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教案(通用6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通用6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通用6篇)《游褒禅山记》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认识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3.掌握“以”“其”等虚词的用法,以及词类活用和一词多议的词语。

4.背诵全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1.“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这既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力求讲得透辟一点。

2.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解难,培养自学能力。

3.凡是要学生辨析、积累的实词和虚词,除弄清它在本文的含义和作用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文言思考一下曾经出现过的意义和用法,使之反复巩固,温故知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记”即游记,代表一种文体。

作者一般借记游而进行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像《醉翁亭记》,作者借写山水之景,而表现了“醉能同其乐”和“太守之乐其乐”的与民同乐的观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褒禅山记》同样也借记游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作者表述了怎样的观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作家作品及文章写作背景。

1.关于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9),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又是一位诗文大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间有情韵深婉之作。

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12年后(1070年)拜相。

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三、课内预习。

对照注释细读课文第1、2两段,借助工具书弄懂疑难字词。

四、讲读第1、2段:(一)指名朗读、口译。

人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学生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脱稿说出重点文学常识;2.扎实掌握第一部分(一、二段)中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并懂得大意;3.理解作者的写作缘由和第一部分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课前自学】预习指要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第一部分中的疑难字词,并懂得大意;3.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流畅;4.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和背景介绍,并记住重点;5.完成下面的预习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知识链接(一)解题(1)《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兰亭宴集序》。

序,文体的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

书序一般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这里用以记事。

兰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兰渚,此地有亭,故称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盛大的文人宴会,临流赋诗,抒发情怀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

(2)介绍作者及写作目的。

王羲之,东晋琅邪临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门。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书法家。

青年时有美誉,朝廷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世称为王右军。

他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记叙兰亭景致和宴会盛况;二是借这篇序言表达自己的观感。

全文既写出了作者与名士的宴饮之乐,又写出了欢乐有尽,人生短暂的感慨,是一莴流传千古的名篇。

(二)背景(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时期人们从汉代儒教统治的礼法束缚下解脱出来,生活上人格上崇尚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他们发现了自然山水之美,欣赏自然山水,并且由实入虚,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的“溟涨无端,虚舟有超越”均是歌吟山水、崇尚自然之作;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也已经包含在晋人对山水美的发现之中了,当时画家宗炳云就说过“山水质有而趣灵”。

兰亭集序复习导学案

兰亭集序复习导学案

《兰亭集序》复习导学案一、文化常识1、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2、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

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3、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4、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左传。

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法。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

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语汇,特别掌握词类活用的现象。

2.学习将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描写、叙事简洁明快的的写作方法。

3.体悟出人生哲理,吸取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知识梳理1.苏轼(1037〜1101)北宋人,字子胳,号,谥号,享年64 岁。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家、书画家、家、—人、人。

其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并称为“苏黄”;开宋词“豪放派”的先河,与并称为“苏辛”:在散文创作上发展了欧阳修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书法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同黄庭坚、、蔡爽并称“宋四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工作品有《东坡文集》等。

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 出为杭州通判。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僻州(今海南僧县)。

徽宗即位,遇救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2.时代背景《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的散文。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为作了讽刺变法弊端的诗作,以“谤讪朝廷”之罪名,被投入监狱,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四个多月后,苏轼被贬黄州,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贬所黄州,在黄州待了四年多的时间。

谪居生活中的苏轼理想无法实现,愤懑无从排遣,积极求索之后转向追求自我的发展、超越和心灵的自由。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借客之口表达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用苏子所言表达了豁达通脱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3.给下列字词注音。

壬戌()属客()窈窕()少焉()♦♦• ♦♦•4.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举酒属客(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山川相缪 (4)举匏樽以相属 (5)杯盘狼籍(6)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5.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关于游褒禅山记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

1、掌握“名”“进”“观”“道”“以” “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和文言特殊句式。

2、鉴赏叙议结合、因事明理、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认识治学与处世都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诵读的要领,积累文言字、词、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2、鉴赏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三、书目推荐苏轼的《石钟山记》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古典文学中具有哲理性的姊妹篇。

