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配套教案全汇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时配套练习汇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时配套练习汇总1 沁园春·雪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略输.(shū)妖娆.(ráo)稍逊.(xùn)成吉思汗.(hàn)B.滔.滔(tāo)折.腰(zé)沁.园春(qìn)一代天骄.(jiāo)C.分.外(fèn)惟.余(wéi)风骚.(sāo)红装素.裹(sù)D.今朝.(zhāo)莽.莽(máng)原驰.(chí)俱往矣.(yǐ)2.作者描绘雪景,未使用一个“白”字,而词中多处扣住“白”来写,如“山舞银蛇”中的“银”就有“白色”的意思。
请你再举两个这样的例子。
3.根据提示填空。
(1)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以“, , ”抒发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4.下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B.数/风流/人物C.须/晴日D.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课内品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5~8题。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5.词的开头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三句,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6.词中“望”和“惜”领起的句子分别是什么?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8.本词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9~10题。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 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 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 唱不尽的主题。 五、布置作业 阅读艾青的《太阳》一诗,写一篇评述性短文。 太 阳 从远古的墓茔 当它来时,我听见 从黑暗的年代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若水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城市从远方 太阳向我滚来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Hale Waihona Puke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幺/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 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 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 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 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投影仪、音响 六、课时安排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沁园春 雪》写于 1936 年 2 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 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 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 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 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1945 年 8 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 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
北 国 /风 光 , 千 里 /冰 封 , 万 里 /雪 飘 。 望 /长 城 内 外 , 惟 余 /莽 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 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 山 /如 此 /多 娇 ,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 惜 /秦 皇 汉 武 , 略 输 /文 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 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答案示例: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
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由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 由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 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二)拓展延伸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解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
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2.从广大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给教师发挥独立钻研教材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个性;
3.编写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4.注意吸收语言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2.具体研习。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4.有关资料:包括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有关图表、课文鉴赏和评价、作者写作体会等。鉴于有些学校和教师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不足,这一部分内容较为丰富,教学时可有选择地使用,不要求全部讲给学生。
三、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我们这次教材编写也是一个尝试。我们对“综合性”的理解有两个观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诗歌。
2.了解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3.揣摩和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性与情感内涵的丰富性。
4.结合自身经验和欣赏其他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重点难点】1.了解诗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2.体会品味诗歌语言、风格,领悟诗歌意境。
3.掌握各种写作手法相结合的写法。
4.结合诗、词,发挥联想和想象。
5.培养审美能力,并尝试写新诗。
【教学指导】1.教学诗歌,不宜多讲,应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自行感悟诗意。
2.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这些诗歌在具体内容、感情意蕴、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3.总之要通过诗歌教学,激发学生的读诗兴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他们对诗歌的审美能力,更好地体味生活中的诗意。
【课时安排】《沁园春·雪》2课时《我爱这土地》1课时《乡愁》1课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课时《我看》1课时1 沁园春·雪*教学导航*【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注意重音及停顿。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学习诵读、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品味词中所蕴含的诗人对大好河山热情地赞美之情,体验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胸怀。
5.比较阅读同写雪景的诗词,加深对本次主题的理解。
6.客观看待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功过观和历史观。
【重点难点】1.能够熟练的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能准确了解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4.深入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5.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体会其豪迈的情怀,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计划四、教学措施:1.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教学过程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6. 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诗歌,或欣赏雄伟壮阔又美丽妖娆的北国风光,感受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或感受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或欣赏诗人心中那一幅幅像四月天一般美的画面。
单元教学目标1自主欣赏诗歌,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2尝试创作诗歌。
学会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情达意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3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壮志豪情。
单元重难点1重点阅读方法:诗文炼字品析法诗歌画面描绘法诗歌意象分析法人称作用分析法2重点写作技巧动静结合单元课时分配1、《沁园春.雪》 2课时2、《我爱这土地》2课时3、《乡愁》2课时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2课时5.《我看》写作尝试诗歌创作 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古诗文,皆为名家的名胜记游之作,认真品味这些作品,让我们走进美好的自然,欣赏优美风光,让我们走进古代名家,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配套教案汇总1.沁园春雪教案教学目标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一、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二、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二.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1.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1.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3、练习第二课时一.复习二.教学新课1.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解题思路:分三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2.逐层理解下阕: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解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
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3.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三.梳理、总结、扩展1、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
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2、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
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四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
字数不限。
2.雨说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 禁锢(jìngù)留滞(zhì)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3)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
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2.具体研习。
(1)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意象词语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
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二. 新课讲授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2.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
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
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欣赏品味。
(1)细腻精巧的运笔“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
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2)拟人化的艺术手法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4.课堂小结。
涵泳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人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三.意境拓展听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比较两首诗在选用意象、语言风格方面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