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与水的悖论

合集下载

价值悖论宝贝

价值悖论宝贝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度百科吧。
成长任务
词条动态
热词推送
编辑热词可获得额外经验值
进入我的百科
您目前的等级是级
您目前的经验值是点
美食大盘点系列专题--饕餮盛宴
我的船长我的船--百科船长日志
关爱嫣然天使赢纳尼亚传奇电伦理,悖论
“钻石与水悖论”相关词条:
什么是相关词条 我来完善 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95本词条对我有帮助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
合作编辑者
tld9630437 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简介 钻石与水悖论首次由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里提出,也称作价值悖论。此一理论在台湾教科书中常被称作,钻石与水的矛盾。 内容 众所周知,钻石对于人类维持生存没有任何价值,然而其市场价值非常高。相反,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其市场价值却非常低。这种强烈的反差就构成了这个悖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若不考虑市场上的其他因素,沙漠地区的水比钻石贵,或者是需求面的因素。就供给面来说,水的数量非常大,且几乎随处可见(如果不考虑荒漠干旱地区,地球上几乎处处都有水,包含大气层中的水汽);而钻石呢,是蕴藏在地表底下,且必须经过时间与适当的条件产生(如果不考虑人工钻石而单纯考虑自然钻石),供给非常的少,因此水供给大,而钻石供给少,故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结论 对此,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 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 钻石与水的悖论,即是中国俗谚中的:物以稀为贵。 用边际效用来解释 水对生命来说是重要的,所以它应该具有很高的价值。另一方面,钻石对生命来说是不重要的,所以人们应该认为它的价值比水低。但是,即使水能够提供更多的效用,它还是比钻石便宜得多。 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商品的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即P=MU/λ。 钻石作为一种奢侈品,可以给人们带来炫耀等效用,而且数量很少,所以增加一个单位的钻石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很大,即钻石边际效用很大,消费者愿意以较多的支出来购买。而水虽然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给人带来极高的效用,但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多,增加一个单位的水给人们增加的效用就很低了,即水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水的价格自然也就很低了。 边际理论解释存在着问题,就是水的数量虽然很多,但如果取水的效率很低的沙漠,那么水的价值一样很高.就像太阳能,虽然在太阳旁边,太阳能一定很多,但在地球上的人们取得太阳能的效率并不高,所以太阳能一样值钱. 在沙漠里如果可以发明大规模的取水设备时,那里的水一样便宜了.所以决定价值的还是效率.以及决定效率的工具,劳力与资源 按照中国经济学家谭立东的解释: 就是水在一般地区丰富,携带水的工具,劳力也不大,公认一般是谁携带的就属于谁的水(财产)。因此生产效率在一般地区认为很高。 由于从原始社会开始,我们的产品,资源,劳力就开始用于交换,那时的产品,资源,很少,而且模仿也没有专利限制并相对简单,产品一段时间后将进入实用阶段,不断有新的资源,产品及其劳力的加入,但在其它已进入实用阶段的产品可以对新产品给以一个自然的定价。所以我们的交换体系从远古到现在一直有较稳定的物品定价体系,包括后于此出现的货币体系。 ”水在一定的市场成为实用阶段的产品后它的生产效率很高,它的定价必然很小。所以每一份水交换到的财富也很小。 钻石的光泽与晶莹与一般人向往光明的审美一致。它是作为精神需求品的财富象征意义出现的。由于它资源稀缺,本身生产效率无法提高,因此在其它生产效率越高的社会,它的物品定价越高,可以交换到财富也越多。 产品实用阶段指产品技术与工具已经广为人知的阶段。 再不理解可以从这个例子理解。 “拿生产大头针与生产衣服来比,如果生产某种大头针的企业资本生产效率对比手工生产为E=100000支/人而某种衣服的企业资本生产效率对比手工生产为E=10件/人。设如果两者投入的资本相等,那么两者的物品定价比就为n =P1/P2 =100000/10=10000。也就是说在交易的市场上人们初步的对某种大头针与某种衣服估价的物品定价比为10000。尽管在原始的状态下人们的大头针的生产效率是E=1支/人,衣服的生产效率是E=1件/人,大头针提升的效率倍数大的多,但是在实用阶段与你过去提高的生产效率没有关系,那时应该赚的超额利润,令生产者满意的衡量系数只会在实验,推广,竞争阶段产生。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如果别人都提高了资本生产效率而你没有提高,那你在衡量系数变得不利的情况下就难以竞争与生存。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西方经济学》教案 第3章效用论

《西方经济学》教案 第3章效用论

第3章效用论案例一“最好吃的东西”森林里鸡、鸭、猴、羊、狗几只小动物在开“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评选大会”,鸡很自信的说:“我认为小米是最好吃的,既有营养同时还黄黄的又会让我充满食欲。

