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目的及常用溶液
静脉输液

健康教育
1. 向患者解释输液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 药物的性质调好输液速度,不要自己调节滴数, 防止发生肺水肿。封管后告知患者穿刺部位防 水防牵拉,不可提重物长时间下垂肢体,不可 过度用力,衣袖不可过紧,不可在穿刺肢体测 血压,静脉穿刺。
2. 告诉患者输液反应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如有心 悸、畏寒、持续性咳嗽等情况。
周围静脉
上肢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手背静脉网
周围静脉
手 背 静 脉 网
周围静脉
下肢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足背静脉网
【计划】
1.护士准备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患者准备 愿意接受治疗,协助排空大小便。
3.用物准备 根据不同的输液方法准备用品。
4.环境准备 安静整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静脉高营养液
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 用于维持正氮平衡,提供能量,补充维 生素和矿物质。
三、静脉输液原则和顺序
静脉输液原则
注意补钾“四 不宜”原则: 一般遵照 输入溶液的种类及量 “先晶后胶”、 不宜过多 不宜过快 应根据患者的水、 成人每日 “先盐后糖”、 成人每分钟 不宜过浓 不超过5g,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不宜过早 小儿每日 “宁酸勿碱” 30~ 40滴 浓度不超过 的程度来决定 见尿补钾 0.1 ~0.3 (小儿酌减) 0.3 % 的原则。 g/kg体重。
输液过程中,如茂菲滴管内液面自 行下降,应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茂菲滴 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及时更换输液 器。
发热反应 fever reaction
七 输 液 反 应
循环负荷过重反应(急性肺水肿)
circulatory overload reaction
头皮静脉输液

头皮静脉输液,多适用于小儿
因头皮静脉表浅易见 不易滑动,便于固定
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
常用的有颞浅静脉、额静脉 耳后静脉及枕静脉
头皮静脉输液法
1、选择静脉:颞浅、额、耳后、枕V 2、小儿头皮V与A的区别: V A 外观 微蓝色 正常肤色/浅红色 搏动 无 有 管壁 薄易压瘪 厚不易压瘪 活动度 不易滑动 易滑动 血流方向 向心 离心
3、注意事项
①
严格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②
③
选好V并保护血管:粗、直、弹性好、固定,避开关 节和静脉瓣,远→ 近。
安排好输液顺序、注意配伍禁忌
④
⑤ ⑥
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后注药
调节滴速 加强巡视观察、及时处理故障
⑦
⑧ ⑨ ⑩
更换输液器:Qd
防空气栓塞:排尽空气、及时换液 保证输液安全:查对、用一次性输液器、密闭输液、 加强监护。 留置针可留3-5天,不超过七天。不输液肢体不下垂。
调节滴速
根据病人的 年龄、病情、药物性质 调节滴速: 成人40~60滴/min 儿童20~40滴/min 年老体弱、婴幼儿 心肺肾疾患病人 输入高渗盐水 含钾药物 升压药 输液速度宜慢
准备
严重脱水 血容量不足 心肺功能好 输液速度可 适当加快
2、静脉留置针头
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年老、衰竭、血管穿刺困 难者。由针头部与肝素帽两部分组成(图12-6)。
目的: 1、用于不同年龄及各种病人,是重要的急救 途径; 2、测中心静脉压CVP及TPN的重要通道 3、 长期静脉化疗、滴注高浓度或有刺激性药 物的病人,保护血管。
常用静脉:贵要V(首选)
肘正中V(次选) 头V(第三选)
操作
1、体位:平卧,手臂外展90°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1、静脉输液的主要目的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2.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3.补充营养,供给能量。
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2、静脉输液法常用溶液和作用1.晶体溶液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1)葡萄糖溶液:用于补充水分和热量,减少蛋白质消耗。
常用溶液有5%和10%葡萄糖溶液。
(2)等渗电解质溶液:用于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和渗透压平衡。
常用溶液有0.9%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氏等渗溶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3)碱性溶液:用于调节酸碱平衡失调。
常用碱性液有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溶液。
(4)高渗溶液:用于利尿、脱水,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消除水肿。
可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常用20%甘露醇、山梨醇、50%葡萄糖溶液。
2.胶体溶液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升血压。
(1)右旋糖酐:常用的溶液有两种。
中分子右旋糖酐有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的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量的作用。
(2)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输入后使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均增加,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
多用于失血性休克、严重烧伤和低蛋白血症等。
(3)血液制品:输入后能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补充蛋白质和抗体,有助于组织修复和增强机体免疫力。
常用的血液制品有5%白蛋白和血浆蛋白。
3.静脉高营养液静脉高营养溶液能供给病人热量,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主要用于不能通过消化道供给营养或营养摄入不足的病人,可用静脉插管输注静脉高营养溶液的方法来维持营养的供给。
其成分主要由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高浓度葡萄糖或右旋糖酐以及水分组成。
常用溶液有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静脉输液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进行核对(三查,八对)检查药液及输液器质量;(2)根据医嘱填写输液卡,将输液卡倒贴于输液瓶上,套上瓶套;(3)启开液体瓶铝盖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塞,按医嘱加入药物,加入的药物应合理分配并注意配伍禁忌,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查对制度);(4)打开输液器将输液管针头插入瓶塞直至针头根部;(5)携用物至床旁,进行核对,无误后进行排气;(6)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选择静脉,肢体下放小垫枕及治疗巾,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嘱握拳(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选择合适静脉,对需要长期输液者应从远端小静脉开始);(7)再次核对及排气,取下护针帽,绷紧皮肤,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再平行送入少许,使针头斜面全部进入血管内;(8)固定针柄,松止血带,嘱松拳,打开调节器(三松)液体滴入通畅,病人无不适后用输液帖固定;(9)据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滴数;(10)整理用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在输液卡上记录输液时间、滴数,嘱患者输液时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注意保护输液部位;(11)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耐心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输液部位状况及时处理输液故障,保证输液通畅;(12)输液完毕,轻揭胶布,轻压穿刺上方敷贴处,快速拔针,按压片刻至无出血,整理床单位,嘱病人休息。
医学继续教育手写笔记

