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

合集下载

胶印常见故障

胶印常见故障

a.滚筒齿轮或轴承轴颈使用年久磨损。
b.滚筒轴颈与滚筒壳体不同心。
c.靠版辊与印版压力过重,而产生跳动
(2)墨辊部分
a.使用年久墨辊表面老化
b.墨辊长期没能得到清洗,表面积墨,造成不能上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油墨粘度太大
(2)纸张
a.纸张裁切精度不高;
b.印刷时水量过大,纸张有伸缩。
(3)其它
a.印版或原稿本身有问题;
b.卡纸堆的过高或压纸块压的过重而导致卡纸走斜。
左右套位不准:
a.左右挡板过紧或左右挡板螺丝是否固定;
a.印版本身质量不高(版基不好或再生版);
b.晒版时曝光时间不足、显影液浓度太低;
c.印版版面的保护胶未清洗干净;
d.印版的空白部分被氧化;
(2)印刷机
a.靠版压力过轻;
b.水辊间的压力太轻;
c.油墨粘度过低;
(2)靠版辊与印版压力过轻,应重新调节其压力(2.5-3mm);
(3)靠版辊与印版压力过重,应减少其压力;
(4)润版水酸性太强,应适当降低润版水的酸性;
(5)油墨过稀,应在油墨中加“0#“调墨油;
(6)墨量太大,应减少供墨量;
(7)油墨中干燥剂加放过量,应清洗墨辊,减少油墨中干燥剂的用量;
(7)纸张粗糙,表面强度差。应勤洗橡皮布,并在油墨中加入6#调墨油以降低油墨的黏度,减轻纸张脱粉、掉毛的程度
十四、水杠产生原因及消除
水杠指的是在印刷平网或实地印件时,印版版面及印件上出现轴向的一条条明显的浅条痕,俗称“白条杠”或“白条头”。水杠一般是由输水部分引起的,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是:
(3)齿轮间嵌有纸毛、墨皮等污物。应清除齿轮间各种污物,加入新的齿轮润滑油,加强对机器的清洁保养工作;

胶印常见套印不准故障及解决方法

胶印常见套印不准故障及解决方法

胶印常见套印不准故障及解决方法一印版因素1.弯曲变形: 制得的印版,被安装到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便由平面变成了圆筒形,变形最严重的是印版上用于印刷的表面。

当滚筒直径一定时,版面弯曲变形随印版厚度的增大而增加。

由于印版变形会直接导致套印不准,为了控制变形,需要采用薄印版印刷,并且应使每块印版产生的弯曲形变接近,以保证套印准确。

2.拉伸变形: 印版安装到印版滚筒上,要施加张力拉伸使其固定,印版必定产生拉伸变形。

拉伸变形值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紧版拉力,拉力越大,印版的拉伸变形愈严重;二是印版厚度,厚度越大,其拉伸变形愈小;三是印版长度,长度越长,拉伸值愈大,这在幅面较大的印刷机上反映较为明显。

因此,为了保证套印准确,应选取较厚的版材晒制主要色版,装版时张紧力要适中且用力均匀,以固定住不滑移为度。

3.其他变形: 印版固定在印版滚筒上之后,其实际变形主要是弯曲和拉伸变形的组合。

在试印过程中,如果发生套印不准,需要调节印版位置。

由于敲击或拉动,可能会使印版产生一些其他形式的变形,严重时甚至在版夹叼口部分出现断裂,因此在装版和调版时,应规范操作,印版的轴向移动和周向移动配合进行,不可盲目地拉版调整版位,应先分析原因,再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有经验表明,印版的周向移动距离与轴向移动距离之比等于印版长宽比(一般胶印机的印版长宽比是5∶4)较为合适。

