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一滴水经过丽江(部编八年级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30张PPT)

水洞→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顺着玉河,来到了四方街前→被一架大水车扬到高处→从水车上跌落,回到了玉河→跌进了中河→ 穿过一道又一道小桥→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老者们演奏古代音乐的院子、售卖用纳西
3.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体会作者 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投身进浇花人手中的大壶中,被带进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落在一朵兰花上→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课堂小结
本文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 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 自然景物、人文风情。同时,文章通过一滴水的曲 折经历告诉我们要不畏艰难、勇敢追求理想。
草甸(diàn) 矗立(chù)
目眩神迷(xuàn) 闸口(zhá)
犹豫(yù)
徘徊(páihuái)
蘸(zhàn)
擦拭(shì)
重点词语解释
【驿道】 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草甸】 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矗立】 高耸地立着。 【苍劲】 (树木)苍老挺拔。【徘徊】 比喻犹疑不决。 【照壁】 在大门内或外对着大门用于遮蔽、装饰的墙壁, 也叫 “照墙”“影壁”等。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五彩斑斓】 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硕大】 非常大;巨大。 【喧腾】 喧闹沸腾。
,跳回浇花壶中→回到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 海。
对大自然的情感。 【苍劲】 (树木)苍老挺拔。
目眩神迷(xuàn) 闸口(zhá) 目炫神迷 矗立(chù) 蜿蜒(yán) 【驿道】 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3.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体会作者 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投身进浇花人手中的大壶中,被带进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落在一朵兰花上→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课堂小结
本文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 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 自然景物、人文风情。同时,文章通过一滴水的曲 折经历告诉我们要不畏艰难、勇敢追求理想。
草甸(diàn) 矗立(chù)
目眩神迷(xuàn) 闸口(zhá)
犹豫(yù)
徘徊(páihuái)
蘸(zhàn)
擦拭(shì)
重点词语解释
【驿道】 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草甸】 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矗立】 高耸地立着。 【苍劲】 (树木)苍老挺拔。【徘徊】 比喻犹疑不决。 【照壁】 在大门内或外对着大门用于遮蔽、装饰的墙壁, 也叫 “照墙”“影壁”等。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五彩斑斓】 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硕大】 非常大;巨大。 【喧腾】 喧闹沸腾。
,跳回浇花壶中→回到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 海。
对大自然的情感。 【苍劲】 (树木)苍老挺拔。
目眩神迷(xuàn) 闸口(zhá) 目炫神迷 矗立(chù) 蜿蜒(yán) 【驿道】 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35张PPT)

3.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的游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讲授新知
4.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一滴水的前身——一片雪。 第二部分(2-14):写小水滴的旅行过程以及它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15-16):小水滴经过了丽江,奔向茫茫的大海, 开始新的旅途。
讲授新知
一、朗读第一部分,说说水的蜕变经历了几个过程? 雪—冰-水。作者开始交代一滴水的身份来源,实际
讲授新知
(2)在街道:银匠“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玉器店老板挂出了翡翠;
字画店老板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讲授新知 (3)在院子里:浇花人给兰花浇水;楼下正屋,主人
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拍照;楼上的客人和 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精神风貌:和谐、融洽
讲授新知 (4)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讲授新知 5.丽江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
江的民俗民风更美。请找出描写丽江人与游客的活动场景, 说说这些场景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1)在山下:马帮在驿道来往。几座小山前,人们正 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牧 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
精神风貌:勤劳、热爱生活
作者从视觉的角度来描绘丽江古城的繁华,五彩斑斓,五光十色; 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丽江人民的闲适与怡然自乐;从触觉的角度写出夜晚 水的冰凉。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讲授新知
作者从“一滴水”游览丽江的视角来展开描写有什么好处?
