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01民间文学绪论1

01民间文学绪论1

网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chenyc/index.php 中国民俗网:/mainpage.htm 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俗学界官方网站之一) / 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chinese/s16_sws/index.html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隶属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俗学官方网站 之二): /
一、民间文学概念
民间文学是一种活的语言艺术,是人民 大众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 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产 、日常生活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 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 特色。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
• (一)体裁 • 1.民间散文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生活故事、寓言、童话、 笑话) • 2.民间韵文作品:民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 • 3.民间说唱作品:包括民间曲艺和民间小戏。(曲艺又有评书、鼓书 、快板、相声、快书) • (二)创作者: • 1.原始社会:全体社会成员(口头文学); • 2.阶级社会:被统治阶级,主要是农民、手工业工人、近代产业工人 ,以及出生于社会中下层、活动中农村和城市的民间艺人; • 3.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大众。 • (三)民间: • 民间文学出现的空间,其创作、传播者的生活环境。
• 例:华北农谚 • 正月怕暖,二月怕冷,三月怕霜,四月怕风 • 春雨没牛蹄,夫妻两分离。
四、学习目的
• • • • • • • • (一)增强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二)吸取人民的思想和艺术营养 1.思想内容 2.吸取营养 (三)正确认识历史、研究科学的重要资料 1.政治意义 2.历史价值 3.其他学科如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可以从 中摄取资料
五、充分注意民间文学的特点、进行调查和采录工作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_社会功用_主要特点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_社会功用_主要特点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_社会功用_主要特点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民间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和流行的学术名词,是指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

从文类上来说,包括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民间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曲艺等。

目前中国民间文学是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自设二级学科,以及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属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二级学科而并存。

目前世界上民间文学研究较为发达的有美国、中国、日本、芬兰、德国、韩国、俄罗斯等。

中国国内研究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用民间文学是深深植根于生活文化中的。

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专业的书面文学颇有不同的地方。

它更紧紧地黏贴著生活。

像那恒河沙数的民间谚语﹐是农民﹑渔民﹑工匠等片断的而往往精当的生活经验总结和工作指南。

这是他们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

不少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动进行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著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

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

许多描写卑贱者﹑受压迫受虐待者的反抗故事﹑歌谣和小戏﹐都长时期地广泛地教育著人民﹐培养著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民间文学的主要特点口头性由于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民众(包括专业艺人或半专业艺人)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

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一般只能用口头语言,甚至地方土语方言去构思、表现(包括演出)和传播。

在新社会的人民,虽然大多数识字并使用,但不少场合仍需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

而且要取得民间文学(新民间文学)的资格,必须基本上采用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并且能够使得群众在口头上流传。

因此,口头性──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第一章、概述1、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劳动生活,日常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作家文学:作家文本明确语言雅致思想感情高雅【民间文学:作家文本不明确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实朴素2、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口头文学全体社会成员具有全民性【阶级社会:统治阶级——文字——作家文学被统治阶级——无文字——民间文学【社会主义社会:民间文学进入新时期原始文学是后来作家书面文学和民间文学共同的源头。

3、民间文学的主要体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史诗、民间叙事诗、谚语、谜语、民间小戏、民间说唱等。

种类繁多,内容复杂。

4、学习民间文学的目的:(1)增强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2)吸取人民的思想和艺术的营养以阶级斗争为主题的民间创作,是民间文学中富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精华部分。

民间文学善于运用简洁、灵活的形式,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创造鲜明、生动、具有巨大的概括性的形象和典型。

(民间文学语言的共同特点:朴素、简洁、形象)(质朴平易、形象生动、亲切感人)(3)发挥民间文学在各项科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民间文学和一般作家书面文学很不相同的一个特点:积累关于自然和生产的知识,总结关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经验,用它来达到各种实用的目的。