二纸张因素1.纸张裁切: 纸张是印刷的主要承印材料,首先是纸张的裁切精度,单张纸必须是规则的矩形,且堆码整齐,否则将影响套印精度。

2.纸张变形: 在多色印刷中,因纸张变形而引起套印不准是影响套印精度的主要因素。

纸张形变可分为自然形变与压力形变。

自然形变是指纸张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因自身含水量的变化(吸水或脱水)而产生的尺寸伸长或缩短形变。

这种形变与环境温度和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对印刷车间的温湿度进行严格控制,一般温度变化不超过±3℃。

压力形变是指纸张在滚筒滚压过程中受到挤压力作用导致纤维错位而产生的尺寸和面积的塑性形变。

胶印常见异常及对策 蹭脏、鬼影、拉毛等

胶印常见异常及对策 蹭脏、鬼影、拉毛等

印刷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一般来说很少由单一因素所致,多因油墨、纸张、印刷机以及印刷环境条件不协调、相互影响所致。

这里就常见的印刷故障,从油墨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1、起脏起脏是指印刷品的非图文区出现许多油墨污点,是平版印刷中常见而有代表性的故障。

此现象多由油墨、纸张、印版、印刷药水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从油墨角度说,通常是在油墨较稀薄、软、屈服值太高、粘性不足的情况下出现,要改善油墨的性能,加入适量粘度较大的树脂调墨油或亮光浆,有助于克服起脏;油墨调配时,干燥剂、低粘度调墨油、去粘剂加入量过多,将油墨调的稀薄、粘性又小,是造成此弊的重要原因,油墨调配得当可以解决,换用快固亮光油墨。

其次,印版砂目不均匀,有研磨材料残渣,非感脂化不足,版面部分氧化,或显影不足等,也是造成起脏的重要因素,亦应检查和解决,同时印机辊筒排列不良,水辊污脏、墨辊橡胶老化,橡皮布松弛,也会造成起脏,应予检查调整。

2、起厚起厚是指颜料从油墨中分离出来,堆积在版和橡皮布上,结果造成印品网点糊死。

一般情况下,是油墨的抗水性不良,易乳化时常出现此现象。

可以加适量高粘度树脂调墨油、亮光浆或印刷型罩光油,提高油墨的粘性、传递性和抗水性,同时增大印刷药水的PH值,减少给水量,减少给墨量,可改善或克服此故障。

3、蹭脏蹭脏,亦称“沾脏”、“沾后背”,印刷速度太快,印在纸张上的油墨固着时间不够或纸堆压力过大时,墨层尚未干燥,发生油墨再转移现象称为蹭脏。

此现象在高速四色、双色印刷时易出现,最根本的措施是采用快固亮光、快固着油墨印刷并采用喷粉,调整控制喷粉量,在油墨颜色、浓度允许的情况下,减少供墨量,减轻印品堆积的压力,降低给水量,有助于克服蹭脏现象。

4、糊版糊版是指在印刷过程中,油墨以很淡的颜色,大面积的出现在版面的空白处,擦去后又会在别的地方很快出现的现象。

糊版现象的出现,一般是由于油墨中颜料的耐水性差,油墨配方调整不当,去粘剂、低粘度调墨油用量过多,油墨调配得过软、过稀而造成糊版。

印刷窍门之胶印常见小问题的快速解决

印刷窍门之胶印常见小问题的快速解决

印刷窍门之胶印常见小问题的快速解决下面向大家介绍几个胶印常见小问题的解决方法:1.防止油墨桶内油墨结皮油墨在打开后贮藏一段时间后,表面往往会结一层发硬的墨皮,使用时必须将其取出扔掉。

日积月累,浪费的油墨量可观。

我们采用收缩性包装纸盖在油墨上面使其与整个墨面紧贴密封。

使其不与空气不接触氧化结皮造成浪费。

如果时间短的话,更简便的方法是在墨桶内加水,原理也是一样防止油墨与空气接触结皮而造成浪费。

2.加油小窍门印刷操作者都有过这样经历,设备保养后,经常容易发生因加油过多或加油不当导致印品粘油、粘脏等生产故障,有些地方则由于|机器设计原因,常规加油难以到达或加油不到位;对此可采用缝纫机油壶给牙箍、销铀、注油孔、给纸机各部件加油,此法能保证机油Di:lN位而不会因机油过多发生漏溅、滴到印品上造成废品,方便又省油。

