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史第四章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第四章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一、填空题、选择题
1、韦伯提出的"理想的官僚制"理论是行政学发展史中重要的里程碑,为此,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2、韦伯现代理论的核心是官僚制理论,他认为行政管理体系向官僚科层制发展的程度,给现代化政府提供了决定性的尺度。
3、官僚制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经济为前提。
2、传统型统治:如果一种统治的合法性是建立在遗传下来的(历史就存在的)制度和统治权力的神圣的基础之上,并且也被相信是这样的,那么这种统治就是传统型的。
3、个人魅力型统治:个人魅力即"卡里斯马",在这里用它来表示统治者的人格特征:"他被认为天分过人,具有超自然的或者超人的、或者特别非凡的、任何其他人无法企及的力量或素质,或者被视为神灵差遣的,或者被视为楷模,因此为被视为领袖。它的合法性基础在于:英雄人物所具有的吸引追随者和信徒们的神力,以及后者对于前者自愿的服从和虔诚的信仰。
10、理想的官僚体制是通过等级结构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11、等级结构体系是完全按照专业化的标准加以确定的。
12、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统治最为普遍的形式是世袭制。
13、个人魅力统治是一种以人格取向的权威,法理型统治则是一种制度取向的权威。
二、名词解释
1、官僚制:就是建立于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一种现代社会所特有的、具有专业化功能以及固定规章制度、设科分层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形式,是一种理性地设计出来的,以协调众多个人活动,从而有效地完成大规模管理工作,实现以组织目标为功能的合理等级制组织。
2、法理型权威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1)传统型统治的管理一切均按照惯例、习俗行事,但是缺乏效率
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马克思·韦伯是官僚制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首先立足于西方独特理性主义来审视理性官僚制,并通过西方现代官僚制与中国传统制的比较来加以说明。
他倡导的官僚制是一种纯粹的、抽象的、标准的的组织形态,他所谓的“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确是最高的组织形式。
他所倡导的层级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就包括了专业化分工、等级制、对法理化规则的遵从以及非人格化等方面。
韦伯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合理的分工。
工作的专业化便是这种高度明确分工的结果。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官僚制组织是一个等级实体,具有等级与权力一致的特征,形成官僚制中层级节制的权利体系,以保证在组织权力中政令畅通。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官僚组织通常要制定一整套规则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整个组织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明确性,保证官僚制组织的合理性、合法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4.行程正规的决策文书。
有利于下级组织及其成员明确任务权责及规范要求,加强控制,促进组织更加有效、更便捷的实现目标。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在实行官僚制组织中,管理工作是以法律、法规、条例和正式文件等来规范人的行为的,公务活动中不得掺杂个人情感、偏好等非理性因素,在组织成员之间的公务关系中存在的只是对事的关系而非对人的关系,不考虑任何私情关系。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官僚制是建立在高度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之上的,提高其服务数量和质量,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其中包括人员任用应符合工作性质的要求和人员自身能力、人员职位应保证其在合适位置充分发挥才能、职务由自由契约关系承担、人员奖惩应根据工作优劣确定,行政人员须收到严格而系统的纪律约束和控制等。
韦伯官僚组织理论

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一、个人简介马克思·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学者,与马克思、涂尔干齐名,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另外两位为迪尔凯姆、齐美尔)。
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历任析林、弗莱堡及海德堡等大学教授。
一生著述甚多,以《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及《经济与社会》等最为重要,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最为国内读者所知晓。
韦伯1864年4月21日生于埃尔福特,1882年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1883年在斯特拉斯堡服兵役一年,1884年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律。
完成并出版讲师资格论文《罗马农业制度的历史对罗马公法与私法的重要性况》,开始在柏林大学教授罗马法、日耳曼法及商法,后学术重心从法学转向经济学。
1894年放弃名校柏林大学法学教授机会,反接受当时地位甚低的地方性大学弗莱堡大学聘请出任经济学教授。
1896年转任海德堡大学政治科学教授。
1897--1903年精神崩溃,被迫停止一切教学、研究与政治活动。
1903年重返学术活动。
1910年参与创立德国社会学学会,后于1913年因社会学方法论之争退出德国社会学会。
1920年6月14日因肺炎病卒。
1921年未完成遗稿《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由遗孀玛丽安娜整理以《经济与社会》书名出版。
二、韦伯官僚制理论的现实(实践)基础(一)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第一,在实践方面,韦伯通过对德国市民阶级的分析,指出德国的市民阶级没有成熟到成为德国民的政治领导阶级,他们“有着情愿服从于官僚支配的心态,市民阶级的价值取向可以允许权力与文化政等问题被化约到技术层面,而政治可以被缩小到一个完全形式地维持国家存在的状况,不许有任何内容的实质目标——仅仅只是毫无信仰的日常照顾而已”。
“政治厌倦症”、“非政治的精神”成为德国市民级的价值取向。