两文都采用了叙议结合的写法,但在思想内容上又各异其趣,在行文构思上又各呈其妙。

你想知道“其趣”在哪里?又“妙”在何处吗?那就去看看《石钟山记》,去品品蕴藏在文中的跨跃千年时空而不衰的道理吧。

四、文本教学(一)导入新课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及课文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今江西省临川)人,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主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他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也毫不动摇退缩。

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

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壹五里,风景秀美,“文革”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

2023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2023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参考译文】
苏轼到二十岁的时候,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 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 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 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 里想的一样啊!”嘉祐二年,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 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主考官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 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 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 但是苏轼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乙科。
板 学案20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块 二
活动一 基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例句 ①悟言一室之内 ②冯虚御风 ③长乐王回深父
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 通“晤”,面对面 通“凭”,乘 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其次 列坐其次
古义:_其__,__代__词__,__指__曲__水__;__次__,__旁__边___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
举匏樽以相属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 歌窈窕之章
B. 扣弦而歌之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
帝乡不可期
何可胜道也哉 D.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A项劝请/通“嘱”,嘱托。 B项均为“歌唱”。 C项至,及/期求。 D项说/道路。
5.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②顺流而东也
埋怨、怨恨
①纵一苇之所如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好像

《兰亭集序》—新课改优秀教案(通用10篇)

《兰亭集序》—新课改优秀教案(通用10篇)

《兰亭集序》—新课改优秀教案《兰亭集序》—新课改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新课改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兰亭集序》—新课改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3课时一、导入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

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二、文体简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1、本单元文章的体裁是什么?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明确]1、山水游记类散文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①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④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过渡]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

《游褒禅山记》的教案

《游褒禅山记》的教案

《游褒禅山记》的教案《游褒禅山记》的教案(精选6篇)教师上课之前,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就叫做教案。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游褒禅山记》的教案,大家可以参考阅读。

《游褒禅山记》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

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一、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三、词类活用。

教学难点一、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二、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课时:2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初中我们学习过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有《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呢?(那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 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这篇游记与我们过去学习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的议论,记游实际上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学习这类游记有助于我们同学们提高思维的能力。

为此我们共同来研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他推行以理财和整军为主要内容的新法。

由于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变法失败。

然而王安石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

他认为“变法”对国家有利,就尽力推行新法,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但毫不动摇退缩。

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

王安石还是一位有名的著述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的政论性文章,立意超卓,切中时弊,结构谨严,说理透辟。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①作者一行游山一共几人?(五人)②“游褒禅山记”,那么这篇文章中有关于记游的部分,集中在文中哪些段?(1、2节)③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第2节)④本文记游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从“慧空禅院”开始,到出“后洞”时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导学案文言文考点导学案必修二⑴[教材篇目]——《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考点知识巩固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兰亭集序》(1)悟言一室之内通,《赤壁赋》(2)举酒属客通,(3)冯虚御风通,《游褒禅山记》(4)长乐王回深父通,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兰亭集序》(1)列坐其次:(2)足以极视听之娱:(3)信可乐也:(4)向之所欣:《赤壁赋》(5)凌万顷之茫然:(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7)山川相缪:(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9)苟非吾之所有:(10)纵一苇之所如:(11)知不可乎骤得:(12)而卒莫消长也:(1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游褒禅山记》(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15)其文漫灭:(1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17)有碑仆道:(18)夫夷以近: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兰亭集序》(1)是日也古义:今义:判断词。

(2)有感于斯文古义:今义:常指“文化”“文人”。

《赤壁赋》(3)七月既望古义:今义:希望,远望。

4.解释下列多义词《兰亭集序》期①qī(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诗经·卫风·氓》)(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归去来兮辞》)(4)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魏禧《大铁椎传》)②jī(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致(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2)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史记·刺客列传》)(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4)家贫,无以致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5)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察(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离骚》)(3)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召公谏厉王弭谤》)(4)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兰亭集序》)(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3)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离骚》)(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5)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召公谏厉王弭谤》)(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离骚》)《赤壁赋》方(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赤壁赋》)(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4)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苏武传》)(5)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归园田居》)少①shǎo(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2)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李贺小传》)(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稍微,略微(4)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史记·苏秦列传》)②shào(5)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苏武传》)(6)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道(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游褒禅山记》)(2)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过秦论》)(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6)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识①shí(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游褒禅山记》)(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3)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

