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与实践(陆元昌著)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森林的保护与开发思维导图

森林的保护与开发思维导图

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森林的作用、分布及其现状
森林的分布
亚寒带针叶林(原始林)
混交林
温带和亚热带阔叶林
热带雨林(原始林)
森林的作用
环境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木材及其他林产品
自然资源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
世界森林的现状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地球之肺
巨大的储水库
生物基因宝库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贫瘠
营养物质全部储藏在植物体内
雨林的开发及保护
雨林被毁原因
根本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
直接原因
大规模农场、牧场开发
商业林的采伐
焚耕开垦
采矿、水利及公路建设
开发计划
保护放在第一位
国际社会共同保护。

第6章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第6章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1)林业经营的对象——森林的分类 及其森林分类经营 森林分类是森林森林经营的基 础。森林分类经营又是林业分类经 营的基础。分类经营是以林种经营 目标为依据的组织形式,便于目标 管理。
(2)经营主体的分类 公益林的经营主体是由政府提 供经费的事业单位; 商品林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 或个人。

(3)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分类
从运行机制上分 公益林实行“谁受益,谁负担,社 会受益,政府投入”的原则。 商品林实行“谁经营,谁管理,谁 经营,谁受益,市场运作,参与竞争, 实行基地化规模经营”的原则。
(4)经营制度、经营模式的分类 公益林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商品林要运用新的技术和模式, 力求取得高产出,高效益。
4、分类经营的理论基础
三、林业的属性及其必要性 1 林业的属性
(1)地域上的辽阔性 林业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是不可移 动的区域自然资源,它的存在极其功能是 有边界的,即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 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要求在区域或全国 范围有比较均匀的分布。
(2)社会广泛参与性 林业的发展,一方面继续产业化的 方向,通过建立速生丰产工业用材林基 地和对森林的集约化管理,使森林的生 产力不断提高,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更 多地注重林业对改善人民生活和保护环 境的重要性。
(4)经营周期长 现代产业的属性是集中、分工和短 期高利。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林业的属性 之一是经营周期长,因为林业经营要遵 循自然规律,森林的生长主要依赖自然 条件。而且,森林除了经济效益以外, 还有其他多种效益。所以,不能把林业 单纯地看成一项产业。
2、林业的必要性
由于上述林业的特点及其属性,单 从经济学原则角度看,在有限的土地与 能源条件下,经营林业是不合算的。但 是人类的长久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森林资 源,林业的必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 认识,从长远的观点看保护和发展森林 资源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与社会制度、 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经济发达程度无 关。这是林业长期存在的前提。人类的 发展离不开林业、离不开森林。

林学概论第11讲-森林经营

林学概论第11讲-森林经营

• (3)择伐。每隔一定的时期重复地、单 择伐。每隔一定的时期重复地、 择伐 株或群状地采伐达到一定径级或具有 一定特征的成熟木的主伐方式, 一定特征的成熟木的主伐方式,称为 择伐。这种方法最适合于异龄林, 择伐。这种方法最适合于异龄林,天 然更新连续进行, 然更新连续进行,择伐后的林分仍然 是异龄复层结构。 是异龄复层结构。
• ③综合疏伐法。综合疏伐法结合了下层疏 综合疏伐法。
伐法和上层疏伐法的特点,即可从林冠上 伐法和上层疏伐法的特点, 层选伐,亦可从林冠下层选伐。 层选伐,亦可从林冠下层选伐。可以认为 它是上层疏伐法的变型。 它是上层疏伐法的变型。混交林和纯林均 可应用。 可应用。
• ④机械疏伐法。又称隔行隔株抚育法、几 机械疏伐法。又称隔行隔株抚育法、
主伐的概念
• 在成熟林内以获取木材为目的采伐方 式,称为主伐。主伐不仅要取得木材, 称为主伐。主伐不仅要取得木材, 主伐 而且必须考虑更新和防护作用的维持。 而且必须考虑更新和防护作用的维持。 森林主伐方式,一般可分为皆伐、 森林主伐方式,一般可分为皆伐、渐 大类。 伐、择伐3大类。 择伐 大类
• (1)皆伐。在指定的地段上,将成熟林木, 皆伐。在指定的地段上,将成熟林木, 皆伐
森林经营的理论基础
• 森林由生长、发育到衰老,经历几十年、上百 森林由生长、发育到衰老,经历几十年、 年的时间。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年的时间。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分成 几个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在每个不同时期, 几个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在每个不同时期, 森林与环境的关系及林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有 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 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 森林呈现出形态和结构方面的差异, 森林呈现出形态和结构方面的差异,根据各个 时期的差异特点,要求不同的经营措施。 时期的差异特点,要求不同的经营措施。森林 经营的主要理论基础为以下几个。 经营的主要理论基础为以下几个。

