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结构强度分析论文发表

机械结构强度分析论文发表

机械结构强度分析论文发表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农业设备机械结构、数控机床中的机械结构、车床数控化改造中机械结构等等,而机械结构强度则关系到整个设备的工

机械结构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农业设备机械结构、数控机床中的机械结构、车床数控化改造中机械结构等等,而机械结构强度则关系到整个设备的工作效率,关于机械结构强度分析方面的论文好发表吗?其实只要论文质量度符合期刊杂志要求,论文发表是比较好发的。

《工程机械》主要报道挖掘、铲运、起重、桩工、压实、路面、叉车、钢筋混凝土、凿岩气动、铁道线路、军工、城建机械和工程机械配套零部件等试验研究、设计计算、产品结构、材料工艺和使用维修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经验和行业发展动态等方面的文章。机械结构强度分析论文发表联系编辑微信LunwenFz

《机械强度》《机械强度》主要刊载机械、强度、振动及材料强度的研究与应用领域具有创新性、经济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论文、综述或阶段研究成果简报。收录机械故障诊断与监测、测试技术、监测与评价、测试仪器、实验应力分析、残余应力、失效分析及有关的交叉学科。

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论文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摘要:随着机器人技术在外星探索、野外考察、军事、安全等全新的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采用,机器人技术由室内走向室外,由固定、人工的环境走向移动、非人工的环境。本课题是机器人设计的基本环节,能够为后续关于机器人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平台参考和有用的思路。 本文介绍了已有的机器人移动平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操作手臂常用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选定的方案对带有机械臂的全方位移动机器人进行本 体设计,包括全方位车轮旋转机构的设计、车轮转向机构的设计和机器人操作 臂的设计。要求全方位移动机构转向、移动灵活,可以快速、有效的到达指定 地点;机械臂操作范围广、运动灵活、结构简单紧凑且尺寸小,可以快速、准 确的完成指定工作。设计完成后要分析全方位移动机构的性能,为后续的研究 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字:机器人移动平台操作臂简单快速准确

Structure design of wheeled mobile robots Abstract:with the robot technology in an alien exploration, field survey, military and security new areas to be increasingly widely adopted, robot technology by indoor, outdoor by fixed, to move towards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h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his topic is the basic link, robot design for the follow-up about robots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and useful ideas platform.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robot mobile platform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operating the arm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common, According to the selected scheme of mechanical arm with ontology omni-directional mobile robots designed,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all-round wheel rotating mechanism, wheel steering mechanism of design and the design of robot manipulator. Request to change direction, move the omni-directional mobile institution, can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flexible the reaches the specified location; Mechanical arm operation scope, sports flexible,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and size is small,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completed tasks. The design is completed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mni-directional mobile institution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and basis. Keywords: Robot mobile platform manipulator simple accurate and quick

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分析及机械强度的问题探讨

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分析及机械强度的问题探讨 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种类比较多,主要分为低压线圈、高压线圈和调压线圈三种,它们在保障变压器使用安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电力变压器线圈质量对于变压器的运行安全性影响比较大,在变压器线圈机械强度检查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检查线圈使之处于绕紧缠绕牢固的状态,并且对线圈的机械强度进行检验,确保其能够经久耐磨,并在用电高峰期时线圈结构处的电压处于较高状态下线圈不会出现失稳现象。文章从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安全保障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利于提升电力变压器运行安全性的可行性措施。 标签:变压器;线圈结构;机械强度;电力系统 电力变压器的线圈结构应该采用紧密缠绕的方式进行设计,并且不同结构的线圈采用不同的绕组方式。变压器不同绕组的线圈其径向力和轴向力之间应该满足一定的数值要求,达到径向力和轴向力的对应平衡。并且,为了确保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的使用安全,技术人员应该对线圈结构的机械强度进行精准控制。从输入时间及压紧应力进行分析,技术人员应该认真做好短路电流的计算工作,根据电力变压器线圈短路电流的大小计算线圈的弹性系数。重点对变压器线圈的阻尼因数进行认真计算,防止线圈在电流过大的情况下出现不规则。计算上下铁圈结构夹件力的大小,保证其符合一定机械强度下的耐磨性能所需。 1 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分析 1.1 电力变压器调压线圈结构设计 在变压器调压线圈设计方式中,一般有两种层式结构类型,主要分为单匝模型设计方法和双饼模型两种。 双饼模型设计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考虑阻性参数对于铁芯结构的影响,一般来说,支路铁心电感应具有较强的阻抗矩阵效果,如果铁芯结构的设计不够合理,支路空气电感应效果不强。在变压器的集合结构参数线圈的结构和形式设计活动中,技术人员还应该考虑到阻性参数对于变压器线圈结构的具体影响。将焦耳损耗和电解质损耗降低到最低水平。技术人员应该注意处理好铁芯半径与绕组内外半径之间的参数对应关系,总线匝数和饼间垫块数以及垫块宽度,都是影响电力变压器强度的关键参数。浸油绝缘材料相对介电常数应该控制为油、绝缘纸、垫块2.2/2.6/4.5的比例为宜。其油道高度控制在4.6mm-9.9mm之间。 1.2 变压器线圈匝数和内外径问题 采用合适的线圈结构设计方式,有利于保证变压器线盒内部导向体处于绝缘状态。其中,低压线圈的额定电压为10.5kV时,变压器线圈匝数为131圈为宜。其高度不应该低于1.08米,线圈内径应该控制在小于0.28米的水平,并且确保外径不大于0.344米。

