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_社会功用_主要特点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_社会功用_主要特点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_社会功用_主要特点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民间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和流行的学术名词,是指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

从文类上来说,包括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民间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曲艺等。

目前中国民间文学是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自设二级学科,以及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属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二级学科而并存。

目前世界上民间文学研究较为发达的有美国、中国、日本、芬兰、德国、韩国、俄罗斯等。

中国国内研究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用民间文学是深深植根于生活文化中的。

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专业的书面文学颇有不同的地方。

它更紧紧地黏贴著生活。

像那恒河沙数的民间谚语﹐是农民﹑渔民﹑工匠等片断的而往往精当的生活经验总结和工作指南。

这是他们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

不少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动进行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著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

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

许多描写卑贱者﹑受压迫受虐待者的反抗故事﹑歌谣和小戏﹐都长时期地广泛地教育著人民﹐培养著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民间文学的主要特点口头性由于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民众(包括专业艺人或半专业艺人)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

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一般只能用口头语言,甚至地方土语方言去构思、表现(包括演出)和传播。

在新社会的人民,虽然大多数识字并使用,但不少场合仍需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

而且要取得民间文学(新民间文学)的资格,必须基本上采用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并且能够使得群众在口头上流传。

因此,口头性──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

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导读:1、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

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面有他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通常便称作民间文学的特征,而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同,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这就构成了它的集体性特征;民间文学同时是以口头语言为工具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它是存在人民口耳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又被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因而口头性也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便直接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然而然变动的特点是和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这就是它的变异性特征;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世时代代传承下来,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特征。

民间文学诸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对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是从集体性、口头性作用于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们反过来又印证了集体性、口头性的重要意义。

这四个特征联系起来就成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创作、传播方面的区别,同时也成为辨别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 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加广泛。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 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 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文化内涵
过去有些学者﹐把民间文学和民俗事象往往看作没有文化﹑没有教养阶级的产物。其实﹐广大劳动人民自有 他们高尚的教养和珍贵的文化﹐而民间文学正是对他们这种教养和文化尽著庄严职责的教本。
分类
民间文学可以分为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集体性
相关书籍专业作家的书面创作﹐大都是个人的产物﹐民间文学作品﹐大体上可说是群众集体的创作。所谓集 体的创作﹐在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方面﹐比起专业作家的作品 来﹐都存在著特有的集体性问题。但这种集体性的重要表现﹐更在于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些作品﹐一开始就是 集体参与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经常的﹐却是在它已经成为“初坯”之後﹐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 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这种加工﹑琢磨中﹐不但渗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包 括那些听众所反应的意见和情趣在内。这一点﹐与那种主要属于个人的一般专业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 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是无法署名的。Fra bibliotek国际交流
民间文学﹐至少它的某些体裁﹐如民间故事﹐不仅在同一国境内的不同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影响﹐在国境以 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比较遥远的地区﹑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或谚语等﹐不仅有许多构思﹑表现手法相似﹐有 的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後者大都是传播的结果。像灰姑娘型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等“世界 大扩布”的民间叙事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民间文学的内容

民间文学的内容

民间文学的内容以下是 8 条关于民间文学的内容:1. 民间文学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宝库啊!就像咱小时候听的那些故事,什么《牛郎织女》呀,那情节多吸引人!牛郎和织女的爱情,难道不让人感动吗?他们隔着银河相望,却始终心怀爱意,这多像现实中那些为了爱情努力坚持的人们啊!民间文学,就是用这样简单却动人的故事,一代代流传下来。

2. 哎呀呀,民间文学里的神话传说可太有意思啦!比如说盘古开天地,他用自己的力量开辟出了这个世界,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呀!这就好像一个勇敢的开拓者,不畏艰难,为大家创造出全新的天地,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崇拜吗?真是让咱越想越觉得神奇呀!3. 民间文学可是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呢!像那些谚语,“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多么形象又实用啊!这就像是一个贴心的生活小助手,随时给我们提醒和指引。

难道你能说它不重要吗?这就是民间文学的魅力所在呀!4. 你想过吗,民间故事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就拿《梁山伯与祝英台》来说吧,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他们为了爱情不惜一切,这不就像现实中那些勇敢追求幸福的人嘛!民间文学就是这样,用一个个故事传递着情感和道理,多有意思呀!5. 民间文学里的儿歌多好听呀!“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简单又欢快,小孩子们都特别喜欢。

这就像是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小精灵,伴随着他们成长。

民间文学的作用可真不小哇,不是吗?6. 民间文学中的那些传说,真的是让人浮想联翩啊!像嫦娥奔月,嫦娥一个人在月宫里,多孤单呀!这就好像我们有时候也会感到孤单一样。

