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的精品——明代早期龙泉窑大盘
青翠欲滴——龙泉窑瓷器鉴赏

青翠欲滴——龙泉窑瓷器鉴赏龙泉窑青釉凸花尊,元代所制,高72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20.5厘米。
清宫旧藏。
这种大尊是元代龙泉窑新创烧得品种,在南朝鲜新安海底之沉船,元大都遗址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窖藏都有发现。
其中内蒙古窖藏出土的这种大尊应为元至正年间烧制的。
江西抚州市也曾出土过景德镇仿制得这种龙泉青釉大尊。
(接上图)此尊撇口,长颈,溜肩,圆腹,腹以下渐收敛,近足处外撇,深圈足。
通体施肥厚的青绿色釉,釉层开冰裂纹。
外部通体凸花装饰:口外部有凸弦纹十三道;颈部塑贴三折枝牡丹;颈肩相接处凸起三道弦纹;腹上部塑贴缠枝牡丹;曲枝上结六朵盛开的牡丹花;腹下部至胫部刻长菊瓣纹。
足沿露胎处呈火红石色。
无款。
龙泉窑青釉印花折枝莲花盖罐,明代所制,通高28.6厘米,口径12.7厘米。
足径10.7厘米。
清宫旧藏。
罐呈灯笼式,直口,圆唇,短颈,筒腹,折底,圈足。
口足相若,俗称“壮罐”。
伞形盖,盖顶置宝珠纽,盖面印折枝莲花四枝。
通体及足内均施青釉。
(接上图)外壁通体印花装饰。
足内有一圈无釉,表明系用垫圈垫烧而成。
无款。
此盖罐造型新颖,印花清晰,是明代龙泉窑青瓷中的精品。
仿龙泉窑青釉碗,明永乐时期所制,高6.3厘米,口径15.3厘米,足径5厘米。
清宫旧藏。
此碗的釉层自上而下逐渐变厚,釉色亦逐渐变深,圈足外墙积釉最厚,因而釉色最为青翠,这是因为高温状态下釉层熔融垂流所致。
此碗釉内气泡密集,釉层清澈明亮,暗花清晰,是永乐时期景德镇窑仿龙泉釉瓷中的佳作。
仿龙泉窑青釉盘,明宣德时期所制,高4厘米,口径17.5厘米,足径11厘米。
盘撇口,口沿呈八瓣葵花式,弧壁,圈足。
通体及足内均施仿龙泉窑青釉。
内外壁均暗划八个S形纹,将盘壁分成八等份。
足内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盘胎体洁白,与龙泉窑的灰白胎不同,但釉质却颇似龙泉窑青釉。
(接上图)仿龙泉窑青釉是景德镇官窑颜色釉的一个传统品种,明代始烧,清代延续,其制作工艺在雍正朝达到了最成熟的阶段;当时景德镇的这种产品釉色水准之高可与宋、元龙泉青瓷的精品相媲美,但同时也带有景德镇瓷器的地方特色。
古瓷器鉴赏之明初瓷器之大成(五)明初一件经典大盘,这样的器物十分

古瓷器鉴赏之明初瓷器之大成(五)明初一件经典大盘,这样
的器物十分
古瓷器鉴赏之明初瓷器之大成(五)
明初一件经典大盘,这样的器物十分罕见。
通体青花描绘纹饰,内壁绘牵连缠绕的缠枝花卉十二朵;外壁绘奔龙四条,其间以壬字云纹间隔。
在盘心青花双圈内绘奔涌的海涛为地,而以留白技法浅刻须爪鳞片表现一半侧面立龙,在双目龙睛以青花点绘,龙身旁围绕的火焰亦以留白技法表现,用青花海水地子的波涛衬托。
这种装饰工艺技术难度非常高,所以成品率非常低,目前几件完整器都在国外博物馆收藏,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有出土修复后的残器。
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地区明代墓葬出土龙泉窑青瓷浅析

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地区明代墓葬出土龙泉窑青瓷浅析宋代盛极一时的龙泉窑青瓷,经过元代至明代,有衰退之势,但在明代仍然继续烧造,特别是在明初,于全国制瓷业中还占有一定的地位,成书于洪武二十年的曹格《格古要论》载:“古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窑,今日处器,青瓷。
”明人所谓“处州瓷”“处器”就是指龙泉青瓷。
宋元时期是龙泉窑烧造的高峰,而明代以后的龙泉窑青瓷,历来被看作是强弩之末。
现在学术界也通常认为:明代龙泉青瓷,胎体厚重,釉层凝重,与元代作品相比稍逊一筹,与轻盈灵秀的宋代梅子青、粉青瓷相比更有差距。