1.丽江水多、水美,选取“一滴水”游览丽江,富有地方特色; 2.将自己比作水,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艺 术魅力; 3.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易于作者更直接 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4.以“一滴水”为线索,可穿越历史时空,纵贯疆域,从不同角度、多层 面地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城市建筑、人物风情等。
“一滴水”的游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讲授新知
4.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一滴水的前身——一片雪。 第二部分(2-14):写小水滴的旅行过程以及它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15-16):小水滴经过了丽江,奔向茫茫的大海, 开始新的旅途。
讲授新知
一、朗读第一部分,说说水的蜕变经历了几个过程? 雪—冰-水。作者开始交代一滴水的身份来源,实际
讲授新知
(2)在街道:银匠“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玉器店老板挂出了翡翠;
字画店老板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讲授新知 (3)在院子里:浇花人给兰花浇水;楼下正屋,主人
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拍照;楼上的客人和 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精神风貌:和谐、融洽
讲授新知 (4)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讲授新知 5.丽江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
江的民俗民风更美。请找出描写丽江人与游客的活动场景, 说说这些场景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1)在山下:马帮在驿道来往。几座小山前,人们正 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牧 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
精神风貌:勤劳、热爱生活
作者从视觉的角度来描绘丽江古城的繁华,五彩斑斓,五光十色; 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丽江人民的闲适与怡然自乐;从触觉的角度写出夜晚 水的冰凉。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讲授新知
作者从“一滴水”游览丽江的视角来展开描写有什么好处?
1.丽江水多、水美,选取“一滴水”游览丽江,富有地方特色; 2.将自己比作水,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艺 术魅力; 3.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易于作者更直接 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4.以“一滴水”为线索,可穿越历史时空,纵贯疆域,从不同角度、多层 面地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城市建筑、人物风情等。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ppt课件(20张)

依止: 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依托,依附。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文章” “经过”: 所至
请 “以经“过一 ”滴 :水轻经所过至盈甘洛:”写一形段话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目眩神迷: 五多彩形: 容指所青见、情黄景、令赤人、惊白异、。黑五色,眼指多花种缭颜色乱错杂,。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教 (师四明)确 借: 水抒情,景中有人,景中有诗意(既赞景又写人) 课②件我展 想示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做中河的那 敌形手容: 人能或力物相(当女的子对、手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望(:所眺 见望所。感神,州情:景这交里融指)中原地区。
(新颖的构思) 细心的你,会发现?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识记一些点
•再审标题,你还会发现? •“一滴水”: 游览者 •“经过”: 所至 •“丽江”: 所见
抒写一段情
请以“一滴水经过甘洛”写一段话。 或另选角度,如“一匹马、一只鸟 、一朵云等”
南 和乡更子多·的登冰京挤口在北一固起亭,有缓怀缓向下流动。
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 人②文我主 想题起:来借,鉴自文己中的的前理生论,方在法从,高学空习的鉴雾赏气文化学为作一品片和雪山,水又画凝作成。一拓粒展冰阅之读前,质也疑是反一思滴,水形。成自己对意境的认识和看法。
山—水—画 阿,来简称“山水”。—中—国阿画来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文章” “经过”: 所至
请 “以经“过一 ”滴 :水轻经所过至盈甘洛:”写一形段话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目眩神迷: 五多彩形: 容指所青见、情黄景、令赤人、惊白异、。黑五色,眼指多花种缭颜色乱错杂,。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教 (师四明)确 借: 水抒情,景中有人,景中有诗意(既赞景又写人) 课②件我展 想示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做中河的那 敌形手容: 人能或力物相(当女的子对、手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望(:所眺 见望所。感神,州情:景这交里融指)中原地区。
(新颖的构思) 细心的你,会发现?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识记一些点
•再审标题,你还会发现? •“一滴水”: 游览者 •“经过”: 所至 •“丽江”: 所见
抒写一段情
请以“一滴水经过甘洛”写一段话。 或另选角度,如“一匹马、一只鸟 、一朵云等”
南 和乡更子多·的登冰京挤口在北一固起亭,有缓怀缓向下流动。
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 人②文我主 想题起:来借,鉴自文己中的的前理生论,方在法从,高学空习的鉴雾赏气文化学为作一品片和雪山,水又画凝作成。一拓粒展冰阅之读前,质也疑是反一思滴,水形。成自己对意境的认识和看法。
