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磁性材料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磁功能材料的原理和应用

磁功能材料的原理和应用

磁功能材料的原理和应用1. 磁功能材料的基本原理磁功能材料是一类具有磁性能的材料,其磁性能来源于其原子、离子或电子的磁性相互作用。

磁功能材料可以根据其磁性质的不同分为软磁性材料和硬磁性材料两大类。

1.1 软磁性材料软磁性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较低的矫顽力,主要用于制造电感器、变压器、电机等电磁器件。

其主要原理如下: - 磁导率高:软磁性材料的原子或离子具有较高的磁化率,可以快速响应外界磁场的变化。

- 矫顽力低:软磁性材料的矫顽力较低,容易在外界磁场作用下发生磁化,从而产生磁场。

1.2 硬磁性材料硬磁性材料具有较高的矫顽力和磁能积,主要用于制造永磁体、传感器等磁性器件。

其主要原理如下: - 磁能积高:硬磁性材料的矫顽力和磁化强度较高,可以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产生较强的磁场。

- 矫顽力高:硬磁性材料难以发生磁化,需要较大的外界磁场才能实现磁化,从而产生较强的磁场。

2. 磁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磁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

2.1 电子器件磁功能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电感器:软磁性材料用于制造电感器,用于储存和释放磁能。

- 变压器:软磁性材料作为变压器的磁芯,用于调节电压和传输能量。

- 传感器:硬磁性材料用于制造磁传感器,例如磁力传感器、磁角度传感器等。

2.2 磁存储器件磁功能材料在磁存储器件中扮演重要角色,主要应用于磁盘和磁带等设备中。

具体应用包括: - 磁盘存储器:利用硬磁性材料作为磁盘的磁性介质,记录和读取数据。

- 磁带存储器:利用硬磁性材料作为磁带的磁性介质,存储大量数据。

2.3 磁制冷技术磁制冷是一种新型的制冷技术,利用磁性材料在磁场变化时发生磁热效应,实现制冷目的。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 - 制冷设备:利用磁制冷材料制造制冷设备,如制冷机、制冷箱等。

- 食品冷藏:利用磁制冷技术进行食品的冷藏和保鲜,提高食品的质量和保存时间。

磁性材料及其应用

磁性材料及其应用

磁性材料及其应用从很早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使用磁性材料了。

关于磁性材料的最早记载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山上有铅者,其下有银。

一曰上有铅者,其下有鉒银,上有丹沙者,其下有鉒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此山之见荣者也。

”(《管子·地数篇》)“西流注于泑泽,期中多慈石。

”(《山海经·北山经》)“若慈石之取针。

”(《鬼谷子》)“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吕氏春秋·精通》)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就已经发现天然磁石的吸铁性和指南性了。

北宋曾公亮与丁度编撰的《武经总要》中记载着制作指南针的方法,“若遇天景噎(阴暗)霾,夜色瞑黑,又不能辨方向……出指南车或指南鱼,以辨所向……鱼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

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

”现代人类将磁性材料按用途分为永磁材料、软磁材料、磁记录材料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磁性材料。

一、永磁材料常见的永磁材料有铝镍钴合金、铁氧体永磁材料和稀土永磁材料。

铝镍钴合金是由铝镍铁合金发展来的,目前我国能制造的铝镍钴合金的型号主要有LNG34,LNG52,LNGJ32,LNGJ56等。

由于铝镍钴的主要特点是高Br(剩余磁感应强度)、低矫顽力的永磁材料,其相对磁导率在 3 以上,所以在具体应用时,其磁极须做成长柱体或长棒体,以尽量减少退磁场作用。

铝镍钴磁体本身矫顽力低,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禁止任何铁器接触铝镍钴永磁材料,以避免造成永磁体局部退磁而使磁路中磁通分布发生畸变。

铝镍钴磁体的优点是温度系数小,而且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永磁特性的退化也较小,但该材料硬而脆,加工困难。

铝镍钴的主要应用在电子点火系统、电度表、伏安表、医疗仪器、工业电机、磁力簧片开关、发电机、手动工具、自动售货机等领域。

铁氧体永磁材料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永磁材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MoFe2O3。

功能性材料的研究方法与应用实例

功能性材料的研究方法与应用实例

功能性材料的研究方法与应用实例功能性材料是指那些具有特殊功能、性能或性质的材料,这种材料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也被称为“跨学科材料”。

如何研究该类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是目前材料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介绍功能性材料的研究方法以及应用实例,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功能性材料的研究方法1.合成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物理气相沉积法、热处理法、湿法化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产生具有特殊性能、结构及形态的功能性材料。