搬运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分析_毕业设计

┊┊┊┊┊┊┊┊┊┊┊┊┊装┊┊┊┊┊订┊┊┊┊┊线┊┊┊┊┊┊┊┊┊┊┊┊┊ 搬运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分析 摘要 在当今大规模制造业中,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生产线上的重要成员,逐渐被企业所认同并采用。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和应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的水平。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承担着焊接、喷涂、搬运以及堆垛等重复性并且劳动强度极大的工作。 本课题主要对搬运机器人的机械部分展开讨论,对原有的机械结构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法,并把现在的新技术应用到本课题中,从而使得搬运机器人更加适用于现在的工业工作环境。通过详细了解搬运机器人在工业上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具体的搬运机器人设计要求,并根据搬运机器人各部分的设计原则,进行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以及包括:机器人的手部、腕部、臂部、腰部在内的机械结构设计。此搬运机器人的驱动源来自液压系统,执行元件包括:柱塞式液压缸、摆动液压缸、伸缩式液压缸等。通过液压缸的运动来实现搬运机器人的各关节运动,进而实现搬运机器人的实际作业。 关键词:搬运机器人;液压系统;机械结构设计;操作

┊┊┊┊┊┊┊┊┊┊┊┊┊装┊┊┊┊┊订┊┊┊┊┊线┊┊┊┊┊┊┊┊┊┊┊┊┊ Abstract In the modern large-sca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enterprises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guarantee product quali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utomation production line, industrial robots are gradually approved and adopted by enterprises.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standards and application level, to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 a level of national industrial automation. Currently, Industrial robot mainly tasked with welding, spraying, handling and stacking, repetitive and intensity of significant work. The subject of the main part of the handling of their machinery discussions, and on the original mechanical structure proposed for the new improved method, which makes the handling robot is more applicable to the present industrial working environment.Through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obot in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to propose specific handling robot design requirements,and according to the robot design principles of various parts,for the system as well as including:the robot's hand, wrist, arm, waist, the design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The transfer robot driven by the source from the hydraulic 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onents including:plunger hydraulic cylinders, hydraulic cylinders, swing, telescopic hydraulic cylinders, etc.Through the hydraulic cylinder movements to implement the joint transport robot motion,And realize the operational handling robot. Keywords:Transfer robot;Hydraulic System;Mechanical Design;Operating

【CN110274815A】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机械强度的分析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71323.4 (22)申请日 2019.05.06 (71)申请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地址 300300 天津市东丽区先锋东路68号 申请人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 司 (72)发明人 王芳 马天翼 陈立铎 刘仕强  樊彬 刘磊 姜成龙 李玉鹏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2211 代理人 孙晓凤 (51)Int.Cl. G01N 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机械强度的分析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种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机械强 度的分析方法,包括锂离子电池预处理、锂离子 电池内部结构、机械强度测试、数据耦合和过程 还原、锂离子电池内部机械强度分析等主要步 骤,这一方法可以验证锂离子电池的机械安全 性,测试锂离子电池在经过各项机械安全性测试 后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为评估锂离子电池机械安 全性提供了可靠的评估依据。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CN 110274815 A 2019.09.24 C N 110274815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274815 A 1.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机械强度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锂离子电池预处理 将锂离子电池按照测试需求进行充放电预处理,调整电池的荷电状态至10%以下; (2)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机械强度测试 i)内部结构关键点标注 将锂离子电池样品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器测试,得到电池截面的图像,并对截面图像中的关键点进行标注; ii)机械强度力学探针分析 将力学探针注入电池内部,得到探针载荷随注入过程的力学变化曲线; (3)数据耦合和过程还原 根据步骤i)标注的关键点与步骤ii)获得的力学变化曲线进行耦合分析,根据关键点造成的力学曲线变化对曲线中关键点所在的区间进行定位,并与相应的内部结构图像对应,通过至少2点的定位过程使力学变化曲线与内部结构图像对应; (4)锂离子电池内部机械强度分析 根据步骤(3)的结果,获得力学探针尖端处于不同内部结构时的载荷,结合力学探针的截面面积,分析电池内部结构的机械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机械强度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i)中力学探针注入速度为≤0.5mm/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机械强度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点选择电池内部结构中的外壳、空腔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机械强度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点设置多个,该多个关键点为在电池内部结构中对称设置的6个点位。 2

