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景写哀情

合集下载

什么是“以乐景衬哀情”和“以哀景衬乐情”?

什么是“以乐景衬哀情”和“以哀景衬乐情”?

什么是“以乐景衬哀情”和“以哀景衬乐情”?以“乐景衬哀、哀景写乐”,这是清末学者王夫之提出的理论。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他引⽤的例⼦是《诗经·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雪霏霏。

”这种艺术⼿法的本质是,描绘出⼀副与内⼼真实感受,或与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同或相反的景象,形成⼀种⽭盾对⽴的氛围,借此来突出⼈物的⼼理感受。

我们要掌握这种艺术⼿法,就要明⽩什么是“乐景”,什么是“哀景”,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陆机《⽂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草⽊摇落,菡萏⾹销,⼤雁悲鸣,潇潇秋⾬,这就是哀景。

所谓物⾊摇动,⼼亦摇焉。

柔条芳春,红杏闹春,蜂飞蝶舞,歌尽桃花,这就是乐景。

(以上,仅为例⼦,包括但不限于此。

)明⽩了什么是哀乐之景,在创作的时候,加以运⽤即可。

譬如:我今天⼼情很好,为了表达内⼼的喜悦,我在诗歌或⽂章的前⾯,铺叙了⼀段萧瑟凄凉,或者衰败的景象,然后再笔势⼀转,表露出内⼼的开⼼,达到⼀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譬如:为了表达内⼼的难过,可以先铺叙⼀段充满⽣机,或者欢快明丽的景象,然后再拖出内⼼的真实感受。

但需要说明的是,《诗经·⼩雅》这句诗⾥,只有以乐衬哀,并⽆以哀衬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中主⼈公去参军打战时,春柳依依,⼀派⽣机,是乐景。

你去参军打战,远离⽗母妻⼉,内⼼肯定是不开⼼的,所以杨柳似乎也懂⼈⼼,变得依依深情,要挽留⼈⼀样。

这就是以乐衬哀。

“今我来思,⾬雪霏霏。

”今天归来时,却⾬雪纷纷,凄凉彻⾻,是哀景。

但并⽆“以哀衬乐”,只是直描景物,今昔对⽐,哀乐之景互相映照。

因为主⼈公的内⼼,并⽆归家的喜悦,所以后⾯才说“⾏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伤悲,莫知我哀。

”举例:⼀、以乐情衬哀情韦庄的《菩萨蛮》:⼈⼈尽说江南好,游⼈只合江南⽼。

春⽔碧于天,画船听⾬眠。

垆边⼈似⽉,皓腕凝霜雪。

高中以乐景衬哀情的诗句

高中以乐景衬哀情的诗句

高中以乐景衬哀情的诗句
以下是 8 条高中以乐景衬哀情的诗句及例子:
1. “阳光正好花如放,心却仿若秋草黄。


例子:就像那天,阳光暖融融地洒在身上,校园里的花朵开得那般娇艳,可我的心里却满是忧愁,好似那秋天渐渐枯黄的草儿。

2. “繁华街头笑语盈,我却独怀寂寞情。


例子:看着那繁华的街头人们欢声笑语不断,而我却在这热闹中独自怀揣着那份无法排遣的寂寞,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呀!
3. “蓝天白云美如画,怎奈心伤泪欲下。


例子:抬头望见那蓝天白云真的如同画卷一般美丽,可谁能知道我的心里这么难受,眼泪都快要止不住地往下流了呢!
4. “青山绿水映余晖,黯然神伤独思归。


例子:那青山绿水在余晖的映照下格外迷人,可我却满心哀伤地独自想着归去的方向,哎!
5. “春日花开满山川,忧思缠绕心不安。


例子:春天到了,花开得遍布山川田野,多美的景象啊,但我的心里却被忧思紧紧缠绕,怎么都心不安宁呢!
6. “夏夜繁星亮晶晶,内心黯淡独伤神。


例子:夏天的夜晚,繁星闪耀那么亮晶晶的,可是看看我自己的内心却是如此黯淡,只能独自伤神呀!
7. “秋林尽染美如霞,孤影自怜心似麻。


例子:秋天的树林都被染得如同晚霞般绚丽,多美的景色呀,可我这个孤单的影子却只能自怜,心里乱得像团麻。

8. “冬雪皑皑裹银装,哀思缕缕绕心房。


例子:冬季那皑皑的白雪给万物裹上了银装,这看似纯净美好的画面,却挡不住我那缕缕的哀思一直缠绕在心房啊!
我的观点结论:以乐景衬哀情这种手法在诗词中真的很能触动人心,让情感的表达更加深刻和动人。