对于印刷机墙板内侧或机台下方难以到达又需加油部位,可用8撑铁丝或其它细长物件,在其一端包上海绵后蘸上适量润滑油,伸入印刷机难以到达部件,又需要润滑的地方注油。

3.印大实地小窍门印刷工作者都有这样经历:印大实地经常发生印品墨层不够饱满,深浅不一,粘脏、纸张粘橡皮、印品有白斑、墨皮、纸毛等。

严重影响印品质量与工期。

对此我们一般估计印品总用油墨量,墨槽内尽量一次加够,油墨内添加适当去粘剂、燥油等增加油墨流动性,避免了中途加墨造成粘度不一,下墨大小不致造成墨色深浅不一,印刷前,用涂有甘油的清洁棉布轻轻擦拭纸堆四边的纸毛、纸屑,然后再放在输纸台准备印刷。

擦拭后的纸张不会留有杂质而影响实地部份墨色质量。

印刷机械为平时速度的60-70%匀速印刷,能保证油墨能够正常输送。

印品墨色一致,对于印版实地部份有时出现针眼、白斑遇到这种情况,只需在手指上抹适量机油,涂擦印版针眼部份,能够保证正常印刷。

4.利用废页减少洗车、洗橡皮保版的时间在输纸台上安放纸堆前,先放上20张废页,然后正式放印刷纸张,当活件印完开始给废页时,将印刷机墨辊脱开,水辊仍然放下,将所有废页印完。

胶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

胶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

第一节胶印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一、胶印故障的形成胶印故障大致分为机械故障、印刷工艺技术故障、材料引起的故障、操作环境和维护保养造成的故障及电器故障等内容。

(一)、机械故障因素印刷机械产生的故障最多。

即使是新的胶印机,由于设计装配和安装调试中的某些缺陷,在工作中也会出现故障.一台胶印机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各部件的制造加工精度极为重要,国产胶印机由于加工机件的工作母机及操作技术的条件限制,一些零件达不到先进水平,也是造成机械故障的一个因素。

有的胶印机如主机中的齿轮、滚筒加工质量较好,但配套件技术性能差,也会给正常印刷带来麻烦.例如有的胶印机水斗加水配置的真空水箱,达不到真空要求,自动加水经常失灵,导致水斗和版面缺水,操作者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印品上脏糊版故障。

胶印机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也很重要。

许多工厂安装机器前做地脚基础时,忽略了地面强度和硬度问题。

现在中、高速的胶印机对机器底座的水平要求极高:纵向允许水平误差不能超过0.08/1000,横向水平误差不能超过0。

04/1000,用机器底座下校正水平的底脚螺丝调节。

如J2108型机底座下有8只校正螺丝,螺丝的触地点垫8cm方铁,校正水平后,用螺帽扣紧底座,以防底脚螺丝自行走动,问题在于:现在机器的底座不着地,而靠8只底脚螺丝支撑,因为下面要放油盘,不可能再用水泥填封,故要求地基表面强度较高,而说明书上注明用200 号水泥,实际改用400号水泥较好,并在地基上层轧钢筋,否则地脚螺丝触地点受震动后,水泥容易损坏或开裂,机器失去水平。