机器人设计论文

绿化植树机器人设计 摘要: 这个机器人是针对大量绿色植树而设计的,利用机械四足作为其活动方式,机器人通过视频识别系统在有限范围内对地形与植被作出判断,然后通过自动行走系统移动到目标地点前面,再通过机械手取出携带的植物幼苗,通过这个可以360度旋转的机械臂进行种植工作,机械臂可以进行种植、培土、等工作。种植完成后还将用一层可分解的塑料薄膜覆盖植物幼苗,保证其在能够自行成长前的安全。 关键词: 绿化植树、四足行走、山坡作业、视频识别、机械臂操作 设计背景: 地球现在正面临着绿色植被在不断减少的危机,而人类也因为这样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大量植树还原绿色植被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难题,但是依靠人力去做的话,效率始终不够高。所以在这里我想设计一个专门用于大作业量的绿化植树机器人。 设计思路: 这个机器人,是需要面对山坡这样的陡峭地形的,由于特殊的使用环境,机器人的活动方式要求能够灵活的应对颠簸不平的土地,机械四足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势调整四足的高度,确保平稳的行走,这种活动方式才能使机器人轻松到达山崖大部分位置。移动起来必须十分的轻巧,以避免对其他植物的伤害。由于这个机器人对视频识别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当发现有杂草或者有害植物的时候,还可以通过高温蒸汽将其杀死,来保证种植的植物幼苗的生长。360度旋转的机械臂可以保证种植过程的顺利进行。 详细具体设计方案: 一.整体结构: 1.整个机器人分成上下两大部分,上部分是机械手臂,主要实现机器人的整个种植 操作,下部是机器人的机身和四足,包括:植物幼苗存放仓、红外线距离测量 仪、摄像头、电脑处理系统。 2.机器人是通过电力驱动的,所以必须携带储电池,也是安装在机身。 二.中央处理系统: 机器人的机身将安装一个中央处理系统,作为机器人的大脑,它主要调节机器人三 大系统:机械四足行走系统、机器人视觉系统、机械臂控制系统。中央处理系统要 接收和分析红外线距离测量仪、摄像头、机械臂传感器等反馈信息,以及控制四足 的行进系统、机械臂操作等。 三.机械四足行走系统: 1.机械四足的形状: 一开始的时候,我曾经很困惑于如何把握行走稳定与行走速度之间的平衡,后来设 想出仿人类四肢的关节加上圆形的脚盘这个方案,总体感觉可以满足行走的需要。 2.如何实现行进: 参考了机械小狗的设计,将机械四足连接在机器人的中央处理系统而成为一个整 体,接受中央处理系统的控制。每次改变一个机械足的位置,实现整个机器人的行

机械设计中的整体结构分析技术

机械设计中的整体结构分析技术 摘要:本文综述了以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的BQCIMS工程的整体结构分析技术,包括:工程背景与需求,基于ANSYS/APDL平台的结构模型参数化技术,整体结构的子结构分析与自动化分析流程。最后,整体结构分析在汽车起重机与矿用重型汽车设计中的成功应用,证明了这种技术的实用性。 1 工程背景与需求 以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的北京起重机器厂CIMS 工程(简称BQCIMS工程),是国家863CIMS工程资助的北京市信息技术推广示范工程之一。其中,汽车起重机与矿用重型汽车设计中的工程分析是该工程的核心创新技术与提高企业市场快速反映能力的重要手段。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推广应用航空结构设计中的先进分析技术与方法[1],以国际上先进的工程分析平台—ANSYS系统[2]为基础,与北京起重机器厂的工程师们紧密合作,利用ANSYS/APDL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适应汽车起重机[3]与矿用重型汽车[4]设计的整体结构工程分析方法。 汽车起重机与矿用重型汽车,作为一类“大力神”产品,具有其特殊的作业环境,要求良好的力学性能,包括刚度、应力水平、变形、抗干扰性能等。对于工程设计人员来说,零件、结构件及整机的力学性能如何?会不会因强度不够造成破坏事故?这些都是他们必须关心和回答的问题。 对于结构件设计来说,一般地说,它是零部件的组合设计。汽车起重机的主要承力结构件是吊臂、转台、车架。矿用重型汽车的主要承力骨架是整体车架,它又是许多结构件的组合,包括支撑架、前车架、中车架、尾架及若干子构件。结构件有限元分析是产品设计的基础性分析。最基本的分析是进行线性应力分析;对于有些结构件,例如吊臂与车架,还要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构件失稳(屈曲)的条件。 对于整体结构设计来说,整体分析是工程师面临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问题。汽车起重机整机分析的对象包括若干个受力结构件和机构( 回转、变幅、伸缩、起升等);最危险的工况是起重作业工况,力的传递路线是:重物?吊臂?变幅油缸支撑?高架转台?回转支撑?底架?支腿?垂直油缸?地面;矿用重型汽车的传力路线实际上包括了整车的各严重工况(静满载、举升、刹车、转弯)。因此,整体分析往往非常复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求较快地预测整体结构在不同工况(特别是严重工况)下结构应力水平与变形,以便完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陈建毅编撰日期:2009年8月30日 一、课程概述 《机械结构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属于B类),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三部分内容。计划时数为68学时,本课程4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会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会分析计算一些简单力学问题。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应用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机械工程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使用、维护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常用零部件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在本课程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对象:工业设计专业大二上学期的高职学生。 二、教学内容描述 教学内容分成两个模块:工程力学基础和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主要内容分为静力分析和强度分析;机械设计基础分为机械零件基础、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基础。 第一篇工程力学基础 第一章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工程力学与工业设计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第三节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静力学公理 第五节约束与约束反力 第六节分离体与受力图 教学要求:了解力与力系的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画受力图。 第二章构件与产品的静力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第二节平面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 第三节空间力系简介超静定的概念

