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政策(Foreign Trade Policy)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

中文摘要崇尚自由贸易政策的纯贸易理论与现实中的贸易干预和扭曲政策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贸易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将公共选择的分析范示引入传统贸易理论,从政策决策过程的角度去探求贸易扭曲政策存在的真正原因,这一贸易政策内生化的理论增强了人们对作为公共政策形式之一的贸易政策的“科学”认识。
本文利用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和概念框架分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政府行为、决策过程和制度约束,考察的对象包括贸易发展战略、进口和出口贸易政策体制、贸易自由化进程以及中国的多边、地区和双边贸易关系,并以中国工业行业的保护结构为重点研究中央政府、利益团体、公众和世界贸易体系对贸易政策决策的影响。
本文的根本目的并非着重于提出中国贸易政策的最优方式,而是在于如何认识和理解其贸易政策的产生和实施过程。
本文共分为九章。
第一章为导言,阐述写作的背景、主题、目的和篇章结构。
第二章文献评述从贸易的政治经济学的问题的提出出发,对近十多年来该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总结,并对不同分支研究的基本观点、基础模型、方法论、技术特点和结论进行了比较和综合性的学术评论。
第三章首先利用政治学理论中结构─功能论和系统论的方法勾画出中国经济政策决策的一般政府过程框架,并结合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对框架中的不同环节进行了剖析,从而描述了中国经济政策决策的宏观政治制度本质、特征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政治经济学,为分析贸易政策提供广阔的时空背景。
ass="MsoNormal" style="text-indent:21.75pt">第四、五、六章首先勾勒和描述了中国贸易政策决策的总体框架结构,然后分别从国家目标和权威、利益团体和外国政府及国际贸易制度约束三个层面对中国贸易的公共选择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分析了它们各自的行为动机、行为方式和行为绩效。
其中涉及了大量的部门、政策和机构的案例分析,力图从一个比较广阔的视角来展现中国贸易政策决策和执行的现实情况。
【政策】国际贸易政策

【关键字】政策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本节所涉及的问题❖国际贸易政策定义❖国际贸易政策的内容❖国际贸易政策类型❖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国际贸易政策定义❖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对外贸活动制定的准则和所采取的手段,是一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该国的经济基础和对外政策服务的。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内容❖1、对外贸易总政策、❖2、国别对外政策、❖3、进出口商品政策。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同时它也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反映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力量和地位,另外它也受一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实质)三、国际贸易政策类型❖1、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对商品进出口不加干预,使商品在国内和国外市场自由比赛。
❖2、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对商品进出口积极加以干预,奖出限入。
四、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1、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一是保护本国的市场;二是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三是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四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或积累资本;五是维护本国对外的政治关系。
❖2、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机构:西方国家是立法机构。
如美国是国会,英国是议会。
❖3、对外贸易政策的具体实施:由行政机构负责。
第二节关税本节所涉及的问题❖关税的概念❖关税的种类❖关税的征收方法一、关税的概念❖1、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其关境的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2、关税特点:是一种间接税,其负担最终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3、海关:是设在关境上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
❖4、征收关税的目的:一是增加财政收入;二是保护本国生产。
二、关税的种类❖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普惠制(一)进口税❖定义:外国商品通过关境时,由海关向本国进口商征收的关税。
❖分类(1)最惠国税:适用于国家间有“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商品。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政策

(即经济发展战略、国内经济状况、竞争力、
与他国的关系)
精选ppt
9
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方式:
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
国家广泛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进出口 和管理进口;
国家政府出面参与各种国际经济贸易等 国际机构与组织,进行国际经济贸易等 方面的协调工作。
精选ppt
10
补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纲要之对外贸易政策
精选ppt
14
• 第二节 积极扩大进口 • 第三节 发展服务贸易 • 第四节 完善公平贸易政策 • 第三十六章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 第一节 引导外商投资方向 • 第二节 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 • 第三十七章 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 第一节 实施“走出去”战略 • 第二节 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降低关税
护幼稚工业论
取消特权公司
改变殖民政策
推行贸易扩张
精选ppt
16
3、超保护贸易政策:1930--二战后 【美】凯恩斯 内容:从保护农业推广到工业 就业理论 乘数理论
4、贸易自由化:二战后 【美】 1947年关贸总协定缔约方通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大
幅度降低进口关税
5、新贸易保护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美】
的利益也予以承认,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而 以自由贸易为最后的目的。
3.但是,李斯特的整个理论体系是错误的,不科
学的,他把生产力理论同古典学派的价值论对
立起来,片面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
精选ppt
3
2、目的 (1)保护本国的市场; (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4)积累资本或资金; (5)维护本国对外的经济、政治关系; (6)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生产力、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ppt 47页)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1
介绍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模式和贸易所得
国际贸易政策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国应该采取怎样的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的影响是什么----谁是获益者,谁 是受损者? 贸易保护的成本和收益如何衡量?
