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的意思:
人不要总是奢求,要知道满足自己所拥有的是什么;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要通过努力获得什么,要有自知之明;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必须做,什么事不能做,要有自己的原则,并坚持原则。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的出处:冰心“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用于告诫做人的事理。
当知足的时候,也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当奋发有为的时候,也要知道哪些不能为。
拓展知识
小故事:
上联:知足知不足,下联:有为有弗为。
冰心先生自己说,对联的意思是,对有些事要知足,比如生活上的事,对有些事,则不能知足,比如做学问。
有些事,一定要做,有些事,则坚决不能做。
整副对联,充满了做人做事的辩证法。
后来,这句话白话为: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成为很多人的做人做事准则。
冰心(1900-1999),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诗人,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冰心所以有那样的文采和成就,当然跟家学渊源有关系。
生而为人,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生而为人,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生而为人,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什么是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古时候,有一位老父亲,带三个儿子来到自家米缸前。
他说:“这半缸米,是我们一家人的全部口粮。
”大儿子一脸欣慰:“这半缸米,足够我们吃半年。
”二儿子满脸遗憾:“可惜只有半缸米,下半年怎么办?”三儿子目光笃定:“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个米缸装满。
”面对半缸米,态度不同,看法就不同:老大知足、老二知不足、老三不知足。
做人做事,这三种态度,缺一不可。
01 知足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贪欲,历来是人性的大敌,是罪恶的根源,是灾难的祸首。
懂得知足而无贪求,就不会造成严重的罪过、惹来严重的祸患、遭受惨痛的灾难,就会幸福快乐。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岂能事事都尽如人意。
心太贪,就会活得很累: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万,夜眠只需六尺卧房......知足,不是自我陶醉、虚度年华,失去做人准则、奋斗目标,而是学会比较、懂得取舍,从而放下包袱、重拾信心。
“布衣桑饭,可乐终身”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蕴涵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了沈复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知足,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修养。
生活本来是快乐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苦闷呢?其根源就在于贪婪无度。
知足,就是放平心态、减少贪欲,找到可求与不可求的平衡点,珍惜可求的,放弃不可求的。
知足,就是已经拥有的,懂得满足;再努力也得不到的,不去强求。
如此,便能心态平衡,知足常乐。
02 知不足知不足,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种自觉。
知不足,就是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和自觉,常以人为镜,照差距;以事为例,看不足;以己为训,查过错。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意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知不足,是一种完善自我的态度。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这是一个人应有的态度,应有的觉悟,应知足,就是要知足常乐。
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诚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赞同消极的态度,应鼓励积极进取参与竞争,因为只有竞争才能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
但当竞争者在竞争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失败而令人烦恼时,千万不能冲动和失去理智,不能去做那些不明智的蠢事。
最好是用知足常乐心态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会使自己失落的心灵找到平衡点,这时知足常乐的心理状态会帮助你尽快调整心情,冷静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放下包袱,重拾信心,以力再战。
而知不足,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也就是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因为楼外有楼、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与那些优秀的人相比,自己总会在某些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一个人要想继续进步和发展,就要学会学会知不足,善于知不足,就要有自知之明,就要正确评估自己,就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或欠缺,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明确自己继续前进的方向,做到取人之长,补己所短,使自己得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地创造出新成绩。
不知足是与知足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知足与不知足,两者往往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无论是知足还是不知足,都是一种人生的心态。
知足能使人安详、平静、达观、洒脱、超然;不知足能使人渴望、激情、拼搏、奋进、登攀。
知足者,贵在知不可行而不行。
不知足者,智在知可行而必行。
如果知不可行而强行,必无功而返;如果知可行而不行,则会错失良机。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够知足地对待名利,又能不知足地对待事业,知足就会成为不知足的辅助和铺垫,不知足就成了知足的凝聚,这是人生境界升华。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智慧去把握,用行动去实践。
一个人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地做到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人生则户更精彩,更美丽,事业则会更顺利,更辉煌。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人这一生,面对大千世界,有三种心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在知足中感受幸福,在知不足中找到方向,在不知足中获取动力。
知足者常乐《庄子》里有一则小故事:独脚的夔,羡慕多脚的蚿,走起路来毫不费力;多脚的蚿,羡慕无脚的蛇,不用动脚也能前行;无脚的蛇,羡慕无形的风,可以来无影去无踪。
它们都不知足,也都没有发现,自己拥有的,正是别人羡慕的。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其实,我们没必要与他人做无谓的比较。