最全机械零件的强度.完整版.doc

第一篇总论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3-1 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σ-1=180MPa,取循环基数N0=5?106,m=9,试求循环次数N分别为7000,2500,620000次是时的有限寿命弯曲疲劳极限。 3-2 已知材料的力学性能为σS=260MPa,σ-1=170MPa,ψσ=0.2,试绘制此材料的简化极限应力线图(参看图3-3中的A’D’G’C)。 3-3 一圆轴的轴肩尺寸为:D=72mm,d=62mm,r=3mm。材料为40CrNi,其强度极限σB=900MPa,屈服极限σS=750MPa,试计算轴肩的弯曲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σ。 3-4 圆轴轴肩处的尺寸为:D=54mm,d=45mm,r=3mm。如用题3-2中的材料,设其强度极限σB=420MPa,试绘制此零件的简化极限应力线图。 3-5 如题3-4中危险截面上的平均应力σm=20MPa,应力幅σa=900MPa,试分别按:a)r=C;b)σm=C,求出该截面的计算安全系数S ca。 第二篇联接 第五章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 5-1 分析比较普通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的特点,各举一例说明它们的应用。5-2 将承受轴向变载荷的联接螺栓的光杆部分做得细些有什么好处? 5-3 分析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气缸盖联接螺栓在工作时的受力变化情况,它的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如何得出?当气缸内的最高压力提高时,它的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将如何变化? 5-4 图5-49所示的底板螺栓组联接受外力F∑的作用。外力F∑作用在包含x轴并垂直于底板接合面的平面内。试分析底板螺栓组的受力情况,并判断哪个螺栓受力最大?保证联接安全工作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5-5 图5-50是由两块边板和一块承重板焊成的龙门起重机导轨托架。两块边板各用4个螺栓与立柱相联接,托架所承受的最大载荷为20kN,载荷有较大的变动。试问:此螺栓联接采用普通螺栓联接还是铰制孔用螺栓联接为宜?为什么? 5-6 已知一个托架的边板用6个螺栓与相邻的机架相联接。托架受一与边板螺栓组的垂直对称轴线相平行、距离为250mm、大小为60kN的载荷作用。现有如图5-51所示的两种螺栓布置型式,设采用铰制孔用螺栓联接,试问哪一种布置型式所用的螺栓直径较小?为什么?