因此这就为韦伯官僚制理论中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提供了实践基础。
第二,在理论方面,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与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两分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韦伯官僚制理论

究带来了极富启迪的意义。
意义
3.强调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行使控制,这不但为解除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上的封建约束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实施科学化管理
奠定了必要基础。
4.把行政管理与效率问题紧密联系,认为行政管理就是要最大
限度地追求效率,它反映了新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
官僚制
B
“官僚制”(bureaucracy)一词由法文bureau和希腊文kratos复合而成,自
18世纪起开始使用,最初是指实施管理的社会行政机构的特殊形式。在汉语中,
“官僚制”是贬义词,官僚主义表示着政府官员办事拖拉、推脱责任等不正的工作 作风。而在韦伯看来,“官僚制”是中性词,它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 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官僚制”必须遵循一套特定的规则与程序,有明确的权威等级,权责自上而 下传递。它具有专业化功能以及固定规章制度,设科分层以有效地完成大规模管理 工作,政府、军队、宗教团体以及早期的企业采用的都是这种组织形态,它是是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5 2.丁煌,《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周发源,丁之平,《韦伯官僚制的理论局限及启示》,求索,2005.3 4.张康之,《韦伯对官僚制的理论确认》,教学与研究,2001,第6期
Bye~
THANKS
HAVE A NICE DAY!
局限
2.价值理性的缺失 官僚制在功能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工具理性追求中回避了价值
理性的意义,也就是在官僚制的设计中放弃了对人的作用的肯定。 官僚制的形式合理性设计把人淹没在了冷冰冰的技术主义之中, 在实践过程中它又使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得以滋长和蔓延。
【0323】自考【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资料

【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资料古典时期行政学说第一章威尔逊的现代行政学理论[行政学之父]一、选择题、填空题1、现代行政学开创和形成的时期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2、古典时期有影响的公共行政和管理理论家有威尔逊、泰罗、法约尔、韦伯、古立克。
3、古典时期行政学理论研究的目标是经济和效率;范围是组织、行为程序和行政原理;这一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种静态的研究;在方法论上采用的是规范方法。
4、行政学一词最早出现在施塔因《行政学》中,学科创始人是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了《行政学研究》,标志着行政学的诞生。
·5、威尔逊第二本著作是《国家》,阐明了达尔文的社会变化是一个逐渐进化过程的观点。
6、威尔逊"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思想主要受益于德国政治学家布隆赤里。
7、美国文官制度改革要从公务人员要公开招聘、择优录取;提高政府官员的专业素养;克服官僚主义作风三方面着手。
8、 19世纪末,美国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案,对原有的政党分赃制进行改革,实行"功绩制"文官制度。
9、威尔逊认为,政府行政职能能够顺利实施和行政权力能够合理控制的重要保证是公共舆论。
10、西方国家将舆论监督称为"第四权力机关".11、舆论监督的内容包括公共御林监督应具有社会权威性;公共舆论监督应具有相对独立性;公共舆论监督应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政府由守夜人变为管理者,|二、名词解释1、政治学: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的性质、政府的"构成方式"、主权的本质和地位、政治权力、政治制度等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的基本理论。
2、行政学:行政学侧重于研究政府组织、政府行为等行政现象,研究如何设置合理的组织体系,如何确定正确的组织目标和如何有效地达到目标。
三、简答题美国旧式选官制度“政党分赃制”【执政党把官职当作“战利品”分配与成员是一种“任人惟党、任人惟派、任人惟亲”选官制度公众舆认监督具有:社会权威性、独立性、高度有效和适当性1、简述威尔逊研究行政学的方法:(1)历史研究法(2)比较研究法2、论述威尔逊对行政学的贡献!(1)他最早张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科学,开启了行政学的研究。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资料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威尔逊的现代行政学理论第一节生平与著作一、单选:(《行政学研究》)的发表,是行政学发展的一个起点,它标志着行政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的诞生。
二、单选:(威尔逊)是行政学的奠基人,对现代行政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关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的提出,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行政学,并标志着行政学这门独立学科的正式产生。
第二节现代行政学理论一、单选:行政学研究的基本概念:“行政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学者(劳伦斯·冯·施塔因)于1865年在其著作《行政学》一书中提出。
二、单选:威尔逊“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思想主要受益于德国政治学家(布隆赤里)。
他认为,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
第二章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第三节思想的传播四、简答:简述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1.强调劳动方法的标准化,即将工人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艺经整理后归纳成原理和规则,建立科学的作业方式。