但是这些传说却能一直流传,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想象力,多神奇呀!7. 民间文学的笑话也超有趣的呢!比如说那个“许仙给老婆买帽子”的笑话,能让人笑个不停。

这就像生活中的调味剂,给我们带来欢乐和轻松,难道这还不好吗?8. 民间文学真的是无处不在呀!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都有它的身影。

就好比《小红帽》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

它那紧张刺激的情节,就如同一场冒险,吸引着我们。

《民间文学》答疑题

《民间文学》答疑题

民间文学答疑题1.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是一种产生和流传于人民大众中间的文学。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主要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科学、总家和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文学。

在原始社会,还没有出现阶级分化,也没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所有人都是人民的一分子,因此,民间文学是原始社会里唯一的文学。

在阶级社会里,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都有两种文化成分,一种是官方的上层文化,一种是下层的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具有许多不同于上层文化的特点,它紧贴着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是人民自己创造和享用的,一种主要以语言、行为和心理来传承的文化。

这种文化很少见诸书面文字,但它却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民间文学,就是人民大众所创造的这种民间文化的一个部分。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运用口头语言来创作和流传的一种活的语言艺术。

原始社会中伴随着人类的口语而出现的语言艺术,只能是口头文学。

到了阶级社会,文字的创造并未根本改变绝大多数人只能以口语创作的情况,因为统治阶级掌握和控制了文字,以其为压迫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广大劳动人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他们要进行文学创作活动,依然只能使用口语这个工具。

他们当然更不可能有书写和印刷手段来传播他们的作品。

就这样,在漫长的岁月里,民间文学形成了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历史传统。

民间文学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大英百科全书》是国外学者对"民间文学"(Folk Literature)解释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民间文学主要是由不识字的人们所口头传播的知识。

它象书面文字一样,由散文的或韵文的叙事作品、诗歌、神话、戏剧、礼仪、谚语、谜语等组成。

在所有已知的人群中,无论现在或过去,都在产生着它。

民间文学文本

民间文学文本

民间文学文本
民间文学是指广泛流传于人民间的口头传统文学,包括民间神话、传说、谚语、歌谣、故事等。

它们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社会传承意义,在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民间文学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古代就有流传
千古的《山海经》、《列子》等经典著作。

其中,《山海经》记录了
中国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和地理地貌,如“蚩尤战神”、“泰山封禅”等;《列子》则描写了许多精彩的寓言故事和道家哲学思想,如“知
非而言之者,不明也”。

除了古代文献,中国各地也有许多珍藏了各类民间文学形式的口
头传承,如汉族传统文化中的贺年、祭祖等礼仪歌谣,藏族传说中的“玛尼赞”等祈愿文学。

这些文学形式富有表现力和时代特色,传承
至今依然活跃于当地。

在世界范围内,民间文学也存在于各个地区。

例如,欧洲的传说
故事、非洲的口头绘画、南美洲的“德恩卡”等,都是丰富多彩的民
间文学遗产。

民间文学不仅仅是表达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更是代表了一种生动、多元、有趣的文化形态。

它佐证了人类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性,拥有着既实用性又历史价值的双重特征。

如果你深入了解各地的民间文学,你就能领略到那些属于那个地方、属于那个民族的精彩文化。

将这些民间文学传承下去,才能让人类文明更加多元、丰富和美丽。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和书面文学作品的总称,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同于官方文学,更侧重于表达普通群众的生活经验、文化智慧和审美情趣。

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对于了解民俗、民情、民风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1. 民谣民谣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

它通常以歌唱形式存在,用简洁明了、押韵和易于记忆的语言表达民间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民谣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流传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包括表达民众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歌曲。

民谣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2. 谜语谜语是一种具有谜底的智力游戏,在民间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谜语通常通过诗歌、韵文或故事的形式呈现,挑战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

谜语的谜底常常隐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更具有启发和娱乐的作用。

谜语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尤为流行,在孩子们的游戏、集会和节日活动中经常出现。

3. 传说传说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记,常常以口头形式传承。

传说在讲述历史人物、神话人物或其他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和事件时,常常夹杂了些许虚构的成分。

传说中的故事往往具有寓意,并通过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系统,传递着民间智慧和哲理。

传说是人们探索历史和文化的一扇窗口,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和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

4. 故事会故事会是集体聚会时讲述和传承故事的一种形式,也是民间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故事会中,人们通过讲述和分享各种传统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警世故事等等,以此来传递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准则。

故事会既是娱乐和消遣的重要活动,也是培养社会团结、相互理解和共同记忆的手段。

总结民间文学是一种富有创造力、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人们的智慧、情感和历史记忆。

民谣、谜语、传说和故事会都是民间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

通过对民间文学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民间文化,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民间文学故事的分类

