领、方领和盘领。下穿小 口裤,脚穿络缝靴。服色以白、蓝、赭为主。此外, 元代服饰在质料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棉花的广 泛种植,棉布成为服饰材料的主要品种。
宋代的服装趋于保守
宋代的服饰,大体沿袭唐制,但在服 装式样和名称上略有差异。宋代的缺胯袍 衫式样有广袖大身和窄袖紧身两种。穿褙 子和半臂的习惯极为普遍,但都不能作为 礼服穿用。总的来说,宋代的服饰比较拘 谨保守,色彩也不及以前鲜艳,给人以质 朴、洁净、淡雅之感,这与当时的社会状 况,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影响,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