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诗歌鉴赏乐景衬哀情.ppt

合集下载

情与景关系之乐景衬哀情课件

情与景关系之乐景衬哀情课件
情与景关系之乐景衬 哀情课件
目 录
• 乐景衬哀情概述 • 乐景衬哀情的创作手法 • 乐景衬哀情的作品实例分析 • 乐景衬哀情在文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 乐景衬哀情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 乐景衬哀情在写作中的应用与实践
01
乐景衬哀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乐景衬哀情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 现手法,通过描绘美好的景物来 衬托出悲伤的情感,突显人物内 心的痛苦和悲凉。
利用景物的对比
通过对比乐景和哀景,强化情感的表达。例如,描写繁华 的城市景象后,紧接着描写荒凉的乡村,从而突显出哀情 。
运用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情感与景物紧密结 合,增强表达效果。
如何选取恰当的景物刻画以表达情感
深入了解情感内涵
在选取景物时,要深入了解所要 表达的情感内涵,选取与之相符 的景物进行刻画,从而更好地将
在《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描写通过描绘绚烂的春景,如“桃花飞绿水,三月暮,花落水流红”, 衬托出黛玉的悲伤情感。这种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使黛玉的悲痛情感更加深刻,让读者更能够感受到 她的内心痛苦。
《长恨歌》中杨玉环被贬入冷宫的描写
总结词
通过描写杨玉环被贬入冷宫后的凄凉景 象,反映她的悲凉情感。
VS
详细描述
情感融入景物之中。
抓住景物的特征
在描写景物时,要抓住其特征, 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景物的
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情感。
注重细节描写
对景物的细节进行描写,可以让 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情感的力 量。例如,描写花瓣的掉落、鸟 儿的哀鸣等细节,可以增强悲伤
情感的表达。
如何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注重情感与景物的融合
要点二
推广中华文化价值观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景与情 PPT优秀课件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景与情 PPT优秀课件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 诗。(4分)
(1)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 手法。 (2)四句诗一句一景,句句含情, 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野草,随意流 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鸣, 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 抒发了诗人伤春、惜春的凄凉之情。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中情与景的四种 内在关系 学会如何规范有条理的答 题

高考试题: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列举景物: 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
分析氛围: 衰残、凄凉的秋景
借景抒情类诗歌鉴赏题解题步骤:
1、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
2、列举景物(意象) 3、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 (气氛、意境) 4、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尘垢:尘埃。
抒发情感: 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 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爱国豪 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里,所 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 不是悲哀的了。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明代胡应 麟《诗薮》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 词话》
古代诗歌鉴赏 之 景与情

诗歌鉴赏景与情课堂PPT

诗歌鉴赏景与情课堂PPT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抒 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
情 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
接抒情。
6
类概 别念
说明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
比 喻
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 为明喻、暗喻、借喻。有 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
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修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
爱情闺怨诗歌——绵绵思念、 款款深情、 离情别 恨……
20
诗歌鉴赏“情与景”之主题思想的把握:
咏物抒怀诗歌——或托物言志,寄寓诗人的情怀;或 吟咏个人抱负,表达自身理想;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伤感 ……
哲理议论诗歌——议理较多,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
定的人生哲理……
讽喻论政诗歌——反映国事民生,能够为民请命;暴 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 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总述:怎样鉴赏诗歌
1
诗歌鉴赏步骤
(一)在背景中理解文本(看题目、作
者、注释等)
1.看题目,看题目能否揭示中心。 (怀古、送别诗)
2.看作者,要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创作 风格。
3.看注释,以往的经验是,高考试题中, 如需要考联系诗人生平及背景解答问题, 出题者往往以注解的形式告诉考生诗歌 写作时间。考生应当细心从中揣摩出一 定的内容来。
29
(2)景中含情。
这类诗歌诗人寓情于景,情化于景
融为一体。如: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0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独钓寒江图, 字面无一情字,但我们却能从那鸟飞 绝,人踪灭,独钓寒江的画面中深深 感受到诗人孤傲高洁的情怀。情溢于 言表,诗人面对黑暗势力傲岸不屈、 独守高洁,诗中描画的景实际上是诗 人内在心灵的折射。

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借景抒情》教学ppt课件

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借景抒情》教学ppt课件
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你的需要,是我最大的愿望。
谢谢!祝你工作顺利,生活安康!心想事成,步步高升!
抒情方法
景 抒 情
你还学过那些借景抒情的诗句呢?
你知道诗人们借景抒情惯用哪些方式吗?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 以悲景写豪情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分析: 诗人考取功名后,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 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这 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 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以乐景写乐情
《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分析: 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依依杨柳,美 好春色令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地的 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 以乐景写哀情或是以哀景写乐情, 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 诗的前两句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镶嵌在镜框 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但这并 未引起诗人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全诗以乐景写哀情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 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你能参加这次教研活动,非常感 谢。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提出您 的不同看法。
再见!感 谢 您 的 参 与。
【致读者 】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你能阅读到此文章,希望此能对您有 所帮助。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最优质的资料,同时促进你我共同成长, 希望你在阅读此文章后,如果觉得好,请您点赞;如果文档有改进之 处,请您留言告诉我,我将改进不足之处,对文档进行不断完善。