特别是滚筒轴颈、轴套磨损快,就会造成重影、杠子等印刷故障。

机器使用到一定年限以后,由于机件逐渐磨损,精度下降,就会出现各种故障.机件磨损的快慢,除了保养不善的因素外,还同机件使用的材质及加工制造工艺有关。

例如胶木制做的进纸压球,容易磨损成椭圆形,造成输纸歪斜故障。

又如,受力不匀的万向轴转球和叉节,磨损后会产生输纸停顿故障。

压印咬牙轴摆杆和滚球,会由于受力大而不均,使推拔销松动、断裂、滚球轴承破碎,造成套印不准或设备事故。

UV胶印常见问题处理办法

UV胶印常见问题处理办法

UV胶印常见问题处理办法UV胶印常见问题处理办法UV胶印的问题解决印刷知识4月2日讯,要想让UV胶印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如下的几点:一、设计制版制作UV印刷的设计稿必须根据工单决定输出格式,如膜面正扫或者反扫,输出网线数以及网线角度等。

有些特殊印件要求更高,如3D印刷的分辨力要比较高,网线角度必须和承印材料匹配,避免撞网;透明塑料片材和镀铝纸常需加印白墨,应注意印刷材料伸缩的影响,预先通过修正胶片以达到最佳的品质。

UV胶印常见问题处理办法二、附着力由于塑料片材或者金银卡纸等承印物的渗透性能比较差,对油墨的吸附力比较弱,所以即使使用UV油墨印刷,油墨附着力也比较差,印刷质量不高。

可以通过对材料做表面处理来解决。

三、油墨乳化UV油墨的水墨平衡宽容度比较窄,在印刷中比较容易造成油墨乳化、脏版,影响印刷品质。

解决的方法:降低印刷速度,把印刷速度控制在5000~8000印/小时。

四、固化程度为提高印刷品颜色的饱和度,在塑料片材等承印物表面进行UV 印刷的时候,印刷压力比较大,墨层比较厚,网点增大严重,这就使油墨不容易固化。

为保证印刷质量,印刷压力不能做很大的调整。

解决办法是首先适度降低印刷速度,使UV灯照射时间适当加长,让油墨彻底固化;其次是调节UV灯管与承印物之间的距离,加大UV光照射强度,使油墨固化。

UV固化的有效波长范围是200~400nm,印刷车间中一些光源的波长也在此范围内,会导致油墨表层轻微固化,所以应注意环境光对UV油墨的影响。

五、色序安排UV胶印色序安排问题比较复杂。

由于着墨原理的限制,承印物上的墨层比较薄,当需要比较厚实的墨层的时候,印刷品难以达到预期的复制效果。

例如四色叠印的时候,通常使用的印刷色序黑、青、品红、黄色,因为黑色几乎占满了所有空间,青、品红、黄的着墨力更低,总墨量不够,就会造成颜色不饱满。

解决的方法:更改色序,先印刷墨量比较小的颜色,最后印墨量比较大的黑色,这样就可以让着墨量达到最高,色彩更加饱满。

胶版印刷过程的常见印刷故障及解决方法

胶版印刷过程的常见印刷故障及解决方法

胶版印刷过程的常见印刷故障及解决方法胶版印刷是一种常用的印刷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印刷故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胶版印刷故障及其解决方法:1.印版表面出现光点或颗粒状物质: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油墨中含有固体颗粒,或者是印版表面有污染物。

解决方法是检查油墨并进行筛网处理,清洗印版表面。

2.网点锐化不良: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调和油低,网点过细或者油墨流动性差。

解决方法是调整调和油的含量,适当增加油墨的流动性,调整网点大小。

3.印刷品出现横纹或挤出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过量的油墨,印刷压力过大或速度过快。

解决方法是控制油墨的用量,适当降低印刷压力或减慢印刷速度。

4.印刷品颜色不均匀: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油墨颜料分散不均匀,或者是印刷压力不均匀。

解决方法是调整油墨的均匀性,调整印刷压力,确保颜色均匀。

5.印刷品出现脱色或褪色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油墨中颜料含量不足,或者是油墨质量低。

解决方法是增加油墨中颜料的含量,选择质量较好的油墨。

6.印刷品出现模糊不清的字迹: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印刷压力过小,油墨流动性差或印刷速度过快。