我们在阅读和体会中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魅力。

乐景衬哀情的典型例子

乐景衬哀情的典型例子

乐景衬哀情的典型例子以下是 8 条“乐景衬哀情”的典型例子:1. 你看那春天里五彩斑斓的花朵绽放在公园中,孩子们在花丛间嬉笑玩耍,多么美好的场景啊,可这却让孤单的老人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和家人一起的快乐时光,心中涌起一股浓浓的悲伤。

好比那断了线的风筝,再美的天空又与它何干呢。

2. 过年时,家家张灯结彩,鞭炮声此起彼伏,欢乐的气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但对于刚刚经历失恋的人来说,这热闹的场景却像是在嘲笑他的孤单,难道不是如同在伤口上撒盐一般残忍吗?3. 夏日的海边,阳光热烈地洒在沙滩上,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日光浴和冲浪的乐趣。

然而,那个失去了挚友的人,望着这片欢乐的海洋,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为什么快乐的场景却让他更加难过了呢?4. 校园里运动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同学们的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那是青春的活力啊!可那个考试失利的学生,只能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心中满是失落,这就像是把他丢进了冰窖里啊。

5. 国庆假期,旅游景点人潮涌动,大家都开心地拍照留念。

但那个远在他乡的打工人,看着这一切,思念起家乡的亲人,心里的哀愁又有谁能懂呢,这场景不是像一把刀扎在他心上吗?6. 繁华的商业街上灯火辉煌,人们兴致勃勃地购物、聚餐。

然而有个刚失业的人走过,这热闹仿佛与他无关,只让他更觉得自己的处境凄凉,这不是很可悲吗?7. 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欢声笑语不断。

但那个因为工作不能回家的人,在寂静的宿舍里听着外面的喧闹,心中满是苦涩,这快乐的氛围对他来说竟是一种折磨啊。

8. 婚礼的现场,到处是幸福甜蜜的气息,新人笑得格外灿烂。

可此时,那个刚刚经历婚姻破裂的人,却只能默默地转身离去,心中的悲伤被无限放大,这么幸福的场景怎么就衬托出了他的哀伤呢?我觉得乐景衬哀情这种手法真的能让情感更深刻更强烈,让人更能感受到那种复杂的情绪。

以乐景写哀情的古诗

以乐景写哀情的古诗

以乐景写哀情的古诗介绍在古代古诗中,有一种有趣的创作技巧,即以乐景来表达哀情。

这种技巧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物来传达人们内心深处的伤感和哀愁。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技巧的运用以及相关的古诗作品,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的文学艺术。

乐景与哀情的融合乐景的描写乐景作为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手法,通常以山水、花草、鸟兽等自然景物为主要描写对象。

通过形象而美丽的描绘,乐景给人们带来一种欢乐、愉悦的感受。

比如《江南曲》中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通过描写林中盛开的花朵凋零,表达了时光匆匆流逝的哀愁。

哀情的抒发哀情在古代古诗中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常常表达人们内心的伤感、忧愁和哀思。

哀情的抒发通常以离别、别离、相思等为切入点。

在古代的文人墨客眼中,自然和人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他们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哀愁,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

相关古诗赏析《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王之涣创作的作品,通过描绘山河壮丽景色,展示了作者壮志凌云、不畏艰险的气概。

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哀情,但其中蕴含着对时光流逝和无法回首的思考,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唐代杜甫的古诗,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色,同时又通过描写遗民流离失所、沧海桑田的遭遇,传达了作者对国家荣辱的关切和内心的哀愁。