2.表面改性技术:利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质,提高其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质,使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

如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有溶剂热法、离子溅射法、辐射交联法、物理吸附法等。

3.微纳制造技术:包括光刻技术、电子束微纳加工、离子束微纳加工等。

这些技术可以制造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功能性材料,例如光学材料、微纳机械系统等。

上述方法可以结合应用,产生具有多种功能的功能性材料。

如光学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电子材料等。

二、功能性材料的应用实例1.光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是利用光和电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光学和电学转换的材料。

它们以其在信息存储、激光器制造、显示器制造、照明、太阳能发电等领域中的应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例如,铜铟锗硫硒(CuInGeS2)是一种新型光伏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光吸收特性,可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氧化铟锡(ITO)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导电材料,其在平板显示器的制造和光伏电池的制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2.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医学材料主要指用于医疗和生命科学方面的材料,包括人工关节、植入物、修补剂等。

它们以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例如,糖尿病人工胰岛是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它能将胰岛素分泌的量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从而有助于治疗糖尿病;纳米生物材料是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中的新型材料,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用于生物传感器、药物递送等。

功能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功能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功能材料及其应用研究一、引言功能材料是指具有一定特定功能性能的材料,如光电、磁性、防腐蚀等材料。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功能材料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国防、航空、电子、通讯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本文将从功能材料的基本概念、特性、分类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功能材料的基本概念功能材料是指有着一定的特殊功能性能的材料,包括了光电、磁性、传感器、防辐射、生物材料、智能材料等多种类型。

与传统工业材料相比,功能材料的特点是拥有多种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其内部的结构和性能。

常见的功能材料包括了二氧化钛、氧化锌、铁氧体、锰锌铁氧体等。

三、功能材料的特性和分类功能材料具有多种特性,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性能:包括电、磁、光等性质;2. 化学性能:包括耐腐蚀性、防火性、化学稳定性等;3. 力学性能:包括硬度、韧性、粘附力等;4. 生物性能:包括细胞相容性、抗菌性等。

根据其功能特性,功能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光电材料:主要包括了光纤、光学器件、光学传感器、LED 等;2. 磁性材料:主要包括了铁氧体、钕铁硼磁体、磁性液体等;3. 生物材料:主要包括了生物多肽、纤维素、聚乳酸等;4. 纳米材料:主要包括了氧化钛、金属氧化物、金属磁性纳米材料等。

四、不同领域中功能材料的应用1. 国防领域:功能材料在国防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防弹装甲、光感探测器、热成像系统等。

其中,防弹装甲材料主要采用了热塑性聚乳酸、高分子薄膜等材料;光感探测器主要采用了InSb材料、InGaAs材料等。

2. 航空领域:功能材料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高强度纤维增强材料、锂离子电池、航空密封材料等。

高强度纤维增强材料可用于制作飞机机身等部件,具有极高的强度和耐久性;锂离子电池则是航空器电力系统的核心。

3. 电子领域:功能材料在电子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碳纳米管等。

半导体材料是制作芯片的主要材料,而超导材料则是制作高速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磁性材料的性能调控及应用研究

磁性材料的性能调控及应用研究

磁性材料的性能调控及应用研究磁性材料是一类具有磁性的特殊材料,通常由铁、钴、镍和稀土等元素组成。

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能源等领域。

然而,传统磁性材料的性能往往受限于其固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无法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因此,磁性材料的性能调控及应用研究成为了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

传统磁性材料的性能主要由其微结构和成分所决定。

在过去几十年里,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材料的组成、晶体结构和处理方式等手段,成功地实现了对磁性材料性能的调控。

例如,通过掺杂不同元素,可以改变材料的磁滞回线、居里温度和矫顽力等重要参数,从而提高材料的磁导率和磁化强度。

此外,利用纳米技术和杂质控制等方法,研究人员还成功地实现了对磁性颗粒大小、形状和结构的精确调控,从而优化材料的磁性能和应用性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磁性材料的性能调控已经从微观范围扩展到宏观范围。

新一代磁性材料的研究重点是实现对磁性材料的可调磁性和多功能性。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外加磁场、温度、压力和光照等外界因素,设计和制备了多功能磁性材料。

这些材料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磁性行为,具有可调磁性、磁光调控、磁温调控和磁压调控等特性。