医学继续教育手写笔记
1、常用静脉输液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液体,目的是: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输入药物,控制感染,治疗疾病。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2、静脉输液常用溶液有哪几类?
答:静脉输液常用溶液有4类:晶体溶液、胶体溶液、利尿溶液和非肠道高营养液。
3、静脉输液晶体溶液包括哪几类溶液?举例说明。
答: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溶液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乳酸钠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高渗溶液:20%甘露醇、25%山梨醇、20%-50%葡萄糖溶液
4、静脉输液胶体溶液包括哪几类?举例说明。
答:右旋糖酐:中分子有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代血浆:羟乙基淀粉、氧化聚明胶、聚乙稀吡咯酮血浆制品:5%白蛋白、血浆蛋白。
基础护理学课程课件13-1静脉输液

三、输液速度的调节
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已知液体总量与计划需用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 已知每分钟滴数与液体总量,计算输液所需时间。
点滴系数: 在输液过程中,每毫升溶液的滴数为该输液
器的 点滴系数。 点滴系数常有10、15、20三种。
例1:现需输入20%甘露醇250ml,输液器点滴系 数为15滴/ml,要求30分钟输完,应如何调 节滴速?
▪ 原因 ➢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 ➢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 (1)轻者:T 38℃ (2)重者:寒战,高热41℃,伴有头痛、脉
速、恶、呕吐
(一)发热反应(pyrexia)
▪ 预防 ➢ 输液前认真检查 药物、输液器 ➢ 严格无菌操作
▪ 护理 (1)轻者:减慢或停止输液 重者: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观察体温变化 (2)对症处理:物理降温,保暖; (3)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作好记录,将余液、输液器进行检查
▪ 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为佳。 ▪ 4岁以下患儿宜选用头皮静脉。
静脉留置针 由针头部和 肝素帽两部 分组成
一代
二代
三代
四代
针头部为软硅胶管,后接硬塑回血室,内有 不锈钢针芯,针芯尖端突出于软硅胶导管的针 头部
肝素帽前端是硬塑活塞,后端有橡胶帽封闭, 帽内有腔和中空管道,可容纳肝素
操作步骤及要点
▪ 2.是CVP监测及完全胃肠外营养(TPN) 重要通道
▪ 3.广泛应用于静脉化疗、长期输入高渗 性液体和刺激性药物的病人,保护血管
前粗后细,高 低起伏,在锁 骨下方汇入腋
静脉
首选,90%
常用静脉
粗、直、静脉瓣少, 手臂与躯干垂直时, 为最直和最直接途径
基础护理学[第十四章静脉输液与输血]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基础护理学[第十四章静脉输液与输血]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ac04a3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d.png)
第十四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知识脉络图第一节静脉输液一、静脉输液的目的及原则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技术.(一)目的1.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常用于各种原因的失水、酸碱平衡紊乱者,或因某些原因不能进食者,如腹泻、剧烈呕吐、大手术后。
2.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常用于治疗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3.输入药液达到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中毒、各种感染、脑及各种组织水肿,以及各种需经静脉输入药物的治疗。
4.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获得正氮平衡。
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吸收障碍、不能经口进食如昏迷、口腔疾病等患者。
(二)原则1.“先晶后胶、先盐后糖”补充血容量通常先采用晶体液(平衡溶液),但晶体液扩容作用短暂(1h左右),而胶体溶液分子量大,不易透过血管壁,扩容作用持久,所以在查明患者情况后应尽快补充胶体溶液。
糖溶液经体内代谢后成为低渗液,扩容作用相对减小。
2.“先快后慢"早期输液速度应快,以初步纠正体液失衡,待病情基本稳定后逐步减慢。
一般在开始的4~8h内输入补液总量的1/3~1/2,余量在24~48h内补足。
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年龄以及心肺肾功能调节输液速度。
3.“宁少勿多”一般先初步纠正失液,然后1~2日内继续补液直至完全纠正。
监测每小时尿量和尿比重,估计补液量是否足够。
当每小时尿量为30~40m1,比重为1.018时,说明补液量恰当。
4.“补钾四不宜”静脉补钾时应注意:不宜过早,见尿补钾;不宜过浓,不超过0.3%;不宜过快,成人30~40滴/分;不宜过多,成人每日总量不超过5g,小儿每日0.1~0.3g/kg.二、常用溶液及作用(一)晶体溶液品体溶液的分子量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效果显著。
输液护士必学知识点总结