通过乐景与哀情的结合,诗句更加深入人心,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运用乐景写哀情的技巧对比的运用乐景与哀情的融合常常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实现。

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物,与内心哀愁相对照,使诗句更富张力和感染力。

比如在杜牧的《秋夕》中,他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描绘秋夜中明亮的烛光和凉爽的天空,与内心的孤寂和思念形成鲜明对比,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感慨的表达在乐景写哀情的古诗中,感慨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以乐景衬哀情作文500字

以乐景衬哀情作文500字

范文一:难忘金宵曾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说的是,一位来自山里的老汉,进城探望上学的女儿。

当他千打听万摸索着找到女儿时,已是傍晚时分,他匆匆吃了女儿打给他的饭,他仅仅吃了个半饱,随后便拉着女儿来到了洗手间,他解开棉裤腰,剪开棉裤腰内的一个裤兜,掏出了一沓沓带着体温的钞票,又一五一十点数完毕,千嘱咐万叮咛,然后郑重交与女儿。

做完这些后,老汉已是疲惫万分,他困乏不堪地打了个哈欠,捡起地上的破包,起身嚅嗫着,意欲离去。

此时已是寒冬的晚上9点时分,室外寒风劲厉,夜幕深垂,点点星光,闪烁着清泠的寒意。

女儿泪花点点地问道,爹呀,天都黑透了,这一黑夜,你上那搭啊。

老汉也很茫然,随口说道,爹就去车站凑合一宿吧。

女儿心疼地抹着泪水说,爹呀,天这么黑,又这么冷,你人生地不熟的,咋行啊。

于是,女儿安顿下父亲,便东奔西跑,哀哀求告,但是直到10点钟,也没找着空床位。

正当女儿束手无措,眼泪汪汪地欲送走老父亲时,同舍大姐说话了,她说叔啊,让小妹和我睡,你睡小妹的床,咱就将就一宿吧。

老汉听罢,忙不迭地摆手道,这咋行,这咋行,叔一个老爷们家,咋能和女娃娃们同睡一个屋子里。

同舍大姐说,叔呀,你是小妹的爹,就是我们的爹,爹和自家女儿睡一个屋子里,有啥不行的。

于是,同舍的其他姐妹也都七嘴八舌地劝慰,大叔,你就在这儿凑合一宿吧,说着便热心地为之叠被铺床。

老汉看看天色已晚,也没别的办法,只好很为难很尴尬地同意了。

此时此刻,寝室里那盏橘红色的灯正散发出暖意融融的光芒,洒落在这八位女儿身上,也散发在这位千里迢迢来自大山深处的老父亲身上。

于是,这位老父亲就和他的八位女儿挤在一个屋檐下,度过了感人肺腑的一宵。

哦,这圣洁不染的一宵啊,这发乎人情、止乎礼义的一宵啊,这义薄云天、感动天帝的一宵啊,让老汉和他的女儿们终生难忘啊。

这个故事是我一个学生讲给我听的,那位老父亲就是她的父亲。

当她眼含热泪地讲完故事时,我已是热泪盈眶,情不可抑了。

【范文点评】文章描述了一位来自大山深处的老父亲,到大学探望女儿。

以乐景衬哀情的佳句

以乐景衬哀情的佳句

以乐景衬哀情的佳句1. “阳光那么灿烂,可我的心却像被乌云笼罩,就好像白天不懂夜的黑,这强烈的对比真让人心酸啊。

”例如:看着外面明媚的阳光,大家都欢声笑语的,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心里想着那无法解决的难题,哎,好难受啊。

2. “那花园里的花儿开得娇艳欲滴,而我却在这里独自悲伤,这是多么鲜明的反差呀,老天为啥这么捉弄我呀。

”比如:我站在美丽的花园中,五彩缤纷的花朵在风中摇曳,而泪水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怎么这么可怜。

