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本量利分析法

合集下载

管理会计__第3章_本量利分析

管理会计__第3章_本量利分析
❖ 解:x0=a/(s-b)=50000/(5030)=2500(件)
❖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2500×50=125000(元)
❖ 2.图示法(P67)
❖ (1)基本式盈亏平衡图
❖ 依赖模型: y1=px y3=a
❖ 其中: p-单价
y2=bx y4=(p-b)x-a
b-单位变动成本
x-业务量
a-固定成本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
$(20,0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盈亏平衡点
12
3 456
78
单一产品下量利式盈亏临界图
变动成本。 ❖ 2.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
成本的固定性与变动性体现在特定期间、特定业务 量范围内。 ❖ (1)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
❖ (2)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通过原 点的一条直线,斜率是单位变动成本或变动成本率。
❖ (3)单位售价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销售收入同业 务量呈完全线性假设: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斜率是销
❖ (2)贡献毛益式盈亏平衡图
❖ 依赖模型: y1=px y3=a
其中: p-单价 本
y2=bx y4=(p-b)x-a b-单位变动成
x-业务量
a-固定成本
❖ 特点:绘制后显示,固定成本在变动成本之上, 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贡献毛益的形成过程。
贡献毛益模式的盈亏平衡图
450,000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2008-10-03 18:28:30| 分类:财务资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揭示了营业成本、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

利润=销售收入—营业成本—费用—税金即:利润=销售量*(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税金—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假定企业不盈不亏,即利润为零时,上式变为:盈亏两平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税金—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因为:单位产品边际贡献=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税金—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所以:目标利润=(预计销售量—盈亏两平销售量)*单位产品边际贡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为达此目的,企业经营必须明确保本经营业务量及目标利润。

首先,把现有成本、费用项目转化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所谓“固定成本”,即不因为业务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变动成本”即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

我们可以把现有成本项目中的原材料、燃料、修理费、水电费、间接人工费、间接材料费划为变动成本;管理人员工资、修理费、折旧、保险费、财产税等划为固定成本。

将销售收入换算出以某某品种产品为对象的单位售价,并以同期的变动成本除以这一品种的数量,求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应用上述公式计算出保本销售量,以及目标利润。

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关键确定盈亏临界点,是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关键。

所谓盈亏临界点,就是指使得贡献毛益与固定成本恰好相等时的销售量。

此时,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可以采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计算:A.按实物单位计算,其公式为: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固定成本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其中: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B.按金额综合计算,其公式为: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金额单位)=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率=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收入一、盈亏临界点分析盈亏临界点(breakeven point)又称为保本点、盈亏平衡点、损益两平点等,是指刚好使企业经营达到不盈不亏状态的销售量(额)。

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在现代金融世界,本量利分析法以其实用价值、强大的复杂性以及深层的理论性而著称。

它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经济学家艾略特海恩斯,他提出了一种关于有形货币价值的理论,称之为“海恩斯之子(The Child of Heyne),它以本量利分析法的原理形式化,是由他于1892年在《经济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中发表的。

本量利分析法是指本量比(PV)与利率(r)之间的关系,它是计算和评估有形货币收益或价值的一种重要财务分析方法。

本量利分析法基本上是一种贴现表格法,它以每一年的现金流量作为计算有形货币价值的基础。

本量利分析法把有形货币价值定义为一系列未来价值的总和,这系列价值是通过将各期的价值贴现到现在的价值来得出的,其中贴现因子取决于当下的利率。

本量利分析法在有形货币价值估计中很常用。

它可以被用来计算和估计股票、债券、商业投资、物业收益等有形货币的价值,并可以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相匹配。

它也有助于用最优折现率来体现投资者关于投资本量和收益回报的期望,也可以用来计算现金流量的稳定性等。

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以未来的现金流量的有形货币价值的总和,以折现率作为贴现因子来计算有形货币价值。

这一原理通过将所有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现到现在,来评估一种投资有形货币的价值。

用折现因子乘以每一期的现金流量即可计算出有形货币价值的总和。

这用于评估任何项目或事物的价值,以及权衡各种财务交易的绩效,而且可以解释为何舍弃一笔贷款时有些企业会拒绝提供利息折扣。

本量利分析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今天的金融领域,其应用的范围可以说是极其广泛的。

它可以被用来计算和评估股票、债券、商业投资、物业收益等有形货币的价值,有助于金融分析人员对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投资方案的有形货币价值进行评估,以及用最优折现率体现投资者关于投资本量和收益回报的期望。