熊猫型保偏光纤机械强度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熊猫型保偏光纤机械强度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英文题名 Analytical Theory and Method Study of Mechanical Strength of PANDA Polarization Model Optical Fiber 关键词保偏光纤; 机械强度; 耐疲劳因子; 英文关键词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optical fiber; mechanical strength; anti-fatigue factor; 中文摘要光纤作为新一代的通信介质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光纤除了仅仅是作为通信介质应用外,还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光学器件中,同时也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光纤。偏振保持光纤以优良的偏振特性,在各种偏振光学器件中得到了很大的应用,其中熊猫型保偏光纤在光纤陀螺中应用最为广泛。光纤陀螺是新一代导弹、航天器的导航器件,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价值是非常巨大的,大有替代机械陀螺、激光陀螺的趋势。本文介绍了光纤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所应用的光纤种类,并且介绍了脆性材料的断裂知识以及光纤机械强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出了前人对光纤机械强度性能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国家标准中对普通单模光纤机械强度的分析方法,介绍了光纤张力筛选的原理和耐疲劳因子的测量方法。通过对普通单模光纤和熊猫型保偏光纤的比较,介绍了两种摘要 3-4 ABSTRACT 4 第一章绪论 7-14 1.1 引言 7-11 1.1.1 光通信发展的历史 7 1.1.2 光纤的特点和分类 7-11 1.2 目的和意义11-1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1.4 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 12-14 第二章光纤机械强度的基本知识 14-25 2.1 光纤机械强度的现状14 2.2 光纤强度基础知识的简介 14-16 2.3 光纤机械强度的分析方法 16-22 2.3.1 光纤强度的分析方法 16- 19 2.3.2 光纤强度的筛选方法 19-21 2.3.3 光纤机械强度的试验方法 21-22 2.4 光纤机械强度的分析实例 22- 24 2.5 小结 24-25 第三章光纤机械强度的试验方法 25- 39 3.1 张力筛选实验 25-28 3.1.1 恒定应力筛选试验 25 3.1.2 恒定轴向应变筛选试验 25- 26 3.1.3 恒定弯曲应变筛选试验 26-28 3.2 光纤的应力腐蚀参数的测量 28-38 3.2.1 用轴向张力法测量光纤动态疲劳参数 28-31 3.2.2 用两点弯曲法测量光纤的动态疲劳参数 31-34 3.2.3 用轴向张力法测量光纤静态疲劳参数 34-35 3.2.4 用两点弯曲法测量光纤静态疲劳参数 35- 37 3.2.5 用均匀弯曲法测量光纤静态疲劳参数 37- 38 3.3 小结 38-39 第四章熊猫型保偏光纤 39-51 4.1 保偏光纤同普通单模光纤的区别 40-41 4.2 熊猫型保偏光纤 41- 43 4.3 熊猫型保偏光纤的制作工艺简介 43-48 4.3.1 单模母棒和应力棒的制作 44-45 4.3.2 单模棒的加套 45- 46 4.3.3 单模棒和应力棒的加工和组装 46- 47 4.3.4 光纤拉丝 47-48 4.4 制作工艺的比较和影响 48-50 4.5 小结 50-51 第五章熊猫型保偏光纤机械强度分析的方法 51-65 5.1 熊猫型保偏光纤强度分析方法的选取 51 5.2 保偏光纤机械强度的试验 51-59 5.2.1 保偏光纤机械强度的样品和试验的设备 51-53 5.2.2 保偏光纤机械强度的试验过程53-54 5.2.3 保偏光纤机械强度试验数据及数据分析 54-

工业机器人毕业设计

工业机器人 摘要 在当今大规模制造业中,企业为提高生产率,保障产品质量,普遍重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生产线上重要的成员,逐渐被企业所认同并采用。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和应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的水平。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承担着焊接、喷涂、搬运以及堆垛等重复性并且劳动程度极大的工作,工作方式一般采取示教在线的方式。 本文将设计一台圆柱坐标型的工业机器人,用于给冲压设备运送物料。首先,本文将设计机器人的大臂、小臂、底座和机械手的结构,然后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驱动方式,搭建机器人的结构平台: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设计该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卡和伺服放大器的选择、反馈方式和反馈元件的选择、以及控制元件的设计,重点加强控制软件的可靠性和机器人运行过程的安全性,最终实现的目标包括:关节的伺服控制和制动问题、实时监测机器人的各个关节的运动情况、机器人的示教编程和在线修改程序、设置参考点和回参考点。

目录 摘要 1绪论 (1) 1.1 工业机器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 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3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总体方案的确定 2.1 结构设计概述 2.2 基本设计参数 2.3 工作空间的分析 2.4 驱动方式 2.5 传动方式确定 3 搬运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3.1 驱动和传动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3.2 手爪驱动气缸设计计算 3.3 进给丝杠的设计计算 3.4 驱动电机的选型计算

3.5 手臂强度校核 4 搬运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4.1 机器人控制系统分类 4.2 控制系统方案分析 4.3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方案确定 4.4 PLC及运动控制单元选型 5 结论与展望 致谢