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明代部分龙泉青瓷产品的高超烧造水平几乎没有被世人所重视。
龙泉窑是一个庞大的青瓷窑系,其产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现。
南京地区明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批龙泉窑青瓷,且大多集中在功臣、高官及其家族墓中,它们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造型精。
这批明代龙泉窑青瓷的发现为我们研究龙泉窑在明代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实物资料。
过去学术界对龙泉窑青瓷的认识不够,同时也缺乏翔实可靠的明代龙泉窑窑址的发掘报告,使我们很难深入研究龙泉窑青瓷各方面的问题,而明代龙泉青瓷研究更是相对比较滞后。
2006年9月~2007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和龙泉青瓷博物馆联合对龙泉窑的枫洞岩窑址进行了科学的发掘,发掘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揭露了明确的明代初年地层,出土了一批制作工整、纹样精细、釉色滋润、器形庞大的瓷器,其精美程度是以往龙泉窑瓷器中少见的,为我们研究明代龙泉青瓷提供了可靠的新素材[1]。
笔者通过将这次发掘的遗迹与南京地区明代墓葬出土的龙泉青瓷进行比较,发现了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现将南京市博物馆历年来发掘出土的明代纪年墓龙泉青瓷作一简介,并对其中相关问题进行浅析。
一、出土龙泉窑青瓷简介1、薛显墓洪武二十年青釉瓷碗一件。
明洪武,高6.3厘米,口径16.4厘米,底径5.3厘米。
灰白胎,通体施青釉,釉色青黄,土浸较重,碗内底与底足无釉。
河北博物馆藏龙泉窑精品鉴赏

河北博物馆藏龙泉窑精品鉴赏瓷器鉴定真知堂:龙泉窑精品图片太多,不过一般收藏爱好者很难见到,不接地气。
不如看看河南省博物馆收藏的这几件龙泉窑瓷器。
瓷器鉴定真知堂;龙泉窑青釉花口盘,明代,高6.5厘米,口径34.4厘米,底径13.8厘米,开封文物商店拨交瓷器鉴定真知堂:龙泉窑青釉菱花盘,明代,高5.4厘米,足径11.8厘米,口径24.8厘米,省文物商店拨交。
通体施青釉,裹足垫烧,外底足内有一圈褐色环形无釉垫烧痕迹,环缘散漫不规整,外底足心釉斑直径约5厘米,形状亦不甚规整。
瓷器鉴定真知堂:菱花折沿式盘,八瓣菱花口折沿,敞口,折沿微上扬,斜弧壁,内底平坦,圈足。
内外腹均呈菊瓣状,底心模印龟背纹,中心楷书“福”字。
瓷器鉴定真知堂:龙泉窑青釉刻花樽式炉,明代,高18厘米,口径26.5厘米,1958年故宫博物院调拨。
樽式炉,直口,圆筒形器身,上宽下敛,下壁附三小蹄足,足中部有短竖凸棱装饰。
底部中央斜高起成环形底,中孔透空,孔内壁有粘釉,无釉处呈朱褐色。
外壁上下各一道凸弦纹,将整个器物分成三部分。
瓷器鉴定真知堂:上缘为简单如意卷云纹,中腹部为缠枝牡丹纹,下缘素面。
上缘的云纹、中腹部的牡丹纹基本与足在一条视线上对应。
刀笔迅速飞快,线条短促活泼。
图案布局主次有别,疏密有度。
这种炉亦可作为花盆瓷器鉴定真知堂:龙泉窑青釉镂空器座,明代,高17.5厘米,口径26.8厘米,底径16.9厘米,开封市文物商店拨交。
通体施青釉,釉色碧绿,釉质莹润。
裹足垫烧,足部有环形的垫烧区域,垫烧痕迹规整,呈朱褐色。
瓷器鉴定真知堂:菱花平折沿式,颈部微束,腹部斜收至底足。
该器物用两种手法装饰、镂空及刻画。
颈部有圆孔3个,云朵状镂空2个,排列随意。
腹部有5个花形镂空。
颈部与腹部有双凹弦纹将器座分为两个装饰区域,颈部刻画三组卷草纹,腹部每个面都有一个折枝花卉。
瓷器鉴定真知堂:龙泉窑青釉刻花罐,明代,口径17厘米,底径17厘米,高29.2厘米,1984年购自开封市文物商店。
围观明初龙泉官窑菱瓣式大盘