第六章近自然森林经营基本理论(1)

第六章近自然森林经营基本理论(1)

第六章近自然森林经营基本理论 (1)第一节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体系森林是一种与生命相关的地貌因素,是地球的第一能量吸收者和储存者、决定性的能量转换者和供应者。

一、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基本思想在一个特定的立地条件下,如果我们培育的森林与完全自然状态下的森林有相似的树种组成,且林分的结构和演替状态也能与这个生长环境下自然的结构和过程类似的话,这种森林应该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抗拒各种物理的或生物的危害,其生物多样性和其它生态和社会效益都将达到一个满意的水平。

因而认为经营这种近自然的森林能够获得在这个立地条件下可能得到的最高生产量,且是以最少的人工经营管理投入为前提获得。

二、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发展历史18世纪发生在中欧的滥砍乱伐使森林覆盖率降到很低的水平,由此带来了土壤侵蚀、流沙、农业生产衰退的严重问题,同时也产生了工业用材短缺的现象。

此时“法正林”的计划作业体系得到发展。

但随着皆伐作业在大林区的实施,皆伐林地的土壤退化、病虫害、有害草本的侵入、冻害以及人工林造林失败的问题也不断增多。

这种情况使得一些林业工作者舍弃大面积的皆伐作业,采用恒定的森林覆盖率和小面积的皆伐作业,形成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初步思想。

完整的近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体系是1920年提出的。

主要代表是德国林学家moller。

二战之后,在德国成立了近自然林业协会。

20世纪70年代后,该理论在德国、奥地利、瑞士、法国等国家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应用。

三、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要点1、基本概念(1)近自然森林(near nature forest 或 close-to-nature forest)的基本概念近自然森林是指以原生森林植被为参照而培育和经营的、主要由乡土树种组成、具有多树种混交、逐步向多层次和异龄结构发展的森林。

它可以是人为设计和培育的结构和功能丰富的人工林,也可以是经营调整后简化了的自然林,还可以是同龄人工纯林在以恒续林为目标改造的过渡林。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第十章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第一节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一、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念1.森林经营的基本概念按着起源不同,可把森林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顾名思义,天然林就是由天然更新和演替过程形成的森林,人工林就是由人工更新和培育形成的森林;而天然林又可根据其受干扰的程度的不同分成原始林、过伐林、派生林和次生林,原始林是未经过任何破坏的原生植被,次生林是原始林经受大面积反复的破坏后,在次生裸地上形成的次生植被,过伐林和派生林介于二者之间。

虽然所用的词语不同,但是后三者基本属于次生林范畴,所以我们常常把后三者统称为次生林(图10-1)。

原始林过伐林是对原始林经过不合理的采伐后残留的林分,介于原始林和次生林之间的一种类型。

其林相特点是复层异龄,上层较稀疏,多为原生群落中过熟阔叶树及干形不良或多少已腐朽的针叶树,林下多具明显的更新层、演替层,原生群落中的主要树种有明显的恢复趋势,生境及林下植被基本与原始林相同。

这些林分分布于原始林的外围及次生林的深处,它们恢复到原生群落的类型组有保证,而且速度也最快。

对于过伐林的经营措施主要是进行林相整理,即伐去部分劣质林木(包括部分过熟、遗传品质差和严重病虫害的树木),尽快采伐利用上层的过熟木(同时具有解放更新层的作用),给目的树种及其他优良林木的生长和更新创造条件;抚育更新层和演替层,在更新不均匀或更新数量不足的地方进行目的树种的补植,从而改善林分结构、提高现有林分的质量。

经过人工经营的林分,仍应保持原有复层异龄混交的结构不变,可以达到更新健康、生产力更高和多种效益的可持续利用。

派生林是在原始林区内,原生群落经人类活动和病虫害、火灾及其它自然灾害影响,使原生群落受到小面积的破坏(如小面积的采伐、开垦或火烧)退化到次生裸地,短期内经过次生演替而复生的次生群落。

