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的意思:
人不要总是奢求,要知道满足自己所拥有的是什么;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要通过努力获得什么,要有自知之明;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必须做,什么事不能做,要有自己的原则,并坚持原则。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的出处:冰心“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用于告诫做人的事理。
当知足的时候,也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当奋发有为的时候,也要知道哪些不能为。
拓展知识
小故事:
上联:知足知不足,下联:有为有弗为。
冰心先生自己说,对联的意思是,对有些事要知足,比如生活上的事,对有些事,则不能知足,比如做学问。
有些事,一定要做,有些事,则坚决不能做。
整副对联,充满了做人做事的辩证法。
后来,这句话白话为: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成为很多人的做人做事准则。
冰心(1900-1999),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诗人,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冰心所以有那样的文采和成就,当然跟家学渊源有关系。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阅读理解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阅读理解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这三个词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深的哲理啊!
先来说说知足吧!就像我那次出去旅游,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吃到了当地的美食,那一刻我就特别知足。
知足不就是珍惜已经拥有的,对生活中的小确幸心怀感激吗?比如你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温暖的家庭,这都是值得知足的呀!知足能让我们内心平静,享受当下的美好,难道不是吗?
而知不足呢,则像是一面镜子,提醒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好比我之前学画画,画了好久还是感觉技不如人,这就是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呀。
知不足能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不是吗?想想看,要是我们一直觉得自己完美无缺,那还怎么进步呢?
至于不知足,很多人觉得这是不好的,但我觉得也未必全是坏事呀!这就好像运动员们追求更好的成绩,科学家们探索未知的领域。
我的朋友小李就是这样,他已经在工作上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他就是不知足,还想挑战更高的目标。
这种不知足让他充满了动力和激情啊!
知足让我们快乐,知不足让我们成长,不知足让我们奋进。
我们的生活不就是在这三者之间平衡和转换吗?我们既不能过于知足而停滞不前,也不
能一味不知足而变得贪婪,更不能忽视知不足而盲目自信。
我们要在知足中感受幸福,在知不足中追求进步,在不知足中勇敢前行。
所以啊,我们都要学会把握好这三者的关系,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知足、有为、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的谚语或格言。
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以及处世之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究竟知足、有为、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意味着什么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 知足知不足知足知不足,是我们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一种认知和态度。
知足是一种满足的心态,是对已经拥有的东西感恩、满足,并且不会贪求更多。
知不足则是一种警醒的心态,是对自己的不足和缺憾有清醒的认识,不因自己的一些成就就自满自足,而是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保持知足,不让贪婪膨胀我们的欲望,让满足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要保持知不足,让不足成为我们努力和奋斗的动力。
2. 有为有不为有为和不为,是我们在行为和态度上应该把握的度。
有为不是盲目地忙碌,而是要有目标、有计划、有规划地去努力、去奋斗。
不为不是懒惰消极,而是要懂得适当的放下,懂得休息、调整和放松。
人生需要有所为,才能不断进步、成长,但也需要有所不为,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只有在有为和不为之间取得平衡,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3. 望可望之事望可望之事,是我们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人生需要目标和希望,这让我们不断前行、奋斗。
但是,我们在期许未来的同时也要理智,要选择那些真正可望达到的目标,要对未来有清醒的认知和规划。
望可望之事并不是虚幻的幻想,而是脚踏实地的理性追求。
在人生的道路上,望可望之事可以给我们带来前行的动力和方向,但也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去实现。
4. 待可待之人待可待之人,是我们对周围人的一种态度。
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待人接物。
待可待之人,是要以善良和真诚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不伤害他们,不欺骗他们,而且更要谦和礼让。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味地迁就他人,更不是要成为别人的奴仆。
知足与知不足

知足与知不足有这样一句话:美好的生命态度,就像软木,它能帮你浮起。
不良的态度就象铅块,它会让你下沉。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移,可以长久”,这就是“知足者常乐”。
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知道满足,就会感到永远快乐。