解决方法是增加印刷压力,调整油墨的流动性,适当减慢印刷速度。

7.印刷品出现纸张翘曲或皱纹: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纸张湿度不均匀,或者是印版表面湿度不足。

解决方法是调整纸张湿度,确保印版表面有足够的湿度。

8.印刷品出现网点粘连或铺展: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油墨粘度过高,过量的油墨或印版表面过湿。

解决方法是调整油墨粘度,控制油墨的用量,适当调整印版表面的湿度。

9.印刷品出现印痕或抖动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印刷机构调整不良,或者是松紧带传动松动。

解决方法是调整印刷机构,确保印刷机正常工作,检查并紧固松紧带。

10.印刷品出现水墨分离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水和油墨没有完全混合,或者是油墨品质较差。

解决方法是调整水和油墨的混合比例,选择质量较好的油墨。

胶印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胶印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方案。囤
作 者 地 址 : 湖 北省 老 河 口市 北 京路 树 脂 厂 院 内
发 生 ,一定要 事先 向油墨 的供应 者提 出 包 装 印 刷 油 墨 的 具 体 要 求——适 应 范
装印 刷工序相协调 ,才能取得 良好 的包
责 任 编 辑 /继 红 余

4 4一

广 东印刷 2 0 . - 0 85
由于油墨的颜料性 能不好 ,采 用了劣质 的有机颜料 ,或者
异质颜料 混入使用 ,以致 发生了化 学反应导致 色变 。这种 油墨 不适 宜用于彩色印刷 。

印 技 刷术
瓣 獭 麟 粼辅醴 蓬嚣 端 簧 黼 妻

— 一
一 技术 专栏
造成墨色不均匀和糊 版故障 。这 主要是 由于油墨 中燥 油用量过
度 ,以及空气湿度过 分干燥 引起 的 。对 上述 原因造成 的油墨在 墨辊上结皮 ,可加入 适量 的止干 油 ,以达 到抑制其干燥 速度 的
使之 与纸张的特性相匹配 。
二 、油墨 不 良引起 的故 障
1 油 墨 干 燥 不 良 .
当纸 张的表面 强度差 ,印刷 时纸 毛 ( 植物纤维)就 容易被
当油墨干燥过 陕会 造成墨层早期结 膜现 象 ,印刷 时就 容易
此认识 到 油墨快 速 图文成 膜 的重 要性 。 如果我们 不能很快地使 包装 印刷墨膜 干
刷油墨 的配方设计 和制造 工艺 、健 全的 油墨 印刷 的成 品质量标准 ……只有 与包
个包 装 印刷操 作工如在 临 上机前
才调墨将会 浪费很 多时间 ,用刚 调的 油
导致这样 或那样 的印刷故 障 的最佳 解决
墨 上机 试印 , 品也会 给企 业资金 上带 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胶印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胶印故障的形成胶印故障大致分为机械故障、印刷工艺技术故障、材料引起的故障、操作环境和维护保养造成的故障及 电器故障等内容。

(一)、机械故障因素 印刷机械产生的故障最多。

即使是新的胶印机,由于设计装配和安装调试中的某些缺陷,在工作中也会 出现故障。

一台胶印机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各部件的制造加工精度极为重要,国产胶印机由于加工机件的 工作母机及操作技术的条件限制,一些零件达不到先进水平,也是造成机械故障的一个因素。

有的胶印机如主机中的齿轮、滚筒加工质量较好,但配套件技术性能差,也会给正常印刷带来麻烦。

例 如有的胶印机水斗加水配置的真空水箱,达不到真空要求,自动加水经常失灵,导致水斗和版面缺水,操作 者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印品上脏糊版故障。

胶印机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也很重要。

许多工厂安装机器前做地脚基础时,忽略了地面强度和硬度问题。

现在中、高速的胶印机对机器底座的水平要求极高:纵向允许水平误差不能超过0.08/1000,横向水平误差不 能超过 0.04/1000 ,用机器底座下校正水平的底脚螺丝调节。