在实践中,本量利分析法的模型也可以被用于投资决策的模拟,以及现金流量稳定性的评估,同时也可以被用于权衡各种财务交易的绩效,以确定财务管理最优解。

管理会计学 第10版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管理会计学 第10版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目录
CONTENTS
3.1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3.2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3.3 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3.1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3.1.1 相关范围假设
• 期间假设:固定成本与单位变动成本只有在一定的期间 才会保持不变。所以成本性态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本— 量—利分析是基于一定期间之内展开的。
销售量或者现有销售
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 安全边际收入=正常销售收入-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
售量的差额。 表明销售量在超越了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 /正常销售量×100%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 之后的盈利空间大小。
安全边际率=1-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例题3-6:设企业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为2500件,预计正常销售量为4000件,销售单价
盈亏临界点与 安全边际
实现目标利润 分析
敏感性分析
3.2.1 企业盈利模型
• 财务会计: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 管理会计: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V代表业务量,SP表示销售价格,VC表示单位变动成本,FC表示固定成本,P代表利润,则 企业的盈利模型构建为:P=SP×V-VC × V-FC
品种结 构不变
• 原因:企业产销多品种产品的 条件下,各种产品的获利能力 一般会有所不同。如果企业产 销的产品品种结构发生较大变 动,会对企业的利润产生较大 的影响。
• 处理:为简化问题,本-量-利 分析假设在多品种生产和销售 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 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变。
3.1.5 本—量—利分析假设体系的内在关系
3.2.2 盈亏临界点与安全边际
1. 盈亏临界点的基本模型
盈亏临界点是指刚好

第4章 本量利分析原理

第4章 本量利分析原理
要求:1)计算明年的保本点; 2)若要实现利润翻一番的目标,明年应至少销售
多少件产品?
3)若明年市场上只能容纳1400件产品,此时产品 的安全边际量是多少?
解: 1)
今年的固定成本=(14-10)×1000 =4000(元)
明年固定成本=4000+1600=5600(元) 明年保本量=5600÷(20-10)=560(件)
今年的固定成本=45000 +2000=47000(元) 今年的保本点=47000 ÷40% =117500(元)
即:11750件
2)(47000 +20000)÷40%=16750(元) 3)保本点作业率=60%
销量=11750 ÷60%≈19584(件) 4)今年销量=14000×1.2=16800(件)
⑵ 设销售量为X,则有: [(50-30)x-120000]/50x=16% x=10000(件)
四、关于保本状况的进一步研究
◆不盈不亏 ◆收支相等 ◆利润为零 ◆贡献边际等于固定成本 ◆安全边际各项指标均为零 ◆保本作业率为100%
企业一定 处于保本
状态
第三节 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保利点及其计算 保净利点及其计算 保利成本及其计算 保利单价及其计算 利润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二、保净利点及其计算
保净利点又称实现目标净利润的业务量。
保净利点
保净利量 保净利额
保净利点计算公式
保净利量 固定单成位 本 1目 贡 所 标 献得 净 边税 利 际率 润 保净利额 固定贡 成献 本 1目 边 所 标际 得 净率 税 利率 润 保净利量 单价
【例4-6】
三、利润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安全边际计算公式
安全边际 计 现 量销 有售 或量 预 销 保售 本量 安全边际 计 现 额销 有售 或额 预 销 保售 本= 额安全边际 单量 价 安全边际 现 率安 有全 或边 预际 计量 销 1售 0% 0量 现安 有全 或边 预际 计额 销 10售% 0额

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是一种评估经济增长和经济资源分配的经济分析法,由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C威尔森提出,是现代经济学中重要理论之一。

它基于一系列假设,比如,当前市场资源分配是最佳的,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完全信息的,消费者和企业均具有经济行为“理性”,而企业决策也是有效率的,政府拥有经济规划决策
的议定权。

基于这些假设,本量利分析法可以客观地通过数字分析来分析各类经济问题。

一般而言,本量利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市场的模型分析,比如需求、价格、产量和非市场外部效应等;二是劳动力市场的模型分析,比如工资、失业率等;三是资本市场的模型分析,比如股票价格、股市波动率和股息率等。

四是经济宏观视角下的模型分析,比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财政政策的影响等。

除此之外,本量利分析法还可以用于估计和预测经济状况及其变化,比如可以识别宏观经济活动的最优水平,预测消费者收入和物价等,以及识别造成某种经济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这对于决定经济政策以及评估其实施效果都非常重要。