山—水—画 阿,来简称“山水”。—中—国阿画来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31张PPT)

背景链接
阿来说:“丽江很好,写丽江的文章也很多, 但我觉得很多文章并没有写出丽江的精髓。丽江的 精髓是水!”阿来四次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 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第四次到了 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 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游记散文,也是作者对 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作者名片
阿来,男,藏族,四川省马尔康县人,当代著名 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代表作,诗集 《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 等。其中,作品《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中篇小说奖。
标题解读
“一滴水”实际上指的是作者自己。 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 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主旨概括
本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滴水经过漫长的等待 终于游过丽江的一段旅程,从古代到现代,从雪 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丽江优美的自然 景观和悠闲的人文风情,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向 往与热爱。
艺术特色
1.语言富有诗意,艺术魅力浓郁。 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
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的语言介绍了丽 江的民俗民风,给人以美的享受,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 趣。 2.线索清晰,借物抒情
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名声 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 传播 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厚重的历史美
1.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 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 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文章以“小水滴”为线索,完成了“一滴水经过丽 江“的历程。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小水滴”经过 丽江的情形,流露出作者对丽江无限热爱的真挚情感。 3.角度多样,视角独特。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 (共23张PPT)

②写“肥皂泡”,更重要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感慨。峰崩云余那亦幻
亦真的光影、色彩、 形状,美丽异常,却也变化无定,晩息即逝,就像 那“最美丽最精致”却又随时会破裂的肥皂泡。
基于此,作者做了一个奇妙的设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 价值会是多少呢?”其潜在的感慨可以这么理解:至精至美者,往往不能 长久,因而尤足珍视。这是作者由眼前景物得来的感悟,同样也是对景物 之美的髙度赞赏。作者的情感与遐思都借 “肥皂泡”来表达,既含蓄又 富有意趣。
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 富,冬季积雪,夏季不融化,白雪 皑皑,故勃朗 峰法语意为“银白色 峰”。
预习检测
生字检测
ɡù
yì qiónɡ
雇 翌日 穹顶
dòu liáo
逗留 缭绕
wǔ mèi
妩媚
bǒ kuànɡ
ɡé
màn
浮躁 颠簸 旷野 打嗝 轻歌曼舞
shùn
tà
瞬息万变 纷至沓来
名副其实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2.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体会两 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3.欣赏课文的语言,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目 02 录
04 06
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总结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Mark Twain, 1835--1910),原名塞缪尔·朗荷恩·克 莱门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口语进行写 作的作家,开创了一代文风,被福克纳誉 为“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幼年家 境贫寒,被迫放弃学业外出谋生,丰富的 生活经历对其后期的创作影响很大。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47张PPT)

字词积累
闸口(zhá) 砚池(yàn)蘸水(zhàn) 喧哗(xuān huá) 奔流(bēn)矗立(chù) 映照(yìng)苍劲(jìng) 翡翠(fěi )眺望(tiào)擦拭(shì ) 硕大(shuò) 喧腾(téng)驿道( yì ) 草甸(diàn)徘徊(pái huái) 闸口(zhá)掺入(chān)渠水(qú)目眩神迷(xuàn) 咕咚(ɡū dōnɡ) 柏树(bǎi)蜿蜒(yán)亭台楼阁
整体感知
2.一滴水在什么时候经过了哪些地方?在文中标划出来,把握一滴水 的游踪。(所至)
古代: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族村庄 丽江坝的草甸 落水洞
现代:黑龙潭
玉河
四方街
玉河上的小桥
金沙江
果园和田地
纳西人院子
(白天—黄昏—夜晚—黎明)
店铺
整体感知
3.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的游踪。
玉龙晶莹,潭水映照,苍松劲柏,城里夜色斑斓,城外宁静澄澈
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 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江的自然风光。
运用对比、对喻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抚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他由此成为四川文学史上首位获得茅奖、鲁奖的双冠王.