通过改变外界因素的作用方式和强度,可以实现对磁性材料的精确控制,从而优化其在电磁波传输、磁存储、储能和传感等领域的应用性能。

除了上述的性能调控,研究人员还在磁性材料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磁性材料在电子设备、医疗器械、能源转换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铁磁材料在传感器和磁存储器件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改变磁性材料的性能,可以实现对传感器灵敏度和磁存储器件的存储密度的提高。

此外,通过结合磁性材料与其他功能材料,例如光学、热学和电学材料的融合,还可以实现新型纳米器件的开发。

这些器件在光电转换、能量传输和信息存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磁性材料的性能调控和应用研究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新型磁性材料在电磁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新型磁性材料在电磁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新型磁性材料在电磁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磁性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在电磁技术领域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铁氧体磁性材料在电磁技术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其性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满足更高性能需求,人们开始研究新型磁性材料的应用前景。

新型磁性材料具有许多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点,比如更高的磁饱和感应强度、更低的磁导率损耗、更好的温度稳定性等。

这些优点使得新型磁性材料在电磁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新型磁性材料在电磁感应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

通过合理设计和制备,
新型磁性材料可以实现更高的感应强度和更低的感应丢失,从而提高电磁感应设备的性能。

比如在电感器、变压器等设备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体积。

其次,新型磁性材料在电磁屏蔽领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
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电子设备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新型磁性材料可以通过合适的设计和应用,在电磁屏蔽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保护人体和电子设备的安全。

此外,新型磁性材料在电磁传感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利用新型磁性材
料的特殊磁性性能,可以实现更高灵敏度和更高分辨率的电磁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航天、通信、医疗等领域,提高电磁传感技术的水平。

综上所述,新型磁性材料在电磁技术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巨大的发展
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磁性材料研究的深入开展,相信新型磁性材料将在电磁技术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电磁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和创新。

磁性材料及其应用PPT课件

磁性材料及其应用PPT课件
永磁材料 软磁材料 磁记录材料 特殊功能的磁性材料
磁弹性材料 磁电阻材料 磁制冷材料 磁流体
--永磁材料 在特定的空间内提供一个磁场
利用永磁材料的吸铁性及指南性
由于成本低廉,铁氧 体磁材有广阔的应用 领域,从电机、扬声 器到玩具、工艺品, 因而是目前应用最广 的永磁材料。
铝镍钴的主要应用领 域:电子点火系统、 电度表、伏安表、
(3)、磁性材料的分类 ①软磁性物质:磁化后容易去磁的物质称软磁性物质。
软磁性物质剩磁较小。 ②硬磁性物质:磁化后不易去磁的物质称硬磁性物质。
硬磁性物质剩磁较大。
(3)磁性材料的应用 软磁性材料的剩磁弱,容易去磁,适用于需要反复磁化 的场合。 硬磁性材料的剩磁强,不易去磁,适用于制成永磁与丁度编撰的《武经总要》 (1044年)
“舟师识地理,夜者观星,昼者观日。阴晦观 指南针。”
北宋人 朱或 《萍洲可谈》
司南 指南鱼
指南车
各种指南针挂件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天磁磁体—— 磁铁
磁钢 人造磁铁
1、磁导率μ
(1) 物质导磁性能的强弱用磁导率 表示。
磁导率用来表示媒介质导磁性能的物理量,用 表示。
空磁导率 0 为基准,将其他物质的磁导率 与 0 比 较,其比值叫相对磁导率,用 r 表示,即

r
0
铁磁物质的相对磁导率
材料 钴 镍
软钢 硅钢片 未经退火的铸铁
已经退火的铸铁
相对磁导率 174
1 120 2 180 7000~10000
240
620
材料 镍铁合金 真空中融化的电解铁 坡莫合金 铝硅铁粉芯 锰锌铁氧体 镍铁铁氧体
•硅钢片:μ≈(6 000~7 000)μ0 •玻莫合金:μ比μ0大几万倍

磁性材料在环保技术中的应用

磁性材料在环保技术中的应用

磁性材料在环保技术中的应用第一部分磁性材料概述 (2)第二部分环保技术需求分析 (4)第三部分磁性材料净化原理 (6)第四部分废水处理中的磁性应用 (9)第五部分废气治理的磁性技术 (13)第六部分固体废物回收利用 (17)第七部分磁性材料的可持续性 (20)第八部分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23)第一部分磁性材料概述磁性材料概述磁性材料是指具有显著磁性质的材料,它们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会产生磁化现象。