模具结构强度分析方法

模具結構強度分析方法 當我們在進行模具設計時,首先進行的動作便是結構確定.模具結構的合理性,對模具的承載能力有很大的影響,不合理的結構可能引起嚴重的應力集中或過高的工作溫度,從而惡化模具的工作條件,降低模具壽命,造成生產成本增加. 為確定合理的模具結構,以下幾點我們必須要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一模具的失效形式及原因: 在正常情況下,模具的失效主要過程為:損傷--->局部失效--->失效 模具損傷的基本形式有五種:塑性變形,磨損,疲勞,冷熱疲勞(主要出現在熱作模具),斷裂及開裂. 1沖壓模具的結構對損傷過程的影響: 1>模具的沖裁間隙是一個重要的結構參數,對模具刃口的應力水平以及 其磨損速度有很大的影響. (1)沖裁間隙過小在沖頭的刃口和凹模刃口處易產生裂紋.此時,被 沖下的材料外形大于凹模刃口的內徑,板料上沖孔的直徑小于沖 頭的直徑.當進行沖壓工作時沖頭和凹模刃口的側面將受到劇烈 的磨擦,使磨損加劇. (2)沖裁間隙過大間隙過大時,板料變形量增大,使刃口和板料的接 觸面積減少,刃口端面的壓應力急劇增大,加速了刃口的塑性變形 (鈍化). 2>模具鋼的力學性能指標及治金質量對模具的失效形式及壽命有很大的 影響. 3>模具的熱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工序,模具要通過此工序賦予其所需要的 性能,才能保障模具的壽命. 二模具結構強度分析方法: 模具結構強度分析方法到目前為止還未有統一的標準,大體上依據: (1)應力分析(塑性變形抗力,斷裂抗力,疲勞抗力,耐磨性,韌性 或沖擊韌度ak), (2)材料在復雜應力狀態下的強度分析(例如建立有限元模型, 利用速度和加速度傳感器進行模擬分析), (3)材料疲勞的工程分析; (4)工程斷裂分析; 不同的試驗研究單位有各自的試驗方法,由於試驗方法不同,結果也不相同.並且此類方法也不適應目前的模具結構強度分析, 此類試驗研究尚停留在材料或模型分析過程,無法適應現在的模具設計進度要求.但是此類的研究對設計人員預防模具早期失效有很大的幫助,對提高模具的承載能力有極大的潛力. 三模具局部結構強度改善 模具工作部份的幾何形狀,決定于沖壓產品的外形,模具非工作部份的幾何形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与结构分析报告

七、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实验 1 ? 了解几种典型机械的传动方案、各种零部件在机械中的应用及各种机 械的基本 结构; 2. 通过对机械的传动方案及结构的分析,掌握机械运动方案和结构设计 的基本要 求,培养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能力、结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 识。 (二) 实验设备及工具 1 .实验设备 ①斗式上料机②带式运输机③螺旋传动装置④冲压机床 ⑤步进输送机⑥分度及冲压装置⑦转位及输送装置 (三) 实验容与方法 1 .每台设备的主要知识点 (1) 斗式上料机 设备如图7-1所示,主要知 识点 有:V 带传动;带传动的紧 装置;套筒滚子链传动;链传动 的紧装置;蜗杆传动;同步带传 动;螺栓联接的各种形式;正反 转的实现装置;滚动轴承;滑动 轴承;润滑装置;钢丝绳锁紧装 置;扭转弹簧等。 (2) 带式运输机 设备如图7-2所示, 主要知识点有:蜗杆传 动;联轴器;轴系部件; 螺栓联接的各种形式; 各种支架;润滑装置等。 (3) 螺旋传动装 置 设备如图7-3所示, 2 . 实验工具 扳手、卡尺、钢板尺。 实验目的 图7-1 1.链传动 2.同步带传动 3?蜗杆减速器 4. v 带传动 5.电动机 6.上料斗 图7-2 1.传送带 2.滚筒 3.蜗杆减速器 4.联轴器 5.电动机

主要知识点有:V 带传动;V 带轮结构; 带传动紧装置;螺旋传动;轴承部件; 螺栓联接的各种形式;润滑装置等。 (4) 冲压机床 设备如图7-4所示,主要知识点 有:V 带传动;带轮结构;带传动紧 装置;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杆机构; 棘轮机构;螺栓联接的各种形式;防 松装置;润滑装置;制动器;弹簧等。 簧等0 (6)分度及冲压装置 设备如图7-6所示,主要知识点有:槽轮机构;凸轮机构;气动冲压装置; 电气控制系统;同步带传动;带传动紧装置;轴系部件结构;蜗杆传动;润滑 装置;弹簧等。 (5)步进输送机 设备如图7-5所示,主要知识点有:蜗 杆传动;齿轮传动;联轴器;平面连杆机构; 轴系部件;滚道及输送机构;润滑装置;弹 图7-4 1.带传动 2.曲柄摇杆 3.曲柄连杆 4.电动机5?冲头6.棘轮机构 图7-3 1.支架 2.电动机 3.带传动 4.螺旋传动

机械强度

1一旋转轴直径d=80mm,受径向力F=2kN,跨距L=2m。F力作用在二支点中间,试计算a点的最大最小弯曲应力σmax、σmin、应力幅σa、平均应力σm和循环特性系数r,并画出其变应力图。 2某优质碳素结构钢零件,其σs=280MPa,σB=560MPa,σ-1=250MPa,工作应力σmax=155MPa,σmin=30MPa,零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σ=1.65,尺寸系数εσ=0.81,表面状态系数β=0.95,等效系数ψσ=0.30。如取许用安全系数[S]=1.5,试校核该零件的强度是否足够(为安全起见一般计算屈服强度和疲劳强度两种安全系数)。 ,,最小应力σmin,平均3某零件的工作应力变化如图所示,求最大应力σ max 应力σm,应力幅σa,循环特性r。

