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概述-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院感学习_精品文档

院感学习_精品文档

一、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三、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者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四、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者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期内发生3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五、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者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浮现 3 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 3 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者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六、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者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 、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七、隔离方式有三种:1、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料子(≤ 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2、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 内)挪移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者眼结膜导致的传播;3、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八、感染链: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九、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十、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十一、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1、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2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医院感染概述

医院感染概述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 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及时处理医疗 废物等。
共同媒介物传播
01
通过共同媒介物而传播的感染, 例如水源、食物、动物等。共同 媒介物传播的感染病原体主要包 括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等。
02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水源管理和食 品卫生监管、及时处理动物粪便 等。
03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 制
根据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可通过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 多种途径传播。
02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通过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等与感染部位直接接触而导致的 感染。例如,医护人员为患者换药、插管等操作时,若未采 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就有可能通过直接接触而感染。
间接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被感染者污染的物品、环境等而导致的感染。例如 ,医院内的门把手、床单、医疗器械等若未得到及时清洁和 消毒,就可能成为传播感染的媒介。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种类
抗菌药物的副作用
了解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使用适 应症,避免滥用和误用。
关注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如肝肾损伤 、胃肠道反应等,确保用药安全。
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
根据感染病菌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 合理安排给药时间和剂量,以达到最 佳疗效。
04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 体
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真菌
念珠菌
常见于医院环境,可引起皮肤和 内脏感染。
曲霉菌
可引起肺部感染,常见于免疫系 统较弱的患者。
隐球菌
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 见于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
05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 告
监测方法
微生物学监测
通过收集和检测患者体液、分泌物等样本,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种 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从而评估医院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的定义与概述

医院感染的定义与概述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防控的认 识和技能。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要求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均要进行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强化防护措施
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降低 感染风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监测
监测内容
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感染部位 、病原体类型、耐药性情况等。
监测方法
采用病例监测、目标性监测、全面综 合性监测等多种方法,结合临床微生 物学、流行病学等方法进行监测。
报告制度与流程
报告制度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报告制度,规定报告的时限、内容、方式和责任人。
报告流程
包括疑似病例的发现、报告、核实、调查和处置等流程,确保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定义 定义
交叉感染
由于医院内患者之间的相互接触 而引起的感染。
自身感染
患者自身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感 染。
医院感染的定义 定义
医源性感染
由于医疗操作或医疗器械引起的感染 。
免疫力低下患者
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 人。
医院感染的定义 定义
长期住院患者
由于长期处于医院环境中,接触各种病原体,容易发生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的信息化管理成为未来的 发展趋势,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监测效果。
国际化合作
医院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 交流,共同应对挑战。
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创新
针对新型病原体和耐药性问题,需要不断创新预防与控制 策略,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医院感染的定义及医院的消毒、灭菌

医院感染的定义及医院的消毒、灭菌

医院感染的定义及医院的消毒、灭菌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接受诊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的康复和医疗机构的声誉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医院采取一系列的消毒和灭菌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从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的消毒和灭菌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1.1 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又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指在医疗机构中接受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

这些感染可能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常见的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

1.2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医疗行为因素以及医疗环境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医疗行为因素如手术、导尿等侵入性操作;医疗环境因素如医院设施、设备清洁度等。

1.3 医院感染的危害医院感染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可能导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加重疾病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同时,医院感染也会给医疗机构带来负面影响,降低医院的声誉和患者的信任度。

二、医院的消毒措施2.1 消毒的定义和目的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以防止疾病传播。

消毒的目的是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2 消毒的方法和程序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

物理消毒常用的方法有高温蒸汽灭菌、紫外线消毒等;化学消毒则常用消毒液、漂白粉等。

消毒程序包括清洁、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消毒时间等。

2.3 消毒的应用范围医院的消毒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手术器械、医疗设备、病房、手术室、洗手间等。

不同的区域和物品需要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和程序。

三、医院的灭菌措施3.1 灭菌的定义和目的灭菌是指彻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孢子等。

灭菌的目的是保证无菌状态,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3.2 灭菌的方法和程序灭菌常用的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灭菌等。

院感培训_精品文档

院感培训_精品文档

院感培训一、感染防控知识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感染的传播途径:医院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此外,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等也是传播途径。

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感染防控的重要性:降低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感染防控的措施:建立完善的感染防控体系,加强手卫生规范,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提高隔离技术,加强消毒灭菌等。

二、手卫生规范手卫生的定义: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以及使用含有乙醇的手消毒剂来灭活暂住在皮肤表面的病原微生物。