时间以及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的工作量即是这方面的努力。
2.建立差别计件工资制度,对于不同的工作表现支付不同的工资率。
3.科学地培训工人,改变凭经验选择作业方法和师傅带徒弟的方法。
4.管理职能的专业化,职能工长制则是这一专业化的体现。
5.劳资双方的合作,双方将注意力从对现有利益的分配转向把利益做大。
第四节分析与评价一、简答:科学管理的局限性:首先,泰罗的科学管理建立在经纪人的人性假设上。
其次,泰罗的科学管理只考虑组织内的因素,因而忽略了外在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再次,泰罗的科学管理注重对效率标准的追求,忽略了为社会服务的道德观念。
最后,泰罗的科学管理本身有些内容的“科学性”也是有问题的。
第三章法约尔的管理组织思想第一节生平与著作一、单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是法约尔最主要的代表作。
第二节管理组织思想一、单选:(等级制度原则)是法约尔管理理论的核心。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_缺陷及启示

%%
个管理系统, 只有开放才能有序, 这是耗散结构理 论的重要结论。而要实现行政系统的开放生成与有 序发展, 就必须不断进行变革。公共行政组织作为 一个变化发展的系统, 它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 个分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 行政组 织为了适应这一发展和变化, 也必须随之不断作出 相应的自我调适与变革, 以达到与外界环境的动态 平衡。从长远的观点看, 公共行政组织系统的稳定 是暂时的、 相对的, 而变革则是经常的、 绝对的。行 政管理就是在与社会环境“ 适应—— —不适应—— —变 革—— —又适应”的螺旋式前进中由简单到复杂、 由 低级到高级不断得到发展的。行政改革是一个逐步 完善的动态过程, 或大或小的变革必然伴随公共管 理的始终。作为一种保持行政系统充满活力和效率 的恒常机制, 行政活动主体必须主动地、 自觉地适 应环境的变化。美国公共管理学者戴维 ・ 奥斯本、 特 德・盖布 勒 曾 指 出 : “ 我们不能被动地经历改革, 我 ! 们要创造变革。” 可见, 一劳永逸的改革是不存在 的, 改革作为促进系统开放有序的有效手段, 应是 公共行政的恒新主题。 其次是民主监督机制的建设。韦伯官僚制组织 设计的缺陷还包括监督不力的问题,内部监督不 力, 外部监督更是无从谈起。监督不力的制度缺陷 也是形成公共行政组织管理效率递减的重要因素, 由于得不到民主监督与大众参与, 行政官员必然高 高在上, 脱离群众。而社会民众则形成政治冷漠, 不 了解政府部门的内情。他们无法通过一层层神秘的 面纱来看透政府的内在面目, 形成政治隔阂、 大众 疏远。这样, 政府就无法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有效的 物质、 能量、 信息与价值。封闭僵化的组织设计是造 成民主监督机制缺乏的罪魁祸首,彼得・布劳曾指 出, 韦伯 的 这 种 理 论 所 忽 视 的 “ 机能失调” 因素, 在 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却正在日益加强。官僚制理论 的缺陷深刻地启示我们, 只有建立政府与民众的互 动机制, 实行民主监督, 才能有效减少行政系统的 的熵增与无序。政府工作人员作为公仆理应以“ 为 纳税人服务” 为宗旨, 然而这一宗旨因系统的封闭 僵化而成为一句空话。作为历史遗产, 韦伯的官僚 制理论也必然成为管理学理论的历史。 再次是观念更新。封闭的官僚制组织设计, 还 以无法向行政系统输入新观念为特征。行政组织虽 然按所谓科学程序设计, 实行专业化, 而官僚制的 现实却很令人失望。韦伯试图建立理想的具有普遍 适用性的官僚制, 希望把这种设计适用于一切地点 和场所, 而真正理想的官僚制却没能建立起来。官 僚制的封闭性设计使得组织系统无法进行观念更 新, 官僚拥有的观念却是“ 当官不为财, 请我也不 来” , “ 一朝权在握, 便把私来谋” 。观念的东西虽然
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

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韦伯与泰勒、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
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1920)生于德国,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
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其中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Model)的理论(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
有人甚至将他与杜克海姆、马克思奉为社会学的三位“现世神明”。
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正是德国企业从小规模世袭管理,到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了解韦伯的思想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
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无法实现其目标。
人类社会有三种被社会接受的权利:•传统权力(Traditional Authority):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超凡权力(Charisma Authority):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对于传统权力,韦伯认为,人们之所以服从它,是因为领导者占据了传统所支撑的权力地位,同时,领导者也受到传统的制约。
但是,人们对传统权力的服从不是基于与个人无关的秩序,而是基于习惯义务领域的个人忠诚。
领导者的作用似乎只是维护传统,因此是低效的,不应该作为行政组织制度的基础。
非凡权力的合法性完全取决于对领导者的信仰。
他必须用不断的奇迹和英勇的行动赢得追随者。
超凡的力量太感性,太不理性,不是基于条条框框,而是基于神秘的启示。
因此,权力的非常形式不应作为行政组织制度的基础。
韦伯认为,只有法定权力才能成为行政组织制度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提供了审慎和正义。
原因是:(1)管理的连续性使得管理活动必须有序地进行。
(2)以“能”为本的择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础。
(3)领导者的权力不是无限的,应该受到约束。
有了适合于行政组织体系的权力基础,韦伯勾画出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Ideal Type),具有下列特征:1、组织中的人员应具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僚制的特征3
3.按规章程序办事的运作机制 (1)每个部门、单位、个人都有法定
的权责; (2)规范组织成员及其行为; (3)符合法定资格条件的人才能任用。
合理合法稳定持续
Only persons who have the generally regulated qualifications to serve are employed.