5、学习民间文学应采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3)充分注意民间文学的特点、进行调查和采录工作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作家文学相区别的基本特征: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一、集体性1、民间文学集体性的含义:它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与愿望,集中了人民的智慧,总汇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给口头创作带来了匿名的特点。

人民对自己的作品只有集体所有权。

2、民间文学集体性的体现:(1)创作主体具有集体性(2)创作过程具有集体性:人民群众在一定的场合进行你一言我一语的集体创作;集体分工方式,一人起草创作,众人一起加工具有自发性,比较粗糙、简单;民间艺人,源自人民群众当中,作品传播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影响。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族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绪论1.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2.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音;(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文艺属性、民俗文化属性(一)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其文学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

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

从文艺属性着眼研究民间文学,就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

文艺学是研究各种文艺现实的科学。

完整的文艺学,应该包括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这两大部分既有共同的属性和联系,又各有特点,自成体系。

作为一门学科,民间文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1)对中国古代民间文学作品的发掘,考释和整理。

(2)对中国现代民间文学作品的搜集、纪律与整理。

(3)对中国民间文学作品的文本、民间文学创作者与传承人情况以及相关的民俗文化研究。

(4)对民间文学一般理论的研究,如对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社会功能、传承规律等等的研究。

(5)外国相关理论和民间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与研究。

(二)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分两方面: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哦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史民俗学的一部分。

2.什么是“民间”?也就是什么是民俗学之“民”的问题。

民俗之“民”的范围很宽广,它渐有包容任何种类的人群的倾向。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46.第18题民间寓言答案: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47.第20题民间文学答案: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体裁主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48.第27题生活故事答案:生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的故事。

49.第36题时政歌答案: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鲜明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在旧时代,人们常借歌谣来表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

50.第37题民间叙事长诗答案: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51.第40题"母题"答案:作品中大量重复出现的叙事要素,称其为母题(motif)。

母题可以是一个物件(如魔棍),一个奇异动物(如会说话的马),一种观念(如禁忌),一种行为(如考验、欺骗),一个角色(如造物主、巨人),一个人物类型(如傻瓜、预言者),或一种结构特点(如常用数字或多次重复)等。

52.第49题机智人物故事答案:生活故事中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而编织的系列故事。

在我国,这类故事大约涉及300多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民间机智人物,其中较著名的有谎张三、韩老大、徐文长、阿凡提、把拉根仓、阿克顿巴等。

51. 第14题答案:"语境"有两种含义,其一,指话语、语句或于此的上下文,或前后关系、前言后语;其二,指话语或语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所表现的说话人与周围世界相互联系的方式,可扩展为事物的前后关系、境况,或者扩展到一个特定"文本"、一种理论范式以及一定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民众口头流传着的活的文学,与作家文学并行的一种文学,是民众集体口头创作的,反映或表现自己喜怒哀乐的文学,是整个文学的一部分。

民间文学在形式上的特点:口头性,变异性,传统性,集体性,立体性。

“天鹅姑娘”和“灰姑娘”的故事传说。

“灰姑娘”始见于9世纪。

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1,为作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许多美的形式。

(更接近广大人民的生活。

一定的通俗性。

民族和地域特色更为突出。

)神话的基本定义:1,产生于文字出现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2,主角是神。

3,产生过程中的集体性特征。

4,表述方式上具有散文形式和口头传承特点。

神话的分期:1,神话的滥觞期:母系公社时期,主角多为女性,表现特征:自然是人的绝对主宰。

神是人的血亲和朋友。

人兽婚配,异体同源。

母权制观念盛行。

承认血缘婚姻的合理性。

内容大多荒诞怪谬不合理。

盘瓠神话始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和南朝范晔的《后汉书.南蛮传》。

2,神话的鼎盛期:完成了以女性神格为中心到以男性神格为中心的过渡。

3,神话的式微期: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理性思维的发达,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远远超越了神话思维的范畴。