围观明初龙泉官窑菱瓣式大盘最近翻了不少拍卖图录,这本《敬和录》眼生,特别留意了下。
这是广州一家新成立的拍卖公司(敬和拍卖)推出的图录,粗粗浏览,主要是杂项,瓷器不多,但还是有一件明初龙泉官窑大盘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件盘子尺寸非常大,口径达57公分,是多年前从日本一个小拍卖会上拍出的,我当年也上手过这件盘子,所以有印象,后来盘子辗转为杭州一位藏家收藏。
实物要比图片漂亮许多倍。
很多人说现在的拍卖图录多开了“美颜”,但这种现象对于明初龙泉官窑器来说是不存在的。
青瓷呈色其实很难拍准,容易偏色,明初龙泉官窑器的翠青色尤其难以还原。
明初龙泉官窑器的釉非常有特点,我们根据大量瓷片标本做过统计,大部分是施三次釉(断面可见三层釉痕迹),釉水质感肥润,正烧以翠青色为主,呈色浓郁,翠色欲流,光泽感很强(不同于玻璃釉的光泽),但又精光内蕴,给人一种深邃似海之感。
这种美很难拍出来。
若对比南宋龙泉窑的釉,比如同是沉稳的釉色风格,南宋以黑胎来实现,胎色深,能把釉色衬得深沉宁静,而明初龙泉官窑的胎土淘洗得非常精细,胎色洁白,它的深沉仿佛来自多次施釉青色本身的积淀。
此外,元代之前,龙泉青瓷开片现象较普遍,传世的宋代龙泉青瓷,不开片,莹净无纹的即属难得。
明初龙泉官窑器则不然,从海内外公私收藏的传世器来看,基本都是不开片的,即使大窑枫洞岩官窑遗址出土的残片,釉面光洁的不在少数。
究其本质,明初龙泉官器胎质坚密,釉质致密度非常高。
大盘由于尺寸巨大,则是明初龙泉官窑各类器形中最为难拍的,不仅容易偏色,器形也容易平面化。
由于缺少参照物,看图片往往也无法感受大盘那种厚重巨大的震撼性气势。
我们处州青瓷博物馆当年在出版《发现:大明处州龙泉官窑》一书的过程中就发现,明初龙泉官窑瓷片标本,很难拍,比其他龙泉青瓷要难拍,要忠实还原它的釉色之美、刻花之美特别困难。
所以,对于明初龙泉官窑器,笔者建议一定要看实物,才能真切感受它的釉质特征,它的造型的大气,它的工艺的规整,它独特的官样风范。
明初龙泉官窑瓷的特征分析

明初龙泉官窑瓷的特征分析明初龙泉官窑瓷的特征分析/zhuanti/ 2006-10-25 17:38:26 作者:佚名⽂章来源:中国⽂物报⼀、品种和器型可分五⼤类,梅瓶、⽟壶春瓶、执壶、碗、盘,每⼀类都有光素⽆纹与刻花两种,花纹相同的器型其规格⼤⼩也基本⼀致。
兹将各类所代表的原器分述于下:1、梅瓶直⼝,短颈,圆肩,上腹⿎,下腹向内斜收,弧度⼤⼩不等,圈⾜外撇,宽⽽浅。
刻花均相同,颈饰秋葵,肩部饰云肩式开光,隙地饰云纹,开光内填折枝莲花,瓶⾝刻碧桃翠⽵,近底部刻缠枝灵芝四株。
盖有两式,其中⼀种为双⼝盖,俱作宝珠型钮,三层台阶式盖,有刻花的盖⾯刻莲瓣纹,盖⾝刻秋葵纹。
通⾼在38厘⽶左右,带盖通⾼超过40厘⽶。
2、⽟壶春瓶撇⼝外卷,束颈,溜肩,垂腹,圈⾜。
有刻花者颈部分两层装饰,上刻狭长蕉叶纹,下刻牡丹纹,腹部刻太湖⽯和树⽊,近底部刻莲瓣纹,圈⾜饰卷草纹。
通⾼在32厘⽶左右。
3、执壶壶体与⽟壶春瓶相同,腹部⼀侧装弯流,另⼀侧按曲柄,流与颈之间有云型横⽚相连。
⼀种颈短腹硕,另⼀种颈相对细长⼀些,腹也稍瘦⼀些。
有刻花者颈部刻⽵叶灵芝纹(另⼀种刻狭长蕉叶纹),壶⾝腹部对应开光内刻串枝葡萄(另⼀种为折枝桃),开光外点缀菊花、⽯榴花等四季花卉,近底部刻蕉叶纹,圈⾜饰曲带纹。
规格⼤⼩与⽟壶春瓶相近。
4、碗碗有三种样式,墩⼦碗、菊瓣纹碗和⼩碗。
(1)墩碗。
直⼝,深腹,圈⾜。
有刻花者器⼝沿内外及圈⾜往往饰卷草纹、曲带纹、回纹等,内外腹壁刻莲花、牡丹、⼭茶、扁菊、⽯榴花、⽉季、桃花等缠枝或折枝花卉及折枝瑞果,碗底有⼭茶、灵芝、莲、宝相团花等。
其中底刻⼭茶纹的⼝径最⼩,在18厘⽶左右,⽽底刻灵芝纹的⼝径较⼤,在27厘⽶左右。
(2)菊瓣纹碗。
侈⼝,腹斜收,圈⾜较窄。
外腹壁均刻缠枝灵芝,近底部刻菊瓣纹。
内底有刻折枝双桃、葡萄等三种花纹。
菊瓣纹碗在刻花处理⼿法上似较随意⼀些,釉⾊也稍次,⼝径在20厘⽶左右。
(3)⼩碗。
撇⼝,弧壁,圈⾜,少数呈“紫⼝”,有刻花者⼀般只在外壁刻饰缠枝花卉,内壁光素,⼝径⼀般在11厘⽶左右。
龙泉青瓷|硬核!世界各博物馆藏龙泉窑瓷器荟萃