根据其磁化特性,磁性材料可以分为顺磁性材料、反磁性材料、铁磁性材料、亚铁磁性材料以及铁磁性材料等。

其中,铁磁性材料是研究与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如铁、钴、镍及其合金等。

一、磁性材料的分类1.软磁材料:这类材料易于磁化和去磁化,具有较低的矫顽力和较高的磁导率,适用于高频和低频应用。

常见的软磁材料有硅钢片、铁氧体、非晶态合金等。

2.硬磁材料:也称为永磁材料,具有较高的矫顽力和剩磁,不易被去磁化。

主要应用于制造永磁体,如铝镍钴、稀土永磁材料(SmCo、NdFeB)等。

3.矩磁材料: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具有稳定的剩余磁性和矫顽力,且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滞回线呈矩形。

常用于存储信息、记录信号等。

4.旋磁材料:具有较大的磁导率和介电常数,使得电磁波在其中传播时产生回旋运动。

广泛应用于微波技术领域,如微波铁氧体。

二、磁性材料在环保技术中的应用1.电磁污染控制: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电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磁性材料在电磁屏蔽、电磁兼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采用高导电率的金属材料制作屏蔽罩,可以有效降低电磁干扰;而铁氧体等非金属磁性材料则因其良好的吸收损耗性能,常被用于制作滤波器、消声器等。