精读细研
自然景物之美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 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画,找出表现 景物色彩的词语,感悟景物的色彩美。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 江的自然风光。
风景美:“硕大的银盘”丽江古城是画面的中心,玉龙雪山是画面背景;上有 蓝天,中有冰川,下有村庄草甸。这幅图画远近相衬,高低相宜,景致分明,层次 感强。充盈整个画面的是绿色:绿色的松、杉、草甸,翠绿的象山、凤凰山、笔架 山、碧绿的深潭。点缀着红色的杜鹃、山茶、角砾岩街道和潭边的亭台楼阁,白色 的马帮驿道和纳西人院墙,青瓦色的四方街,黑褐色的大水车,黄昏时五彩的灯 光……这幅画色彩饱满艳丽,令人赏心悦目。
(部编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共22张PPT)

板书设计
一
滴 多彩丽江——风景美
水
经 过
文化名城——建筑美
热爱赞美
丽 江
民众活动——民俗美
新课讲解
4.第7自然段中“咕咚一声翻上水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修辞,拟声词“咕咚”和动词“翻”, 生动地写出了水被亮光惊醒后跃出黑龙潭的兴奋与喜悦之 情。
新课讲解
5.结合课文,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 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 文风情,留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至此,“一滴水”结 束了这次奇幻的生命旅程,奔向最终的归宿——大海。这滴 水带领读者游览了丽江古城,感受到了古城的厚重历史和现 代气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丽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字词积累 读字音
yàn 砚
zhá 闸口
shuò 硕大
zhàn 蘸
pái huái 徘徊
xuàn 目眩神迷
yì 驿道
jìng 苍劲
lán 五彩斑斓
Hale Waihona Puke chù 矗立yù 犹豫
字词积累 写字形
tiào( 眺 )望 xuān( 喧 )哗
fěi( 翡 )翠 擦shì( 擦 )
字词积累
记词义
轻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漂亮。
玉龙雪山古称耸雪山、雪山、雪岭,位 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 ,丽江市区北面15公里外,玉龙雪山最 高海拔5596米,面积455平方公里,雪 山的13峰终年积雪不化,如一条矫健的 玉龙横卧山巅,有一跃而入金沙江之势 ,故名"玉龙雪山"。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 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 水洞等地方,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表现了丽江古城的历 史变迁和风物人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24张PPT)

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中国作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 族文学委员会主任 。2022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
2012年6月,阿来第3次来到丽 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 植物园。回到丽江,他应友人之邀, 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众多写丽 江的佳作,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 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 然,”最终,他写出了这篇脍炙人 口的优美文章。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 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 文学委员会主任。
他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94 年冬,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8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9年3月,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 员会主席团委员 ;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空山》。2014年,出版长篇非 虚构作品《瞻对》。2018年,凭借《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 小说奖 。2019年,长篇小说 《云中记》创作完成 ;同年,《尘埃落定》 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1年4月,担任第四届宝珀 理想国文学奖评委, 同年,6月3日,担任首批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大使 。
引人入胜;宾主交欢,歌舞升平。
文章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它由高而下,从 雪峰直入地下的经历,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 史发展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以再次醒来的水滴“旅途记 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写出了丽江的当代风貌、文物古 迹、民风民俗。因此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第1~5段 写自述往事(时间维度);第6~16段写其旅途记事(空间 维度)。
2012年6月,阿来第3次来到丽 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 植物园。回到丽江,他应友人之邀, 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众多写丽 江的佳作,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 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 然,”最终,他写出了这篇脍炙人 口的优美文章。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 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 文学委员会主任。
他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94 年冬,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8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9年3月,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 员会主席团委员 ;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空山》。2014年,出版长篇非 虚构作品《瞻对》。2018年,凭借《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 小说奖 。2019年,长篇小说 《云中记》创作完成 ;同年,《尘埃落定》 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1年4月,担任第四届宝珀 理想国文学奖评委, 同年,6月3日,担任首批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大使 。
引人入胜;宾主交欢,歌舞升平。
文章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它由高而下,从 雪峰直入地下的经历,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 史发展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以再次醒来的水滴“旅途记 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写出了丽江的当代风貌、文物古 迹、民风民俗。因此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第1~5段 写自述往事(时间维度);第6~16段写其旅途记事(空间 维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中“我”其实是一滴水,因此, 在叙述中,作者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 法,使得行文活泼自然,生动形象。
7.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富有童真童趣,适 合阅读;水是无形的,流动的,可以巧 妙地把古今串联起来;丽江的景物大多 与水有关,富有地方特色。
二、课文解读 1.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水的蜕变经历 了那几个过程?