民间文学故事的分类

民间文学故事的分类
民间文学故事是指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体现了民间群众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传统文化等。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将民间文学故事分为以下几类:
1. 神话传说类:这类故事描述了神话中的神灵、神兽及其各自的传说故事,如《白蛇传》。

2. 动物故事类:这类故事以动物为主要角色,通过动物的行为和言语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如《狐假虎威》。

3. 寓言类:这类故事通过虚构的情节和人物来寓教于乐,传达道德、智慧或人生哲理,如《狼来了》。

4. 传统节日与习俗类:这类故事以传统节日和习俗为背景,展示了人们庆祝节日、传统习俗的故事,如《年兽的故事》。

5. 传奇与英雄故事类:这类故事描述了传奇英雄的伟大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如《嫦娥奔月》。

6. 爱情故事类:这类故事以爱情为主题,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仅是对民间文学故事的一种分类方式,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可能存在不同的分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项选择1.(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2.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进行戏剧表演,属于(道具戏)系统。

3.“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大天光。

”属于(仪式歌)。

4.(孟姜女)是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

5.民间文学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嗓)。

6.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两汉)时期的民间叙事诗。

7.从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在寓意型的(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8.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Folklore)。

9.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是出自于(《山海经》)。

10.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箭垛人物形象)。

11.在中国神话中,(射日神话)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

12.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13.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14.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15.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挪亚)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16.“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云南)。

17.在《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18.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神话)。

19.“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夜铁……”属于(儿歌)。

20.(梁子)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

21.(交流系统语境)主要回答了一个文化中的特定民俗形式如何与别的形式相关联的问题。

22.民间小戏中,属于道具戏系统的有(皮影戏)。

23.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独特的种类——(仙话),这种以叙述神仙活动为中心内容的传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24.在(故事)中,讲述人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前……”。

25.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观创造性的发挥)。

26.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泥土)造人。

27.“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一千零一夜》)。

28.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展演性)所决定的。

29..希伯来人《圣经》中的洪水方舟的故事是出自于(巴比伦神话)。

30.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先秦时期)。

31.(史诗)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史。

多项选择1.民间文学的变异的外在因素包括(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革、自然环境的差异、社会环境的差异)。

2.能充任传说核的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估计、风俗习惯、动植物的情状和形态)。

3.鲁迅说,(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弄得变成僵石,他们就又去取一样,又来慢慢绞死它。

4.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曲文化——(印度梵剧、希腊悲喜剧、中国戏曲)。

5.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按其调查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全面普查、专题调查、专项调查、专访调查)。

6.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表演,用对话形式进行,对口的形式可以分为(一头沉、子母哏、贯口)等种类。

7.在汉乐府民歌中,以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有:(《上邪》、《上山采蘼芜》、《陌上桑》、《有所思》、《白头吟》)。

8.民间杂剧其种类繁多,主要有(歌舞戏、影戏、木偶戏、滑稽戏)。

9.以超人的神佛仙道为重要角色介入人间生活而构成的故事,有(求好运、请穷神、烂柯山、渔人遇仙)。

10.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著作的作者吸取了民间艺人讲唱故事的成果,对民间艺人的话本加以提炼、充实、完善。

11.在中国,至少有42个民族流传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洪水神话,其中有(大禹治水的故事、石龟拯救型故事、雷公报仇型故事、天女之恋型故事)。

12.“自下而上”的历史学研究取向中所说的“下”,指的就是(民间文化、基层社会、普通民众、日常生活)。

13.以“偷听话”为核心母题编织的(两兄弟、两老友)故事,只是设置了一个动物精灵向山神报告人间秘密的神奇环境,让两位主角偶然闯人,由其自身作为造成大快人心的善恶报应,构思更为巧妙。

14.民间文学的个体传承人的传承渊源有(亲缘传承、业缘传承、地缘传承)。

15.中国的四大传说是(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

16.唱故事中无乐器伴奏,只击节吟诵并具有一定音乐性的称为韵诵体,如(山东快书、金钱板、天津快板)。

17.各地民众对讲述民间故事有各种称呼,如(讲瞎话、.讲经、摆龙门阵、说白话、讲古)。

18.神话作为各民族早期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在创作和讲述过程中往往结合着(宗教祭祀、巫术操作、文学叙事、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19.表演情景具有的特点有:(即时性、惯常性)。

20.世界寓言三大发祥地为(中国、希腊、印度)。

21.被称作荷马史诗的有(《伊利亚特》、《奥德赛》)。

22.关于农业种子的来历,中国各民族流传的神话中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有(神赐说、窃取说、尸体化生说)。

23.呆女婿故事包含多个类型,其中以(借布机、学话得胜)最具代表性。

24.属于长江流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吴歌、梁祝传说、白蛇传传说、江南丝竹)。