若没有知足的心态,又怎么快乐得起来呢?不羡慕比自己幸福的,不嫉妒比自己优秀的,懂得享受自己所拥有的。
一个人能知足,才能保持愉悦的心情。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对自己拥有的一切,永远心怀感激。
让我们在知足中感受幸福吧。
知不足者自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人会活得更通透。
冰心先生的祖父谢子修,曾撰写过一副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一个人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放平自己的心态,才能想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孟子》有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人们总是将错误推给别人,夸大自己的成绩。
自以为有一点小聪明,就自我感觉良好。
这种人,往往没什么大出息。
中国有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你害怕它,回避它,它就永远是你的硬伤;只有正视它,克服它,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
让我们在知不足中找到方向吧。
不知足者奋进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庸,是因为太容易满足,而不思进取。
一旦找到舒适安逸的位置,便开始得过且过混日子。
磨平了棱角,丧失了斗志,不再努力工作,也不再认真生活,只剩下混吃等死。
庄子曰:“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在庄子看来,如果你活得心如死灰,那倒不如死了算了。
一个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人们不满足刀耕火种,才发明出牛耕铁犁;不满足茹毛饮血,才创造出八大菜系。
初三说明文作文:知足,知不足,不知足_800字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_800字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冬穿绫罗夏穿衫,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并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一朝登了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
这首诗对那些贪心不足者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人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显然,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地位、权力、金钱之类引发的。
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毁灭。
古时候,有一个自作聪明的秀才到别人家去做客。
在吃饭时,秀才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听说后,赶忙往菜里加了点盐,菜里的味道便鲜美多了。
秀才尝了尝,心里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加了盐。
加一点点的盐味道便如此的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到家后,这位秀才便抓了一把盐放进嘴里,吃了以后,又苦又咸又涩,并且伤了味蕾,秀才从此以后失去了味觉。
盐能使菜的味道鲜美,但如果放得太多,菜就会咸得没法入口,这本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很多人却不懂,他们都盲目地喜欢一个“多”字,比如认为钱越多越好,却不知钱越多,快乐就有可能减少;职务越多,休闲的时间就越少;物质生活越丰富,精神世界就越空虚;欲望越多,幸福就越少。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企业家卡耐基说:“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烦扰我们的生活。
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认为: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
即使是一个挖水沟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们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
”生活中的智者总是喜欢把财富视为身外之物,所以他们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
人如果永不知足,在欲望的驱使下,人就会变得越贪婪,人生也越容易致祸。
“知足”心得体会

“知足”与“知不足”心得体会第一次接触“知足”与“不知足”,是去年6月14日,区委邀请原张家港市市委书记秦振华做解放思想大讨论报告会,区委张永霞书记在做报告总结时要求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思“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当时对这句话的意思还没有太多的思考。
现在,区委开展“知足”与“知不足”主题教育活动,又研读了仲祖文的《名利上要有满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机感》,才深切感受到,这朴实的三个字蕴含了深奥的人生哲理,是每一名共产党人所应具备最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应坐下来潜心沉思自己的“足”与“不足”。
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整天哀叹自己挣钱不如别人多,开的车住的房子不如别人的豪华,好象自己怀才不遇,是天下最不幸的人一样。
我是一个非常知足的人,而且知足常乐,想想自己从工作之初每月拿390元工资,三扣两扣发到手不到250元钱,到现在十年多的时间涨了七、八倍,在城里买了房子,又到了城里上班,感觉自己非常幸福也很幸运,在生活上、在工作上非常知足。
其实,“知足”与“不知足”都是人的一种心境,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比较,本没有错,但要看和谁比,比什么,怎么比。
要比财富谁也比不过比尔盖茨,比官职谁也比不了胡锦涛,如果一味地和这些人比下去,自己就会感到“不足”,心里就会很烦恼,毕竟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国家也只有一个总书记。
“知足”就要在生活上、在名利上、在职位上有满足感,有成就感,不为世俗所累,不为名利所缠。
如果感到自己的工作环境不如别人,就到建筑工地上和烈日下的农民工比一比,看看他们的劳动强度和所得的收入是否比自己好;如果感到自己的工资水平低,就到贫困农户家看一看,他们住的是什么房子穿的是什么衣服吃的是什么饭;如果再感到自己不幸福,就到医院走一走,看看躺在病床上被病魔缠绕的病人。
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原来一直就很幸福,这样就会知足了。
知足,要常怀感恩之心。
我常想自己,从学校到南湖党委到区外经贸局,每一步的成长与发展,都与党的培养,与单位领导、同事们的关心、帮助、支持所分不开的,对他们的每一份关爱心中都怀有感恩之心。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①日前,一位老同志对换届提拔的干部说了这样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走上新的岗位,要始终记得把责任举过头顶、把名利踩在脚下、把百姓装在心中、把本色进行到底,记住做官知足、做人知不足、做事不知足。
②这番话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它提醒得及时,说得实在,对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为官、为人和为业很有启发。
③做官知足,这既是一种清醒,更是一种心态。
现在有一些干部热衷于做官、满足于做官、陶醉于做官,“官瘾”十足。
