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生而为人,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生而为人,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生而为人,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什么是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古时候,有一位老父亲,带三个儿子来到自家米缸前。
他说:“这半缸米,是我们一家人的全部口粮。
”大儿子一脸欣慰:“这半缸米,足够我们吃半年。
”二儿子满脸遗憾:“可惜只有半缸米,下半年怎么办?”三儿子目光笃定:“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个米缸装满。
”面对半缸米,态度不同,看法就不同:老大知足、老二知不足、老三不知足。
做人做事,这三种态度,缺一不可。
01 知足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贪欲,历来是人性的大敌,是罪恶的根源,是灾难的祸首。
懂得知足而无贪求,就不会造成严重的罪过、惹来严重的祸患、遭受惨痛的灾难,就会幸福快乐。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岂能事事都尽如人意。
心太贪,就会活得很累: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万,夜眠只需六尺卧房......知足,不是自我陶醉、虚度年华,失去做人准则、奋斗目标,而是学会比较、懂得取舍,从而放下包袱、重拾信心。
“布衣桑饭,可乐终身”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蕴涵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了沈复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知足,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修养。
生活本来是快乐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苦闷呢?其根源就在于贪婪无度。
知足,就是放平心态、减少贪欲,找到可求与不可求的平衡点,珍惜可求的,放弃不可求的。
知足,就是已经拥有的,懂得满足;再努力也得不到的,不去强求。
如此,便能心态平衡,知足常乐。
02 知不足知不足,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种自觉。
知不足,就是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和自觉,常以人为镜,照差距;以事为例,看不足;以己为训,查过错。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意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知不足,是一种完善自我的态度。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人这一生,面对大千世界,有三种心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在知足中感受幸福,在知不足中找到方向,在不知足中获取动力。
知足者常乐《庄子》里有一则小故事:独脚的夔,羡慕多脚的蚿,走起路来毫不费力;多脚的蚿,羡慕无脚的蛇,不用动脚也能前行;无脚的蛇,羡慕无形的风,可以来无影去无踪。
它们都不知足,也都没有发现,自己拥有的,正是别人羡慕的。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其实,我们没必要与他人做无谓的比较。
若没有知足的心态,又怎么快乐得起来呢?不羡慕比自己幸福的,不嫉妒比自己优秀的,懂得享受自己所拥有的。
一个人能知足,才能保持愉悦的心情。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对自己拥有的一切,永远心怀感激。
让我们在知足中感受幸福吧。
知不足者自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人会活得更通透。
冰心先生的祖父谢子修,曾撰写过一副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一个人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放平自己的心态,才能想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孟子》有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人们总是将错误推给别人,夸大自己的成绩。
自以为有一点小聪明,就自我感觉良好。
这种人,往往没什么大出息。
中国有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你害怕它,回避它,它就永远是你的硬伤;只有正视它,克服它,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
让我们在知不足中找到方向吧。
不知足者奋进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庸,是因为太容易满足,而不思进取。
一旦找到舒适安逸的位置,便开始得过且过混日子。
磨平了棱角,丧失了斗志,不再努力工作,也不再认真生活,只剩下混吃等死。
庄子曰:“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在庄子看来,如果你活得心如死灰,那倒不如死了算了。
一个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人们不满足刀耕火种,才发明出牛耕铁犁;不满足茹毛饮血,才创造出八大菜系。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作者:葛瑞原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这是一个人应有的态度,应有的觉悟,应有的境界。
知足,就是要知足常乐。
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诚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赞同消极的态度,应鼓励积极进取参与竞争,因为只有竞争才能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
但当竞争者在竞争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失败而令人烦恼时,千万不能冲动和失去理智,不能去做那些不明智的蠢事。
最好是用知足常乐心态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会使自己失落的心灵找到平衡点,这时知足常乐的心理状态会帮助你尽快调整心情,冷静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放下包袱,重拾信心,以力再战。
而知不足,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也就是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因为楼外有楼、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与那些优秀的人相比,自己总会在某些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一个人要想继续进步和发展,就要学会学会知不足,善于知不足,就要有自知之明,就要正确评估自己,就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或欠缺,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明确自己继续前进的方向,做到取人之长,补己所短,使自己得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地创造出新成绩。