”鸭子打断了鸡的话说到:“那不对,我认为还是小鱼最好吃,那滋味令我神魂颠倒。

”猴子这时按耐不住了,着急的说到:“那要说到最好吃还得说是香蕉和桃子,甜甜的多棒呀!”而羊却慢条斯理的说到:“那要说到营养还得是吃素,你看我吃青草多好呀,又鲜又嫩,所以青草才是最棒的。

”大家都在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时,狗站出来说话了,它是这次评选大会的主持人,认真的开导大家说:“大家不要再争论了,还是吃带肉的骨头最有营养,不吃肉才是大傻瓜呢!”大家仍然不赞同互不服气,各说各的理由,争论了一天也没有评选出什么最好吃,最后评选大会也不了了之了。

(资料来源:李正波《经典寓言故事中的经济学》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案例思考:1.动物们的讨论其实就是经济学中所讲的效用和偏好,为什么它们的意见无法统一呢?2.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出现上述现象吗?消费者如何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呢?案例二“边际效用的适用条件”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现已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了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呢?(资料来源: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案例三“钻石与水的悖论”按常理说,水是生命的必须,它应该具有很高的价值。

而钻石对生命来说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现实中钻石的价值却远远高于水,这就是钻石与水的悖论。

早期的经济学家一直没能找到解释钻石和水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这是因为他们不能区分边际效用和总效用。

边际效用理论直到19世纪晚期才得到发展。

水是生命的源泉,它的确能够创造出比钻石更高的总效用。

然而,是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决定价格。

钻石和水的价值悖论:一个合乎逻辑的叙述

钻石和水的价值悖论:一个合乎逻辑的叙述

钻石和水的价值悖论:一个合乎逻辑的叙述
姜姝;席敏
【期刊名称】《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亚当·斯密提出的钻石和水的价值悖论存在着三条解决路向,沿着这三条逻辑路向,分别出现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和新古典主义的分析等三种解决的理论和方法.这前后相继的三种理论和方法,既反映了整个经济学的价值价格理论的发展轨迹,也囊括了价值价格理论发展的所有逻辑路向.近些年我国总有些学者或固执地坚持劳动价值论,或要求重建新的价值理论,倘若他们明白了西方价值理论的整个发展脉络,就会发现这样的坚持和要求是不明智的.
【总页数】6页(P19-24)
【作者】姜姝;席敏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3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1
【相关文献】
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吗——兼论传统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个“悖论” [J], 朱富强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吗?--兼论传统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个"悖论" [J],
邹新月;朱富强
3.研究价值理论的全新视角——评《价值理论:一个对劳动价值论的寻求合乎逻辑的解释》 [J], 张尔升
4.叙述策略的悖论:华语文本中"他者"的地位与价值 [J], 韩晗
5.“钻石与水”悖论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J], 白紫阳;尹钰淞;胡逸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钻石与水悖论

钻石与水悖论

钻石与水悖论
简介
钻石与水悖论首次由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里提出,也称作价值悖论。

此一理论在台湾教科书中常被称作,钻石与水的矛盾。

内容
众所周知,钻石对于人类维持生存没有任何价值,然而其市场价值非常高。

相反,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其市场价值却非常低。

这种强烈的反差就构成了这个悖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若不考虑市场上的其他因素,沙漠地区的水比钻石贵,或者是需求面的因素。

就供给面来说,水的数量非常大,且几乎随处可见(如果不考虑荒漠干旱地区,地球上几乎处处都有水,包含大气层中的水汽);而钻石呢,是蕴藏在地表底下,且必须经过时间与适当的条件产生(如果不考虑人工钻石而单纯考虑自然钻石),供给非常的少,因此水供给大,而钻石供给少,故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结论
对此,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
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

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

钻石与水的悖论,即是中国俗谚中的:物以稀为贵。

解疑“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

解疑“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

2022年第5期 总第198期68 |2022年第5期 总第198期解疑“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 冯兴元“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与斯密的解答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特别提到由约翰・劳最早提出的“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

斯密指出:“使用价值最大的东西通常很少或没有交换价值;相反,那些在交换中具有最大价值的东西通常很少或没有使用价值。

”他举例道:“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能用它交换到的货物却非常有限,人们用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

与此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

”这里,斯密区分了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

一物的交换价值是指一物用于交换对于个人的价值,等于市场价格,表示由于通过交换一物而占有另一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比如对于斯密,鸡蛋的交换价值就是它的市场价格,表示通过换出鸡蛋而占有货币或另一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另外一方面,一物的使用价值则涉及直接使用该物的有用性。