龙泉青瓷|硬核!世界各博物馆藏龙泉窑瓷器荟萃1991年,遂宁市金鱼村发现一处大型宋瓷窖藏,经清理发掘,出土瓷器985件,其中有一批极为珍贵的南宋龙泉窑瓷器,堪称国宝。
南宋龙泉窑青釉盘口弦纹瓷瓶四川宋瓷博物馆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瓷瓶四川宋瓷博物馆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瓷罐四川宋瓷博物馆实际上,国内许多地方的博物馆都收藏有龙泉窑瓷器,可见当时的生产规模多么庞大。
南宋龙泉窑堆塑蟠龙莲瓣纹盖罐上海博物馆南宋龙泉窑蟠龙瓶温州博物馆元龙泉窑梅子青釉双耳带环瓷瓶四川博物院实际上,龙泉窑的瓷器也一直受到宫廷的关注,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都有为数不少的龙泉窑瓷器收藏,可以说,在龙泉窑的收藏方面,两岸故宫的藏品相映生辉。
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瓶故宫博物院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台北故宫明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故宫博物院明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台北故宫龙泉窑自宋朝开始成为一代名窑后,生产的瓷器不仅在国内销售,更远销亚洲、欧洲甚至澳洲、非洲各国和地区。
如今,在日本、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博物馆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来自中国的龙泉窑青瓷。
元龙泉窑刻花菱口大盘托普卡帕宫托普卡帕宫是位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座皇宫,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1924年之后变成帝国时代的博物馆。
托普卡帕宫博物馆收藏有不少元代的龙泉窑瓷器珍品,见证了元朝时期与西亚地区的密切联系。
元龙泉窑露胎龙纹大盘托普卡帕宫龙泉窑云龙纹折沿大盘托普卡帕宫元龙泉窑缠枝牡丹纹兽耳衔环瓶托普卡帕宫在我们的邻国——日本,我们可以看到大量龙泉青瓷,这源于日本人当年对中国文化的敬慕之心。
南宋龙泉窑鬲式炉东京富士美术馆早在隋唐时期,日本人对中国的先进制度、文化等十分憧憬。
因此也喜欢追求来自中国的各类器物,中国的瓷器自然也不例外。
南宋龙泉窑琮式瓶东京富士美术馆作为宋元时期的名窑,龙泉窑瓷器自然也成为了他们热衷于收藏的器物。
因此在日本,主要的博物馆、大财团、寺庙以及古玩商都热衷于收藏龙泉窑的精品青瓷。
元明时期的龙泉窑精品文物值

元明时期的龙泉窑精品文物值玩收藏,一个重要的乐趣就是捡漏。
所谓捡漏,就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到高等级的东西。
虽然现在大家都说市场上已经无漏可捡了,但对于老行家和知识面特别广的藏家来说,还是有漏可捡的。
比如市场上一些冷门的东西,如琉璃,漆器一类的,基本上没人收藏,所以如果出现在市场上,基本上也就无人要。
这没人要的东西,卖家几个回合下来心里就发憷了,很有可能有人给价就走了。
所以,玩收藏,第一要专一,专业的收集和研究某一类器物。
遇到了你自然就比其他人专业,敢于下手。
第二要博学,只有各种艺术收藏品的知识都懂,经常以各种艺术品鉴赏知识为消遣,久而久之,就成了杂家,啥都懂一点,看到某种无人认识的东西,你说不定就想起在哪本书上哪篇文章里见过,灵机一闪,漏就被你捡到了。
暂且先不聊天,请各位大行看看最近香港佳士得拍卖的部分老窑瓷器(成交价均含佣金):▲拍品 3001 元龙泉青釉敛口碗成交价:43.75万港币▲拍品 3002 明洪武龙泉青釉划花栀子紋玉壶春瓶成交价:210万港币▲拍品 3003 明洪武龙泉青釉缠枝莲纹杯托成交价:40万港币▲拍品 3006 明洪武龙泉青釉棱菱花式大盘成交价:486万港币▲拍品 3007 元龙泉青釉贴花双龙戏珠纹折沿大盘成交价:62.5万港币▲拍品 3008 明永乐龙泉青釉大盘成交价:606万港币看完这些元明时期龙泉窑精品文物的成交价格,您有什么感触呢?我来替您分析分析吧。