有书写用折叠板的家具,后延伸,书桌, 放书桌的办公室、官邸、办公场所。 Kratos管理、治理、统治。 18世纪以来,这个词本意是实施管理的 社会行政机构
韦伯:中性词,科层组织
官僚制的特征1
1. 合 理 分 工 .The regular activities required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bureautically governed structure are distributed in a fixed way as official duties.
(3)法理型组织
最理想的官僚制,理性,高效率 现实生活中,是多种混合,很少有纯粹
的组织形态 现代社会的组织,私人组织、公共组
织,多数是法理型占主导地位的,三种 组织不同程度的混合。不过在韦伯看来, 纯粹的法理型的组织效率最高。
三、官僚制及其特征
理想类型:Bureaucratic Ideal Type 官僚制(Bureaucracy), Bureau:带
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政治 论 文 集 》《 科 学 论 文 集 》《 国 家 社会学》《宗教社会学论文集》 等等
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的基础
权威结构理论和组织类型分析 特色:把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联 系起来,不同时期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特点, 但权威和控制是所有组织不可或缺的要素 组织研究的起点:人们为什么会服从命令?为 什么按照被告知的那样去做? 权威(authority)与权力(power)不同:强迫 vs自愿
官僚制的特征7
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九个方面) (1) 担任职务变成了一种职业,人员
的任用依据资格条件,学历、专业、经 验和能力;
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Office holding is a “vocation”. This is shown, first, in the requirement of a firmly prescribed course of training, which demands the entire capacity for work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nd in the generally prescribed and special examinations which are prerequisites of employment.
(1)“神秘化的组织”。 依赖超凡魅 力型权威,以对领导人个人的崇拜、迷 信为基础。如对宗教先知、军事领袖和 政治领袖的崇拜。领导人的超凡魅力和 吸引力。感情色彩浓厚,不理性,不稳 定。效率差 。案例:伊Βιβλιοθήκη 神权统治(2)“传统型组织”
世袭制,权威来源于传统。依据传统行 事,效率也不高
案例:沙特阿拉伯
第四章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学习目的
了解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官僚制的主要特征、优缺点等,官僚制 理论在行政学发展中所起的支柱作用, 从而更完整地理解古典时期行政学的特 征。并能结合实际分析官僚制今天所受 到的挑战。
一、 韦伯生平与著作
1 生平见教材 2 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
神》 《经济与社会》《一般经济史》《
官僚制的特征2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The principles of office hierarchy and of levels of graded authority mean a firmly ordered system of super-and subordination in which there is a supervision of the lower offices by the higher ones
官僚制的特征5
5. 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impersonal)。 公共活动和私人活动截然分开,不掺杂 个人情感、偏好等非理性的因素。对事 不对人
官僚制的特征6
6. 适 应 工 作 需 要 的 专 业 培 训 Office management, at least all specialized office management-and such management is distinctly modern-usually presupposes thorough and expert training. This increasingly holds for the modern executive and employe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same manner as it holds for the state official.
案”)上。稳定、明确、规范,利于控 制 The management of modern office is based upon written documents (the “files”), which are preserved in their original or draught form.
1.权威分为三种:
(1)传统型权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对于传统的尊重,如部落酋长的权威 非理性 (2)魅力型权威(Charisma Authority) 非凡领导人的吸引力 非理性 (3)法理型权威(Legal Authority) 理性的、合法的
2.根据依赖的权威划分组织类型:
The management of the office follows general rules,which are more or less stable, more or less exhaustive,and which can be learned.
官僚制的特征4
4.形成正式的决策文书 现代公职管理建立在保存书面文件(“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