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船夫曲》教案03
《黄河船夫曲》教案

《黄河船夫曲》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黄河船夫曲》,使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特点和创作意图,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黄河船夫曲》这首歌曲,包括歌曲的背景、歌词解析、旋律特点、演唱技巧等方面。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歌曲背景介绍2.1 歌曲创作背景《黄河船夫曲》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陕北民歌,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
歌曲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船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勇敢拼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2 歌曲创作意图歌曲通过歌颂黄河船夫的精神,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勤劳、勇敢、乐观精神的赞美。
第三章:歌词解析3.1 歌词内容本节课学生自行学习歌词,理解歌词中的寓意和情感。
3.2 歌词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等特点,感受歌词的优美和力量。
4.1 旋律分析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的起伏、节奏、音域等特点。
4.2 旋律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重点练习旋律中的难点和关键点。
第五章:演唱技巧5.1 演唱姿势与呼吸教师讲解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5.2 声音控制与共鸣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声音的控制和共鸣技巧,提高演唱效果。
5.3 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注重情感的投入,学会通过歌声传达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第六章:课堂活动6.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演唱练习,相互交流演唱心得。
6.2 竞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歌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第七章:歌曲鉴赏7.1 欣赏不同版本的《黄河船夫曲》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黄河船夫曲》,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唱者的风格和特点。
7.2 讨论与评价学生讨论对不同版本的看法,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8.1 创作歌词学生尝试创作新的歌词,以其他主题为背景,体现勤劳、勇敢、乐观精神。
黄河船夫曲 音乐教案

黄河船夫曲音乐教案教案标题:《黄河船夫曲》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船夫曲》的背景和意义。
2. 能够识别和演奏《黄河船夫曲》的主旋律。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3. 课件或图片展示《黄河船夫曲》的相关信息。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简要介绍《黄河船夫曲》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这首音乐作品的兴趣。
2. 播放《黄河船夫曲》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旋律和情感。
探究:1. 展示《黄河船夫曲》的乐谱,解释其基本音符和节奏。
2. 指导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用乐器模拟船夫划船的节奏。
3. 引导学生一起演奏《黄河船夫曲》的主旋律,分配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演奏技巧。
拓展:1. 分析《黄河船夫曲》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如何传递情感。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绘画、写作、舞蹈等形式展示。
总结:1. 回顾《黄河船夫曲》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影响。
评估:1. 观察学生在演奏《黄河船夫曲》时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乐谱和节奏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时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研究《黄河船夫曲》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并进行小组展示。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演出,让他们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自主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 鼓励学生多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教案)黄河船夫曲教案

黄河船夫曲教案初中音乐教案1、感受歌曲风格特点,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
师:对。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
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
表达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必定能到达胜利此岸的优秀品质。
3、学会用陕西方言演唱歌曲,体味名额的地域特点。
生:劳动号子。
1、初步感受山西民歌音乐特点,准确演唱这首歌曲。
2、认识“民歌〞。
教学难点:3、一问一答唱歌词,师唱生答〔生答时,教师要给手势〕之后生问师答课时:一课时力求准确并有韵味的演唱歌曲,在学生参与勾当中更好的表达歌曲情绪。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前播放?爸爸往哪儿?2主曲:“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是我的母河,从古到今有数不清的文作品是美黄河的,今天我就来学一首关于黄河的歌曲。
引出?黄河船夫曲?。
学生答复。
:同学,才首歌曲人人很吧!我来一路唱一下引子局部吧!生同唱。
:同学知道首的名字是甚么?明确:首的名字叫?登楼?,是人面往的黄河感人生苦短走来,看一看开拓自己的野。
黄河是我的母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夏子!从古到今也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来美他。
我就来学一首关于黄河的歌曲。
2、初听歌曲学生凝听歌曲后,思考歌曲的拍、旋律、情各有甚么特点?旋律2、一一答接歌,生答拍教学目的:情绪年级:初一年级师:通过凝听歌曲,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黄河船夫曲?属于民歌当中的哪一类?师:同学们,你能告诉我这首歌曲的作者是谁吗?三、介绍民歌特点师:课本上并没有交代在首歌曲的词曲作者。
只告诉我们是“陕西民歌〞。
那这首歌曲是怎样产生的,又是谁创作出来的呢?难道它是凭空出现的么?〔引出民歌概念〕师明确:民歌是由劳感群众创作并口头相传的歌曲形式。
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1〕、号子----节拍光鲜,音调粗狂,与劳动紧密结合,即兴编词,一领众和。
☆一组唱;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对答的太默契了,老师现在都忍不住想唱了,看看哪些同学能和我对唱起来。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这首歌曲是以黄河上的船夫为主题,歌颂了他们艰苦卓绝的劳动精神和对母亲河的深厚感情。
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船夫号子,它是一种具有西北地区特色的劳动号子,具有铿锵有力的节奏和特殊的音乐元素,如倚音、滑音等。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
四、学唱歌曲一)研究歌词和歌曲节奏:同学们,请跟我一起来研究这首歌曲的歌词和节奏。
我们先来听一遍,然后再一起来跟唱。
二)分组合唱:同学们,请分成小组,互相合作,练唱歌。
我们要求每个小组都要有一个主唱和合唱团,主唱要有力度有感情地唱出歌曲,合唱团要跟随主唱的节奏,铿锵有力地合唱出歌曲。
在合唱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协调和配合,使整个合唱团的声音更加悦耳动听。
五、欣赏陕北歌曲《黄河船夫曲》一)欣赏陕北歌曲《黄河船夫曲》:同学们,我们刚才学唱的是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同样是以黄河船夫为主题的陕北歌曲《黄河船夫曲》。
请大家仔细聆听,感受不同地区的同一首歌曲的不同风格和情感表达。
二)对比分析:同学们,在欣赏完陕北歌曲《黄河船夫曲》后,你们有什么感受?请大家来谈谈,这两首歌曲在风格和情感上有哪些异同点?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和欣赏了陕北歌曲《黄河船夫曲》。
通过学唱和欣赏,我们了解了船夫号子的风格特点和民歌的自由性、传承性。
同时,我们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感受和合作能力。
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了解民族音乐,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
1.这首歌曲叫做《黄河船夫曲》,通过高亢的旋律和铿锵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黄河船夫们在面对惊涛骇浪时的勇敢果敢、坚韧不拔的形象。
2.在介绍民歌的小常识时,我们了解到了劳动号子的存在。
学唱歌曲部分:1.在试唱歌谱时,我们可以轻声跟老师和单音琴声一起唱。
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有特点,我们可以在唱的过程中找到相同的乐句,重复几次,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唱歌《黄河船夫曲》教案3