其组成树种多为喜光、速生的树种。

由于面积不大,周围仍由原生的群落存在,整个环境的变化不大,原生群落主要树种的种源比较充足,迹地上为先锋树种所占据。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基础 管理思想与模式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基础 管理思想与模式
不变。
森林面积
现在
采 伐
第2年
造 林
1 2 3 …… u
林龄
法正龄级分配示意图
(2)法正林分排列
排列的顺序是:从老龄 级林分向幼龄级林分 的方向与当地的主风 方向相反,同时与采 伐方向一致。
目的:便于采运、保护 幼树和利用风力天然 下种更新。
主风方向 12 3
采伐方向 u
道路
法正林分排列示意图
(3)法正生长量
物质基础和前提。 4. 提出实现永续利用的地域范围
(三)实现森林永 续利用的条件 林地条件
林地数量 林地质量 林地区划
内部条件
林木条件
树种 林分结构与年龄 林分蓄积量与生长量
森林经营水平
外部条件
林道网的建设 经济、社会、文化条件,公众参与
政策法规
二、森林可持续经营
(一)理论由来
•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 到严重的破坏,环境问题引起各国的关注。为了保护环境, 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N),并于1987年 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 略.
(二)理论内涵
• 盖耶尔提倡: • 尽可能地利用森林生产力,尽可能地保护和维
持森林,主张利用天然更新,经营混交林。 • 一句话:森林经营应回归自然,应尊重自然规
律,要利用自然的全部生产力。
五、分类经营模式
(一)分类经营宏观模式 1.林业分类经营
亦称林业分工论。 由美国林业经济学家提出。该理论认为,
总之,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发展历程分三个阶段:
1.从人类最早的思想雏形到17世纪末, 永续利用思想开始 产生,但没形成完整的理论学说。
2.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但主要是木材的永续利用。

近自然林业经营理论的研究进展

近自然林业经营理论的研究进展

论为基础 , 目前 “ 自然林 业 经 营 ” 念被 广 泛接 受 。本 文 通 过 概 述 近 自然林 业 经 营概 念 的 起 源 及 其 特 点和 优 越 性 。 结 了近 自然 森 近 理 总
林 经 营 的技 术要 求 , 析 了近 自然 林 业理 论 中存 在 的一 些 问题 分
[ 关键词 ] 自然林业 近
针对我 国生态 、 环境与森林资源的现状 , 国相继启动பைடு நூலகம்r 大林业 我 六 重点工程 , 中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我 国的“ ” 其 天 字号工程。 这一工程 主 要是解决天保工程区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 问题 。这也标 志着我国林业 由传统 的以木材生产为主 的林业产业 目标 向以生 态建设 为主的综合 目 标转变 。 这一历史性转变更加强调森林的生态功能 , 森林 经营要 以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为 目的。实现这一转变必须要有现代 的
经营 抚育 , 内容包 括 目的树种周 围的除 草 、 割灌 、 疏伐 和对 目的树的修 、 整 枝 ,对 目的树个体周 围的抚 育范围以不 压抑 目的树个 体生长并能形成 优 良材为准则 , 其余乔 、 、 灌 草均任其 自然竞争 , 天然淘汰 ; 同时 , 在经 营 过程 中应采用择伐 , 保证森林 面积的恒定和永续利用 , 提高生物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获得较 高的经济效 益和明显的生态效益以及 良好 的社会效益 , 实现森林 的可持续经营( 李卫忠等 ,04) 20 。在近 自然林 业 经 营 过 程 中 , 以 珍 惜 立 地 潜 力 、 地 适 树 、 种 混 交 和 按 单 株 抚 育 管 应 适 树 理和利用等为基本原则 ( 陆元 昌等 ,0 2 。近 自然林业经 营从总体上认 20 ) 识森林的特征 , 自然特有 的 、 用 从森林 自身中学到的信息取代以人的愿

近自然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法

近自然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法
mi n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e x i s t i n g s t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g r o wt h c o n d i t i o n o f t ee r s .“ P r o i f t ma x i mi z a t i o n”i s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o f d e — t e r mi n i n g t h e t a r g e t d i a me t e r .T h e c r o wn c a n o p y w i l l b e g r a d u a l l y d i s p e r s e d,s p e c i a l t a r g e t t r e e s w i l l b e r e p l a n t e d,t h u s
t h e a r t i i f c i l a f o r e s t w i l l s t e a d i l y e n t e r t h e n a t u r a l u p d a t e p r o g r a m.
t i v e i s t o c o n s t a n t l y S l v e p l a y o f t h e mu l t i p i e f u n c t i o n s o f f o r e s t .T h e b a s i c me t h o d s a n d i s s u e s a r e s i n g l e p l a n t o p e r a t i o n
Th e n e a r n a t u r a l s u s t a i n a b l e f o r e s t ma na g e me n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