如 J2108 型机底座下有 8 只校正螺丝,螺丝的触地点垫 8cm 方铁,校正水平后,用螺帽扣紧底座,以防底脚螺丝自行走动,问题在于:现在机器的底座不着 地,而靠 8 只底脚螺丝支撑,因为下面要放油盘,不可能再用水泥填封,故要求地基表面强度较高,而说明 书上注明用 200 号水泥,实际改用 400号水泥较好,并在地基上层轧钢筋,否则地脚螺丝触地点受震动后, 水泥容易损坏或开裂,机器失去水平。

特别是滚筒轴颈、轴套磨损快,就会造成重影、杠子等印刷故障。

机器使用到一定年限以后,由于机件逐渐磨损,精度下降,就会出现各种故障。

机件磨损的快慢,除了 保养不善的因素外,还同机件使用的材质及加工制造工艺有关。

例如胶木制做的进纸压球,容易磨损成椭圆 形,造成输纸歪斜故障。

又如,受力不匀的万向轴转球和叉节, 磨损后会产生输纸停顿故障。

压印咬牙轴摆 杆和滚球,会由于受力大而不均,使推拔销松动 、断裂、滚球轴承破碎,造成套印不准或设备事故。

滚筒表面也会磨损,例如进口罗兰四色机的压印滚筒,虽是由耐磨性较好的球墨铸铁制造,但在经常印 刷同一规格的产品后,压印滚筒表面在纸边处会发生线状的磨损凹陷,以致再印刷尺寸较大的产品时,该处 的印迹便出现一条白杠,影响产品质量。

胶印机应经常进行清洁保养和加油工作, 方能正常工作。

如果保养不好, 加油不勤, 发生的故障就更多。

如有家工厂的胶印机的滚枕上堆满了油墨、胶水干结污垢,合压过程中变成了“接触滚枕” ,硬把滚筒撑开, 造成滚筒轴颈和轴套严重磨损,印品上重影、杠子、油腻等故障同时发生;有的胶印机咬纸牙不清洗、不加 油,纸毛堆积、锈迹斑斑,单个咬纸牙锈蚀咬死,失去咬力,致使印件套印不准、 “剥皮”故障并发。

断油造成的机件磨损或咬死故障,在胶印厂中普遍存在。

有的工厂虽有加油制度,但不落实到人,出了 机件断油咬死故障;有的厂胶印机的凸轮旁磨下一堆铁粉也无人管;罩壳内的油管断裂或输油不到位等造成 的设备故障, 也是由于缺少检查而造成的。

总的来说, 设备保养不好, 制度不健全, 或虽有制度而执行不力, 是目前许多印刷故障产生的直接原因。

二)、工艺技术因素胶印过程由于涉及到物理、 化学两方面内容, 对于掌握工艺和技术就有较高的要求, 操作人员的工艺、技术水平等问题,造成的胶印故障也较多。

1、胶印特性胶印是利用油和水相斥的原理来进行印刷的。

在同一块印版上, 图文部分亲油疏水, 空白部分亲水疏油, 这是胶印不同于其他印刷的最明显之处,也是胶印工艺技术的关键。

在印版版面同时存在油墨和水的情况下,传输油墨的墨辊上接触到水,由于墨辊高速转动, 在机械力的 挤压作用下, 将水混入油墨中, 造成油墨乳化, 正常印刷中达到一个合理的乳化值。

故胶印实际上既利用油、 水相斥的原理,又利用油、水相溶乳化的特性。

据国外实验资料介绍,胶印一般能正常印刷时,油墨的合理 乳化值,水约占20〜25%,国内无仪器测定,全凭操作者的技术和经验来决定,这就包含着不稳定因素,也 就增加了产生故障的可能性。