3. “街上热闹非凡,人人都那么快乐,我却如孤魂般游荡,好悲哀啊,这不就像是在热闹中的寂寞嘛。

”就像那次,我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周围的人嘻嘻哈哈,而我却满心忧愁,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4. “春天的景色美不胜收,到处都生机勃勃,而我却处在伤感的深渊,这算怎么回事啊,难道我就这么倒霉?”记得有一年春天,看着满眼的翠绿和缤纷的花朵,我却因为失恋而痛苦万分。

5. “孩子们在公园里尽情玩耍,笑声传得老远,我却只能在角落里默默哭泣,这难道是命运的玩笑吗?”比如在那个午后,公园里的孩子们那么开心,我却因为工作的不顺而烦恼不已。

6. “节日的氛围欢乐浓烈,烟花绚烂多彩,可我怎么就高兴不起来呢,这也太让我郁闷了吧。

”像那次过年,外面热闹非凡,烟花照亮了天空,我却因为和家人的争吵而难过。

7. “大海边阳光明媚,人们都在享受悠闲时光,而我却满是哀愁,哎呀,这感觉咋这么怪呢。

”记得那次去海边,别人都在开心地玩,我却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而心里沉甸甸的。

8. “那片森林郁郁葱葱,充满生机,而我却处在深深的痛苦之中,这真的太让人心塞了。

”就如同那次走进森林,看着美好的景色,我却因为生活的压力而无法放松心情。

我的观点结论是:以乐景衬哀情可以更强烈地烘托出那种悲伤的情绪,让人更能感同身受。

这种反差往往会带来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以乐景写哀情200字小练笔

以乐景写哀情200字小练笔

以乐景写哀情200字小练笔
阳光洒在湖面上,湖水泛起一层漾漪,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开在眼前。

湖边的柳树轻轻摇曳着,似乎在述说着它们的故事。

远处的小船上,一个孤独的身影静静地坐在那里,神情凄苦。

这个人是一个失恋的人,他心碎了。

他曾经爱过,也曾经被爱过,但是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他曾经以为他们是命中注定的一对,但是现实却告诉他,一切都是假的。

他望着湖面上的倒影,看着自己那张苍白的脸庞。

他的心如湖水一般湛蓝,但是现在已经被痛苦所填满。

他闭上眼睛,回忆起他们过去的点点滴滴。

曾经的甜言蜜语,曾经的拥抱和亲吻,都变得如此遥远。

他感觉自己好像被抛弃了,失去了一切。

他的心痛欲绝,仿佛被刀子割开,鲜血直流。

他用尽全力去忘记,去逃离那段痛苦的记忆。

但是每当夜晚降临,他总是一个人独自躺在床上,思念着她。

泪水不停地流淌,他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勇敢面对。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身上,他感到一丝温暖。

湖水在微风中荡漾着,
给他带来一丝安慰。

他知道,时间会治愈一切,他会重新振作起来。

他站起身来,用力甩掉身上的悲伤。

他决定要重新开始,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他走向远方,朝着未知的未来迈进。

尽管他心中还有一丝哀伤,但是他相信,他会找到真正属于他的幸福。

他相信,乐景之后,哀情只是一段往事,而他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乐景写哀情的诗词

以乐景写哀情的诗词

以乐景写哀情的诗词
1、辛弃疾《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2、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李煜《采桑子》:“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4、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5、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扩展:
以乐景写哀情是一种文学手法,通过描绘欢乐美好的景象,反衬出内心的悲哀和忧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考诗歌中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诗词创作中常以乐景写哀情,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表达悲伤的情感。

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

以乐景写哀情在诗歌鉴赏中属于表达技巧类,层次较高,这种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中经常应用,对抒发作者感情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依依是春天很美的景色,但是在这个时候男主人公要出征了,本来就有依依不舍之情,但是面对这样美的景色更能传达出他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留恋的心情。

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鉴赏中是一个重点,应该重视。

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应怎样做呢?笔者认为主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感情倾向。

在这一过程中遵循“四看”原则,即看题目看作者看正文看注释,这样容易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是忧愁,是欢乐,是悲愤,还是激昂。

题目往往是诗歌的题眼,通过题目能让读者明白诗歌所包含的时间地点写作对象内容等,进而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作者往往能够提供语言特点,写作风格;正文是最重要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从中充分的表现出来;有些诗歌后面有小注,它往往提供诗歌的背景,不可忽视,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有重要的作用。