乐景和哀景

乐景和哀景
杜甫


劳歌一曲解行舟,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满天风雨下西楼。
赏析:深秋时节,青峦叠翠, 赏析:深秋时节,青峦叠翠,层林尽 江水青碧,景色明丽。 染,江水青碧,景色明丽。景色越是 明丽越能反衬出诗人在朋友别离时的 伤感之情和愁闷之绪。 伤感之情和愁闷之绪。
赏析: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 (1043)间 赏析: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
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 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 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 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 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 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 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 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 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 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 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 长烟落日” 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 “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塞,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 边塞 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 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下片抒情, 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 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 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 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 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 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 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 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 泪。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 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 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 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 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 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诗歌中的景与情 PPT精品课件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诗歌中的景与情 PPT精品课件

课堂训练
⑵答:该诗后四句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 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 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 (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关系)。 (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 而归。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 情。)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 “暗风吹雨入寒窗” 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 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4分)
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中的景与情
考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月摸底)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⑴试从情景关系上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艺术特 色。(3分)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 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⑴(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 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 边境局势的紧张。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09福建卷) 江行[宋· 严羽] 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云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人到水中游,舟随树梢行。 离家今行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⑵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云 “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 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PPT优秀课件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PPT优秀课件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郦道元《水经注》)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杜甫《秋兴八首》)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歌 题材内容 事件
景语
情语
王诗 写景 郦诗 抒怀
游 巴峡
晴江浣二女流明朝莹日鸣莺鸡为故市声于舟中忆帝京 解离情
猿鸣
泪沾裳
杜诗
玉露 枫林 山峡气萧森

↓同↓
游巴峡
↓ 异↓
王: 色调明丽 平静祥和 淡淡的思乡之情 得以缓解,不悲苦
郦、杜:色调凄冷 萧瑟阴森 情感悲苦
王诗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 “二流明莹”等意 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平静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 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诗歌 题材内容
曹诗 即事 辛词 感怀
事件
学六韬 披金甲 不卖刀
醉里看剑 梦回连营……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情语
尚嫌 羞见
可怜
同: 伤己——壮志难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异: 曹诗:报国之心犹存,壮心不已的豪情 辛词: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有瞩
韩偓 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 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 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注: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 本诗后四句与《永遇乐(千古江山)》末尾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5分)

乐景和哀景ppt课件

乐景和哀景ppt课件

【注】: ①轩:长廊。楹:柱子。
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 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这是历来为人传诵 的名句。诗人遣词用意精微细致,描写十分生动。“出”
②赊:远
背景:《水槛谴心》二首,约作于公 元761年。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经 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 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 眺望的水槛。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 离的生活以后,现在得到了安身的处 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 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这 是其中一首。
渔家傲①·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②,衡阳雁去③无留意。四 面边声④连角⑤起。千嶂⑥里,长烟⑦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⑧归无计。羌管⑨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②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③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相传北雁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 ④边声:边境特有的风声,乐声和马嘶声等。 ⑤角:军中的号角。 ⑥千嶂:崇山峻岭。 ⑦长烟:荒漠上的烟。 ⑧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⑨羌管:羌笛。羌族乐器的一种。
13
乐景和哀景.ppt#3. 情景关 系具体表现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 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 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 愁意,水到渠成地为抒情做好的铺垫。后四句写身世遭遇和生命状态, 并抒写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乐景衬哀情
•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寒食 孟云卿
•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注: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 于这天禁火寒食。
•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 (4分)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如何体现乐景写哀情?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 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 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 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 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 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 加浓厚。
• 步骤一:点明表达技巧 • 前两句以乐景衬哀情。
•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 1分
• 描写江南二月时节花满枝头的繁盛艳丽景象, • 反衬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孤寂, • 以乐写哀,更见其哀。 • 步骤三:阐明情感意境 • 突出了诗人远离家乡悲苦凄凉的心境。
景物
1分
1分
人物境遇
1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步骤一:点明表达技巧
• 上阕以乐景衬哀情。 1分
•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
• 春天来了,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春雨中,群鸦
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这是一幅恬静而又富有生机
的春景图。而诗人却因思绪万千愁白了发,只能借
酒浇愁。
2分
Hale Waihona Puke • 步骤三:阐明情感意境• 表达了诗人被罢官闲居的愁苦无奈之情。 1分
•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 张可久
•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 昨夜杜鹃声。
• 前两句在小令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 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前两句描写落红轻飘,小雨如酥,苔径
苍翠;飞絮袅袅,柳丝摇曳,东风送暖。这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更 反衬出客里过清明的孤寂凄寒,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①
•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 酒易赊。
•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 看外家②。
•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 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