胶印所用之水,并非纯水, PVA 版用水中含有磷、铬酸,对版面的腐蚀很大,既腐蚀版面的空白部分的砂目,不断增生夫机盐层,同时又腐蚀图文部分的基漆,致使印版耐印率降低。

剂含有十多种化学成分,属于微酸性的润湿剂,带有清洗作用,对印版的腐蚀性极微。

2、印刷压力 印刷压力也是工艺技术的一大基础。

胶印因为是间接印刷,图象由印版滚筒转移到橡皮布上,进行第一 次压印,橡皮滚筒受墨后,将印迹转移到承印物上,这是第二次压印,两次压印所需的压力是不同的,如何 达到“理想压力”的境界,要作出一番努力。

一般胶印机,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之间的压力,约在 0.10mm 左右;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之间的压力,约在0.20〜0.25mm 左右。

随着平整度较好的 PS 版和进口气垫橡皮布的采用,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之间的压力可更小些,如进口海德堡四色机在 0.05mm 即可印刷。

胶印使用的压力,是通过计算滚筒半径,测量中心距、测量并增减垫衬数来达到目的。

胶印压力一定要 进行规范化、数据化控制,切不能随意增加垫衬,盲目增加压力,以致压力骤变,滚筒表面线速度不等,接 往往由于管理人员、PS 版用水中所加的润湿粉触面摩擦力增加,甚至还会出现油腻、重影、墨杠等其它故障。

因此,正确使用和调整好印刷压力,是印好产品所需工艺技术的重要一环。

3、套印不准套印不准可分为纵向套印不准和横向套印不准两类。

有一种说法,讲“纸张在传输过程中始终有机件牢牢控制,就能保证套印准确。

”实际上这句话是不全面的。

例如压印咬牙轴或轴套磨损,它在传输纸张时虽然也能牢牢控制,但不能做到正确控制。

这好比一个人两手捧着一只球,两臂伸直能捧牢,两臂弯屈也能捧牢,但两个不同姿势捧着的球,离开人体的距离、稳定性等是不一样的。

所以应该说是“正确地牢牢控制,才能保证套印准确” 。

造成套印不准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纸张伸缩、输纸歪科、规矩定位不准、咬牙咬力不够、咬牙轴磨损、交接不符合要求、递纸牙传动部件磨损等。

另外一些特殊因素也会造成套印不准,如橡皮布局部变形大,也能使图象局部套印不准;递纸牙轴、压印滚筒轴轴向窜动,会造成横向套印不准等。

4、色序安排以往单色机的印刷色序,总是顺色序黄、红、蓝、墨,这种色序安排,较大的困难是签准黄版、红版的印刷样,特别是第一色黄版,关系到印刷品的色彩再现和复制效果。

若黄版印得太深,印出人物的肤色没有生机感,房屋象古庙一样陈旧,使人难以接受;若黄版印得太淡,复制出的画面干瘪无光亮,色调偏向蓝紫,也不好看。

黄版签样偏色,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眼的视网膜辩色细胞,对黄色的分辨能力最低;二是人们对纸张的吸油性不甚了解,缺少仪器检测,大小一样掌握,往往造成太深、太淡弊病。