感生神话的特点:通过物孕的方式,生产出氏族的祖先。

如:九隆神话里的“沈木”隐喻着父亲的功能,“沙壶”与之相触而受孕,是典型的物孕生育观念的展示,而九隆以龙种而被推举为王,标志着母系社会走向父系社会的过渡。

射日神话的特点:展现父权英雄力量,人们面对残酷的自然界不再是恐惧而是站起来反抗,正是对人类创造谨慎的肯定。

民间传说的含义:是人民群众为反映现实,传述历史寄托自己的愿望和情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作出来的一种口头文学样式。

它是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自然风物,地方古迹,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

民间传说的起源:一是来自神话的演变,二是来自历史的敷演。

史事传说:以叙述重大事件为主的传说,包括狭义的历史事件,生产事件,文化事件几个方面。

什么是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间文学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民间文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各阶层的共同创作,但学界普遍认为其最主要的传播主体还是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群众,它是相对独立于官方文化和作家文学之外的一种民间文化形态。

事实上,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当代社会的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中,社会各阶层间的界限正在不断模糊,尤其是随着具有匿名性特点的网络技术的进步,任何人都可以脱离实际生活中的社会身份,而参与到民间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中来。

因此,在当代社会,虽然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在短期内仍以中下层民众为主,但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民间文学的创作将不再局限于某一阶层,而逐渐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

从创作形式上看,民间文学的主要创作形式是集体创作。

与作家文学不同,它并非一时一地由个人独立创作,单向传播的,而是在日常生活语境中,由创作者与欣赏者双向互动,共同完成的艺术形式。

民间文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现象,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在其雏形诞生之后就不断地处于一种“欣赏-再创作”的动态过程,随着它在民间的不断传播,所有群众都可以参与其中,成为创作的主体,使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同的语境下不断发生着转化。

在这一过程中,民间文学得以与传播地域的地方文化,传播者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不断融合,从而永远处于鲜活的,变化着的状态。

从民间文学传播的载体来看,其主要载体是通过口头流传,多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其创作和传播主体主要是普通民众,而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绝大多数民众没有足够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来受到系统的文化教育,这使得大部分民众不能使用文字作为载体进行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播。

什么是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民间文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各阶层的共同创作,但学界普遍认为其最主要的传播主体还是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群众,它是相对独立于官方文化和作家文学之外的一种民间文化形态。

事实上,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当代社会的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中,社会各阶层间的界限正在不断模糊,尤其是随着具有匿名性特点的网络技术的进步,任何人都可以脱离实际生活中的社会身份,而参与到民间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中来。

因此,在当代社会,虽然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在短期内仍以中下层民众为主,但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民间文学的创作将不再局限于某一阶层,而逐渐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

从创作形式上看,民间文学的主要创作形式是集体创作。

与作家文学不同,它并非一时一地由个人独立创作,单向传播的,而是在日常生活语境中,由创作者与欣赏者双向互动,共同完成的艺术形式。

民间文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现象,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在其雏形诞生之后就不断地处于一种“欣赏-再创作”的动态过程,随着它在民间的不断传播,所有群众都可以参与其中,成为创作的主体,使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同的语境下不断发生着转化。

在这一过程中,民间文学得以与传播地域的地方文化,传播者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不断融合,从而永远处于鲜活的,变化着的状态。

从民间文学传播的载体来看,其主要载体是通过口头流传,多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其创作和传播主体主要是普通民众,而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绝大多数民众没有足够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来受到系统的文化教育,这使得大部分民众不能使用文字作为载体进行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第18题
民间寓言
答案:
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47.第20题
民间文学
答案: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体裁主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48.第27题
生活故事
答案:
生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的故事。

49.第36题
时政歌
答案:
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鲜明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在旧时代,人们常借歌谣来表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

50.第37题
民间叙事长诗
答案:
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51.第40题
"母题"
答案:
作品中大量重复出现的叙事要素,称其为母题(motif)。