它,不但可以自勉自励,还能够向他人传授、交流。
古语又云:活到老学到老。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知己不足,冷静、全面客观地分析自我,发现自己的短处,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
知不足者常胜,也是人们在实践中领悟到的一种意识。
有了这种意识,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不知足,对知识的学习,个人能力的提高,人生价值的追求,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上要不知足。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这是鲁迅的论断。
学会不知足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旦知足止步,那就是倒退。
那么,人在什么时候应该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永不知足。
知足,是健康人的一种精神状态。
有了这种精神状态,面对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实生活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少一些愚蠢与可笑。
对于个人来讲,自觉地把握好物质生活的“度”,保持一个“知足”的心态,是大有好处的。
俗话说:“仓储万斛,日食三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
”大诗人白居易写诗说“勿言宅舍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甘愿住在简陋潮湿的茅棚。
”共产党人方志敏在牢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更是做出了这样坚定不移的回答。
吃喝玩乐、损公肥私形成的满足,也许能使人快意于一时,但留下的却是或空虚无聊,或追悔莫及,或难逃法纪的惩处。
对这些自私而渺小的欢乐,真正珍惜生命价值的人是不屑一顾的。
一个有着高尚思想和品德的人,一定会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中,努力放出人生的光彩。
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
自强自立自警自律源于自知。
人常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而战胜自己的前提就是要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一、引言在人生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选择和挑战,而“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这句话,为我们指明了人生的处世态度和处事原则。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这句话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二、知足知不足1. 知足在人生中,知足是一种大智慧。
它不是消极的安于现状,而是一种满足和感恩的心态。
对于已经拥有的,我们要学会知足,感恩所拥有的一切。
通过知足,我们可以更加珍惜现有的资源,更加努力地去珍惜每一个已拥有的东西,这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恩之情。
2. 知不足知不足则是一种求知的动力和勇气。
正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我们才会不断地去学习、去进步,才会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知不足意味着我们要有一颗不断超越自我的心,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成长。
三、有为有不为1. 有为有为,意味着积极主动,意味着主动去迎接挑战,去创造价值。
有为的人,是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人,他们敢于迎接挑战,勇于追求梦想,不停地前行,永不放弃。
2. 有不为有不为,意味着谨慎而圆滑。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而有不为,并不是胆怯和逃避,而是要学会在合适的时机做适当的选择,要在追求梦想的有一颗审时度势的心。
四、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1. 望可望之事望可望之事,即是对目标的追求和执着。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明确我们的人生方向。
只有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待可待之人待可待之人,则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需要学会待人以诚,待人以善。
对待家人、朋友和同事,都要以真诚和善意相待,才能换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五、总结和回顾通过对“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这句话的深度和广度探讨,我们不难发现,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精髓是深邃而丰富的。
知足与知不足名人例子

知足与知不足名人例子
1. 陶渊明,他知足于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不就是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吗?但他也知不足,知道官场的黑暗不适合自己,所以决然离开。
这难道不是一种智慧吗?
2. 苏轼一生起起落落,可他知足于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像那“江上清风,山间明月”。
但他又知不足,在文学上不断追求更高境界。
这多像我们在生活中啊!
3. 居里夫人,她知足于科学研究带来的乐趣和成就,却从不满足于已有的发现,不断探索,你说这是不是超厉害呀!这不就是知不足的力量吗?
4. 贝多芬,尽管他耳聪,却知足于内心的音乐世界。
但他也知不足,在创作上持续突破自我,谱写出那么多震撼人心的作品,你能不佩服吗?
5. 马云,他知足于创业取得的巨大成功,可又知不足,不断拓展新的领域。
这和我们不断成长是不是一个道理呀?
6. 比尔·盖茨,在财富上他肯定知足了,但他知不足,为慈善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这多了不起呀!
7. 弘一法师,他知足于内心的宁静,但又知不足,对佛法的修行孜孜不倦。
这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呢?