例如:双色机的色序安排可将黄版和蓝版放在同一印刷流程,蓝版正好起到蓝玻璃的滤色作用,便于鉴定黄版的墨层厚度是否适宜。

但双色机由于是湿叠湿印刷,往往在拖梢两只角上产生不规则的A、B 重影,这就要求在工艺安排时,适当改变色序来解决。

四色以上的多色胶印机,由于三个色是湿叠湿印刷,所以色序是根据各色油墨粘度,从高到低安排的,否则会发生逆套印故障,从而出现墨色灰暗的混色弊病。

有时前几色也会产生 A 、B 重影,色序要作必要的调整。

(三)、印刷材料因素胶印材料,主要有纸张、油墨、印版、橡皮布及垫衬物四大类。

各种材料要符合胶印特性的印刷适性要求,否则就会出现各种印刷故障。

1、纸张因素纸张的理化性质和技术指标,包括物理性能指标、光学性能指标、印刷性能指标、化学性能指标等。

其中同胶印适性密切相关的有:紧度、抗拉毛强度、伸缩性、白度、吸收性、平滑度、光泽度、pH 值等。

纸张的紧度和抗拉毛强度值,印刷过程中受压分离时,油墨粘性及橡皮布表面水分产生的粘力作用,会产生掉毛、掉粉现象,致使印刷品上出现毛刺状斑点或实地花白故障。

纸张的伸缩性大小同纤维排列的方向有关,长丝(顺丝)方向的伸缩率小于纤维排列两侧方向的伸缩率,因而胶印惯用长丝方向同滚筒轴线平行的纸进行印刷,以尽量减少纸张受湿伸长造成的图像套印不准。

纸张的白度和平滑度,关系到所印图象的色彩鲜艳程度和饱和度,白度高的纸张印上彩色油墨后,投射到纸面上的光被纸张吸收少,反射多,故能较好地呈现油墨色彩的本来面貌。

白度差的纸张有伙分,吸收投射光多,反射光少,印刷品图象灰暗。

平滑度差的纸张表面粗糙,吸油性强,印迹干燥后无光泽,投射光被吸收多,而且反射光呈漫反射,印刷品的视觉效果差,色彩灰暗不鲜亮。

吸油性的纸张在印迹尚未干燥结膜之前,大量吸收印迹油墨里的连结料,致使印迹表面结膜粗糙,产品无不泽。

严重时,还会产生印迹粉化故障。

一般纸张的pH 值,在5.5 以上,呈微酸性,当pH 值下降到5.5 以下时,纸张酸度增加,这种纸张能破坏油墨的干燥性,产生印迹不干故障。

2、油墨因素用来表现图象形像和色彩的油墨,是一种塑性流性,通过墨辊传输,涂布在印版上图文上,用经橡皮布,最后转印到纸面上,经过干燥结膜以后变成固体。

胶印要求油墨印刷适性的主要指标是:固着性、干燥性、着色率、细度、粘度、流动度、以及耐酸、耐碱、耐水、耐光等可耐性。

随着胶印机速度的提高和多色机的出现,快固着油墨的固着性越来越重要。

多色机的印刷速度大都在8000 张/小时以上,每印一张约用0.5秒(s)即要转入第二色印刷。

若油墨的固着速度慢,前色印迹就会较多地滞留在后色橡皮布上,并逐步逆转移,使后色产生混色弊病。

油墨印迹的干燥一般要在四小时以上,早期干燥油墨在胶辊上就结皮,给正常印刷和清洗工作带来麻烦。

如果印在纸上的印迹干燥过头,产生晶化(玻璃化)现象,使后色印不上,相反,如果印迹不干,后色又不能印刷,降低了生产效率。

油墨的着色率越高越好,要求达到100%,但有的油墨着色率只能达到80〜90%,胶印操作者为了要达到色彩饱和程度,不得不采取提高印迹墨层厚度的办法来补救,但墨层印得太厚,容易造成产品背面粘脏和暗调区网点模糊。

一般油墨颗粒的直径约在7.5卩m,若按200线一成网点面积1613卩m2来计算,可容纳68颗颜料颗粒,按印刷适性要求15颗以上,已足足有余了。

但在实际印刷中,国产油墨的抗聚性差,由于机器运转时墨辊互相摩擦,油墨的粘性增大,加上纸张上的粉质与纸毛混入,能使颗粒越来越粗,影响印刷品的清晰度和层次表现力。

3、印版因素胶印印版目前已步入PS 版阶段,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工厂在使用蛋白版、PVA 版、多层金属版,近几年又发展了专印翻版书的氧化锌纸基版。

这些印版的制版工艺各不相同,作为晒版工艺来说,晒制PS 版最为简单,PVA 版、多层金属版工艺较为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