输液护士必学知识点总结一、静脉输液的概念及目的静脉输液是将药物、营养液或生理盐水等溶液通过静脉管道注入病人体内,以达到治疗、补液或营养的目的。
静脉输液的目的是通过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快速、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全身各部位,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二、静脉输液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需要快速有效治疗的病情,以及需要大量补液或营养支持的情况。
2. 禁忌症:静脉输液对于存在组织水肿、血管壁损伤、缺血坏死和感染等情况的病人禁忌。
三、静脉输液常见药物及药理学知识1. 常见静脉输液药物: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氨基酸溶液、肾上腺素、多巴胺、利多卡因等。
2. 药理学知识:了解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有助于正确、安全地给病人进行静脉输液。
四、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检查病人的医嘱、确认病人身份、准备静脉输液药物和器具等。
2. 静脉通路的建立: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做好静脉穿刺,并确保静脉通路通畅。
3. 输液药物的贮备和配制:将药物按医嘱准备好,确保药物的名称、用量和浓度无误。
4. 输液器具的连接和设置:连接输液管和输液瓶,进行滴速和滴速器的调节等。
5. 监测:定时监测输液瓶的液位、输液速度和病人的生命体征等。
6. 输液后处理:输液结束后,及时拔出输液管,做好伤口消毒,并对病人进行观察。
五、静脉通路的观察和护理1. 静脉通路的观察:定时观察静脉通路是否通畅,输液是否泄漏,静脉是否有红肿、硬结等情况。
2. 静脉通路护理:定期更换输液点滴,定期消毒静脉通路,保持通路清洁干燥等。
六、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 静脉炎:定期更换输液点滴,保持静脉通路通畅,避免静脉破裂和感染等方式预防。
2. 漏液:定期观察输液器,保持输液器和输液管的贴合,避免输液泄漏。
3. 过敏反应:了解病人的过敏史,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抗过敏药物,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七、严格执行消毒规范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消毒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及并发症。
静脉输液讲稿

周围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围静脉输液相关的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静脉输液的目的、常用溶液和补液原则。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指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力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技术。
1.这项技术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四个:首先通过静脉注射能够及时给患者补充水和电解质,从而维持酸碱平衡。
常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失水,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例如一些腹泻,剧烈呕吐,大手术等。
其次,可以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这常常用于一些严重烧伤,大出血,或者休克等病人身上。
再次,可以通过输入药物而达到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我们临床上常用的头孢类静滴就是为了控制感染,而异烟肼则是为了治疗结核。
最后一点,它可以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获得正氮平衡。
临床上的肠外营养就是通过静脉输液来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所以能常常都是用在一些胃肠道吸收障碍的患者例如一些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初期,或者无肠者.2.常用溶液(1)晶体溶液(分子量小,血管内存留时间比较短,所以对于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和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衡有很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种a葡萄糖溶液:包括5%和10%,后者虽然是高渗,但不产生高渗作用,你知道是为什么吗?b等渗电解质溶液:0.9%氯化钠,林格氏液(复方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等。
a和b是临床常用的溶媒。
前者要注意糖尿病患者慎用c碱性溶液:5%和1.4%碳酸氢钠,11.2% 和1.84%乳酸钠溶液。
碱性溶液在临床比较少用,因为临床有宁酸勿碱的原则,相对酸中毒而言碱中毒更难解决。
其中乳酸钠不宜用于一些休克,肝功能不好,缺氧,有心衰的患者和新生儿使用。
因为他们对乳酸的利用能力差,很容易加重乳酸血症。
d高渗溶液。
临床最最常用的是20%甘露醇,常用于脑外伤的患者,可以降低颅内压。
(2)胶体溶液胶体溶液与晶体溶液不同在于它分子量大,所以能在血液中存留时间较长,这样就能够有效维持血桨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升高会让一些通过渗透进出膜两侧的小分子,例如水分子,进入血浆中,从而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②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③输入药物,过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④抢救休克,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
⑤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渗透压,以过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
同时借高渗作用,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内通过肾脏排出,过到利尿消肿的作用。
2、常用溶液①供给水分和热量,用5-10%葡萄糖注射液。
②供给电解质:0.9%氯化钠液、5%葡萄糖氯化钠等。
③调节酸碱平衡: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等。
④增加血液渗透压,增加循环血量,有各种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等。
⑤利尿脱水:甘露醇、山梨醇、50%葡萄糖等。
⑥其它:用于特定治疗目的,如浓缩白蛋白、水解蛋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