本量利分析法也被广泛用于各种经济模拟,如:政府将资源从一个产业向另一个产业转移时,或者政策变化后应怎么改变市场结构等。

这种经济模拟的基本思路是建立本量利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来预测政策变化后市场中资源的分配情况。

此外,本量利分析法还可以应用于社会政策分析,比如分析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等的影响,以及诸如最小工资等社会政策的综合效能。

总之,本量利分析法是一种精简但宏观的经济分析工具,基于可以对经济问题进行客观评估、估计和预测,它也被广泛用于经济模拟和社会政策分析等。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线都市(Civic)在未来的盈利能力下降,该产品是在美国 市场最受欢迎的。本田公司的经营主管者因此而创建了一支 由员工、工程师、会计人员、购货代理和生产工人所组成的 团队。其目标是降低新车型都市的成本,并计划在1996年推
出这款新车型。结果依据测算,1996年一辆都市的生产成本
比该车型1992年的成本低800美元。CVP分析帮助本田公司实 现了成本削减目标。
四、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二)边际贡献率
2. 综合边际贡献率: 多品种产品生产条件下,需要计算综合边际贡 献率。计算方法如下: (1)加权平均法: 是以各种产品销售额占全厂销售收入的比重为 权数,对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进行加权平均, 据以计算综合边际贡献率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为:
(一)边际贡献

4.例1: 某企业产销一种产品,产销量为80台,产品销 售单价为1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固定成本 总额为1800元。 要求:计算该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 总额和预期利润。
解:单位边际贡献=100-60=40(元) 边际贡献总额=100×80-60×80 =40×80=3200(元) 预期利润=100×80-60×80-1800=1400(元)
计算公式为:
某种产品的边际贡献 综合边际贡献率 100 % 企业销售收入总额

四、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二)边际贡献率

2. 综合边际贡献率 解:
Ï Æ º ¼ — — — 45000 170000 102240 67760 ¡ ª 100%
ú · à ² Æ Ö À ײ · ¼ ú Æ Ò ² Æ ú · û ú · ±² Æ ú Û ¿ Ï Ê Á 500¼ þ 100Ì × 120Ì ¨ ¥ Û ¨Ô © µ ¼ £ ª £ 280 120 150 ¥ » ä ¯ É ¾ ¨Ô © µ Î ±¶ ³ ±£ ª £ 174 66 72 Ì ¨³ ¾ ¨Ô © ¹ ¶ É ±£ ª £ ú Û Õ ë ¨Ô © Ï Ê Ê È £ ª £ 280× 500=140000 12000 18000 ±¯ É ¾ ¨Ô © ä ¶ ³ ±£ ª £ 174¡ 500=87000 Á 6600 8640 ß Ê ±Ï £ Ô © ±¼ ¹ רª £ 140000-87000=53000 5400 9360 ß Ê ±Ï  ±¼ ¹ ×Ê 53000÷ 140000=37.86% 45% 52% ú Û Õ ë È × Ï Ê Ê È ±Ö 140000÷ 170000=82.35% 7.06% 10.59%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401号——本量利分析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401号——本量利分析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401号——本量利分析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量利分析,是指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变动的规律性,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活动提供支持的一种方法。

其中,“本”是指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量”是指业务量,一般指销售量;“利”一般指营业利润。

第二条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如下:营业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第三条本量利分析主要用于企业生产决策、成本决策和定价决策,也可以广泛地用于投融资决策等。

第四条企业在营运计划的制定、调整以及营运监控分析等程序中通常会应用到本量利分析。

第五条企业应用本量利分析,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400号——营运管理》中对应用环境的一般要求。

第二章应用程序第六条本量利分析方法通常包括盈亏平衡分析、目标利润分- 10 -析、敏感性分析、边际分析等。

第七条盈亏平衡分析(也称保本分析),是指分析、测定盈亏平衡点,以及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等,是本量利分析的核心内容。

盈亏平衡分析的原理是,通过计算企业在利润为零时处于盈亏平衡的业务量,分析项目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等。

盈亏平衡分析包括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和产品组合的盈亏平衡分析。

第八条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一)公式法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单价×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或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或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企业的业务量等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时,企业处于保本状态;企业的业务量高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时,企业处于盈利状态,企业的业务量低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二)图示法企业可以使用本量利关系图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