2
12
晚期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 (Thomas Mun ) 政策主张: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 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 不一定要求对所有国家都保持贸易顺差,允许对某些地区 的贸易逆差,只要在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顺差)即可。因此,晚期重商主义的思想被称为贸易差 额论。国内金银太多还会造成物价上涨,出口减少,影响 贸易差额。因此认为保存金银的最好办法是输出金银,用 来从事更多的国际贸易。这不但不会使金银消失,而且使 金银增加。现在的输出是为了将来更多的输入,这就是晚 期重商主义“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的精辟结论。
(2)式中,c为增加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即边际消费 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1/(1-c)为乘数, 若用K表示,即得(1)式。
25
3.影响乘数大小的因素,是新增收入中用于储蓄 的比例△S/△Y,即边际储蓄倾向,用s表示, 则K=1/s,即乘数K的大小,与边际储蓄倾向s 呈反比。
没有考虑到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连锁反应
28
第二节 保护贸易政策 四、普莱维什的
中心—外围论
29
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在对发展中国家问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中心-外围论的主要论点:
国际经济体系实际上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少数工业化国家处在国际经济体系 的中心,广大的非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处在外围地带。中心国家享受着国际分 工的绝大部分好处,外围国家则几乎享受不到好处。
国际贸易第7章对外贸易政策

20
管理贸易政策的主要表现
▪ 1.各发达国家加强了贸易立法,使贸易 保护主义向合法化和制度化发展。
▪ 2.双边、区域多边贸易协调日益加强,并 与国际多边贸易协调体制相交织。
▪ 3.跨国公司逐渐成为管理贸易的主体。
可编辑ppt
21
管理贸易政策的八种类型
▪ 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安排下,通过商品综合 方案和各种长、短期合同所进行的贸易;
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处于劣势,其产品在国际 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就会倾向于实行保护贸易 政策,以避免在国际市场上遭受更大损失。
可编辑ppt
6
▪ 2.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
在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现代工业尚未得 到成长的国家,为保护传统工业免遭国外 同类行业先进力量的冲击,促进幼稚工业 的发展,往往会推行保护贸易政策。
因此,政府领导人的经济贸易思想也是影 响一国贸易政策取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编辑ppt
11
7.本国与他国的政治经济关系。
一般情况下,一国往往对那些政治外交 关系友好、经济上不与自身构成威胁的国 家开放国内市场,扩大商品和技术的出口, 而对那些政治上或经济上的敌对国家,则向于选择哪种类型的外贸政策,将主 要取决于本国的具体情况和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
▪ 西方发达国家进出口可管编辑制pp下t 的贸易;
22
7.3 发展中国家贸易战略政策
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发展 本国经济。
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来看,严重缺乏竞
争力,为了巩固政权与发展经济,积极参与国际 竞争,发展中国家纷纷走上发展工业的道路,并 且配以适合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的对外 贸易政策形成于经济发展战略之上,故带有十分 强烈的“战略”色彩。
国际贸易政策

¡ 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评价
正面:该理论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曾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对
后世经济学家及外贸政策也有深远的影响。
反面:亚当·斯密的两点批判
A.重商主义混淆了财富和财宝的概念。财富指物质生产过程中创 造的一切物质财富总和,而金银货币这些财宝只是财富的一部 分,不能代表所有财富。
(1)补贴促进出口的模型
没有补贴时的情形
享有补贴时的情形
空中客车
空中客车
生产 不生 产
波 生产 -5, 100,
音
-5
0
不生 0, 0,0
产
100
生 不生 产产
波 生产 -5, 100,
音
20
0
不生 0, 0,0 产 125
(2)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模型
本国企业:产品价格上升,需求增加——扩大生产规模, 获得规模经济效应,成本下降——降低价格——需求进一 步义:货币差额论
1、观点: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它反映了一国的富裕 程度和国力的强弱,故一个国家的一切活动都要服从于增加货 币收入这个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除开采金银货币,就要通 过贸易顺差,把别国的金银货币转移到本国。 只有获得金银货
币的净流入才是获得了贸易的利益。
¡ 2、政策措施: 对金银的输出禁止性措施; 对贸易进行严格管制;(贸易保持时刻的顺差)
2、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外向型还是内向型) 3、利益集团的影响:不同的贸易政策对本国不同的利益集团会
产生不同的利益影响。外贸政策就是不同利益集团斗争的结果。 4、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与外贸政策
互相促进的关系。 5、国内经济状况:例:大危机与贸易保护
国际贸易政策PPT课件

评价:
意义:
对美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开创了后起国家保护新兴产业的先河初步形成
缺陷:不成体系
成效:
美国 1789 年通过关税法案;1789 年5%-15%; 1816 年7.5%-30%;1825 年45%;1897年57%; 1900年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对外贸易额居 第二
2021/3/10 17
评价
▪ 意义:
• 促进了德国由封建制度加速向资义制度过渡; • 为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指明了发展道路; • 标志着两大流派完全形成
▪ 缺陷:
• 尺度难以把握,容易造成过度保护或保护不当
▪ 成效:
• 1843年、1846年两次提高关税,使德国经济短期
内有了迅速发展,最终赶上了英法
2021/3/10 13
三、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历史学派代表人物 1841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内容:
理论观点、政策主张
评价 判定标准: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坎
普标准;小岛清标准
2021/3/10 14
内容
▪ 理论观点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一、国际贸易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 (一)国际贸易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的关系 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进出口贸易所 实行的政策的总称,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所组成。
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所采 取的方针、措施的总和。 从国别角度看,国际贸易政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