2.废气处理:磁性材料在废气处理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催化净化方面。

通过将磁性材料负载于催化剂表面,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从而提高废气处理效率。

此外,磁性材料还可以用于吸附有害气体,如活性氧化铁等。

3.废水处理:磁性材料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磁分离技术和磁性吸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磁致伸缩材料 、
物质在磁场中被磁化时,其长度会发生微 小的变化,这现象称为磁致伸缩。磁致伸缩系 数a=dL/L,磁致伸缩系数随外加磁场的变化而 变化,当材料磁化到饱和,a也达到相应的饱 和值。 磁致伸缩系数大的材料可以用来做电信号 与机械信号的变换元件。目前主要用于雷达系 统,水下声纳系统,科学家们一直期望将它用 在超声波上
常用的铁族元素和稀土离子的未满壳层电子 组态,用洪德法则可以计算出的磁矩与g有关, 即朗德因子,它的大小反映了轨道磁矩和自旋磁 矩对原子总磁矩的贡献程度。 如果g=1,则原子磁矩都是由轨道磁矩贡献; 如果g=2,则原子磁矩都是由自旋磁矩贡献。对 于铁族元素,3d电子处于外层轨道,因此它们 的运动会受到近邻原子的核库仑场和其他电子 的作用,等效于一个晶场,晶场作用下,3d电 子轨道角动量消失,所以总得磁矩来源于电子 的自旋磁矩,即轨道淬灭。
• 二、磁性材料的应用
简单介绍磁性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 在日常记录,发电、制冷等方面的应用
一、磁性的来源
物质的磁性是指在其在外磁场H中能够感应出 磁矩的性能,物质的磁性强弱可由磁化强度 M 来 表示。M 定义为单位体积中的磁矩矢量总和。物 质内的磁感应轻度 B 定义为 B = µ 0 (H + M ) 磁化率 x=M/H 反映了物质磁化的难易程度, 根据磁化率的大小,物质可分为抗磁性、顺磁性、 反铁磁性、铁磁性、亚铁磁性五大类
µ = I ∫ dS = γL
对于多电子体系,其磁性来源于未满壳层 的电子产生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提供。当电 子填满壳层以后,各个电子的轨道运动与自旋 运动取向占据了所有可能的方向,这些方向成 对称性分布,因此总的角动量等于零,对原子 磁矩没有贡献。 铁族过渡族元素,如Fe、Co、Ni等,原子 磁矩来源于未满壳层的3d电子;稀土元素的磁 性来源于未满壳层的4f电子,自由原子或离子 的磁矩可以根据洪德法则来计算。
χ 顺磁性: 在10 ~ 10 数量级
−3 −6
强磁性物质 应用上重点研究
铁磁性和亚铁磁性: 10~10的六次方数量级
材料的磁性来源于材料中原子的磁矩,在原子内,处于旋转 运动的电子,可以简单看成一个电流闭合回路,因此旋转状态的 电子必然伴随着磁矩的产生。 实际上物质磁性来源于原子或分子。由于物质是由原子或分 子组成,依照原子理论,磁矩的产生是由于:(1)原子中的电 子绕原子核运动(轨道磁矩);(2)电子的角动量(自旋磁矩) 及(3)原子核的角动量(核磁矩)
4、高性能永磁材料 、
稀土永磁材料的出现对推动工业进步, 特别是电机工 业、办公自动化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实现元器件的 小型化、轻量化、高性能、高可靠性方面, 稀土永磁材料 更是显示出其优秀的特性。 稀土永磁材料发展到今天, 已经经历了第一代SmCo5、 第二代Sm2Co17、第三代Nd2Fe14B 三个发展阶段, 其中NdFe- B 永磁材料以其优良的磁学性能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 的一类稀土永磁材料。 近年来, 材料科学工作者又研发了一些新型的稀土永 磁材料, 最有代表性的有3 种:ThMn12 型稀土永磁材料; 间 隙稀土金属间化合物永磁材料, 如Sm2Fe17Mx( M=C, N) 等; 纳米晶复合交换耦合永磁材料。
磁热效应 (MCE) In 1881, E. Warburg first observed the MCE in Iron. 一种制冷方法 In 1933, W.F. Giauque and D.P. Macdougall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the use of MCE to achieve low temperatures below 1 K. 室温磁制冷 In 1976, G. Brown ushered in the dawn of room-temperature magnetic refrigeration ( 7T, Gd)
新功能磁性材料geration , Magnetic record , Thermo-magnetic-electric generator 2011年12月5日
新功能磁性材料及其应用
• 一、磁性的来源
简单介绍磁性的来源、磁性材料的特点以及 磁性材料 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 • • • • • • 1、普通磁记录、现代磁光记录材料 2、磁性流体材料 3、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 4、高性能新型永磁材料 5、磁致伸缩材料 6、磁制冷材料 7、热磁发电材料 ………
1、传统磁记录和现代磁光材料 、
原理: 原理:
磁记录材料按形态分为颗粒状和连续 薄膜材料两类,按性质又分为金属材料和 非金属材料。广泛使用的磁记录介质是γFe2O3系材料,此外还有CrO2系、Fe-Co系 和 Co-Cr系材料等。磁头材料主要有Mn-Zn 系和Ni-Zn系铁氧体 、Fe-Al系、Ni-Fe-Nb系 及Fe-Al-Si系合金材料等。
2、磁性流体材料 、
3、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 、非晶,
通过快速冷凝技术制备的亚稳态非晶、纳 米晶材料的磁晶各向异性近似为零,因此它具 有一般晶体材料所没有的、独特的软磁特性。 而且非晶纳米晶的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可以快 淬成薄带,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近些年了,非 晶纳米晶材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不可替 代的软磁材料,在变压器铁芯,传感元件,薄 膜磁头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对于4f 稀土元素,由于4f 电子处于原子深层, 受到外面 5s 和 5p 电子很好的屏蔽,相对来说受 晶体场影响较小,因此对于 4f 稀土元素组成的化 合物或金属,总得磁矩来源于自旋轨道和轨道角 动量的耦合
自发磁化与磁畴 在经过抛光的铁磁体表面上,滴上含有细铁粉 末的胶体溶液后,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铁粉在抛光 面上形成了一块块局域性的小团,说明在铁磁体内 部存在着局域磁场,即磁畴。磁畴产生的根本原因 是铁磁性物质的自发磁化。解释自发磁化主要有外 斯分子场理论和1928年海森堡提出的局域电子交换 理论。
Th
Thermoacoustic refrige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Inert gases: helium or xenon Thermoelectric refrige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Semiconductors η <30% high
η <10% low
Tc
Magnetocaloric refrige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Magnetic materials: η 60% low
Magnetocaloric effect
Magnetocaloric effect (MCE)
A magnetic field change causes a magnetic material to warm or to cool.
T
Temperature, T
The nature of MCE is magnetic entropy change
Magnetic refrigeration
T S
T+∆T
∆Q
Absorb heat
∆Q
T-∆T
T S N
Superconducting(0-20 T) Adiabatic ∆Tad Isothermal ∆Sm Electromagnet (0 - 4 T) Permanent magnet (0- 2 T)
顺磁性、强磁性、 顺磁性、强磁性、其热磁曲线和磁滞回线
不同的铁磁材料, 磁化曲线有很大的差异, 软磁材料的矫顽力Hc只 有1 A/m量级,而一般 的硬磁材料矫顽力Hc在 10 A/m A/m以上,正是利用 这一点,做出了许多功 能各异的磁性材料
磁化曲线, 磁化曲线,磁滞回线
二、磁性材料的应用
Magnet
N
Magnet
热磁发电材料
谢 谢!
6、磁制冷材料 、
Refrigeration
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η <30%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Refrigerants: CFCs, HCFCs, HFCs ODP&GWP
Mechanical Q+W Sound waves W P N Peltier effect 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