不知足是与知足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知足与不知足,两者往往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无论是知足还是不知足,都是一种人生的心态。
知足能使人安详、平静、达观、洒脱、超然;不知足能使人渴望、激情、拼搏、奋进、登攀。
知足者,贵在知不可行而不行。
不知足者,智在知可行而必行。
如果知不可行而强行,必无功而返;如果知可行而不行,则会错失良机。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够知足地对待名利,又能不知足地对待事业,知足就会成为不知足的辅助和铺垫,不知足就成了知足的凝聚,这是人生境界升华。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智慧去把握,用行动去实践。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①日前,一位老同志对换届提拔的干部说了这样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走上新的岗位,要始终记得把责任举过头顶、把名利踩在脚下、把百姓装在心中、把本色进行到底,记住做官知足、做人知不足、做事不知足。
②这番话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它提醒得及时,说得实在,对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为官、为人和为业很有启发。
③做官知足,这既是一种清醒,更是一种心态。
现在有一些干部热衷于做官、满足于做官、陶醉于做官,“官瘾”十足。
有的精心设计自己的当官路线图,步步为营、“小步快跑”;有的看到他人特别是与自己条件相当的人提拔了,就眼红心热、坐立不安;还有的板凳都还没有坐热,就急于“走人”,甚至伸手“跑官要官”,人们为其画像: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
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
④做官要知足,就应端正“官念”、淡化“官欲”、克服官本位。
从本质上讲,共产党的“官”更多意味着一份责任和奉献,意味着一种风险和挑战。
做官绝不是做老爷,更不可以谋一己私利。
“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外云卷云舒”,只有看淡名利,保持平常之心、知足之心,才能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扛起肩上的职责,尽到一个人民公仆应尽的本分。
⑤做人知不足,这既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种自觉。
人生在世,说到底得凭做人而安身立命。
一些干部总是自我感觉很好,常常孤芳自赏、自以为是,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
有的盲目自大,有的盲目自我,还有的盲目自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不是“看得清”、敢面对,是不是“改得了”、能战胜。
⑥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做人知不足,就是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和自觉,常常以人为镜,照差距;以事为例,看不足;以己为训,查过错。
人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做人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自我、修正自我,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高尚、美好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少犯错误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

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李先乔“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
在哪些方面“要知足”、哪些方面“知不足”、哪些方面“不知足”,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
现在有少数同志,对待名利摆不正心态,对待工作与学习,总是充满埋怨,“厌岗”、“厌学”情绪一片,业务上既看不到自身的不足,更看不到与别人的差距,缺乏感恩的情怀、求索的毅力和深钻细研的韧劲,久而久之让自己沦于一般化和平庸化,既耽误了工作、贻误了事业,也误了自己的“前程”。
要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就要对所拥有的工作环境存“知足”之心,时刻保持一份敬业的热度;工作上与他人相比要有“知不足”的勇气,时刻保持一股“攀比”的力度;在钻研业务上要有“不知足”的朝气,时刻保持一种求知的深度。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正处在回暖升温、逐步恢复的关键阶段。
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担负起振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就要认真把握“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的关系,在寂寞与清苦中勤恳干事、平静从事,努力转“危”为“机”,推动科学发展。
增强“要知足”的涵养——保持平稳和谐的心态。
人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面对浮躁、功利、奢华、喧嚣,贵在“知足”二字,贵在保持清醒与理智、冷静与执著、平淡与坚守。
基层党员干部长期面对广大群众,要时刻保持普通人的本色,存平常心,做平常人,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自己、完善自己,正确看待个人成长进步,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和进退去留;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高昂的状态,自觉做到条件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丢,环境变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减,时代变了、甘于奉献的传统不改,努力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以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态,做好每件事情、完成好每项工作,不断成就自己的理想。
提升“知不足”的勇气——凝聚难中求进的作风。
一个人要敢于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敢于把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在比较中见不足、找差距,从而明确新的赶超目标和努力方向。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申论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总有人问,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曾提出著名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
”效用指的是欲望的主观享受满足感,欲望则是指想要达到的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现实和期望值这二者之间,差距越小,越幸福。
但是二者都要适度,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取其中庸为上策。
幸福,说到底不过是一种情绪,一种自我感觉。
一个人幸福与否,更多的取决于一个“足”字。
面对诱惑,知足就是福;面对荣誉和褒奖,知不足就是智慧;面对挫折和困难,不知足让人奋起赶超。