母题可以是一个物件(如魔棍),一个奇异动物(如会说话的马),一种观念(如禁忌),一种行为(如考验、欺骗),一个角色(如造物主、巨人),一个人物类型(如傻瓜、预言者),或一种结构特点(如常用数字或多次重复)等。

52.第49题
机智人物故事
答案:
生活故事中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而编织的系列故事。

在我国,这类故事大约涉及300多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民间机智人物,其中较著名的有谎张三、韩老大、徐文长、阿凡提、把拉根仓、阿克顿巴等。

51. 第14题
答案:
"语境"有两种含义,其一,指话语、语句或于此的上下文,或前后关系、前言后语;其二,指话语或语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所表现的说话人与周围世界相互联系的方式,可扩展为事物的前后关系、境况,或者扩展到一个特定"文本"、一种理论范式以及一定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47.第3题
口头性
答案:
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

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48.第22题
传说
答案:
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9.第23题
民间笑话
答案:
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

它通过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画龙点睛地突现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50.第32题
史诗
答案: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一种专门描写民族起源、民族迁徙、民族战争、民族英雄的不朽业绩等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规模宏大的长篇民间叙事诗。

52.第34题
"源于人类口头的文本"
答案:
"源于口头的文本",又称"与口传有关的文本",是指某一社区中那些跟口头传统有密切关联的书面文本,它们通过文字被固定下来,而文本以外的语境要素则无从考察。

它们具有口头传统的来源,因而成为具备口头诗歌特征的既定文本。

46.第12题
忠实记录
答案:
忠实记录就是采录者对讲述人或演唱者所讲述或表演的一切,包括情节、人物、语言,特别是习惯用语、方言土语,以至贯穿讲唱中表达感情的语气词、感叹词,歌中的衬字、拖腔等均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尽量保持原讲唱的原貌。

48.第14题
史事传说
答案:
这类传说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

它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它的侧重点在记事。

这类传说与人物传说有所交叉,但是两者各有侧重,史事传说重在记事,人物传说重在记人。

50.第33题
文化发明神话
答案:
文化发明神话是原始人关于自己生活中使用的重要物品、技术,以及各种文化制度的发明过程的神话。

其主人公可以是神灵,也可以是半人半神的文化英雄、远古圣贤。

51.第42题
采茶戏
答案:
主要流传地是江西和两广(广东、广西)。

它是歌舞性很浓的民间小戏,起源于采茶灯,也叫茶篮灯,主要是描写采茶人的劳动,是民间茶农采茶叶时所唱的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结合而形成的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

表演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伴随着有趣的舞蹈动作,小丑要走"矮子步",小旦要表演"扇子花",增加了视觉艺术成分。

代表性的剧目有《瞧妹子》、《采茶歌》、《挖笋》、《拣田螺》等。

52.第43题
民间故事
答案:
"民间故事"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狭义的民间故事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46.第5题
英雄史诗
答案:
叙述与部族、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

这类史诗的主要特征是以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

48.第11题
"口头文本"
答案:
"口头文本"或"口传文本"(oral text)在航柯看来,主要来源于民间艺人和歌手,他们脑子里有个"模式"可称为"大脑文本"(mental texts)。

当他们表演、讲述或演唱时,这些"大脑文本"便成为他们建构故事的基础。

50.第13题
AT分类法
答案:
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美国学者汤普森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它将民间故事划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和未分类的故事五大类,共有2500个类型。

19. 第18题
腊神话中执掌宇宙大秩序的众神之王是。

答案: 宙斯
45.第52题
"全部世界(在崇高的声调中)的叙述叫做史诗,私人世界在私人声调中的叙述叫。

"(沃尔夫冈.凯塞尔)
答案: 长篇小说
52.第51题
"传说核"
答案:
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为"传说核"。

充任"传说核"的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

40.第42题
新生态民间文学
答案:
5、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

49.第31题
神话
答案:
任何神话都是运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48.第32题
幻想故事
答案:
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

这类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