手卫生的时机: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前后、处理体液后等。

手卫生的步骤:湿手、取肥皂、揉搓双手、冲净肥皂、烘干双手。

手卫生的注意事项:不得戴假指甲或装饰指甲,以免影响清洁效果;勤换内衣,勤剪指甲;不用手触碰口罩、帽子、眼睛等部位。

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性: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三、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的定义: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生活垃圾、医用垃圾和锐器伤等。

医疗废物的分类:根据危险程度和污染程度,医疗废物可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等。

医疗废物的处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随意丢弃和排放。

医疗废物的防护:处理医疗废物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配备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四、隔离技术隔离的定义:隔离是通过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来减少疾病传播的措施。

隔离的类型:根据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不同,隔离可分为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等。

隔离的实施:在患者确诊或可疑患有传染病时,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院感基本知识

院感基本知识

院感基本知识院感基本知识1.什么是院感?院感是医院内发生的各种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的统称,包括医院内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之间的传染病。

1.1 医院感染的类型1.1.1 交叉感染:通过患者、医务人员或设备等传播的感染。

1.1.2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医院环境和附属器械等,感染患者并导致疾病的感染。

1.1.3 寄生虫感染: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医院感染。

1.1.4 血源性感染:通过血液传播的感染,如乙肝、艾滋病等。

1.1.5 呼吸道感染: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感染,如肺炎等。

2.医院感染防控措施2.1 手卫生2.1.1 医务人员和患者应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正确使用洗手剂或手消毒液。

2.1.2 手套应适当使用,并及时更换。

2.1.3 不要将手放在口腔、鼻孔等易感染部位上。

2.2 器械与设备消毒和灭菌2.2.1 使用完的一次性器械应正确丢弃。

2.2.2 对可重复使用的设备应进行适当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2.2.3 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灭菌器等。

2.3 空气感染防控2.3.1 确保医院空气流通和消毒设备的正常工作。

2.3.2 对有空气传播风险的病房进行隔离,实施有效的通风措施。

2.3.3 医务人员和访客应佩戴口罩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2.4 环境清洁与消毒2.4.1 医院环境应定期进行清洁与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和病房。

2.4.2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与工艺对病房、隔离区和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3.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3.1 医院感染监测3.1.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3.1.2 对感染病例进行分类、登记和统计分析,追踪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3.2 医院感染报告3.2.1 医院应按照相关规定报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3.2.2 报告内容包括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菌种、感染人员等详细信息。

4.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是中国发布的管理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定义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一类疾病。

由于医院内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易感人群,医院感染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从医院感染的定义、感染途径、常见病原体、预防控制和治疗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1.1 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者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与入院时无关。

1.2 感染的时间范围:医院感染通常在患者住院48小时后发生,但也有可能在入院后的短期内发生。

1.3 感染的部位:医院感染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道、伤口、血液等。

二、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2.1 直接接触传播:医护人员或者患者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黏膜或者体液,导致病原体传播。

2.2 空气传播:患者呼出的飞沫或者气溶胶中的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给其他人。

2.3 医疗器械传播:未经消毒或者无菌处理的医疗器械成为传播病原体的媒介。

三、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3.1 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3.2 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3.3 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乙肝病毒等。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4.1 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定期洗手或者使用合适的洗手液,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4.2 消毒和无菌处理:医疗器械和设备应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无菌处理,以杀灭病原体。

4.3 感染控制措施: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隔离措施、使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

五、医院感染的治疗:5.1 抗生素治疗:对于细菌感染,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5.2 抗真菌治疗:对于真菌感染,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5.3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等。

结论:医院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的概述

医院感染的概述

医院感染的概述医院感染,即指在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在医院内感染疾病的现象。

它是当前全球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和风险,也增加了医疗卫生系统的负担和成本。

1. 医院感染的定义和病原体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因住院治疗或在医疗机构接受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出现新的感染或原有感染加重的情况。

病原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医疗器械和医务人员传播,造成患者感染。

2. 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医院感染可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创伤感染、血液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等多种类型。

其中,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这些感染可能会引发发热、咳嗽、尿频、腹泻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

3.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和血液传播。

空气传播是指患者通过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和结核杆菌。

接触传播是指患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源,如医务人员的手、医疗器械和病人的分泌物等。

血液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进入人体,如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

4. 医院感染的影响和危害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影响和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医院感染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其次,医院感染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风险,使康复和治疗过程更加艰难。