有的精心设计自己的当官路线图,步步为营、“小步快跑”;有的看到他人特别是与自己条件相当的人提拔了,就眼红心热、坐立不安;还有的板凳都还没有坐热,就急于“走人”,甚至伸手“跑官要官”,人们为其画像: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
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
④做官要知足,就应端正“官念”、淡化“官欲”、克服官本位。
从本质上讲,共产党的“官”更多意味着一份责任和奉献,意味着一种风险和挑战。
做官绝不是做老爷,更不可以谋一己私利。
“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外云卷云舒”,只有看淡名利,保持平常之心、知足之心,才能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扛起肩上的职责,尽到一个人民公仆应尽的本分。
⑤做人知不足,这既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种自觉。
人生在世,说到底得凭做人而安身立命。
一些干部总是自我感觉很好,常常孤芳自赏、自以为是,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
有的盲目自大,有的盲目自我,还有的盲目自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不是“看得清”、敢面对,是不是“改得了”、能战胜。
⑥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做人知不足,就是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和自觉,常常以人为镜,照差距;以事为例,看不足;以己为训,查过错。
人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做人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自我、修正自我,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高尚、美好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少犯错误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

IT R A G 秘书长 Lm s N Ec R O o a
2 1 年 1 月 2 散 货 船 “ 富 星 ” 装 载 镍 矿 4 余 吨 .在 台 湾 海峡 沉 船 : 1 天 后 .货 船 ” 远钻 石 ” 同样 装 载 着 0 0 0 7日 建 号 万 仅 3 南 号
镍 矿石在 日本; 绳 以南海域沉没 ; 月3日,5 中 1 2 万载重吨的 宏伟 ” 号装载镍矿石沉没。据悉 .共 4 名船 员在近期 的沉船事故 4 中遭遇不测 。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 ( T R A G 秘 书长 Lma 先生表示 .这种情况完全不能接 受 ,反思镍矿石 的检验和安 I EC R O) N o s
前 出席 了 由航 运界代 表参加 的联合 国峰会 ,
会 上 业 界 代 表 指 出 .航 运 界 为 全 球 减 少 温
室气 体排 放 项 目所 支付 的费 用应 该 遵循 公
平及 由I MO控 制 的 原 则 。Mio o ls 示 . t pu 表 r o 坎 昆会 议 上 关 于 排 放 问题 公 开 达 成 的 协 议
1 4
中国船 检 CHN IASHI R Y 2 1 PSU VE 0 11
全规程是极其必要 的。 Lma 先 生 指 出 ,货 船 上 所 装 载 的镍 矿 石 水 分 含 量 一 旦 超过 水 分 限 时 .在 货物 表 面 就会 逐 渐 有 水 析 出 ,导 致 船 舶 稳 定 性 o s
发 生问题。 日前 ,他 向国际海事组织海安会 建议 各 国当局应 采取措施确保货 物被正确检验 。他 表示 ,检验程序 必须强制 在港 1 3实施 以便在货物风险评估中 , 东和货主对承运人 的声 明和检测 方法 建立信心 。 船 ( 史婧 力 编译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
李先乔
2010年第3期——东湖文苑“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
在哪些方面“要知足”、哪些方面“知不足”、哪些方面“不知足”,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
现在有少数同志,对待名利摆不正心态,对待工作与学习,总是充满埋怨,“厌岗”、“厌学”情绪一片,业务上既看不到自身的不足,更看不到与别人的差距,缺乏感恩的情怀、求索的毅力和深钻细研的韧劲,久而久之让自己沦于一般化和平庸化,既耽误了工作、贻误了事业,也误了自己的“前程”。
要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就要对所拥有的工作环境存“知足”之心,时刻保持一份敬业的热度;工作上与他人相比要有“知不足”的勇气,时刻保持一股“攀比”的力度;在钻研业务上要有“不知足”的朝气,时刻保持一种求知的深度。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正处在回暖升温、逐步恢复的关键阶段。
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担负起振兴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就要认真把握“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的关系,在寂寞与清苦中勤恳干事、平静从事,努力转“危”为“机”,推动科学发展。
增强“要知足”的涵养——保持平稳和谐的心态。
人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面对浮躁、功利、奢华、喧嚣,贵在“知足”二字,贵在保持清醒与理智、冷静与执著、平淡与坚守。
基层党员干部长期面对广大群众,要时刻保持普通人的本色,存平常心,做平常人,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自己、完善自己,正确看待个人成长进步,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和进
退去留;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高昂的状态,自觉做到条件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丢,环境变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减,时代变了、甘于奉献的传统不改,努力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以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态,做好每件事情,完成好每项工作,不断成就自己的理想。
提升“知不足”的勇气——凝聚难中求进的作风。
一个人要敢于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敢于把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在比较中见不足、找差距,从而明确新的赶超目标和努力方向。
新的发展时期,基层各种矛盾和问题在不断增加,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应正视在加快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正确看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增强深入一线的朝气、连续作战的豪气、不畏艰难的锐气、敢打胜仗的勇气,坚持难中求进、难中求新、难中求变、难中求胜,不断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转劣势为优势,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培养“不知足”的品格——磨砺愈挫愈奋的意志。
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不论干什么事,有阻力才能砥砺意志、铸就韧劲。
越是在我们学习和工作遇到不顺或屡遭挫折的时候,越要更好地保持坚韧的意志与旺盛的斗志,才有可能跨越艰难险阻,踏上成功的彼岸。
干事创业无坦途,激情锐气不可少。
基层党员干部要习惯在逆境中提升能力、在挫折中丰富阅历、在百折不挠中积累业绩,做到愈挫愈奋、愈挫愈勇,做到在任何困难面前不气馁、不退缩、不言败,不断在战胜困难和挑战中赢得新发展。
■
(作者系中共汉川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