4热交换器中有一两端固定的钢管,线膨胀系数α=?-11106 ℃-1,弹性模量E =?21.10 MPa 5,钢的屈服极限σS 230MPa =,计算当在最低温度为20℃,最高温度为160℃范围内变化时,热伸长受到约束的管的热应力σc 是否超过σS 值? 5某灰铸铁的σB MPa =260,该材料的疲劳极限与静强度的近似关系式为:σσ-=1045.B ,试画该材料的简化极限应力图。 6某零件受稳定交变弯曲应力作用,最大工作应力σmax =180MPa ,最小工作应力σm i n =150MPa ,屈服极限σS 240MPa =,对称循环疲劳极限σ-=1180MPa ,脉动循环疲劳极限σ0=240MPa ,略去危险截面处应力集中系数等综合影响系数()K σD 的影响,试求: (1)等效系数ψσ值 (2)安全系数S 值 7已知材料σ-=1260MPa ,σ0=360MPa ,K σσεβ=25 .,σa 50MPa =, σm 40MPa =,r =常数,用图解法及计算法求安全系数S 。 注:简化疲劳极限线图采用折线图法

并联机器人设计论文设计

并联机器人设计论文 摘要:并联机器人是一类全新的机器人,它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误差小、精度高、自重负荷比小、动力性能好、控制容易等一系列优点,在21世纪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中从运动副分析入手,对一种运动解耦的三自由度并联机构进行了构型研究,该机构由三个正交分布的支链组成,且机构的运动副均为转动副,构成了机构动平台x、y、z三个方向的平动解耦;在机构构型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推导出了该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分析了机构输入/输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等,验证了该机构运动解耦的特性。这对该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控制策略、机构设计和轨迹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并联机器人;设计;

1.课题国外现状及研究的主要成果 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由于其驱动元件少、造价低、结构紧凑而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少自由度的并联机器人的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成为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最早的学者应属澳大利亚著名机构学教授Hunt ,在1983年,他就列举了平面并联机构、空间三自由度3-rps并联机构,但对四,五自由度并联机构未作详细阐述。在Hunt之后,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机型。在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机型的研究中,三维平移并联机构得到广泛的重视。clavel提出了一种可实现纯平运动三自由度Delta 并联机器人,在Delta机构的支链中采用平行四边形机构约束动平台的3个转动自由度。Tsai提出的Delta机构完全采用回转副,并通过转轴的偏移扩大了Delta机构的工作空间。在Tricept并联机床上采用的构型是由Neumann发明的一种具有3个可控位置自由度的并联机构,该机构的突出特点是带有导向装置,采用3个副驱动支链并由导向装置约束动平台。Tsai通过自由度分析提取支链的运动学特征,系统研究了并联机构的综合问题,特别研究了一类实现三自由度平动的并联机构。Rasim Alizade于2004年提出基于平台类型和联接平台的形式和类型进行分类的一种并联机构的结构综合和分类的新方法和公式,并综合出具有单平台和多平台的纯并联和串并联复联机构.我国燕山大学的黄真教授及其团队除了研制出解耦微型6维力传感器和微动机械,设计出一种新的

浅谈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 3 – 1 材料的疲劳特性 一、交变应力的描述 静应力,变应力 max ─最大应力; min ─最小应力 m ─平均应力; a ─应力幅值 2 min max σσσ+= m 2 min max σσσ-= a max min σσ= r r ─应力比(循环特性)

【注意】 1)已知任意两个参数,可确定其他三个参数。一般已知 max,r; 2) max, min指代数值; a为绝对值; 3)-1≤r ≤ +1; a=0,r =+1,为静应力 r = -1 对称循环应力r=0 脉动循环应力r=1静应力 二、疲劳曲线(σ-N曲线) 1.材料的疲劳极限:σr N 在一定应力比为г的循环变应力作用下,应力循环N 次后,材料不发生疲劳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σmax。 2.疲劳寿命:N 材料疲劳失效前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

σ-N疲劳曲线 г不同或N不同时,疲劳极限σrN不同。即σrN与r、N 有关。疲劳强度计算中,就是以疲劳极限作为σlim。 即σlim=σrN。通过实验可得,疲劳极限σrN与循环次数N之间关系的曲线,如上图所示。 AB段曲线:N<103,计算零件强度时按静强度计算。(σrN≈σs) BC段曲线:103

N D 与材料有关,有的相差很大,因此规定一个常数。 N 0?循环基数 当N >N D 时,σrN =σr ∞=σr (简记) 疲劳曲线以N 0为界分为两个区: 1)有限寿命区 把曲线CD 段上的疲劳极限σr 称为有限疲劳极限(条件~)。 当材料受到的工作应力超过σr 时,在疲劳破坏之前,只能经受有限次的应力循环。即寿命是有限的。 【说明】 不同应力比г时的疲劳曲线具有相似的形状。但г↑,σrN ↑。 2)无限寿命区 当N >N 0时,曲线为水平直线,对应的疲劳极限是一个定值,——称为持久疲劳极限,用0rN σ表示 (简写为σr )。在工程设计中,一般认为:当材料受到的应力不超过σr 时,则可以经受无限次的循环应力而不疲劳破坏——即寿命是