再次,医院感染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命。

5.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医务人员需要洗手和戴手套等基本的感染控制措施。

其次,医疗机构应该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证医疗设备和环境的卫生。

再次,患者应该遵守医院内的规章制度,妥善处理自身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此外,患者和医务人员还应加强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6. 认识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不仅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也是患者和公众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黄色葡萄球菌
146
7.47
*大肠埃希菌 克雷白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白色念珠菌
205
10.49
133
6.80
247
12.63
112
5.73
203
10.38
其他Leabharlann 90946.50合计
1955
100.0
05.09.2020
.
15
第二节 医院感染常见细菌、病毒 和真菌
病原学变迁
• 以 条 件 致 病 菌 和 G- 杆 菌 为 主 , 占 了 近 70%,
–常为耐药菌株
05.09.2020
.
13
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 ——肺炎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结 核杆菌的许多菌株对曾经有效的药物产 生耐药性;多重耐药菌如克雷伯菌和铜 绿假单胞菌在许多医院流行(WHO, 2002);
05.09.2020
.
14
2003年NI现患率调查病原体分布
病原体
分离菌株数 构成比(%)
第22章 医院感染
05.09.2020
.
1
第一节 医院感染定义
•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 包括: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 不包括:
–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 院感染。
感染
传染病
医院感染
05.09.2020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 染。
•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 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05.09.2020
.
6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 无炎症表现。
•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 的炎症表现。
•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 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 水痘等。
23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举例
——1991年11月,某医院发生新 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流行,55人 发病,23名死亡; —— 1992年9月,某医院发生志贺氏 痢疾杆菌暴发,26人感染,10名死亡; —— 1993年3月,某市医院14名新生 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0名死亡;
05.09.2020
.
24
05.09.2020
.
17
二、病毒
• 1、甲型肝炎病毒 • 2、乙型肝炎病毒 • 3、丙型肝炎病毒 • 4、轮状病毒 • 5、柯萨奇病毒 • 6、巨细胞病毒
05.09.2020
.
18
三、真菌 真菌感染增加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病房
1980年至2000年真菌感染发生数量的变化
年份
真菌感染病例数
1980-1982
11
按照感染部位的不同,排在前5位的医院感 染分别是:
序号
感染部位
1 呼吸道感染(包括下、上呼吸道)
2 泌尿道感染
3 手术部位感染
4 胃肠道感染
5 皮肤软组织感染
05.09.2020
.
12
第23章 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微生物
• 第一节 医院感染中微生物的特点
–机会致病菌占主导地位;
–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 1、外源性传染源 • 2、内源性传染源
05.09.2020
.
21
二、传播过程
•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 2、接触传播 3、经注射传播
05.09.2020
.
22
– 医源性传播 • 血液及血制品 • 输液制品 • 药品及药液 • 诊疗器械及设备 • 一次性医疗用品
05.09.2020
.
—— 1993年,沈阳市妇婴医院44名新 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
—— 1998年,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 166名住院病人手术切口的龟型分支杆 菌感染。
—— 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手术后 18例肺炎克雷伯氏杆菌血液感染。
—— 近期,陕西省某妇幼保健院发 生20多名新生儿沙门氏菌感染。
• 真菌感染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而且随着 各种介入性诊疗措施的增加,一些非致 病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病原菌。
• 同时一些病毒如 HBV、HCV、HGV、
HEV、HIV等,也给医院感染带来新的
威胁。 05.09.2020
.
16
一、细菌
• (一)葡萄球菌 • 1、金黄色葡萄球菌 • 2、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 (二)大肠埃希菌 • (三)铜绿假单胞菌 • (四)肺炎克雷伯菌
•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 作。
补充:医院感染的认识、发生、 发展
• Nightingale(南丁格 尔)通过改善卫生条 件,采取对感染患者 进行隔离、病房通风、 带手套等措施,仅用 了4个月的时间,使 伤病员的死亡率从 42%下降到2.2%。
05.09.2020
.
8
1867年英国外科医 生李斯特提出感染 是在人与人之间通 过手、医疗器械、 敷料进行传播,最 早提出了消毒的观 点,使手术感染率 从45.7%降到15%;
.
3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
• 病人 • 医院工作人员 • 学生 • 探视者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 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 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 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 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徒灶),或在原 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 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
4
1983-1985
2
1986-1988
1
1989-1991
3
1992-1995
3
1996-1998
11
05.09.20201999-2000
.
22
19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传播源和传 播途径
•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的3个环 节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者(人群)
05.09.2020
.
20
一、传染源
05.09.2020
.
9
观察控制(干预)措施的效果
表1 1847年维也纳某医院产科Ⅰ部产妇产褥热病 死率
月份
产妇数

312
5a
294

268

250

264

262
10
278
11
246
12
273
a:开始使用漂白粉洗手
05.09.2020
死亡数 57 36
6 3 5 12 11 11 8
.
病死率 (%) 18.3 12.2
2.4 1.2 1.9 5.2 3.9 5.0 2.9
10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内在因素
一、医院是“易感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
老年人和婴幼儿 基础疾病患者
免疫功能损伤者
二、现代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检查的运用
三、医院是微生物汇集和扩散的场所
四、其他因素
外科手术和引流
住院时间
抗生素的应用 05.09.202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