8. 雷锋,他知足于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却也知不足,一直努力做得更多更好。
他不就是我们的榜样吗?
我觉得知足让我们感恩生活,享受当下;知不足让我们不断进步,追求更好。
我们都应该学学这些名人,在知足与知不足中找到平衡,让人生更加精彩!。
知足知不足季羡林读后感

知足知不足季羡林读后感季老说“知足”,这可真是一种挺难得的境界。
咱们现代人啊,整天忙忙碌碌,眼睛就盯着那些还没得到的东西,房子要更大的,车子要更豪华的,钱要更多的。
可季老告诉我们,要知足。
知足不是说让咱就躺平啥也不干了,而是一种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的珍惜和感恩。
就像我吧,每天能有一张舒服的床睡觉,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还有家人朋友在身边,这些其实都是特别珍贵的东西。
有时候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就容易忽略,看了季老的文章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已经挺富有的了。
这种知足能让人心安,就像在狂风大浪里找到了一个宁静的港湾。
再说说“知不足”。
这一点可太重要了,人要是老觉得自己了不起,那就完犊子了。
季老说的知不足,是让我们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知道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提升。
我就想到自己学习新东西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学了点皮毛就很牛了。
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自己那点本事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不管是在知识的海洋里,还是在为人处世的道理上,都有太多不足的地方。
就好比我想写好文章,可是和那些大作家比起来,差得远呢。
这时候就不能自我满足,得努力去看书学习,不断地改进自己。
季老的文章还让我想到,知足和知不足其实是一对好伙伴。
知足是让我们有个平和的心态,能享受生活;而知不足呢,是让我们保持上进心,不断进步。
这两者要是能平衡好了,那这人的生活肯定过得挺滋润又挺有意义的。
就像走路一样,知足是我们休息的驿站,而知不足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读完季羡林先生这篇文章,我就像是被敲了一记警钟,也像是被点了一盏明灯。
以后啊,我得学会在知足中寻找幸福,在知不足中努力成长,争取做一个更明白、更优秀的人。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

IT R A G 秘书长 Lm s N Ec R O o a
2 1 年 1 月 2 散 货 船 “ 富 星 ” 装 载 镍 矿 4 余 吨 .在 台 湾 海峡 沉 船 : 1 天 后 .货 船 ” 远钻 石 ” 同样 装 载 着 0 0 0 7日 建 号 万 仅 3 南 号
镍 矿石在 日本; 绳 以南海域沉没 ; 月3日,5 中 1 2 万载重吨的 宏伟 ” 号装载镍矿石沉没。据悉 .共 4 名船 员在近期 的沉船事故 4 中遭遇不测 。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 ( T R A G 秘 书长 Lma 先生表示 .这种情况完全不能接 受 ,反思镍矿石 的检验和安 I EC R O) N o s
前 出席 了 由航 运界代 表参加 的联合 国峰会 ,
会 上 业 界 代 表 指 出 .航 运 界 为 全 球 减 少 温
室气 体排 放 项 目所 支付 的费 用应 该 遵循 公
平及 由I MO控 制 的 原 则 。Mio o ls 示 . t pu 表 r o 坎 昆会 议 上 关 于 排 放 问题 公 开 达 成 的 协 议
1 4
中国船 检 CHN IASHI R Y 2 1 PSU VE 0 11
全规程是极其必要 的。 Lma 先 生 指 出 ,货 船 上 所 装 载 的镍 矿 石 水 分 含 量 一 旦 超过 水 分 限 时 .在 货物 表 面 就会 逐 渐 有 水 析 出 ,导 致 船 舶 稳 定 性 o s
发 生问题。 日前 ,他 向国际海事组织海安会 建议 各 国当局应 采取措施确保货 物被正确检验 。他 表示 ,检验程序 必须强制 在港 1 3实施 以便在货物风险评估中 , 东和货主对承运人 的声 明和检测 方法 建立信心 。 船 ( 史婧 力 编译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这是一个人应有的态度,应有的觉悟,应有的境界。
知足,就是要知足常乐。
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诚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赞同消极的态度,应鼓励积极进取参与竞争,因为只有竞争才能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
但当竞争者在竞争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失败而令人烦恼时,千万不能冲动和失去理智,不能去做那些不明智的蠢事。
最好是用知足常乐心态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会使自己失落的心灵找到平衡点,这时知足常乐的心理状态会帮助你尽快调整心情,冷静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放下包袱,重拾信心,以力再战。
而知不足,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也就是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因为楼外有楼、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与那些优秀的人相比,自己总会在某些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一个人要想继续进步和发展,就要学会学会知不足,善于知不足,就要有自知之明,就要正确评估自己,就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或欠缺,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明确自己继续前进的方向,做到取人之长,补己所短,使自己得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地创造出新成绩。