最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唱歌《黄河船夫曲》教案3教学目标:1.知道《黄河船夫曲》具有我国民歌中劳动号子的特征2.能根据歌曲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对比划分乐段3.掌握歌曲每段所表现的情绪4.知道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事迹及《黄河船夫曲》这部作品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黄河船夫曲》所表现的情绪及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黄河船夫曲》具有我国民歌中劳动号子的特征;根据《黄河船夫曲》中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对比划分歌曲段落。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前提测评(1)师生交谈。
(2)看黄河上最著名的壶口瀑布的图片。
3、导学达标(1)整曲欣赏①体会歌曲情绪。
②介绍歌曲的作者。
③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2)整曲欣赏①感受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在歌曲中是怎样变化的②划分歌曲乐段;(3)分段欣赏①第一乐段:a.观看被改编为各种各样文艺形式的《黄河船夫曲》的第一乐段;b.用口风琴吹奏主题旋律,用鼓伴奏;c.用划船的律动感受音乐的节奏;d.掌握歌曲表现的情绪,知道歌曲所具有的民歌中劳动号子的特征。
②第二乐段:a.哼唱旋律;b.用口风琴吹奏旋律;c.讨论这段音乐所表现的情绪。
③第三乐段:讨论歌曲的情绪,引出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4)认定目标①出示目标;②整曲欣赏,检验目标完成情况。
(5)达标测评①趣味抢答,检测学生学习情况;②奖励学生用点歌的方式欣赏冼星海其它的音乐作品。
教具准备:口风琴、鼓、《黄河船夫曲》的歌谱、三角铁、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课件。
初中音乐《黄河船夫曲(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壱)教学设计思路:《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北民歌,旋律跳跃性较强,创作中采用重复手法,倚音下滑音的运用充分体现了陕西民歌质朴、粗犷豪放的地域特点。
歌曲中描写了黄河迂回曲折的河道及陕北人民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中以激发兴趣为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感知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弐)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听赏《黄河船夫曲》,引导学生感受陕西民歌的演唱风格及歌曲渗透的黄河船夫的精神。
2、过程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风格中的作用3、知识目标:学习前倚音,下滑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了解旋律重复的创作手法。
(参)教学重点难点:准确演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感受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能够在分析歌曲音乐要素的基础上,体会并唱出其渗透的黄河船夫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搜集陕西人文景观的视频片段等(五)教学过程:壱、导入师:同学们,欢迎进入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赏,并说一说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师:哪位同学说一下?生:唢呐、腰鼓、大秧歌等。
师:观察真是仔细,视频中出现的这些都是来自我国的哪一个地方?对,陕北地区,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走进陕北地区,学唱一首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
弐、新授1、初听歌曲师:我们先来聆听一遍歌曲,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生:自由舒展、豪放的2、复听歌曲师:回答的非常准确,这样一首歌曲,你在聆听的时候想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呢?歌词是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的?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再次聆听歌曲。
师:歌曲听完了,找一位同学起来说一下。
生:表现了黄河岸边的船夫们在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
师:歌词是如何表现的呢?生: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非常好,这首歌曲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了黄河岸边的船夫们在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
黄河船夫曲_教案