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进一步感受诗中景物描写的特征,如果景物的色彩是明朗的如红、绿、青、翠、嫩、白、明亮等等,或者景物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如清风、明月、红花、绿叶、鸟鱼虫等等,再或者表示季节天气时间的词,如春天、夏天、晴天、清晨,晌午等等一切让我们觉得心情舒畅的景色,那么我们则一般认为这样的景物是乐景。

感情基调把握住了,景物的色调清楚了,那么分析诗人所用的这种表达技巧,往往就比较容易了。

例如下面一首诗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解读:通过作者及正文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之诗,感情基调应是哀婉伤感的。

作者是怎样表达出伤感的情绪呢?诗的前两句是写景,这些景有江山花鸟,并且分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但是抒发的是哀婉思乡之情,这就可以认为是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不起游玩兴致,反而更勾起漂泊的感伤。

又如骆谷晚望韩琮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无闻。

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之作。

解读:通过题目正文及小注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于作者失官之后的傍晚,心情应该是失落悲愤的,诗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远岭近峦,浓妆淡抹,眼前出现一副锦山秀水的美丽画面。

但诗中“去国还家”使作者“断肠”透露出诗人失官还乡的愁怀。

这就出现了情和景相反的情况,所以应考虑到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常常借助外在的景物来表达感情,融情于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与景的关系如何呢?这是试题命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总的说来,情与景的关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的情相一致,即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是正衬关系;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是反衬关系,可以更增一倍的哀或乐。

下面重点介绍以乐景写哀情的诗歌的答题方法。

高考题例析2005年全国卷1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所给参考答案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唐山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坐落冒然颠扑不破出其不意B.蝉联伸张见微知著老生常谈C.眩晕招徕词不达意茫刺在背D.宣泄通牒惹是生非看风驶舵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二战期间号称永不屈服的南斯拉夫人,后来却在科索沃战争中屈服,签下城下之盟,为何?国防大学刁文清的回答颇出人意料:居然与无法使用抽水马桶有关。

B.今后,百姓、企业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不一定要对簿公堂,可通过中间法定机构进行调解并最终得以解决。

C.民生改善只能一步步进行,不能一蹴而就,正因为如此,需要先描绘出一幅合理的“路线图”,按图索骥,才能取得实效。

D.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俄两国首鼠两端,但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强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调节的要求,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有必要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B.我们要立足国情,对别国的经验认真地借鉴和吸收,对其教训切实地避免和警惕,对尚在探索中的问题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破解难题。

C.由于利比亚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已在马斯拉特市进入巷战状态,北约战机无法有效区分两派武装,因此北约不敢轻易通过空袭来帮助反对派解围。

D.2010年颁布的《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们深深认识到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就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对国民的劣根性的反省是自“五四”。

;。

,一定会反观自己,追究自己之所以不强是自身的缘故。

,用批评精神将国民性格的痼疾揭示出来需要勇气。

①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面对这种软弱与无奈,苦苦寻求解脱②一方面由于国门打开,中西接触,两种文化不同,便有了比较③这边从社会观察到文化观察,从体制与观念到国民性④所以我一直钦佩鲁迅先生的这种眼光与勇气⑤另一方面,由于在中西的碰撞中,中国一直处于劣势⑥然而从文化视角观察与解析国民性需要非凡的眼光A.①②⑤③⑥④B.②⑤①③⑥④C.②⑤③④①⑥D.⑥⑤①③②④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揭开“翻脸不认人”的面纱不少人在见过别人一面后,下次再见面又不认识了,这种现象尤以知识分子居多。

为什么会出现“翻脸不认人”的现象呢?法国研究人员发现,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性,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面部识别能力弱。

为什么知识分子面部识别能力弱?以往大多是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加以研究。

直到最近,法国研究人员才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发现一种比较科学的解释。

研究人员斯达尼斯拉斯·德哈恩等人通过磁共振扫描仪和电极帽扫描若干志愿者的大脑,结果发现识别面部和阅读都会用到同一脑部区域,而且两者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也就是说,阅读能力强的人面部识别能力相对就弱一些,反之亦然。

