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通风设施管理标准

采煤工作面

一、通风管理

1、工作面上、下落山角采用3m×5m挡风帘遮挡,挡风帘接顶,边沿与煤壁、支架接触。

2、工作面停产3天以上,上、下落山角使用沙袋封堵、厚度不小于0.5m,四周严实,不漏风。

3、工作面回风巷设置测风站,吊挂测风站管理牌版,每旬测定风量。填写牌版。

二、瓦斯管理

1、瓦斯检查管理

(1)、瓦斯检查由专职人员检查,并持证上岗。

(2)、工作面瓦斯检查牌版每班2次检查,其余各地点瓦斯检查牌版每班2次检查,并做好原始记录,填好瓦斯牌板。

2、瓦斯检查牌版管理

设备列车、皮带机头、移变硐室、配电点、水泵开关、工作面、工作面进风、回风流设瓦斯管理牌板,由瓦检员负责以上地点瓦斯的检查工作。

三、监测监控

1、监测监控位置管理

2、监测监控日常管理

(1)、各类传感器应垂直悬,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0.3m,距巷壁不得小于0.2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2)、多种传感器集中悬挂时,制作统一的吊挂架,水平平行排列。每组甲烷、CO传感器下方吊挂传感器管理牌版

(3)、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调试、校正,每月至少1次,设备调试、校正包括零点、灵敏度、报警点、断电点、复电点、指示值、控制逻辑等。设备安装前必须先进行联机调试、校正。

(4)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设备,每15天必须使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样按产品说明书调校1次;采用其它检测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必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调校。其它传感器必须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调校。

(5)、每15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1次。

(6)、监控装置在井下连续运行6~12个月,必须全部运到井上进行全面检修。

(7)、监测维护人员必须每天检查安全监控设备及电缆是否正常。

(8)瓦斯检查工每班检查瓦斯时,必须使用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校对,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传感器管理牌版上。

四、防尘管理

1、防尘管路安装

(1)、带式输送机巷道管路每50m安设一个三通阀门,其它巷道管路每隔100m至少设一个三通阀门,巷道的三通阀门规格必须一致。

2、净化水幕制作要求

(1)、采用DN25的钢管制作,

(2)、全断面净化水幕:喷雾总长4.5m,喷头间距0.5m。

(3)、转载点、架间净化水幕:喷雾总长0.6m,喷头间距0.3m。

(4)、各喷头方向一致,规格统一。

(5)、扑尘门使用6分钢管制作,大小根据巷道断面制作,不小于巷道宽和高各0.4m,覆盖巷道全断面。扑尘门上绷有扑尘网。

3、净化水幕安装位置

(1)、回风顺槽第一道水幕在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安全出口以外50m处,第二道距第一道向外20m处(均安装捕尘门),以后每500m一组全断面喷雾安装至回风巷口。

(2)、胶、辅运顺槽第一组安设在回撤通道向里50m处。第二道水幕在胶运、辅运顺槽安全出口以外50m处。巷道中部每1000m安设1组全断面喷雾,

(3)架间喷雾每20架1组。

(4)、采煤工作面破碎机头、皮带机头转载点、皮带机尾转载点、设置转载点净化水幕,工作面每20架设置架间净化水幕。

4、净化水幕安装要求

(1)、综采工作面必须安装使用机组内、外喷雾装置,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4MPa。

(2)、全断面净化水幕距顶板距离0.1米,吊挂平直,喷头迎风向下倾斜45度。

(3)、转载点净化水幕距运煤转载点上方1m处,喷头垂直向下,喷雾覆盖全转载点,距转载点位置0.5m。

(3)、皮带运输巷每组雾化水幕下方装有5m长防护罩。喷雾效果好,灵敏可靠。

(4)、井下所有喷雾设施管路均要粘贴红白相间反光贴,红白相间为100mm。

五、防灭火管理

1、配备地点和标准

每套含灭火器(2台)、沙箱(容量为0.2M3)一个、抄沙工具(专用圆头铁锨2把、劈斧1把)及18个沙包。

2、灭火器材管理要求:

(1)、灭火器材柜必须挂牌管理,注明检查维护人、日期、数量、完好状态。(具体牌版见张家峁制定标准)

(2)、每旬由各使用单位对完好情况检查一次,及时更换失效的灭火器、补充工具及材料。

公司每月末对灭火器材检查一次,纳入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内容。

(3)、保持灭火器材存放场地、器材柜整洁干净,无积水、杂物,无煤尘堆积。

(4)、公司建立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有检查表和记录,实施不合格项限期整改、跟踪验证管理。

3、防灭火管路

(1)、工作面辅运敷设一趟φ108黄泥灌浆管路,与胶辅运联巷之间密闭墙黄泥灌浆管相连。

(2)、工作面胶运巷敷设一趟φ108注氮管路,氮气纯度不得低于97%。

4、气雾阻化防灭火

(1)、工作面每30架安设一组气雾阻化喷头,与设备列车阻化泵站相连。

(2)、采用的防火阻化剂为氯化钠,用水配比制成浓度为15~20%的氯化钠溶液。

(3)、每推采2刀向采空区喷洒至少30min。

(4)、每班向上、下隅角、支架间隙人工均匀撒阻化剂150KG。

六、隔爆设施

1、隔爆棚安设地点:

(1)、采煤工作面第一组安装至胶、辅运及回风顺槽口向里50~75m(巷道前后无交叉拐弯处),第二组距工作面向外500m的胶辅运、回风顺槽。

2、隔爆水棚架的制作标准

(1)、辅助隔爆水棚的水袋储水体积40L,每处总水量200L/m2. (m2指巷道断面积)。

(2)、辅助隔爆水棚架长度统一,隔爆水袋的挂钩角度大于等于75度,并刷红色漆。

(3)、同一排隔爆水袋间距在100-1200mm,隔爆水袋挂钩间距根据隔爆水袋吊挂孔加工制作。隔爆水袋吊挂后的外边缘距巷帮200mm。

3、隔爆水棚安设要求:

(1)、隔爆设施采用集中式安装, 水量应满足200L/m2,棚区长度不得小于20m (例如:N1116回撤通道应配备隔爆水量2809L,使用40L水袋安装,每排安装5个水袋,共安装18排,每排间距1.2m。隔爆水棚总长21.6m)。

(2)、每排水袋底部距顶板500mm(小于1000)、间距均匀布置(100-1200mm),高度要保持一致。

(3)、隔爆水棚排间距应保持 1.2-3 m,同一处隔爆水槽棚排间距离必须一致,安装高度一致,误差±20mm。

(4)、隔爆水棚必须安设在直线段巷道内,距离巷道交岔口、转弯处、变坡点、风门等距离50-75m(不小于50m)。

(5)、每一排水袋由外向里依次编号管理,编号隔爆水袋中间,水袋、编号牌沿巷道方向成一直线,直线误差±20mm。

(7)、工作面一组隔爆水棚根据掘进进度向前移动,

4、隔爆水袋棚管理

(1)、牌板管理

管理牌板悬挂在隔爆水袋棚巷道进风侧第一排下方,上沿距底板 1.5m,固定牢固。第二组隔爆水袋根据工作面掘进前移,始终保持距工作面200m范围内。

(2)、日常管理

每7天进行一次隔爆水袋棚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并及时处理,保证设施完好可靠,水量充足有记录可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