《黄河船夫曲》教案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2.了解“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目标1.学生能了解民歌的概念及体裁。
积极体验和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及特点,萌生探索西北各类音乐的兴趣。
2.学生能在欣赏、模仿、学唱中,较准确地表现陕西地区民歌的风格与特点。
3.学生能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重复”这种创作手法,并尝试创作简单旋律。
教学重、难点1.准确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2.了解“重复”这种创作手法,并尝试创作简单旋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演唱2至3首民歌。
二、民歌的概念及体裁。
1.概念: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的歌曲。
2.体裁:(1)劳动号子: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2)山歌:人们在山间、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3)小调:主要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与风俗活动。
它往往经过艺术加工,歌词比较固定,一般不是即兴创作的。
三、本单元教学内容及目标1.教学内容: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音乐2.出示中国地图,指出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的所属省份与地区。
3.单元目标:(1)能够初步了解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等不同地区民歌的基本特征,根据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实行简单评述。
(2)能够认真的学唱民歌,欣赏其改编作品以及京剧片段,感受与体验不同地区民歌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3)能够知道一些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并能试着创作简单的乐句。
四、秦晋支脉音乐简介1.秦分支:主要指流行于陕西省境内的音乐,代表性乐种有信天游、秦腔、西安鼓乐等。
2.晋分支主要指流行于山西省境内的音乐,代表性乐种有山曲、梆子戏、山西鼓吹乐等。
3.陇分支主要指流传于甘肃、宁夏以及青海部分地区的音乐,代表性乐种有花儿、陇剧、土族鼓吹乐等。
五、新歌教学。
1.出示黄河船夫图片,导入欣赏歌曲。
《黄河船夫曲》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黄河船夫曲》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船夫曲》的创作背景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情感。
3. 通过学唱《黄河船夫曲》,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合唱水平。
教学重点:1. 感受《黄河船夫曲》的音乐特点,体会其独特的韵味。
2. 学会《黄河船夫曲》的歌词和旋律,能够进行合唱。
教学难点:1. 《黄河船夫曲》的节奏变化和音乐处理。
2. 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音准。
二、教学准备教材:《黄河船夫曲》乐谱音响设备:播放《黄河船夫曲》的音响设备教学挂图:黄河船夫曲相关图片教学视频:黄河船夫曲演唱视频(可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黄河船夫曲》的创作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黄河船夫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声部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合唱练习:将各小组合并,进行整体的合唱练习,教师注意调整音量和音准,使合唱效果更加协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黄河船夫曲》,加强节奏和音准的掌握。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练习,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 教师通过家长群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在家的练习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演唱水平。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回家后的练习情况,关注其进步和问题。
3. 合唱效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评估合唱的整体效果和学生的协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其他黄河题材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黄河颂》等,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不同作品的艺术特色。
2. 文化传承:介绍《黄河船夫曲》所属的陕北民歌文化,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船夫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唱会歌曲。
能独唱和与他人一起合唱。
2、能把握歌曲的情感并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3、与他人合作一起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本堂课的重点是教会这首歌。
难点是掌握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音乐,让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同时展示苏格兰风情照片。
上课礼仪:上课!(师生问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音乐,一同来感受音乐无穷的魅力!
二、情景导入(播放《黄河船夫曲》)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有谁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这位同学说,那位同学说,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这首曲子叫《黄河船夫曲》。
三、教授新课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黄河船夫曲》。
2、(出示画面,播放音乐)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小声模唱,同学们模唱的真好,看来大家对这首歌很容易上口。
3、(出示曲谱画面)纠正错误。
真不错!大家要注意高潮部分的节奏,(老师示范演唱)几十几个艄公吆喝来把船儿搬。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把这句唱一遍。
5、这一首歌都唱会了,请问同学们,歌曲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应该怎样去唱这首歌才更合适呢?
这位同学说一下,那位同学说一下,这几位同学说的都不错!这首歌表达的是黄河里划船的场面,我们应该富有力度和激情去唱。
四、创编
齐心协力来搬桡
1、同学们,这是一首描写黄河船夫的民歌,表现了勤劳的中国人民战胜自然的宏大场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齐心协力来搬桡,老师示范节奏,分组讨论,请人展示。
2、(展示)好,下面请小组上台表演。
(鼓掌)
3、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边唱一边喊一边拍手,一起搬桡。
五、拓展
同学们,这首歌是描写的哪个国家的母亲河?对!是我们中国的母亲河,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下面几首歌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河流?最好说出名字。
第一首是-------《长江之歌》
第二首是-------《老人河》
第三首是-------《伏尔加船夫曲》
大家听得很认真,判断得也很正确。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唱了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在同学们的歌声里,黄河更加壮观,在同学们的划桨下,大船更加给力!
让我们携手爱护黄河,保卫黄河吧!众人划桨开大船!
同学们,下课!(播放画面一音乐,学生听音乐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