• 批判了自由贸易论
•
2021/3/10
– 古典自由贸易论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它把国 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混为一谈,完全抹杀了国家和 民族的利益的存在,忽视了各国民族经济发展的 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浅谈小布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小布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布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姓名:彭峥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邱询?20100501摘要摘要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
小布什执政以后,提出“竞争性自由化”战略,并以“多轨制”为实现手段,实施单边、双边、区域和多边并行的贸易政策,其实质还是以美国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公平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理论”和“公平贸易论”是小布什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进口冲击本国产业、引起失业增加和巨额贸易逆差等是影响小布什对外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国会、党派、利益集团和全球战略安全利益等是影响小布什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原因。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贸易政策的一举一动必然影响世界经济。
小布什的单边主义贸易政策和某些自由贸易政策对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影响了其他国家贸易政策的制定。
小布什上台之后,中美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总体上快速发展。
2001 年至 2005 年间双边贸易额增长迅猛,高层经贸往来频繁;2005年以后,中美经贸关系步入新的发展时期,两国经贸关系更加紧密,总体发展不错但贸易摩擦增大。
美国对华巨额贸易逆差、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美国对华纺织品设限、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美国指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是这一时期中美贸易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分析小布什对外贸易政策对中国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之后,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即中美关系以竞争为主,但又相互依赖,中美经贸关系将在竞争中合作,在摩擦中前进,合作将是中美贸易关系的主流。
关键词公平贸易战略性贸易理论竞争性自由化多轨制中美双边贸易IAbstractAbstractAmerican foreign trade poli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economic policy and it is a toolof achieving its global strategy. After Little Bush held power, he raised a new strategy named“competitive liberalizati on”, which was achieved by multi-track system. “Fair trade policy” isthe core of “competitive liberalization”. Strategic trade policy and “Fair trade theory” are therationale of Little Bush’s foreign trade policy. “Import shocks national industrials th eory”,“import increases unemployment theory” and “the huge trade deficit theory” affect LittleBush’s foreign trade policy as the economic factors. In addition, American congress、politicalparties and interest groups also influence Bush ‘s foreign trade policy as the political factorsAs the only super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 every change of American foreign trade policywill influence world economy and American economy. It also influences other countries’ tradepolicy. Th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fter LittleBush is in power increaserapidly. During the year of 2001and 2005, th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grew by leaps and bounds and the high-rise economical exchange is very frequent. After 2005,the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entered into a newstage and it became closer but there were also some frictions. The huge trade deficit betweenChina and America, export control on high-technique product of China, putting up quota onChina’s textile, anti-dumping, anti-subsidy and criticizing China’s ineffectiveness onprot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were the main problems that existed between China andAmerica. After analyzing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Little Bush’s foreign trade policyon China, the article reaches a conclusion that competition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betweenChina and America, but the two countries also rely on each other. The economic andcommer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will cooperate incompetition and goforward in frictions. Cooperation will be the main stream of the economic and commercial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Key words fair trade Strategic trade theory competitive liberalizationMulti-track system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II第 1 章绪论第 1 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小布什2001年刚入主白宫时,美国经济正处于低潮:股市下挫、国内投资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赤字高企,之后又发生了“9.11”事件,反恐成了头等大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Foreign Trade Policy)[编辑]什么是对外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准则。