为了测试上述假说,研究人员与其同事对3组人员的大脑进行扫描,包括10名不识字的人,22名于成人阶段方学习阅读的人,31名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学习阅读的人。

扫描结果表明,脑部与阅读有关的区域位置是视觉字形区,此区域连结声音与书写符号,在阅读时受刺激而变得活跃。

在阅读时,阅读能力较佳者此区域更为活跃;当受测者倾听句子时,视觉字形区显示相同的反应。

但是,当研究人员对受测者显示面孔照片时,能阅读者的视觉字形区活跃程度低于不识字的人。

因此研究人员猜测,至少在脑部视觉字形区,阅读能力与面部识别能力相互竞争。

研究人员德哈恩等人表示,面部识别能力的损失与其阅读能力成正比。

其实,这个结论只是个平均值的研究,人类脑区各个部分的功能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人视觉字形区功能特别强大,这导致他们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都很强大。

那该如何来弥补面部识别能力的损失呢?“勤能补拙”这句古训在这个方面也能起到作用。

如果面部识别能力弱的人要想记住他人,可以在交往时多看一些别人的面部,在与别人交往时精力更集中一些,事后再回忆一下别人的音容笑貌。

等到下次和别人交往时,你就能知道谁是谁了。

研究表明,中国人的面部识别本领较西方人弱,这是因为中国人在与人交往时往往不会像西方人那样直视别人的面部。

德哈恩等人表示,其实,不只是阅读占用了面部识别所需的脑区,人类在发展音乐、演讲、绘画等文化艺术的时候,不少脑部区域会被征用。

人类在发展丈明的过程中,会不断征用一部分大脑神经元进行再利用。

因此,人类发展文明会使得原有的一些本领变弱。

当然,新发展出来的技能要占用脑部区域,一是要功能相近,比如面部识别和阅读就比较相近;二是要有空子可钻,也就是说原来的脑部区域要“拆迁”一部分后,新型的“文明建筑”才能兴建起来。

研究发现,现代人识别面部的能力要比原始人弱。

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的面部识别能力最初发展出来其实主要不是为了社交,而是为了在打猎时更好地追踪猎物。

当人类从狩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后,对追踪猎物的要求变弱,人类的面部识别能力也随之减弱。

此时,主管面部识别的一部分脑区就自然而然地荒废了,变成了“空地”,阅读能力就趁机在这些“空地”上建立起来。

数千年来,人类的大脑区域虽然已经成型,但是功能性单元正在发生变化。

我们相信,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大脑的功能划分将变得越来越完善。

(选自《大众科技报》2011年4月12日)5.下列对有关“翻脸不认人”的现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知识分子更容易“翻脸不认人”这一现象,以往多是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释,而最近法国的研究人员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给出了一种比较科学的解释。

B.面部识别和阅读都会用到大脑的视觉字形区,而且二者会有竞争,其结果常会导致此强彼弱,因此擅长阅读的知识分子面部识别能力相对弱一些。

C.因为面部识别和阅读能力互不相容,所以一个人阅读能力越强面部识别能力就越弱;但面部识别能力差的人可以通过平时有意识的训练来提高。

D.人类面部识别能力发展之初主要是为了识别猎物,随着狩猎时代的结束,人类面部识别能力也随之减弱,因此现代人较原始人更易“翻脸不认人”。

6.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更全面,研究人员分别选取了不会阅读、有一定阅读能力和有较强阅读能力的三组人员,对他们进行测试和扫描。

B.阅读能力强的人和文盲同样面对面孔照片,大脑视觉字形区的活跃程度不同,但听朗读时反应却相同,这表明只是阅读能力影响了面部识别能力。

C.人类在发展进程中,会不断征用大脑中的某些区域进行再利用,使得在发展音乐、演讲、绘画等技能时,也只占用了面部识别所需的脑区。

D.人类新发展的技能要占用脑部区域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新技能与旧技能功能相近;二是有隙可乘,即原区域的某个功能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