斯密把使用价值当做交换价值的给定的和不需说明的前提,聚焦于分析交换价值。

他认为:“任何商品对拥有它的人来说的价值,对于那些不打算自己使用或消费它,而是想用它来换取其他商品的人来说,等于该种商品使该人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

因此,劳动力是衡量所有可交换商品的价值的真正尺度。

”斯密在分析“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时,立基于对不同物的使用价值的考量(以有用性来衡量),又把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相比衬来解答这一“悖论”。

他在书中事实上区分了水和钻石的不同性质的有用性:水是用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的,离开水,人就不能活下去;钻石不是用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是用作为饰品,用来满足某种快乐,离开它,人照样能够活下去。

此外,斯密还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物品的稀缺性。

在总体上,他是这样解答“价值悖论”的:首先,水的“使用价值高,但交换价值低”,而钻石恰恰相反,“使用价值低,交换价值高”;其次,钻石与水的价值和稀缺性有关:“在任何程度上有用或美丽的物品,其价值(merit)都会因其稀缺性而大大提升”。

水和钻石哪个更具有价值

水和钻石哪个更具有价值

水和钻石哪个更具有价值。

没有什么能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一方面我认为是物以稀为贵,供大于了求。

当然,在某些地方水的价格会相对高一点,比如,严重缺水的地区。

但在怎么样我想也不会高过钻石的价格。

在市场调件下,价格是受到供求关系影响的。

另一方面就是边际效用,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有一单位的水,人口渴的时候,喝第一杯水的时候,这时的边际效用最大,因为此时水对他来说是必需品,这杯水可以解他的渴。

到喝第二杯的时候,因为已经喝过一杯,所以对水的要求就不会那么迫切了。

水对于人的边际效用就会降低了。

接下来还要喝的话边际效用就更低了。

到了人能承受的极限后甚至会适得其反。

水的价格和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边际效用决定的。

同样,一个人有一单位的钻石,那么当他再要拥有更多的单位的钻石的时候是很困难的。

用供给与需求曲线来看的话,钻石的稀有决定了它两条曲线相交于较高的价格。

相反的,“水的功绩和需求曲线决定了它的均衡价格十分昂贵,水的总效用高而价格低,钻石的价格高而总效用低。

”每增加一单位的水是十分容易的,但想增加一单位的钻石却不那么容易。

“由于水如此丰富,所以最后一杯水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出售。

在一定条件下,即使最初的几滴水相当于生命自身的价值,但在最后的一些水仅仅用于浇草坪或洗汽车。

”这个问题应该是用边际效用来解释的吧。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一天都离不开它,效用可谓极大;而钻石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可有可无,一辈子没有也没有大的关系,可谓效用极低。

但在现实中,钻石通常比水贵得多,这就形成了悖论。

虽然按照“物以稀为贵”的谚语,人们可以说,钻石比水要稀少,所以,钻石比水要贵,但按照经济学理论的要求,这正是需要进一步解释的。

而边际分析法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按照边际分析法,不是全部而是最后一个单位决定事物的价值。

“钻石与水”悖论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钻石与水”悖论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238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亚当 ·斯密 (Adam Smi t h)提出了著名的“水和钻石的悖论”:水的用途很大但一般情况下水无法交换任何物品,钻石的用途极小,却可以用来交换大量的货物。

换言之,水的使用价值很大,但交换价值很小;而钻石使用价值很小,交换价值很大。

关于其悖论的通俗解释,我认为“钻石与水”悖论即是中国谚语中的“物以稀为贵”。

一、“钻石与水”的经济学含义从历史上看,诸多经济学家认为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商品价格,即市场上的交换价值,反映了商品对消费者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高则决定着交换价值高,使用价值低则交换价值低,二者属性相通,但是钻石和水的例子却使这种解释自相矛盾。

人们对于钻石需求性不可谓高,但是它的价格却很高,而水对于人类来说是刚性需求,其价格却远远不及钻石,这是由两者的商品属性不同导致的,首先二者的稀缺性不同,其次,获取二者所需付出的成本也不同,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或许并不能同时而论。

二、对“钻石与水”悖论的经济学解释(一)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最初由威廉·配第在其代表作《赋税论》中提出,后经多方经济学家完善发展,其强调了商品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人类劳动的价值,并且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其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据此,对“钻石与水”悖论进行以下分析。

众所周知,钻石是由金刚石矿石雕磨而出,而金刚石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是自然界由单质元素组成的粒子物质,金刚石矿通常位于地下200km的深度。