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823306.html, 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分析 作者:刘峰王庆鑫赵秉祝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20年第01期 摘; ; 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机械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工程产品应用广泛,对产品可靠性有较高要求,需要从多角度出发,对产品可靠性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对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研究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要点,提出几点具体的优化方法,以期促进其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 1; 引言 我国机械工程制造业发展较快,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已经进入良性发展期。但是在机械工程产品设计中,由于未能处理好产品功能扩展与可靠性要求的关系,导致产品可靠性存在不足,容易对产品使用安全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这种问题,应在提升产品可靠性设计重视度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为产品可靠性提供保障。 2; 机械工程可靠性优化的现状 我国机械工程制造业发展的起步较晚,在上世纪80年代时,才在产品可靠性设计方面取得一定突破。随着国内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研究组织机构的相继成立,加快了我国产品可靠性设计的标准化进程,对于推动机械工程制造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客观而言,我国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研究仍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研究成果也偏重于理论,在实际生产领域的应用较少。从机械工程实践情况来看,由于缺少产品可靠性的优化设计经验,难以根据机械工程产品的实际用途、功能性能特点,对产品可靠性作出有效优化。或因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周期较长,影响了实际工程进程。再加上成本等方面的客观限制条件,导致部分产品可靠性不足,容易影响机械工程产品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这种状况,必须提高对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的重视,同时应明确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优化应贯穿于工程实践的全过程中,与产品制造、安装、使用及维修紧密结合起来,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水平。 3; 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原理 3.1; 机械可靠性定量设计方法

机器人设计论文

机器人设计论文 标题移动式堆垛机械手设计摘要:移动式堆垛机械手以液压系统中的活塞和活塞缸作为机械设计机 体,以液压作为驱动动力,以PLC作为控制手段,以变频器作为 调速方式,实现升降、伸缩、回转、行走、刹车等多种动作的操 作。因而它具有机械化、程序化、可控化,适应性、灵活性强的 特点。 目录: 前言:工业机器人在现代生产中应用日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工业机械手尤为如此。因此设计实用、高效的机械手对于机械设计者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毕业的大学生也是一个实时、富有意义和挑战的设计课题。 机械手的种类很多,移动式堆垛机械手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移动式堆垛机械手造型各异,控制方式主要有:机械传动控制、液气压传动控制、数控、程序控制。本设计采用PLC程序控制下的液压传动结构。液压结构简单,便于实现轻型灵活的机械手。PLC控制操作方便,易于修改,通过不同的程序实现不同的操作要求。 机械手是各种技术知识综合应用的成果。毕业生在作此设计中可以全面复习所学知识,并且拓展新的知识,为过去学业与未来工作搭建良好的桥梁。 正文: 设计方案: 一.课题名称:移动式堆垛机械手设计 二.机械手工作过程及设计要求 A处固定位置供应工件,在B处有专用的运货小车。机械手在固定在地面的轨道上运动,轨距500,与机械手轮子圆柱面接触的轨道面宽50,距

。地面120 1(机械手从A处固定位置取工件,搬运到B处后,在专用的运货小车中把工件堆成一纵列,每列10个工件。 2.堆完一列后,满载的专用小车开走,另一列辆空载的专用小车驶到B处. 3.机械手重复上述过程。 三.机械手设计的内容 1.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的运动、设计机构设计、系统的功能分配和电控系统方案设计。 2.机械设计:机构设计、结构设计和零件设计。 3.电控系统设计:画电控系统的原理图。 4.其它部分设计:所设计机械的技术性能和用途,机械的操作、调整、润滑、维护、安装、安全使用等方面的说明。 机械结构: 组成:手臂回转机构、手臂升降机构、手臂伸缩机构、手爪、机座、行 走机构、制动机构、驱动电机、液压系统。 手臂回转机构、手臂升降机构、手臂伸缩机构、手爪、行走机构、制动机构分别由旋转缸、升降缸、伸缩缸、手爪缸、行走小车、夹轨器缸来实现。 旋转缸、升降缸、伸缩缸、手爪缸均采用单活塞缸,旋转缸侧面中部双油路进回油。升降缸、伸缩缸、手爪缸前后端进回油。 旋转缸的组成:定片和动片。 一般来说缸体不动,为定片,活塞运动,为动片。定片与动片常见的连接方式由一销钉定位,一螺钉紧固。由于旋转缸与基座相连,又只作回转运动,本设计用平键作周向定位,轴向在自重的作用下即可。,旋转缸的旋转角度=360度——动片结构角度——定片结构角度 0度<旋转缸的旋转角度<360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