不知足是与知足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知足与不知足,两者往往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无论是知足还是不知足,都是一种人生的心态。
知足能使人安详、平静、达观、洒脱、超然;不知足能使人渴望、激情、拼搏、奋进、登攀。
知足者,贵在知不可行而不行。
不知足者,智在知可行而必行。
如果知不可行而强行,必无功而返;如果知可行而不行,则会错失良机。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够知足地对待名利,又能不知足地对待事业,知足就会成为不知足的辅助和铺垫,不知足就成了知足的凝聚,这是人生境界升华。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智慧去把握,用行动去实践。
一个人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地做到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人生则户更精彩,更美丽,事业则会更顺利,更辉煌。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日前,一位老同志对换届提拔的干部说了这样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走上新的岗位,要始终记得把责任举过头顶、把名利踩在脚下、把百姓装在心中、把本色进行到底,记住做官知足、做人知不足、做事不知足。
这番话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它提醒得及时,说得实在,
对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为官、为人和为业很有启发。
做官知足,这既是一种清醒,更是一种心态。
现在有一些干部热衷于做官、满足于做官、陶醉于做官,“官瘾”十足。
有的精心设计自己的当官路线图,步步为营、“小步快跑”;有的看到他人特别是与自己条件相当的人提拔了,就眼红心热、坐立不安;还有的板凳都还没有坐热,就急于“走人”,甚至伸手“跑官要官”,人们为其画像: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
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
做官要知足,就应端正“官念”、淡化“官欲”、克服官本位。
从本质上讲,共产党的“官”更多意味着一份责任和奉献,意味着一种风险和挑战。
做官绝不是做老爷,更不可以谋一己私利。
“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外云卷云舒”,只有看淡名利,保持平常之心、知足之心,才能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扛起肩上的职责,尽到一个人民公仆应尽的本分。
做人知不足,这既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种自觉。
人生在世,说到底得凭做人而安身立命。
一些干部总是自我感觉很好,常常孤芳自赏、自以为是,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
有的盲目自大,有的盲目自我,还有的盲目自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不是“看得清”、敢面对,是不是“改得了”、能战胜。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做人知不足,就是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和自觉,常常以人为
镜,照差距;以事为例,看不足;以己为训,查过错。
人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做人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自我、修正自我,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高尚、美好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少犯错误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做事不知足,这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精神。
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工作,不同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人会有不同的追求。
有人视之为事业甚至生命,但也有人做“公事”懒洋洋,干私活打冲锋;对工作马马虎虎,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人刚开始做一件事情时,有一股子劲,时间一久,便开始懈怠,一旦遇到一点挫折或失败,更是变得无精打采起来。
做事不知足,需要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扑下身子想干事。
当前,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既快速发展,又矛盾集中的新阶段,有大量的事情要去破题、破解,迫切需要一大批对工作有热情、对事业有激情的人去推动,迫切需要一大批做事情不知足、做工作不满足的人去开拓,齐心协力地攻坚克难、打开新局面。
知足者乐,知不足者勇,不知足者进。
做官知足、做人知不足、做事不知足,才会内心和谐快乐,个人成长进步,事业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