它集中体现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法律、规章、条例及措施等。
它既是一国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保护本国的市场;•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积累资本或资金;•维护本国对外的经济、政治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
(生产力、内外均衡)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一项完整的贸易政策应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手段。
从对外贸易政策的内部构成看应包括三个层次:1、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这是根据本国国民经济的总体情况,本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处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本国的资源、产业结构等情况,制定的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对外贸易基本政策。
2、对外贸易国别(或地区)政策这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及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本国与不同国别(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关系,分别制定的适应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
3、对外贸易具体政策,又称进出口商品政策这是在对外贸易总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商品在国内外的需求和供应情况以及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分别制定的适用于不同产业或不同类别商品的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反映本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在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内部,一般存在着若干不同的利益集团。
在一定时期,某一集团在政治上占上风,则该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就反映这个集团的利益和意志,主要为这个集团服务。
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常在此问题上发生争吵。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是由该国的立法机构进行。
在资本主义国家是由其议会直接通过贸易法案,或由议会授权总统或政府制订、颁布有关的法令或规章,如进出口商品关税的提高或降低、进出口商品的限额、是否实行许可证制、商品检验规章以及与外国签订贸易协定等。
对外贸易政策在制定以前,立法机构一般要征询各大企业集团的意见。
大企业主也必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通过其组织──企业主协会或商会向立法机构提出建议,施加影响。
在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和贯彻方面,国家一般设立一系列专门机构,按照对外贸易政策的规定对进出口商品进行管理。
如在政府中设立外贸部或商业部作为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在对外开放的口岸地点设立海关作为进出口商品的通道,对商品进行监督查验、征收关税、查禁走私;设立进出口银行,从金融上支持商品的进出口,发放出口信贷、办理国际支付结算;设立商品检验局和卫生检疫机构,从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卫生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把关。
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类型从国际贸易的历史考察,以国家对外贸的干预与否为标准,可以把对外贸易政策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政策。
1、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不加干预,对进口商品不加限制,不设障碍;对出口商品也不给以特权和优惠,放任自由,使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8世纪至19世纪),主要在英国、荷兰等首先进入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和竞争上居优势的国家实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2、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积极加以干预,利用各种措施限制商品进口,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生产,使之免受国外商品竞争;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鼓励扩大出口。
保护贸易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其所保护的对象、目的和手段不同,可以分为:•重商主义。
•幼稚工业保护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新贸易保护主义3、管理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又称协调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法规,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实现一国对外贸易的有秩序、健康的发展;对外通过谈判签订双边、区域及多边贸易条约或协定,协调与其他贸易伙伴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管理贸易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加强而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双重背景下逐步形成的。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既保护本国市场,又不伤害国际贸易秩序,保证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和协调,从而逐步形成了管理贸易政策或者说协调贸易政策。
管理贸易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协调和管理兼顾的国际贸易体制,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的方向。
[编辑]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因素上述说明的对外贸易政策类型,实际上也是对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的历史总结。
不同的贸易政策在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有不同的作用;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曾选择了不同的贸易政策。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采取何种贸易政策,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和力量对比这一点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国内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目标不同,制约着对外贸易政策。
一般来说,处于工业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国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而处于工业经济发达阶段的国家,采取自由贸易政策。