25.属于口头史诗的有(《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

26.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言小说粗具规模,分为(志怪小说、轶事小说),合称为笔记27.属于生活谚语的有(烧火要空心,为人要真心/酒多人癫,书多人贤/树大分丫,儿大分家)。

28.相声的结构一般由(垫话、瓢把儿、正活、收底)构成。

29.与作家文学相比较而言,民间文学的特征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30.歌谣按照格调可分为(四句头、五句子、信天游、爬山歌)等。

31.就具体的表演事件来看,表演的语境是由(表演情景、时间和空间、社会结构、传承人和受众)等不同因素共同构成。

32.根据表演人数的多少和表演形式的差异,相声可以分为(单口、对口、群活)等种类。

填空题1.《江格尔》这一部著名的史诗是以英雄人物的活动为主线贯串而成的。

2.关汉卿的《窦娥冤》吸取了民间故事素材进行再创作,其故事原型是东海孝妇的故事。

3.蒙古人相信史诗演唱具有驱疫禳灾的作用。

4.清代诗人黄遵宪将民歌比作天籁5.古代希腊神话中执掌宇宙大秩序的众神之王是宙斯。

6.以顾颉刚、杨宽为代表的历史学家,他们提出了层累的历史观和民族的神话史观,对中国古典神话的一些主要内容和神话人物进行扎实细致的考证和辨析,因而形成了著名的神话学派古代派。

7.《玛纳斯》是流传在我国新疆境内的柯尔克孜民族的著名的英雄史诗。

8.明代李开先说,“如十五国风,出诸里巷妇女之口者,情词婉曲,自非后世诗人墨客操觚染翰,刻骨流血所能及者,以其真也。

”9.歌与谣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乐器伴奏。

10.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翻译,应忠于原文,翻译的译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1.民间传说总是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其传承范围是相对固定的,从而构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传说圈。

12.神话在历史上有着两种存在方式。

其一是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其二是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13.民间故事的“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

14.文人作家既能保护民间文学,也会由于某种目的,有有意识地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强加一些主观因素,比如宋朝李茂诚的《义忠王<梁山伯>庙记》,梁山伯变成了热衷于追求功名、平“寇”有功的“义忠王”。

15.古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类。

16.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代,出现了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收入了许多民间笑话。

17.《灰姑娘》的故事在世界各地皆有流传的故事,中国版本的《灰姑娘》故事是《叶限》。

18.呆女婿故事与巧媳妇相对应,一男一女,一巧一呆,相映成趣。

19.民间故事的形象塑造多是正反对比,一好一坏,一善一恶等等,体现了“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

20.文化英雄,属于传说人物,常以兽、鸟、人、半神等各种形态出现。

21.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22.被誉为“当代的荷马”、“活着的荷马”,世界上唯一一位能够演唱《玛纳斯》史诗的完整内容的演唱大师是居素普.玛玛依。

23.由于民间文学作品是以口头形式进行流传的,具有变异的特征,因此会产生各种异文。

24.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研究会,中国学术界开始有意识地将民间文学看作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对象。

25.在艺术形式上,民间小戏多用乡音土语,亲切活泼,具有灵活性,小戏人物形象单纯鲜明,角色一般称之为二小。

26.《江格尔》是流传在我国蒙古民族的英雄史诗。

27.“唱歌不是人发颠,也是前朝古人传;一人传三三传九,河水淘沙渐渐深。

”这首民歌非常贴切地表述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

28.俗话说,“一样话,十样说”,同一首歌谣,同一首故事,表述的语言千差万别,鲜明地体现了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征。

29.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双壁”的是木兰辞。

30.民间故事有头有尾,顺序展开,很少有违反常规的现象,中间有固定的结构,如“对称式”、“三叠式”等,这种艺术形式上代代相袭的现象体现了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征。

31.包袱是相声特有的艺术手段,由系、解、结、抖等过程组成。

32.“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的一种具有相当意义的学术工具书,它是百多年来西方学者所撰写的一部比较有价值的中国民俗力作”指的是《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一书。

33从唐宋开始,中国一些民间说书艺人受佛教“俗讲”的启示,举行专门的讲故事活动,称之为说话。

名词解释1.采茶戏:答案:主要流传地是江西和两广(广东、广西)。

它是歌舞性很浓的民间小戏,起源于采茶灯,也叫茶篮灯,主要是描写采茶人的劳动,是民间茶农采茶叶时所唱的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结合而形成的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

表演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伴随着有趣的舞蹈动作,小丑要走“矮子步”,小旦要表演“扇子花”,增加了视觉艺术成分。

代表性的剧目有《瞧妹子》、《采茶歌》、《挖笋》、《拣田螺》等。

2.“口头文本”:答案:“口头文本”或“口传文本”(oral text)在航柯看来,主要来源于民间艺人和歌手,他们脑子里有个“模式”可称为“大脑文本”(mental tex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