首先,这个明龙泉都比元龙泉贵多了。
明代龙泉除了一件小盏托基本上都是百万级别的,而元龙泉精品文物也就是几十万港币而已。
这说明什么呢?其实啊,这里的明龙泉应该正名为明处州龙泉官窑,不是普通的明龙泉。
这个处州龙泉官窑,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
说的是明初洪武永乐时期,曾经在处州也就是龙泉县设立官窑烧制宫廷御用青瓷。
文章《惊天之密!洪武釉里红瓷器不是景德镇烧的?》中曾经提到过这一点,结论是洪武瓷器一定有一批不是景德镇烧的,而是产于南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
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
因其主要产
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
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
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
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龙泉青瓷在历史上一直备受青睐,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故名,属我国南方青瓷体系。
龙泉窑青瓷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
随着蒙帝国的对外扩张,亚欧
地区各国对龙泉瓷器产品需求量增大,给龙泉青瓷的生产与外销创造了机会。
为适应域外文
化及审美上的要求,此时的龙泉青瓷体形硕大,胎釉厚重。
此明代早期龙泉窑大盘,直径41.5厘米,高七厘米,底足23厘米。
大敝口,浅腹,大平底·内外施釉,光素无纹,釉色青绿,光亮匀净,器型规整,是龙泉窑中较为少见的大件器型。
而且刻划线条刚劲流畅,刀锋犀利,铲剔自如,深浅有致,工艺精湛,是龙泉窑的上乘佳作,其历史文化、工艺、收藏价值极高。
明代龙泉窑青瓷在装饰图案上,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题材,还依据域外需要对装饰
纹样作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但装饰技法上仍以刻、划、贴、印为主。
文中此龙泉窑大盘是
龙泉窑上乘精品,其菱口折沿,浅腹、坦底、圈足,内外施釉,釉色青绿,光亮匀净,器型
规整,色泽青翠,温润淡雅,多纹片,质感甚佳。
盘心的鸳鸯与荷叶、荷花是先用印模印出
纹饰,然后贴于盘内底部,再施青釉烧制。
成形后的鸳鸯活灵活现,矫健敏捷,极具生命力,栩栩如生,意韵吉祥。
而且浮出盘底,有浮雕的艺术美感,与荷花相得益彰,尺寸之间,别
有洞天。
盘口饰螺旋花纹,纹饰分外醒目。
可谓是宋代龙泉窑瓷器杰作,传承有序,弥足珍贵,非常值得收藏。
龙泉窑龙纹大盘,一向被视为宋代龙泉窑中的重器,被国内外各大博物
馆珍藏,如土耳其托普卡匹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均藏有类似风格的宋代龙泉窑藏品。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从古至今降生了无数的绝世佳品。
在为数众多的工艺品门类中,中国瓷器居于奇异的职位。
明代龙泉窑源于三国两晋,宋朝壮盛,竣事于清代,是中国制瓷
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有着“质如玉、亮如镜、声如磬”的美誉,对于历史文化、工艺、收藏
等都有着极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