雪
状元成才路
冰
状元成才路
水
2.雪——冰——水的蜕变历程说明了什么?
一滴水的来之不易。它带着美好 的夙愿,经历着漫长的黑暗与等待, 为即将开始的长途旅行积蓄能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驿 道 丽江坝 黑龙潭
低 处:
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 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奔流的金沙江。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 色彩明丽, 如一幅风景画,找出表现景物色彩的词语, 感悟景物的色彩美。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 语概括丽江的自然风光。
白色的玉龙雪山、蓝天、绿色的盆地、森 林、庄稼,红色的花朵„„
3.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 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 丽江了哪些建筑呢?思考这此建筑有 什么特点?或:丽江古城以建筑的独 特驰名中外,游览丽江,必观赏其建 筑特色,请同学品读全文,找到描写 的古建筑?
状元成才路
草甸( diàn)
矗立( chù )
徘徊(pái huái )翡翠( fěi ) 砚池( yàn ) 蘸到(zhàn) 擦拭( cā shì)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硕大(shuò) 喧哗( huá )
咕咚(ɡū dōnɡ ) 老柏树( bǎi )
目眩神迷( xuàn ) 亭台楼阁
有人说,生命就像一场旅行,总 有一个地方,在向你深情地召唤,即 使你的脚步不能抵达,心灵也要前往。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这一滴水,抵 达一个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丽江。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梳理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全方位写景 额手法,体会作者新颖巧妙的构思。 3.欣赏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热 爱丽江的思想感情。
三、细节感知
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 自然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 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 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高处远景: 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潭水照应雪山。
山 下: 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 田野和村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 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 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 玉河。
词语解释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驿道:我国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 驿站。 奔流:急速地流淌。矗立:高耸地立着。闸 口:闸门处的水流通道。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苍劲:(树木)苍老挺拔;(书法、绘画)老练而雄 健有力。 擦拭:揩拭。 翡翠:一种玉石,一般是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 色斑纹,也有红色、紫色或无色的,有玻璃光泽,可 做装饰品。 喧腾:喧闹沸腾。 硕大:高大,肥大,巨大。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 人惊异。 亭台楼阁:泛指建造在公园、庭院等处供休息和玩赏 的建筑。
四方街木府
街 道
房 屋
水 车
建筑特点
建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
4.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 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使是寂 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 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 莹。
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 扶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 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一、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 的内容。并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文章以第一人称记叙了一滴水经 过丽江的旅程。 第一部分(1-2):讲述一滴水的前生,描述 丽江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周边的地理标志— 玉龙雪山。 第二部分(3-15):写一滴水的漫长旅行。 第三部分(16):写一滴水奔流到金沙江边 ,汇入了江海,收束全文。
玉龙雪上顶
村 庄
落水洞
街道店铺 出城进入金沙江
四方街
玉 河
4.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的游踪。
5.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在明代已 驰名中外,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
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 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6.作者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2)一此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 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 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 比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 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 享受。
写法分析
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 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 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风土人情, 给读者以清新优美的艺术感受,表达了作 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新颖巧妙的叙述角度,清晰明了的游 览行踪,别具匠心的景物描写,值得我们 借过 丽 江
自然风光优美
历史文化名城
建筑富有民族特色
美丽如画 由衷的热爱赞美
民俗民风美
走近作者
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 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 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 员会主席团委员。茅盾文学奖史上最 年轻获奖者。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 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 地的阶梯》等。
字词学习
驿道( yì )
闸口( zhá ) 掺入(chān) 渠水( qú ) 眺望( tiào) 奔流 苍劲 喧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