01 知足者常乐英国作家威廉姆·拉尔夫·英奇曾说:“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并无特别原因而快乐的人,他们仅仅因快乐而快乐。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岂能事事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海边有个年轻人,捡了一条破船,补了又补。
他每天都哼着小曲出海,即使空网而归,回到家,躺在沙滩上,晒着太阳,唱着歌,内心十分满足。
有一天,太阳落山后,年轻人回到小船上,看到船舱里莫名其妙多出来了一块金子,他无比震惊,却又满心欢喜。
渔夫手里掂着这块金子,开始了对未来的美好想象。
他想了整整一夜,而那一晚,他忘记了唱歌。
从那夜起,这个年轻人就有了烦恼,他为了赚到更多钱,用金子买了一艘大船,背上高利贷,扛了一大笔债务,在生活的重压下,他再也快乐不起来了。
多年之后,他成了鱼贩,虽然坐拥财富,但他仍然快乐不起来,海上的随便一点风浪都会让他急得睡不着觉。
一次,龙卷风的突袭,让几条渔船触礁,鱼贩损失惨重。
他满心焦虑,到沙滩上踱步,正好碰到一个流浪汉在沙滩上唱着歌。
歌声一下子让鱼贩想起了年轻的自己,他问流浪汉:“你一无所有,为什么这么快乐?”流浪汉说:“怎么会一无所有呢,我有沙滩,有阳光,有健康,衣食无忧。
”渔夫恍然大悟,是当年的那一块金子,夺走了他的快乐。
因为有了一块金子,所以想要拥有更好的渔船;因为有了一定资产,所以想要得到更多。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做官知足,做人知不足,做事不知足。
知足者乐,知不足者勇,不知足者进。
知足乃人生幸福快乐之本源,知不足是进步之基础,不知足是事业成功之动力。
知足增强的是平稳和谐的涵养,知不足提升的是难中求进的勇气,不知足培养的是愈挫愈奋的意志。
在知足中感受幸福,在知不足中寻找方向,在不知足中获得动力。
对待名利要知足,对待工作要知不足,对待学习要不知足。
知足淡泊,知不足清醒,不知足进取。
知足者,贵在知不可行而不行;知不足者,高在知自省而当行;不知足者,智在知可行而必行。
为人善知足,工作知不足,事业不知足。
知足而享受,知不足而勇进,不知足而奋发。
生活上不求奢华常知足,思想上与时俱进知不足,工作上勤奋敬业不知足。
功利面前要知足,缺点面前知不足,成绩面前不知足。
自奉知足,自省知不足,自修不知足。
知足是人生态度,知不足是人生觉悟,不知足是人生境界。
知足是人生自律,知不足是人生自醒,不知足是人生自觉。
做人处己要知足,立志修身要知不足,履职尽责要不知足。
知足而感恩,知不足而努力,不知足而有为。
知足可以保持快乐,知不足可以增长才干,不知足可以挑战自我。
知足可以增强幸福感,知不足可以增强危机感,,不知足增强竞争感。
知足不折腾,知不足不陶醉,不知足不停步。
知足是静气,知不足是勇气,不知足是朝气。
(陪你走天涯)。
人生的最高境界:做到知足、知不足和不知足

人生的最高境界:做到知足、知不足和不知足作者:楚风关于人生境界,是找不到标准答案的,每个人都各有各的认知和见解。
有时,我们跋山涉水只为一幕风景,全力以赴只为丁点收获,春种秋收只为填饱肚皮。
似乎期望与结果之间,总是差点什么,可这并不能阻止我们前行的脚步。
在为梦狂奔的人生路上,有人依然在上下求索、风雨兼程、逐梦前行,笑对成败得失。
其实,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仅仅是智商和情商,有些时候,还在于人的欲望把控关,这也可关乎人生的境界。
知足使人淡薄,知不足使人清醒,不知足让人进取。
谨记:我们要学会做到知足、知不足和不知足。
1. 知足是一种高境界有句老话说得好,那就是“知足常乐”。
不受欲望所控的人,很容易知足,所谓的知足就是懂得适可而止,更会“退一步海阔天空”。
知足的人总是怀有一种平常心,凡事都把控一个“度”字。
这是一种乐观、聪明、豁达的人生态度。
柳永丢官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自己的内心。
朝廷少了一位小官,却成就了两宋的大词人,璀璨了两宋文坛,照亮了宋词的前程。
所以,人要学会转弯,要常去想着拥有什么,不去想没有什么,那就一定是快乐的。
记得一位朋友问我:应该怎么给员工调工资。
我给出的答案是:每年都有小调整,不要多年不调,调一次涨很多。
我当时只是信口说来,出于激励员工的本心,当然是给知足常乐者设计的。
当然,对美好结果的向往,是所有人都期待的。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提出的快乐方程式:快乐=特质/欲望。
可见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
《道德经》有云“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
别人有的不要去羡慕,因为你有的,别人也未必有。
不能去改变什么的时候,就要学会去适应,要学会放下和知足。
所以,做人不能去过度攀比,更要学会知足。
2. 知不足是一种大智慧其实,人最难看清的就是自己。
有句俗语“乌鸦落在猪身上”,就是说品评别人的时候,要先看看自己。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更有不完美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理故事: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知足,就是要知足常乐。
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诚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赞同消极的态度,应鼓励积极进取参与竞争,因为只有竞争才能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
但当竞争者在竞争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失败而令人烦恼时,千万不能冲动和失去理智,不能去做那些不明智的蠢事。
最好是用知足常乐心态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会使自己失落的心灵找到平衡点,这时知足常乐的心理状态会帮助你尽快调整心情,冷静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放下包袱,重拾信心,以力再战。
而知不足,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也就是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因为楼外有楼、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与那些优秀的人相比,自己总会在某些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一个人要想继续进步和发展,就要学会学会知不足,善于知不足,就要有自知之明,就要正确评估自己,就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或欠缺,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明确自己继续前进的方向,做到取人之长,补己所短,使自己得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地创造出新成绩。
不知足是与知足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知足与不知足,两者往往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无论是知足还是不知足,都是一种人生的心态。
知足能使人安详、平静、达观、洒脱、超然;不知足能使人渴望、激情、拼搏、奋进、登攀。
知足者,贵在知不可行而不行。
不知足者,智在知可行而必行。
如果知不可行而强行,必无功而返;如果知可行而不行,则会错失良机。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够知足地对待名利,又能不知足地对待事业,知足就会成为不知足的辅助和铺垫,不知足就成了知足的凝聚,这是人生境界升华。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智慧去把握,用行动去实践。
一个人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地做到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人生则户更精彩,更美丽,事业则会更顺利,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