(《世说新语·方正》)②zhì(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5)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崔铣《王忠肃公翱事》)传①chuán(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3)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zhuàn(4)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5)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李贺小传》等。

(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说》)名(1)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逍遥游》)(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刘禹锡《陋室铭》)(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司马光《赤壁之战》)(6)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陈情表》)相①xiàng(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2)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王充《订鬼》)(3)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孔雀东南飞》)(4)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鸿门宴》)②xiāng(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雨霖铃》)得(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3)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荆轲刺秦王》)(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琵琶行》)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2)少长咸集:(3)映带左右:(4)一觞一咏:(5)引以为流觞曲水:(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赤壁赋》(7)歌窈窕之章:(8)西望夏口,东望武昌:(9)下江陵:(10)顺流而东也:(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2)侣鱼虾而友麋鹿:(1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15)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16)火尚足以明也:(1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8)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二、文言虚词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及用法1于①当其欣于所遇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下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④月出于东山之上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2其①独其为文犹可识②其孰能讥之乎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⑤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以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可以无悔矣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虽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②虽一毫而莫取5也①华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③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三、重要语句翻译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兰亭集序》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赤壁赋》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游褒禅山记》1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1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文言文考点导学案必修二⑵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B.列坐其次次:旁边C.悟言一室之内悟言:对面谈话D.信可乐也信:诚实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4)不能喻之于怀。

(5)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隋平昌公弼裔孙。

祖节,明法令,贞观中,为尚书右丞,谨干自将。

融明融明辩,长于吏治。

开元初,调富平主簿。

时天下户版刓隐①,人多去本籍,浮食闾里,诡脱繇赋,豪弱相并,州县莫能制。

融由监察御史陈便宜,请校天下籍,收匿户羡田佐用度。

玄宗以融为覆田劝农使,钩检帐符,得伪勋亡丁甚众。

擢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

融乃奏慕容琦、等二十九人为劝农判官,假御史,分按州县,括正丘亩,招徠户口而分业之。

岁终,羡钱数百万缗。

帝悦,引拜御史中丞。

融乃自请驰传②行天下,事无巨细,先上劝农使,而后上台省,台省须其意,乃行下。

中书中书令张说素恶融,融每建白③,说辄引大体廷争。

融揣说不善,欲先事中伤之。

张九龄谓说曰:“融新用事,辩给多诈,公不可以忽。

”说曰:“狗鼠何能为!”融奏选事,说屡却之,融怒,乃与御史大夫崔隐甫等廷劾说引术士解祷及受赇,说由是罢宰相。

融畏说且复用,訾诋不已。

帝疾其党,诏说致仕,放隐甫于家,出融为魏州刺史。

方河北大水,即诏领宣抚使,俄兼检校汴州刺史、河南北沟渠堤堰决九河使。

又建请垦九河故地为稻田。

入为鸿胪卿,兼户部侍郎。

明年,进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融曰:“使吾执政得数月久,天下定矣。

”乃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许景先为工部侍郎,当时长其知人。

既居位,日引宾客故人与酣饮。

然而神用警敏,应对如响,虽天子不能屈。

信安王祎节度朔方,融畏其权,讽侍御史李宙劾奏之。

祎密知,因玉真公主、高力士自归。

翌日,宙通奏,帝怒,罢融为汝州刺史。

居宰相凡百日去,而钱谷亦自此不治。

帝思之,让宰相曰:“公等暴融恶,朕既罪之矣,国用不足,将奈何?”裴光庭等不能对,即使有司劾融交不逞,作威福,其息受赃馈狼藉,乃贬融平乐尉。

岁余,司农发融在汴州绐隐官息钱巨万,给事中冯绍烈深文推证,诏流于严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