另一方面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和力量对比制约着对外贸易政策。
一般来说,处于劣势地位,商品竞争力弱的国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而处于优势地位,商品竞争力强的国家,采取自由贸易政策。
上述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但不完全一致。
第一方面仅从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考察,第二方面强调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实力对比。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会随着各国的经济实力地位和力量对比的变化而调整变化。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虽然处于发达阶段,且仍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由于面临日本和欧共体国家日益赶上的强有力的竞争,转向采取保护贸易政策就是证明。
2、国内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总是呈周期性变化、波浪式前进的。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在不同阶段,其国内经济状况不同,总经济政策不同,必然引起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
一般来说,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繁荣阶段,各国经济普遍高涨,如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中叶,贸易自由化倾向就占上风;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危机、萧条阶段,如20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保护贸易倾向就会蔓延和加强。
3、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代表统治阶级中占上风的利益集团的利益的。
因此,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政权的更迭,也会带来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一般说来,商品市场主要在国外的一些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主张贸易自由化;相反,商品市场主要在国内,并受到进口商品激烈竞争的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则主张限制进口,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编辑]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要依据对外贸易政策既有一贯政策(即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指导外贸易的政策),也有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制定,只在一定时间内生效的暂时性政策措施。
因此,制定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应当遵循以下依据:1.一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经济发展战略;2.一国的资源状况,产品,产业结构,市场经济地位。
上述两个因素是一个国家制定中长期对外贸易政策,应当参政的主要因素,决定一个国家选择自由贸易政策,还是保护贸易政策。
3.在总政策(即自由贸易或保护贸易政策)指导下,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产品的竞争能力等,又决定一国在不同时期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依据。
例如:鼓励出口、限制出口、限制进口、保护民族工业、幼稚工业等政策。
4.国家之间因政治环境变化,经济和外交关系发生重大改变时,也可引能起一国对贸易政策的局部或重大调整。
5.一国对外贸易政策应当与国内经济政策相适应。
例产业调整政策,金融政策,外汇政策,外资政策。
[编辑]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措施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通过实施具体的措施实现的。
这些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出口管理措施等。
1、关税措施关税(Customs Duties;Tariff)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海关对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关境是一国征收关税的领域。
关税的纳税人虽然是进出口企业,但是企业可用增加商品价格的方法,将关税负担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说消费者是关税的直接承担者。
2、非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是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3、出口管理措施出口鼓励措施:主要有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出口补贴、商品倾销、外汇倾销等。
1)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本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商(卖方)或国外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买方)提供的优惠利率的贷款。
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就是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厂商或商业银行提供的信贷,由国家设立的担保机构出面担保,当国外债务人拒绝付款时,该机构就按照承保的数额给予补偿。
通常保险公司不承保的出口项目都可向担保机构投保。
担保风险一般分为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前者一般为合同金额的85%-95%,后者一般为合同金额的70%-80%。
3)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补贴会造成市场扭曲,属于不公平贸易行为,应根据有关承诺禁止使用。
出口退税可以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鼓励出口的措施,它不属于不公平贸易行为。
出口退税就是在商品出口时,国家将其在国内生产流转过程中被征收的所有税款全部退还给出口商,使商品能够零税率出口的措施。
目前我国已在逐步提高出口退税税率。
4)商品倾销商品倾销是指出口厂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大量抛售商品的行为。
5)外汇倾销外汇倾销就是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扩大出口。
本国货币贬值,则用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会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竞争力提高,有利于扩大出口。
同时,用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进口商品竞争力下降,有利于限制进口。
但外汇倾销是有条件的:货币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他国不同时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或采取其他报复措施。
6)鼓励出口的其它措施:政府利用国家财政经费举办出口商品展销会,邀请外国贸易代表团来访和组织本国贸易代表团出访,以促进商品出口;颁布各种出口奖励政策;设置促进出口的行政机构,建立各类为出口厂商服务的信息情报网络;创办经济特区,鼓励出口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出口管制措施:国家对有些商品的出口是实行管制的,出口管制的商品包括:1)战略物资及其有关的先进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