在一般条件下,市面上的钻石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开采以及专业人员的精心打磨才呈现出来的,而且在开采过程中,既要保证充分开采含有钻石的矿石,又要确保其原石完好无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开采过程中经济损失的最小化,而如此就给施工人员提出了极大的施工难度。

因此,开采出一克钻石所需要的人力都是巨大的,如此巨额的劳动价值便造就了钻石高昂的交换价值。

让人惊讶的十个悖论

让人惊讶的十个悖论

让人惊讶的十个悖论悖论看似自相矛盾,其实往往揭示了真实。

印象里大多数悖论都只是无法成立的争论,但是对于提高批判思维能力,悖论确实具有一定价值。

读一读接下来的10条悖论,看看是不是能震惊小伙伴们。

悖论之一:价值悖论[维基]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水价值很低,奢侈品如钻石的价值却很高,但为什么水的价值比钻石低?价值悖论(也被叫做钻石与水悖论)就是一类典型的自相矛盾的例子,尽管在维持生存的价值上水要高出钻石,但是市场价水却不如钻石。

我们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悖论,当消费量较小时,两者相比水的边际效用要大于钻石,因此两者都缺少的时候,水的价值就更高。

事实上,现在我们对水的消费量往往都比较大,钻石的消费量却远没有那么大。

我们可以天天喝水喝到吐,却不能天天买钻石。

所以,大量水的边际效用小于少量钻石的边际效用。

按照边际效用学派的解释,比较钻石和水的价值并不是比较两者的总价值,而是比较每份单位的价值。

尽管水的总体价值对于人类来说再大也不为过,毕竟水是生存必需品,但是,考虑到全球的水资源足够充沛,水的边际效用也就处在相对较低水平。

另一方面,急需用水的领域一旦被满足,水就被用作不那么紧急的用途,边际效用因此递减。

所以,水的总量增加,水的总体价值就减少。

钻石的情况就不同了,不管地球上到底有多少钻石,市场上的钻石始终是少量,一颗钻石的用途比一杯水大得多得多得多。

所以钻石对于人更有价值。

钻石的价格远高于水,消费者愿意,商人也乐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悖论之二:祖父悖论[维基]如果你乘坐时光机回到你祖父祖母相遇之前并杀死你的祖父会发生什么?关于时间旅行最有名的悖论是科幻小说作家赫内·巴赫札维勒1943年的小说《不小心的旅行者》(《Future Times Three》)中提出的。

悖论内容如下:时间旅行者回到自己的祖父祖母结婚之前的时空,时间旅行者在该时空杀死了自己的祖父,也就是说,时间旅行者自身从未降生过;但是,如果时间旅行者从未降生,也就不能穿越时空回到以前杀死自己的祖父,如此往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石与水的悖论
内容
众所周知,钻石对于人类维持生存没有任何价值,然而其市场价值非常高。

相反,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其市场价值却非常低。

这种强烈的反差就构成了这个悖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若不考虑市场上的其他因素,沙漠地区的水比钻石贵,或者是需求面的因素。

就供给面来说,水的数量非常大,且几乎随处可见(如果不考虑荒漠干旱地区,地球上几乎处处都有水,包含大气层中的水汽);而钻石呢,是蕴藏在地表底下,且必须经过时间与适当的条件产生(如果不考虑人工钻石而单纯考虑自然钻石),供给非常的少,因此水供给大,而钻石供给少,故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结论
对此,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
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

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

钻石与水的悖论,即是中国俗谚中的:物以稀为贵。

根据这一现象,亚当斯密用价值论来解释,即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

水的使用价值很高,但几乎没有交换价值;相反,钻石虽然使用价值很低,但交换价值却很高。

用边际效用来解释
水对生命来说是重要的,所以它应该具有很高的价值。

另一方面,钻石对生命来说是不重要的,所以人们应该认为它的价值比水低。

但是,即使水能够提供更多的效用,它还是比钻石便宜得多。

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

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商品的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即P=MU/λ。

钻石作为一种奢侈品,可以给人们带来炫耀等效用,而且数量很少,所以增加一个单位的钻石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很大,即钻石边际效用很大,消费者愿意以较多的支出来购买。

而水虽然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给人带来极高的效用,但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多,增加一个单位的水给人们增加的效用就很低了,即水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水的价格自然也就很低了。

边际理论解释存在着问题,就是水的数量虽然很多,但如果取水的效率很低的沙漠,那么水的价值一样很高.就像太阳能,虽然在太阳旁边,太阳能一定很多,但在地球上的人们取得太阳能的效率并不高,所以太阳能一样值钱.在沙漠里如果可以发明大规模的取水设备时,那里的水一样便宜了.所以决定价值的还是效率.以及决定效率的工具,劳力与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